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政治试卷
1.亿万年来,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峡谷山川……天地万物就这样自在地、不管不顾地存在着,直
到有了人类一这种从地上爬起来用双脚走路的动物,这个世界才被赋予了情调,才有了文学艺
术、科学探索。材料旨在表明()
①文化是由人创造的②文化因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③自然物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
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并能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世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世界各国的文化性质相同
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汇集了来自各国的科技成果,如航空、医疗、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
域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将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行业升级,推动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这表明()
①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科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④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4.我们看电视剧,中间看到夹杂着许多广告。这种入式广告是电视剧收入的要来源。植入式广告是
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证观众观看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
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②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幽幽书香,百年沧桑。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
咀嚼全是文化。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
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
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健康有益文化活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厦门园博会的吉祥物是以“小水滴”作为卡通形象的吉祥物“晶晶”。“晶晶”采用“小水滴'’的拟人表
现手法,生动鲜明地映射出园博会的特色与魅力。设计上运用写意的中国人物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取意于滨海城市厦门与水的特有情结。小水滴“晶晶”的设计表明()
①灵感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可以塑造人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7.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大同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他强调,
“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
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这告诉我们()
①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保护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延续民族文化根脉
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保护文化遗产要以开发其经济价值为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提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
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
播给受众。由此可见,“媒体融合”:
①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
②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能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美食视频主播李子柒的Youtube(美国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粉丝有735万,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
媒体CNN不相上下,她的作品主要根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时令节气、传统节日、民风民俗
确定选题,把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借助于现代视频制作技术与社交媒体呈现出来,成
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要培育好、发展好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
②文化是世界的,我们要吸收借鉴各国文化成果,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等文化传播途径,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0.“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迎来了
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各
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
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实现文化趋同与融合
②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提升“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
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据
此回答11〜12小题:
11.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
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1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书写在
从日本运送到中国的抗疫捐赠物资上的中华古诗词,感动了无数中国网友。中国网友之所以被
感动,是因为这些文字()
①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②传递了中日两国间守望相助的友谊和善意
③给予了中国人民迎接挑战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赋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关公是忠义形象的代表,在名利、富贵、劫难面前,保持铁骨铮铮的气节,他的人格力量让后
世为之动容,也让后人争相效仿,如今,忠义精神也有了新的解读:对于军人,忠义的精量是
守卫国土;对于法官,忠义的精髓是公正决断:对于医生,忠义的精神是妙手仁心;对于教师,
忠义的精髓是育人成材……这体现了:
①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④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在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类真人秀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
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并与顶尖跨界设计师一起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
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这一节目
①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能促进教育体制的创新
②有利于推动故宫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③可以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④通过形式创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5.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从1999年起,将古老与新潮融为一体,设计出系列甲骨文表情包,
把数千年前的古老文字定格成动画,说出一个个小故事,希望让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在年轻人
的日常中刷屏、滚动、传递下去(如图)。假如要写一篇推广介绍,下列选项中与介绍主题相符
的有()
■3
①品传统味,感受甲骨文从古至今散发的魅力
②守民族根,将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发展的血脉
③创时代魂,在生活中赋予古老文字新的内涵
④领文明风,象与形中提升人际交流的新温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2020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迎来首个“杭州良渚日”。公园5G全覆盖、科技监测可视化、“云
展览''精彩纷室、文创产品层出不穷,还有创意市集、研学实践、互动游戏等“亲民”活动,古老
