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_第1页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_第2页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_第3页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_第4页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

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

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

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

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

论证方法。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录音及设备。

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教学安排:

五.教法与学法:

1.朗读法。

2.品悟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

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

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

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鹫呢?我们又该怎样才

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

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

的主张。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

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

与乐业》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

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

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

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①征引:引用。

②佝偻goulou

③骈进pian

④亵渎(xi^dii):轻慢,不庄重。

⑤心无旁鹫: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鹫w(i)

⑥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

法门。后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聒gud)

(四)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

(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

划出能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

然会发生。)

(五)课时小结:

1.本节课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2.初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见解。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2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

(一)提问:

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

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

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

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

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

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

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讨论的问题

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

好!1111..........................................................你的看法,观点

ff

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

依据,事实

(二)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

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

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

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

“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

(三)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

什么问题的呢?

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

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

备的人一一学生一一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

采何种态度。)

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

乐业。)

(四)认真朗读课文,思考:

1.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

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

说有业之必要。)

2.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

括层次大意。

第一层(1-5)有业;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

业。

(五)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

(1)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

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2)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

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

八十岁,日日如此。

2.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

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

(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

(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

聊;

⑶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

能力和才干的锻炼;

(4)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六)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

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

2.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一敬业一一乐业),把握

论证方法。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教学录音及设备。

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o

(一)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

1.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

(学生讨论)

2.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

些依据?

(1)朱子的话;

(2)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

(3)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4)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5)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

3.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

明确:

第一类⑴和⑸都是名人名言;

第二类⑵(3)(4)都是实际的事例。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

和事实论据。)

(二)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

这一论点的?

明确:

(1)什么是“敬”一--主一无适便是敬

II

(2)为什么要“敬”一一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

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II

(3)怎样“敬”一一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三)拓展延伸

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

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

(学生讨论)

(四)课时小结

1.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

2.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4

(一)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

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

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

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

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

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

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

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

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

的事业。)

(二)综合全文

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

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

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

无旁鹫,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

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

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

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

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

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

生讨论)

(四)课时总结

1.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

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

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

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

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

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

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

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

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

有说服力。

(3)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作业布置

(1)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

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5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

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

疑。

学法指导:

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

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

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

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

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

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

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

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

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鹫():②亵渎0():

③征引:④骈()进:

⑤敬业乐群: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

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

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

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

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

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

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

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

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

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

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

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

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

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

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

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6

一、教学内容选择

1.写字与识字:田圃禁锢忍冬寒浅滞留喑哑丝缕喧嚷蓑

衣斗笠润如油膏洗衣谣襁褓温声细语

2.理解“雨说”与“诗人说”之间的诗意转化,了解文

学作品中拟人艺术表现手法与拟人修辞的区别。

3.梳理“雨说”的内容及情感,理解“雨”与孩子的关

系,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勇敢地笑”等诗句的深层含义。

4.诵读诗文,理解“雨”的仁慈、无私、博爱的奉献者

形象,感受作者对春之生命和希望的赞美,即诗人对祖国儿

童的关爱和祝福。

5.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

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

⑴“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

⑵“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⑶“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

⑷“雨说,我要教你们,”

⑸“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

记着,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6.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

语言表达上的区别。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

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

二、教学安排

1.充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雨”的形象;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意的深邃;

3.要以知识为先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4.拟用2课时授完。

三、教学设计

㈠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化身为雨,悄悄地

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呢?今天

我们就来欣赏这首《雨说》。

㈡作家简介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归纳、概括: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

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

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

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

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

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㈢正确地朗读诗歌。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字音、停顿、语调、语气的变化。

如第一小节就应当读得低沉,缓慢;第二小节读得舒缓、慈

爱;第三、第四小节读得亲切、欢快;第五小节读出热情;第

六小节读得平稳,第七、第八小节读出期盼,第九小节读出

宽慰。

1.学生自读熟练后指名朗读,听写重要的字词,订正字

音;

2.师生共同揣摩、矫正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

㈣疏解诗意,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学生思考:“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

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1.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2.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3.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4.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㈤初步研习诗歌。

1.要求学生思考: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写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跟修辞方法不同,

拟人的修辞运用在某一句话中,是用来描写某一事物的情态

的,如“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而拟人的写法则是通

篇使用,是用来塑造雨的形象的。

题目是“雨说”,是作者化身为雨,借雨的口吻来表达

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

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2.细读第一到第三节,思考,“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

下出现的?她来到大地的目的是什么?

诗作开篇点题,直到四月(自然界的四月已经是“人间

四月芳菲尽”了),可见,这个“冬天”持续的时间太久,

雨在大地“太久的等待”中到来,而这个冬天使得大地枯旱,

失去了生机: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

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没有了欢快的歌声。

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

命气息。是全诗展开的背景:—十年,儿童们的生活环境太

严酷,早就应该有美好的生活给孩子们了!

雨带着爱心,带着赤诚,来关爱孩子们,来跟孩子们亲

近,也希孩子们跟自己亲近。

3.细读诗歌的第四到第五节,感受诗中描写的雨到来之

后大地的景象,说说它们的作用。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

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雨”邀请孩子们一起去探访春天的大地,感受春天的

美好,跟诗歌的第一节形成鲜明的对比。

4.细读诗歌第六到第八节,思考:“雨”是怎么来的?她

给孩子们的希望是什么?

