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历史_第1页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历史_第2页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历史_第3页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历史_第4页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七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先秦的传世文献《国语》记载:“昔伊、洛(黄河支流的古称)竭,而夏亡。”而殷墟甲骨卜辞和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竹简《尚书》中均将夏朝称为“西邑”。汉代亦有文献称禹为“西夷人”。下列相关认识中,最为合理的是A.夏朝的灭亡源于气候变化B.战国竹简文书更真实可靠C.商汤的功绩被后人所夸大D.夏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突出2.西周时期,诸侯分封的低级贵族也可领有世袭的封地,并可以自行在封地上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到战国中后期,被秦、赵等国君主授予爵位的新贵族,名义上也有封地,但一般只被授予“衣食租税”的征税权,不再被授予封地的行政权。这一转变A.反映了国君集权的趋势B.导致选官方式发生变革C.是政治权力下移的体现D.完善了贵族的等级秩序3.西汉初年,政府崇尚“无为而治”,默许民间自行铸造钱币。文景时期,部分诸侯王靠铸钱聚敛起的财富成为其发动叛乱的倚仗,一些宠臣也借助国家矿山铸钱敛财,富逾王侯。这可用于说明A.货币铸造业技术门槛偏低B.休养生息有助于改善民生C.货币发行权关系国家安危D.财政危机推动了币制改革4.三国时期,吴地朱然墓中的随葬漆器(多刻有“蜀郡作牢”或“蜀郡制”的标记)装饰一改蜀郡漆器流行的抽象图案风格,以描绘当时贵族的世俗生活为主,这些漆画被称为“最能代表三国时代水平的漆画”。促成这些器物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是A.吴蜀伐魏联盟的建立B.区域贸易往来的频繁C.贵族阶层审美的倾向D.江东经济优势的确立5.唐文宗时期,长安左街使奏称:“伏见诸街铺,近日多被杂人及百姓、诸军诸使官健起造舍屋,侵占禁街。”唐宪宗时期,有记载称,“长安坊中有夜拦街铺设祠乐者,迟明未已”。随着临河地区漕运兴起,在长安城郊沿河地区乃至城门内外出现了新的“行市”。这反映了长安A.建筑行业的兴盛B.开放发展的趋向C.政治地位的下降D.市坊分区的瓦解6.唐朝时,有诗人感叹唐太宗时期进士及第之难时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宋代则有人撰《神童诗》,鼓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量宋代名臣也是在三十岁前就取得进士身份的。这一反差的形成得益于宋代A.民间读书风气增厚B.官员年龄结构优化C.科举录取规模扩大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7.图1为某学者根据北宋西北货币的流通情况绘制的北宋西北货币区内外循环机制图。据图可知,北宋政府图1A.调动民间力量应对边患B.明确制定货币兑换比率C.放弃了盐铁官营的传统D.财政长期积贫入不敷出8.南宋时期,蹴鞠有“世间子弟千般艺,只此风流最夺魁”的名声。临安还出现了专职解说蹴鞠比赛的社团。该社团的成员们不仅为现场观众们提供专业化的实时解说,还会在赛后将比赛亮点编进小曲在戏台上演唱,部分唱段还成为一时的流行曲目。这体现了当时A.贵族生活的奢靡B.体育赛事的普及C.重文轻武的民风D.市民文化的繁荣9.表1所示为《明实录》中有关正统七年(1442年)富民出谷赈济而受旌表的记载。据表可推知,此时表1月份筹集民间赈灾粮总数记载详情五月18000石浙江湖州府民吴孝光、处州(今浙江丽水)府民叶仲仪、杭州府民潘钰,绍兴府民应行简……陕西西安府民卢质等各出稻麦千石有奇,佐官赈济六月14000石浙江严州府民程懋正、衢州府民华庆、杭州府民周通、金华府民方维贤、处州府民金惟广等,直隶大名府民于敬……安庆府民汪思义等各出稻麦千石有奇,赈济饥民七月16000石湖广荆州府民王聪、丁口才,四川重庆府民邢良、徐福林、程本理、黄辅、欧时用、杨伦、李智,直隶苏州府民钱涧……直隶河间府民张刚,各出稻麦千石有奇,佐官赈济A.基层治理倚重宗族B.大一统政权的优势凸显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民间救济占据主导地位10.清朝统一全国后,以征书为名大幅删削宋、明文献中有关“胡人”的描述,还下令严禁刊刻私家著述的明史类著作。这些做法A.贯彻了经世致用的主张B.试图掩盖满汉民族的分歧C.导致《明史》缺乏可信度D.旨在维护满族的正统地位11.18411860年,中国香港地区发行的中英文报刊总量超过内地报刊的总和;而18611894年,上海发行的英文报刊占全国(含香港等地)英文报刊总数的55%以上,上海发行的中文报刊也占到全国(含香港等地)中文报刊总数的57%以上。这一时期,上海报刊业的发展A.加速了贸易中心转移B.顺应了近代社会变革C.由欧洲帝国主义主导D.催生了民族资本主义12.19世纪中后期,总理衙门中形成了由出使大臣、领事官、参赞官、翻译官等组成的外交官序列,但仅出使大臣具有品秩,其余官员有职而无品。表2所示为外务部建立后部分外交官月薪状况。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晚清时期表2官职品秩月薪/两白银官职品秩月薪/两白银头等出使大臣一品或二品1400领事五品400二等出使大臣二品1000三等参赞五品300三等出使大臣二品或三品800二等通译官五品300头等参赞三品500副领事五品300总领事四品500一等书记官五品300二等参赞四品400二等书记官六品240头等通译官五品400三等通译官六品240A.外交官的管理愈发规范化B.近代文官制度已初步确立C.俸禄发放凸显“高薪养廉”D.裁汰冗员成为改革的重点13.图2是创作于1911年的漫画《清之崩溃》。