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心得_第1页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心得_第2页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心得_第3页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心得_第4页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教研活动心得

尚志市逸夫学校丁淑云

2012年3月19日,高中部在六楼会议室开展了教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

杜希有副校长作了关于“正确处理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构建有效课堂”试验中

的几个问题的学术培训。

培训中谈到“课堂教学的实质有效学生学多少,无效多少,能力提高了多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见大患现象,使我感受很多,现在高三正处于复习时期,简

单化现象很容易发生,教师在上习题课时,容易的选择填空一对答案就过去了,

难以简单讲讲,这对于上层学生还可以接受,下层学生对问题还是不甚理解,掌

握不透,等于没有复习,所以这种简单化现象危害很严重,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

练,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缺乏。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对简单的内容首先优化问法,拓展性设问,例如(Do

其次是有效检测,读案作答或脱案作答,对复杂的内容一是要选择方法,会做学

习或探究学习,二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想参与、能参与,三是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四是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实现“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教师点拨方法、指导思路、画龙点睛

例如(2)0

(1)若0<avl则不等式(a-x)(x—3的解为:

a

A、a<x<—B、—<x<aC、x<>—D、x<—>a

aaaa

答案是选择B,教师可以问:为什么选B?又可变式:若aeR,答案又选什么呢?

再如(2)在(x-展开式中,含丁项的系数是多少?

A、-20B、20C、-120D、120

答案选择A.在这个问题中教师可以提出有那个同学愿意给大家讲解一下你所掌

握的二项式定理的有关知识呢?

若函数是定义在R的偶函数

/(x)满足f(x+2)=/(x)且当XG[0,1时,/(无)=龙,则方程/(外-1的根的个

数为:A、6B、4C、3D、2

例如(2),这个问题一般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互探究也能完成,但对于差生

来说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成“如什么函数的奇偶性,有哪

些性质,周期性,在图像上如何反应出来的,你理解对数函数吗?”这样简单的

问题入手,学生才能想参与能参与,同时也发挥了主体作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

教师也完成了“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

课题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课型新课教师丁淑云

1.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说课内容(设计依据)

知识与技能的内容。

2.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1、新课程标准关于计数原理的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类比等能力。要求是正确地理解,正确掌握两

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用两种计数原理问题进行分个基本原理的含义,解决一些实

析的方法和解决该问题的能力。际问题,分清两个原理的异同,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

标通过各种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

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学习归纳总结结论,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分清两个计

教学重点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内容的理解。

数原理异同为主要教学目标。

应用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应用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

教学难点

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

课的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

教法(J)与问题导入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索法、构建知识体系法。

地区分两个计数原理并且熟练

学法(X)

应用两个原理解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教学过程说课内容(设计依据)

导入新课:

计数原理是人们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归纳出来的基本规律,其基本

思想方法贯穿本章内容的始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板书:

第一章计数原理

第一节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J:问题导入法

多媒体展示

问题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一天中,火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发现问题。

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J:探究:你能说说以上这个问题的特征吗?

X:学生观看幻灯片,自主学习,思考并和同伴交流探讨,再拿出意见学生独立思考,再与

(学生自学后回答,其他同学点评质疑,教师点拨)他人合作生成答案。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

X:归纳总结: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力。

过渡:同学们已经掌握这种计数原理那么请同学们应用这个原理解决

下面这个问题。

J:多媒体展示:问题导入

例1:在填写高考志愿表时,一名高中毕业生了解到,A,B两所大学各

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强项专业,具体情况如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A大学B大学引起学生的注意,激

生物学数学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会计学

医学信息技术学

物理学法学

工程学

那么,这名同学可能的专业选择共有多少种?

X:学生思考与讨论,同学间合作完成。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

(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行解释、分析,巩固

学知识。

J:同学们思考一下应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时应注意什么?推广原理加深对原理

X:学生思考,相互交换意见。的理解。

过(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

过渡:前面学习的问题是完成一件事的不同方法总数,那么同学们看

程下面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J:多媒体展示:

问题2从甲地到乙地,要从甲地先乘火车到丙地,再于次日从丙地乘

汽车到乙地。一天中,火车有3班,汽车有2班,那么两天中,从甲地到

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

J:探究:你能说说以上这个问题的特征吗?力。

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

X:学生讨论后,相互交换意见论,其他学生加以补

(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充。

X:归纳总结: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教师应该适当引导,

J: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语言描述准

板书:分类乘法计数原理。确。

过渡:同学们已经掌握这种计数原理,那么请同学们应用这个原理解

决下面这个问题。

J:多媒体展示:

例2某班有男生30名,女生24名,现从中选出男、女生各一名代表班

级参加比赛,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学生的板演可以很好

J:请同学们思考,独立完成这道问题,并请同学到黑板展示。的发现学生存在的问

题,及时纠正。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

X:到黑板展示自己的做法。行分析,巩固知识,

J:学生探究问题,完善解题步骤。请同学到黑板演示

J: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

J:同学们思考一下应用分类乘法计数原理时应注意什么?决问题的能力。

X:学生思考,相互交换意见。沿用上面问题学习的

J:教师的适当总结。过程让学生自主学

习,归纳总结。

过渡: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两种计数原理有了一定了解,那么同学们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教例3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

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

(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多少种取法?

