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5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单股RNA可干脆起mRNA作用,翻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聚合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经调查发觉该病毒是引发2024年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四种C.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D.寨卡病毒繁殖时不发生逆转录的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和4种碱基共6种,B错误;

C、病毒无核糖体,C错误;

D、寨卡病毒繁殖时不发生逆转录的过程,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娴熟驾驭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分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2.以下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有几项是()(1)原子、分子都是一个系统,但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是生命系统(2)池塘中的水、阳光等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3)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4)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视察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5)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为细胞肯定都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A.2 B.3 C.4 D.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实力,留意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详解】①原子,分子都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不能完成生命活动,①正确;②池塘中的水、阳光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②正确;③不同的原核生物生活方式不同,既有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也有些是自养的,如蓝藻和硝化细菌,③错误;④颤藻是原核生物,水绵是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视察到的细胞器是核糖体,④正确,⑤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没有涉及多样性,⑤错误。综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B.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无丝分裂C.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都进行无氧呼吸D.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拟核DNA为环状【答案】DABC【解析】真核生物也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原核细胞是单细胞生物,A错误;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真核细胞不肯定都进行有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原核细胞也不肯定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蓝藻含有有氧呼吸酶,虽然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真核细胞的核DNA为链状,原核细胞的DNA为环状,D正确。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和D是自养型生物,两者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分是后者无核膜B.图C代表的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担当各种生物成分C.在遗传物质传递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因仅存在于C和D细胞中D.人工诱变、基因工程都可定向变更C生物性状【答案】B【解析】A是高等植物细胞,D是蓝藻,两者都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结构上后者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C是细菌,也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A错误;C细胞为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以担当各种生物成分,如硝化细菌为生产者,肺结核杆菌为消费者,而大多数细菌为分解者,B正确;A、B细胞分别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两者线粒体中的DNA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错误;基因工程可定向变更C生物性状,而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5.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某些区域碱基互补配对 B.一些细胞以RNA为遗传物质C.细胞中RNA都来自DNA的转录 D.DNA和RNA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的网络结构的实力。【详解】A.RNA某些区域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B.凡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有些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B错误;C.细胞中的RNA都来自DNA的转录,C正确;D、RNA和DNA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C、H、O、N、P,D正确。故选B。6.下图中①~④表示的是生物体内4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和④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④存在于全部植物细胞中B.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D.没有③时,细胞仍能合成①【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中含有镁元素,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所以分子①是叶绿素分子;②具有”三叶草“结构,是tRNA;③是ATP,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干脆来源,其中a是ATP脱去两个磷酸后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详解】A、①只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而不是全部的植物细胞,A错误;

B、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是tRN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B正确;

C、细胞没有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③,C错误;

