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湛江一中期中考试)古代中国的农耕技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解析: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耕作工具的发展,反映了古代农耕由以人力为主到以畜力为主、从石器到铁器的演变,故D项正确。A、B两项不能由图片反映出;曲辕犁是铁犁牛耕技术的完善阶段,C项不能反映全部图片的内容。答案:D2.(·南京一中高一期中考试)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C.唐朝 D.北宋解析:由“水激轮转”“众筒”“绝胜人力”可知,该灌溉工具以水流带动转轮上的竹筒打水。由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的筒车,故答案为C项。答案:C3.(·惠州一中高一期末调研)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C.商品流通不畅 D.手工业生产技术落后解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反映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生活,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答案:A4.(·大连高一模拟)“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农业技术的变革和创新,D项只是总结材料的现象没有反映实质。农业技术的进步实质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改进。答案:A5.(·莆田一中高一期中考试)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出土省份出土地点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山西平陆枣园内蒙古和林格尔江苏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A.汉代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B.汉代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C.汉朝使用牛耕技术的范围较广D.牛耕技术的使用已经遍及全国解析:由表格可知,汉代牛耕画像石在陕西、山东、江苏等地皆有出现,说明当时牛耕技术的使用范围较广,故C项正确。A、B两项从表格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夸大,排除。答案:C6.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其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漏(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这实质表明()A.明政府重视农具的更新B.传统农业的耕作效率大为提高C.中国南北方农具差异大D.明末农用动力发生了质的改变解析:题干材料表明明末我国南、北方的传统农具有了较大改进,尤其是犁的牵引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使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效率大为提高,由此可知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答案:B7.“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农业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③发展农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④农业技术的提高是农民致富的关键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由“与夫……皆取具焉”可知,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业,①正确;②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由“生民之业,莫重焉”可知,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可以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巩固封建统治,③正确。故D项正确。答案:D8.(·扬州中学高一期末调研)《国语·晋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解析:由“工商食官”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A9.(·黄冈中学高一期末考试)《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政府不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解析:材料中这种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思想,直接扼杀了手工业者创新的积极性,故选D项。A项违背史实;B、C两项不属于直接影响。答案:D10.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正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官营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为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答案:B11.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可以说明()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万历年间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D.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解析:由“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可知,万历年间,油坊业中已出现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的标志,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12.(·深圳中学高一月考)清康熙年间,烧制出了大量如下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有家族、股份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瓷器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外销商品C.清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D.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解析: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是在宋代,清时中国出口的商品除了瓷器外,还有丝绸等,故A、B两项不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由图中的装饰图案及材料中的“股份公司”可知,许多瓷器是针对国际市场的需要而生产的,故D项正确。答案:D13.阅读下面两幅图,产生从左图到右图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纸币便于随身携带B.封建政府优化商业环境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铜钱不便于携带不能适应大宗交易,而纸币交子的发行能解决这一问题。由此可见,从开元通宝到北宋交子的变化,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C项正确。答案:C14.(·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考试)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了两项政策,一是取消轮班匠制度,二是推行“一条鞭法”,前者使工商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赀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工商皆本”的思想被社会接受解析:降低商税不能体现商人地位的提高,实际上古代中国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较低,故A、B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错误。材料中政策的实行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资金等条件,C项正确。答案:C15.(·山西忻州一中高一期中考试)据说晋商家族中读书一二流的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这说明晋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贾而好儒 B.学而优则贾C.行道多多、全民经营 D.海纳百川解析:“读书一二流的子弟去经商”“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等说明晋商的突出特点是“学而优则贾”,故答案为B项。答案:B16.(·福建省双十中学高一期末考试)苏州出土的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解析:“商标侵权”是由商业竞争所引起的,其充分说明了苏州商品经济的发达,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雇佣关系,即不能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只是列举了一例商标侵权案,不能说明苏州地区商业法律完备,C项错误。答案:D17.据《元丰九域志·两浙路》记载,北宋时,越、明、温、台四州的市镇分别只有9、3、7、9个,到南宋时已分别拥有53(含草市)、143(其中村坊119处)、9、81(其中村坊60处)个。