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重难点考点全总结_第1页
2023《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重难点考点全总结_第2页
2023《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重难点考点全总结_第3页
2023《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重难点考点全总结_第4页
2023《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重难点考点全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解剖生理学》考试重难点考

点全总结

1.牙附着的形式

(1)端生牙:此类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容易脱落。

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

(2)侧生牙: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也附着于颌骨内缘,此

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

(3)槽生牙: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颌骨的牙槽窝内,有血管和神经未

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都是槽生牙。

2.牙列替换的次数

(1)多牙列: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以不断替换脱落

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断替换,故名多牙列。大部分硬骨鱼类、两

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

(2)双牙列: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双牙列主要

是槽生牙。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3、牙体外形

(1)同形牙:全口牙的形态相同,三角片或单锥形,大小相似,如鱼

类的牙。

(2)异形牙: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

和磨牙,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

4、牙演化的特点

(1)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右)。

(2)牙根从无到有。

(3)从多牙列到双牙列。

(4)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5)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颌骨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

(1)牙冠: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

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临床牙冠为牙体暴露于

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有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牙骨

质覆盖的部分,也是牙体的支持部分。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

见的部分,以龈缘为界。

(3)牙颈(颈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

曲线。

牙的组成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的组织包括:

(1)牙釉质:构成牙冠表层的、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

(2)牙骨质:构成牙根表层的硬组织。

(3)牙本质:构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其中

央有一空腔,称为髓腔。

(4)牙髓:充满于髓腔中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牙的分类

(1)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分类

1)切牙: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

颈部厚而切缘薄,功能是切割食物。牙根为单根。

2)尖牙:位于侧切牙远中,上、下、左、右共4个。牙冠较厚,在切

缘上有一长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牙根为单根。

3)前磨牙(双尖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上、下、左、右共8个。

牙冠呈立方体,面一般有两个牙尖,主要是协助尖牙和磨牙行使功能。

牙根为单根或双根。

4)磨牙:位于前磨牙的远中。上、下、左、右共12个。牙体由第一磨

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渐小。牙冠大,面大,有4~5个牙尖,结构比较复

杂,功能是捣碎、磨细食物。牙根一般2~3个根。

(2)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的时间分类

1)乳牙:出生后6〜8个月开始陆续萌出,到两岁半左右全部萌出,共

20个。自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被恒牙所代替。

2)恒牙: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逐步替代乳牙,成人一般

有恒牙28~32个。近代人第三磨牙有退化的趋势。

(3)根据牙在口腔内的位置分类

1)前牙:位于牙弓的前部(口角之前),包括切牙和尖牙。

2)后牙:位于牙弓的后部(口角之后),包括前磨牙和磨牙。

3、牙的功能

(1)咀嚼。

(2)发音和言语。

(3)保持面部正常外形。

牙的萌出及牙位记录方法

1.牙的萌出

(1)牙萌出的生理特点

1)时间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顺序先后萌出。

2)左右对称萌出:中线左右同颌的同名牙几乎同时萌出。

3)下颌早于上颌:下颌牙的萌出要比上颌的同名牙早

(2)最早、最晚萌出的乳恒牙

1)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颌乳中切牙。

2)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3)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颌第一磨牙。

4)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颌第三磨牙。如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则最

晚萌出的恒牙为上颌第二磨牙。

(3)牙萌出的顺序

1)乳牙萌出顺序: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

乳磨牙。

2)恒牙萌出顺序:上颌多为: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第一前磨

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下颌多为:第一磨牙、

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

牙。

上述为乳恒牙正常萌出的大致顺序,不同个体可能有差异。

2.牙位记录方法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部位记录法,以〃+〃符号将牙弓分为上、下、左、

右四区。每区以阿拉伯数字1~8分别依次代表中切牙至第三磨牙;以

罗马数字I~V分别依次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Palmer记录系统也是分为上、下、左、右四区,恒牙记录同部位记录

法;乳牙以英语字母A〜E代表每区的乳中切牙至第二乳磨牙。

牙体解剖的常用名词及标志

1.应用术语

(1)中线:是将颅面部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中线将牙弓分成左

右对称的两部分。

(2)牙体长轴: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3)接触区:相邻两牙邻面接触的部位,亦称邻接区。

(4)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

称为近唇线角。

(5)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所成的角称点角,如磨牙的近颊点角;

