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_第1页
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_第2页
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_第3页
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_第4页
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目录/Contents一、医院感染二、清洁、消毒、灭菌三、无菌技术四、隔离技术五、供应室一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医院感染概念医院感染:又称获得性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关于医院内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A.狭义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患者B.患者在出院后感染也可能是医院内感染

C.入院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病不属于医院内感染D.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一定是医院内感染E.医院内感染的发病可在住院期间也可在出院后D医院感染(一)内源性感染(二)外源性感染医院感染的分类内源性感染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条件致病菌)通过活动或移位造成的感染。外源性感染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医院感染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感染链

医院感染的形成医院感染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医院感染中主要的感染源有:(1)已感染的病人(2)病源携带者(3)病人自身(4)医院因素最重要的感染源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一)机体自身因素1.生理因素2.病理因素3.心理因素(二)机体外在因素1.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2.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3.医院布局不符合卫生学要求

4.接入性诊疗手段增多

5.抗生素的广泛应用6.易感人群增多三、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医院感染1.建立三级监控体系2.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3.合理使用抗生素4.人员控制5.医院布局设施合理6.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二清洁、消毒、灭菌清洁、消毒、灭菌一、概念清洁清除物体表面上的一切污秽,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消毒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灭菌

杀灭物体上全部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胞。

清洁、消毒、灭菌一、概念清洁法特殊污渍的处理方法:碘酊用乙醇或维生素C;甲紫用乙醇或草酸;陈旧血渍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用维生素C或过氧乙酸。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物品、人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疫源性消毒指在有感染源的情况下进行的消毒,其消毒措施有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清洁、消毒、灭菌1、热力消毒灭菌法2、光照消毒法3、电离辐射灭菌法4、微波消毒灭菌法5、过滤除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浸泡法2、擦拭法3、喷雾法4、熏蒸法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直接损伤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清洁、消毒、灭菌1、热力消毒灭菌法2、光照消毒法3、电离辐射灭菌法4、微波消毒灭菌法5、过滤除菌(一)物理消毒灭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浸泡法2、擦拭法3、喷雾法4、熏蒸法方法二、消毒、灭菌的方法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而导致细菌死亡。(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燃烧法适用对象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感染辅料。

②需急用的某些金属和搪瓷类物品。③培养用的试管或烧瓶在开启和关闭瓶口时使用。

①操作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②在燃烧过程中不得添加乙醇③锐利刀剪禁用燃烧法注意事项方法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可用焚烧法②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s。③搪瓷容器倒入少量95%以上的乙醇后轻轻转动,使乙醇分布均匀,然后点火燃烧至熄灭。④培养用的试管或烧瓶,在开启或关闭塞子时,将管(瓶)口和塞子在火焰上来回旋转2~3次。热力消毒灭菌法---干烤法适用对象注意事项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粉剂、油剂、金属制品及陶瓷制品等的灭菌。用于消毒时,箱温120-140℃,时间10~20min;用于灭菌时箱温160℃,2小时;箱温170℃,l小时;箱温180℃,30分钟。①灭菌前,物品应洗净,玻璃器皿应干燥;②物品包装不宜过大,通常不超过10cm×10cm×20cm,放物量不超过箱体高度的2/3;③灭菌时物品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④灭菌中途不宜打开烤箱重新放入物品;⑤灭菌后须待烤箱温度降至40℃以下再打开烤箱,以防炸裂。热力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法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和橡胶类制品等的消毒。适用对象将物品刷洗干净,全部浸没于水中,加热煮沸,然后开始计时。5-10min可消毒;15分钟可杀灭大多数细菌芽孢;1h可灭菌。若中途加入物品,则应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方法注意事项①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裹,在冷水或温水时放入②橡胶类物品用纱布包裹,待水沸后放入,5分钟后取出③器械的轴节及容器的盖要打开,大小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④有空腔的物品要将腔内灌满水再放入⑤消毒前先将物品清洁,然后放入煮沸锅中,加水浸没物品,加热煮沸。

5-10min可消毒;1h可灭菌。⑥加入1%-2&浓度的碳酸氢钠,即可增强杀菌,又可去污除锈。热力消毒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卧式(或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应用最广效果最可靠首选热力消毒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分类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类型压力(kPa)温度(℃)时间(min)下排气式103~137121~12620~30预真空式2051324~5热力消毒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及其芽孢,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的灭菌。如各类器械、耐高温的玻璃制品、橡胶、搪瓷、敷料及溶液等,但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灭菌。适用对象使用方法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①准备:在外层锅腔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内层锅腔装上物品后加盖旋紧。②排冷空气。③物品灭菌:继续加热,待压力升至所需数值,维持20~30min,关闭热源。④排蒸汽:开放排气阀,待压力降至“0”时,慢慢打开盖子。热力消毒灭菌法---压力蒸汽灭菌法①灭菌包不宜过大(下排气式:体积不宜超过30*30*25cm;预真空式体积不宜超过30*30*50cm),包扎不宜过紧,放置时各包留有空隙。②布类物品应放在金属和搪瓷类物品之上。③灭菌效果的监测:

生物监测法(最可靠);

化学监测法(最常用);