该现象说明()A.农村中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B.北宋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抑制C.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向广大农村延伸D.商税是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由材料可知,南宋时期的草市和村坊得到迅速发展,这与农村中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朝中后期,C项与题干时间相违背;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仍是农业,D项错误。答案:A18.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这反映出()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解析:题干材料说明,道光以前佛山的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这说明当时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质变”。答案:D19.(·安阳一中高一期末考试)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解析:由“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可知,这种对外贸易主要强调政治目的,其属于贡赐贸易,即朝贡贸易,C项正确。答案:C2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据此可知,实行该“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财政收入C.缩小贫富差距 D.打击豪强地主解析:由“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该“制”为均田制,由所学知识可知推行均田制的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答案:A21.(·东北育才学校高一月考)《明史·食货志一》中记载,“宪宗即位,以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皇庄之名由此始。其后庄田遍郡县。给事中齐庄言:‘天子以四海为家,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利。’”这表明()A.皇室兼并土地加剧社会矛盾B.皇室已成为最大的土地占有者C.明朝时期自耕农的生活困苦D.庄田有利于巩固土地国有制解析:由“没入曹吉祥地为宫中庄田”“其后庄田遍郡县”可知,明时皇室兼并土地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必然会加剧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答案:A22.(·兰州一中高一月考)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尖锐的挑战,“工商皆本”的学说被广泛提出。促使社会上出现这一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 B.对外贸易发达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社会性质的变化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C项正确。答案:C23.(·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考试)下图中的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等。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阻碍传统建筑技术发展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D.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解析:由“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可知,晋商将经商致富得来的资金用于买房置地,这必然影响到工商业的再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故D项正确。答案:D24.(·荆州中学高一月考)“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解析:由“与朝贡贸易一起……构成了……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可知,A项正确。答案:A25.(·日照一中高一期末考试)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而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的时间信息。1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正处于清代前期,当时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由此可知,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D两项是对“选择了陆地”的简单理解。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5分,第27小题17分,第28小题18分,共计50分)26.(·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期末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二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到了明清时期,多实行定额地租,佃农所交地租,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材料三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动者“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5分)(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土地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现象出现的政策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明清经济发展的危害。(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所列举的现象即可得出其为小农经济,据此作答;第二小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勤苦如此”“水旱之灾”“急政暴赋”等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中的“多实行定额地租”来推理回答;第二小问要根据明清时期的土地状况和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中的“莫不志在良田”来分析;第二小问要从这一现象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的消极影响方面来回答。答案:(1)土地制度:自耕农土地私有制。(1分)原因:天灾、苛政、高利贷盘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2)方式:租佃经营。(1分)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商品经济发展。(4分)(3)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1分)危害:使手工业生产缺乏国内市场和资金;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27.(·长沙一中高一期末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铜质工具;而在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铁质工具。材料三昭王(指战国时期的秦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概述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主要特点。(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在铜的使用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以来铁器的应用领域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是铁器而不是青铜器基本取代了木石农具?(11分)解析:第(1)问,根据图片,可从规模、技术含量、用途、地位等方面来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铜质工具”即可分析出铜在使用方向上的变化。第(3)问,“应用领域”要结合第(2)问以及材料三来概括;“影响”根据前一小问中的两个领域来谈;“原因”可以从铁、铜的蕴藏量、性能、冶炼技术等方面分析。答案:(1)生产规模较大,铸造工艺高超;铸造的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4分)(2)应用于生产领域,出现了铜质工具。(2分)(3)领域:生产和军事领域(铁器被制成工具和武器)。(2分)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农具,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4分)原因:铜矿有限,青铜器比较贵重;铁矿蕴藏量丰富;铁器具有铜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战国以来铁器冶炼锻造技术发展迅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5分)28.(·芜湖一中高一期中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