D、没有③时,细胞不能合成①,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及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叶绿素的组成等学问,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分子结构特点和产生途径,驾驭ATP与RNA之间的关系;识记叶绿素的组成,能精确推断图中各分子的名称,再精确推断各选项。7.图是小麦种子的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水分的变更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的生命活动由代谢活跃状态转入休眠状态B.种子的鲜重随着种子的成熟而渐渐削减C.种子中水分削减的主要缘由是植物汲取的水分削减D.种子成熟期间的这两种物质的变更和种子萌发时相反【答案】C【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渐渐降低,种子的生命活动由代谢活跃状态转入休眠状态,A正确;B.种子的鲜重在成熟过程中由于含水量降低的幅度大于干物质增加的幅度,因此种子的鲜重随着种子的成熟而渐渐减小而减小,B正确;C.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削减的缘由不是植物汲取的水分削减,而是困难的生命活动调整的结果,C错误;D.种子成熟期间干物质相对含量上升,水分的相对含量下降;种子萌发时干物质的相对含量降低,水的相对含量下降,D正确。【考点定位】水的作用【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阅读曲线图,并利用水的作用分析曲线。8.细胞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可以产生水。请推断下列生理过程中能产生水的是()①合成抗体②淀粉消化成麦芽糖③人体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④DNA转录为mRNA⑤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①③④⑤【答案】C【解析】抗体属于蛋白质,抗体合成过程是脱水缩合,产生水,①正确;淀粉消化成麦芽糖过程是水解,消耗水,②错误;人体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生水,③错误;DNA转录为mRNA,发生核糖核苷酸的聚合,产生水,④正确;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有水的生成,产生水,正确⑤。综上所述,能产生水的生理过程是①④⑤,故选C。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有些可被细胞再利用B.肌肉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C.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D.并非全部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答案】C【解析】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对吞噬的物质进行水解,其水解产物部分可被细胞再利用,A正确;肌肉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B正确;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错误;并非全部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正确。10.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相互反应和相互作用的机制,则与该机制相符的是()A.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肯定都有受体B.①肯定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C.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②肯定为通道蛋白D.若信号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肯定为肝细胞【答案】A【解析】依据图示可知:信号细胞与靶细胞膜上都有受体,A正确;①假如是分泌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则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假如是性激素等物质,则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B错误;若靶细胞为神经细胞,则神经细胞上有甲状腺激素受体,不是通道蛋白,C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也可以作用于其他细胞,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D错误。11.如图所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与图中①③有关B.若图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动物细胞可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C.如阻断O2对该细胞的供应,则甲、丙、丁的运输速率均会受到影响D.该膜若表示人体神经细胞膜,则代表钾离子汲取途径是甲【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蛋白质,②表示糖蛋白,③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甲表示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乙表示自由扩散,丙和丁表示帮助扩散。【详解】A、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与①③都有关系,A正确;

B、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而甲表示主动运输进入细胞,B正确;

C、阻断O2对该细胞的供应,则甲的运输速率会受到影响,而丙、丁属于帮助扩散,不须要消耗能量,不受影响,C错误;

D、钾离子进入人体神经细胞膜表示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学问,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实力,属于中档题。12.如图为生物膜流淌镶嵌模型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生物膜表示动物细胞膜,则其脂质成分就是图中的磷脂B.若该生物膜表示细胞膜,则在结构上其存在双层膜C.若该生物膜表示某细胞器膜,则磷脂种类的多样性确定了膜功能的多样性D.若该生物膜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细胞膜,则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与糖蛋白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型示意图,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识别功能;蛋白质,其镶在、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动物细胞膜的脂质含有磷脂和胆固醇,A错误;

B、若该生物膜表示细胞膜,含有磷脂双分子层,不过属于单层膜,B错误;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确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困难程度,C错误;

