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荆州中学高一月考)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样做的目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需要稳定企业原来的生产秩序。社会主义改造发生于1953-1956年,A项错误;B项是三大改造的目的;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答案为C项。答案:C2.(·北京市西城区高一期末考试)右图照片中的横幅上写着“庆祝全行业公私合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表现为: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纷纷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由图中“全行业公私合营”字样可知答案为D项。答案:D3.右图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发行的特-13邮票《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第四枚“石油”,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A.我国重工业基础非常雄厚B.到1955年“一五”计划已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图片反映了“一五”计划的有关信息,回顾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我国工业基础很薄弱,A项有误;“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B项有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确立,从图片右下角的时间信息“1955”可知有误,故答案为D项。答案:D4.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1‰。这主要是由于()A.我国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B.“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个体经济不符合中国国情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到1957年时,以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占据绝对优势,私有制经济比例很小,主要是因为1953-1956年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为公有制经济,确立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答案:C5.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是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B.这表明人民对于经济落后的现状极为不满C.这一论断得到了认可并长期执行D.这一论断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论断是符合当时实际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未能长期贯彻执行,故选A项。答案:A6.(·珠海一中高一期末考试)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为此,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全民大炼钢铁。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大跃进”时期出现的现象B.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C.浪费了大量资源D.促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其脱离了当时的国情,因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A、B、C三项均符合材料含义,而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为D项。答案:D7.(·华中师大附中高一期中考试)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文明史纲》中对新中国的税收做了一些调查,根据1952年以来官方提供的有关税收的数字,可以注意到如下—些递增级数: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税收100114128128145154206249以下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做主意识增强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1952-1959年我国的税收整体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四个选肢分别从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民主政治的建设、完善及经济体制等方面分析了相关的原因,都符合历史事实。答案:D8.(·广州执信中学高一期末考试)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缺乏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的错误严重泛滥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解析:图示中B点到C点即1957-1960年。图示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回顾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答案:C9.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减少2万个,加上1961年减少的2.4万个,共计减少了4.4万个,相当于1960年底工业企业总数的45%;工业总产值指标比1960年下降了47%,重工业下降了57%,轻工业下降了26%。出现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A.“大跃进”运动破坏了社会生产力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D.国民经济急剧恶化,濒于崩溃的边缘解析:材料中的数据表明1962年我国工业规模和产值都有明显的下降。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浪费及破坏,为改变这种局面,党中央于1960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因而出现了这样的结果。答案:B10.据统计,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长6.6%。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比1972年增长9.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革”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B.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C.“文革”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解析:题干表明1972、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有明显增长,其主要得益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使国民经济出现复苏。A、C两项表述与“文革”时期的史实不符,邓小平全面整顿出现在1975年,D项时间不符。答案:B11.(·江西临川一中高一月考)下表记录的是1953-198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对表中增长率变化分析正确的是()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年均增长率4.5%4.3%6.1%3.9%4.0%5.1%A.两次下降都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B.最低值的出现缘于计划经济的弊端C.最高值的出现得益于分配制度改革D.增长率高低与农业总产值成正比解析:据表格并回顾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2年的下降是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66-1970年的下降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故A项正确。答案:A12.(·深圳中学高一模考)《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合拢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C.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D.大家伙儿对他的背叛解析:由“合作化”“二十多年”“散伙”可知,材料中“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指1978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故田福堂的“痛苦”说明其对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的农村经营方式变化的不理解。答案:B13.(·山东师大附中高一月考)下列图片是某研究小组收集的研究资料,据此可推断其研究主题是()A.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 B.城乡文化事业发展C.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析:图①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②反映的是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图③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图④反映的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幅图片共同体现的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答案:D14.(·银川一中高一期末考试)有研究人员作了“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右图显示了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评价结果。它说明()A.安徽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非常适合国情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遭受严重的挫折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调整完善解析:图示表明58%的人认为新时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其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答案:D15.(·北京市西城区高一期末考试)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分别于1974年、1980年贴的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析:注意两副对联出现的时间“1974年”“1980年”。回顾所学知识可知,1974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形势很严峻,而1980年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故选D项。答案:D16.(·石家庄二中高一月考)下图是1979年3月15日上海《文汇报》登载的瑞士雷达表广告。这是第一个在中国市场做广告的外国品牌。此广告的出现说明()A.中国企业已注意面向市场B.中国企业的自主意识已提高C.中同的对外开放已初步展开D.外国商品在中国具有竞争力解析:外国品牌在中国做广告这件事本身就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具体表现,故选C项。A、B两项说的是中国企业,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C17.从1978年10月起,四川重庆钢铁公司等6家企业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到1979年底,全国企业扩权试点达到4200家,到1980年又发展到6600家,占预算内全国国营工业企业总数的16%,产值的60%和利润的70%。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改革后这些企业不再是国营企业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村改革提供了支持C.城市改革由试点企业逐步扩展D.很多企业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持观望态度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四川部分企业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向全国推广,且众多企业积极响应;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早于城市。故B、D两项错误。A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答案:C18.(·珠海一中高一期末考试)下图描述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某地的所有制结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B.公有制经济不再起主导作用C.我国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逐步走向单一D.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1978年,该地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两种公有制形式,而到了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故D项符合题意。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A项表述有误,B、C两项表述明显不正确。答案:D19.(·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考试)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7819851986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A.