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藤野先生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1.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深沉爱国情怀,培养尊敬师长的优秀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二、故事背景1902年,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甚至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怀念藤野先生。三、文体知识回忆性散文定义: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主要特点:(1)片段式的,不追求完整性;(2)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四、理解词义【托辞】找借口。【诘责】jiézé:责问。【绯红】fēihóng:鲜红。【挟】xié:用胳膊夹着。【宛如】wǎnrú:好像;仿佛。【凄然】qīrán:凄凉悲伤的样子。【教诲】jiàohuì:教训,教导。【喝采】hècǎi:现在写作“喝彩”。【不逊】búxùn:傲慢无礼。逊:谦虚。【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匿名】nìmíng: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烂熳】lànmàn:颜色鲜艳而美丽。现在写作“烂漫”。【落第】luò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呜呼】wūhū:对事务的一种感叹发语,或赞颂、或愤慨等。【畸形】jī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泛指事物发展不正常。【掌故】zhǎnggù: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抑扬顿挫】yìyangdùncuò: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深恶痛疾】shēnwùtongjué: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杳无消息】yǎowúxiāoxī: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正人君子】zhèngrénjūnzǐ:这里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油光可鉴】yóuguāngkějiàn: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五、课文层次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5自然段):这一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了先生的崇高品德。第一层(4-5):写“我”到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第二层(6-23):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24-31):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第四层(32-35):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第三部分(第36~38自然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六、问题归纳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表明地点转换的的语句及地点: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在东京②“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之后”——离仙台后。2.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的顺序和线索又是什么?①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②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③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3.说说第1—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了伏笔。4.文章第6-23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先生讲台上的表现和耳闻先生“衣着模糊”的掌故,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5.文章第6-23自然段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作者着重选写了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写藤野先生从头到末检查并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朴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忠于学术,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潜心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这些事例写出了藤野先生对“我”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育,显示了先生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的崇高品质。6.文章第24—31自然段所叙事件,体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原因是什么?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欢呼”“喝彩”让作者发出“呼呼,无法可想!”的感概,促使其改变志向,坚定弃医从文的决心。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这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情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给下文写与藤野先生的惜别作了铺垫。
7.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件。简述一下这些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也是他后来弃医从文的思想起点。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并决定不学医学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7.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是如何体现的?作者再次易地求学,再次辗转奔波,始终贯串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实际行动。七、课文主题本文作者通过回忆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同时追忆了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东京厌恶清朝留学生到仙台受优待在仙台结识先生eq\b\lc\{(\a\vs4\al\co1(初见先生,订正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学习、生活,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我的转变匿名信事件决定弃医从文看电影事件离仙台依依惜别回国后时常想念先生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答:①离开东京之缘由。②仙台求学受优待。③初识藤野先生。④添改讲义。⑤先生纠正解剖图。⑥关心解剖实习。⑦了解中国女人裹脚。⑧匿名信事件。⑨看电影事件。⑩离别先生。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答: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答: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在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可以说,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我”感怀的片段,也为“我”的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可以说,“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受是课文的“底色”和“背景”,聚焦点则是藤野先生。