物理监测法:用150℃或200℃的留点温度计。④灭菌物品应放置合理,总体积不应超过灭菌室容积的8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应超过90%。⑤灭菌后须冷却30分钟、待物品干燥后取出备用;每批次均应检查灭菌是否合格。注意事项灭菌前灭菌后1.热力消毒灭菌法用煮沸法消毒物品,正确的是A.水沸后放橡胶管B.组织剪刀应打开轴节C.水沸后放入玻璃物品D.大小相同的治疗碗可重叠E.煮沸中途加人物品应从加入开始即计时煮沸法灭菌时,将水煮沸至100℃后,杀灭多数细菌芽孢需要煮沸的时间是A.10minB.15minC.30minD.50minE60minAB1.热力消毒灭菌法下列不属于热力消毒灭菌法的是A.燃烧法B.煮沸法C.干烤法D.压力蒸汽灭菌法E.光照消毒法E1.热力消毒灭菌法

热力消毒灭菌法的原理是A.干扰细菌酶的活性B.破坏细菌膜的结构C.使菌体蛋白发生光解变性D.抑制细菌代谢和生长E.使菌体蛋白及酶变性凝固E1.热力消毒灭菌法不属于物理消毒灭菌的方法是A.燃烧法B.臭氧灭菌灯消毒法C.微波消毒灭菌法D.浸泡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D1.热力消毒灭菌法不宜采用燃烧法灭菌的物品是A.眼科剪B.换药碗C.气性坏疽患者使用过的敷料D.被结核杆菌污染的纸张E.镊子筒

A1.热力消毒灭菌法患者,男,26岁,左下肢发生气性坏疽,其换下的敷料应A.紫外线消毒B.高压蒸汽灭菌C.过氧乙酸浸泡D.焚烧E.甲醛熏蒸

D1.热力消毒灭菌法下列关于煮沸消毒法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品需全部浸入水中B.空腔导管应预先灌水C.玻璃类物品需在水沸腾时放入D.如中途加入其他物品须等水再次沸腾后开始计时E.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腾后放入

C1.热力消毒灭菌法煮沸消毒时,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应延长A.1minB.2minC.3minD.4minE.5min为了将沸点提高到105℃,煮沸消毒时可加入A.碳酸氢钾B.碳酸氢钠C.碳酸钙D.亚硝酸钠E.乳酸钠BB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法)

光照消毒法日光曝晒法紫外线灯管消毒法

臭氧灭菌灯消毒法2.光照消毒法---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和紫外线作用达到消毒效果。常用于床垫、背部、书籍等物品的消毒。将物品放在直射日光下暴晒6小时,并定时翻动,使物品各面均能受到日光照射。2.光照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照射,使菌体蛋白光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空气消毒:有效照射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为30~60min。照射后病室应通风换气物品表面消毒:有效照射距离为25~60㎝,照射过程中应定时翻动物品,各个表面均应照射20~30min。通电5-7分钟后,空气中的氧气电离产生臭氧,可增强杀菌作用。杀菌力最强的波段为250-270nm。定期检测灯管照射强度,灯管照射强度≦70µw/cm2或使用时间超过1000h时应更换灯管。保持灯管清洁:无水乙醇棉球擦拭灯管表面,每周两次。2.光照消毒法---臭氧灭菌灯消毒法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常用于室内空气的消毒、物品表面(饮食用具、衣物等)的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在使用灭菌灯时,关闭门窗,以确保消毒效果。注意:臭氧对人有毒,空气消毒时,人员须离开现场,消毒结束后20~30min方可进入。3.电离辐射灭菌法又称为冷灭菌,具有广谱灭菌作用可用于金属、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精密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制品等灭菌。4.微波消毒法微波可以杀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常用于食品、餐具的消毒。要注意微波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应避免小剂量长期接触或大剂量照射。盛放物品时,不可使用金属容器,微波的热效需要有一定的水分,待消毒的物品应浸入水中,或用湿布包裹。5.过滤除菌法(空气净化法)是医院采用现代化设备达到空气净化的方法。空气中细菌总数≤10cfu/cm3,空气的洁净度达到99.98%,以达到空气净化目的。主要用于手术室、烧伤病室、器官移植病室和ICU等。清洁、消毒、灭菌用煮沸法消毒物品,正确的是A.水沸后放橡胶管B.组织剪刀应打开轴节C.水沸后放入玻璃物品D.大小相同的治疗碗可重叠E.煮沸中途加人物品应从加入开始即计时A清洁、消毒、灭菌

煮沸法灭菌时,将水煮沸至100℃后,杀灭多数细菌芽孢需要煮沸的时间是A.10minB.15min

C.30minD.50minE60minB清洁、消毒、灭菌对于手术器械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A燃烧法B煮沸消毒法C高压蒸气灭菌法D烤箱干热灭菌法E微波消毒灭菌法C清洁、消毒、灭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压力及温度分别是A.103kPa,121℃B.103kPa,126℃C.137kPa,128℃D.137kPa,130℃E.205kPa,132℃E清洁、消毒、灭菌关于压力蒸汽灭菌注意事项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品灭菌前需洗净擦干或晾干B.灭菌包不易过大、过紧C.金属物品放在布类物品上面D.定期检测灭菌效果E.灭菌物品干燥后方可取出C清洁、消毒、灭菌为检验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目前常用的方法是A.温度计监测B.灭菌包中试纸变色C.灭菌包中明矾熔化D.术后病人是否有切口感染E.灭菌后物品细菌培养B清洁、消毒、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手术器械包灭菌条件为A.压力40kpa,温度90℃,时间5min。B.压力60kpa,温度100℃,时间10minC.压力80kpa,温度105℃,时间15minD.压力105kpa,温度125℃,时间30min E.压力140kpa,温度130℃,时间40minD清洁、消毒、灭菌紫外线灯管消毒。应从灯亮后几分钟开始计时A.1~3B.3~5C.5~7D.7~9E.9~11