D、若该生物膜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细胞膜,则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与b糖蛋白有关,即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而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型示意图,考查细胞膜的流淌镶嵌模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驾驭细胞膜流淌镶嵌模型的结构,能精确推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13.假如去除细胞骨架,动物蛋白的分泌速度会明显降低,由此可推知细胞骨架()A.是一种膜性细胞器 B.有助于囊泡的运输C.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D.可作为合成细胞壁的原料【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泌的过程分析,动物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有关,分泌蛋白以囊泡的形式运输。依据题意分析,假如破除细胞骨架,动物蛋白的分泌运输速度会明显降低,由此可推知细胞骨架与囊泡运输有关。【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不能推断细胞骨架是细胞器,A错误;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细胞骨架与囊泡运输有关,B正确;去除细胞骨架明显影响的是动物蛋白的分泌速度,而与蛋白质的合成无关,C错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与细胞骨架无关,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D错误。14.在植物的无土栽培过程中,植物幼苗须要通过根细胞从完全养分液中汲取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只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淌性来影响离子汲取的速率B.干脆确定根细胞汲取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C.根细胞汲取无机盐离子与汲取水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D.随着完全养分液中O2浓度上升离子被汲取的速率持续加快【答案】B【解析】【分析】温度会影响细胞膜的流淌性,也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作用,故温度会对离子的汲取速率造成影响;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确定了植物根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汲取具有选择性;根细胞汲取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既消耗ATP,又须要载体,与汲取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详解】A.温度能通过影响根细胞膜的流淌性来影响离子汲取的速率,也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呼吸来影响离子汲取的速率,A错误;B.干脆确定根细胞汲取无机盐离子种类的是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B正确;C.根细胞汲取无机盐离子与汲取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错误;D.由于载体数量的限制,随着完全养分液中O2浓度上升,离子被汲取的速率不会持续加快,D错误。15.下列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藻细胞在质壁分别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渐渐削减B.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淌性C.小肠上皮细胞汲取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D.胰岛素分泌到内环境的过程须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帮助【答案】C【解析】【详解】A.黑藻细胞在质壁分别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上升,细胞液的渗透压渐渐增大,A项错误;B.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可能的缘由是影响了膜的流淌性,或者影响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B项错误;C.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须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帮助,C项正确;D.胰岛素通过胞吐作用进入内环境,不须要载体蛋白帮助,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16.将正常形态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液泡体积的变更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a点相比,b点时细胞的吸水实力减弱B.b点到c点过程中,液泡体积变更速率下降主要是受细胞壁的影响C.c点时细胞不再发生渗透作用,但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D.质壁分别试验无法证明蔗糖分子能否通过细胞壁【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将正常形态的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放入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导致液泡体积渐渐减小,最终趋于平衡。与a点相比,b点时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液浓度增加,因此其吸水实力增加,A错误;b点到c点过程中,液泡体积变更速率下降的缘由是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渐渐变小,B错误;c点时细胞不再发生渗透作用,但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只是水分进出平衡,C正确;细胞壁是全透性,可以允许蔗糖分子透过,允许原生质层收缩,从而引起质壁分别,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驾驭质壁分别的过程和条件,明确在分别过程中,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渐渐增大,失水实力渐渐减弱,而吸水实力渐渐增加。17.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B.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C.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的D.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A正确;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磷酸、核糖和碱基,B正确;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核糖构成的,C错误;U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后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可作为基因转录的原料,D正确。【点睛】解答A选项,关键要驾驭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18.下列相关试验中涉及“分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中,色素分别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别试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别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试验中,可以视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别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答案】A【解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别试验中,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所以从滤纸上能将色素分别开,A正确。植物细胞质壁分别试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别,而不是细胞质,B错误。根尖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而同源染色体分别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T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中,离心的目的是析出较轻的噬菌体和较重的含大肠杆菌的沉淀物。19.下图表示在25℃、pH=7条件下,向2mL的H2O2溶液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H2O2分解产生O2量随时间的变更。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变更某一条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以Fe3+替代肝脏研磨液,a值削减,b值增大B.滴加4滴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增大C.温度为37℃时,a值不变,b值削减D.H2O2量增加为4ml时,a值增大,b值削减【答案】C【解析】在生物化学反应中,酶的催化作用比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要高,酶具有高效性,但是两者的催化作用都不会改变更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a值不会削减,b值会增大,A错误;用肝脏研磨液,a值不变,b值减小,B错误;37℃接近人体正常体温,是酶的最适温度,催化效率是最高的,所用时间会削减,故b值减小,C正确;底物的量增加时,产物的量和时间都会有所增加,故a和b都增大,D错误。【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名师点睛】学生对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理解不清解读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1)温度和pH:在肯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上升,酶的活性增加;超过最适温度(或最适pH),随着温度(或pH)上升,酶的活性降低。低温柔高温都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低温不使酶失活,只起到抑制作用,高温能使酶(蛋白质类)变性而失去活性。