遗产就这样融入现代生活,有声有色讲述中华文明的故事。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古老文化遗产因浓郁文化氛围而具有价值
③科技手段是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前提
④弘扬传统文化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松沪会战中,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越524团
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并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主创团队精良的制作水准、
题材本身展现的中国烈士们的精神和民族气节,使得该片在上映之后掀起了观影热潮,观众纷
纷称赞其为质感高级的国产战争巨制,该影片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要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②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2020年9月26日,青岛市博物馆首次面向儿童观众群推出的文物类展览《会讲故事的博物馆》,
将厚重的文物置身于童趣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古代穿越而来的“小书生阿博”“穿梭”
在展厅中,陪伴孩子们穿越历史,融入展览。策展团队从文物展品中提取设计元素,绘制了一
系列卡通动物形象代言展品,与阿博一起为孩子们讲述奇珍异宝的故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厚重的文物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符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③文化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④新颖的文物展览活动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
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
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伟
大创迹,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
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
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中国园'’里有一组石凳,上刻英文方块字书法,内容为朱熹的《观
书有感》,英文方块字书法是徐冰设计的形似中文,实为英文的新书写形式,他将中国的书法艺
术和英文的字母书写交织,创造出新的文字书法概念。假如要写一篇介绍,下列选项中合适的
有()
①述文明史,在中英结合的书写方式中回顾文字发展轨迹
②品传统味,在书法艺术欣赏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
③结世界缘,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④观外来风,在探索汉字发展方向的实践中借鉴外来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汉语诗歌、藏语诗歌、蒙语诗歌等都带着与生俱来的中华特性和中华文明的千年积淀,都印刻
着中华身份,是能够体现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融合的诗性文字。这表明()
①异彩纷呈的民族诗歌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②各民族诗歌文化的相互交融展现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推广诗歌文化有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④不同民族的诗歌文化说明了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
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
国家重视发展科技,是基于()
①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②科技是文化中意识形态的部分,代表着新的价值观
③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④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4.“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下图“中”
字不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内涵,还有行为处事恰到好处、追求“中庸”的意蕴。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
②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③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中中中
④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甲丹文金文小篆楷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5.“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
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
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6.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
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
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
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7.近日,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的图在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热议。从网上调
查的图表可以看出,很多地方的方言正在退化,很多本土出生的孩子(6-20岁)从小学习的不
再是方言,而是普通话和英语。有人说“普通话或许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方言却可以让你记得
从哪里出发。”注重方言的传承是因为其:()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②相对稳定,具体内涵从未改变
③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8.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
象征地,表示着“天圆地方”,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这显示出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熔铸百家
C.中华民族拥有独特的精神标识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9.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今天,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个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凝聚伟大力量。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
是()
①时代呼唤伟大团结精神,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②时代呼唤伟大奋斗精神,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③时代呼唤伟大梦想精神,中国人民应在自强不息中建设大好河山
④时代呼唤伟大创造精神,让更多人间奇迹涌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0.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息,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接续守候;中华民族之所以历
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民族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不断加固其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人民事业
之所以锐不可挡,是因为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由材料可见()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②伟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重要功能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全球抗疫、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的是科学精神而不是谎言与甩锅。科学精神贯穿于抗击疫情
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以科学研究助力疫情防控,加强病毒溯源和病源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深化
对病情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科学认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科学治理遏制疫情蔓延,
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根据不同群体、行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发