紫外线最佳杀菌波长为A.225nmB.245nmC.254nmD.325nmE.454nmCC清洁、消毒、灭菌紫外线消毒,下列那项是错误的A.紫外线穿透性差、故被消毒的物品不可有任何遮蔽B.为检查紫外线杀菌效果需定期进行空气细菌培养C.紫外线灯管要保持清洁透亮D.照射前,病室应先做好清洁工作E.灯管使用期限,不能超过3000hE清洁、消毒、灭菌为了达到消毒目的,利用日光暴晒法消毒需要A.2hB.4hC.6hD.8hE.10h患者,女性,60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入院。现病愈出院,其床垫的消毒可采用A.干烤法

B.日光暴晒法C.浸泡消毒法

D.微波消毒法E.压力蒸汽灭菌消毒BC(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化学消毒液使用原则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纱条及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熟悉消毒物品洗净、擦干,完全浸没在消毒液内,管腔内注满消毒液,并打开器械轴节和容器的盖。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2.擦拭法4.熏蒸法3.喷雾法4.熏蒸法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空气熏蒸用于熏蒸法的常用消毒剂有:(1)纯乳酸:0.12ml/m3加等量水,加热熏蒸,密闭门窗30~120min后打开通风换气。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如手术室、换药室等。(2)2%过氧乙酸:8ml/m3,加热熏蒸密闭门窗30~120min后开窗通风。(3)食醋:5~10ml/m3加热水1~2倍,加热熏蒸,密闭门窗30~120min后打开通风换气。用于流感、流脑病室的消毒。物品熏蒸用于熏蒸法的常用消毒剂有:福尔马林(37%~40%甲醛溶液)40~60ml/m3+

高锰酸钾20~40g柜内熏蒸物品,密闭6~12h。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护考链接在行纤维胃镜消毒时,宜选择的化学消毒方法是A.75%乙醇擦拭B.2%的戊二醛浸泡C.3%过氧化氢浸泡D.0.2%过氧乙酸熏蒸E.含有效氯0.2%的消毒液浸泡在乡卫生院工作的护士准备用纯乳酸对换药室进行空气消毒,换药室长、宽、高分别为4米、5米、3米。需要乳酸的量为A.3.6mlB.5.8mlC.7.2mlD.12.8mlE.17.4ml一间5m×4m×3m的病房,在使用2%的过氧乙酸进行空气消毒时,应使用过氧乙酸A.240mlB.300mlC.360mlD.480mlE.600mlBCD3.化学消毒液的种类根据消毒液的消毒效率不同,可分为4类分类定义消毒剂举例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效果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高效消毒剂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孢有显著杀灭作用过氧化氢、过氧乙酸、部分含氯类

中效消毒剂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其他微生物乙醇、碘伏、部分含氯类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新洁尔灭、氯己定

是指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物品达到灭菌效果的制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灭菌剂化学消毒液的种类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以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孢具有显著杀灭作用的制剂,如过氧化氢、部分含氯消毒剂等。高效消毒剂化学消毒液的种类是指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以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碘类、醇类及部分含氯消毒液等。中效消毒剂化学消毒液的种类是指仅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瓜类、酚类、季铵盐类等。低效消毒剂化学消毒液的种类戊二醛化学消毒液的种类适用范围: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内镜常用浓度:2%常用方法:浸泡法,消毒时间20~45min,灭菌时间10h注意事项:密闭保存;定期检测;对碳钢类制品有腐蚀性,浸泡前应防锈(0.5%亚硝酸钠);灭菌效果受pH影响大;灭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干擦干;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应注意防护过氧乙酸化学消毒液的种类适用范围:耐腐蚀物品、皮肤及环境等常用浓度:

0.2%、0.5%、1%,30~60min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注意事项:贮存于通风阴凉避光处,防高温引起爆炸;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现配现用,配制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加强防护、监测含氯消毒剂化学消毒液的种类适用范围:餐(茶)具、环境、水、疫源地等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及干粉消毒等注意事项:密闭保存,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应现配现用;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有色织物等的消毒;如存在大量有机物,应延长时间/提高浓度;消毒后的物品应及时用清水冲净。乙醇化学消毒液的种类适用范围:皮肤、物品表面及医疗器械等常用浓度:70%~75%常用方法:浸泡、擦拭注意事项:易燃,密闭保存于避火处;有刺激性,不宜用于粘膜及创面消毒;不适于手术器械灭菌;易挥发,加盖保存;碘伏化学消毒液的种类适用范围:皮肤、粘膜、创面、物品等常用浓度:0.5%~2.0%:皮肤消毒;

