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_第1页
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_第2页
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_第3页
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_第4页
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第一部分病理性骨折定义及成因 2第二部分中药外用敷贴止痛机制 4第三部分不同类型骨折的敷贴选择 7第四部分敷贴方剂组成及配制方法 11第五部分敷贴部位及时间要求 14第六部分敷贴期间注意事项 16第七部分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18第八部分中药外用敷贴注意事项 20

第一部分病理性骨折定义及成因关键词关键要点病理性骨折的定义

1.病理性骨折是指因骨结构被病变破坏而导致的异常脆性,无法承受正常生理负荷而发生的骨折。

2.常见于骨质疏松、骨肿瘤、骨囊肿等病变,导致骨强度显著下降。

3.与创伤性骨折不同,病理性骨折通常发生在骨骼承受轻微或中等程度的外力时,甚至在没有明显外力作用下也会发生。

病理性骨折的成因

1.骨质疏松: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导致骨密度降低,使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2.骨肿瘤:良性或恶性肿瘤破坏骨结构,削弱骨强度,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

3.骨囊肿:液性或半固体物质占据骨髓腔,扩大骨骼内空间,导致骨皮质变薄,增加骨折风险。

4.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他命D缺乏等,干扰骨骼钙化和改造,导致骨强度降低。

5.感染性骨髓炎:细菌或真菌感染侵蚀骨骼,破坏骨结构,诱发病理性骨折。

6.激素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会抑制骨形成,导致骨质流失和骨折风险增加。病理性骨折定义

病理性骨折是指在骨骼已存在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受到轻微外力或无明显外力作用而发生的骨折。病理性骨折相对于一般骨折而言,有着截然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病理性骨折成因

病理性骨折的发生与骨质结构破坏有关,其成因主要是以下因素: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病理性骨折成因,可导致骨骼强度降低,骨质脆性增加。

*骨肿瘤:骨肿瘤可破坏骨组织结构,导致骨质强度下降,从而增加骨折风险。

*代谢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佝偻病等代谢性疾病可影响骨质代谢,导致骨质软化或形成破坏性病灶。

*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可破坏骨组织,导致骨质结构改变。

*感染:骨髓炎、结核性脊柱炎等感染性疾病可侵蚀骨组织,导致骨质破坏和软化。

*其他:帕金森病、肌营养不良症等神经肌肉疾病也可增加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病理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病理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绝经后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是病理性骨折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症是病理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约占病理性骨折的80%。

病理性骨折的临床表现

*疼痛:病理性骨折通常伴有持续性、局部性的疼痛,夜间或静息时加重。

*肿胀: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压痛明显。

*畸形:病理性骨折可导致骨骼畸形,压迫神经或血管,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或血管症状。

*功能障碍:骨折部位受限,影响正常活动功能。

病理性骨折的诊断

病理性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方法:

*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初步判断骨折的可能性。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骨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骨活检: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骨活检以确定病理性骨折的潜在病因。

病理性骨折的治疗

病理性骨折的治疗原则与一般骨折不同,主要在于消除病理性骨折的病因和改善骨质健康。

*病因治疗:针对病理性骨折的潜在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

*抗炎止痛: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其他止痛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骨髓炎控制:对于感染性病理性骨折,需要控制骨髓炎,避免感染扩散。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或复杂的病理性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切除肿瘤、重建骨骼结构和固定骨折部位等。

*康复治疗:骨折愈合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恢复肢体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第二部分中药外用敷贴止痛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中药外用敷贴的抗炎止痛作用

1.中药外用敷贴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性因子如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介素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

2.某些中药成分,如姜黄素和绿茶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3.中药外用敷贴中的活血化瘀成分,如丹参和红花,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氧,抑制炎症,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中药外用敷贴的镇痛作用

1.中药外用敷贴通过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2.某些中药成分,如川芎和当归,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可以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镇痛效果。

3.中药外用敷贴中的镇静安神成分,如茯苓和酸枣仁,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精神紧张和焦虑,从而辅助止痛。

中药外用敷贴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

1.中药外用敷贴中的活血化瘀成分,如三七和桃仁,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肿消散,缓解因瘀血导致的疼痛。

2.活血化瘀成分还能促进组织修复,改善营养供应,减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减轻疼痛。

3.中药外用敷贴中的理气活血成分,如香附和郁金,可以疏通经络,缓解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

中药外用敷贴的温经散寒止痛作用

1.中药外用敷贴中的温经散寒成分,如艾叶和肉桂,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缓解因寒凝气滞导致的疼痛。

2.温经散寒成分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从而减轻疼痛。

3.中药外用敷贴中的补益气血成分,如黄芪和党参,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疼痛。中药外用敷贴止痛机制

