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及解析_第1页
2015-2019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及解析_第2页
2015-2019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及解析_第3页
2015-2019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及解析_第4页
2015-2019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历年真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①②④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2.下列关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构成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普通高校招生化学考试的命题依据C.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不作学习要求D.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上主要采用社会中心编排模式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不同的学习目标。下列行为动词的描述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是A.合作B.识别C.解决D.模仿4.下列化学课型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型是A.化学理论课B.化学复习课C.化学实验课D.元素化合物课5.某老师在讲授“乙醛”的教学过程中,先向学生展示纯净的乙醛样品,然后又展示了乙醛的比例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增强对乙醛物理性质和结构的感性认识。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参观法C.演示法D.练习法6.下列是某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A.石绵网B.锥型瓶C.三脚架D.坩锅钳7.类比图像是以日常事物和生活情境(类比物)中学习者所熟悉的内容为依托来实现类比作用的图像,教科书的类比图像本身的有效性可有效降低学习者对科学概念的认知难度。下列前面所述的图像内容与联系内容不符合类比图像A.光线透过树叶缝隙射入密林——丁达尔效应B.汽车穿越大山隧道——催化剂对活化能影响C.孩子进行拔河比赛——共用电子对的偏移D.从山下翻山越岭攀登至山峰——盖斯定律8.关于化学教学媒体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方便原则B.经济原则C.美观原则D.有效原则9.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在化学习题选择时应注重①选择真实情景作为素材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③增加习题训练数量④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比例A.①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下列适宜在中学化学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A.食盐能否溶解于水中B.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C.酯化反应按什么方式脱水D.同位素物理性质相同吗11.下列不属于化学课堂管理常规内容的是A.课堂时间管理B.课堂纪律维持C.课堂教学过程D.课堂秩序调整12.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传统化学学习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主动探究的多,被动接受的少B.个人理解的多,小组合作的少C.合作学习的多,自主学习的少D.探究学习的多,发现学习的少13.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时,教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较为恰当的是A.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B.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再进行授课C.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和内容D.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14.纸笔测验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A.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重现B.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C.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D.对STSE相互关系的理解15.若以WI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v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B.2w2=w1Cw>2w1Dw<w2<2w1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红色B.有白色沉淀出现AI箔插入HNO3中无现象AI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17.某物质的分子式是C4H10O,它能被氧化生成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醛,则该物质自结构可能有18.下列叙述中结论错误的是A.络合剂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B.金属离子水解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C.辅助络合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D.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19.下列氯代物在NaHCO3水溶液中水解最快的是20.Schiff试剂的组成是A.Zn-Hg+HCIB.S02+品红溶液C.ZnC12+HClD.AgOH的氨溶液2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课程体系应适应不同发展需求和不同志趣学生的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必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模块的编写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设计《化学与生活》模块可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6分)(2)试根据《化学与生活》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策略。(6分)22.学生的起点能力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水平。研究表明,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1)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说明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6分)(2)说明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有何重要意义?(7分)题1小题,15分)23.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方案:淀粉液硫酸水解液Cu(OH)2悬浊液无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讨论上述方案的设计及结论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考试结果】有32.6%的学生提交的错误答案是:设计的方案和结论均正确。因为没有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没有水解产物葡萄糖,所以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6分)(2)对学生解题错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5分)(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淀粉是否完全水解。(4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l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24.案例:某版本化学教科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片断1.观察下列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的结论填入表2—3.【实验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实验3】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大小)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2.根据上述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总结钠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属于普通高中______________模块的内容(填模块名称)。