0.05%:粘膜、创面消毒。常用方法:涂擦、冲洗、浸泡注意事项:避光密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宜现用现配;皮肤消毒后勿需乙醇脱碘;不能消毒金属制品。新洁尔灭化学消毒液的种类适用范围:皮肤、粘膜、环境、物品等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等注意事项:现用现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效果。

适用范围:皮肤、粘膜、创面、物品等常用浓度:2%:皮肤消毒;消毒后用70%乙醇脱碘常用方法:涂擦注意事项:碘过敏者禁用;不能用于粘膜的消毒;对金属有腐蚀性。碘酊适用范围:皮肤、粘膜、创面、等常用浓度:0.2%:粘膜、创面消毒。常用方法:涂擦、冲洗、浸泡注意事项:避光密闭保存于阴凉、干燥处;宜现用现配;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如使用高频电刀,须待消毒剂干后使用。碘伏

适用范围:皮肤、粘膜、创面、物品等常用浓度:0.02%~0.1%:皮肤消毒;

0.05%:粘膜、创面消毒。常用方法:涂擦、冲洗、浸泡注意事项:对肥皂、碘、高锰酸钾等阴离子面活性剂有桔抗作用。有吸附作用,会降低药效,所以液内不可投入纱布、棉花等。氯已定适用范围:皮肤、粘膜、环境、物品等常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等注意事项:现用现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消毒效果有影响;有机物的存在影响消毒效果。

新洁尔灭医疗用品的危险性分类必须要选用灭菌法以杀灭一切微生物,以免引起机体发生感染。指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到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用品和器材等。高度危险物品医疗用品的危险性分类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要求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是指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到人体无菌组织内的物品。中度危险物品医疗用品的危险性分类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法或只做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是指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黏膜,仅直接或间接的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的一些物品。低度危险物品三无菌技术无菌技术的概念01无菌技术的概念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无菌技术无菌技术的概念无菌物品:是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无菌区域: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非无菌区:是指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相对无菌:是指无菌物品自无菌容器内一经取出,就认为是相对无菌,不可再放回。污染物品:是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物品。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原则02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操作环境应该要清洁干燥,宽敞明亮,并且要定期消毒,无菌操作前30分钟要停止扫地、铺床等活动,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尘土飞扬。操作前还要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环境要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工作人员应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要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操作者要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标志明显。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物品存放柜货架应高出地面20厘米,距离天花板不得少于50厘米。无菌物品包外需要标明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责任人,并粘贴化学指示胶带。无菌物品应按失效期的先后顺序摆放并使用。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天,无菌物品过期或受潮应该重新灭菌,方可使用。物品管理要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最主要的措施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需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跨越无菌区;不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嗽、打喷嚏。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旦从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物品使用后,必须重新灭菌后方可再用。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被污染或疑有污染,不可再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位病人使用一次。无菌观念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考链接1.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有效保存时间不应超过A.7天B.2周C.3周D.4周E.2个月2.下列不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是A.无菌包须有标记和消毒日期B.无菌操作时手臂位于腰部水平以上C.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D.无菌持物钳可夹取所有无菌物品E.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AD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考链接3.关于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A.环境保持清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B.操作者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C.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没有使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容器D.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E.无菌物品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14天E无菌技术操作及注意事项03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目的:是用来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卵圆钳可用以夹取刀、剪、钳、镊、治疗碗及弯盘等,不能持重物。三叉钳用以夹取盆、盒、瓶、罐等较重的物品。镊子适用于夹取棉球、棉签、针头、注射器、缝针等小物品。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存放方法

①浸泡于内盛消毒液大口有盖容器内或干置。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

②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

③浸泡消毒时每周清洁、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④干置的容器及钳每4h更换一次。

⑤换药室等使用频率高的部门应每天清洁、灭菌、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注意事项到远处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动。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于换药或消毒皮肤。无菌持物钳如被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护考链接4.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A.无菌持物钳的前端不可倒转向上B.无菌持物钳的前端不可触及容器口的边缘C.无菌持物钳的前端应保持在胸腹部水平D.无菌持物钳只能夹取无菌物品E.无菌持物钳可直接夹取远处无菌物品5.防止交错感染的最主要措施是A.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要整洁B.执行无菌操作时,环境要清洁C.一分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D.取无菌物品时,要使用无菌持物钳E.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EC2.无菌容器的使用无菌容器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其无菌状态。定义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取物打开容器盖子时不能在无菌容器上方翻转开盖时手不可触及盖的边缘及内面,以防止污染用钳镊取无菌物时,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移动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不可触及容器内面及边缘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中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注意事项2.无菌容器的使用

无菌容器使用法3.无菌包的使用无菌包是用于包裹无菌物品,保持包内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包布:由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致密棉布制成。定义包扎无菌包3.无菌包的使用无菌包必须有标记: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责任人、灭菌指示胶带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操作时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无菌包过期、潮湿或包内物品被污染时,均须重新灭菌。包布有破损时不能使用。

