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始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重点叙述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1.1史前时期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1.史料的分类和获取史料的途径。史料的分类按载体(1)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出土文物等。(2)文献史料是指以文字形式记录历史的资料,如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等。(3)口述史料是指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俗谚、回忆录、采访记录等。按可信度(1)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如出土文物、诏令等。(2)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获取史料的途径(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2)采访历史见证人,通过访谈了解历史真相。(3)观看纪实性影视作品。(4)考察遗址、遗迹,参观历史博物馆。(5)现场考古。项目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概念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代表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工具打制石器形态比较粗糙,效率低磨制石器平整光滑,形态、功能更精细,效率更高认识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我国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人类社会不断进步。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比较3.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概述考古发现的文物是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它们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为人们研究历史尤其是了解原始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表现(1)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表明河姆渡人已经会挖掘水井。(2)在半坡遗址中发现大量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表明半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表明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半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表明陶器是半坡人的主要生活用具。(3)良渚遗址与陶寺遗址出土的建筑遗存与随葬品表明,当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阶级分化明显。4.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5.远古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史实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传说如果能得到可靠的实物、文字等史料的证实,则可以成为史实,如果没有办法得到证实,就不可以说是史实。(2)联系:传说不等于史实,但它保留着一些真实的历史信息,便于后人对史实进行考古研究。6.禅让制的实质与表现。(1)实质:早期文明社会一种民主推选部族联盟首领的制度。(2)表现:①部族联盟首领必须是民主推举出来的;②部族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③部族联盟首领的推举标准是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写括号中。)1.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人猿相揖别”的重要标志是()A.集体生活 B.使用天然火 C.直立行走 D.会制造工具2.2023年,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应用新技术手段,从周口店第15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其骨壁厚度、曲度和尺寸可与周口店直立人头盖骨的右侧顶骨大致重叠。这一发现可用于研究()A.中国古人类的演化 B.原始农业的起源C.炎帝、黄帝的传说 D.早期国家的产生3.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等用火遗迹,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疑似人工取火的遗迹。这说明当时()A.审美观念产生 B.生存条件得到改善C.原始农业产生 D.家畜饲养技术进步4.《韩非子》中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为应对这种情况,古人类()A.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C.人工取火,追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5.下表是四川省遂宁市桃花河遗址(距今20万—5万年)三个文化期考古发现的资料对比。这些资料可用于研究()第一期含有较高比例的大石核、大石片以及以大石片为毛坯的重型刮削器;含有少量手斧、手镐、石刀等较典型的大型切割工具。第二期石制品尺寸有所缩小,存在中小型石片工具。第三期以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为主,且对石料有一定选择性。A.生产工具的演变 B.人工取火的出现C.原始农业的发展 D.早期国家的产生6.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7.“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先民中从事这一“活动”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8.半坡遗址中发现有多处粟的遗存和炭化菜籽,还出土了一批幼猪骨骼。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遗址也有大量水稻遗存和家畜骨骸。这反映出()A.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B.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初步发展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形成 D.黄河流域是农业最早发源地9.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如下图)可以清晰地吹出四声音阶,音色圆润,已经具备一定的吹奏功能。此外,该遗址还出土了两枚陶哨,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也是陶埙的雏形。