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2.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3.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学什么梳理教材主干明晰命题核点考什么命题角度解读核心素养提升练什么高考内容衍生热考命题对接目录CONTENTS/////////////////////课时训练///////知识点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日本局部侵华(1)背景①1927年6月,日本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②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日本。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2)表现1931年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1932年1月在______挑起侵略战争(一·二八事变)1932年3月扶植溥仪,建立__________1935年为吞并华北,制造“__________”九一八事变上海伪满洲国华北事变2.国共两党对日政策(1)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________政策,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2)中国共产党①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召开____________,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不抵抗瓦窑堡会议3.中国局部抗战(1)在一·二八事变中,__________顽强抵抗日军侵略。(2)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3)1935年,北平学生发起______________,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4)______________在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牵制了大量日军。(5)1936年12月,________、杨虎城联合发动__________,这一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十九路军一二·九运动东北抗日联军张学良西安事变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表示准备抗战。(2)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路线的形成。(3)中国共产党将红军改编为________和新四军。(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面抗战八路军国共合作抗战宣言5.日军的侵华暴行(1)制造屠杀:_______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2)殖民统治
1937政治侵略实行“__________”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经济掠夺实行“__________”,大肆掠夺中国的资源。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强迫青壮年做苦力军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1941年至1942年,日军在华北推行“______________”,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以华制华以战养战治安强化运动(3)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4)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5)推行“慰安妇”制度。知识点二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会战结果及影响______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中旬)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太原会战(1937年9月至11月初)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徐州会战(1938年1至5月)____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淞沪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开始)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2.敌后战场的抗战(1)抗战初期①战略上配合__________作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②战略指导理论:1938年,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2)相持阶段①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战场。②团结抗战:“__________”后,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正面战场论持久战皖南事变③根据地建设
【链接·选择性必修1·P16—17、P75—76】措施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b.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选举制度c.建立边区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__________制度d.1941年,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7年,正式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意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抗日民主3.东方主战场(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①背景:1941年6月,__________爆发;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②标志:1942年初,以中、美、苏、英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______________》。(2)中国的贡献和影响①贡献:中国远征军开赴______,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②影响: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
苏德战争联合国家宣言缅甸4.抗战的胜利(1)中共七大的召开时间、地点1945年4—6月,延安主要内容毛泽东作《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论联合政府毛泽东思想(2)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______光复。
台湾(3)胜利的意义民族团结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__________的作用和平事业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地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民族复兴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流砥柱辨正误问题导学1.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有利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旗帜。(
)×√√√5.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充分体现了全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6.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在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7.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8.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挖教材1.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摘自必修教材P134)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提示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2.《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记载:“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摘自必修教材P136)《拉贝日记》的记载有什么史料价值?
提示
是重要的第一手史料,对揭露日本侵华暴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3.阅读必修教材P141“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
提示
特点:大都分布在省与省交界的地区。
