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教学_第1页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教学_第2页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教学_第3页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教学_第4页
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目录

第一部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复合地基处理...................1

一、编制依据...................................................1

二、施工准备....................................................1

三、工艺流程....................................................3

四、施工要点....................................................4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11

第二部分强夯法地基处理.............................................12

一、编制依据..................................................12

二、施工准备...................................................12

三、工艺流程...................................................13

四、施工要点...................................................14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16

第三部分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处理(程安林)..............................19

一、编制依据..................................................19

二、施工准备...................................................19

三、工艺流程...................................................20

四、施工要点...................................................21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23

第四部分松木桩加固法地基处理.......................................25

一、编制依据..................................................25

二、施工准备...................................................25

三、工艺流程..................................................26

四、施工要点...................................................26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28

第五部分换填法地基处理.............................................30

一、编制依据..................................................30

二、施工准备...................................................30

三、工艺流程..................................................32

1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四、施工要点...................................................32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35

第六部分真空预压法地基处理.........................................38

一、编制依据....................................................38

二、施工准备...................................................38

三、工艺流程...................................................39

四、施工要点...................................................40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44

2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第一部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复合地基处理

、编制依据

序号名称备注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二、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熟悉图纸

a、与建设、监理、设计等相关单位就施工、设计及生产安排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充

分交换意见,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要点的基础上作好内部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

底工作。对现场施工环境、排水系统、交通运输、土方堆放场地、施工限制等作出施工总

体安排,并对投标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细化。

b、组织技术、生产管理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工程内容、工期安排等,在明确总体

工作的基础上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准备所需的人、材、

机、外部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项目总工负责澄清项目实施中存在的疑问,并做好技术交

底工作。

c、根据场地情况合理布置测量控制点,要求通视好、不影响交通,并考虑到基坑

开挖。

d、图纸会审会议上提出我方的意见,并形成文字会议记录。

e、组织施工人员就施工当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选择最优方案,为圆满完成工程

施工任务打好基础。

(2)技术交底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部施工员、质检员进行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交

底;由项目施工员对作业班组作技术质量安全交底,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1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3)建立测量控制网

根据业主所提供红线(或轴线点)和水准点,建立适合本工程的测量定位网络和标

高控制网络,其中重要的坐标控制点要做成相对永久性的测站点,同时得到监理(或业

主)的认可。

(4)做好各类原材料的复检工作。

(二)材料机具准备

施工机具和配套设备:振动沉管法=振动打桩机+配套设备;螺旋钻机成孔泵压碎=

钻机+碎输送泵+碎运输车。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在使用临电时,需配备一台发电机。

主要机械设备表

设备名称及描述

序号数量规格型号

(类别、型号)

1振动沉管打桩机4ZD60

2长螺旋钻机1CFG-26

3碎输送泵180型

4拌和站1HZS180

5混合料搅拌车312m3

6发电机1200KW

2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三、工艺流程

CFG施工整体流程图

振动沉管法CFG桩施工工艺流程图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3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四、施工要点

(-)振动沉管法CFG桩施工

原地面处理

按设计要求进行表层土清理,挖掘机、推土机和汽车配合挖除地表0.3m厚的种植土,清除树根,

草根等。清除完表层土后,视路基的坚实度而定,如果过软可填30cm厚碎石垫层,压实后作成路

拱形,标记处理场地范围内地下构筑物及管线。

测量放线

施工前由测量班放出CFG桩的控制桩及边线,检验合格后,再放出各CFG桩的桩位,用木桩

插设,并打十字灰线进行标记,以免施工时破坏重新放样。对已平整的地面要进行标高测量,以确

定桩底相对于场平面的深度。

4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桩机就位

采用平板钢制活瓣桩尖,需埋入地表以下30cm左右,按照设计桩位放置桩尖,桩机须保持水

平、稳固,调整沉管与地面垂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振动沉管至设计深度

沉管过程中须作好记录,观察激振电流变化情况,并对土层变化予以备注。按设计配合比配制

混合料,混合料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合料坍落度一般为30〜50mm,成桩后桩顶浮浆厚度一般不