(6)外形高点: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7)牙体三等分

2.牙冠各面的命名

(1)唇面: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2)颊面: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3)舌面:前、后牙的牙冠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4)近中面:牙冠的两个邻面中,面向中线的一面,称为近中面。

(5)远中面:牙冠的两个邻面中,背向中线的一面,称为远中面。

(6)面:上、下颌后牙相对发生咬合接触的面,称为面,亦称咬合面。

(7)切靖:前牙切端有切咬功能的靖,称为切靖。

3.牙冠的表面标志

(1)突起部分

1)牙尖: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位于尖牙切端、

后牙的面上。

2)切缘结节: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是牙釉质过分钙化所形成

的,随着牙的磨耗逐渐消失。

3)崎:为牙釉质的长线状隆起。不同部位的靖,有不同的名称,如边

缘噎、横崎、斜崎、轴靖、颈靖等。

a、切靖:为切牙切缘舌侧长条形的牙釉质隆起

b、轴崎: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唇轴崎、颊轴崎、

舌轴靖

c、边缘崎:为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

隆起

d、牙尖崎: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崎。尖牙的近、远中牙尖崎

组成切崎,后牙颊尖和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崎,分别组成颊牙合边缘崎

和舌牙合边缘靖。

e、三角崎: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每条

三角崎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f、横崎:为牙合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崎相连、横过颌面的细长形牙釉质

隆起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g、斜崎:牙合面斜形相对的两牙尖三角靖相连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

剖标志。

h、颈靖: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唇颈崎颊颈崎

4)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起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2)凹陷部分

1)窝:为前牙舌面和后牙面上不规则的凹陷,如舌窝、中央窝。

2)沟:位于牙冠的轴面及牙合面,介于牙尖和靖之间,或窝的底部的

细长凹陷部分

2)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个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