成因:这些地区远离日本统治的中心地带,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在地形上多有山川河流作为自然屏障,易守难攻。4.罗斯福说:“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摘自必修教材P145)这段话从侧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5.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17)
提示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联合一切可以抗日的力量成为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出发点。拓视野1.重要概念——华北事变1935年期间,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投靠日本,先后制造了河北事件、张北事件、华北五省自治运动等一系列事件。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促进了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思考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2.重要观点——日本沦陷区的治安强化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是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和加强在华北的统治,强迫推行的一种屠杀与怀柔(奴化)相结合的政策和措施。思考“治安强化运动”的结果如何?提示虽然对敌后抗日造成严重困难,但在八路军和华北人民顽强斗争下,最后以失败而告终。3.重要史实——皖南事变1941年1月国民党在皖南发动的反共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决定北撤到长江以北苏皖敌后地区时精心策划的围歼新四军部队于泾县茂林地区的极其险恶的反动阴谋,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所发动的反共高潮中所犯下的最大的一次罪行。思考皖南事变的发生说明了国民党对待抗日存在怎样的问题?提示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从事反共活动。4.重要概念——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陕甘宁边区的政权是抗日人民的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它的阶级基础除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思考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性质是什么?提示抗日民主政权。5.重要史实——延安整风运动(据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白皮书,人民出版社2021年7月版改动)1942年2月上旬,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至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胜利结束。思考延安整风运动有何作用?提示它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6.重要观点——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思考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会议上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提示1937年8月下旬的洛川会议。
主题一日军侵华与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史料探究】史料(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思考史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试分析日本制造这一事件的实质目的。提示事件:九一八事变。不正确。原因: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日军炸毁南满铁路,袭击中国军队,并非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实质目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视角1
历史警钟——日军侵华的罪行【素养提升】1.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2.历史解释——日本对华经济掠夺的方式(1)利用政权强制力量对沦陷区的各种资源大肆掠夺,如煤炭、棉花等。(2)对中国沦陷区财政金融的垄断和掠夺,是日本控制、掠夺各种经济资源的必要条件,也是“以战养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其占领区的财政搜刮,完全是采取近代殖民地掠夺方式。(3)通过各种欺诈手段,吸取和利用中国民族资本,为其经济掠夺服务。日军一开始对沦陷区强占的工矿企业实行“军管”或“委任管理”,独自经营,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占领区的生产和流通均陷于停顿状态,不利于对中国的掠夺。(4)控制交通,确保以铁路为主干的交通运输线,也是日军“以战养战”政策中一个重要内容。【史料探究】史料视角2民族觉醒——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思考结合史料,指出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提示主题:民族危机之下,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认识: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在国家危难之际,以血战、游行、兵谏等各自的方式,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他们同仇敌忾、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承担了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勿忘国耻、继承传统、奋发图强,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2)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中华民族实现了大团结,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终于赢得了近代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3)中共更加成熟,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加速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历史进程。主题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史料探究】史料视角1民族性、持久性——抗日战争精神徐悲鸿大型国画《愚公移山》画作创作于1940年①,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一个寓言,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②。
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正值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持久战成为国人共识。②指中华民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悲鸿借用“愚公移山”典故的缘由,并简述“愚公移山”这则故事的时代价值。提示缘由:1940年正值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刻,徐悲鸿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抗战胜利。价值:“愚公移山”阐述了“人定胜天”和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战斗精神;“愚公精神”符合中华民族崇尚的勤劳、坚韧、顽强、勇敢的民族精神;“愚公精神”赋予正能量,对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
【素养提升】1.历史解释——抗日根据地的三大建设运动2.家国情怀——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意义(1)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如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和武汉的会战等,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2)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对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的作用。(3)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业绩,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5)“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6)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为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史料探究】史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视角2