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我国初级产品生产过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表格数据说明我国对外贸易中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结合表中时间信息及相关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A项表述的是变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C项说法本身有误;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时间上不符,D项错误。答案:B20.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去打工;截至年底,深圳拥有100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内地大中城市前列。出现这一显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实行对内改革B.深圳紧靠香港C.深圳人民吃苦耐劳D.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解析:题干表明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变化很大,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具体表现为深圳最早成为经济特区,这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答案:D21.(·北京景山学校高一期末考试)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开设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解析:由材料信息“开放整个海岸”以及“35年来”等即可判断这一评论针对的是1984年的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其余选项都不符合“开放整个海岸”的条件。答案:C22.(·青岛二中高一期末考试)胡锦涛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解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是逐步展开的,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经济特区,其次是沿海开放城市,接下来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是内地。因而答案为A项。答案:A23.(·重庆八中高一期末考试)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重走20年前一位伟人的视察路。20年前的“视察”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C.对外开放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解析:这里的“20年前一位伟人的视察路”是指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经济特区开始建立于1980年,时间上早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可能成为“南方谈话”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4.(·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期末考试)1990年,许多外国媒体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要倒退了,要往回收了。邓小平认为要找一个地方把这个门开得更大,步伐跨得更大、更健康。邓小平最终找到的这个“地方”是()A.宁波 B.上海浦东C.深圳 D.海南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0年”。由所学知识可知,宁波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开放于1984年;上海浦东开放于1990年;深圳是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时间是1980年;海南岛也是经济特区,开放于1988年。答案:B25.以下为浦东新区1990年与年各项指标比较表,由此可见浦东新区()指标1990年年第一产业2.12亿元30.61亿元第二产业114.45亿元1706.29亿元第三产业47.43亿元2264.49亿元工业总产值604.40亿元7038.19亿元A.优先发展高科技农业B.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C.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D.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解析:表格数据表明在浦东新区的一、二、三产业中,第二、三产业增长幅度较大,其反映了浦东新区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C、D两项在表格中无法体现。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5分,第28小题15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5年2月,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可供调动的流动资金只有43万元。1955年9月起,上海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势头。1956年1月14日,上海永安公司正式宣布公私合营。合营后,定股保持原来的750万股不变,每股1元。其中,永安系列私股约占82.96%,年息5厘。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永安百货公司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材料二1962年(我国)农业总产值达到58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2%;粮食产量达到3200亿斤,增长8.5%;油料产量达到3684万担,增长10.4%;生猪年末近1亿头,比上年增加了2440多万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4.5%提高到38.8%,轻工业由27.8%提高到28.9%,重工业由37.7%下降到32.3%,——摘编自孙钢、孙东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和贯彻》材料三有学者经研究后得出如下数据: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阶段发展指标:1976年与1966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国民收入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53%。(1)据材料一,谈一谈你对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公私合营的认识。(6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对“文革”期间经济发展的认识。原因何在?(8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实行公私合营既受到自身经营困难的影响,也受到当时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策的影响;从方式上来看,国家采取了赎买政策,公私合营实现了企业所有制方式的根本改变。第(2)问,“信息”先总体概括,再分别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状况方面来分析,“原因”根据材料出处即可回答。第(3)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1968年以前经济呈下降趋势;1968年以后出现增长,回顾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周恩来和邓小平对经济恢复与整顿措施的结果。答案:(1)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公私合营是在自身遇到经营困难及已经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势头的情况下展开的;国家对永安百货公司采取了赎买的方式,公私合营后,公司由资本主义私营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6分)(2)信息:到196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业生产开始回升,工业中的轻工业生产开始出现转机,农、轻、重比例关系有所改善。(4分)原因:国家从1960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2分)(3)认识:“文革”初期经济出现负增长,后期的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2分)原因:前期受到“文革”的冲击;1971年起,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经济出现复苏;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促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和发展。(6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12月1日,万里说:“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仍然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根据万里的指示,一篇名为“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在1980年4月9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全文刊登。文章登出之后,反响十分强烈,大部分是赞成的,但是,很多人仍对包产到户怀有疑虑。1980年春天,内部刊物《农村工作通讯》第2期上发表的《分田单干必须纠正》一文,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违背了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摘编自葛福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走向》材料二1980年以前,70%以上的劳动力都集中在第一产业;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例开始减少,但1990年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仍有60%。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快速发展,但其比重低于其他产业,1990年为18.4%,之后第三产业发展开始加速。1994年,二、三产业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分别为22.7%和23%,第一产业为54.3%。1978-1996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从占总数的70.5%下降到50.5%,平均1年下降1个百分点。——李京文《国民经济管理》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元,1998年增加到2162元。1978-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7.9%,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快1.4个百分点。年以后,在中央政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农民人均收入从年的2253元,增长到年的3587元。——曾昭春、张浩杰、梁永国《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的历史和现状评价及展望》(1)材料一中万里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包产到户受到指责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2)材料二包含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逐年下降的原因。(6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综合三则材料,你对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有何认识?(5分)解析:第(1)问,“观点”根据“包产到户……仍然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即可回答;“问题”主要从当时人们的不同认识来考虑。第(2)问,“信息”主要从材料二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变化情况归纳;“原因”需要回顾教材中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来概括。第(3)问,“问题”根据材料中数据的变化即可得出;“认识”据时间“1978年“1998年”,从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观点:万里明确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我国土地所有制的性质。(2分)问题:分田单干受到指责,说明新生事物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2分)(2)信息: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加快,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逐步增加。(2分)原因: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所需劳动力数目逐步下降。(4分)(3)问题: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得到显著改善。(2分)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只有不断进行合理调整,社会主义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3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右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珠海经济特区好”》材料二1985年2月,中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