打开过的无菌包,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在未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24h。注意事项4.铺无菌盘无菌盘是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诊疗护理之用。操作方法分为一铺一盖和半铺半盖。定义半铺半盖铺盘法一铺一盖铺盘法4.铺无菌盘铺好的无菌盘必须保持干燥、防潮湿污染,有效时间不超过4小时一旦潮湿应视为污染,即不可再使用操作过程中,手及其他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不可跨越无菌区。注意事项5.取无菌溶液

取用时保持无菌溶液在一定时间内的无菌状态。定义操作方法清洁:擦净瓶外灰尘

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开瓶盖:打开瓶盖倒溶液:先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瓶口,

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盖:倒毕盖好瓶盖记录:注明开瓶日期、时间、责任人5.取无菌溶液取药前仔细检查、核对开瓶时手不可触及瓶口和瓶塞内面倒溶液时,勿沾湿瓶签(瓶签对准掌心),勿使瓶口接触容器口周围不可将物品伸入到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可保存24小时注意事项6.戴无菌手套哪些情况需要戴无菌手套?手套的内面和外面,那个面为无菌面?6.戴无菌手套目的在执行某些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病人及医护人员免受感染。操作程序1.评估(1)操作环境是否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2)是否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是否在有效期内。2.计划1.护士准备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无菌手套、指甲剪、弯盘环境安静、整洁、明亮、干燥,便于操作。6.戴无菌手套操作程序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帽子核对手套型号、灭菌日期、包装撕开无菌手套外包装摊开内层同时取出一双手套先戴一只手套再戴另一只手套调整手套3.实施6.戴无菌手套操作要点“内外授受不亲”“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内面(非无菌面)”注意事项1.发现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2.戴手套后始终双手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3.脱手套时应从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强拉手指和手套的边缘,以免损坏。思考题一、一名护生练习戴无菌手套,老师必须纠正的步骤有:1.戴手套前核对标签上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2.戴第一手套时另一手套外面已经接触手或衣袖3.翻边扣衣袖角度错误,手指、手掌接触衣袖4.戴上手套的左手拇指接触右手手套反折部分外面(手套内面)二、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B.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C.立即更换D.再加套一副手套E.用乙醇棉球擦拭手套C6.戴无菌手套无菌技术1.无菌包内无菌物品一次未使用完,包内其他物品有效期限为A.4hB.24hC.3dD.7dE.14d2.无菌物品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A.4hB.24hC.3dD.7dE.14d3.无菌盘的有效期不超过A.4hB.24hC.3dD.7dE.14d4.无菌溶液一次未使用完,有效期为A.4hB.24hC.3dD.7dE.14dBDAB无菌技术5.戴无菌手套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手套外面为无菌区,应保持无菌B.戴好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内面C.未戴手套的手可触及手套的外面D.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E.不可强拉手套边缘,以免破损C无菌技术6.取无菌溶液时,应首先检查A.瓶盖有无松动B.瓶身有无裂缝C.溶液有无变色

D.溶液有无絮状物E.瓶签是否正确7.下列关于取无菌溶液的操作错误的是A.首先应核对标签B.倒取溶液时先倒少量溶液以冲洗瓶口C.倒无菌溶液时,溶液瓶不可触及无菌容器D.可将无菌棉签伸入无菌瓶内蘸取溶液E.无菌溶液一次未用完,24h内可再使用ED无菌技术8.取用无菌溶液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取用前首先检查溶液性质B.手指可少量触及无菌容器C.倒溶液时可将瓶口触及无菌溶液以防滴漏D.将无菌敷料直接伸入瓶内蘸取溶液E.溶液未用完时应注明开瓶日期和时间并签名D无菌技术9.为防止手的污染,脱手套时应A.拉手套的边缘B.先脱手指部分C.内面涂液体石蜡脱下D.手套口翻转脱下E.外面涂滑石粉脱下10.在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应A.用胶布将破损处贴好B.立即更换C.用无菌纱布将破损处包好D.用乙醇棉球擦拭手套E.再加一副手套DB无菌技术11.铺无菌盘时,下列步骤哪项不妥A.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治疗巾B.双折铺于治疗盘上C.手只能接触无菌巾的一个面将上面一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D.上面一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后污染面在外E.避免潮湿12.取用无菌溶液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必须核对溶液B手不可触及瓶口及盖的内面C检查溶液有无浑浊D倾倒溶液时,标签朝上E必要时,可将无菌棉签直接伸入瓶内蘸取无菌液DE四隔离技术掌握隔离基本概念、原则;熟悉隔离种类及措施。知识

学习目标/Target能根据病案正确选择隔离种类,规范地洗手,使用手套、护目镜、口罩、隔离衣等隔离防护用具;能规范地处理污物、锐器。能力严格遵守隔离原则,具有隔离意识,具有职业防护意识。素质概述01概述一、概念

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根据隔离的目的可分为:

传染性隔离:是指将传染病患者、可疑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安置在特定区域,与一般人群暂时分开,缩小污染范围,便于污染物的集中消毒与处理,以减少传染病传撒机会。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少数易感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下列传染性疾病哪些需要进行保护性隔离、哪些需要进行传染性隔离?肺结核、烧伤、破伤风、乙肝、白血病、早产儿概述概述二、隔离病区的管理

