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_第1页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_第2页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_第3页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_第4页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一上学期+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一、单选题图左为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右为该河流某处横截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左河流地貌的塑造,主要源于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堆积作用④溶蚀作用A.①④ B.②③C.①③D.②④2.图右所示横截面与图左河流地貌对应合理的是()A.T一甲一凹岸 B.T一乙一凸岸 .P一丁一凹岸 D.P一丙一凸岸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3.河流阶地成为早期人类主要聚居地是因为()①地形平坦②便于狩猎③土壤肥沃④便于防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下列对该河流剖面的推断,正确的是()A.图中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Ⅲ、Ⅱ、ⅠB.阶地堆积物在垂直方向上无分选性C.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D.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两次间歇性抬升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题。5.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①板块挤压②板块张裂③流水侵蚀④风力侵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A.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B.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D.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称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8.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9.流阶地主要分为基岩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完全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基岩阶地,也叫侵蚀阶地;完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的阶地叫做堆积阶地;下部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的阶地叫做基座阶地。下图示意黄河中游某河段河谷横剖面,该河段西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T2、T3、T4。据图判断,黄河该河段()A.流向是自东向西 B.流向是自北向南 C.东岸是曲流凸岸 D.西岸是曲流凸岸10.读下图,该河河段甲处冬季相对最易结冰,其原因是()A.位于凸岸,水浅 B.位于凸岸,水深 C.位于凹岸,水浅 D.位于凹岸,水深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12.图示湖泊的利用方式中,不合理的是()A.利用河湖落差发电 B.发展水产养殖业C.建立湿地保护区 D.留作河流分洪区13.下图为我国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某段河流中下游的发育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图中甲乙两河岸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大 B.甲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小C.乙为侵蚀岸,泥沙堆积量小 D.乙为堆积岸,泥沙堆积量大下图为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A河段河流地貌常表现为“V”形峡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作用强②河流以向下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③该河段落差小,容易被侵蚀④该河段降雨集中,地表径流带来泥沙堆积所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15.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表述正确的是()A.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B.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D.冲积扇形成在支干流交汇处下图示意某河流不同时段的河道位置。16.图示河段最可能位于河流的()A.上游 B.出山口处 C.中下游 D.入海口处17.该河段的地貌特点有()①堆积物颗粒粒径较大②河谷宽阔③河谷横纵比小④多沙洲分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随着河流的发育,该河段将会发育出牛轭湖,牛轭湖最可能分布在()A.L₁以北或L₂以南 B.L₃以北或L₄以南 C.L₃以北或L₂以南 D.L₁以北或L₄以南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距今8万年前,沂河和柴汶河分别是源头独立的河流(左图所示),距今约3.7万年,柴汶河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改变了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图中倒淌河的形成过程是()A.先溯源侵蚀,后下切侵蚀,河水倒流 B.先下切侵蚀,后溯源侵蚀,河水倒流C.先侧向侵蚀,后溯源侵蚀,河水倒流 D.先流水沉积,后下切侵蚀,河水倒流20.与古沂河比,河流袭夺前古柴汶河()A.流速慢、流量小 B.流速快、流量小 C.流速慢、流量大 D.