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训练(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课件
1.
(2023·邯郸永年区八中月考)测量是物理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测量方法对物理探究的结果至关重要。如图所示的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C
)C12345
2.
要求测出粗细均匀的铜丝直径,下列为测量铜丝直径的实验步骤:A.
求出铜丝的直径B.
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地排绕成一个线圈,共n圈C.
测出线圈的总长度s
BCA
12345(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用来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他把一根细铜丝紧密地排绕在铅笔杆上,一共绕了32圈。请你帮他读出其长度为
cm,铜丝的直径为
cm。5.00
0.16
12345
3.
要准确地测量出如图所示的一条曲线MN的长度,可用一根
(选填“有”或“没有”)弹性的细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细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细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果刻度尺因环境原因膨胀,刻度线的间距增大,则测得MN长度的值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没有偏小
123454.
某同学学过“长度的测量”知识以后,想研究一个测量项目,如图所示,某商场的一楼与二楼间的高度不能直接测量,他用直尺测出一个“踏步”的宽和高分别是a和b,然后用软绳顺着踏步从A点铺到B点,所用绳子长为l,则一、二楼间的高度为
。
12345
12345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训练(二)速度的图像问题
1.
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过程中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辆车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的平均速度是10
m/sC.
当t=30
s时,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差是100
mD.
通过100
m的路程,乙车所用时间比甲车短A123452.
(2023·沧州八年级阶段练习)A、B两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0~30
s,A、B运动方向相同B.
0~40
s,A车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C.
30~70
s,A车的平均速度为7.5
m/sD.
40
s时,两车相距240
mC12345
3.
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行驶,如图所示
是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在0~4
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
A点表示甲、乙两车的路程相同C.
在t=4
s时,乙车超越了甲车D.
在0~2
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A123454.
甲、乙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水平路面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D
)A.
甲比乙早10
s出发B.
10~30
s过程中,乙处于静止状态C.
10~20
s过程中,两辆小车距离在缩短D.
在20
s时,甲、乙两辆小车相距最远D12345
5.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D①乙车的速度为4
m/s;②甲、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1∶1;③10
s时,
甲、乙两车相距30
m;④若乙、丙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3,则乙和丙所
用的时间之比为8∶3。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③④12345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题训练(三)运动的相关计算问题
1.
(2023·唐山期中)一辆小轿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高速上匀速直线行
驶了18
km,行驶过程中司机看到轿车上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司机看
到高速标识牌如图乙所示,在不超速的情况下以最高时速匀速行驶了24
min后到达乙地。求:(1)甲地到乙地的距离。12345
12345(2)小轿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12345
2.
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小明计划从太原坐高铁去西安
游玩,通过查询耗时最短高铁列车时刻表后,他提出了几个问题:12345站序站名到站时间出发时间停留时间01太原南—08:20—02临汾西09:3409:362分钟03运城北10:1810:202分钟04西安北11:20——D2507次和谐号12345(1)太原南到西安北的路程是567
km,列车从太原南驶往西安北的平均
速度是多少?
12345(2)以这个平均速度计算,理论上运城北到西安北高铁线路有多长?
12345(3)若你从洪洞大槐树景区打车去临汾西站,打算乘同一趟列车与小明一起前往西安,路上看到标志牌如图所示,最快还需多久可以到达临汾西站?
12345
3.
重庆“李子坝轻轨站”因轻轨穿楼而成为外地游客来渝必打卡之地。如图所示,列车甲长度为120
m,居民楼长度为130
m,列车甲的平均速度为25
m/s。12345(1)求列车甲穿过居民楼所花的时间。
12345(2)迎面驶来了另一辆长度为100
m的列车乙,错车经过了5.5
s,则另一
辆列车乙的速度为多少?
12345
4.
(2023·沧州阶段练习)春节前小明的父母带小明一起坐火车回老家过
年,某段路程中该列火车半小时行驶了45
km。(1)求火车在该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12345(2)到达火车站后小明一家又转乘出租车回家,司机在以72
km/h的速度
匀速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一障碍物,需在障碍物前安
全停下,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制动距离指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
辆所行驶的路程,已知制动距离与制动前车速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则
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多少?行驶速度(m/s)10152028制动距离(m)618305012345
12345
5.