没有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就不会如此突出,不会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也不会如此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章写的是作者“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的一段人生经历”,而非简单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四、鲁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原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改定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答: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华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更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的普遍行为,更加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原稿: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改定稿: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答: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更加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显“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原稿:……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改定稿:……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答: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五、“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呐喊〉自序》。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读一读,加深对鲁迅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答:理解: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从课文看,是因为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联系鲁迅的人生经历和其他作品看,其实有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他在《〈呐喊〉自序》中做过解释:“我的梦很美满,豫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可就在学医时,看电影事件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促使他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认为要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无不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启示:学习了《藤野先生》一文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等相关资料,我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他那为国为民的情怀让我深受感动。其中,对我最大的启示是人要有爱国情怀。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作品的“深刻”,无不源自他的爱国情怀,他的作品能激发国人奋起,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选择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今天,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仍走在发展复兴的路上,仍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应该树立爱国主义理想,其次要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题组A基础过关练(2022秋·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初中教育集团第一次月考改编)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给划线汉字注音。绯红()油光可鉴()(2)找出上述选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改为(3)“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是。【答案】(1)fēi
jiàn
dān(2)熳
漫(3)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4)“标致”是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留学生不伦不类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憎恶、讽刺。【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绯红”的“绯”应读“fēi”;“油光可鉴”的“鉴”应读“jiàn”;“殚精竭虑”的“殚”应读“dān”。
(2)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烂熳”应为“烂漫”。
(3)本题考查词义的把握。“殚精竭虑”指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
(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标致”本义是漂亮,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留学生不伦不类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憎恶、讽刺。(2022秋·山东省潍坊昌乐北大公学学校第一次月考)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A.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预告片,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表现。B.课间十分钟,班上的“开心果”张晓松使尽浑身解数,搞怪逗乐,整个教室充满了快活的气氛。C.考古工作很艰苦,既要具备耐得住寂寞的奉献精神,又要具备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D.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萧乾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因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答案】A【解析】A.使用有误,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该成语用错对象。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反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C项,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4.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一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示例:【专题名称】鲁迅散文的特点【研究依据】《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我的发现】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山海经〉》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之处,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我的研究:【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_【研究依据】_______________【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答案】【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又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2022秋·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期中)5.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各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根据选文,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去仙台学医。(2)文中对藤野先生衣着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和性格?(3)“我”看到藤野先生为“我”添改的讲义后,感到“吃惊”“不安”“感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与“我”关于解剖学的三次谈话的内容。【答案】(1)因为东京的环境不能满足鲁迅先生渴望学到本领来报效祖国的愿望,东京不学无术、浑浑噩噩的清朝留学生也让他厌恶之极。(2)生活简朴,不拘小节。(3)“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极其认真、仔细地为“我”这个中国学生订正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心费力;“感激”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和严格要求。