漫画所反映的政治局面直接缘于A.革命政党各自为政B.汉族督抚权力膨胀C.南北军阀分庭抗礼D.起义各省宣布独立图214.20世纪初,法政教育在科举废除后呈现爆炸式增长之势;进入民国时期,各类法政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统计,1912年至1925年,法政学校占全国高等学院四成左右,在校生比重更是超过半数。这一发展情形A.助推了政体变革的进程B.反映了国民意识的觉醒C.优化了高等教育的结构D.迎合了民族资本的需要15.1922年,中共二大会址曾是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地处深巷,前门后门都可通行,后门正对党创办的平民女校。中共二大以小组讨论为主,每次全体会议都要更换地点,小组讨论也基本安排在党员家中。中共二大的选址安排A.保证了党组织的纯洁性B.旨在规避国民党的监控C.折射出革命环境的险恶D.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导16.1926年9月,湖南长沙商民协会出台决议:会员单位一律休业半天并参与游行,各店休业标语均书写“反对英帝国主义帮助吴佩孚、孙传芳进攻革命军”“反对英国兵舰自由行使内河”“取消中英间一切不平等条约”“打倒英帝国主义”等口号。该事件可用于说明A.列强侵略的隐蔽性B.国民革命的群众性C.马列主义的中国化D.军阀混战的破坏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元代在黔东南地区普遍实行土司制度。元代委任的土司名号就包括宣慰使、宣抚使等,这些由中央王朝所委任的土司并不是虚衔,而是实职。每一个职位都有明确的职衔、品级,这与前代的羁縻州县长官很不相同。土司的领地是相对稳定的,但土司无权改变自己的领地,只要他们不犯法,不立功等,朝廷就不会轻易改变他们的领地,允许他们“世有其土,世长其民”。对朝廷而言,土司是皇帝管辖的官;但对于土司统治下的居民而言,他们则是坐镇一方的“土皇帝”。摘编自佘贻泽《中国土司制度》等材料二明朝建立后,中央政府在取得对黔东地区的控制权后,在这些地区密集地设置驿站和卫所,尤其是卫所规模往往超出常规。卫所并未把原住民纳入军户,它靠大规模的军事移民来维持。卫所官兵连同军户的数量往往非常可观,鼎盛时期的黔东卫所军户群体估计有十几万。这些移民相当于一股巨大的开发力量,动摇了土司的基础。摘编自吴春宏《明代卫所制度与黔东地区的郡县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土司”的主要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元代相比,明代对黔东地区经略方式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经略黔东地区的意义。(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09年10月,朝鲜人安重根于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曾任日本总理大臣和首届朝鲜统监的伊藤博文。1910年8月《日韩合并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正式确立。刺杀事件发生后,安重根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并多次被改编及搬上戏剧舞台(详见表3)。表3时期概况辛亥革命前代表剧目有传奇剧《藤花血》《亡国恨传奇》、说唱鼓词《英雄泪》、粤剧《安重根行刺伊藤侯》、话剧《东亚风云》等,安重根在剧中被塑造为“豪杰”“盖世英雄”形象,剧作中所蕴含的褒贬、爱憎明确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安重根题材的戏剧有所沉寂,1915年后有所复苏,其间《朝鲜亡国演义》《朝鲜痛史》《日本灭高丽惨史》《亡国影》等历史演义大量涌现。除旧剧重新排演外,亦有《朝鲜闵妃》(后被迫更名《新镜花缘》,后半部分情节主要描述的是闵妃被日本人残杀后,朝鲜义士的举动)、《朝鲜亡国记》、《卖国奴》(以朝鲜末代总理为主角,揭露朝鲜义士刺杀伊藤博文的必然性)等新剧出台五四运动后安重根题材的戏剧编演活动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体,20世纪20年代“五七”和“五九”国耻纪念,1923年收回旅顺、大连租借地运动期间,1925年五卅惨案和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后,相关戏剧的编演较为活跃据张会芳《英雄·亡国·国贼: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题材戏剧的叙事转移》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初中国编演安重根题材戏剧的特点,并说明中国编演这类戏剧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安重根题材戏剧在近代中国编演的因素。(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一个月后,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出发。按照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出发到达陕北的行军距离计算,总计约4500公里,历时十个月。和三大主力红军相比,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距离较短,途中也未经过雪山、草地,被称为“小长征”。红二十五军的军长、副军长都曾在长征途中因身先士卒负过重伤,长征开始时,政委便在战斗中牺牲。但这支部队因常打恶仗,缴获多,武器较好且弹药充足,装备大大超过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陕北红军。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大大加强了陕甘根据地的力量。