小明家离学校4
km,他以10
km/h的速度骑车上
学,出发9
min后小明爸爸发现小明的语文教科书忘记带了,立即以20
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1)求小明爸爸经过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12345
12345(2)如果小明爸爸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
科书忘记带了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爸爸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
千米。12345
12345第二章声现象专题训练(四)声速的相关计算1.
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直线向山崖行驶,在山崖前某处鸣笛后,经过2
s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则鸣笛时,汽车司机距山崖的距离是(
A
)A.
350
mB.
340
mC.
330
mD.
320
mA1232.
如图所示,火车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在它的正前方B处
有一隧道,必须在A处鸣笛,司机鸣笛1.5
s后,在C处听到自隧道口处
的峭壁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声=340
m/s)求:123(1)火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行驶的路程s1。
(2)鸣笛声从A处经过隧道峭壁反射后,回到C处共经过的路程s声。
123(3)火车司机听到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s2。
1233.
(2023·石家庄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是一种自动步枪,为测试其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
m处的靶射击,射击位置旁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乙所示)。已知第一次(A处)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D处)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AB之间时间相差1
s,且每个小格分布均匀。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求:123(1)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解:(1)示波器上AB之间有10个小格,时间相差1
s,则每一小格为0.1
s,故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Δt=2.1
s。123(2)子弹击中靶的声音传到人耳处所需时间。
123(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
123第二章声现象专题训练(五)声音特性的辨析1.
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D
)A.
“引吭高歌”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C.
“请勿高声喧哗”D.
“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D1234562.
在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
声音。与此类似,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
击患者腹部,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根据
(
B
)A.
响度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B.
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C.
音色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B123456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安装了探鸟雷达,如果发
现有鸟可能对航班造成威胁,就利用提前录制好的猛禽叫声驱鸟。下列
关于声波驱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调;改变播放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B.
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色;改变播放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响度C.
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音色;改变播放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音调D.
驱鸟设备模拟猛禽叫声的频率;改变播放音量是指改变声音的音调B1234564.
如图所示,这是同一示波器上出现的两种声音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以判断出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中相同的是(
A
)A.
音调和响度B.
音调和音色C.
响度和音色D.
只有音调A1234565.
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击打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声音是由树干的
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人耳。人们能区分出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人们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鸟距离自己的远近。振动
空气
音色
响度
1234566.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体积的水,用小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用嘴对准瓶口吹,那么发声体是
,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降低
瓶内空气柱
升高
123456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六)探究固体的熔化规律(一题练透)例题小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100
g的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较小
(2)实验中对试管中的冰采用的加热方法是
,这样做的好处是
。水浴法
受热均匀且易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3)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
的依据是
。(4)当实验进行到第10
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在该物质熔化的过程中,若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放入0
℃的房间内,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晶体
冰有固定的熔点
固液共存态
吸收
快
(5)小明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将装有碎
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试管均匀
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
个时刻的温度。慢
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小明选取萘加热,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物质的状
态,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请你回
答下列问题。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秒表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
而上”)的顺序进行。(3)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萘,目的是可以使萘
。(4)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萘此时的温度为
℃。自下而上
受热均匀,便于
记录萘的温度变化,观察萘的状态变化
54
(5)熔化过程对应图丙中的
段,此时萘处于
(选填
“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当萘的温度为60
℃时,该物质
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6)用质量为m1的萘做实验,绘制的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
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萘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
的
(选填“b”“c”或“d”)。CD
固液共存态
固
c
第三章物态变化专题训练(七)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一题练透)例题
(2023·唐山模拟)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三个实验小组
的同学分别从图甲、乙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请回答:
(1)为了尽快完成实验,他们最好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实验前,在安装器材时最后安装的是
(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乙
温度计
(2)如图所示,实验室提供了两块比烧杯口略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小华两名同学分别在A、B硬纸板上剪出两个小孔,其中一个是与大气相通的孔,另一个孔便于将温度计通过此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你认为选择
(选填“A”或“B”)硬纸板更合适。A
(3)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气泡内的物质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a)
水蒸气
(4)在水温升高到90
℃后,每隔1
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
格中,直至水沸腾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时间
/min012345678温度
/℃909294969898989898小明和小华分析数据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实验环境中的大气压可能
(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保持不变低于
(5)撤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
。水停止沸腾后,
立刻通过注射器抽气,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其原因是
;上述抽气过程中,水
重新沸腾时,水的温度会
(选填“几乎不变”“快速升高”或“快速降低”)。铁圈和陶
土网的温度较高,水能从铁圈和陶土网上吸收热量
用注射器抽气
时,烧杯内的气压减小,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几乎不变
(6)实验过程中小华不小心碰到了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感觉很烫,于是,小华改进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如图丁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试管A中有小水珠出现,温度计示数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
。升高
液化放热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
的水的温度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
(选填
“会”或“不会”)沸腾。能
不会
1.