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失去活性。(2)底物浓度:在肯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酶的催化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肯定浓度后因为酶的数量有限(全部酶都参与了反应),反应速率变更不明显。(3)反应时间:酶有它的产生和消亡过程,当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钝化而使其活性降低,最终被分解。(4)酶的浓度:在肯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之后由于底物有限,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0.某爱好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及产物绽开了探讨,如图为测得的试验数据。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氧浓度为b和d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C.氧浓度为c时,有2/5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a、b、C、d四种氧浓度下,酵母菌都能产生[H]和ATP【答案】C【解析】氧浓度为a时,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氧浓度为b时,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不等,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酒精的产生量为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正确;氧浓度为c时,CO2的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依据如下的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消耗葡萄糖为3mol,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15-6=9mol,消耗的葡萄糖为9/6=3/2mol,因此有3/2÷(3/2+3)=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C项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均能产生[H]和ATP,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产生6mol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CO2,同时产生2molC2H5OH;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据此实行对比法,找出曲线中“不同氧浓度条件下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的数据的变更规律,并将“变更规律”与“所学学问”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学问的整合和迁移。21.有学者欲探讨影响玉米根尖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依次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更,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试验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B.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缘由可能是[H]不足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缘由是呼吸底物不足【答案】C【解析】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的物质是丙酮酸,因此图中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错误;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①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了氧气,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②过程加入ADP氧气浓度下降较慢,加入底物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②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因素可能是[H];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度加快,说明该过程限制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的因素是ADP的量,因此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缘由是[H]不足,C正确;④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缘由是ADP数量少,D错误。22.如图为酵母菌培育过程中三种量变更曲线,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B段酵母菌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BC段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C.T1后,酵母菌无氧呼吸生成乙醇的同时还生成水D.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起先下降的缘由不只是葡萄糖大量消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B段无乙醇产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BC段酵母菌起先进行无氧呼吸,也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T1后,酵母菌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二氧化碳与乙醇,没有水产生,C错误;C点酵母菌数量下降较快主要是葡萄糖的消耗,代谢产物乙醇等增加也会影响,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学问。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精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实力。23.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它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它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A.主要进行厌氧呼吸、并生成ATP B.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它细胞C.线粒体基质没有参与需氧呼吸 D.没有进行需氧呼吸第三阶段【答案】B【解析】【分析】大量的氧气消耗说明白花序细胞有氧呼吸旺盛。氧气的消耗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去向有两个:转移到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而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说明白只有少量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绝大部分是以热能形式散失了。【详解】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它细胞100倍以上,据此可推断其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A错误;耗氧多,而产生的ATP又较其他细胞少,所以应当是细胞呼吸有相当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并且散失的热能多于其他细胞,B正确;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其次阶段,C错误;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而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D错误.24.农科所技术员探讨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试验结果绘制成如下图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合理的是()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表观光合速率小于零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限制在25~30℃【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光合作用CO2消耗量代表光合作用总量,27℃左右时值较高,说明此温度为光合作用最适温度。CO2产生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两条曲线间的阴影部分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即表观光合速率)。【详解】由图可知,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为27℃左右,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35℃,A错误;表观光合速率=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积累了有机物,B错误;由题干可知本题探讨的是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此试验结果中看不出光照强度的影响,C错误;由图可知,温度为25~30℃时,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因此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限制在25~30℃,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的实力。解题关键是解读题图,特殊是要弄清阴影部分的含义。25.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试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温度对细胞呼吸影响的综合性题目,先回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及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温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的曲线模型,然后结合选项分析题图综合解答。【详解】A、分析图乙中的B可知,该点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是由于夜间低温影响了细胞的呼吸,在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减慢,对应图甲中的B点,A正确;

