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子》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

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

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

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

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

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

“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

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

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

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儿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

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L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

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

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

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

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

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

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儿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赵波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

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

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d)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1、2题。(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

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

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

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

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2.完成

练习。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

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钓鱼》说课设计之一

【说教材】

《钓鱼的》是新增篇目。这篇精读课文回忆了34年前,妒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

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妒鱼,“父亲”

却让“我”把妒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一事,从而说明一个

人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

先后顺序记叙的,钓鱼过程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启示部分的句子

比较难懂又包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课文蕴藏的、倡导的道德品质都是现代社会

所呼唤、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如规则意识、如诚实守纪、如不为名利所惑等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已

有的生活经验和朗读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

文;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确定为:读中感

悟文中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难点为:理解“父亲”告诫“我”的一段话。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既

是对话就不能训话,就不是教师一相情愿地在说教在传授,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

话氛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去朗读、去感悟、去探究、去积累、去运用,

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因为是抽签借班上课,第一次见学生。先话家常式地让学生猜“老师喜欢什么样

的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要敢问敢答,不怕问错答错”,消除学生的顾忌和

紧张,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二、导入。

采用师生互背“名言”形式,既让学生明白语言积累的重要,又在学生取得成功

体验得到激励性评价,情绪高涨之时出示投影,赠送给学生一段“名言”,也就

是文章的难句、中心句。然后让学生聚焦中心句并针对中心句质疑问难,从而激

发出学生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学习新课文,去主动探究答案的热情。

三、新授——研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录音,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目的。

②读是语文教学永远不变的一剂良方。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也

在积累内化语言。因此,我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反复地、多形式地引导学生

品读,让学生读中感受夜晚的美景,体验“我”和“父亲”的心情的变化,走进

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领悟“父亲”告诫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③“钓鱼”部分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角色置换,把自己当成

文中人物去感悟去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和训练口头表达的双重目的。“启

示”部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帮助学生领悟含义,突破难点。

四、总结。

全文学完后,以自写“名言”的形式交流读书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并充

分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又进行了书面表达

的训练。

五、作业。

作业布置一为与自己的父亲讨论,交流自己对本文的阅读感受,既复习巩固了课

文,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反馈;二为推荐阅读篇目《中彩那天》(文旨类同),

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养成课外阅读的

良好习惯。

《爷爷的芦笛》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

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

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4.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

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

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

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

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三、精读第三、四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

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

矛盾?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

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5.出示:

___________的环境

(1)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

海风摇撼着小屋。

(2)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3)“哗——哗——"海水一浪接一浪,永不疲倦。

(4)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

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________的心理

(1)强强裹紧被子,缩成一团。

(2)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

(3)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把爷爷找回来。

(4)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自由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用关联词语填空:

环境太凶险了,强强感到害怕、紧张。

环境凶险,强强最终能战胜了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讨论:强强为什么最终能战胜自我,变得勇敢起来?

四、作业完成课后习题5.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课堂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王伟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1.分类积累词语。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1.把句子写具体。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

件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

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看瞅扫视盯着

讲说商量告诉劝告

落落大方窃窃私语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

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

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

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

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王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

字。

【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

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

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

(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

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

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

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

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秀、水

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

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

诗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的作者,又是抓住了桂林山水

的什么特点来赞美桂林呢?”

学生听了老师的这段导语后,兴趣顿生,开始积极阅读,认真思考。

二、逐层分析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

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

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

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

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

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

“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

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

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

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

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

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

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

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

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

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

“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

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

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

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

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

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

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

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

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三、朗读全文

【课堂作业】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

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

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

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

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

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

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

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

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

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

2.《五彩池》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五彩池》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

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作者先介绍小时侯向往的瑶

池,然后说见到了像瑶池那样的五彩池,既交代了五彩池在哪里又激起了读者的

阅读兴趣;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五彩池是什么样的以及五彩池为

什么呈现出各种色彩;第五自然段即课文的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赞叹“原来五彩的

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呼应,再一次突出五彩

池的神奇、美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铺展、凝结、折射”等词意。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通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朗读感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想象力、表达力。指导学生进行“五彩池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同伴协作的能力。

3.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了解五彩池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

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2、3、4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探究,了解五彩

池的奇异以及五彩池水的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探奇。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水有颜色吗?媒体显示:

五彩池的画面师述:在我国四川松潘的藏龙山上有个五彩池,那里的水不但有颜

色,而且还非常奇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板书:五彩池)

分析“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这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阶段,

小学生渴求新知,导入时,教师设计一张静态的五彩池的美景图,声情并茂的导

语仿佛把学生带到五彩池边;接着,展示动态的录像,让学生感受五彩池的美景,

然后引入课文内容:“你见过有颜色的水吗?”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和图象创设

情感性情境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形成师生情感沟通、融合的统一合作场。

二、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1.课文围绕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数量、形状、

颜色、成因)

2.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并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些什么?