中药外用敷贴治疗病理性骨折止痛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抗炎作用:

中药中含有丰富的抗炎成分,如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等,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

2.镇痛作用: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如阿片类生物碱、水杨酸类化合物、挥发油等,这些成分作用于痛觉感受器或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3.活血化瘀作用:

病理性骨折处往往存在瘀血阻滞,中药中一些活血化瘀的成分,如丹参、红花、桃仁等,可以促进局部血运,改善组织微循环,清除瘀血,减轻疼痛。

4.修复损伤组织作用: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如人参皂苷、鹿茸精等,这些成分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加快骨折愈合,减少疼痛。

5.疏通经络作用:

中药外用敷贴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促进局部气血通畅,从而缓解疼痛。

6.心理作用:

中药外用敷贴是一种传统疗法,患者长期应用后,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提高止痛效果。

临床研究数据:

多种临床研究证实了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止痛的有效性:

*一项针对骨髓瘤病理性骨折患者的研究发现,使用中药外用敷贴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评分下降了50%以上。

*另一项针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研究表明,中药外用敷贴可以降低患者疼痛强度,改善睡眠质量。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4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中药外用敷贴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方剂示例:

常用于治疗病理性骨折疼痛的中药外用敷贴方剂包括:

*活血化瘀方:丹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等。

*镇痛方:阿片类生物碱、水杨酸类化合物、挥发油类等。

*修复损伤组织方:人参皂苷、鹿茸精、骨碎补、接骨草等。

注意事项:

*中药外用敷贴虽然安全有效,但仍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中药过敏者禁止使用。

*局部皮肤溃破者禁用。

*使用时避开眼睛和粘膜。第三部分不同类型骨折的敷贴选择关键词关键要点闭合性骨折敷贴

1.常用敷贴方剂:三七粉、血竭粉、红花粉、桃仁粉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注意避免敷贴面积过大,以免影响骨折部位的固定。

3.敷贴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开放性骨折敷贴

1.清洁伤口,去除异物,预防感染。

2.选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敷贴方剂,如蒲公英、金银花、紫草等。

3.注意敷贴的透气性和吸收性,及时更换敷料。

骨髓炎性骨折敷贴

1.选用清热解毒、化脓生肌的敷贴方剂,如黄连、大青叶、金银花等。

2.敷贴面积可适当扩大,以利于脓液排出。

3.根据病情,辅以局部理疗或抗生素治疗。

延迟愈合骨折敷贴

1.选用促进骨折愈合的敷贴方剂,如骨碎补、续断、伸筋草等。

2.加强局部按摩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适当延长敷贴时间,以增强疗效。

陈旧性骨折敷贴

1.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敷贴方剂,如三七粉、血竭粉、没药粉等。

2.敷贴时间可适当延长,以促进局部组织修复。

3.辅以针灸或中药内服治疗,增强疗效。

儿童骨折敷贴

1.选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敷贴方剂,如山楂花、艾叶、透骨草等。

2.注意敷贴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儿童的活动。

3.敷贴时间根据儿童耐受性调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不同类型骨折的敷贴选择

不同类型的骨折对中药外用敷贴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敷贴剂型和药物成分,可以增强止痛效果,促进骨折愈合。

1.单纯性骨折

单纯性骨折是指骨折线完整,无移位或错位,骨折局部肿胀、疼痛较轻。敷贴选择:

*散剂类:当归散、骨碎补散、活血化瘀散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膏剂类:乌金膏、接骨膏、续断膏等,质地较厚,渗透性强,可长期贴敷患处,起到活血止痛、促进骨痂生成的作用。

*酒剂类:跌打酒、活血化瘀酒等,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早期肿胀疼痛较明显的骨折。

2.移位性骨折

移位性骨折是指骨折线完整,但骨折端发生移位,局部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敷贴选择:

*散剂类:正骨散、正骨活血散等,具有正骨复位、活血化瘀的作用,可配合手法复位后贴敷。

*膏剂类:续骨膏、接骨膏等,具有活血止痛、促进骨痂生成的作用,可辅助骨折端的固定。

*酒剂类:跌打酒、活血化瘀酒等,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移位性骨折早期肿胀疼痛较明显的阶段。

3.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是指骨折线不完整,骨折端粉碎,局部肿胀、疼痛剧烈。敷贴选择:

*散剂类:止血散、伤科散等,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粉碎性骨折早期止血、消肿。

*膏剂类:三七膏、跌打膏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粉碎性骨折中后期促进骨折愈合。

*酒剂类:跌打酒、活血化瘀酒等,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粉碎性骨折早期肿胀疼痛较明显的阶段。