(2分)(2)实验1、2、3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实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实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根据实验l、2、3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钠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4分)(4)在[实验2]中,观察到少量黑色物质的出现,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4分)(5)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4分)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25.阅读下列三个有关材料。材料一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作用。材料二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界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1节硅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三教科书“铝与铝合金”的呈现内容【交流、研讨】你已经学习过钠、镁、铁等金属单质的知识,这些金属在性质上具有相似之处。讨论:1.铝作为一种金属,它可能具有哪些性质?2.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这可能与它具有的哪些性质有关?铝(aluminum)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660.4℃,沸点为2467℃;密度为2.7g/cm3仅为钢的1/3左右;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和金。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它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常温下,金属铝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能阻止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发生反应。铝还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实验1】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蘸上一些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并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放一些细沙),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2】将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是四层。把内层“纸漏斗”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孔,用水湿润,再与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有细沙的蒸发皿。把59炒干的三氧化二铁粉末和29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插一根镁条,用然着的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铝与氧气反应铝与三氧化二铁反应金属铝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点燃4A1+3O2========2A12O3这个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因此金属铝可用于制造燃烧弹、信号弹、火箭推进剂等。金属铝在高温条件下与三氧化二铁发生的反应为:高温2AI+Fe2O3=======A12O3+2Fe这个反应称为铝热反应,铝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称为铝热剂。铝热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常用于焊接钢轨等。这种焊接不用电源,而且焊接的速度快、设备简易,适于野外作业。此外,在工业上,也利用铝热反应焊接大截面的钢材部件。与铁、镁等金属相似的是,金属铝能与盐酸、稀硫酸等发生反应;与它们不同的是,金属铝还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2A1+6HCI======2AIC133+3H22A1+2NaOH+6H2O======2Na[A1(OH)4]+3H2四羟基合铝酸钠(摘自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4匕学1》第4章、第2节“铝金属材料”)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6分)(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分)(3)用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思路)-简要表示本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6分)(4)在[实验2]铝热反应实验中,简述“纸漏斗”上面加入少量氯酸钾的原因.并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5分)(5)回答【交流·研讨】中问题2:“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这可能与它具有的哪些性质有关”。(3分)(6)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6分)高中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答案】C.物质结构与性质。2.【答案】B.课程标准是高校招生考试的命题依据。3.【答案】D.模仿。4.【答案】B.化学复习课。5.【答案】C演示法。15.【答案】C.16.【答案】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滴加在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显碱性。17.【答案】A.2种。18.【答案】D.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19.【答案】C.20.【答案】B.SO2+品红溶液21.【参考解析】(1)通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学生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①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②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③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策略:①教学内容问题化,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并重;②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③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④明确必修化学的基础,确认在该模块的提高及提高的程度;⑤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梳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22.【参考解析】(1)“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①溶液配制的原理;②所需要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③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④操作要领。(2)重要意义:①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②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③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意义的学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三、诊断题(共15分)23.【参考解析】(1)正确的答案:此方案设计有误,淀粉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后,在检验水解产物时要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显碱性,否则Cu(OH)2会被多余的硫酸中和,达不到检验的效果。(2)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学生掌握知识是机械的、孤立的,仅知道淀粉的水解产物会与Cu(OH)2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但不了解此现象背后的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不能从本质上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因此直接得出淀粉没有水解的错误结论。(3)设计如下方案证明淀粉是否完全水解:①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碘液,若溶液不变蓝则证明已水解完,否则未水解完。②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显碱性,加入氢氧化铜缓慢加热,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表明淀粉水解;若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表明淀粉完全没有水解。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24.【参考解析】(1)化学必修1(2)实验1:钠表面由光亮的银白色逐渐暗淡。实验2:钠首先熔化成球状,然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光,生成淡黄色粉固体。实验3:钠浮于水面上;和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能使金属钠熔化成小球;产生的气体使钠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碱性物质,因而溶液变红。