1.建筑与布局

根据患者获得感人的危险程度,应将医院分为4个区域(低危险区域、中危险区域、高危险区域、极高危险区域)。(1)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病区:应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2)感染性疾病的病区: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

(3)门诊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概述2.隔离要求水源应远离:1.传染病区应与普通病区分开,相邻病区楼房相隔约30米,侧面防护距离约10米,以防止空气对流传播。2.传染病区由隔离室和其他辅助房间构成。设置隔离室可将感染源与易感宿主从空间上分开,减少传播机会。3.传染源、非传染源使用不同的出入口。概述

患者的安置以患者为隔离单位以病种为隔离单位

每个患者有独立的环境与用具与其他患者及不同病种间进行隔离同一病种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内,但病原体不同者,应分室收治。每室不超过4人,床间距不1.1m.凡未确诊、发生混合感染、危重病人以及具有强烈传染性者:均应安排单间隔离室。考点2.隔离要求概述工作区的划分清洁区:凡病人不进入、未被病原体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半污染区:有可能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污染区: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房、患者洗手间概述1.清洁区

凡未和病员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后需刷手、脱去隔离衣及鞋方可进入清洁区。治疗室、更衣室、配餐室、库房、值班室概述2.半污染区

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患者或穿了隔离衣的工作人员通过走廊时,不得接触墙壁、家具等物体;各类检验标本有一定的存放盘和架,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医护办公室、病区的内走廊、化验室、护士站概述3.污染区

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对,务必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隔离衣、鞋,并消毒双手。病室、厕所、浴室、外走廊、污物处理间隔

则02隔离原则1.一般消毒隔离(1)工作人员的要求(2)病人的隔离要求(3)病室管理的要求(4)解除隔离的要求(5)健康教育的要求

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应按规定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穿隔离衣前,备齐所需的物品集中完成各种护理治疗操作以减少穿脱隔离衣和刷手的次数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执行隔离技术,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患者的用物、信件、钱币等经消毒后方可送出室外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及各种引流液应按规定消毒后处理患者接触的医疗器械应按规定消毒需送出病区处理的物品,应置污物袋内并做明显标记病室空气每日消毒,每日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喷雾每日晨间护理后,用消毒液擦拭床及床旁桌椅.可重复使用的物品,至供应室后应先消毒灭菌,后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向患者及陪伴、探视者做好健康宣传传染性分泌物连续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渡过隔离期、医生开出解除隔离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隔离原则2.终末消毒处理:是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的病人及其所住的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1)病人的终末消毒处理(2)病室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患者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须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如患者已死亡,须用消毒液做尸体护理: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及敷料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更换伤口敷料后,用浸透消毒液的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放入不渗透的尸袋中,将袋口系紧,送传染科太平间。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然后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地面。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及听诊器送熏蒸箱消毒被服类消毒处理后再清洗床垫、棉被和枕芯可用日光暴晒处理或送消毒室处理。隔离种类及措施03隔离种类及措施隔离措施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代表病种霍乱、鼠疫破伤风肺结核、流脑隔离室单间,关门窗单间/同病原同病原,关门窗隔离衣必须必要时必要时手套必要时必要时必要时污物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口鼻分泌物空气每天1次必要时每天1次家具、地面每天1次必要时必要时探陪禁止必要时必要时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引流-分泌物隔离昆虫隔离保护性隔离隔离种类及措施传染病隔离

保护性隔离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接触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昆虫隔离隔离种类及措施(一)严密隔离1.适用范围

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2.隔离措施(1)病室要求:病人应住单间病室,关闭通向走廊的门窗;室内用具力求简单并耐消毒,室外悬挂醒目的隔离标志;禁止病人离开病室,应禁止探视和陪护。考点隔离种类及措施(一)严密隔离(2)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须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及隔离鞋,戴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及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消毒措施必须严格。(3)污染物的处理: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均应严格消毒;污染敷料装袋标记后集中焚烧处理。(4)病室单位的处理:室内空气、地面用消毒液喷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一次。隔离种类及措施(二)呼吸道隔离1.适用范围

适用于经空气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感、流脑、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2.隔离措施(1)病室的要求:同种病原菌感染者可同住一室,有条件时尽量使隔离病室远离其他病室;通向走廊的门窗须关闭;病人离开病室须戴口罩。(2)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须戴好口罩并保持口罩的干燥,必要时穿隔离衣。(3)污染物的处理:病人口鼻分泌物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丢弃;为病人准备专用痰盂或痰杯,用后严格消毒处理。(4)病室单位的处理: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或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消毒,每日一次。考点隔离种类及措施(三)肠道隔离1.适用范围

适用于由病人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了食物或水源而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通过隔离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2.隔离措施(1)病室的要求:最好同种病住一隔离室,如条件受限时也可同住一室,但须做好床边隔离,每个病床加挂隔离标记,两床间距不少于2m;病室应有防蝇、灭蝇及灭蟑螂设备,并做到无蝇、无蟑螂、无鼠。(2)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应按病种的不同分别穿隔离衣,接触污物时须戴手套。(3)病人之间的隔离要求:病人的食具、便器各自专用并严格消毒,病人之间禁止互换物品、食品或书报等,以防交叉感染。(4)污染物的处理:病人剩余的食物或排泄物均应消毒后再排放;被粪便污染的物品要立即袋装,作好标记后集中消毒处理或焚烧处理。考点隔离种类及措施(四)接触隔离1.适用范围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新生儿脓疱病、狂犬病等。2.隔离措施(1)病室的要求:病人应住单人病室,禁止接触他人。(2)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穿隔离衣;工作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病人或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必要时加戴橡胶手套。(3)污染物的处理:凡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均应先灭菌再清洁、消毒、灭菌;伤口换药的敷料应袋装标记后集中焚烧处理。考点隔离种类及措施(五)血液—体液隔离1.适用范围

