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联网行业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研发方案TOC\o"1-2"\h\u13141第1章研发背景与目标 3184861.1行业现状分析 371561.2研发目标与意义 48971第2章市场需求调研 467872.1市场规模与趋势 448202.1.1市场规模 5160972.1.2市场趋势 5102822.2用户需求分析 5242442.2.1易用性 5296602.2.2安全性 567202.2.3互联性 512602.2.4可持续发展 6156312.3竞品分析 6141152.3.1竞品概述 61582.3.2竞品优势与不足 624441第3章技术路线规划 6106693.1总体技术框架 632523.2关键技术选型 6319773.2.1感知层技术选型 714993.2.2传输层技术选型 7117823.2.3平台层技术选型 7157333.2.4应用层技术选型 717538第4章系统架构设计 7265544.1硬件架构设计 729854.1.1感知层 848724.1.2处理层 839874.1.3传输层 8239134.1.4执行层 8305134.2软件架构设计 8304484.2.1设备端软件 8193634.2.2边缘计算软件 8246154.2.3云平台软件 8326284.2.4应用层软件 833174.3网络架构设计 9236564.3.1设备接入 960464.3.2数据传输 9299494.3.3网络安全 919657第5章硬件设备研发 9242845.1传感器模块设计 9247525.1.1传感器选型 9260455.1.2传感器接口设计 9242995.2处理器模块设计 1088515.2.1处理器选型 10126595.2.2处理器硬件设计 102535.3通信模块设计 10165885.3.1通信方式选择 10197875.3.2通信模块设计 1032378第6章软件系统开发 10306156.1系统软件架构 11297456.1.1架构概述 11237496.1.2感知层 1113676.1.3传输层 11113666.1.4平台层 11158326.1.5应用层 11314436.2应用软件设计 1182856.2.1设计原则 11186836.2.2功能模块划分 11141746.2.3设备管理模块 11224516.2.4数据展示模块 1119636.2.5用户交互模块 1227056.2.6业务处理模块 12144326.3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12324116.3.1系统安全 1290626.3.2系统稳定性 1223363第7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12232657.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2226777.1.1数据源识别与接入 12213177.1.2数据清洗与融合 1229417.1.3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 1379157.2数据存储与管理 13208777.2.1数据存储方案 13203077.2.2数据索引与检索 13163057.2.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3290497.3数据分析与挖掘 13214167.3.1数据分析方法 1315207.3.2数据可视化与交互 13261877.3.3模型训练与优化 1368057.3.4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 133288第8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1469378.1机器学习算法应用 14189188.1.1数据预处理 14222068.1.2特征工程 14129748.1.3分类与回归算法应用 14278828.2深度学习算法应用 1450568.2.1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1480768.2.2模型训练与优化 14144478.2.3应用案例 14167378.3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 15210998.3.1图像采集与处理 15265198.3.2目标检测与识别 15111138.3.3场景理解与行为分析 15357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5227269.1硬件系统集成 15198609.1.1硬件组件选择 15106319.1.2硬件接口设计 1594799.1.3硬件系统搭建 1523489.2软件系统集成 1527539.2.1软件架构设计 1597649.2.2软件开发与调试 16135759.2.3系统集成 16248119.3系统测试与优化 1683249.3.1功能测试 16289579.3.2功能测试 1614349.3.3稳定性与可靠性测试 16225209.3.4安全性测试 1623829.3.5系统优化 1613354第10章应用案例与推广 16369010.1应用场景案例 162684910.1.1智能家居领域 162887010.1.2工业制造领域 172315010.1.3健康医疗领域 1799110.2市场推广策略 172176210.2.1市场定位 171411610.2.2产品差异化 17570810.2.3合作伙伴关系 17553310.2.4品牌宣传与营销 173097210.3产业合作与发展趋势展望 171737010.3.1产业合作 173110110.3.2技术创新 173028610.3.3政策支持 171776310.3.4市场拓展 172751410.3.5产业链完善 18第1章研发背景与目标1.1行业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作为新兴领域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我国物联网产业近年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市场前景广阔。在此背景下,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已成为物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互联性不足:各类物联网设备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议,导致设备兼容性差,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2)设备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虽然部分物联网设备已具备一定智能化功能,但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用户体验和设备功能有待提升。(3)安全性问题突出: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日益凸显。(4)技术创新不足:物联网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制约了行业的发展。1.2研发目标与意义针对上述行业现状,本次研发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制定统一的设备互联协议和标准,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2)提高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优化用户体验,提升设备功能。(3)加强物联网设备的安全功能,保障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4)摸索物联网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行业持续发展。本次研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物联网设备在各类应用场景的适用性,为智慧生活、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2)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提升我国物联网设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3)降低物联网设备的使用门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4)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物联网生态环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第2章市场需求调研2.1市场规模与趋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本节主要从市场规模和趋势两个方面,对物联网行业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的市场需求进行阐述。