挥科技在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科技,在疫情科普宣传、政策发布、
智慧监测等环节助力。围绕“防疫病、防恐慌”,积极开展应急科普,用事实、用科学说话,科学分
析疫情形势、抗疫指导和心理疏导,有效增强了整个社会防控疫情的意识和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科学精神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10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
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我国民法
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5000多年
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法治文明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适应当代人格权的发
展趋势,改变了传统民法“重物轻人”的体系缺陷,创设人格权编,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
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
民法典和其他单行民事法律(以下简称“单行法”)的关系,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民法典
是民商事法律,是一般法,其他单行法比如知识产权法、劳动合同法等等是其领域内的特别法。二
者关系应该是,特别法有规定的优先适用特别法,特别法没有规定的则适用一般法。所以,一方面,
我们要按照民法典的精神和规定,修改现行的单行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单行法的作用,针
对特定对象做出更加具体的制度安排。
编撰民法典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说明其
成功的原因。(1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
大局,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新时代外交
工作进一步指明方向、作出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
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其重要思想渊源之一,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
其精神价值。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博采众
长”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国
家之间,过时的零和思维必须摒弃,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
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的作用(9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
光时刻.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
已经采用“四诊”。唐代的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收集了5000多个药方。两宋
时期,设立了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善。近年来,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中医获得了
新的发展。2012年中医在澳大利亚获得了合法地位,正式纳入国家医疗体系。
请结合材料中中医的发展过程,分析中华文化的特征。(9分)
选择题:
1-5ABDDB6-10DAAAB11-15DADCB
16-20BAADA21-25CABCC26-30DCACA
31(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
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科学精神是先进文化,贯穿于抗击疫情整个
过程和各个环节。(5分)
(2)科技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科学治理遏制疫情蔓延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应急科普及对疫情的科学分析,增强了整个社会防控疫情的意识和能力,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提供
了精神动力。(5分)
32(1)牢牢立足于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3分)
(2)批判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3分)
(3)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法治文明成果;(3分)
(4)顺应时代变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法律文化。(3分)
【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3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又具
有新的时代内涵。(3分)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
承与发展。(3分)
3%答案](1)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经过历代发展逐渐完善,说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3分)
(2)_中医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多种治疗手段、分科逐渐完善,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
分)
(3)中西医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使中医获得新的发展,体现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这有利于
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分)
202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卷
北京时间2020年1月25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科考队员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
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1月24日12EI寸B.1月24日20时
C.1月25日4时D.1月25日12时
2.一架飞机于10月1日17时从我国上海(东八区)
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
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10月2日15时B.10月2日3时
C.10月1日15时D.10月1日3时
3.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地距离小于丙-丁的实地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回答4〜5题。
4.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观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5.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6.在下面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图中P点的位置符合
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低纬度④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
下图标注的是北半球某河流两岸。读图回答7〜8题.
7.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8.六地中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④⑥河流示意图
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1题。
A.①B.②C.③D.④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干流的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11.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mB.488mC.678mD.708m
12.甲乙两地是新开垦的土地,油菜单产量坡地乙高于甲地,在人工指标相同的情况下,乙
地高产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太阳辐射量大B.土壤肥沃
C.降水量大D.气温高
13.若在丙处速降,陡崖取值最大相对高度,准备的绳子适宜的长度是
A.100米B.200米C.210米D.250米
14.从太阳辐射强度看,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和最差的城市应该是
A.成都太原B.拉萨成都C.海口哈尔滨D.拉萨太原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途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
A.aB.bC.cD.d
16.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B.地震C.泥石流D.火山
17.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A.与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18.若一架飞机由图中A点经B点飞往C点,