小阳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制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如图所示。
12(1)由图(a)可知,水的沸点是
℃。(2)如图(b)所示的是两杯正在加热的水,杯中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的是
(
(选填“甲”或“乙”)。(3)小阳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98
乙
水的质
量比较少(合理即可)
12(4)她还发现邻组测得的沸点比自己的测量结果低1
℃,认为是邻组在实
验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造成的,她的想法正确吗?
(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5)小阳想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待水沸腾后她把酒精灯撤掉,观察到杯中的水不久后停止沸腾,由此可知水沸腾除了要达到沸点外还要继续
(
(选填“吸热”或“放热”)。错误
烧杯底由于直接受热,温度较高
吸热
12(6)如图所示,大试管和小试管里都装有水,将三支大试管中的水加热,使之保持沸腾,则大试管中的水不断沸腾的过程中,小试管中的水会沸腾的是
(填字母)。C
122.
物理课上,同学们分组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2(1)“超越组”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该装置的错误之处是
,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
(选填“高”
或“低”)。(2)“先锋组”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
温度为
℃。(3)根据实验数据,他们描绘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
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温度
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高
94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12(4)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无问题,可知
此时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改用
(选填
“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5)为了受热均匀,另一位同学采用隔水加热的方法来研究试管内水的
沸腾规律,如图丁所示,你认为试管里的水
(选填“能”或“不
能”)达到沸点。98
小于
小
能
12第四章光现象专题训练(八)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一题练透)例题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硬纸板
由E、F两块粘接起来而且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平面镜,此
时硬纸板E、F在同一平面内。(1)小红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ENF
放置在平面镜上。(2)小红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E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F平面内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实验中使用可转动的硬纸板,它的作用是
。竖直
能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
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如图乙所示,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如果将硬纸板F绕O点向后转动,此时反射光的位置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硬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5)若将入射光线沿竖直平面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将会沿着
((选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时,则反射角为
。不发生
不能
顺
60°
(6)小红在实验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
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
∠r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7)在上面的实验中,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向镜面,那么,它
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
中,
。减小
光路可逆
1.
(2023·江苏扬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装置如图所示,白纸板放
在水平桌面上,再将一块平面镜竖直放在纸板上,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
自由移动的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紧贴纸板入射。(1)图中的入射角是
度。50
12(2)当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此
时入射光线向右偏转一定角度,反射光线向
偏转。(3)多次实验,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后,发现没有
量角器,为了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你的操作是
。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
左
把白纸板
沿法线对折,观察反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是否重合
122.
(2023·沧州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1)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显示光路
不能
12(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5)把纸板NOB沿NO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
。(6)实验完成后让一束光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等于
度,当一束
光与水平面成60°角入射时,若使这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
水平面的夹角是
。换
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改变光束入
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0
30°
12第四章光现象专题训练(九)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题练透)例题
(2023·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期中)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把―张大纸铺在桌面上,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沿着玻璃板在
纸上画一条直线OO1,代表平面镜的位置。(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的适当位置,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当移动到某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像
(填字母)。A.