2.1.1市场规模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达到1.2万亿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其中,智能化物联网设备作为物联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也在逐年上升。2.1.2市场趋势(1)政策支持: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2)技术进步:5G、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撑。(3)应用场景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4)产业链成熟:物联网产业链逐渐成熟,为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研发提供了完善的产业链支持。2.2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是引导物联网设备研发的关键因素。以下从用户角度分析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的需求。2.2.1易用性用户希望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具备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降低使用门槛,提高用户体验。2.2.2安全性物联网设备在家庭、企业等场景的广泛应用,用户对设备的安全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数据加密、隐私保护等方面。2.2.3互联性用户希望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物联网设备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便于统一管理和使用。2.2.4可持续发展用户关注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设备的节能、环保以及后续升级服务。2.3竞品分析为了更好地指导本公司的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研发,我们对市场上的竞品进行了分析。2.3.1竞品概述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包括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领域的设备。2.3.2竞品优势与不足(1)优势:竞品在产品功能、功能、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得到了用户认可。(2)不足:部分竞品在易用性、互联互通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用户使用体验有待提高。通过对市场规模与趋势、用户需求分析以及竞品分析,为本公司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参考。在后续章节中,我们将结合这些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研发方案。第3章技术路线规划3.1总体技术框架为了实现物联网行业的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研发目标,本章将阐述一套全面的技术路线规划。总体技术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1)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用于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监测与控制。(2)传输层: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WiFi、蓝牙、ZigBee等,实现感知层与平台层的数据传输。(3)平台层:负责数据处理、存储、分析与挖掘,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4)应用层:根据业务需求,开发各类智能化应用,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3.2关键技术选型3.2.1感知层技术选型(1)传感器技术:选择具有高精度、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监测需求。(2)控制器技术:选用具备实时响应、易于编程、兼容性强的控制器,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3.2.2传输层技术选型(1)有线通信技术:采用以太网技术,实现稳定、高速的数据传输。(2)无线通信技术:根据场景需求,选择WiFi、蓝牙、ZigBee等技术,实现灵活、高效的数据传输。3.2.3平台层技术选型(1)数据处理技术: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Spark等,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2)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3)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满足业务需求。3.2.4应用层技术选型(1)软件开发技术:采用主流的开发框架,如Java、Python等,实现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2)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智能识别、预测等功能。(3)用户界面设计技术:运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技术,设计友好、易用的用户界面。通过以上关键技术选型,为物联网行业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研发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在实际研发过程中,需根据项目需求和市场动态,不断优化和升级技术方案,以提升产品竞争力。第4章系统架构设计4.1硬件架构设计本节主要针对物联网行业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的硬件架构进行设计。硬件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处理层、传输层和执行层。4.1.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采集环境信息和设备状态。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控制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传感器负责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声音等环境参数,控制器实现对设备的实时控制,输入输出接口负责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互。4.1.2处理层处理层主要包括处理单元(CPU)、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其主要功能是对感知层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决策,同时实现对设备的智能控制。4.1.3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将处理层的数据传输至云端或其他设备。设计中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WiFi、蓝牙、ZigBee等。4.1.4执行层执行层主要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电源模块等,主要负责根据处理层的决策结果,实现对设备的控制。4.2软件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设备端软件、边缘计算软件、云平台软件和应用层软件。4.2.1设备端软件设备端软件主要包括固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主要功能是对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控制等功能。4.2.2边缘计算软件边缘计算软件主要负责在设备端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分析,降低对云平台的计算和存储压力。设计中采用轻量级边缘计算框架,实现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实时决策等功能。4.2.3云平台软件云平台软件主要负责数据存储、分析、处理和展示。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对海量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挖掘和智能决策。