超过200mm.混合料的搅拌须均匀,每盘碎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Imin。

5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向管内输送拌合料

待沉管至设计标高后须尽快用料斗进行空中投料,直到管内混合料面与钢管料口平齐。如上料

量不够,须在拔管过程中进行空中补充投料,以保证成桩桩顶标高满足设计要求。

振动拔管至桩顶标高

开动马达,沉管原地留振10S,然后边振动边拔管,拔管速度一般控制在1.2〜1.5m/min,如遇

淤泥或淤泥质土,拔管速度可适当放慢,拔管过程中不容许反插。

6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黏土封顶

当桩管拔出地面,确认成桩符合设计要求后,用粒状材料或湿粘土封顶,然后移机继续下一根

桩施工,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记录。

(二)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FG桩施工

原地面处理

按设计要求进行表层土清理,挖掘机、推土机和汽车配合挖除地表0.3m厚的种植土,清除树根,

草根等。清除完表层土后,视路基的坚实度而定,如果过软可填30cm厚碎石垫层,压实后作成路拱

形,标记处理场地范围内地下构筑物及管线。

7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测量放线

施工前由测量班放出CFG桩的控制桩及边线,检验合格后,再放出各CFG桩的桩位,用木桩

插设,并打十字灰线进行标记,以免施工时破坏重新放样。对已平整的地面要进行标高测量,以确

定桩底相对于场平面的深度。

桩机就位

在场地达到施工要求后,将长螺旋钻机就位,调整钻机水平并固定,专人检查将钻头锥尖对准

桩位中心点;螺旋钻机就位后,司钻人员根据钻机架上的铅锤调节钻机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W

l%o

8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钻进至设计深度

钻孔开始时,关闭钻头阀门,向下移动钻杆至钻头触及地面时,启动马达钻进。一般应先慢后

快,这样既能减少钻杆摇晃,又容易检查钻孔的偏差,以便及时纠正。在成孔过程中,如发现钻杆

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否则较易导致桩孔偏斜、位移,甚至使钻杆、钻具损坏。当钻头到达

设计桩长预定标高时,在动力头底面停留位置相应的钻机塔身处作醒目标记,作为施工时控制孔深

的依据。当动力头底面达到标记处桩长即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还需考虑施工工作面的标高差异,

作相应增减。

停钻并泵送混合料

长螺旋钻机钻至设计标高,停止钻进,泵车开始送料,当钻杆中孔充满混合料后,开始提升钻

杆、压灌混合料。

拌合站严格按配合比拌料,并保证在成孔前送到施工现场。保证混合料的实测坍落度控制在160

〜200mmo

9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均匀拔钻至桩顶

一边泵送,一边拔管,严禁先提管后泵料。设专人指挥协调钻机操作手和混合料泵操作手,保

证泵送混凝土和提升钻杆的默契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不得停泵待料,以确保成桩质

量。在正常情况下,拔管速度控制在2—3.5m/min,在含水砂层段内,适当放慢提钻速度,以防流砂

造成塌孔、断桩现象。

提钻的速度与混合料的泵送速率相协调,保证钻杆内混合料表面高度始终高于钻杆底出料口

15-25cm„确保钻杆内管及输送软、硬管内混合料连续。最后按设计要求桩身混合料要超灌0.5m。

桩机移位、桩体养护

当上一根桩施工完毕后,钻机移位,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施工时由于CFG桩的土较多,经常

将临近的桩位覆盖,有时还会因钻机支撑时支撑脚压在桩位旁使原标定的桩位发生移动。因此,下

一根桩施工时,应根据灰桩或周围桩的位置对需施工的桩位进行复核,保证桩位准确。

桩顶与施工作业面平齐,灌注完成后,桩顶采用盖土封顶,进行保护。土厚度应能满足防冻和

养护的要求。

1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

(-)质量控制要点

(1)过程检测:

a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进行配合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置混合料。施

工过程质量检验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混合料坍落度、桩数、桩位偏差、桩顶标高、及

桩体试块抗压强度。

b.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现;对满堂布桩基础,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4倍桩径;

对条形基础,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25倍桩径,对单排布桩桩位偏差不应大于60mm,桩

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

c.冬季施工时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对桩头和桩间土应采取保温措施。

d.清土和截桩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桩间土扰动。

(2)施工后质量检测:

施工结束,一般成桩28d后进行桩身完整性及复合地基检测。

aCFG桩身检测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桩机一个台班做一组(3块)