是虚像B.
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C.
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B
(2)移动点燃的蜡烛分别到A、B、C点,重复(1)中的操作,记录与点燃
蜡烛的像重合的A1、B1、C1点,用直线将A、B、C和A1、B1、C1分别连
接成三角形,将纸沿OO1对折,发现两个三角形几乎重合。这说明平面
镜成的像
(填字母)。A.
是虚像B.
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C.
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C
(3)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好像总是“悬浮”在纸
面上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
(填字母)。A.
玻璃板太厚B.
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离点燃蜡烛一侧C.
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点燃蜡烛一侧C
(4)放学路上,小东看到商场玻璃展窗后的企鹅玩具很可爱,她想利用
课堂上学过的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知识测一测企鹅玩具的身高,请补全测
量步骤(忽略玻璃厚度):①小东相对于玻璃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企鹅与自己的
(选填
“虚像”或“实像”)重合在一起(如图),此时小东到玻璃的距离与企鹅
到玻璃的距离
;虚像
相等
②记录企鹅身体在自己身上的对应位置;③量出所记录位置的高度h,即为企鹅的大致高度。其依据是
。平面镜
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
1.
(2023·山东临沂)敬老爱亲的小明跟奶奶聊天时,发现奶奶一直认为
“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23(1)如图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
。(2)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
(选
填“A”或“B”),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垂直
A
123(3)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需确保
(选填“左右”或“前后”)位置不同。(4)小明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拿走,并在它
的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
B”;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
小戏法逗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小明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成
(
(选填“虚”或“实”)像的道理。前后
虚
1232.
(2023·四川南充)小科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
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23(1)实验中小科同学从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改善
重影问题的方法是
,实验中选取同样大小的蜡烛
A、B是为了
。用较薄的玻璃板
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23(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完成实验后,小科同学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
cm,该硬币的像
(选填“向右移动3
cm”“在原位置”或“向左移动3
cm”)。相等
在原位置
1233.
如图所示,同学们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
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
相同的蜡烛A和B。(1)实验中选择玻璃板而不选择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位置
123(2)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方,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使它与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法。(3)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玻璃板的左半部分,小明通过玻璃板的右半部分观察到蜡烛的像
(填字母)。A.
完整,大小不变B.
变为原来的一半等效替代
A
123(4)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5)根据实验的经验可知,如果白天在较暗的室内照镜子,为了更清楚
地看到自己的面容,人应该让
(选填“镜子”“脸”或“镜子和
脸”)朝向窗户。虚
相等
等于
脸
123(6)实验后,同学们想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选用了下列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字母)。A
123第四章光现象专题训练(十)光现象作图
1.
(2023·承德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成语“坐井观天”人眼能看到的
范围光线。1234567891011121314152.
如图所示,CD是中间有小孔的硬纸板,请用光学作图法画出人眼在
E位置通过小孔看到的范围。1234567891011121314153.
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并用“
”表示。1234567891011121314154.
中秋节的晚上,小明站在家门前的池塘边赏月,看到了天上和水中
的月亮,M表示天上的月亮,A表示他的眼睛,请在图中画出A处眼睛
看到水中月亮的光路图。1234567891011121314155.
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
示,请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要求保留作图痕迹)1234567891011121314156.
小明想通过垂直井道把太阳光引到地铁车站的M点,请你帮他解决
这一问题。你需要什么器材?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图。需要两块平面镜。123456789101112131415
7.
(2023·山西)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蜓立上头”描述的画面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光从蜻蜓经水面反
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A'点表示水中“蜻蜓”的位置。1234567891011121314158.
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
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
的光线。1234567891011121314159.
如图所示,学校教学楼楼梯拐角处墙上安装了一面镜子,在方便同
学们日常整理仪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在节电的情况下通过光的反射对
楼道进行照明。请画出灯S在镜中的像S'及灯S经过镜子照射到下层楼道
A点的光路。123456789101112131415
10.