其飞行方向正确的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
B.一直向正西方向
C.由A点飞往B点是向西北飞,
由B点飞往C点是向西南飞
D.由A点飞往B点是向东北飞,
由B点飞往C点是向西北飞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
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9〜20题。
19.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20.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植被少
C.地势高D.云雨少
火星到底能不能成为下一个地球呢?分析下表,回答21〜22题。
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
火星与地球的比值0.110.150.7171.91.03
21.在下述条件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是
A.昼夜交替周期长短B.公转周期长短
C.表面温度高低D.重力加速度大小
22.火星上大气十分稀薄,在其北极发现水呈冰冻状态,原因最可能是
A.火星北极引力大B.火星大气气压高
C.火星北极温度低D.火星大气水汽含量大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下图回答下列23〜24题。
23、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24.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山脊、山谷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D.山谷、山谷
25、某人面北而立,左为东半球,右为西半球,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则其位置是
•某人所处的位置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26〜28小题。
030m
26.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
27.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B.49<H<50C.59<H<60D.60<H<61
28.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29.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30.断崖底部的F点海拔及EF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59m,290mB.99m,130mC.96m,185mD.49m,156m
31.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种树种草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2〜33
题
32.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2。°N
A.100米、300米B.200米、400米
C.100米、400米D.200米、300米
33.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A.0条B.1条C.2条D.3条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据此回答34〜35题。
图例
通湖泊
河流
1UU1陡崖
34.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B.西南C.正北D.正南
35.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观赏的最佳位置分别是
A.甲、乙B.丙、丁C.丙、甲D.乙、丁
读图,完成36〜38题。
050»
等高线/e
、河流、池墉
就0聚落
3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B.55mC.60mD.65m
3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
长度约
A.15mB.40mC.90mD.65m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W—
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39〜40题。
A.甲B.乙C.丙D.J
40.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
二、综合题:(40分)
41.(15分)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下列问
题。
(1)地图三要素中,上图中的缺的要素是,Q地海拔是米。(2分)
(2)如果该区域出现短时暴雨,A、B、C、D四地中,可能出现暂时性水流汇集的地点
是,,判断理由是。(4分)
(3)图中主要河谷中,湖泊上游河谷的延伸方向是,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范围是米(1分)
(5)说明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o(2分)
(6)只考虑地形因素,站在山峰上的人们是否能看到C地?请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说明理由。
(3分)
42.(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
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M)0EUO°E
——省界◎城市乂河流-2600一等日照上麒
材料三海南省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工程于2014年10月中旬基本竣工。该发射中心于2016
年11月3日,将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
(1)请阅读材料一,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2分)
(2)请阅读材料一,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2分)简要分析原因。
(4分)
(3)阅读材料二,在图示各省级行政中心中,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在直辖
市中,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2分)
(4)图中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侧,原因是什么?(4分)
(5)分析在海南省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4分)
43.读甲、乙两幅图,回答有关问题。(7分)
24,20916。
4-66034,
O
,(11O
150O
120
图甲图乙
(1)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图,其所示区域范围较,图示内容较»(3分)
(2)就五带而言,甲区域位于带,乙区域位于带,图甲区域位于图乙区域的
方向。(3分)
(3)图甲国家南北距离大约是(1分)
1-5ACDBC6-10DCCAD11-15BACBC16-20ADCDD
21-25ACCDD26-30BCCBC31-35AACCD36-40CCBBA
41、
(1)(2分)比例尺400-500米
(2)(4分)AC(位置可换)理由:河谷附近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降雨时汇集水流
(3)(3分)西北-东南走向理由:河谷附近等高线呈西北-东南走向(河流呈西北-东南走向)
(4)(1分)352—380米
(5)(2分)以丘陵低山为主;南北高中部(谷地)低;
(6)(3分)不能理由:从山峰看向C地的方向,等高线的分布先疏后密,为凸坡,遮挡视线,
不能看到C地。
42.
(1)(2分)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6分)3600小时〈甲〈3800小时.2400小时〈乙〈2600小时。
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山地环绕,降水量较少,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⑶(2分))拉萨重庆
(4)(4分)大原因:台湾岛东侧是迎风坡,雨天多,对太阳辐射起到了削弱作用.
(5)(4分)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
箭;四面环海,发射更安全。
43.
⑴(3分)乙小详细
⑵(3分)北寒北温西北
(3)(1分)290
202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I.据史料记载,周成王弟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山西,建立晋国,接受的指令是:必须尊重当地夏人
的文化传统和土著戎人的风俗习惯。周公儿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那是奄人的居地,鲁国就有
“社,,与“奄社,,并存的现象。据此可推知,分封制的推行
A.促进了西周文化的多元化B.削弱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王室直接管理地方D.加强了地方的自主性
2.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
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
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B.宗法分封秩序得到强化
C.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D.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3.汉武帝时,由中央政府专门向富商豪民发行白金币。白金币有三种,用银、锡合铸而成,作价
奇高,其中圆形龙纹币,重八两,值三千钱;方形马纹币,重六两,值五百钱;椭圆形龟纹币,
重四两,值三百钱。朝廷这种做法
A.稳定了金融秩序B.将铸币权收归了中央
C.削弱了地方实力D.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4.宋初,内侍侯莫陈犯事,宰相赵普要诛杀之,宋太宗想庇护,认为“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底一人乎!”