的浅沟。

3)副沟:除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都称为副沟,其形态不规则。

4)裂: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为踽病的好发部位。

5)点隙:3条或3条以上的发育沟汇合处所形成的点状凹陷。

(3)斜面: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两面相交成崎,四面相交成

牙尖顶。各斜面依其在牙尖的位胃而命名。

(4)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其交界处为发育沟。

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

恒牙外形

主要描述:上颌的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和下颌第一磨

牙。

1.上颌中切牙:切牙中体积最大的。

(1)唇面:近中缘与切缘较直,远中缘略突。切缘与近中缘相交而成

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略为圆钝。在切缘1/3处可见两条浅的

纵行发育沟。新萌出时切缘可见3个切缘结节。外形高点在颈1/3处。

(2)舌面:外形似唇面但较小。中央凹陷称为舌窝,四周有突起的靖,

分别称为近中边缘崎、远中边缘崎、切崎和颈部的舌隆突。外形高点在

颈1/3处。

(3)近中面:似三角形,较大而平,三角形的底为颈曲线,三角形的

顶为切崎,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

(4)远中面:与近中面相似,稍短较圆突。接触区在切1/3离切角稍

远。

(5)切靖:唇侧较平,舌侧圆突成崎。从侧面观察,切峭在牙体长轴

的唇侧。

(6)牙根:为粗壮、较直的单根。唇侧宽于舌侧,牙根向根尖逐渐缩

小,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圆三角形,根尖较直或略偏远中。根长较冠长稍

长,也有稍短者。

2.上颌尖牙:口内牙根最长的牙。冠与根的唇舌径比切牙的大。

(1)唇面:似圆五边形。未磨耗的尖牙,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处的

交角约呈直角。唇轴靖明显,由尖牙的顶端伸延至颈1/3处,将唇面分

为两个斜面。唇轴靖两侧各有一条发育沟。外形高点在中i/3与颈1/3

交界处。

(2)舌面:较唇面稍小,远中边缘靖比近中边缘峭短而突,颈缘较小。

远中牙尖崎比近中牙尖靖略长,舌隆突显著。舌轴崎明显,将舌窝分成

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

(3)邻面:似三角形。远中面比近中面更为突出且短小,近中接触区

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距切角稍远。

(4)牙尖:由四崎和四斜面组成。四靖为唇轴靖、舌轴崎、近中牙尖

靖和远中牙尖靖,汇合成牙尖顶。近中牙尖崎短,远中牙尖靖长,牙尖

顶偏近中。

(5)牙根:长而粗壮的单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圆三角形,根尖略向

远中弯曲。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

3.上颌第一前磨牙(双尖牙)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大的,整个牙冠呈立方

形。

(1)颊面: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小,颊尖略偏远中。颊轴崎两侧可

见发育沟各一条,外形高点在颊颈靖处。

(2)舌面:小于颊面,似卵圆形,光滑而圆突。舌尖较颊尖短小,偏

近中。外形高点在舌面中1/3处。

(3)邻面:呈四边形,颈部最宽。近中面近颈部凹陷,有近中沟。远

中面较突,颈部平坦。近远中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

(4)面:外形似六边形。颊缘宽于舌缘,远中边缘崎长于近中边缘靖。

有颊、舌两尖,颊尖长大、舌尖较短小。中央凹陷成窝,称为中央窝。

窝底有近远中走向中央沟,止于近、远中点隙;再分出近、远中沟,近

中沟越过近中缘至近中面,远中沟止于远中边缘靖。

(5)牙根:扁根,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叉为颊舌两根。颊根

较长,舌根较短,根尖偏远中。颈缘下至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远中面

的沟较近中面的深。

4.上颌第一磨牙6岁左右即萌出,故称为六龄牙,是上颌牙中体积最大

的。

(1)颊面:略呈梯形,缘长于颈缘。有两个颊尖,近中颊尖略宽于远

中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外形高点在颈

1/3处。

(2)舌面: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点在舌面的中1/3处。有

两个舌尖,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远中舌沟由两舌尖之间延续到舌面

的1/2处。近中舌尖的舌侧有时可见第五牙尖。

(3)邻面:约为四边形,颊舌厚度大于颈高度。外形高点在1/3处。

近中接触区靠缘偏颊侧。远中面不如近中面规则,稍小,远中接触区靠

缘中1/3处。

(4)面:呈斜方形,近中颊角与远中舌角为锐角。有四个牙尖:近中

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锐利,舌侧牙尖较钝。

近中颊尖略大于远中颊尖;近中舌尖最大,是上颌磨牙的主要功能尖;

远中舌尖最小。面中央凹陷成窝。远中颊尖三角崎与近中舌尖三角崎在

面中央相连,形成斜崎。斜崎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由斜靖将窝

分为近、远中窝,近中窝较大,又称中央窝。有三条发育沟:颊沟、近

中沟和远中舌沟。远中舌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崎内,另一端经两舌尖之间

越过舌洽边缘靖至舌面。

(5)牙根:由三根组成: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舌根。两颊根间分叉

度较小,颊根与舌根间分叉度较大,远中颊根短小,舌根最大。

5.下颌第一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一样,称为六龄牙,是下颌牙中体积最

大的。

(1)颊面: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颈径。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

远中缘突。缘可见三个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有颊沟

和远中颊沟通过牙尖之间,颊沟的末端形成点隙。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呈梯形,小于颊面且稍圆突。缘可见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

有舌沟从两舌尖之间越过。外形高点在中1/3处。

(3)邻面:约呈四边形,近中面的颊颈角及舌角为锐角;近、远中面

的接触区均在近缘偏颊侧。

(4)面:略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颊缘长于舌缘;近中缘

较直,远中缘短而突。可见五个牙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

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远中尖最小。颊侧牙尖短而网,舌侧牙尖长而锐。

可见中央窝和近中窝。有三个点隙:中央点隙、近中点隙和远中点隙。

有五条发育沟:颊沟、远中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

(5)牙根:为扁而厚的双根,根干短。牙根未分叉的部分称根干或根

柱。近中根比远中根稍大,根尖弯向远中。远中根有时又分为颊、舌两

根,此型约占22%。

6.上颌侧切牙:外形基本与上颌中切牙相似,特点是体积稍小,形态窄

而长。与上颌中切牙形态的主要区别:

1)唇面窄小而圆突,近中切角为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发育沟不

如上颌中切牙明显。

2)舌面的边缘崎比中切牙明显,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隆突的

远中并延续到根面。

3)邻面的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比中切牙距切角远。

4)牙根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卵圆形。

7.下颌中切牙:是全口牙中体积最小的,牙冠宽度约为上颌中切牙的

2/3。

1)唇面近中缘与远中缘基本对称,近中切角与远中切角大体相等,离

体后难以区分左右。

2)舌窝及暗不明显。

3)近、远中面的接触区均靠近切角,两面了角形大小相等。

4)牙根近颈部的横断面呈葫芦形。根远中面的长形凹陷比近中面略深,

可作左右鉴别。

8.下颌侧切牙:与下颌中切牙形态相似,其特点为:

1)牙冠比中切牙稍宽,切缘略向远中倾斜,近中切角锐,远中切角圆

钝。

2)近中邻面平大,接触区近切角,远中邻面小而突,接触区稍离切角。

3)牙根形扁,较下颌中切才稍长,根尖偏远中。

9.下颌尖牙:与上颌尖牙相比,有以下特点:

1)下颌尖牙比上颌尖牙窄而薄,牙体显得细长。

2)唇面近中缘长,基本与牙体长轴平行;近中牙尖靖约占唇面宽度的

1/3,远中牙尖崎约占2/3。两牙尖崎的交角大于90°;发育沟不如上

颌尖牙明显。

3)舌轴靖边缘靖及窝沟均不如上颌尖牙明显。

4)唇面观察,下颌尖牙冠与根的近中缘呈直线相延续;邻面观察,冠

与根的唇缘呈弧形相连。

5)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剖面成扁圆形。

10.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前磨牙比较,有以下特点:

1)颊面颈部比上颌第一前磨牙者宽,颊尖圆钝,发育沟不明显,颊轴

靖圆钝。

2)面颊缘宽度与舌缘相近,颊、舌两尖均偏向近中,两尖大小相似。

近中,面无近中沟。中央窝浅,中央沟短,近远中两点隙相距较近。

3)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根多为扁形单根,根尖钝而弯,多不分叉。

1L下颌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体积最小的。与上颌前磨牙比较,有

以下特点:

1)颈部明显缩小,颊颈靖突起明显,外形高点位于颈1/3处。

2)舌面短小,仅及颊面的1/2。

3)近、远中面接触区均靠缘偏颊侧。

4)面呈卵圆形,颊尖长大而舌尖很小,两尖均偏向近中。颊尖三角靖

与舌尖三角崎相连成横噎,将面分为较小的近中窝和较大的远中窝。

5)牙根为扁形细长单根,根尖略偏远中。

12.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呈方圆形,其长度、宽度和厚度儿乎相等。

分为二尖型和三尖型。

1)颊面颈部较宽,颊轴靖较圆。

2)舌面与颊面大小相等。二尖型者可见一个舌尖。三尖型者可见两个

舌尖,近中舌尖大,远中舌尖小,两尖之间有舌沟,舌面较颊面大。

3)近远中接触区均靠近缘偏颊侧。

4)颊尖与舌尖高度相近,面发育沟大致有三种形态:H型、U型、Y

型。二尖型的发育沟多为H型和U型,三尖型多为Y型。

12.上颌第二磨牙:体积稍小于第一磨牙。

1)近远中宽度较窄,远中颊尖明显减小,近中颊轴靖比远中颊轴崎突

出。

2)远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

3)近中面大于远中面。

4)面斜崎不如第一磨牙明显。

5)牙根数与第一磨牙相同,但三个牙根分叉度较小,且向远中偏斜。

少数牙根愈合成两根。

13.下颌第二磨牙。

1湎呈方圆形,有四个牙尖和四条发育沟,使整个咬合而看上去呈〃田”

字形,无远中尖。少数五尖形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

2)两根皆偏远中,根分叉度小于下颌第一磨牙。少数可分为三根。

14.第三磨牙:上下颌第三磨牙的形态、体积和位置均可能发生变异。

其共同特点为:面副沟多,牙尖、边缘靖不明显。牙根常融合为单根,

但临床也可见有牙根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者。

L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区别:

(1)上颌切牙的牙冠宽大,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的牙冠窄小,

发育沟不明显

(2)上颌切牙的舌面边缘靖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切牙的舌面无明显

边缘靖,舌窝较浅

(3)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靖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靖靠

近牙体长轴

(4)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近远中面凹陷呈

沟状

2、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1)上颌尖牙体积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小