(3)由钠容易切割体现了钠的硬度低;保存在煤油中、钠表面由光亮的银白色逐渐暗淡、加热剧烈燃烧表明钠容易被空气氧化;与水可以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体现了强的还原性;加热和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成球状体现了熔点低。(4)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还原产生C,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a+3CO2=C+2Na2CO3(5)①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观察的重点;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全面观察;③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及时记录实验信息;④引导学生客观观察,如实记录现象。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25.【参考解析】(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铝及其氧化物的性质。②掌握铝与氧气、氧化铁、酸、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技能目标:①在观察与思考中,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发展观察能力。②在交流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重点:Al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难点:Al及其化合物的两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1.铝作为一种金属具有的性2.铝作为一种金属材料相关的的性质。设置问题,引导思考根据初中学过的金属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作答观察思考实验1:铝与氧气反应实验2:铝与三氧化二铁反应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观察并讨论实验现象,得出相关的化学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探究实验1:铝与酸反应实验2:铝与碱反应引导学生实验,与生活实际联系,启发学生学习铝的两性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回顾金属的还原性性质,学习铝的两性,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3)用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思维)简要表示本节教学内容组织形式。(4)“纸漏斗”上面加入少量氯酸钾,是为了镁加热后产生的热量促使氯酸钾分角产生氧气,使燃烧更加剧烈,短时内放出更多的热量,促进铝热反应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5)铝密度较小,约为钢的1/3左右,常温下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反应,可制成轻便的日常用品;导电性仅次于银、钢和金,用作导线;氧化铝为原子晶体,熔点高,可作耐火材料;铝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用于工业生产。(6)板书设计:铝及铝的化合物一、【交流研讨】铝的性质:1.作为金属(金属的通性):固体、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2.作为重要的金属材料:轻便(密度较小)、稳定(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的金属继续与氧气反应)、导电性好、还原性(铝热反应)。二、【观察思考】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实验1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AlOA12O3实验2生成黑色熔融状的金属AlFeOA12O3三、铝与酸、碱的反应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应该提倡的是()。A.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大量使用化肥增产增收C.将废旧电池深埋处理D.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具有还原性,故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Cl2具有漂白性,故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C.单质硅化学性质稳定.故可用于制造光纤和太阳能电池D.NH3是一种碱性气体,故可用P2O5或碱石灰干燥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B.C.D.4.X、Y、Z、W、T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这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Z、T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C.物质WZ2、WT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D.由Y、Z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5.下列实验装置及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①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B.用图②装置制取氨气C.用图③装置制取少量NOD.用图④装置检验浓硫酸与蔗糖反应产生的SO2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N的浓度是原平衡的70%,则()。A.m>nB.M物质的转化率减小了C.N物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7.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3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阳极.锌片是阴极C.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比乙慢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1molH2O2所含中子数为8NAB.标准状况下,2.24LCH4所含共价键的数目为0.4NA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CO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数为1.4NAD.1L0.1mol/LCH3COOH溶液中含有的H+数小于0.1NA9.制备CuSO4可以采取如图4所示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途径①中消耗的H2SO4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B.与途径①、②相比,途径③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C.利用途径③制备16gCuSO4,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0.2molD.生成等量的CuSO4,三种途径中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①=②<③10.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是制造抗疟药物的重要原料。下列有关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4O5B.由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酯基和醚键D.双氢青蒿素分子中有2个六元环和2个七元环11.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是每个公民的必学课程B.高中化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高级化学人才C.高中化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D.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12.下列属于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A.知道B.认同C.测量D.理解13.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以此推测其具备碱性氧化物的通性,运用的思维方法是()。A.分类B.归纳C.演绎D.类比14.下列关于学业评价的说法符合现行高中化学课程评价理念的是()。①评价的目的就是甄别②评价的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③评价只需要注重结果④评价应目标多元化与方式多样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5.化学知识按照其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和情意类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气有毒属于情意类知识B.收集CO2气体属于技能性知识C.氨气可和水反应属于理论性知识D.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事实性知识16.为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了解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哪些问题比较严重;哪些问题我们自己可以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向有关部门反映。这种教学活动属于()。A.角色扮演B.社会调查C.实验探究D.小组讨论17.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讲实验”的方法比“做实验”教学效果更好B.