赢得尊重——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提示理解:一百多年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因素:民族危机加深;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的追求。
【素养提升】1.唯物史观——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国际因素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军进攻日本,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2.家国情怀——抗日战争推动中国现代化(1)政治民主化层面: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①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民主的声音。②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领导者,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3)经济发展层面①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②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4)民族精神层面:推动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5)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1942年,中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练•高考真题】C命题点
从民族大义角度考查西安事变的影响1.(2022·浙江6月选考,13)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 A.抗日游击战争
B.北伐战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
深化理解:从国家利益角度认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但历史的教训更值得汲取:任何时候,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都应该高于党派的利益,尤其是在民族和国家遭受危难之时。亦即,民族和解,共同对敌,才会有国家的安全和兴盛,否则国力就会受损,就会遭受外来的侵略。解析1936年12月,为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果的情况下,被迫实行“兵谏”。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所以“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故C项正确。抗日游击战争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形式,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反蒋抗日是西安事变前中共党内一些人士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命题点
以足球运动切入,考查“抗战精神”的内涵2.(2021·天津高考,7)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解题路径D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天津北宁足球队与日本队的比赛体现了高度的爱国情感,即民族危机加强了体育竞技的民族、爱国情感,故选D项;天津北宁足球队不是由国家组织建立的,不能说明当时国家对体育竞技的重视,排除A项;国际交往的大门很早就已开启,排除B项;当时中国综合实力弱于日本,但却取得了胜利,不能得出“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的结论,排除C项。
命题点
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抗战时期中共的政权建设3.(2022·全国甲卷,30)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
) 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
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 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
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
深化理解: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历史地位
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全国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党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十三年中,不仅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并取得胜利,而且在边区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使中国革命从西北走向了全国胜利。A解析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体现了社会各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社会大联合,所以边区政府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A项正确;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是受国民政府管辖的地方政府,排除B项;材料“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是抗日力量的大联合,不包括投降分子、汉奸和卖国贼,排除C项;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边区政府代表人民的意志,是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前提下中国社会抗日力量的大团结,是特殊国情下的产物,并非“仿行苏联”,排除D项。命题点
以扫盲运动切入考查陕甘宁边区的建设4.(2022·湖南高考,8)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
) 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
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 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
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
解题路径B解析陕甘宁边区的扫盲运动使得农民政治觉悟提高,且成为边区党员的主力军,而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使得农民党员就成为了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宣传者和落实者,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故选B项;由“陕甘宁边区”和“1941年”可以推知,当时是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工农苏维埃政权存在于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前,二者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的党员构成情况变化,而不是旧有的生产关系变化,排除C项;农民党员的增多有利于团结农民进行抗日,所以有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排除D项。C【练•经典模拟】1.(2022·辽宁沈阳三模)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暂时扼制了自“五四”以来盛行的反思“国民性”和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势头。这体现了(
) A.国民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B.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C.凝聚民族精神团结全民抗战
D.激进民主思想回归理性主义
解析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与题干“‘民族复兴论’的提出暂时扼制了自‘五四’以来盛行的反思‘国民性’和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势头”相合,故选C项;材料与国民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无关,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自然经济、外商在华企业、官僚资本主义等经济成分的信息,排除B项;激进民主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D2.(2023·天津河东区模拟)从1939年起中共中央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如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张闻天《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陈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毛泽东特别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上述活动(