(2)上颌尖牙唇颈崎、唇轴靖、舌轴靖和舌面隆突较明显;下颌尖牙

则不很明显,舌窝较浅

(3)上颌尖牙近中缘自切缘向近中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

缘相连呈直线

(4)上颌尖牙近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成钝角

(5)上颌尖牙牙尖顶偏向近中;下颌明显偏向近中

(6)上颌尖牙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相连成弧线

(7)上颌尖牙牙根粗长,颈横切面呈卵圆三角形;下颌尖牙牙根细长,

颈横切面呈扁圆形

3、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1)上颌前磨牙的牙冠较直,略偏牙体长轴的颊侧;下颌前磨牙的牙

冠向舌侧倾斜。

(2)上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狭长;下颌前磨牙

的牙冠,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牙冠方圆。

4、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1)上颌磨牙的牙冠牙合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厝

牙的牙冠牙合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2)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倾向舌侧。

(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乳牙外形

乳牙的解剖形态与恒牙相似,但也有其特点。

1.乳牙外形的特点

(1)体积小,牙冠短小,乳白色。

(2)颈崎突出,冠根分明。

(3)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与恒尖牙相反。

(4)下颌乳前牙舌面边缘靖与颈靖都比恒前牙明显。

(5)下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态不同于任何恒牙。

(6)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基本相等。

(7)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2.乳前牙:乳前牙包括上下颌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各牙都与

同名恒牙相似,其特点如下:

(1)乳牙色白,牙冠短小。颈峭突出,牙根明显缩小,冠根分明,宽

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

(2)上颌乳中切牙牙冠短而宽,似铲形,发育沟不明显。舌面隆突、

舌窝明显。单根扁而宽,根尖向唇侧弯曲,根长约为冠长的2倍。宽冠

宽根是该牙的解剖标志。

(3)上颌乳尖牙唇面牙尖长大,约占牙冠长度一半,近中牙尖崎长于

远中牙尖靖,牙尖偏远中,与恒尖牙相反。单根细长,根尖偏远中并向

唇侧弯曲。

(4)下颌乳切牙牙冠长度稍大于宽度,不像恒切牙呈窄长。其舌面边

缘靖与舌窝明显,从邻面观察其唇颈崎、舌面隆突都较恒牙者显著。牙

根细长,约为冠长2倍。

乳切牙

上颌乳中切牙:

牙冠:近远中径大于切颈径,牙冠宽短。近中切角近似直角。牙冠颈部

很厚,冠根分明。

牙根:单根,宽扁,根长约为冠长的二倍。宽冠宽根是该牙重要解剖标

志。

上颌乳侧切牙

牙冠:外形与上颌乳中切牙相似,但较小且短窄。近远中径小于切颈径

近中切角为圆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舌窝浅。

牙根:单根,较窄而略厚,根尖偏向唇侧,略为斜向远中。

下颌乳中切牙

牙冠:切崎较直,近、远中缘对称,近、远中切角较锐。切缘较薄。

牙根:单根,较细长,根长约为冠长的二倍。牙根较直,根尖部偏向唇

侧。

下颌乳侧切牙

牙冠:唇面的近中缘长,近中切角为一小圆角,远中切角为一圆钝角。

牙根:单根,长度比下颌乳中切牙稍长,牙根自唇面向舌侧缩窄,根尖

微向唇侧,略微斜向远中。

乳尖牙

上颌乳尖牙

牙冠:唇面牙尖长大,约为牙冠一半,牙尖偏远中,近中斜缘长于远中

斜缘。唇轴靖很突,颈靖最突,颈缘弧度很小,几乎平直。

牙根:单根,细长较直,根尖偏远中并弯向唇侧。

下颌乳尖牙

牙冠:与上颌相似,牙冠较短而窄。牙尖偏近中。颈缘平直,近中缘长

直,远中缘较短圆突。

牙根:单根,较上颌乳尖牙的牙根稍窄。

3.第一乳磨牙

(1)上颌第一乳磨牙

1)牙冠:颊面的宽度大丁长度。近中缘&直,远中缘短突,颈部缩窄。

颊尖微突,略偏近中。舌面较小而突。邻面可见其1/3显著缩窄,颊侧

颈1/3处非常突出。面形态似上颌前磨牙,但颊、舌两牙尖的三角崎及

面沟的形态均不如上颌前磨牙清晰。面有中央窝及近中窝。

2)牙根:细长,三根分叉大,根于较短。

(2)下颌第一乳磨牙

1)牙冠:形态不同任何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