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教学效果更好C.家庭小实验在高中教学中不宜提倡,因为可能有危险D.实验有利于学生直观感知物质性质及变化18.关于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学校应向高中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并由学生自己对实验安全负责B.学校应鼓励教师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制作简易实验仪器C.开发和利用社区学习资源。是化学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途径D.应鼓励教师应用和研制化学教学软件.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19.关于教科书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的编写依据之一是课程标准B.教师应该理解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C.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应关注学科知识体系而非生产生活实际D.教科书内容应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20.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工作,开展这项工作时,教师需要关注()。①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②教材内容③学生情况④教学设备情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6分)(2)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3种)。(6分)2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师做了实验②: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③: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问题:(1)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2分)(2)实验②、③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4分)(3)利用实验①、②、③,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题1小题,15分)23.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统计了学生解题情况。【试题】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Cl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测验结果】参加测验的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表1: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3分)(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错误的原因。(8分)(3)根据上述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你认为讲评本题时,需要突出讲解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是什么?(4分)本大题1小题。20分)24.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下面是一位化学教师关于“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教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化学平衡?教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组成保持不变的状态。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的移动呢?教师:边讲边板书。教师:大家理解了吗?下面我们来研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首先看浓度的影响。验1:教师:请各小组(事先已为各小组准备了相应的实验试剂与仪器)取3mL重铬酸钾溶液放入试管中。再加入几滴浓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大家是不是看到加了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黄色了?是不是说明氢离子减少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了?对,是的,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接着教师归纳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问题:(1)请结合案例,说明该教师教学的主要优点有哪些。(可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回答)(12分)(2)你认为此案例中,该教师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是什么?(2分)(3)“化学平衡的移动”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这类知识在学生化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6分)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25.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中“基本营养物质”的部分内容如下:4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主要含有C、H、O三种元素,分子结构比较复杂,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有哪些主要的性质,我们怎样识别它们呢?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2.将碘酒演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应用上述反应可以检验葡萄糖。淀粉的特征反应: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特征反应: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其烧焦时的特殊气味进行鉴别。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min,观察、记录并解释现象。现象:解释: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油脂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丙三醇)、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工业生产中,常用此反应来制取肥皂。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也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有机化合物”中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及“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等知识。要求:(1)请写出“实验3~6”中依次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分)(2)完成“基本营养物质”中的材料二所述内容的教学设计片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总字数不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保护环境,A项正确。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及水体污染。B项错误。废旧电池深埋会造成土壤及水体污染,C项错误。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D项错误。2.【答案】A。解析: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正确。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水反应可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B项错误。单质硅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纤,C项错误。碱性气体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D项错误。3.【答案】D。解析:是碱性溶液,碳酸氢根离子在碱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C项错误。几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4.【答案】B。解析: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6,根据其在周期表的位置,设X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有:x+x+(x+1)+(x+2)+(x+3)=26,得出x=4,所以X、Y、Z、W、T分别为C、N、O、Si、Cl。常温下,N、O的氢化物为氨和水,Cl的氢化物为HCl,氨和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HCl,A项错误。Cl与C可形成CCl4,B项正确。WZ2、WT4分别为SiO2、SiCl4,SiCl4为分子晶体,熔点低、硬度低,C项错误。N、O、H可形成硝酸铵,其为离子化合物,既存在共价键也存在离子键,D项错误。5.【答案】C。解析:灼烧应用坩埚,不能用烧杯,A项错误。氨气与HCl气体可在试管口重新化合,堵塞管口,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氨气,B项错误。