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案_第1页
木兰诗教学案_第2页
木兰诗教学案_第3页
木兰诗教学案_第4页
木兰诗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兰诗教学案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本单元“单元提示”强调:“学习本单元,要整体感知大意,欣赏优

美、精彩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故教学本课不宜进行支离破碎的翻译,宜从整体上把握情节和木兰的形象,并

把全诗的背诵作为学习重点。

2.本诗为北朝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

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方祛,使得全诗气势雄浑,而又易记、易诵。

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3.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洋略得

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

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学习本诗应注意体会它的剪裁艺术。

指点迷津

重难点突破设想:首先攻克难点。针对“木兰形象的把握”这一难点,可

以这样考虑教学思路:

L在熟悉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讲述故事的大意。

2.结合下面练习,开展小组讨论,析误辨正,然后集中交流。要点小结:

第A项比较正确,它把握了全诗的“核”;第B、C、D项不仅离“文”太远,

而且还含有错误的分析。

附练习:

下边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正确?如果认为都不正确,那么,

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又反映出

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

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3.教师示范评析。要点提示:以第二段为例。一、二句写木兰母女对话,

意图是引出木兰复杂、激荡的内心活动一一前方战事紧张,皇上征兵,阿爷在

册,家中无可征男丁。辗转思索,决心既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一个“愿”宇,一个“替”字,显示了这位女子果敢、坚定的信念。

4.指导分级选段品读,然后交流。

5.教师相机点投,形成统一要点。

为突破“诗的剪裁艺术”这一难点,可采用以下步骤:

①引导学生明确:本诗的剪裁艺术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

③快速默读全诗,整理出故事的基本轮廓:纺线想心事——准备出征——

恋别登程一一沙场征战一一得胜辞行一一荣归故里。

③把握木兰形象,细心探究:上述各情节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民

歌的作者为什么如此剪裁?

④组织学生交流,再归结要领。

接着是掌握重点:

1.关于对偶和排比

①运用识记法熟知定义要点。

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

短语、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

修辞方法叫对偶。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

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用这种修

辞方法来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

②采用比较法辨明差异。对偶和排比容易“错位”。如何辨“明”?应从结

构、功能等方面加以比照。

③借助例句实际训练。

例: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该句显然不是对偶。因为两个句子仅

字数相等,结构前后相去甚远一一“见军帖”是动宾短语,“大点兵”是偏正

短语。

如果要品味的修辞神韵,应在具体语境中选例、析例。

2.关于习诵

①教师示范背诵,以激发学生兴趣。

③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快速背诵。如:A.各个击破法(理解各部分,逐

步习诵);B.画面再现法(如三、六段,边读边联想情景);C.小组竞赛法(五至

六人一组,用“接龙”方法背诵);D.自我检测法(在草稿纸上只写出每句的领

头字,自己独立地诵读)。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提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

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

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

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

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二)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试根据课文进行分

析。

提示:

这首叙事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全诗分为六段。

第一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

代父从军。

诗的开头四句,先写木兰坐在织布机上停织叹息的情况;接着,用四句问

答的形式,自然民间入对征兵之事的叙述,“昨夜见军帖”,可见战事的紧

急;“大点兵”可见征兵规模之大,战事的严重。“十二”、“卷卷”,都极

言多,表明情势的急迫,父亲被征已不可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

组排比句,照应前段,点明叹息的原因。接下去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

征”两句,表明木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在封建社会

中,妇女抛头露面被视为“非礼”,而木兰却女扮男装,准备和男儿一起,奔

赴战场。到这里,木兰的勇敢、果断的性格,已给读者留下了第一个鲜明的印

象。

第二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

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

后面八句,是两组排比句。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

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

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第三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前面两句,写一路行军的情况。“万里”一词,显出路程之遥;“关山度

若飞”,用夸张表现行军疾速,烘托了她威武、矫健的形象。

接着,抓住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

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读者好像听到了寒风中阵阵的刁斗声,看到了冰冷

的月光照射着战士的铠甲,寒光熠。最后两句,前句写战争的激烈,以衬托木

兰的骁勇和刚强。十年的征战,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

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多少回彻夜不眠,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

不清的山山水水。尽管没有正面写怎样战斗,怎样生活,但在战场上战马飞驰

的形象,却生动地概括了她十年战斗的生活,表明她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

验,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

的英雄而凯旋归来。

第四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因战功卓著,木兰受到天子的接见,被加官晋级,赏赐了数不清的财物。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两句,在前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赞扬她超出男子

的勇敢和才智,同时,也为下面的辞官作了铺垫。

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

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

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处于长期封建战争

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

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

“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

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

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具有强

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第五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爷娘闻女来”,以下三组排比句,写出听到木兰归来的喜讯后,家人的

欢欣:父母出迎,姐姐理装,小弟宰猪羊,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

“开我东阁门”,以下六个排比句,细述木兰归家后的一连串举动。“当

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真切地表现了她的女性特征。到此为止“完成了木

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

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

从“出门看火伴”以下四句,由“火伴”的“惊忙”,衬托出木兰的不

凡。

第六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安排辩我是雄雌”,画龙点睛地揭示出全诗的思想意义。木兰穿上男

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

女。

“男尊女卑”,是封建伦理道理的主要内容,是束缚妇女的沉重的精神枷

锁。而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藏视功名富贵的美富,无情地嘲讽了

封建统治阶级轻视妇女的伦理观念,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意义。

这首优秀的古代民歌,生动地描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

地塑造了一个勤劳、质朴、坚强、勇敢、蔑视官爵利禄的古代女英雄的高大形

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时至今日,木兰的形

象,还成为广大妇女引以自豪的榜样,成为鼓舞妇女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千

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之

一。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

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此诗充满传奇色彩,情节曲折,戏剧性

强。在选材、组材上注重详略得当、疏密相间,很值得我们借鉴。你能指出本

诗的详略如何安排吗?

提示:

木兰既是普通劳动妇女,又是代父从军驰聘沙场的巾帼英雄,她立战功而

不贪荣华富贵,甘愿回故里重过普通妇女的生活,这正是木兰形象具有强烈的

感染力,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作者对木兰从军的缘由、惜别、辞

官、还家铺叙得不厌其烦。

作为一个女儿家,和男子一样昼夜兼程奔赴前线,那艰难可想而知,作者

用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

急。同时连用两句“不闻……但闻……”,巧妙而细腻地刻画出木兰对亲人的

深切思念之情,烘托出人物形象。

因为诗的重要不在于写战争本身,而在于讴歌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

的高尚情操,所以描述出征前的准备只用短短四句,描述战地生活只用六句,

既写她跋山涉水、驰聘沙场,又写了战争的残酷及时间长,突出了木兰的出生

入死劳功高,从侧面表现人物,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木兰代父从军,凯旋还朝,她不图功名利禄,愿回家过耕织生活,表现了

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诗中详细地描绘了木兰回乡与家人团聚以及恢复女儿

装时的喜悦之情,渲染了热烈的场面,这欢乐的气氛,充分了生活气息。

作者就是这样详略得当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人物的形象,刻画出她勤

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

巾帼英雄。

(四)阅读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请积累本诗的一些重要字词。

示例:

1.多音字:

k3可以hdn汗水jidn四溅

可汗溅

k©可汗hdn可汗jian溅溅

yan燕子zhu著作qiang强大

燕著强qiang勉强

ydn燕山zhu6穿着jidng倔强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