) 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C.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D.加强了党对民族战争的领导能力
解析
据题干信息可知,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别重视党建工作,有利于领导民众更好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故选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A项;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是1942—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排除B项;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的提出,排除C项。
A3.(2022·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1942—1944年的三年中,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的公粮,1941年占总收获量13.58%,1942年降为11.4%,1943年降至不足9%。从1943年起,敌后各根据地机关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只占总收入的14%左右。这反映出抗日根据地(
) A.重视解决人民的民生问题
B.为百团大战提供物质基础 C.获得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持
D.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积极性
解析
根据“1941年占总收获量13.58%,1942年降为11.4%,1943年降至不足9%”“敌后各根据地机关一般能自给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粮食和蔬菜,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只占总收入的14%左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材料反映了陕甘宁边区农民所交的公粮逐渐减少,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减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努力解决经济困难问题,重视和关注民生,减轻人民负担,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并没有获得国民政府的财政支持,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发生在1947年以后,排除D项。4.(2023·湖北省九师联盟摸底联考)1941年,余所亚在桂林创作漫画《消夏图》,图中人物是国民政府官员的形象。该漫画旨在(
)A.抨击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态度B.反映和平建国已成为人心所向C.昭示中国抗战必将取得最后胜利D.强调坚持持久抗战的正确主张A解析由材料信息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政府官员慵懒休闲的乘凉纳暑,与“抗战必胜”的口号形成鲜明的对比,抨击了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态度,故选A项;“已成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漫画是对当局政府消极抗日的抨击,而非展示中国必胜的信念,排除C项;1938年毛泽东提出持久抗战的主张,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D一、选择题1.(2022·重庆巴蜀中学高三第九次适应性月考)关系到“九一八”事变的李顿调查团档案,在日内瓦“国联和联合国档案馆”中被发现。该档案详细记录了“九一八”事变直接相关人士的谈话记录、调查团在东北的实地调查和询问日军高层的记录。该档案的发现(
) A.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
B.证明了中国抗战具备世界意义 C.补充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
D.提供了局部抗战的史料依据
解析
材料中谈话记录、实地调查和询问日军高层的记录能证明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历史,为十四年抗战提供依据,故选D项;材料不能得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抗战对世界的意义,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开始时间是1939年,排除C项。A2.(2022·山东济宁模拟)周恩来曾在《解放》刊文指出:“十年来中国统治阶级与革命的民众之间的长期战争是停止了,现在正将进入中国政治历史新的一页,即在民主统一的基础上,巩固国内团结,加速准备抗战的一页。根据民主主义的根基,来召集国民大会,则将是这一页新历史的起首。”周恩来撰写该文的背景是(
) A.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B.重庆和谈达成民主建国共识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解析据材料“十年来中国统治阶级与革命的民众之间的长期战争是停止了,……巩固国内团结,加速准备抗战的一页”可知,该文撰写于十年内战结束后,全面抗战爆发前,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故选A项;重庆谈判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排除C项;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之后,排除D项。
C3.(2023·江西景德镇模拟)关于“14年抗战”的说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已提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31年就开始了。”蒋介石晚年回顾:“第一大耻,已经由14年抗战成功而洗雪。”上述说法(
) A.具有广泛的海内外共识
B.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C.肯定了局部抗战的价值
D.赞扬了正面战场的功绩
解析
据材料“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1931就开始了”“第一大耻,已经由14年抗战成功而洗雪”,可知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承认14年抗战,这是因为从1931年开始了局部抗战,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国内看法,与国外无关,排除A项;中共七大时两党已经合作了,排除B项;正面战场在1937年后才开始,排除D项。C4.(2023·湖南怀化模拟)如图是1937年发表于《时代漫画》的漫画《春耕图》,描绘出中国农民被侵略者攻击压榨、农田里尸骨遍野的悲惨景象。该漫画反映了(
)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 B.民众意识到家亡与国破实为一体 C.艺术创作与时代的主题密切相关 D.阶级矛盾尖锐致使农民处境悲惨
解析从题干信息和漫画可知,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灾难,漫画意在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国破与家亡实为一体,唤醒中国民众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民族意识,漫画体现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故选C。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A选项错误;漫画作者希望民众意识到国破与家亡实为一体,民众不一定已经意识到,故B选项错误;1937—1945年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题干突出日本侵华的危害,故D选项错误。A5.(2022·山东省名校联盟高三测试)1937年8月14日,《申报》在《上海大炮声又响了矣》的时评中指出:“从卢案发生以来,我们抱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本旨,与彼周旋。岂知,我们退一寸,他们便进一尺,遂使我们到退无退路的地步。”据此可知,这一时评(
) A.批评了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
B.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指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认为日本侵华始于“卢案”
解析
据材料“1937年8月14日”“卢案”“我们退一寸,他们便进一尺,遂使我们到退无退路的地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虽已开始,但国民党仍对日抱有幻想,妥协退让,从而引发《申报》对国民党政策的批评,故选A项;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排除D项。C6.(2023·广东深圳模拟)193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该决议意在(
) A.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念
B.维护国共两党合作局面 C.践行全民族抗战路线
D.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
解析