Cu和稀硝酸反应可产生NO,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C项正确。检验二氧化硫一般是将二氧化硫通人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品红溶液后又变为红色。D项缺少加热装置。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温度不变,说明平衡常数不变,体积增加一倍,如果m=n,,则达到新的平衡,N的浓度应为原来平衡的50%。根据题意,N的浓度为原平衡的70%,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M的转化率增大,N的质量分数也是增大的。7.【答案】C。解析:甲可形成原电池,锌片为负极,铜片为正极,在正极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有气泡产生。A、B两项错误。甲、乙均消耗稀硫酸,放出氢气,故氢离子浓度均减小,pH增大,C项正确。原电池能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因此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比乙快,D项错误。醋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小于0.1NA,D项正确。9.【答案】D。解析:是制取等质量CuSO4需要的硫酸少而且途径②无污染性气体产生,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B项错误。途径③中制备16gCuSO4,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是为0.1mol,C项错误。生成等量的硫酸铜,三个途径中①②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而③生成SO2,消耗更多的硫酸,则①=②<⑧,D项正确。10.【答案】c。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A项错误。青蒿素制备双氢青蒿素,为羰基加氢还原为醇羟基,其为还原反应,B项错误。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酯基和醚键,C项正确。双氢青蒿素分子中11.【答案】C。解析:高中化学课程设计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基础性体现在设置两个必修模块,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高中阶段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选择性体现在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12.【答案】B。解析:根据教学目标描述的行为动词分类知,“知道”“理解”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测量”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认同”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13.【答案】c。解析:分类法是指分门别类地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各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或者将所研究的某一对象归类,通过这一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深刻认识所研究的对象的方法。归纳法是指从实验和观测的事实材料、实验数据出发,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演绎法是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来推断该类中的个别事物也具有此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思维方法。类比法是指从两个或两类对象有某些共有或相似属性,推出一个对象可能具有另一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的方法。本题由氧化钙属于碱性氧化物,推测出氧化钙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属于演绎法。14.【答案】D。解析:现行化学课程评价理念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不是甄别。课程评价倡导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并不是只注重结果。故②④正确。15.【答案】B。解析:现行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知识可分为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情意类知识。事实性知识指反应物质的存在、性质、制法和保存等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的知识。理论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技能性知识是指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的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指有关化学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知识。情意类知识是指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影响的知识。氯气有毒属于事实性知识;收集CO2气体涉及实验操作,属于技能性知识;氨气可和水反应属于事实性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属于理论性知识。16.【答案】B。解析:角色扮演指在一项活动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体验、思考。社会调查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考察、了解和分析、研究,来了解社会真实情况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实验探究指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问题。小组讨论一般是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题干中学生需要对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调查,所以这种教学活动属于社会调查。故本题选B。17.【答案】D。解析: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对所获得的物质及其变化的印象更加深刻,更能加深理解新的概念和新的原理,从而使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学生亲自动手,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技巧和实验素养。18.【答案】A。解析:实验室有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仪器和物品的管理等工作,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前都要认真学习并遵守相关规定。A项中,由学生自己对实验安全负责的说法错误。19.【答案】C。解析:高中化学教科书的编写要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正确,C项错误。教师应该理解教科书,并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B项正确。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D项正确。20.【答案】D。解析: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课后的反思等。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具体情况设计教学。综上①②③④均正确,故本题选D。二、简答题21.【参考答案】(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如下: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师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①多元互动策略多元互动策略是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弄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建构的能力,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②问题情景策略问题情景策略是把若干个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在新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③信息运用策略信息运用策略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收集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如何检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检索、加工处理、正确评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合作探究策略合作探究策略是为了追求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谋求高效合作、协调发展的交往互动策略。该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交往共事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吸纳的能力。22.【参考答案】(1)该教学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两种:实验法、演示法。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实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该教学方法为实验法。材料中的实验①为实验法。