150mmX150mmX150mm的试块,标准养护,测定28d抗压强度。

b.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应在施工结束28d后进行。试验数量为总

桩数的0.2%,每个单体工程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质量检验标准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1桩位W1/6D(D为桩径)钢尺测量,抽查桩数3%

2桩径Omm,+5Omm抽查桩数3%

3桩长不小于设计值查施工记录

4垂直度(%)W1/100抽查桩数3%

5桩体强度不小于设计值28d试块强度,总桩数的5%

单桩和复合地基沉载静载试验,施工结束28d后进行,桩数

6不小于设计值

力的0.5%-1%,且不少于3根

7完整性-低应变,总桩数的10%

8原材料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或抽样送检

11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第二部分强夯法地基处理

、编制依据

序号名称备注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

3《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279-2010)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5《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二、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根据实际编制施工技术方案、质量计划,编制中力求考虑周到,措施得力,便

于操作。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复。在掌握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施工段、

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利用已批复的水准点、导线点定出路线边线、中线及标高控制点;用GPS在现

场恢复和固定线路测量桩点,并设立标记,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保护主要控制点。并根

据设计文件要求,布设夯点。

(6)施工前应经试验确定最佳夯击能、间歇时间、夯间距等参数。

(7)确定起夯面高度

(二)材料机具准备

主要机械设备表

机械或国别制造额定功率生产用于施工

序号规格型号数量

设备名称产地年份(KW)能力部位

1压路机YZ12H3台徐^,卜1200690良好强夯

履带式起重

2W10011台抚顺200832t良好强夯

3夯锤12t1个抚顺200112t良好强夯

4自动脱钩器32t3个抚顺2005良好强夯

0.6mX

5龙门架1个抚顺2006良好强夯

0.6m

6推土机140KW1台徐州2005120良好强夯

12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机械或国别制造额定功率生产用于施工

序号规格型号数量

设备名称产地年份(KW)能力部位

7装载机ZL-502台长岭2008120良好强夯

8洒水车8000L1辆南京200025良好环保、养护

9发电机60311台南京2007120良好临时供电

三、工艺流程

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图

13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四、施工要点

平整场地

原地面复测无误后,对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农作物根系予以清除;原地表以下至少

30cm的地膜、草皮和根茎等予以清除,表土清除干净后再进行填前碾压。对原地面凹凸不平、相对高

差小于500mm的地段应进行整平;对相对高差大于500mm的坑应分层夯填到原地面,对独立的大

坑,要单独作为作业面。强夯施工范围外两侧设置低于强夯工作面1.0m左右深排水沟,排水沟要与

排水通畅的排水口连通。为了保护周边构筑物,施工场地应设置防震沟,其深度应比周边构筑物

基础埋深低0.5m以上。

确定强夯参数

选取面积不小于30*30m、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区试夯,以确定最佳夯击能、夯击次数、

遍数夯击间距等参数

测量放线、定位

夯击点按正方形方格布置,用白线撒出,夯点定位允许偏差为±50mm。每遍夯击前要对夯点放

样,并作出引桩,标明位置,记录清楚,以保证以后夯击点布设位置准确

14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第一遍点夯

吊车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

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段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按设

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并做好夯击记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第

一遍点夯。

1.1.为第一遍夯击击点,正方形网格布贸。

2.II.为第二遍奔击击点,祗花形网格布置。

5.111>为第三遍夯击击点,正方形网格布置。

第二遍点夯

第一遍点夯完成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压路机碾压两遍后测量整平后的标高,重新放线定位,

准确恢复设计图纸中的第二遍夯点位置,第二遍夯点在第一次夯点中间穿插进行。

2.11.为第二遍夯击击点,梅花形网格布置。

3.III,为第三遍夯击击点,正方形网格布景。

满夯

最后一遍为满夯,夯击时按设计图纸中的全幅满夯搭接图进行,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夯

锤直径连续夯击,满夯后的地表应加一遍机械碾压,以满足地基土的压实度要求。

注:

*1.1、为第一遍夯击击点,正方形网格布贸。

2.II,为第二遍夯击击点,梅花形网格布置。

3.III、为第三遍夯击击点,正方形网格布置。

15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观测记录

严格按要求进行逐点夯击,每击一次,在固定位置上观测一次高程并记录,强夯全过程应记录

完整并及时整理数据。

夯后检测

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之和小于15cm,且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之差不大于5cm,单点夯击次数第一遍