由于赵普坚持履法,结果“帝不得已,命诛之。”材料反映了宋初
A.宰相助国君理性治国B.宰相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
C.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5.据《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
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说明元代
A.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B.对边疆地区实施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C.疆域范围出现比唐朝扩大化的趋向D.改革赋役制度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6.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其他二十三个儿子均封为落王。朱元璋的理想是让他
们能“上卫王室,下安生民”,以保朱家大明国泰安康,千秋万代。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度得以发展B.地方行政体系不断完善
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D.中枢权力机构出现调整
7.有学者指出:当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态在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中被怀疑、被否定时,它无法让秦
朝统治下的人民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的结果。
该学者认为秦朝亡于
A.政治新形态被怀疑和否定B.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的统合
C.推行郡县制激化社会矛盾D.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
8.赵宣,东汉人。他在墓道里守丧二十多年,以此闻名天下。时任州官陈蕃问起大孝子守孝期间
的起居生活,却得知他在此期间生了五个子女,于是大怒:你个龌龊东西,给我治罪。假孝子
银铛入狱。这一事实说明
A.选官标准为其提供了机会B.赵宣做假孝子纯为博虚名
C.汉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完善D.汉代选官制度有其合理性
9.按照唐制,凡属皇帝敕令,必须经三省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
可颁行生效,因此唐代也就出现了“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的现象。这说明唐代三省制下
A.中枢决策的有效性加强B.君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宰相之间彼此相互制衡D.政事堂掌握最高决策权
10.表1为唐代三省机构的变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表1
时间变迁
“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其中"尚书省为宰相机
唐初
关兼行政机关”
门下省可以驳正尚书省六部奏事和审复中书省草拟的诏
唐太宗贞观年间
书,还掌管着加盖天子印玺及诏敕副署之权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始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于五房之后,中书门下成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了独立的宰相署,中书省与宰相府署分离,逐渐向“以中书
(723年)
舍人为长官的专门负责撰写制敕的机构”渡过
A.政治决策运行具有随意性B.三省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制约D.三省的变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11.图1为史籍中关于唐代官员的出身与科第实绩的详细统计(单位:人)。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
结论是,唐代
图1
A.社会阶层的流动日益频繁B.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制约
C.门第依然是选官主要标准D.寒门子弟不受政府重视
12.宋神宗即位后,对西北偏远地区的土子额外照顾,保障其名额比例,降低考试难度。对西北地
区土子不擅长“诗词歌赋,,的情况给予特殊照顾,“东南多取进土,西北多取经学者“。对家住偏
远地区的应试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这些举措
A.扩大了国家权力机构成员的区域分布B.保证了科举取土的公平
C.旨在打破豪门土族势力对政治的垄断D.改变了科举取土的标准
13.表2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表2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5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14.在古代中国,朝延对地方主官的考核主要有管理辖区的户口增减、土地开垦、钱谷出入、治安
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颅脑手术麻醉管理
- 甘肃省古浪县重点名校2023-2024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数学卷含解析
- 2025年企业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新
- 2025车间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答案
- 2024-2025工厂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达标题】
- 2025年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综合题)
- 2025年车间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A卷
- 25年公司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2025年中国撇缆绳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进厂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各地真题)
- 35kv变电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策
- DB32-T 4174-2021 城市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标准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友谊地久天长》课件
- 2024春季国际金融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能源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2025年中考复习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词汇(精校打印)
- GB/T 44679-2024叉车禁用与报废技术规范
- 【人教版】《劳动教育》五下 劳动项目八《制作校园提示牌》课件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三章-风力发电控制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