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材料中的实验②和③为演示法。(2)实验②的实验现象金属钠先熔化,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实验③的实验现象:脱脂棉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3)实验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开展有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与空气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知识教学.同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②—金属钠的燃烧:对比金属钠与氧气在加热和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的现象、产物的不同,对比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键种类的不同。实验③—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结合氧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①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②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③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三、诊断题23.【参考答案】根据本题统计的答题情况,大部分同学对于水的离子积的相关知识已经掌握较好,但是对于B、C、D三项考查的水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存在较多的问题。(3)教师需要突出讲解水溶液中的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特别是有物质析出的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通过讲解本题,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比较的能力以及理解弱离子电离、水解比较微弱的知识。四、案例分析题24.【参考答案】(1)该教师教学的主要优点包括以下三方面:①运用温故知新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问,回忆之前所学的化学平衡,从而引出化学平衡的移动。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运用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请学生自主实验并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③板书直观明确,清晰地展示了平衡移动的概念,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2)在该材料中,该教师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实验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3)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在学生化学学习中所起的作用:①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②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利用元素周期律推测不熟悉元素的性质。③加深对化学现象本质的理解。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概括,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的过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理论性知识,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就不只停留在描述性的水平上.而是能比较深入地认识这些化学现象的本质。学生不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④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现象时,对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等也进行了升华,提高了自身的抽象概括能力。五、教学设计题25.【参考答案】(2)教学设计如下: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过程与方法:从实验现象到糖类水解产物的推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条件、水解产物的对比,提升分析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学生具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②教学重难点重点: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难点: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③教学过程环节一:生活导人【多媒体展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大豆、牛奶、花生、油类、鸡蛋等。【提出问题】这些食物能够提供哪些营养物质?如何区分这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是直接被人体吸收的吗?【学生回答】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是大分子,不能直接被吸收,而是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被人体吸收。【教师引导】这些大分子在人体内,被酶催化水解为小分子后吸收,那在体外是否也能发生水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水解后的产物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首先,我们来学习如何来区分糖类和蛋白质。环节二:探究新知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演示实验】结合课本实验3—5,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中的表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的学习,我们学到可以用新制备的Cu(OH)2和银氨溶液来检验葡萄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我们可以用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另外,我们也学到了两种方法来检验蛋白质.即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和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课前提到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如何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1)糖类的水解反应【教师引导】糖类在稀酸的条件下加热会发生水解。【过渡】蔗糖在稀硫酸、加热的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什么?该如何验证?【多媒体展示】实验方案:取1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min。【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学生回答】现象: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提出问题】能否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回答】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了含有醛基的葡萄糖,葡萄糖能与新制的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教师引导】蔗糖在稀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能否写出水解反应方程式?【学生回答】(教师提示:标上物质名称)【提出问题】实验过程中,水浴加热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水浴加热可以使各处的温度均匀,并且温度不会太高,主要目的是促进水解。【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学生回答】因为蔗糖水解要用稀硫酸,水解后的溶液显酸性。如果不加氢氧化钠,加入的氢氧化铜会与酸反应,从而达不到鉴定醛基的效果。故要用氢氧化钠先中和酸,才能使氢氧化铜发挥作用。【提出问题】淀粉是否也能在稀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呢?产物又会是什么呢?【多媒体展示】淀粉水解实验。学生观察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回答】会水解,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化学方程式:【教师总结】双糖、多糖可以在稀酸的催化下,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2)油脂的水解反应【提出问题】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那油脂是否也会发生水解?水解条件是什么?产物是什么?结合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油脂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加热可以水解。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的。能否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出水解过程?【教师引导】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皂化反应有什么用途呢?【多媒体展示】工业上制取肥皂视频。