这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易活跃 B.农耕工具多样C.音乐初步发展 D.礼乐制度成熟10.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山东章丘焦家遗址,出土了大量植物遗存。出土的农作物种子中,炭化粟出土概率为48.92%,占据绝对优势,粟是最主要的农作物;炭化黍出土概率为24.46%,比例仅次于粟。这反映了()A.章丘是农业起源地 B.阶级分化十分明显C.原始农业有所发展 D.畜牧业的发展滞后11.考古学家在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发现了女神庙、祭坛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其中,积石冢被称为“中国金字塔”,大小高低不等,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此外,牛河梁遗址还出土了祭祀礼器玉猪龙。这说明当时()A.社会出现不平等现象 B.处于旧石器时代C.出现早期文明的曙光 D.原始农业的发展12.浙江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5300—4300年)中发现了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山西陶寺古城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的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这些考古发现共同反映了()A.远古人类的演化和变化规律 B.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C.炎黄传说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D.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的组织能力13.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墓葬出土了多种与祭祀相关的玉器,富有宗教色彩。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型墓葬却极少见玉器,多见礼制和结盟文化因素。这说明当时()A.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B.早期文明呈现多样性特点C.阶级分化尚未形成 D.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壮大14.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头部的饕餮纹图案,取材自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该图案()A.见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B.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C.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15.传说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黄帝平定四方,安抚万民,使“诸侯咸服”。黄帝部落还与炎帝部落结成联盟。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因此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儿女也有“炎黄子孙”之称。这表明()A.远古传说皆确凿可信 B.黄帝时代已经出现分封制C.黄帝陵是黄帝安葬地 D.远古传说推动了华夏认同二、综合题16.某校历史社团学生开展深圳古代历史的研学活动,搜集整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材料,跟他们一起完成探究任务。(12分)材料一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呈现浓厚的地域色彩,晚期遗存则与长江、黄河流域有较大的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主要文化特征为几何印纹,如圆点、圆圈、方格、菱形、回纹、米字形纹、曲折纹、雷纹等;主要器物有有肩石器、平底鼎、豆、盘等。该地区的陶器具有相当的原始性,颜色不纯,火候也较低,陶器上的绳纹、篦点纹表现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主要分为贝丘遗址和沙丘遗址两类。位于深圳市大鹏镇的咸头岭遗址就属于沙丘遗址,距今约7000—6000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深圳地区原始居民的居住地不再集中在沿海沙丘,而是分散开来,有的留在原有沙丘,有的迁至较靠内陆的山岗坡地、台地居住。——摘编自张一兵主编《深圳通史》材料三深圳市龙华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简表(部分)序号名称地点主要遗物1斜岭山遗址龙华区陂兰村斜岭山西石器:仅发现砺石。陶片:夹砂粗陶,泥质陶;泥质陶饰三角纹、编织纹。2弓村遗址龙华区弓村陶器:罐1件,陶片纹饰有曲折纹、篮纹、编织纹、复线弦纹和水波纹。3后背山遗址龙华区松村石器:石镞、残石器等。陶器:夹砂粗陶。4早禾岭遗址龙华区清湖村石器:锛3件,凿1件,环1件。陶器:罐1件,纺轮1件;大量几何印纹软陶片。5鹅冠山遗址龙华区清湖村石器:数件风化严重的长条形石凿等残器。陶片:几何印纹软陶,纹饰有方格纹、云雷纹,曲折纹等。6飞鹅岭遗址龙华区清湖村石器:锛、凿和砺石。陶片:均为几何印纹软陶,纹饰有曲折纹和篮纹。7东埔山遗址龙华区瓦窑排村石器:锛13件,镞5件,砺石2件,穿孔石铲1件,矛1件,水晶尖状器1件,残石器8件。陶片:纹饰以曲折纹为主,方格纹、叶脉纹、云纹次之。——摘编自《深圳文物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石器时代晚期深圳地区原始居民的居住地发生的变化。(2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请列举材料中的史实加以说明。(至少写出两条。4分)(4)材料三所列遗址因城市建设现均已不存在。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2分)1.D2.A3.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北京人会使用火到山顶洞人可能知道人工取火的变化,说明生存条件得到改善。故选B。4.D5.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大石核、大石片以及以大石片为毛坯的重型刮削器”“手斧、手镐、石刀等较典型的大型切割工具”“中小型石核、石片和工具”“且对石料有一定选择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资料可用于研究生产工具的演变。故选A。6.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故选D。7.C8.B9.C10.C11.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积石冢被称为‘中国金字塔’,大小高低不等,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出土了祭祀礼器玉猪龙”可知,牛河梁遗址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这说明当时出现早期文明的曙光。故选C。12.D13.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