4.2.4应用层软件应用层软件主要面向用户,提供设备管理、数据展示、远程控制等功能。通过图形化界面和交互设计,提高用户体验。4.3网络架构设计网络架构设计主要包括设备接入、数据传输和网络安全等方面。4.3.1设备接入设备接入采用支持多种网络协议的网关设备,实现不同类型设备的快速接入。同时支持设备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地接入网络。4.3.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采用加密和压缩技术,保障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同时根据网络状况和设备需求,动态调整传输策略,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4.3.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设计包括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和传输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手段,防范网络攻击和非法访问,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5章硬件设备研发5.1传感器模块设计5.1.1传感器选型针对物联网行业应用需求,本方案在传感器模块设计上,选用了具有高精度、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的传感器。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取以下几种类型的传感器:(1)环境监测类传感器:如温湿度、光照、气压、PM2.5等传感器;(2)物理量检测类传感器:如位移、速度、角度等传感器;(3)化学量检测类传感器:如气体、水质等传感器。5.1.2传感器接口设计传感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之间采用标准化接口设计,便于传感器模块的更换与升级。接口设计考虑以下几点:(1)电气特性:满足传感器信号传输要求,包括电压、电流、频率等;(2)物理结构:保证传感器模块与处理器模块的稳定连接,便于安装与维护;(3)通信协议:采用通用通信协议,如I2C、SPI、UART等,便于数据处理与传输。5.2处理器模块设计5.2.1处理器选型本方案选用具有高功能、低功耗、丰富外设接口的处理器,以满足物联网设备在数据处理、控制与通信等方面的需求。处理器选型考虑以下几点:(1)功能: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满足算法运行与多任务处理需求;(2)功耗:低功耗设计,便于节能与电池续航;(3)外设接口:具备丰富的I/O端口、通信接口等,方便与其他模块连接。5.2.2处理器硬件设计处理器模块硬件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核心板设计: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等核心元件;(2)电源管理:为处理器及其外围设备提供稳定电源,实现电源的转换与分配;(3)时钟管理:为处理器提供稳定时钟源,保证系统正常运行;(4)接口扩展:提供与其他模块连接的接口,如串口、网络、USB等。5.3通信模块设计5.3.1通信方式选择根据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场景与需求,本方案选择以下通信方式:(1)有线通信:如以太网、USB等;(2)无线通信:如WiFi、蓝牙、ZigBee、LoRa等。5.3.2通信模块设计通信模块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通信接口设计:根据通信方式,设计相应的接口电路,保证通信稳定可靠;(2)天线设计:针对无线通信模块,优化天线布局与匹配,提高通信功能;(3)协议栈与驱动:集成通用协议栈与驱动程序,便于设备间的通信与数据传输;(4)网络安全:考虑通信加密与安全认证,保证数据安全。第6章软件系统开发6.1系统软件架构6.1.1架构概述系统软件架构是物联网设备研发的核心部分,其设计需充分考虑设备的功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及兼容性。本章节将阐述一种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以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及智能化管理。6.1.2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收集物联网设备的各类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设备状态等。在设计过程中,需关注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6.1.3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包括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本层采用高效、可靠的通信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6.1.4平台层平台层是整个系统软件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提供设备管理、数据存储、数据挖掘等功能。平台层的设计需具备高并发、高可用性,以满足大规模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和管理需求。6.1.5应用层应用层负责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应用服务,包括设备控制、数据展示、业务处理等。设计过程中需关注用户体验,提高设备操作的便捷性和互动性。6.2应用软件设计6.2.1设计原则应用软件设计遵循模块化、组件化、低耦合的原则,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6.2.2功能模块划分根据设备需求,将应用软件划分为以下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数据展示模块、用户交互模块、业务处理模块等。6.2.3设备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负责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包括设备状态查询、参数设置、故障诊断等功能。6.2.4数据展示模块数据展示模块负责将收集到的数据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便于用户实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6.2.5用户交互模块用户交互模块提供用户与设备之间的互动功能,如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提升用户体验。6.2.6业务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负责实现设备在特定场景下的业务逻辑处理,如智能家居中的自动化场景设置、工业物联网中的生产流程控制等。6.3系统安全与稳定性6.3.1系统安全系统安全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方面。通过采用可靠的加密算法、身份认证机制及网络安全技术,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隐私的保护。6.3.2系统稳定性系统稳定性是物联网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系统稳定性:(1)采用高可靠性的硬件设备;(2)设计合理的软件架构,降低系统故障率;(3)预防性维护和故障排查,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4)实时监控和故障报警,及时处理系统异常。通过以上设计,本物联网行业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研发方案在软件系统开发方面具备较高的功能、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第7章数据处理与分析7.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7.1.1数据源识别与接入在物联网设备研发过程中,数据采集是关键环节。首先需识别各类传感器、设备日志等数据源,并将其有效接入至数据处理系统。针对不同数据源,采用相应的协议和接口实现数据传输。7.1.2数据清洗与融合为提高数据质量,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异常值处理。