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
说-----韩愈1.了解韩愈及其思想主张、文学成就;2.积累文言知识,“而”的用法;3.了解《师说》关于求师的观点;4.掌握《师说》的论证方法;5.形成关于求师的正确认识,感受韩愈热切帮助后学的精神。写作背景《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导入新课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师说》这篇文章为谁而作?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第二层,传道,即育人。——《唐六典》你如何看待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韩愈赠送文章的理由有哪些?如:《马说》《捕蛇者说》。2、自己与孩子对比自相矛盾的从师态度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师说》这篇文章为谁而作?
韩愈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祭酒是同列中的首席、主管。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解题—“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
说:“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第二部分:通过对比,反面论证论点。第三部分:通过举例、引用,正面论证论点。第四部分:交代写作缘起,激励后学。层次结构主旨文法《师说》针对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道理阐释,到正反对比论证,引用圣人的话和事例,多角度批判“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也确立了从师学习的榜样和正确做法。骈散结合,文气贯通,富有力量。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①时,学于②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通:普遍。于:①被动,被;①向,从。嘉:赞许贻:赠送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即求学的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学者
1、表示“‥‥‥的原因”
2、表示“用来‥‥‥的”所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饰後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那些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惑①而不从师,其为惑②也,终不解矣。惑:①v,有疑惑②n,疑难的问题从:v,跟从,追随。为:v,作为,成为。解:解决。乎:①介词,在。②作“于”用,比的意思。闻:知道,懂得。固:本来从:追随,跟随,省略了宾语(之)。师:意动,“以……为老师”。生乎①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②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v,学习。庸:疑问词,岂,哪。年:年龄,生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所以,因此。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所+v=名词结构,…的地方,…的人。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道理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从师的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从师的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一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①教师的职责:你如何看待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综合探究第一层,授业,即教书。教授学业,解答疑惑。(教书匠)第二层,传道,即育人。启人心智,导人向好。(教育家)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老师,无时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都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师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择师的标准: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的职能作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求学的人用来……的、传授。通“授”懂得那,指示代词他,人称代词本来知道、懂得相当于“于”“以之为师”学习道理岂,哪因此无论、不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师:动词,从师学习;道:名词,风尚。欲:动词,想要。论证2:批判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v,超出还,副词一般人普通人\许多的人n-v,低于,相差。意动,“以…为耻”...的原因语副词,表揣度,大概古今——纵向对比:圣益圣,愚益愚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代词,他的意动adj,糊涂古时指文章的断句有的(助其)学习遗漏,舍弃小的方面学习“否”提宾标志,不知句读,不解惑其子——其身择师——耻师
对比:未见其明聪明,明智自己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人类如此,这样;表示引文、话结束或有所省略相似代词,当老师的(或当学生的)学问道德水平足够地位高近于阿谀并列,不屑与之并列竟然,表转折比得上不齿:指不屑与之并列,表示鄙视。不耻:不顾羞耻不以为有失体面。地位低恢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对比(怪)1、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2、自身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3、横比: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自相矛盾的从师态度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2、自己与孩子对比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一般人普通人\许多的人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固定的,永久的。意动类,辈泛指多数。三人成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像句末语气词,罢了这研究学问和技艺举例论证——以孔子为例,论证从师的正确态度超过不一定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提出中心论点,阐述师的作用和择师的标准(一段)(二段)批判当时的坏风气(三段)1、中心论点2、师的作用3、择师的标准1、古今对比(纵比)2、自己与孩子对比3、巫医、乐师等与士大夫对比
(自比)(横比)以孔子为例,论证从师的正确态度(四段)交代写作的缘由,发出倡议:好古文,行古道!
阐述道理反面、对比论证正面、事例论证立论:反面论证:正面论证:从师的必要择师的标准批判耻于从师师生关系与师道关系(能者为师)师说老师的职责立破立
论证方式三组对比练习一、
辨别、解释下列各组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而不从师见渔人,乃大惊,闻所从来。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有的与现代汉语相同,有的不同,试加以辨析。1、古之学者必有师2、吾从而师之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7、师不必贤于弟子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流传。动词。{{师从老师。名词。从师。动词。跟从。动词。自。介词。求学的人——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跟随,而——连词,表目的和结果所说的差不多。先和后赶不上不一定——不需要三、翻译划线句子: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附:短文翻译: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当堂检测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单元第一课初识Python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四课时)
- 普铁线路工试题与答案
- 2025年会议电视系统(含终端)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第二单元 我和大自然 测试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 第三单元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教学设计(部编版)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课件 第13章 集成学习
- 2025年广西质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自主创新对于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性》2400字
- 食品采购与进货台账
- GB/T 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 GB/T 3003-2017耐火纤维及制品
- GB/T 22080-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GB/T 13915-2013冲压件角度公差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
- 瑜伽师地论(完美排版全一百卷)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课件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