【学生回答】利用皂化反应,可以制取肥皂。(3)蛋白质的水解反应【提出问题】蛋白质在什么条件下会水解?水解产物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蛋白质水解视频。学生观察,并书写文字表达式。【学生回答】蛋白质在酶等催化剂作用下也可以水解,生成氨基酸。环节三:拓展提升【提出问题】在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葡萄糖的水解过程中,可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可以先用碘,淀粉遇碘的蓝色反应是很明显的,可以取水解液,滴加碘,若无蓝色出现,说明淀粉水解完全。若出现蓝色,再用银氨溶液或者新制氢氧化铜溶液进行检验。若出现银镜或者砖红色沉淀说明部分水解;若加入后无现象说明没有发生水解。环节四:小结作业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作业:课下查找资料: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1.下列物质使用合理的是()。A.用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造玻璃B.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料服装C.用工业酒精与水勾兑生产白酒D.用聚氯乙烯制造食品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O中,H—O—H的键角为90°B.HD.3.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B.C.D.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乙酸和1mol乙醇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NAB.常温常压下,3.0g含甲醛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C.标准状况下,1.12L甲醇中碳原子的数目为0.05NA5.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平衡: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HSmolD.C0的平衡转化率为80%6.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均正确的是()。A.用①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水蒸气B.用②装置称量NaOHC.用③装置稀释浓硫酸D.用④装置制备和收集NO2气体7.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因为H2O2的分解反应△H<0、△S>0,所以该反应的△G<0D.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自发进行的反应8.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监测环境中NH3含量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在电极b上发生氧化反应C.反应消耗的NH3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D.XYZWW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Z、W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增B.X元素常见氢化物的沸点高于W元素常见氢化物的沸点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10.化合物M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合成M的反应可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B.Y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在同一平面内D.在NaOH溶液中,1molM最多可与5molNaOH发生反应11.下列关于高中化学课程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强调学科本位B.高中化学课程仍然是基础教育课程C.高中化学课程体现基础性和选择性D.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下列属于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A.知道B.说出C.独立操作D.交流讨论13.教学工作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工作计划包括()。①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②单元教学计划③课时教学计划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14.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初中、高中必修和高中选修内容中均有所涉及。这三个阶段知识的关系是()。A.螺旋式深化B.重复巩固C.从理论到应用D.平行式拓展15.化学课堂上,有些学生只喜欢观看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操作兴趣B.探究兴趣C.感知兴趣D.创造兴趣16.“结构决定性质”是人们认识物质过程中获得的一条规律。下列现象不适用这一规律解释的是()。A.乙烯、乙烷分别通入溴水现象不同B甲醚和乙醇沸点不同C.金刚石与石墨硬度不同D.不同浓度的盐酸与镁反应速率不同17.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教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是一回事B.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既可由教师操作也可由学生操作C.实验视频完全可以代替现场实验,且效果更好D.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指化学实验的原料都是无毒无害的物质18.下列评价方式符合现行高中化学课程评价理念的是()。①统一评价标准,进行定量评价②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③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④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方式多样化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下列说法不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的是()。A.教科书内容要有鲜明的时代性B.教科书是教学和考试的唯一依据C.教科书中的习题类型要多样化D.教科书编写要有助于发挥化学教师的创造性20.某教师在进行“强弱电解质”的教学时,设计了实验:分别测量0.1mol·L-1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这样的设计运用了()。A.对比的方法B.类比的方法C.分类的方法D.演绎的方法2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教师在进行“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第一课时教学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设计成PPT课件(约50页)。在课堂上他根据每一张PPT进行讲解,整节课共有2次提问,几乎没有板书,遇到需要演示的实验时,播放实验视频,供学生观看。(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有哪些?(6分)(2)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是什么?(6分)2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这样的表述: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简述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7分)(2)结合高中化学某一内容的教学,举例说明如何借助化学史开展教学。(6分)题1小题,15分)23.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lYA积为aL。保持温度不变,发生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A的体积为1.2aL,则X的转化率为()。A.10%B.20%C.30%D.40%【考试结果】正确率低于20%。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是_________(3分),请写出本题正确的解题过程。(6分)(2)请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请写出至少2点)(6分)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小题,2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24.案例: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金属铝”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教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生活中铝制品能够“安然无恙”的原因是……学生: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教师:其实不仅是铝,大多数金属在空气中都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只是有的氧化物疏松,有的致密。我们来看两幅图片,一幅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另一幅是铁丝在纯氧中燃烧。那么铝能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呢?学生:应该会吧。教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铝在空气中燃烧起来呢?教师:怎样能做到呢?