适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体液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2.隔离措施(1)病室的要求:同种病原体感染者可同住一室,必要时住单人病室。(2)医务人员的要求:医务人员须戴口罩及护目镜;若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须穿隔离衣;接触血液或体液时应戴手套。(3)污染物品的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或疑被污染的物品,应袋装标记后集中消毒;病人用过的针头、尖锐物品应放入防水、防刺破并有标记的容器中,集中焚烧;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喷雾消毒后再作清洁处理。(4)手的清洁消毒:护理病人前、后应认真洗手或消毒手,操作时若手已被血液、体液污染或疑被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5)病人之间的隔离要求:HIV病人或HIV感染者不得与其他病人共用中心吸氧、吸引系统。考点隔离种类及措施(六)昆虫隔离1.适用范围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疟疾等。

2.隔离措施考点昆虫隔离昆虫种类蚊子虱子野鼠、蟑螂、螨主要疾病疟疾、流行性乙脑斑疹伤寒、回归热流行性出血热措施蚊帐、灭蚊器、其他防蚊设备沐浴、更衣、晒被褥、灭虱虮沐浴、更衣、防鼠、灭鼠、灭蟑螂、灭螨隔离种类及措施(七)保护性隔离1.适用范围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病人,如严重烧伤、白血病、早产儿、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等病人。

2.隔离措施(1)病室的要求:设置专用隔离室,病人住单间病室;病室内空气、地面、家具等均应按规定严格消毒并通风换气;未经消毒处理的物品不能带入隔离室。(2)医务人员的要求:工作人员进入病室须戴好帽子、口罩、穿无菌隔离衣(外面为清洁面,内面为污染面)及消毒拖鞋。(3)接触病人的要求:凡患呼吸道疾病或咽部带菌者,应避免接触病人;接触病人前后及护理另一位病人前均应洗手。(4)探视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考点隔离种类及措施思考:下列疾病的隔离途径?乙脑——流脑疟疾——细菌性痢疾甲肝——乙肝伤寒——斑疹伤寒考点隔离种类及措施1.患者,男性,35岁。患乙型肝炎住感染科。护士告诉患者属于半污染区的是A.医生值班室B.病室及厕所C.病区内走廊D.浴室E.治疗室2.下列属于污染区的区域是A.医生值班室B.病室C.病区走廊D.医护办公室E.治疗室(C)(B)隔离种类及措施关于隔离消毒原则,错误的是A.穿隔离衣前备齐所用物品B.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内C.病人接触过的用物,须严格消毒后递交D.病人的排泄物须按规定消毒处理E.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经一次培养为阴性后即可(E)隔离种类及措施对无并发症的急性腮腺炎患儿,正确的隔离方式是A.保护性隔离B.接触隔离C.血液隔离D.消化道隔离E.家中隔离(E)隔离种类及措施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A.疟疾B.炭疽C.艾滋病D.黑热病E.鼠疫护士在工作中患血源性传染病的最常见的原因是A.针刺伤B.侵袭性操作C.接触被污染体液D.为污染伤口换药E.接触被污染的衣物(E)(A)隔离种类及措施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粪-口传播B、水传播C、食物传播D、血液传播E、媒介传播(D)隔离种类及措施(共用题干)患者男,31岁。主诉因“近日高热、咳嗽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不适、乏力等”就诊,经检查确诊为非典型肺炎并收住院治疗。应将患者安置于A、隔离病房B、手术室C、普通病房D、ICU病房E、抢救室应对患者采取A、接触隔离B、保护性隔离C、呼吸道隔离D、消化道隔离E、严密隔离(A)(E)隔离种类及措施1.在隔离过程中,错误的护理措施是A、住双人房间B、护士进入病室穿隔离衣C、排泄物需严格消毒处理D、病室空气消毒每天一次

E、拒绝家属探视2.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对其行气管切开术,污染敷料应A、紫外线照射B、高压灭菌C、焚烧

D、煮沸E、浸泡3.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后死亡,护士应为其进行A、一般消毒处理B、保护性处理C、院外消毒处理D、终末消毒处理E、太平间美容处理(A)(C)(D)隔离种类及措施(共用题干)患者男,43岁,开放性肺结核,咳嗽、咳痰1周入院。1.作为隔离病区的护士在护理该患者时,应明确该病的传播途径是A.直播接触传播B.间接接触传播C.消化道传播D.共同媒介传播E.空气传播2.正确的隔离区域划分和方法是A.走廊属于污染区B.存放患者各种标本处属于清洁区,患者不得进入C.医护办公室属于清洁区,护理人员穿隔离衣可进入D.医护人员值班室属于清洁区E.护理人员离开病房等半污染区必须洗手3.对于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必须单间隔离B.家属可以随意探视C.患者离开病房应该不受限制D.注意开门开窗使病室内空气流通E.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必须消毒后方可丢弃(E)(D)(B)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04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洗手技术WHO关于洗手或手消毒的六个指征:1.接触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粘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3.从同一病人污染的身体部位到干净的部位4.接触病人周围环境及物品后5.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无菌或清洁物品前6.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之后