同时针对多源数据,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将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7.1.3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为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通过消除量纲和尺度差异,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2数据存储与管理7.2.1数据存储方案针对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可靠、高效存储。同时根据数据类型和访问特点,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如时序数据库、关系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7.2.2数据索引与检索为提高数据检索效率,设计合理的数据索引策略。根据物联网设备数据的时空特性,采用时空索引、倒排索引等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数据查询。7.2.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数据存储与管理过程中,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采取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措施,保证数据安全。同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对用户隐私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用户隐私。7.3数据分析与挖掘7.3.1数据分析方法根据物联网设备业务需求,采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挖掘潜在价值。7.3.2数据可视化与交互为便于用户理解和洞察数据,采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同时提供交互式分析功能,使用户能够自定义分析任务,摸索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7.3.3模型训练与优化针对具体业务场景,构建数据挖掘模型,并进行训练和优化。通过调整模型参数、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准确性。7.3.4应用案例与效果评估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将数据分析与挖掘成果应用于设备优化、业务决策等方面。同时建立效果评估体系,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第8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8.1机器学习算法应用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物联网行业智能化物联网设备研发中起着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机器学习算法在物联网设备中的应用。8.1.1数据预处理在物联网设备中,数据预处理是机器学习算法应用的基础。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归一化、编码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算法训练提供可靠数据来源。8.1.2特征工程特征工程是机器学习算法应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原始数据提取有用特征,降低数据维度,提高算法功能。常见的特征工程方法包括:统计特征、文本特征、图像特征等。8.1.3分类与回归算法应用分类与回归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两大类算法。在物联网设备中,分类算法可应用于设备故障诊断、用户行为识别等场景;回归算法可应用于设备能耗预测、资源优化配置等场景。8.2深度学习算法应用深度学习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强大的特征表达能力和端到端的学习能力。本节主要介绍深度学习算法在物联网设备中的应用。8.2.1神经网络结构设计根据物联网设备的具体应用场景,设计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等。8.2.2模型训练与优化利用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通过调整网络参数,优化模型功能。采用正则化、迁移学习等技术,降低过拟合风险,提高模型泛化能力。8.2.3应用案例介绍深度学习算法在物联网设备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如:智能家居中的语音识别、无人驾驶车辆中的图像识别等。8.3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是物联网设备中重要的感知手段,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物联网设备中的应用。8.3.1图像采集与处理针对物联网设备中的视觉感知需求,设计合适的图像采集方案,并进行图像预处理,如去噪、增强等。8.3.2目标检测与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目标检测与识别,包括: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物体检测等。这些技术可应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等领域。8.3.3场景理解与行为分析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复杂场景的理解与行为分析,如:无人超市中的商品识别与顾客行为分析,为智能化物联网设备提供技术支持。第9章系统集成与测试9.1硬件系统集成9.1.1硬件组件选择在本章节中,将详细介绍物联网设备硬件系统的集成过程。针对项目需求,选取具备相应功能的硬件组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并保证所选硬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9.1.2硬件接口设计根据各硬件组件的通信协议和接口规范,设计硬件之间的接口,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升级性,预留部分接口以备后续拓展。9.1.3硬件系统搭建根据设计好的硬件接口,将各个硬件组件进行连接和组装,形成完整的硬件系统。在此过程中,关注各个组件之间的协同工作,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9.2软件系统集成9.2.1软件架构设计本节介绍软件系统的集成过程。根据项目需求,设计合理的软件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模块,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9.2.2软件开发与调试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模块化设计等方法,开发各个功能模块,并进行详细的调试,保证模块间的协同工作。9.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疫情期间监理工作方案
- 博览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 地方政府幼儿园核酸检测指导方案
- 老年人健康管理制度与慢性病防控策略
- 高层建筑电缆桥架设计方案
- 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 2024-2030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环境及项目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绿泥石粉行业经营效益与供需形势预测报告版
- 2024-2030年中国纳米钨铜合金粉行业市场十三五需求预测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精密络筒机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第十二讲沟通
- 欧洲合同法PECL韩世远译
- 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英语二模精美含答案听力材料
- 成都住房公积金单位缴存登记表
-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5.7 小小测量员》PPT课件
-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活性多糖
- 防止机车乘务员超劳细化实施办法
- (完整版)小学生AABB式词语大全及简单版
- 六年级家长会家长代表演讲稿-PPT.ppt
- 浅谈以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能发展
- 事业单位处分条例202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