(3)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提出疑问。

分析: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的能力,是观察、理解、综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统

一表现。学生在预习、自学中确定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养成良好自学习惯,

而学校开发的网络平台为他们进行课前预习质疑提供了极大方便。预习的目的是

了解学习内容。但切实达到“先学再教”则应首先解决学生预习中的困难和盲目

性。教师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学。这样为理解领悟

课文较深刻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先学后教的模式在网

络环境中充分得到体现。网络平台已成为课上、课下学生学习的伙伴。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并用朗读的

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交流

(1)理解句子A:“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

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体会到:水池很多。从哪里体会到的?(漫山遍野、大大

小小)媒体显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师:是呀,据资料统计藏龙山上的水池有400

多个。把水池多的意思读出来。齐读句子。水池真多,还有谁来交流?

(2)理解句子B:“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

好象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体会到:水池很美。请学生听师范,读边

听边想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生:看到了宝石。媒体显示:视频“宝石般的水池”

师:宝石很美,晶莹剔透。藏龙山上的水池就像宝石一样,铺展在绿地毯上,在

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把水池的美读出来。女同学齐读句子。水池除了美,还

怎么样?

(3)理解句子C:“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

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体会到:水池很好玩。媒体显示:大小深浅不

同的水池打比方理解,读出好玩的意思。男同学齐读。

(4)理解句子D“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

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体会到:水池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师:那省略号说明什么?

生:还有很多形状,作者没有都写出来。媒体显示:各种形状的水池请同学发挥

想象力,想想还有哪些形状的?学生交流。

师: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把五彩池的多姿多彩展现给了我们,我们能通过朗读把

它表达出来吗?齐读句子。

3.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通过数量、形状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媒体显示:

视频“五彩池”徜徉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好

课文,再来一下欣赏美丽的画卷。五彩池真美啊!美得让我惊奇。

4.默读课文第三段,找找课文中用了儿个“却”字,去掉这些“却”字再读读,

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交流。媒体显示:有着各种颜色的水池师生对读,再次

感悟。(颜色的神奇)小组赛读。指导朗读。师:五彩池仅仅是五种颜色吗?请

同学换个词语说说。换词练习。

分析: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

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

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

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儿童学习的过程是认识能力日益提高的过程。

遵循儿童的学习思路来组织教材,突破重点,应选择好适当的方式,组织新的结

构类型。如学生自读二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体会,通过读书、探讨、查资料,领悟到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像宝石一

样美。当教师显示五彩池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时,学生的发表欲特强,他们说,有

的像弯弯的月亮,有的像燃烧的枫叶,有的像五角的星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

说话能力。

四、协作学习,深入探究。

学习第四自然段。媒体显示:“流动的水池”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

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同学读读课文,打开知识库找找有关的资料,同桌的

同学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小组交流。

小结成因:

(1)池底长着许多石笋,高低不平。媒体显示:高低不平的石笋。

(2)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

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媒体显示:视频“三棱镜演示光的色散”

讲述:作者是在夏天去五彩池,阳光特别强烈,被石笋折射成各种色彩。

(3)再加上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集体完成口

答练习题(五彩池的成因)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

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

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介绍五彩池的成因的。教师要求学生自读后,结合知识

库的相关资料,和同桌讨论形成五彩的池水的原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都说

出其中的一到两点原因。

分析: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

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

学生在网海里尽情遨游,获取了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五、欣赏品味,体悟情感。

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你会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难怪作者会说: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齐读第五自然段。小结;课文最后一

节和开头呼应,再次突出了五彩池的美丽.、神奇。

分析:让学生再次感受五彩池那美妙的情景,掀起学生诗意般的情感波涛,振奋

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进入情景,体会意境,在美

的氛围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

的深刻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动手实践,拓展延伸。师述:同学们,我们刚才细细游赏了五彩池,我相信

那儿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

广告词,看看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请同学打开写一写,点击回复进行发

挥。交流广告词。布置课后练习。

分析: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

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体现“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的教学思想。看了录像,阅读了大量课外材料后,教师组织学生给五彩池写一句

精彩的广告词,给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空间。为了使自己的广告词更有说服力,

有的学生还自己进行绘画,编顺口溜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

聪明才智。

《走进丽江》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王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第二课时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王伟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分类积累词语。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

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

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u

()蝶、()水

••、

J1Q

()驶、衣()

gang

ill()()才炼()

mu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

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千丝万缕、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

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

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

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

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卫星比武》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

形象地介绍了儿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介绍这儿种人造地球卫星时,

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

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I”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儿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

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

5.出示文中词语。

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

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

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儿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

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第二课时课堂板书】

9.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贡献巨大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

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准备】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2.多媒体课件。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

题。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

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

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

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

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

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

人生活在一起时一,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

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

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

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

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

(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

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

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

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

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

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

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

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

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

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

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

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

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

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

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8226;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

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

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

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

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

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

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

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

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