题干所示为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决定。决定强调要发动群众,打一场对日寇的人民战争,把日军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族抗战路线,故C项正确;A项说法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国共两党合作形成于1937年9月下旬,B项说法和史实不符,排除;D项和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C7.(2022·山东省淄博市高三模拟)如表为日本设立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联银”)分行城市表。“联银”从事普及“联银券”,要求群众手中的法币必须兑换价值极低的“联银券”等伪钞。日本设立“联银”的目的在于(
)分行名称设立年份分行名称设立年份天津1938新乡1939济南1938运城1939唐山1938徐州1939烟台1938秦皇岛1939青岛1938临汾1939石家庄1938开封1939太原1938海州1939山海关1938
A.强化战时物资管制
B.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C.转嫁负担以战养战
D.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联银’从事普及‘联银券’,要求群众手中的法币必须兑换价值极低的‘联银券’等伪钞”可知日本在中国设立众多“联银”分行的目的在于掠夺占领区的物资和财富,以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故选C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日本在其占领区强行推行价值极低的“联银券”等伪钞,涉及的是“货币管制”问题,而不是“物资管制”,排除A项;题干内容中的措施,会掠夺其占领区的物资和财富,其针对的对象是“占领区”,而不是“抗日根据地”,排除B项;题干中日本所作所为的针对对象是其“占领区”,而不是“国统区”,排除D项。
C8.(2023·河北邯郸高三摸底)1938年,国民政府对经济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战前3684人减至1561人,精减率达58%;1939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对财政经济的统制和管理,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政策。这些举措旨在(
) A.改变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
B.促进大后方社会经济发展 C.适应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D.通过经济储备增强战斗力
解析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调整经济行政管理机构、实施战时经济统制政策的目的在于推动战时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以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正确。A、B、D属于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愿望,排除。
C9.(2022·浙江精诚联盟5月联考)“两点一存”是史学界对某根据地历史地位的认识和评价,即它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这一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陕甘革命根据地
D.襄枣宜革命根据地
解析
据材料可知,陕甘苏区为万里跋涉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栖息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抗日根据地的中枢和总后方,故选C项;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江西两省交界,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襄枣宜革命根据地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沦陷,排除D项。C10.(2022·重庆南开中学高三检测)1940年电影人罗静予在《中国电影(重庆)》上发文强调更新电影技术的重要性,他认为苏联电影技术的进步扩大了苏联的国际影响。而另一位电影人郑用之则主张学习苏联的电影教育,强调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这场争论(
) A.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
B.扩大了中共文艺事业的影响 C.凸显了民族救亡的时代要求
D.反映了苏区文化的建设成就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罗静予和郑用之都主张通过电影技术的革命来进行宣传教育,结合时空观念,1940年我国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强调宣传教育凸显了民族救亡的时代要求,故选C项;在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抗日救亡是时代主题,材料强调的是发挥电影的教育功能,“推动电影事业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电影的内容不是展示中共的文艺事业,故无法扩大其影响,排除B项;苏区存在于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B11.(2023·江苏如皋模拟)如图是古元创作于1943年的木刻版画《减租会》,描绘了一群农民与一个地主模样的人展开激烈争论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
) A.苏维埃政权影响不断扩大 B.社会主要矛盾影响土地政策 C.根据地土地革命如火如荼 D.解放区满足了人民土地要求解析《减租会》描述了地主和农民讨论减租的场景,体现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是为调动一切力量进行抗日而实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表现,它体现了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是次要矛盾,故选B项;1943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苏维埃政权时期,排除A项;1943年描述的不是土改,而是“双交双减”政策,排除C项;1943年称为抗日根据地,不是解放区,排除D项。D12.(2023·山东聊城模拟)传统社会中,民众等同于牛马的身份认知以及“穷是命里注定”“劳动下贱”的宿命论根深蒂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涌现出不少劳动积极分子。于是,边区政府着手评选先进典型,“拿锄头的、拿斧头的、拿鞭子的、拿剪刀的”劳动者由此被看作是英雄,是新社会的“状元”。边区政府此举(
) A.旨在提高劳动者素质
B.引发了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C.体现了“三三制”原则
D.有利于劳动者的观念重塑
解析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认为“民众等同于牛马的身份”“穷是命里注定”“劳动下贱”,但是在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边区政府把“拿锄头的、拿斧头的、拿鞭子的、拿剪刀的”劳动者看作是英雄,是新社会的“状元”,这就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有助于劳动者观念的重塑,故选D项;题干内容着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增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措施
- 航空航天项目交付后的技术支持措施
- 西南政法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的风格与语气
- 服务材料采购协议
- 2025年消防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消防燃烧学基础)专项练习试卷
- 股权质押合同的争议解决机制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护理伦理学专项)护理伦理学道德法规案例分析实践试题
- 2025至2030年中国包装机械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媒体运营合作协议
- 2025年铝质高精度称重测力传感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重大危险源识别表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申请结婚报告表实用文档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模板
-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YY/T 1492-2016心肺转流系统表面涂层产品通用要求
- YS/T 1028.3-2015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磷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称量法
- JJF 1104-2003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写规则
- GB/T 665-2007化学试剂五水合硫酸铜(Ⅱ)(硫酸铜)
- 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
- GA 588-2012消防产品现场检查判定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