(4)第一次谈话,纠正“我”解剖图中的错误;第二次谈话,对“我”肯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第三次谈话,询问“我”中国女人缠足的情况。【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从文章前两段内容可以看出,“我”对清朝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行为厌恶至极,这样的环境不能使“我”学到知识,所以才离开的。(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衣着特点去分析。文中对藤野先生衣着描写的句子有:“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是表现了他的生活简朴的特点,“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这是表现他的不注重礼仪,不拘小节的特点。(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去判断分析。藤野先生将我的讲义拿去了,等我拿来打开看时,“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将“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安”是因为讲义中“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了;“感激”则是因为藤野先生身为异国的老师,却对来自中国的自己如此关心和严格要求,他的认真负责,对我的关爱都让我感激。(4)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分别找出藤野先生与我的三段谈话,然后用简洁的句子表述出来即可。第一次谈话,围绕我画的解剖图的不当之处进行纠正;第二次谈话,是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第三次谈话,向我询问中国女人缠足的情况。据此分析概括即可。【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技法:1、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确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2、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3、重视人物形象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5、结合环境描写去分析人物形象。题组B能力提升练(2022秋·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期中)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的“藤野先生”
徐红①遥望中学,已时隔20多年,可是我的语文老师龚汉城却如在眼前。②我无须再另费笔力去描绘他的音容,因为有一幅现成的肖像画最适合他,那就是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除了没有一撇八字须,其他可谓惟妙惟肖,连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的声调也毫无二致。③有一节语文课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龚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上一篇课文《藤野先生》,这是文学作品,作者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④这个黑瘦的、衣着模糊的藤野先生远远地从异国他乡走近我,我分明感觉到他内心深处蕴藏着博大的爱。当他得知他的学生要远他而去时,他把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学生,背面还写上“惜别”二字。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文学,原来能把生活中最有情感的东西展示出来,能把沙漠润出绿洲。我抬头望着正在上课的龚老师。他镜片后的眼睛似乎亮了些,他黑瘦的脸庞似乎有些红晕,他的声音高低起伏,又戛然而止,怔怔地望着我们。我凝视着他的目光,我明白,他就是我们的藤野先生。⑤我开始写散文,写老师,写同学,写亲人,写自己,写一切能抒发我情感的文章。好像龚老师的评语一次比一次长,分数一个比一个高。龚老师在语文课上经常念我的作文,后来又把我的作文抄在大白纸上,先贴在教室门口,后贴在校园里。一张张大白纸上用毛笔抄着我的作文,字迹工整而清秀。我仿佛觉得他就是我的藤野先生。⑥中学毕业我便要背起行囊去插队。临别,龚老师并没有送照片给我,却给了我两本书,一本是《朝花夕拾》,一本是《呐喊》,扉页上有工工整整的楷体“留念,龚汉城”。⑦后来,我去考大学,由于数学成绩不佳,未能考上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中文系,进入了一所师范大学。我觉得我的作家梦,我的文学理想,就像放飞的风筝,远远地飘离我而去,心情很郁闷、失落。第一封信寄给的是我的老师,信中大概说了许多牢骚话。不久,我收到了回信。第一行字是“亲爱的未来的徐老师”。我不记得后面有多少鼓励性的话语,仅就开头这一行字,那么神圣,那么美丽,我明白今后该去做什么了。⑧后来,我也成了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向我的老师汇报我的教学成绩,比如获得了教学比赛一等奖,出书了,评上高级职称了。他总会很高兴,黑瘦的脸上洋溢着笑容。⑨1994年的一个暑假,我带着新出的一本书去探望老师。他正患乙肝休息在家。他的脸依然黑瘦,还透着点棕黄,他的声调依然抑扬顿挫,但语气急了些,眼睛没有以前亮,但更多了一份慈祥。我把书递给他,他翻到扉页,上面我也写了一行字:“留念,你永远的学生徐红”。他笑笑说:“我们现在是同事,我不过比你年长。”并亲自拿来剪刀、胶水把“你永远的学生”贴盖住。⑩1997年龚老师患肝癌去世。我没有他的照片,不能像鲁迅那样把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前,每至夜间,瞥见先生的面貌,增加勇气。但龚老师的形象却永远伴随着我在课堂里。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我就像我的老师一样,给我的学生启开文学之门,让我的学生在文学中寻回失落的美丽。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倒叙,“时隔20多年”和“如在眼前”形成对比,强调老师在“我”心中的地位。
B.在学习了《藤野先生》之后,“我”开始写抒发真情的文章,而且越写越长,越写越好。
C.《朝花夕拾》《彷徨》《呐喊》和《且介亭文集》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
D.龚老师把“你永远的学生”贴盖住,表现了他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特点。(2)请概括龚老师为“我”做的三件事。(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他镜片后的眼睛似乎亮了些,他黑瘦的脸庞似乎有些红晕,他的声音高低起伏,又戛然而止,怔怔地望着我们。(从描写方法角度)
②我觉得我的作家梦,我的文学理想,就像放飞的风筝,远远地飘离我而去。(从修辞手法角度)(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龚老师与藤野先生的相似之处。(5)请从思想感情的角度,说说作者把龚老师称为“我的藤野先生”有什么作用。【答案】(1)B
(2)把“我”的作文抄在大白纸上张贴;临别时在送“我”的两本书上题名留念;回信鼓励“我”;把“你永远的学生”几个字贴盖住。
(3)①运用神态、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位对教学投入、对学生给予厚望的老师。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我”当时没有考上理想大学的失落。沮丧心情。
(4)外表相似,老师热爱学生、认真负责的高尚品质河藤野先生相似。
(5)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有误,根据文中第⑤段“我开始写散文,写老师,写同学,写亲人,写自己,写一切能抒发我情感的文章。好像龚老师的评语一次比一次长,分数一个比一个高”可以看出“而且越写越长”不符合文意。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概括。由文中第⑤段“后来又把我的作文抄在大白纸上,先贴在教室门口,后贴在校园里。一张张大白纸上用毛笔抄着我的作文,字迹工整而清秀”可概括为:把“我”的作文抄在大白纸上张贴。由文中第⑥段“临别,龚老师并没有送照片给我,却给了我两本书,一本是《朝花夕拾》,一本是《呐喊》。这都是当时能公开读的文学作品,扉页上有工工整整的楷体‘留念,龚汉城’”可概括为:临别给了“我”两本书,并留念题名。由文中第⑦段“不久,我收到了回信。第一行字是‘亲爱的未来的徐老师’。我不记得后面有多少鼓励性的话语,仅就开头这一行字,那么神圣,那么美丽,我明白今后该去做什么了”可概括为:回信鼓励“我”;第⑨段“我”送老师书,老师执意将“你永远的学生”几个字贴盖住,也体现了老师对“我”的关爱。
(3)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本题可从人物描写角度着手,“他镜片
后的眼睛似乎亮了些”“怔怔地望着我们”是神态描写,“他黑
瘦的脸庞似乎有些红晕”是肖像描写,这些描写写出了龚老师教学时的深情投入,可见他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寄予的厚望。