B、分析题图甲可知,F点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二氧化碳浓度由降低向增加转化的拐点,此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此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该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对应图乙中的H点,而不是G点,B错误;C、图乙中的D点之前光照强度弱,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D时间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D点之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削减,浓度降低,因此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C正确;

D、分析图甲可知,这一昼夜之后G点玻璃罩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起先时A点的浓度,削减的这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因此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D正确。

故选B。【点睛】本题的学问点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解析时要明确,“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暗含的条件是温度变更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和光照强度变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曲线时要留意两曲线纵轴的含义不同,从而分析曲线的走势和成因。26.关于“比照试验”,以下设置正确的是()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试验中,进行无氧呼吸的一组为空白比照B.探讨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相互比照C.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设置过氧化氢溶液中加Fe3+作为比照D.鲁宾和卡门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试验中没有设置比照组【答案】B【解析】【分析】为了保证明验结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试验设置应遵循比照原则,不做处理的作为比照组,具有人为为变更的变量的组为试验组,设计试验时,应当依据试验的目的分析出试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依据变量设置试验组和比照组。【详解】A、探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试验属于对比试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组均为试验组,A错误;B、探讨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二部分相互比照,B正确;C、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pH,不用设置过氧化氢溶液中加Fe3+作为比照,C错误;D、鲁宾和卡门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的试验中设置了比照试验,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D错误。故选B。27.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肯定造成细胞分化B.细胞的分裂、分化、苍老、凋亡、癌变都是受基因限制的C.人体苍老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其自然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D.白细胞的凋亡速率比红细胞的凋亡速率大【答案】C【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肯定造成细胞分化,如也可能导致细胞苍老或凋亡,A正确;细胞的分裂、分化、苍老、凋亡、癌变都是受基因限制的,而细胞坏死不受基因限制,B正确;红细胞未成熟时也是有细胞核的,其苍老和死亡也是受基因调控的,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有关系,因为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等,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率很快,D正确。28.图1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A、a、B、b、C、c分别表示染色体;图2表示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更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B.若图1中的乙细胞对应图2中的Ⅰ时期,则m所代表的数值是1C.基因的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甲→丙的过程中D.丙细胞中移向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分别为A、B、c和a、b、C【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以甲→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所以甲→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图2:图2表示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更状况,染色体组数由m→2m→m,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更状况。【详解】a和B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而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A错误;图1中的乙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其对应图2中的Ⅰ时期,则m所代表的数值是2,B错误;基因的分别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当中,C正确;丙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别完成,故细胞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都来源于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上下染色体应当相同,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图形结合,要求考生能够把细胞增殖的过程和图像变更结合起来,有肯定难度。29.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①若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肯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②若正常细胞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③若正常分裂的细胞内基因A和A正在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④32P标记的细胞在31P培育液中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半染色体含有32P标记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若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肯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可能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的细胞,①正确;若正常细胞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则为减数分裂其次次分裂后期,②正确;若正常分裂的细胞内基因A和A正在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也可能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错误;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32P标记的细胞在31P培育液中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一次分裂后期全部染色体均含有32P标记,④错误;所以选B。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网络的实力。30.下列关于人类性别确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确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B【解析】【详解】A.性染色体上基因不都与性别确定有关,A错误;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C.生殖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而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Y染色体,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性染色体的相关学问。31.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视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图示各基因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C.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肯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变更【答案】C【解析】【详解】A、视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B、基因有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才能编码蛋白质,B正确;C、假如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则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C错误;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密码子变更,氨基酸不肯定变更,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的网络结构实力。32.下列有关基因分别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肯定遵循基因的分别定律而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分别定律发生在配子产生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C.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在等位基因分别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若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分别比不肯定是9:3:3:1【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伴同源染色体分别而分别,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假如一对相对性状由多对等位基因限制,且这些等位基因不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自由组合定律也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错误;

C、多对等位基因假如不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假如双杂合子的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则可能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别比,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把握学问的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网络,并应用相关学问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推断。33.下图表示某遗传病患者体细胞内第21号染色体的组成及来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母方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样产生了异样的卵细胞C.父方由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异样产生了异样的精子D.该患者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正常配子约占1/2【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图示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多出的一条21号染色体应当来自母方,且是母方减数其次次分裂异样形成的异样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详解】该遗传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样导致的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依据图示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患者是由于母方减数其次次分裂时姐妹染色体没有分别,导致形成了异样的卵细胞,BC错误;该患者减数分裂时三条21号染色体随机分,产生的配子中含两条21号染色体和含1条21号染色体的概率相同,故正常配子约占1/2