雨在云端,在高山中幸福地长大,她的童年充满了欢笑,

所以她给孩子们的希望是他们能够勇敢笑。

5.细读诗歌第九节,说说“雨”的祝福是什么。

“雨”愿意永远跟孩子们在一起,愿意为了孩子们的幸

福献出一切,祝福孩子们永远快乐。

学生自读后指名诵读,进一步感受“雨”的形象。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郑愁予的诗歌《雨说》,读熟并

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诵,感受了“雨”的宽厚慈爱,

感受了“雨”对中国大地上儿童的祝福和希望。知道了拟人

的写法与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区别。

五、作业

1.《基础训练》第一到第五题。

2.继续练习朗诵。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7

一、复习导入

L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

朗读的方式。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读出诗的感情。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

机。诗人在诗中塑造的“雨”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雨”是“春雨”,是在寒冬过后,在大地久久的期盼

中悄然而至的“春雨”,它满怀爱心,前来亲近孩子们,带

领孩子们去亲近生机勃勃的春天,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笑,勇

敢地去追求自由、幸福,愿意为孩子们的幸福先出自己的一

切。

二、质疑讨论

1.诗中的“雨”为什么会让大地“等待久了”?诗中的

“大地”为什么到了“四月”还没有等到“春天”呢?

学生讨论,产生疑惑,教师引导,交流,归纳:诗人正

是以这样一种看似矛盾和不合常理的设计,告诉人们,诗人

所写的“雨”不是大自然中的“雨”,诗中的“大地”不是

大自然中的“大地”,诗中的“冬天”和“春天”也不是大

自然中的“冬天”和“春天”。这是“象征”,“雨”是改变

中国社会状况的力量的象征,“大地”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象

征,“冬天”是“—十年”黑暗社会的象征,“春天”则是光

明、自由、幸福的象征。诗人化身为雨,期待着着中国社会

能够走出—的阴影,建设一个光明、自由、幸福的社会。

2.诗人为什么要化身为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

来“说”呢?

—十年,中国没有像样的教育,没有教育,对孩子来说

是的损失,过了受教育年龄后,这种损失往往很难弥补。而

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耽误了孩子,就是耽误了我们民族的未

来。正是因为—十年中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我们今天才感受

到了社会发展中道德的沦陷,这种恶果就是教育没有到位带

来的。所以,当过去,诗人第一要关注的就是“孩子”,

希望我们能够给孩子一个“光明、自由、幸福”的生活。

三、自主学习展示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1.“我”觉得句诗写得,因为“来说话。

2.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

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

⑴“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

⑵“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⑶“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

⑷“雨说,我要教你们,”

⑸“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

记着,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四、当堂练习

1.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

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

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

福地成长。)

2.雨要教孩子们做什么?它的用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

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3.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

春雨后“笑”的形象,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

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描

写出了这些食物的“情态”。

4.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

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

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

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5.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什么样的品质?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愿意为了中国

大地上的孩子奉献一切的高贵品质。

6.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

由和幸福的生活。

7.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

语言表达上的区别。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

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

五、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

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

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

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

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

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

握。学会化身为物,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抒情达意,来塑造形

象的方法。

六、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基础训练》的课外拓展练习及写作练习。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8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

诗歌的感情。

2.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学生准备:

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

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

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

诗歌中“雨”的魅力。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

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

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

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

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

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

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

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

么。

二、品读诗歌

(一)配乐朗读,理清思路

《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

做铺垫。推荐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OneDaylnSpring》《春

日》《EarMelody》《大地的旋律》)《MelodyofHope》(《希

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

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

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

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然后尝

试把九行诗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这首诗的脉

络。

(二)感受诗情,品味雨韵

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

感受和品味。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

话。

⑵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

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

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

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

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学生可围绕“爱”的主

题畅所欲言,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2.细细吟咏,重点突破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反复吟咏,细

细品味。

例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

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

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

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

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

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等。

(2)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它的运用对表

达诗歌的主旨有什么好处?

(3)自由提问,共同探讨。

提示:这一部分,教师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和同

学们一起品味诗歌的内涵。在自由提问中,可以查漏补缺。

中间贯穿朗读,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另

外,可适当补入朗读指导。

(三)联想想像,丰富诗句

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

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也可

以运用联想和想像,抛开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这两种

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让学生感觉不单调,不重复,

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

的泥土上印下孩子们嬉戏的脚印,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技发

芽,池塘里的小鱼儿快乐地向我问好,唱着歌谣的溪水荡起

满脸的笑。

提示: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

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

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

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

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

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

提示:学生的诗也许稚嫩,但只要用心,那新鲜的诗句

一定可贵。放手让他们去写,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

微芒。

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

“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

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请

赶快行动吧。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表情达

意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

2、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

关爱之情。

2、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

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心却获得了一种

生动活泼的灵气。“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

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

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一

一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

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

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

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

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

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

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初步感知。

1、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

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2、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

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精选篇10

1、知识目标:

⑴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⑵读准“圃”、“喑”、“襁褓”、“锢”、“滞”等词的字音。

⑶掌握“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喧嚷”、“温

声细语”、“知悉”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⑴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⑵揣摩诗歌中运用的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理解、

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

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

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欣

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幻灯片,投影仪。

一、情境导入

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

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

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

诗歌中的“雨”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

幻灯片展示:

1、走近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

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

代派诗社。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

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

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

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

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写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

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

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

儿童”的祝福,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