(2023·四川德阳)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
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OC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和
折射光线OB的大致方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1.
如图所示,将一瓶饮料放在空水槽中时,瓶底附近的一个黑色
点在A处;当向水槽中加水后,眼睛在图示位置观察,发现瓶子变
短了,瓶底附近的黑色点升高到了A'处。请画出图示中的眼睛看到
黑点A的光路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2.
如图所示,ABC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砖的横截面。一束光线垂直于
AB入射,在AC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画出这束光线在AC面上的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23456789101112131415
13.
请画出发光点S经平面镜MN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图,并画出过P点
的反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4.
(2023·黑龙江大庆)如图所示,A为暗室中的点光源,B为不透光薄
板,B与上方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左边缘对齐,请画出B薄板右侧水平地
面被光照亮的区域左右边界的光路图(只考虑直接经平面镜到达地面的
光线)。12345678910111213141515.
(2023·山东日照)一个底面镀银的球冠形玻璃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其横截面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玻璃球冠上表面的M点通过球心O射到
球冠的底面N点。虚线PN为底面AB的法线。画出该光线经底面AB反射
后在球冠形玻璃球内外的光路图。123456789101112131415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十一)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
1.
(2023·山东淄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
距f=12
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
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CA.
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B.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C.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
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
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
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
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123456789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
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
变,将蜡烛调至20
cm刻度处时,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A.
该透镜的焦距是10
cmB.
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C.
像的位置在60~70
cm刻度之间D.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B1234567893.
(2023·江苏扬州)如图甲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AA.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B.
图乙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
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D.
图丙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123456789
4.
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
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
得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两次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的B.
两次所成的像都是虚像C.
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D.
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C123456789
5.
(多选)王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
cm的凸透
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A,接下来他改用焦距
为10
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上一次实验时蜡烛和透
镜的位置,光屏上可再次成一清晰的像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
)ACA.
像B比像A小B.
像B比像A大C.
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D.
若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右移动,在光屏上一定能成清
晰的像1234567896.
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C
)A.
透镜甲的焦距为20
cmB.
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C.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D.
光屏移动的距离s<10
cmC123456789
7.
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蜡烛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DA.
此时图中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B.
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个凸透镜,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可再次
得到清晰的像C.
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个凹透镜,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可再次
得到清晰的像D.
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再放一个透镜,光屏向右移动,光屏上可再次得
到清晰的像,则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234567898.
小雨利用一个空的半球形的果冻盒装了一定量的水来做凸透镜成像
实验,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果冻盒的前面,在另一侧的白纸上出现了
一个清晰的像,说明蜡烛在这个凸透镜的
(选填“2倍焦
距外”“1倍和2倍焦距之间”或“1倍焦距内”)位置;如图所示,若小
雨沿AB方向捏一下果冻盒,白纸上没有清晰的像了,白纸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才能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白纸则应在果冻盒前放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白纸才能重新承接到清晰的像。2倍焦距外
远离
凸透镜
1234567899.
小雯将水充入一个透明塑料模具内,制成“水凸透镜”,如图所
示,并用此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3456789(1)将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并让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处于
,蜡烛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呈现清晰的
像,此时光屏上呈现的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这与生活中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原
理相同。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123456789(2)保持图甲中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缓慢向透镜中注水,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厚度增加,焦距变小,光屏上的像逐渐模糊,为使像变清晰,应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焦距合适的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凹透镜
12345678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十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
超市安装了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
cm处,按下
“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
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
mD.
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C1234567891011122.
(2023·山东潍坊)(多选)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
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
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
示。若图示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B
)ABA.
掩膜上的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实像B.
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C.
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D.
要减小硅片上的像,需将掩膜向下移动第2题图1234567891011123.
如图所示的是快递出库扫描仪扫描取件的情景,扫描仪上端是镜
头,斜上方有补光功能,扫描成功时有拟人声音提示“出库成功”,下
列对此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为让取件人听到的声音更大些,应提高音调B.
