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地产业经济撰稿人:艾志杰目录CATALOG吴地农耕蚕桑业经济01吴地渔业经济02吴地工商业经济03吴地文化产业经济0401吴地农耕蚕桑业经济西周春秋时期新石器时代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农耕蚕桑业经济是吴地产业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就已经出现了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以及商业贸易等蚕桑丝绸产业。周朝是一个以农业起家的王朝,周人祖先在农业生产领域颇有建树。在周族流传的故事中,他们的祖先后稷是农业生产的集大成者,更有人感念后稷教民稼穑之功,结合后稷相关传说创作出《诗经》中的《生民》。春秋时期蚕桑业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且遍布全国各地,在今山西南部的唐、魏,陕西中部的秦,山东西南的曹、鲁,河南东部的卫等地,蚕桑事业普遍繁荣,从而成为百姓的重要收入来源。西周时期秦汉六朝时期开创封建大一统局面秦朝历来都将蚕桑业视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曾在商鞅变法中实行过“奖励耕织”的措施,统一后的秦朝在农业生产上更是形成了“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史记•秦始皇本纪》)的新局面。“海上丝绸之路”雏形秦汉时期吴地的农耕蚕丝业水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罗马、日本等海外国家输出丝织产品和蚕桑技术。统治阶级的重视程度汉至六朝时期,吴地的蚕桑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统治阶级对蚕桑业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经济产业。隋唐时期0102“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宽“陆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唐朝吴地的经济发展进入高峰期,蚕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辐射范围已经扩及全吴地7个州府。专业化的蚕桑生产从散植到专业桑园的种植形式转变,不仅反映了唐朝桑植技术和产业模式的重大转变,而且也意味着吴地蚕桑业的发展走上了新台阶。明清时期01以养蚕为主业以稻收为副业在吴地东南一带,几乎每家每户都以养蚕制丝为副业,这大大增加个体家庭户的经济收入,特别是浙江湖州的养蚕业一度成为全国之首。02以副养农以工养农明清时期,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吴地人民以经济利益为导向,采取以副养农、以工养农的自救措施,维持生活所需。03桑蚕业的良性循环除了桑田产业,蚕桑业生产的利润也来自于养蚕和缫丝。用桑田所产桑业用来养蚕,收茧之后农户自己缫丝,将桑田和其他配套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桑蚕业才能实现良性循环。02渔业经济发展西周春秋时期010203春秋时期渔业发展春秋时期,吴地的渔业迅速发展,从天然捕捞向人工饲养转变,这一变化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渔业成为产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与仲雍的影响泰伯与仲雍兄弟为避让王位来到“荆蛮之地”,在江南无锡一带建立“勾吴”国,将中原耕种技术与吴地渔耕文化结合,促进了地区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创新泰伯率领居民兴建了“泰伯渎”,这条位于无锡东南部的人工河流是太湖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也为渔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秦汉六朝时期渔业资源开发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政治动乱和南北迁徙加速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也深化了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吴地也因此有了“水美鱼肥稻香”的美称。鱼产品加工从当时吴地冰室的分布情况来看,吴国阖闾的冰室位于现今苏州的闾门外,越王勾践的冰室坐落于当今浙江绍兴的东门外,这些冰室的用途大多用于鱼产品的冷冻保鲜。生产技术发展据《吴越春秋》记载,有一种用珍珠缝制的衣服名为“珠襦”,这是吴王为爱女滕玉精心准备的陪葬品,表明当时的鱼制装饰品在皇亲国戚中的风靡程度。隋唐时期0102专业化的渔民唐代吴地已经出现了专业化的渔民,作为特殊的职业阶层,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以捕鱼为主,一部分人彻底脱离农耕劳作,少部分人则从事少量的农耕活动,他们的捕鱼活动涉及湖泊、近海等多个领域。多样化的渔具渔法从延续性的角度来看,唐代的捕鱼方法和技术手法对前人有一定的继承,同时又出现了创造性的发明和技术。唐代陆龟蒙就曾在《渔具诗序》中对当时的渔具和渔法做了详细描述和区分,反映了当时捕捞技术的基本情况。元明清时期明代多层次渔法明代吴地渔民采用三种不同水域层次的网捕鱼技术,包括铁脚鱼、大丝网和浮网,针对不同水层进行捕捞,体现了对水域生态分层利用的高度认识。01特定水体环境工具明代渔民根据特定水体环境选择捕鱼工具,如在溪水中使用箪,河渠中使用罾,以及芦苇丛中用义等,展现了对自然环境适应性的智慧和技巧。02清代渔业经济繁荣清代吴地太湖地区渔业经济进入繁盛阶段,捕捞业成为主要劳作方式,渔业生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标志着渔业技术和经济的双重进步。0303吴地工商业经济秦朝手工业发展010203秦朝的青铜器制造秦朝时期,青铜器制造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用于日常生活用品,还广泛用于武器和礼器的制作,体现了秦朝高超的金属加工技艺。陶瓷与纺织业的进步秦朝的陶瓷制作技术显著提升,出现了多种新样式和装饰手法;同时,纺织业也得到了发展,生产出大量高质量的丝绸和布匹,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铁器生产的兴起秦朝时期,随着铁器技术的传入和发展,铁器生产开始兴起,这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也极大地推动了手工业和军事装备的进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010302宋代市场体系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得益于其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定期的集市和常设的市场,这些市场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便利的平台。手工业与商业的互动宋代的手工业与商业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种类的丰富,而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货币经济的发展宋代货币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纸币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性,为商品经济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明清工艺美术兴盛010302吴地工艺美术的繁荣明清时期,吴地的工艺美术行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产品种类繁多,流派风格多样,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传统工艺的多元发展在明清时期,吴地的传统工艺美术如刺绣、织锦、绎丝等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展现了工艺美术的多元化。工艺美术的全国影响力明清时期,吴地的工艺美术不仅在当地盛行,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半壁江山,其影响力和地位无可替代,成为全国工艺美术的代表。04吴地文化产业经济明清出版业特点01官营与私营的更替明清时期,吴地出版业经历了从官营主导到私营优势的转变,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坊刻的兴起,还反映在出版业的商业价值提升上。03彩色印刷技术的发明明代末期,胡正言采用彩色套印技术编印《十竹斋书画谱》,开启了我国彩色套印的新纪元,为后世彩色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活字印刷的推广清代吴地广泛采用活字印刷技术,如苏州徐氏灵芬阁等,标志着出版业在技术上的重大进步,极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传播速度。02民国文化产业发展01民国电影业的兴起民国时期,随着西方电影技术的引入和国内资本的注入,中国电影业开始萌芽,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和电影人,奠定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基础。02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在民国时期,新闻出版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报纸、杂志种类增多,内容更加多元化,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平台,促进了社会思想的活跃。03文学创作的兴盛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众多文学流派和作家涌现,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苏州文化产业地位010302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苏州文化产业从传统手工艺到现代数字创意,经历了从地方特色到国际视野的转变,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3月份法拍房原租赁合同解除条件变更
- 2025年企业向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便利店经销代销合同书
- 2025广告公司业务执行合同
- 急诊科室物资管理优化计划
- 乡镇店面员工劳动合同范例
- 深基坑沉井施工方案
- 供暖锅炉设备租赁合同样本
- 施工方案检测内容包括
- 养殖基地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晋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
- 电子政务平台的维护与技术支持策略
-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课堂
- 2025年度文化产业项目结算扶持政策合同
- 2025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越野汽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教育心理学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美术造型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高中化学选修二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复习
- 塑料降解酶研究进展-洞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