,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依托21号三体患者染色体数目变更示意图,考查致病缘由,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学问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的网络结构的实力。34.假设一个精原细胞(含4条染色体,基因组成为AaBb)进行有丝分裂时,有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分裂完成时产生了A1和A2两个细胞。另一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考虑交叉互换),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别,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为B1和B2,B1完成正常的减数其次次分裂并产生C1和C2两个细胞,B2也完成正常的减数其次次分裂,产生D1和D2两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1、A2、B1、B2四个细胞染色体组成均不正常,但其中A1和A2、B1和B2细胞中DNA数和染色体数相同B.A1和A2、C1和C2、D1和D2这三组细胞遗传信息两两相同C.若A1基因组成为AaB,则A2基因组成为AaBbb,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若C1基因组成为AB,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别异样会使产生的子细胞都异样;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异样,则产生的全部细胞均异样,假如只是减数其次次分裂异样,则只有50%的细胞异样。【详解】精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所以进行题中所述异样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A1和A2)中染色体数和DNA数不相同,即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是5,另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数是3;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B1和B2)中染色体数分别是1和3,DNA数分别是2和6,A错误。这两种分裂最终产生的细胞A1和A2遗传信息不同,B错误;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后,基因组成为AAaaBBbb,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假如出现AaB的基因组成,说明含有bb的染色体移向同一极,所以产生的另一个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b,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假如减数分裂完成后,生成的一个子细胞只含有AB基因,说明等位基因分别了,假如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减数分裂是正常的,与题干信息不符,所以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分,以及染色体和DNA数目变更的规律,再依据题意作答。3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遗传学的探讨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正反交及回交等方法都能用来推断基因的显隐性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的试验,不能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也不能否定融合遗传方式C.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D.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由此可见,果蝇的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正反交主要推断基因所在的位置,A错误;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出现了粉红色的,不能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也不能否定融合遗传方式,B正确;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7/16,C错误;由于限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眼色和性别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考点定位】伴性遗传36.人的眼睛散光(A)对不散光(a)为显性;直发(B)和卷发(b)杂合时表现为波浪发,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一个其母亲正常但本人有散光症的波浪发女性,与一个无散光症的波浪发男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B、b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别定律 B.卵细胞中同时含A、B的概率为1/2C.所生孩子中最多有6种不同的表现型 D.生出一个无散光症直发孩子的概率为3/8【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可知:该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学问。据题意描述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明辨双亲的基因型,进而作答。【详解】基因B、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别定律,A错误;一个其母亲正常但本人有散光症的波浪发女性的基因型是AaBb,卵细胞中同时含A、B的概率为1/4,B错误;一个其母亲正常但本人有散光症的波浪发女性的基因型是AaBb,一个无散光症的波浪发男性的基因型是aaBb,二者婚配,所生孩子中最多有2[散光(Aa)、不散光(aa)]×3[直发(BB)、波浪发(Bb)、卷发(bb)]=6种不同的表现型,其中生出一个无散光症直发孩子(aaBB)的概率为1/2aa×1/4BB=1/8,C正确,D错误。【点睛】基因的分别定律探讨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探讨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忽视了题干中的关键词“直发(B)和卷发(b)杂合时表现为波浪发”而误认为BB与Bb所确定的表现型相同。37.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是产前诊断的有效方法。下列情形一般不须要进行细胞检查的是A.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B.夫妇中有核型异样者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样者D.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答案】A【解析】【分析】产前诊断是指在诞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常见的方法有B超检查、羊膜穿刺和基因诊断等。【详解】A、孕妇妊娠初期因细菌感染引起发热,没有引起遗传物质的变更,不须要进行细胞检查,A正确;B、夫妇中有核型异样者,则胎儿的核型可能发生了异样,须要通过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B错误;C、夫妇中有先天性代谢异样者,可能是遗传物质变更引起的疾病,因此须要进行细胞检查,C错误;D、夫妇中有明显先天性肢体畸形者,还可能是先天性遗传病,因此须要进行细胞检查,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遗传病以及预防遗传病的几种方式,明确羊膜穿刺术等对胎儿细胞进行检查的原理,结合题干提示分析答题。38.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AA和aa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具有显著的抗病实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再让F1随机交配产生F2,则有关F1与F2的成熟植株中,叙述正确的是A.有茸毛与无茸毛比分别为2∶1和2∶3B.都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分别占1/3和1/10D.宽叶有茸毛类型分别占1/2和3/8【答案】D【解析】高产有茸毛玉米的基因型为AaDd,,自交产生的F1,Dd:dd=2:1。随机交配产生的配子的D为1/3。d配子的概率为2/3。依据遗传的平衡定律得到DD为1/9,Dd为4/9,dd的概率为4/9。F2有茸毛:无茸毛=1:1。A错误;茸毛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所以只有3×2=6种。B错误;F1高产抗病类型是1/2×2/3=1/3。F2高产抗病类型是1/2×1/2=1/4。C错误;F1中宽叶有茸毛类型为3/4×2/3=1/2。F2中宽叶有茸毛类型为3/4×1/2=3/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学问,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说明、推理,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考点:遗传的基本规律39.甲、乙、丙三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限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使花瓣表现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色素代谢途径如下图。下列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bb的甲植株开红色花,测交后代为红花:白花≈1:1B.基因型为ccDD的乙种植株,由于缺少蓝色素D基因必定不能表达C.基因型为EEFF的丙种植株中,E基因不能正常表达D.基因型为EeFf的丙植株,自交后代为白花:黄花≈13:3【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在甲种植物中,A_B_、aaB_和A_bb均开红花,aabb开白花,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甲植株开红色花,让其与aabb的个体测交,测交后代为红花(Aabb):白花(aabb)≈1:1,A项正确;基因型为ccDD的乙种植株,由于缺少C基因而不能合成C酶,导致不能合成蓝色素,但D基因仍可表达,B项错误;在丙植株中,E基因的表达离不开f基因的表达产物f酶的催化,因此,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中,由于缺乏f酶,E基因不能正常表达,C项正确;基因型为EeFf的丙植株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_F_∶E_ff∶eeF_∶eeff=9∶3∶3∶1,不含E基因的植株不能合成黄色素,含F基因的植株抑制E基因的表达,只有E_ff的植株表现为黄花,所以白花:黄花≈13:3,D项正确。