流速快、流量大桑干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形窄谷叠置于“U”形宽谷之上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推测“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①早期河流侧蚀作用明显,下蚀较弱,形成宽谷②早期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形成宽谷③后期河流堆积作用较弱,侧蚀增强,形成窄谷④后期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窄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2.图中黄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右图是左图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下题。23.发生河流袭夺前,左图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C.西北一东南走向 D.东北一西南走向24.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增多的河段是()A.甲 B.乙 C.丙 D.丁25.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作用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地壳断裂河流阶地是指因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一种地形。河流阶地序列直接记录了河流下切幅度的变化,阶地的形成是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化积极响应的结果。图是贵州省清水江三个测量点的河流阶地剖面和位置示意图(T1和T2表示阶地级数)。据此完成下题。26.三个阶地测量点,按照从河流上游到下游位置排序依次是()A.a—b—c B.b—a—c C.c—a—b D.c—b—a27.地壳上升幅度最大的地方是()A.b地 B.c地 C.b和c之间 D.a地28.c地的两级阶地中,T1处建有村庄和道路的有利条件是()①海拔较低,距离水源近②沉积物很少,利于修路建房③形成时间早,地面更广阔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秘鲁东南的圣母河(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1)说明圣母河下游多牛轭湖发育的原因。(2)说明含有大颗粒的金矿石主要沉积在甲处附近的原因。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口三角洲位于海陆过渡地带。意大利的波河三角洲由上、下三角洲两部分组成,是一片绵延几百平方公里的沼泽地,是无数候鸟冬日的栖息地和繁衍地,鱼类较多。下图示意波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1)指出影响波河三角洲发育规模的主要因素。(2)与上三角洲相比,从粒径和来源角度说明下三角洲沉积物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1.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图示描述冲积扇的景观特征。(2)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结合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河流故道,意指河流在迁徙改道中遗留下来的废弃河道,其形成与河流流向、河岸地质、地貌均密切关系。长江中游荆江段(湖北藕池口至湖南城陵矶)是我国典型的江河故道分布区,该河段北侧古称云梦泽,地下岩层由北向南逐渐倾斜,自第三纪以来接受巨厚沉积物沉积形成江汉平原。千百年来沿岸人民利用荆江故道建设圩垸,“由河而湖”的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和改造,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 (1)分析荆江故道多形成于长江北岸的原因。(2)简述荆江故道“由河而湖,建设圩垸”对当地生产生活产生的意义。(3)圩垸的快速扩张是一柄双刃剑。进入21世纪,湖北省全面启动退垸还湖工作,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图中河流为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地貌,①③正确:图中地貌形成与搬运作用和溶蚀作用无关,②④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图中工岸坡度陡,为侵蚀岸应为凹岸,对应左图中的甲和丙;P岩坡度缓,为堆积岸应为凸岸,对应左图中的乙和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早期的人类聚居地多在河流阶地,主要是因为河流阶地地形平坦,多沉积物,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方便,便于农耕:阶地上不好隐蔽,不便于狩猎和防御,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如下:分析结论阶地上下分级,形成时间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越向高处年代越老,所以阶地I形成时间最晚、阶地Ⅲ形成时间最早A正确阶地堆积物是流水或风力堆积形成的,分选性较好B错误河流上游为陡而深的V字形河谷,图中的河谷较宽,且有河漫滩分布,因此位于河流中下游C错误图中有三级阶地,说明该地地壳共经历了三次间歇性抬升D错误5.答案:A解析: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处,地壳缓慢上升,河流不断下蚀,形成了“V”字形河谷,①③错误,②④正确。6.答案:D解析:夏季,印度低压的中心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对甲山地南影响较小,错误;冬季受西风带南移影响,青藏高原南侧才有可能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错误;夏季,亚欧大陆受热力作用形成低气压,甲山地南麓处于夏季西南季风的影响下。甲山地南麓处于夏季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致使1100米以下地区分布着热带季雨林,正确。故D正确7.答案:A解析:河流形成的早期,河道比较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岩石软硬不同,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为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A正确。故选A。8.