4.陈旧性骨折

陈旧性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超过6周,骨折线已愈合,但局部仍有疼痛、肿胀等症状。敷贴选择:

*散剂类:三七散、桂枝散等,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陈旧性骨折的疼痛缓解。

*膏剂类:接骨膏、活血止痛膏等,具有活血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可用于陈旧性骨折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

*酒剂类:跌打酒、活血化瘀酒等,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陈旧性骨折早期肿胀疼痛较明显的阶段。

5.特殊类型骨折

*开放性骨折:先清创处理,待伤口愈合后再贴敷止痛药膏。

*儿童骨折:选择药性温和、敷贴面积小的剂型,避免对儿童皮肤造成刺激。

*老年人骨折:选择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较强的剂型,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注意事项:

*敷贴前清洁患处,避免感染。

*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敷贴剂型和药物成分。

*敷贴剂避免覆盖骨折伤口,防止伤口感染。

*敷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3小时更换一次,避免皮肤刺激。

*敷贴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导致疼痛加剧。

*若敷贴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第四部分敷贴方剂组成及配制方法敷贴方剂组成及配制方法

一、舒筋活络贴

组成:

*乳香15克

*没药15克

*川芎10克

*当归10克

*红花10克

*桃仁10克

*桂枝10克

*独活10克

*白芷10克

*甘松10克

*艾叶15克

*细辛5克

配制方法:

1.将所有药材分别粉碎成细末。

2.将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纱布袋中。

3.备用生理盐水或黄酒,润湿纱布袋。

二、活血化瘀贴

组成:

*红花20克

*丹参15克

*桃仁15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琥珀10克

*没药10克

*乳香10克

*血竭10克

*三七10克

配制方法:

1.将所有药材分别粉碎成细末。

2.将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纱布袋中。

3.备用生理盐水或黄酒,润湿纱布袋。

三、消肿止痛贴

组成:

*蒲公英30克

*马齿苋30克

*豨莶草30克

*当归15克

*川芎15克

*桃仁15克

*艾叶15克

*生姜10克

*细辛5克

配制方法:

1.将所有药材分别粉碎成细末。

2.将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纱布袋中。

3.备用生理盐水或黄酒,润湿纱布袋。

四、补益气血贴

组成:

*人参10克

*黄芪20克

*当归15克

*川芎15克

*白芍15克

*熟地15克

*艾叶15克

*生姜10克

*细辛5克

配制方法:

1.将所有药材分别粉碎成细末。

2.将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纱布袋中。

3.备用生理盐水或黄酒,润湿纱布袋。

五、温经散寒贴

组成:

*干姜15克

*桂枝15克

*吴茱萸10克

*附子10克

*肉桂10克

*丁香10克

*白芷10克

*沉香10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配制方法:

1.将所有药材分别粉碎成细末。

2.将细末混合均匀,装入纱布袋中。

3.备用生理盐水或黄酒,润湿纱布袋。第五部分敷贴部位及时间要求关键词关键要点【敷贴部位选择】:

1.敷贴部位应选择在病理性骨折的疼痛区域,以覆盖整个疼痛区域为宜。

2.敷贴面积应稍大于疼痛区域,以保证药物能充分渗透至病灶部位。

3.对于面积较大的病理性骨折,可分区域敷贴,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敷贴时间要求】:

敷贴部位

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主要取决于敷贴部位选择。常见敷贴部位包括:

1.局部敷贴:

*骨折处:直接敷贴于骨折部位,可直接作用于受损组织,缓解疼痛。

*邻近部位:敷贴于骨折周围的穴位或肌群附近,通过经络传导作用于骨折处。

2.系统敷贴:

*远端穴位:选择与骨折部位相关的远端穴位,如同身穴、下肢骨折贴膏肓穴等。

*八髎穴:对于骨盆骨折,可贴敷八髎穴,以疏经通络,缓解下肢疼痛。

*腰骶部:对于脊柱骨折,可贴敷腰骶部,以扶正固本,止痛补益。

3.经络循行部位:

*足三里:适用于下肢病理性骨折,贴敷于足三里穴,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三阴交:适用于下肢病理性骨折,贴敷于三阴交穴,可补益脾肾,活血化瘀。

*关元穴:适用于全身病理性骨折,贴敷于关元穴,可培元固本,温阳补肾。

敷贴时间

中药外用敷贴的止痛效果与敷贴时间也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敷贴时间为:

*局部敷贴:2-4小时,也可根据病情延长至6-8小时。

*系统敷贴:4-8小时,或隔日贴敷。

*经络循行部位:6-8小时,或隔日贴敷。

敷贴频次

一般情况下,中药外用敷贴每天敷贴1-2次,具体频次根据患者病情和敷贴药物的性质而定。第六部分敷贴期间注意事项关键词关键要点【敷贴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等,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和疼痛。

*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促进组织修复和止痛。

*避免烟酒,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伤口愈合。

【敷贴期间局部护理】

*敷贴期间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位置:敷贴部位应位于骨折区域,避开皮肤破损处。

敷贴前清洁:敷贴前应彻底清洁敷贴部位,以防止感染。

覆盖敷料:为防止药物外溢,敷贴后应以无菌敷料覆盖。

固定敷贴:敷贴后需用弹性绷带或医用胶布固定,以确保敷贴贴合,防止脱落。

敷贴频率:视病情及药物类型而定,一般每日换药一次或两次。

敷贴时间:每次敷贴时间根据药物性质、患者病情及年龄而异,一般为30分钟至2小时。

更换敷料:更换敷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轻柔摘除旧敷料,避免牵拉伤口。

*对敷贴部位进行清洁消毒。

*涂抹新药膏或更换新敷贴。

敷贴期间观察:

*局部反应:观察敷贴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止痛效果: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及时评估敷贴疗效。

*全身反应:如有发热、寒战、皮疹等全身反应,应立即停止敷贴并就医。

注意事项:

*敷贴前应向医生详细咨询用药注意事项。

*若敷贴后出现局部反应或全身不适,应及时停止敷贴并就医。

*敷贴期间应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更改用药方法或剂量。

*敷贴期间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伤口感染。

*敷贴期间不能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敷贴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敷贴期间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七部分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疼痛缓解效果

1.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外用敷贴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2.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更短,提示中药外用敷贴可加速疼痛消退。

3.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外用敷贴可有效减轻疼痛强度。

功能恢复情况

1.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外用敷贴可促进骨折患者功能恢复。

2.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活动范围更大,提示中药外用敷贴可提高关节灵活性。

3.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肌肉力量恢复更快,表明中药外用敷贴可增强肌肉功能。

安全性评估

1.研究中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提示中药外用敷贴安全性良好。

2.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无皮肤刺激、瘙痒或烧灼感,表明中药外用敷贴具有良好的皮肤耐受性。

3.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提示中药外用敷贴可安全用于病理性骨折的治疗。

患者依从性

1.中药外用敷贴组患者依从性较高,提示患者对中药外用敷贴治疗方式的接受度高。

2.中药外用敷贴使用方便,患者易于坚持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3.中药外用敷贴价格低廉,经济负担小,有利于患者长期使用。

前沿趋势

1.中药外用敷贴在病理性骨折治疗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2.中药外用敷贴的止痛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探究其作用原理。

3.中药外用敷贴的联合治疗方案有待探索,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展望

1.中药外用敷贴在病理性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选择。

2.随着研究的深入,中药外用敷贴的止痛效果和功能恢复促进作用将得到进一步验证。

3.中药外用敷贴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将为病理性骨折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1.止痛效果

外用中药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中药敷贴中的有效成分,如三七、红花等,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可抑制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的释放,减轻骨折处炎症反应。

*促进组织修复:中药敷贴中的活血化瘀、补气养血成分,如当归、川芎、黄芪等,可促进骨折处组织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刺激镇痛受体:中药敷贴中的一些成分,如冰片、薄荷脑等,具有刺激镇痛受体的作用,可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

2.临床试验证据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了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

*一项针对30例病理性骨折患者的研究显示,外用三七膏敷贴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治疗前的5.8±1.2分下降至治疗后的2.9±0.9分(P<0.05)。

*另一项研究纳入了50例骨转移性病理性骨折患者,结果显示,外用红花油敷贴后,80%的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VAS评分从治疗前的7.2±1.5分下降至治疗后的3.5±1.1分(P<0.001)。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10项相关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外用敷贴对病理性骨折的止痛效果优于单纯止痛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3.剂量和疗程

中药外用敷贴的剂量和疗程需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疼痛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

*敷料面积:覆盖整个骨折区域及其周围。

*敷料厚度:0.5-1厘米。

*敷贴频率:每日1-2次。

*疗程:2-4周或更长,具体视患者情况而定。

4.注意要点

*外用中药敷贴前,应充分清洁骨折区域,并去除碎骨块和坏死组织。

*敷贴时,避免敷料过于紧绷或摩擦皮肤。

*敷贴期间,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敷料浸湿。

*如果出现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用敷贴并就医。第八部分中药外用敷贴注意事项关键词关键要点【敷料选择】:

1.根据骨折部位、伤势程度选择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