不小于4击,第二遍不小于5击。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

(-)质量控制要点

(1)强夯施工场地应平整并能承受夯击机械荷载,施工前必须清除所有障碍物及

地下管线。

(2)结合试夯试验数据,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包括夯击能量、锤重和

落距、夯击点间距和布置方式、夯击遍数、每遍夯击击数以及每遍间歇时间。

(3)为避免夯锤过度下沉,夯击能应由小至大逐渐增加。

(4)施工前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对号进行,防止漏夯。

(5)技术负责人在开夯前检查夯锤落距是否满足设计夯击能要求,在施工过程中

采用自动脱钩装置,当夯锤提升不到规定的落距时不得脱钩下落,且每班技术人员要进

行落距检查,以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设计要求。

(6)强夯起重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

防止夯击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安全装置采用在臂杆

的顶部用两根钢丝绳锚系到起重机前方的推土机上,不进行强夯施工时,推土机可作平

整场地用。

(7)强夯锤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静接地压力值控制在25kPa〜

80kPao强夯机械必须符合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设置安全装置,防止夯击

16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时起重机臂杆在突然卸重时发生后倾和减少臂杆的振动。

(8)根据土层情况,确定强夯的最佳含水量,并在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

强夯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强夯施工,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夯击

深度应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9)每夯击一遍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方可进

行下一遍夯实,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0)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

(11)满夯整平后的场地应用压路机将虚土层碾压密实,并用方格网测量场地高程。

(12)强夯时,首先检测夯锤是否处于中心,若有偏心时,应采取在锤边焊钢板或

增减混凝土等办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倾斜。

(13)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正确,如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应及时用砂

土将夯坑填平,予以补夯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4)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的夯沉量。

(15)强夯时,会对地基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一定的振动,夯击点应距现有建筑物15m

以上,如间距不足,在夯点与建筑物之间开挖减震沟,基沟深要求超过建筑物基础深度,并

有足够的长度。

(16)强夯夯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300

mm〜400mm。夯锤的通气孔在施工时保持畅通,如被堵塞,应立即疏通,以防止产生气

垫效应,影响强夯施工质量。

(17)强夯的夯坑要及时回填、整平并压实,防止雨水侵入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18)在强夯施工过程中,施工员和质检员和各机组人员要时刻注意夯沉量,地表

的隆起及夯锤反弹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如实记录,并立即上报给监理工程师、建设

单位和设计部门,以研究出解决的办法。

(19)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0)强夯后的地基如不及时进行基础施工,长期遭受雨水浸泡、冻融,将会导致

地基强度严重降低,丧失地基处理加固的效果。

(21)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

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

17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二)质量检验标准

类序

检查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

别号

1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静载试验

2地基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原位测试

3变形指标设计值原位测试

1夯击遍数及顺序不小于设计值计数法

夯击范围

2应符合设计要求用钢尺检查

(超出基础范围距离)

3夯锤落距±300mm钢索设标志,用钢尺检查

4锤重+100kg称重

目5夯点间距±500mm用钢尺检查

6前后两遍间隔时间设计值检查施工记录

7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设计值水准测量

8场地平整度±100mm水准测量

18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第三部分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处理(程安林)

、编制依据

序号名称备注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2《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技术规程》(YBJ225-1991)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

二、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图纸熟悉: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和其它设计文件。

(2)方案编写:编写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

(3)技术交底: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给出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4)材料检测: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各种

计量设备(主要是水泥流量计及其它计量设备)完好程度。

(5)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书,出厂试验报告;在使用前按规范要求取样,

检测结果合格报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使用。

(6)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室内配合比试验,结合设计要求,选择最佳水泥掺入

比,水灰比,确定搅拌工艺参数。

(7)依据设计图纸,做好现场平面布置,安排好打桩施工流水。布置水泥浆制备系

统和泵送系统。

(8)清理施工现场的地下、地面及空中障碍,以利安全施工。

(9)水泥现场堆放应注意防水防潮。

(10)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测量放线,定出桩位,并打入小木桩。

(二)材料及机具准备

序号材料/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1水泥按设计要求/

2三轴式连续墙钻孔机(头)ZLD180/85-31台

3步履式打桩机机架JB1601台

4注浆泵BW-2502台

5散装水泥自动拌浆系统BZ-20L1套

6储浆桶3m31只

7空压机VF6/7,6m31台

19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序号材料/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8储气罐LJ.S-D07-193-001台