学(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培养学生分析县体问

题能力。

J:哪位同学能到黑板解答这个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

过生已经对两种计数原

X:学生到黑板解答问题。理有了一定了解,可

以熟练应用原理解决

程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对两种原理

J:问题导入法:进行比较,我出它们

两个原理的区别与联系的异同点:培养学生

向纳忠绪能力。

X: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结论。

J:教师适当引导。

板书:三、两个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过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那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解决下面这几道

问题。

J:拓展练习

1、把四封不同的信任意投入三个信箱中,不同投法种数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这

A.12B.64C.81D.7五个题,适当加以总

2.四名研究生各从A、B、C三位教授中选一位作自己的导师,共有—结,这五个问题的设

种选法;三名教授各从四名研究生中选一位作自己的学生,共有_____种选置难易适中,梯度明

法。显,通过这五个问题

3、从5幅不同的国画、两幅不同的油画、四幅不同的水彩画中选出两幅画的练习,使学生能更

分别布置两个会议室,不同的选法有_______种。好的熟练的应用计数

4、某校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有高一学生10人,高二学生8人,高三学生7原理解题。

人。

(1)选其中1人为总负责人,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每一年级各选1名组长,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推选出其中2人去外校参观学习,要求这2人来自不同的年级,有

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5、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的两位数有多少个?

J:构建知识体系法使学生完成对本节课

小结:师生间一起回忆、完成本课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构建。

知识体系: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3、两个原理的区别于联系。

4、应用两个原理解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结束语:计数原理是本章知识的基础,为后面排列组合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希望每个同学通过

这节课学习能理解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应用到后面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教学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注重了对学生思维的发展;

贯彻了教师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体现了“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结合”。整个

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两个计数原

理是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自主解决得出的,例3的给出是让学生熟练应用,学生掌握的较好,解题很

快,准确度很高。例4学生板演的不是准确,主要体现学生语言描述不是很合适,以后的练习中会

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拓展练习学生做的较好,两个计数原理分析应用的很好。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问题过于细碎,缺少开放性和发散性,例如两个引例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更好的自己感兴趣的例

子,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希望在今后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思想的建立、心理

品质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函数单调性

教学目的: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会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某个

区间上的单调性。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与判断

一、问题情境

1.情境: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如果了解了函数的变化规律,那么也就

把握了相应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研究函数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2.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由原定的7月25日推迟到8月8日,你知道其中的

原因吗?怎样用数学语言刻画“随着时间的增大气温逐步升高”这一特征?

二、学生活动

问题1分别作出函数y=x+l,y=-x+1,y=¥以及的图象拼观察自变量变化时,函数

值有什么变化规律?

/=叶1,

才工

(2)

(1)

।y=/,

y

W

卜4

\x£(0,+8)

________1

W2

'^0iX

:卜

(3)

在学生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图象,获得信息:第一个图象从左往右上升,y随x的增大

而增大;第二个图象从左往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对第三,第四个图象进行讨论,让学生

知道函数这两个性质是对定义域内某个区间而言的,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问题2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与“图象呈逐渐下降趋势”的意

思?

讨论得到:

在相应区间上较大自变量对应较大函数值一一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

在相应区间上较大自变量对应较小函数值一一图象呈逐渐下降趋势

问题3如何用数学语言来准确地表述函数的单调性呢?

学生讨论老师指导

师:能不能说,由于x=l时,y=3;x=2时,y=5就说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y也随着增大?

生:不能.应该对定义域内的每个自变量都成立

师:那我们在理解函数概念的时候要抓住什么关键词?

生: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都有

师:回答的很好,反比例尸&xWO)在(-8,0)和(0,+8)是减函数,能否说它整个定义域上是

减函数?

生:不能!因为离开了定义域根本谈不上增减性.

师:继续考虑:我们能否说一个函数在x=5时是递增或递减的?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此时函数是一个数.

师:对!函数在某点上,由于它的函数值是唯一确定的常数,因而没有增减变化,所以在求单调区

间时,若端点在定义域内,包不包括端点都可以,但我们要求“能逼则逼”.

那么,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个区间

上具有单调性,这个区间就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

三、数学应用

例1如图所示是定义在[0,24]上的函数f(x)的图象,说出f(x)的单调区间,并回答每一个区间

上,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例2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如图5),并指出它们是否为定义域上的增函数:

学生总结:函数y=(x—1)2与>=|X一1|一1的图象在时随着x值的增大而上升,在xW

1时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下降.所以,这两个函数在定义域上不是增函数

例3证明函数负x)=-L—1在区间(-8,0)上是增函数.