答案:D解析:A、自然状态下,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误;B、人类过量用水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C、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D、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D正确。故选D。9.答案:D解析:根据河流剖面图可知,该处河流的东岸为侵蚀岸,是曲流凹岸,西岸为堆积岸,是曲流凸岸,D正确,C错误;黄河位于北半球,自西向东的河流分南、北两岸,A错误;自北向南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侵蚀西岸,B错误;故选D。10.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河段为河流曲流处,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为淤积岸,水流慢,且水浅,容易结冰,故选A。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知,①是河道最原始的状态;由于河道弯曲,受惯性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自然裁弯取直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形成平直河道和弯曲河道共存的状态,如图③;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逐渐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如图②。故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顺序是①③②。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12.答案:A解析:题考查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相关知识。A项,平原地区河湖水位落差小,水能资源匮乏,不适合发电。故A项表述不合理;B项,湖泊适合发展水产养殖。故B项表述合理;C项,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故C项表述合理;D项,湖泊对河流有调蓄作用,可以留作河流分洪区,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故D项表述合理。本题要求选择表述不合理的一项,故正确答案为A。13.答案:3.D解析:读图可知,甲处为凹岸,乙处为凸岸。根据所学知识,凹岸侵蚀,河岸坡度较陡,泥沙堆积量小;凸岸以堆积为主,河岸坡度缓,泥沙堆积量大。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看出,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因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且河流上游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形成V形谷,①②正确;根据材料,A河段河流落差大,③错误;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答案:A解析:BC段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形起伏变小,河流流速相对减慢,河流以侧蚀为主,侧蚀容易使河流进一步形成凹岸和凸岸,从而导致曲流出现,A正确;BC段河流越靠近上游,流速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B错误;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携带的泥沙经堆积作用形成,如果河流携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D错误。故选A。16.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河道的弯曲程度增加,凹、凸岸逐渐发育,形成河曲。这一现象通常出现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因河流流速慢;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加,河流在凹岸侵蚀,随时间推移,出现河曲。因此,该河段最有可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C正确,排除ABD。故选C。17.答案:C解析:根据上题可知,该地区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地势低平,流速较缓,堆积物颗粒物粒径较小,河流以堆积和侧蚀作用为主,因此河谷宽阔,横纵比较大,同时,大量泥沙在河床中沉积容易形成沙洲,②④正确,排除①③。故选C。1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河曲处由于河道发生弯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曲度增加,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因此,牛轭湖最有可能分布在侵蚀一侧,即对应图中L1的北侧或者L4的南侧,D正确,排除ABC。故选D。19.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古沂河河床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古柴河地势较低,为低位河,落差大,流速快,向上游溯源侵蚀,切穿了分水岭,袭夺了古沂河的河道,由于古沂河与古柴汶河河床之间存在较大高差,袭夺发生之初,在大拐弯(袭夺发生点)处形成瀑布,河流溶差变大,流速加快,再加上被袭夺河的上源水量汇入,下蚀作用强,分水岭处地势由袭夺前的西南高东北低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故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变为东北流向西南,发生“倒转”,形成倒淌河,A正确,排除BCD。故选A。20.答案:B解析:由题可知,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存在差异,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古柴汶河袭夺古沂河,表明古沂河流速慢,落差小,侵蚀能力弱,而古柴汶河河床海拔较低,河流落差大,地势陡峻,流速快,导致其侵蚀能力强,AC错误;据图可知,与古沂河比,河流袭夺前古柴汶河源头汇水面积小,流量小,B正确,D错误。故选B。2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古河谷较宽,呈“U”形,现今河谷较窄,呈“V”形,古河谷形成时间早,是因为早期河流下蚀作用弱,侧蚀作用强,河谷不断拓宽,形成宽谷,①正确,②错误;后期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强,河道加深,形成窄谷,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故选D。