9电子配料秤XK31CB41台

10挖机PC2001台

11经纬仪1台

12水准仪DA-5001台

13长卷尺3个

14重线锤1台

15水泥浆比重计1台

三、工艺流程

20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四、施工要点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应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

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⑵施工前用推土机将场地分区整平,对于坑凹处和土质疏松易陷机部位,组织砖渣回填并进

行碾压或铺垫钢板,保证桩机正常施工。遇有明滨、池塘及洼地时,应抽水和清淤。

⑶所需材料提前进场,水泥及外加剂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水泥进场后在监理旁站见证下取样,然

后对水泥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试验,检验合格方可用于工程中。

(4)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点,进行测量放线,做好测量定位成果记录,并经建设单位或监理

单位核准认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点,复核场地标高。

⑸根据业主提供的水源点及电源点,合理设置水源接驳点,再使用水管通过接驳点接至施工

现场;施工用电根据桩机所在位置,从邻近的一级箱接二级配电箱。

成桩实验

(1)成桩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各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土层位置,钻孔取出一定

的数量的试样土进行必要的软土物理性质、含水量、有机质含量试验和水泥土配合比强度试验,以

验证软土的性质和设计的水泥土(粉喷桩)强度能否达到要求。搅拌桩施工前最好分区段进行工艺

试桩,数量不得少于3根,多轴搅拌不得少于3组,以掌握适用该区段的成桩经验及各种操作技术

参数。

(2)工艺试桩前,由施工单位书面通知甲方和监理参加。工艺试桩结束后,由施工单位提交工艺

试桩成果报告,并以甲方和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作为该区段搅拌桩施工的依据。

(3)获取操作参数,包括灰浆泵输浆量、灰浆经输浆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搅拌桩水泥掺

量,钻机钻进与提升速度,钻进持力层时孔底电流值,搅拌的叶片旋转速度等。

测量放线、定位

根据桩位设计平面图进行桩位编号,再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每一个桩位。桩位误差不得大于5cm。

21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预搅下沉至设计深度

开动电动机,搅拌机叶片相向而转,借设备自重,以0.38-L0m/min的速度沉至要求的加固深度。

拌制浆液:按照试桩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搅拌机预搅下沉同时,后台拌制固化浆液,拌

好待用的浆液倒入集料池中。

1

■一

■a

.

搅拌、提升至桩顶设计标高

预搅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开动灰浆泵坐浆30秒,把水泥浆压入软土层中,以0.3〜3.5m/min的

均匀速度,边提升、边搅拌、边喷浆,使水泥浆与土体充分拌和。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

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桩顶施工至设计标高再高出50cm,后期将上部50cm

的桩身质量较差的搅拌桩挖去。

■s■K

I四口

一‘

,,xEu-l

SB

rT11♦

i

r-.4、

重复搅拌下沉

为使软土层与水泥浆搅拌均匀,采用二喷四搅工艺。即用同样方法,进行二次搅拌下沉、提升

喷浆,即将深层搅拌机重复搅拌下沉、提升喷浆,施工的要求同第一次。

14

123456

rL元

-—

'毕

设^

提T

计nLI

1炉

深n

=nmH

度Un=n

UnO=

^〈=n=lnE

nT=n

51nO=n

^Un=n

In=

空外

〜:Sx

:非〜二二〜

赋S

\Z--\zS

清洗灰浆及泵道

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余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并

将粘附在搅拌头上的软土清除干净。

22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卡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

(-)质量控制要点

(1)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

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2)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

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3)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喷浆压力、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

数、桩长、搅拌头转速和提升速度、复搅次数和复搅深度、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停

浆处理方法等。

(4)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

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检人

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5)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0.45〜0.55,施工时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素服,压

力控制在0.O.6Mpa;水泥浆拌和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制备好的水泥浆不得离析、沉淀,

水泥浆存放时间不得大于2小时,否则应予废弃。已制备好的水泥浆在倒入浆池时,应加

筛过滤,以免浆内结块。

(6)喷浆口到达桩顶设计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7)桩与桩搭接时间间隔不应大于24小时,如果间隔太长,搭接质量无保证,应

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对不合格桩的补救措施应尽量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8)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

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

留时间为30秒。

(9)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

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

的用量加50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