X

证明设Xl<X2<0,则X1—&<0且XlX2>0.因为段1)—y(X2)=(———1)一(———

X]x2

1)=」---!_=五二包V0,即兀2<穴及),所以,函数/U)=-1—1在区间(一8,0)上

X,X]xtx2X

是增函数.

例4讨论函数f(x)=f-2ax+3在(-2,2)内的单调性

解:f(x)=*-2ax+3=(x—a)2+3-层,对称轴为x=a,

...若a这-2,贝!If(x)=x2-2ax+3在(-2,2)内是增函数;

若-2Wa<2,则f(x)=f-2ax+3在(-2,a)内为减函数,在(a,2)内为增函数;

若a22,则f(x)=f-2ax+3在(-2,2)内为减函数。

四、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第1、第2、第5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以及判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的方法.

六、课外作业

习题2.3:第1题、第2题、第4题、第8题。

七、教学总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立足于所创设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

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过程,学生成为函数单调性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创设数学情境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环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

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

境。这种教学模式主张以问题为连线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作为提出问题的主体,因此,如

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学实验表明,学生能否提出数学问题,不仅受其

数学基础、生活经历、学习方式等自身因素的影响,还受其所处的环境、教师对提问的态度

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创设适宜的数学情境,而且要真正转变对学生提

问的态度,提高引导水平,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学生提

出的问题。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注

意启发学生揭示问题的数学实质,将提问引向深入。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对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首先是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一一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想,用数学的眼光

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用数学的精神来学习。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

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他不仅要能“做”、“会理解”,还应当能够教会别

人去“做”、去“理解”,去挖掘、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教

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辨证等方面去展开。

以函数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函数概念主要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以及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和一些具体的特殊函数,如:指

数函数、对数函数等这些内容是函数教学的基础,但不是函数的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函数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函

数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方程的根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数的图象在轴上的某一部分所对应的横坐标的集合;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同样的几何内容也与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生是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

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

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

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

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

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高中数学教学几点反思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将两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

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

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把握以下几

点:①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

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

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③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

关系;④要把握教学课堂的气氛。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

要提高智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

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特别是自学,并在此基础之上自主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

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

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

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

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

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

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

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

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

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适当地还可以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

的笑话,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选择例题时,例题最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

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型和本

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师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

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

从而把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5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

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

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

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

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

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

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

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

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

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

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

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

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

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

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

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

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高中新课程的宗旨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

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

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

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

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

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

为学习的领路人。

在一堂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刚毕业那会,每次

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

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

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

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

7、切实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

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

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

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

证的过程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没有发

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

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浮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

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

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

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

低。可见,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中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8、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

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

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条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

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

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

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

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回顾近两个月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

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是什么原因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数学困难呢?

1.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我在这学期为了解学习情

况共和学生座谈了三次,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

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

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

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

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

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2.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

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

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

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

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

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

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

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

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该组织初,高中老师座谈,交流教

法。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我的

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

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

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

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

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

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

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

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

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

程,成为学生的习惯。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如第一章可分为三块进行教学,每讲

完一块都要复习、测验及格率不到70%应重新复习、测验,课前5分钟小条测

验,应经常化,用以督促、检查、巩固所学知识。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

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

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

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

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

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

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

高二数学教学反思

一有感于文理科的差距丁淑云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

时总结经验教训,常常反思,对数学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

法。我所带班级一文一理,两个班差距较大。理科班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明显优于文科。

在教文科普通班的时候,感觉到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感兴趣,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

力还是较强,记忆方面大多以机械,形象记忆为主,特别是一些女同学,笔记记得整整齐齐,

但理解不深,不会变通,尤其是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常常摸不着方向,无从下手,她们

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不够,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数学学科,许多同学有畏难

情绪。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针精心设计思维情境,激发它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起学生

学习数学的勇气。

一,反思教学中的设计: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教学思维,从不同的

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环节。

22

比如:已知椭圆上+二=1,它的某一条弦被点M(1,1)平分,求AB所在直线方

164

程。

在讲解此题时,先用传统方法联立方程组用韦达定理解决,后又用了点差法,学生的

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于是我趁机启发:A,B两点有那些特征?学生:A,B两点关于点

M对称。老师:说得好,那么,关于M对称的两点A,B坐标,怎样设最好呢?学生:由中

点公式,可以设4%,%),那么3就为(2-%,2-%)。老师:A,B两点还有什么特征?

学生:A,B两点都在椭圆上,即9+9=1(1)(2-/)+(2-.%)=](2)老师:

164164

能消去这两个式子中的二次项吗?学生;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