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外形及灰质核团神经解剖学讲稿讲义资料_第1页
脊髓外形及灰质核团神经解剖学讲稿讲义资料_第2页
脊髓外形及灰质核团神经解剖学讲稿讲义资料_第3页
脊髓外形及灰质核团神经解剖学讲稿讲义资料_第4页
脊髓外形及灰质核团神经解剖学讲稿讲义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髓

一、位置:椎管内上端—枕大孔处接延髓下端—3个月前,与椎管等长。

3个月后,高度差出现。出生时,达第3腰椎体下缘成年男性:第1腰椎体下缘(T12~L3上缘)成年女性:第2腰椎体下缘二、外形:前后稍扁的圆柱状,长约45cm;重约35g,与脊柱弯曲一致。

两个膨大:

颈膨大—C4~T1,C6最粗;

腰骶膨大—T12~L4/5,L3最粗

脊髓圆锥

终丝(无神经组织,软脊膜构成)(S2以下被硬脊膜包裹)31对脊神经前根

31对脊神经后根及脊神经节

马尾(L1以下)腰穿位置:L3~4、L5~S1棘突之间

6条纵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后正中隔)前外侧沟(31对前根穿出)后外侧沟(31对后根穿入)后中间沟(位于C1~T4节段)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椎骨序数

椎骨棘突

等高(C1~4)等高(C1~3)

高1个(C5~T4)高1个(C4~8)

高2个(T5~8)高1~2个(T1~6)

高3个(T9~12)高3个(T7~12)

T10~12

(L1~5)T10~12(L1~5)

L1

(S1~Co1)T12~L1之间(S1~5、Co1)四、脊髓被膜:硬脊膜:致密CT,囊状。上附枕大孔边缘,续硬脑膜下至S2包终丝随脊神经漏斗状膨出,形成脊神经外膜硬膜外隙:上达枕大孔,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静脉从负压、硬膜下隙

四、脊髓被膜:硬脊膜蛛网膜:薄而透明的胶原纤维层。疏松蛛网膜下隙:有脑脊液及脊髓血管,脊神经根丝。蛛网膜下池:终池(L1~S2之间)—

马尾、终丝,结缔组织小梁脊神经外膜

四、脊髓被膜: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薄、富含血管、紧贴脊髓表面深入沟裂。形成终丝齿状韧带(18~24个,固定脊髓;椎管内手术的标志,连于硬脊膜)后隔(C5~T12处较发达)三、内部结构:(一)概况:灰质、白质、中央管(二)灰质:H形,灰红色,富含神经元胞体、树突及血管。1.区分:

后角(后柱):主要为接受感觉纤维传入的感觉神经核团。

中间带:

侧角(侧柱)—T1~L3节段,为交感神经核。

前角(前柱):富含运动神经元

灰质连合:分为灰质前连合灰质后连合。主要核团:后角(柱):后角边缘核:位于缘层的尖部,全长可见,主要为梭形或星状大型细胞。接受后根外侧部的痛温觉纤维和内侧部的粗略触觉纤维;其轴突进入外侧索分成升降支(固有束),发挥节段间联系;部分纤维加入脊髓丘脑束。

胶状质:胶状透明,存在于脊髓全长,细胞小卵圆形和星形。接受后根内纤维的侧支;发轴突进入Lissauer背外束,实行节段间联系。

C1~3节段内,胶状质较大,为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下端。

后角固有核:存在于脊髓全长。为大多角形和中型梭形细胞。主要接受后根内的粗、细纤维,胶状质的部分纤维。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脊髓丘脑束。

网状核:后角固有核的外侧,网状结构内。多为中小型细胞。

背核:后角底部的内侧部,仅存在于C8~L3节段。由大型多极和圆形神经元组成。接受后根内侧部纤维的终末和侧支;发出的轴突形成同侧脊髓小脑后束。

颈外侧核:存在于C1~2节后角尖前外侧的白质中。人不明显。是脊颈丘脑束的中继站。

后角连合核:位于后角内侧缘到灰质后连合部位。中、小型的中间神经元。发纤维经后连合到对侧前角,或经后固有束到不同节段的前角。骶后连合核是躯体传入和内脏传入的汇聚处。

中间带:。

中间带外侧核:在C8~T1节段位于侧角。胞体小,卵圆形或梭形。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前根进入脊神经前支,然后以白交通支形式进入交感干

中间带:

中间带外侧核:在C8~T1节段位于侧角。胞体小,卵圆形或梭形。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前根进入脊神经前支,然后以白交通支形式进入交感干。在S2~4阶段,为骶副交感核,含副交感节前神经元。其轴突经S2~4脊神经前根进入脊神经前支,然后形成盆内脏神经

中间带内侧核:纵贯脊髓全长。由大、中、小型细胞组成。其部分轴突进入两侧外侧索,形成双侧脊髓小脑前束。

前角(柱):含大、中、小型神经元,于脊髓全长的大部分混杂分布。

α运动神经元:大型多角,平均大于37μm(有文献认为大于

25μm

),数量约占前角运动神经元的2/3,支配骨骼肌的梭外肌纤维产生随意运动。

γ运动神经元:中型多极神经元,小于37μm(或小于25μm

),

数量约占1/3,支配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维持肌张力。

中、小型中间神经元:大部分分散,小部分形成核团。其中

前角连合核—前角内侧缘至灰质前连合处,其轴突经灰质连合终于对侧前角。

Renshaw细胞—接受α运动神经元轴突的侧支(胆碱能,兴奋性),发轴突(甘氨酸能,抑制性)返回同一个或其它α运动神经元,对其产生反馈性抑制作用。

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成的神经核:

前角躯体运动内侧核(柱):位于前角内侧部,纵贯脊髓全长,支配运动躯干的骨骼肌。

—前内侧核:脊髓全长可见,主要支配竖脊肌等脊柱区肌肉。向上接延髓的舌下神经核。

—后内侧核:较小,颈膨大和腰膨大处较清晰,主要支配躯干前部和外侧壁的肌肉。

前角躯体运动外侧核(柱):位于前角外侧部,于颈膨大和腰膨大处最发达,支配四肢的骨骼肌;在脊髓胸段较小,支配肋间肌和腹前外侧部肌。在颈、腰膨大处,分为:

—前核:支配肩肌或髋肌

—前外侧核:C4~T1/L2~S1(C4~8/L2~S2)明显;支配臂肌或大腿肌

—后外侧核:C5~T1/L2~S2(C4~T1/L2~S3)明显;

支配前臂肌或小腿肌

—后外侧后核:C5~T1/S1~3(C8~T1/S1~3)明显;

支配手肌或足肌

**以上各核团中,支配伸肌或展肌的神经元排在前角的外侧部;

支配屈肌或收肌的神经元排在深部。

前角内的其它神经核团:

—中央核:仅见于颈髓和腰骶髓。其中:

膈神经核:C3~5(C3~4),位于内侧核群的外侧。支配膈肌支配会阴肌的核:S3~6,支配会阴肌。

—副神经核的脊髓部:C1~5(6),下部位于前角腹侧缘的中间部或中央;上部可达后内侧核的外侧。其发出的轴突构成副神经的脊髓根。

—Onu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