②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我觉得我的作家梦,我的文学理想,就像放飞的风筝”可以看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作家梦”“我的文学理想”比作“放飞的风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未能考上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中文系后郁闷、失落的心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概括。从文中第②段“我无须再另费笔力去描绘他的音容,因为有一幅现成的肖像画最适合他,那就是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除了没有一撇八字须,其他可谓惟妙惟肖,连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的声调也毫无二致”可以看出“我”的老师和藤野先生的外表相似;老师把“我”的作文抄在大白纸上张贴;临别时在送“我”的两本书上题名留念;回信鼓励“我”;把“你永远的学生”几个字贴盖住。龚老师热爱学生的高贵品质和藤野先生相似。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因为他正直、关爱鲁迅、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让鲁迅对他满怀敬重怀念之情。这里作者将自己的老师比作鲁迅先生,恰恰也体现了这一点。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2022秋·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期中)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回忆我的语文老师曹文轩ㅤㅤ①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ㅤㅤ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ㅤㅤ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ㅤㅤ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雨墨清荷,如梦似幻。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ㅤㅤ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ㅤㅤ⑥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ㅤㅤ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ㅤㅤ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只见明月当空,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温婉如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ㅤㅤ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ㅤㅤ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全文看,“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独特,对学生不留情面,过于严苛的老师。B.“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踢”表现出当时的“我”愤怒的情绪,对老师粗鲁的态度,衬托出语文老师的大气与宽容,写出了语文老师在“我”心目中高贵与美丽的形象。C.本文中的“我”和《藤野先生》中的鲁迅对自己老师的情感是相同的,内心都是无比的感激和充满敬意。D.“只见明月当空,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温婉如水”,这句景物描写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色的清澈、明亮,表现了作者接受老师劝导后的愉悦心情。(2)请结合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人物特点典型细节①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好脾气②;③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3)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雨墨清荷,如梦似幻。”②请分析“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一句中“踢”的含义。(4)回忆性散文往往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悟。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感悟?请结合内容,简要阐述。【答案】(1)A(2)①学识渊博;②脾气好;③认真负责。(3)①景物描写,描写了细雨中荷塘的美丽动人;体现当时语文老师诗意的启发在我们心中带来的愉悦和舒适。②“踢”是用力蹦门的动作;传神地写出老师的批评对“我”的打击太大,让“我”失去理智的冲动和愤怒之情。(4)作者表达了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没有语文老师当年的耐心引导,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就。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过于严苛的老师”错误,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严厉而不是“严苛”。故选A。(2)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概括。“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说明老师学识渊博,当“我”“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却微笑地看着我”说明她脾气好;“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说明她认真负责。(3)①本题考查赏析环境描写。这个句子是一处环境描写,描写了细雨中的荷塘,联系“雨墨清荷,如梦似幻”可知,表现了雨中荷塘的美丽动人。联系前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可知。此处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语文老师诗意的启发在我们心中带来的愉悦和舒适。②本题考查词语赏析。“踢”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联系第5段中的“我的历届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可知,当“我”听到老师说“我“是写作文最不好的那个同学时,内心无比愤怒。踢开老师的门,就是我愤怒的一种表现。“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找到老师宿舍门口,想要质问老师时的冲动与愤怒之情。(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作者在叙述完语文老师的几件事后说“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这是作者在表达对语文老师的感激之情。没有语文老师当年的耐心引导,就没有自己今天的成就。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提出了语文老师的重要性。【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题组C培优拔尖练(2022秋·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初中教育集团第一次月考)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川的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的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眉飞色舞的一篇。此外如吴敬恒的《上下古今谈》,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以及张东荪的时事新报社论,他也选了不少。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样的话是相当的可以使学生们吃惊的,吃惊的是,我们的国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样会能够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某仓储公司与租户关于仓库租赁的合同
- 2024北方地区冬季清雪能源供应合同
- 2024年事业单位宣传品制作合同3篇
- 2024系统程序使用许可合同范本(标准版)
- 2024年快递行业综合承包服务协议样本版
- 唐山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 中国矿业大学《液压传动(英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企业间技术研发联盟协议3篇
- 2024年度智能楼宇对讲监控系统安装合同3篇
- 2024年木屋结构加固与安装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应急救援预案评审记录表
- 浙江省衢州市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 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
- 云上:再见啦!母亲大人
- 人工智能伦理导论- 课件 3-人工智能伦理
- 第章列车自动驾驶(ATO)系统方案
- 中国的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
- 汽车前轮转向机构分析
- 深圳市保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全套体系文件工程管理手册
- 动产质权法的立法背景与发展历程
- 企业伦理:企业经营的道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