【点睛】解答此题需由题意和色素的代谢途径示意图提取信息:①明确色素是在酶的催化下合成的,花色性状是相应基因通过限制酶的合成来限制代谢过程,进而限制上述三种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②在甲种植物中,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能合成红色素;③基因能否表达是指相应基因能否指导相应酶的合成,而不是指是否能产生相应的色素;④在丙植株中,E基因的表达须要f酶的催化,而f酶是f基因的表达产物。依据上述信息,围绕各选项的问题情境,逐一分析各选项。40.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病基因用E或e表示,其中有一种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人群中隐性基因a占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个体2的基因型是EeXAXa B.个体4与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3C.个体5的基因型是aaXEXe D.个体7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1/600【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有一种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个体2的基因型为AaXEXe,A错误;个体2的基因型为AaXEXe,两对基因分开单独分析,个体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1/2XEXe、1/2XEXE,因此个体4与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1/2)=1/3,B正确;个体5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aaXEXe或aaXEXE,C错误;男性人群中隐性基因a占1%,则A的基因频率为99%,依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0)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0×99/100,3号的基因型为Aa的可能性为Aa/(AA+Aa)=2/101,4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因此个体7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2/101×2/3×1/4=l/303,D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项D,关键在于对3号个体为携带者的可能性计算:依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0)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0×99/100,3号的基因型为Aa的可能性为Aa/(AA+Aa)=2/101。二、非选择题:41.酶的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不同的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某科研小组通过试验探讨了两种抑制剂对某消化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对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试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试验中对无关变量应进行限制,该试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2)据图分析,随着底物浓度的上升,抑制剂________(填类型)的作用渐渐减小甚至消逝。从活化能的角度分析,推想抑制剂能降低酶促反应速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3)某同学认为该试验小组的试验过程应是:a.将某消化酶溶液等分为①②③三组,将每组等分为若干份;b.在肯定条件下将三组消化酶溶液均与等量的不同浓度的底物混合;c.在①中加入肯定量的蒸馏水,②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Ⅰ,③中加入等量的抑制剂Ⅱ;d.定时取样检测各反应中底物的量或产物的量,记录试验结果并绘图。你认为该试验操作是否正确?______,假如不正确,请进行改正: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抑制剂种类和底物浓度(2).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运用量等(合理即可)(3).Ⅰ(4).在抑制剂的作用下,酶的活性(催化效率)降低,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实力下降(合理即可)(5).不正确(6).步骤c应与步骤b互换,即先对酶溶液进行处理再加入底物(合理即可)【解析】【分析】中学生物试验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单一变量原则、比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试验中的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对无关变量要限制好,使其保持相同且相宜,避开无关变量对试验结果的干扰。【详解】(1)由图可知,该试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抑制剂种类和底物浓度。该试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酶浓度、抑制剂的运用量、反应时间等。

