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山西省大同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山西省大同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山西省大同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山西省大同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3、明术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4、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5.《国语·齐语》“工之子恒为工。”《苟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工商业在家族之中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6.《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7.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伯关系是农业结构的主体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8.《史记·货殖列传》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史著作,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个“富豪榜”。清是列入其中的唯一女性:“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朱砂矿”),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不可计量)。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用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材料反映出秦朝A.私人采矿”冶炼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秦朝时对女性比较尊敬

D.政府鼓励民哲手工业的发展9.汉代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长安城的9/10,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的宫城和皇城占长安的1/10,而居民区约占6/10,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城市经济联能的增强C.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10.唐初,依《选举令》规定:若在职官员及其家属“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前,不得仕。其旧经联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这一规定反映唐初A.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B.维持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C.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

D.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11.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疑问:“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

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12.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C.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13.“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个比方直接说明了A.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经济发展环境优于西欧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必然性C.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欧洲货币短缺14.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这种现象导致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D.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15.1651年,英国宣布,运入英国的鱼类须为英国渔船所捕,只有英国船只才能运鱼出口,此规定A.旨在打击荷兰的商业利益

B.反映了英国海上霸权崛起C.导致了英国与西班牙战争

D.说明了英国造船业的发达16.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发明者职业

成果1765哈格里夫斯木工、纺织工

珍妮纺纱机1769阿克莱特理发师水力纺纱机1785卡特莱特牧师水力织布机

1785瓦特修理工改良蒸汽机A.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B.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于世界C.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

D.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17、“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这与谢尔本勛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A.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B.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C.美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D.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1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文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从中可以看出A.资本流动造成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衰落B.资本流动促进了近代工业在全球的发展C.资本流动催生了古老的民族工业

D.资本流动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有现象19、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20、“1870年以后的三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了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扩张21、在19世纪米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22、1873年长内基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利斯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为100多美元:

1892年卡内基把长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卡内基钢铁公司,每吨钢的成本在12美元以内。这主要说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人才足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性因素C.联合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D.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3、(鸦片战争后)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木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从上述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①武夷北苑地区曾视种茶为“未业”②开口通商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逆差③对外贸易刺激了茶叶种植的扩大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4、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茶外销行情看識,武夷山区的农民纷纷开荒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然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

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最终使武夷地区“市疲山败”。这说明①中国经济已开始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③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环④随着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的风险性更加增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5、“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26、“由洋务运动所造成的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乃至I

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深刻地动摇了建立在小生产方式上的封建专制政体的根基。”这段材料A.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

B.说明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客观发展D.叙述了近代主流意识形态27、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8、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29、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A.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C.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力量D.阻滞了日本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30、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护艰难、命运坎坷的根本原因是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D.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20分)材料一:

下表为汉代至元中国区域人口户数比例变迁表。区域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东部季凤区97.35%99.35%98.84%99.23%98.32%99.54%99.75%秦岭淮河以南26.68%6.82%45.03%

27.21%

54.80%62.30%

88.06%材料二: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其中具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两个,汴京和临安。宋朝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有6个,宋朝10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10几个增加到46个。在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街道上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北宋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8000~9000家小商小贩。宋代新兴的市民阶层的诞生,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费意识浓烈,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如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自《渴望生活在宋朝》材料三:

“行在(原意为皇帝行章之地,南宋时专指都城临安)”云者,法兰西语犹言“天城(

为宋以后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当时很多外国来的旅行家据此以为杭州为天城,苏州为地城。)”……谓其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良非伪语……此行在城甚大,周围广有百哩……北城有12种职业,各业有12000户……城中有商贾甚众,颇富足。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无数,尚未计焉。大市方广每面各有半哩,大道通过其间。道宽40步,自城此端达于彼端,经过桥梁甚众。此道每4哩必有大市一所,每市周围2哩……市后与此大道并行。有一宽渠,邻市渠岸有石建大厦,乃印度等国商人挈其行李,商货顿止之所,利其近市也。

每星期有三日,为市集之日,有四五万人挈消费之百貨来此貿易。上述之10市场,周围建有高屋。屋之下层则为商店,售卖种种货物,其中亦有香料、首饰。珠宝。——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第155.156章(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至元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城市的重大发展。(6分)(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时杭州等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问题(20分)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菜·杰温斯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

实质上,世界的五分之一是我们的自愿进贡者:

北美和俄罗斯大平原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教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森林;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则逐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給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印度则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果园;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人教版教学参考书(1)

材料一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6分)(2)

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的世界市场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