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由材料可知,桑干河流经王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黄土分布在河谷地区,为流水堆积地貌,B正确;流水侵蚀常形成峡谷,A错误;风力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中风力侵蚀地貌主要有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C错误;风力堆积地貌主要有沙丘,且不会局限于河谷一侧,D错误。23.答案:A解析:发生河流袭夺前,左图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是两河间的支流的源头的连线方向。结合指向标,走向是南北走向,A对。B、C、D错。24.答案:D解析:结合右图,山岭东侧河流海拔低,由于河流袭夺,左图中西侧河流甲段注入到东侧河流,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丙,C错。甲河段渡入地势低的东侧河流,A错。乙、丁是东侧河流,水量不会减少,B错。丁河段水量增大,D对。25.答案:C解析: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是由于流水的溯源侵蚀形成的,C对。风化、风力侵蚀不是主要外力作用,A、B错。地壳断裂属于内力作用,D错。26.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a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920-925米之间,b测量点的河床海拔在700-715米之间,c测量点河床海拔在635-640米之间,a地海拔最高,b地次之,c海拔最低,故河流上游到下游位置排序依次是a—b—C,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答案:D解析: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a地的T2与TI海拔相差大约30米,上升幅度最大,D正确;b地的T2与T1海拔相差不到10米,B错误;c地的T2与T1海拔相差大约20米,B错误;b和c之间的T2与T1海拔差无法判断,C错误。故选D。28.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TI处海拔较低,距离水源近,方便取水,①正确;TI处没有砂层、砾石层等岩层,沉积物很少,利于修路建房,②正确;TI形成时间晚于T2,且T2地面更宽阔,③错误;T1沉积物少,土壤较贫瘠,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9.答案:(1)圣母河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进入平坦区域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水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易成河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截弯取直后,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轭湖。(2)圣母河上中游分界点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出山口前,落差大,流速快,携带大量含有金矿的砾石;出山口后,地势趋平,流速减慢,比重大的大颗粒岩石(砾石)首先在此沉积。解析:(1)圣母河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进入平坦区域,河流因为地转偏向力、地质结构、土壤岩石质地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难以保持一条直线流动,会产生弯曲。在河道弯曲的地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由此,河流的弯曲度就会越来越大;当河流弯曲度特别大时,拐弯处水流不畅,流速减慢,泥沙易淤塞河道,如果水量较大,河流很可能会将弯曲处狭窄的地峡冲开,与对面的河道相连,河流按直线路线流动,这种现象被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河流截弯取直后,原本弯曲的河道因为泥沙淤塞、水位下降,逐渐与主河道分离,渐渐被废弃,成为遗留在原河流凹岸边一段弯曲积水的湖泊,形状如牛轭,从而形成了牛轭湖。

(2)由图可知,圣母河上中游分界点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出山口前,河流流经山区,山区落差大,流速快,河流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含有金矿的砾石;出山口后,地势趋平,流速减慢,搬运能力下降,比重大的大颗粒岩石首先在甲处附近沉积。30.答案:(1)河流输沙量河流径流量入海口处地形(或地势坡度或地壳升降);海平面的变动(或升降);海水(或潮流)的侵蚀、搬运强度。(2)粒径特点:下三角洲沉积物颗粒粒径小;原因: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在上三角洲沉积,粒径较小的颗粒物在下三角洲沉积(或海水顶托,水流速度慢,利于小粒径颗粒物的沉积)。来源特点:陆地和海洋两类。原因:受径流和海洋的共同影响。解析:(1)河口三角洲位于海陆过渡地带,河口三角洲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由于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形、海水顶托等影响导致水流速度骤减,导致河流搬运来的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波河三角洲由上、下三角洲两部分组成,面积较大。河流径流量决定了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径流量越大搬运能力越强,搬运到下游的泥沙越多。其次是流域内本身的植被覆盖或者人类活动强度也会影响河流的河流输沙量;当河流把上游泥沙搬运到入海口时,入海口的地形决定了入海河流的流速,入海口地形越平坦,入海口处流速越慢,越有利于泥沙沉积,同时海平面会对入海河流起到顶托作用,顶托作用会导致河流流速减慢,从而利于泥沙堆积,所以海平面的变动(或升降)也会影响三角洲的发育规模。最后,三角洲堆积形成过程中,海水(或潮流)的侵蚀、搬运强度越强,越不利于堆积形成三角洲。(2)下三角洲和上三角洲相比,位于河流入海口,更靠近海洋。所以下三角洲河流受顶托作用和地形影响,流速更慢,更利于小粒径颗粒物沉积。而因为更靠近海洋,堆积的颗粒物既可以是河流从上游搬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