扫描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正立的实像C.
扫描时,取件码到镜头之间的距离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
内D.
光线较暗时,补光灯点亮,光在取件码上发生漫反射第3题图D1234567891011124.
如图所示,智能手机一般配置多个摄像头,以便拍摄远近不同的物
体时,均能在手机内部固定的图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关于手机摄像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DA.
物体在图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B.
拍照时,挡住镜头的一部分,会使图像传感器上的像不完整C.
拍摄距手机较近的物体时,手机将调用焦距较大、会聚能力较弱的
长焦镜头D.
拍摄距手机较近的物体时,手机将调用焦距较小、会聚能力较强的
微距镜头123456789101112
5.
(2023·四川雅安)如图是爱动手的小雅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
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墙壁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
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B.
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
透镜到墙壁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D.
手机应放置在透镜的1倍焦距内C1234567891011126.
如图是小榕在实践活动中用带抽屉的纸盒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将手机放入抽屉中,通过推拉抽屉,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影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B.
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倒立、缩小的实像C.
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D.
若要在墙上正常阅读手机内容,手机应正立放置C1234567891011127.
如图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漫画。如图乙所示,透过水杯,漫画中
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此现象的成因与
(选填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
“瘦”一点,应适当将水杯
(选填“远离”或“靠近”)漫画。
投影仪
远离
1234567891011128.
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了让观众看到清晰
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
(选填序号:①1倍焦距以内、②
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③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当所成的像没有铺满
银幕,若保持银幕位置不动,应将放映机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同时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才能得到清晰的图像。②
左
减少
123456789101112
9.
(2023·湖南株洲)如图所示,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
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C
)C12345678910111210.
夏天清晨,在上学的路上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植物叶上有晶莹剔透
的露珠,通过露珠可以看到清晰的叶脉。则(
C
)A.
露珠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
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看到的“叶脉”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
看到的“叶脉”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12345678910111211.
小军同学上生物课时,用一透镜观察标本,如图所示,他用的是
透镜,如果该透镜焦距为10
cm,标本到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cm,该透镜还可以应用于照相机中,此时所成像是
(选填“正”或“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凸
小于
倒
实
12345678910111212.
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文物鉴定师
看到的像是
(选填“正”或“倒”)立、放大的
(选填“虚”
或“实”)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使看到的
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
(选填“远”或“近”)些。放
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正
虚
远
5
123456789101112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十三)透镜作图
1.
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图中光路图。1234567891234567892.
(2023·石家庄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光线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123456789
3.
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
镜。1234567894.
图中S'为烛焰S等大的像,请通过作图画出透镜、标出一个焦点F的
位置并完成光路图。123456789
5.
如图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
出相应的折射光线。1234567896.
如图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请画出AB经过凸透镜
后所成的像A'B'的大致位置。1234567897.
(2023·石家庄第九中学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
其折射后,折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这
束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1234567898.
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
发光点S的像点S'。1234567899.
(2023·石家庄期末)请在下面的虚线框中填入适当的光学元件(每个框
中只填一个元件,不必补全光路),使光路符合给出的情形。12345678912345678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十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题练透)例题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根据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10.0
(2)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
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目的是
。(3)小华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50
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35
cm刻度
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医药行业夯实终端
- 乡村研学旅游
- 护士入职规范培训
- 2025年圆柱型锌空气电池项目建议书
- 2025届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协作体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学校消防安全小知识资料
-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上海市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三聚氰胺合作协议书
-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 教学第七讲-犯罪的故意和过失课件
- 《郑和下西洋》-完整版课件
- 换料的记录表
- 国学智慧尔雅课期末考试题库答案2022
- 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
- DB11-T 1834-2021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 配电网工程典型问题及解析(第三部分)课件(PPT 49页)
- 彩钢棚专项施工措施方案
- DB11_T1945-2021 屋面防水技术标准(高清最新版)
- 2022《渔业行政处罚规定(2022修正)》全文学习材料PPT课件(带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