同学们肯定有想法吧,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学生:(开始交头接耳,但仍旧不能回答)教师:(板书铁、铝和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可以燃烧,铁也可以燃烧,我们预测铝应该也可以燃烧。那有什么办法吗?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学生:(小声说)没见过铝燃烧呢。教师:对。同学们说没见过。真的没见过吗?下面我给大家先看两张图片。这张图片熟悉吧,节日美丽的焰火。焰火是烟花燃烧后留下的美丽。烟花里含有什么呢?就含有金属镁、铝以及其他一些物质。大家有些想法了吗?学生:烟花中含有铝啊,是粉末吗?教师:对啊。大家有些想法了。再给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面粉厂四处张贴的“禁止吸烟”和“禁止明火”的图片。大家的灵感来了吗?学生1:温度要高。教师:哦。“温度要高!”大家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学生:有道理。学生2:可以用别的东西引燃它。教师:哦,引燃!很好,还有吗?学生3:研磨成足够小的颗粒,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教师:这位同学,你评价一下她刚才说的对不对?(老师指着一位同学)学生4:我觉得好像是对的。那个面粉厂的图片,就是说粉末易于燃烧吧。老师:非常不错啊。你看,大家的灵感不是都来了嘛。温度、引燃、小颗粒……大家想不想做做这个实验?学生:想。(非常兴奋)教师和学生一起实验。(1)请写出铝的燃烧演示实验的仪器、试剂和操作。(4分)(2)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8分)(3)该案例中,教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8分)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25.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乙烯”的内容标准是: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二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的部分内容:一、乙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2001年乙烯的世界年产量已突破1亿吨。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尽管我国乙烯的年生产量逐年增长。仍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工业需求。目前还需大量进口。学与问乙烯的分子式是C2H4,参照图3—8所示的乙烯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乙烯的电子式和结构式: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存在,使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均能反应,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反应说明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2.乙烯的加成反应乙烯能使溴的四氧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中,乙烯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上,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液体: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乙烯不仅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与H2、HCl、Cl2、H2O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你能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乙烯与氢气反应:乙烯与氯化氢反应:乙烯与水反应: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以及“甲烷与烷烃”等知识。要求:(1)根据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3分)乙烯分子的电子式:乙烯分子的结构式:乙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乙烯”的教学设计,字数不少于300字。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6分)②教学重点和难点。(4分)③主要教学过程。(17分)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解析:制造玻璃的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石英,A项正确。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毛料服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B项错误。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等剧毒物质,不能用其勾兑白酒,C项错误。聚氯乙烯有毒,不能用于制造食品袋,D项错误。轨道分别含有两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大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所以两对孤电子对对两条3.【答案】B。解析:4.【答案】B。解析:1mol乙酸和1mol乙醇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水分子数B项正确。标准状况下。甲醇不是气体,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无法计算出甲醇的物质的量,C项错误。ClO-够发生水解,5.【答案】C。解析:升高温度,H2S的浓度增加,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逐渐减小至平衡,B项错误。反应平衡后消耗了2molCO,同6.【答案】A。解析:除去氯气中含有的少量水蒸气可以用浓硫酸,A项正确。NaOH固体易吸水且具有腐蚀性,应用小烧杯称量.B项错误。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C项错误。二氧化氮能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项错误。故本题选A。7.【答案】C。解析:催化剂是通过改变活化能来改变反应速率的,其不改变反应的热效应,A项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不改变H20:的平衡转化率,B项错误。由图2中的能量变化可知,H2O2的分解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H<0,又因为△S>0,所以该反应的△G<0,C项正确。由图2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属于自发进行的反应.是否属于自发进行的反应则应该根据吉布斯自由能来判断,D项错误。SAXHOWHSHO,故H2O的沸点高于H2S,B项正确。SiO2是原子晶体,其熔化需克服的是共价键,C项错误。S能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D项错误。故本题选B。10.【答案】c。解析:手性碳原子为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者原子团的碳原子,X分子中仅有一个手性碳原子(连接氨基的碳原子),A项错误。Y中含有羧基和碳碳双键,且不饱和键与单键穿插排列,所以Y分子的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B项错误。X含有酚羟基可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Y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5molNaOH反应,1个酯基水解之后产生的酚羟基也可以消耗1molNaOH,所以1molM最多可与6molNaOH发生反应,D项错误。故本题选C。11.【答案】A。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还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所以B、C、D三项的说法均正确。12.【答案】c。解析: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初步学习、模仿、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题干选项中的“独立操作”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知道”和“说出”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交流讨论”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故本题选C。13.【答案】D。解析:教学设计是指化学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等),运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学工作做出的一种计划。这种计划主要包括编制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编制单元教学计划与编写课时教学计划(教案)等。故本题选D。14.【答案】A。解析:化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直线式和螺旋式。直线式是指化学教学内容在逻辑上前后相联系的顺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螺旋式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其范围逐渐扩大、深度逐步加深。题干中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不同学段和不同教材中均有所涉及.因此这三个阶段知识的关系是螺旋式深化。故本题选A。15.【答案】C。解析:按照水平高低,可将化学实验兴趣分成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所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