(2)由图可知,随着底物浓度的上升,曲线②的酶促反应速率渐渐与曲线①无抑制剂时相同,即抑制剂I的作用渐渐减小甚至消逝。抑制剂能降低酶活性,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不正确,若对酶处理前先将酶与底物混合,则酶会先与底物发生反应,故应先对酶进行不同的处理,然后再将处理后的酶与底物混合。【点睛】本题考查与酶有关的试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实力和试验与探究实力。42.染料二氯靛酚钠(DCPIP)的氧化态呈蓝紫色,被还原时可逐步呈现粉红色至无色。将纯净簇新的叶绿体平均分成甲、乙两份,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0.35mol/LNaCl溶液和0.035mol/LNaCl溶液,摇匀制成悬液甲液和乙液。进行下列试验:①取干净的试管4支,编成1、2、3、4号,在黑暗处按上图所示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悬液或试剂,并充入适量且等量的C02缓沖液:②将四支试管置于光照强度相同且相宜的光源下,再向每支试管中加入2滴蓝紫色的二氯靛酚钠溶液,摇匀,视察。③试验现象、结果:1号试管产生气泡,溶液由蓝紫色渐渐变成粉红色,最终呈无色;其余三支试管无气泡,溶液均呈蓝紫色。回答问题:(1)分析试验现象与结果:①1号试管气泡中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___。②2号试管没有气体产生,缘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1号试管蓝紫色消逝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多支1号试管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试验结果。①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②若降低试管中CO2的浓度,b点将向_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答案】(1).氧气(2).0.035mo1/LNaC1溶液浓度过低(或是低渗溶液),叶绿体可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胀破,不能进行光反应(3).光反应分解H2O产生[H],还原二氯靛酚钠(DCHP),使其从氧化态变成还原态而显无色(4).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光照强度(5).左下【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因素的理解。解答此题,应依据坐标中纵坐标的含义推断曲线代表表观光合速率还是实际光合速率。(1)①1号试管中叶绿体光合作用较强,可释放氧气,气泡中的气体成分是氧气。②2号试管中0.035mo1/LNaC1溶液浓度过低(或是低渗溶液),叶绿体的双层膜和类囊体膜可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胀破,导致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氧气。③1号试管中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会还原二氯靛酚钠,使其从氧化态的蓝紫色变成还原态的无色。(2)①图中纵坐标是气体(氧气)产生速率,代表实际光合速率,a点的含义是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光照强度。②b点代表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光照强度代表光饱和点,降低试管中CO2的浓度,光合作用强度、光饱和最大光合速率均降低,b点将向左下方移动。【点睛】植物“三率”的表示方法:检测指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真正(总)光合速率CO2释放量(黑暗)汲取量利用量、固定量、消耗量O2汲取量(黑暗)释放量产生量有机物消耗量(黑暗)积累量制造量、产生量43.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更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___________,图2中的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图1中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