此后,红军在陕甘打开了局面,为随后到达的中央红军能落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红二十五军的领导人在得不到中央消息的情况下自觉分析形势,独立自主地作出西征北上的决定,为长征的胜利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摘编自徐焰《“小长征”奇迹红二十五军长征之谜》材料二1936年2月,中央红军从陕北向山西发起“东征”。同年3月初,毛泽东率红军东征总部机关进驻桃红坡镇大麦郊村(今属交口县)。晋系军阀阎锡山宣传红军“杀人如割草,贫富一齐都糟糕”,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躲进山沟里,不敢接近红军。毛泽东指示部队,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把群众接回村来,以免老乡们冻坏。他邀集群众代表座谈,谦和地说,我们是穷苦人民自己的队伍,东渡黄河是为了抗日救国。之后,红军每到一处即挨门挨户地宣传党的主张,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没收汉奸、卖国贼与剥削群众的豪绅地主的财产和土地分发给群众。3月中旬,毛泽东指挥东征红军与阎锡山的军队激战,消灭阎军近3个团。战斗结束后,蒋介石抽调国民党中央军10个师驰援山西,声称协助阎锡山“进剿”红军。不久,毛泽东率东征总部机关继续转移,并听取了山西地方工作委员会的工作汇报,他还指派干部帮助当地组建起1000多人、6个连队的“工农红军晋西游击支队”。——摘编自王宇新《走进交口,唤起春回大地的红色记忆追寻毛泽东在山西的光辉足迹(二)》(1)根据材料一,简析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历史作用。(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红军“东征”的时代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观原因。(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东汉末年至隋朝前期,中国北方地区除在较短时间内处于统一状态外,各政权更替频繁,社会长期处在分裂、动荡与战乱之中。此外,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导致这一时期的人口在较长时间内呈大规模流动状态。与此同时,就生态环境而言,由于森林等植被较前代受到较为明显的破坏,人口相对集中的关中及中原地区民众的生活环境有所恶化。特别是这一时期的气候出现严重的异常现象,北方地区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寒冷与高湿之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北方地区频繁暴发大规模疫情。表4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疫病暴发情况朝代名称时间跨度疫情次数/次疫情频度东汉末年20年(200年219年)45.00三国时期(曹魏)45年(220年264年)59.00西晋时期52年(265年316年)202.60十六国时期69年(317年385年)154.6北魏时期148年(386年533年)197.79东魏与西魏及北齐与北周时期47年(534年580年)133.62隋朝前期19年(581年599年)53.80——摘编自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疫病与社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36世纪的疫病与中国北方社会,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2.A3.C4.C5.B6.C7.A8.D9.B10.D11.B12.A13.D14.A15.C16.B17.(1)主要特征:土司均由中央委任,采用中原王朝的官号;都是实职而非虚职(均掌握地方实权);无权主动变更领地范围;世袭掌握领地内的管辖权。(6分,答出三点即可)(2)发展:超规格设置驿站和卫所(军事机构);从外地引入大量军事移民;军事屯田活动的开展(农业开发的加快)。(2分,答出一点即可)意义:强化了中央对黔东地区的控制;促进了黔东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为改土归流创造了一定条件。(6分,答出三点即可)18.(1)特点:主要线索从英雄人物个体事迹深入到朝鲜被日本殖民的整体进程;情感倾向既有对英雄人物的赞颂,也有对近代朝鲜亡国的沉痛反思;创作主体包括民间艺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戏剧命名相对隐晦;剧种多样,剧目丰富;呈现出阶段性和鲜明的时代性。(4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揭露了日本在东亚扩大侵略的野心;讽刺、谴责了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如部分接受“二十一条”),推动了反帝运动的发展;为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时代元素,促进了话剧等新式戏剧的传播。(4分,答出两点即可)(2)因素:民族危机(民族矛盾);东亚政治格局(中朝宗藩关系的解体,近代条约体系的传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国内政局的演变。(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1)历史作用:牵制了国民党军的力量,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强化了陕甘根据地的军力,为中央红军在陕北落脚奠定了基础;保存并锻炼了一批优秀的军政干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摆脱共产国际干扰,独立自主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