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洗手技术【目的】

清除手上污垢和大部分暂住菌。【操作前准备】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取下手表,卷袖过肘。用物准备:洗手池设备、清洁剂(通常为肥皂或含杀菌成分的洗手液),擦手纸或毛巾或干手机、盛放擦手纸或毛巾的容器。环境准备:清洁、宽敞。

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

七步洗手法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四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个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

七步洗手法

该洗手方式在10~15s内能将双手各皮肤表面洗干净。英国的调查表明,89%的护士洗手时忽略了部分手的表面,56%忽略部分拇指。我国卫健委对医院抽样调查,发现护士洗手常漏洗拇指及指间。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手消毒技术【目的】

清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手消毒的时机:实施侵入性操作前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或新生儿前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护理传染病人后

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

涂擦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刷手法

154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155【实施】

涂擦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刷手法

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隔离衣及一般隔离用品的使用【目的】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避免互相传播,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情况;患者目前采取的隔离种类、隔离措施;患者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有关防治知识、消毒隔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掌握情况。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操作前准备】评估护士自身准备

-衣帽整洁、整齐;修剪指甲、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洗手;根据操作目的准备用物用物准备

-帽子、口罩、避污纸、隔离衣-刷手及泡手设备,操作物品环境准备清洁、宽敞、宽敞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一、帽子的使用戴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并保持清洁;离开污染区前将帽子放入特定污物袋内二、口罩的使用口罩应罩住口鼻部;戴上口罩后,不可以悬挂于胸前,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离开污染区前将口罩放入特定污物袋内;保持口罩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潮湿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

【实施】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三、使用避污纸

取避污纸时,应从页面抓取;避污纸用后弃于污物桶内,集中焚烧处理;注意保持避污纸清洁以防交叉感染。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四、穿、脱隔离衣

检查:大小、尺寸,有无污染、破洞等穿隔离衣操作流程:手持衣领穿左手(取、持衣领、穿左袖)再穿右手齐上抖(穿右袖)系好衣领扎袖口(系领口、系袖口)折襟系腰半曲肘(拉一侧衣边、拉另一侧衣边、背后对齐、向一边折叠、系腰带)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四、穿、脱隔离衣

检查:大小、尺寸,有无污染、破洞等脱隔离衣操作流程:松开腰带解袖口(解腰带)拉高衣袖消毒手(拉衣袖)解开领口脱衣袖(拉下一侧衣袖、拉下另一侧、脱隔离衣)对好衣领挂衣钩(持衣领、挂衣钩)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四、穿、脱隔离衣

注意事项:隔离衣的要无破洞、不潮湿、全部遮盖工作服;隔离衣每日更换,如有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穿脱隔离衣过程中始终保持衣领清洁;穿好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不接触清洁物品;消毒手时不能沾湿隔离衣,隔离衣也不可触及其他物品;脱下的隔离衣如挂在半污染区,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防护服及防护型隔离用品的使用【目的】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避免互相传播,减少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评估】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情况;患者目前采取的隔离种类、隔离措施;患者心理状况及合作程度;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有关防治知识、消毒隔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掌握情况。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穿、脱防护服准备三戴一穿两戴一穿检查1.环境:清洁区2.用物:一次性隔离帽、防护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两双)、护目镜/防护面屏、靴套3.护士:着工作服,取下手表及所有饰物,头发整齐无碎发、七步洗手法洗手顺序:“内、外、夹、弓、大、立、腕”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穿、脱防护服准备三戴一穿两戴一穿检查要求:包裹两耳无头发外漏方法:第一步检查口罩。有效期、质量。第二步罩口鼻。口罩罩住口鼻及下巴,贴合面部佩戴好头带。第三步塑鼻夹第四步检查密合性。双手捂住口罩,快速呼气或吸气。要求:确认口罩无漏气方法:第一步检查手套。有效期及外包装密闭性

第二步开包装取手套

第三步检查是否漏气,佩戴手套一戴圆帽二戴防护口罩三戴内层防护手套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穿、脱防护服准备三戴一穿两戴一穿检查要求:选择合适型号防护服,查看有效期及密闭性,打开防护服,检查有无破损。检查确认穿前准备依次穿上拉链密封要求:接上拉链,密封拉链口。注意防护服的颈部不能遮挡医用防护口罩。要求:手持衣领,将拉链接到底端,防护服不能触及地面。要求:先穿下衣,再穿上衣,戴帽子。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穿、脱防护服准备三戴一穿两戴一穿检查方法:第一步戴前检查。检查有无破损,系带是否牢固。第二步放置护目镜。一手将护目镜扣在眼部,一手向后固定系带第三步调节舒适度要求:护目镜上沿压住防护服帽子前沿,下沿压住口罩上沿要求:手套无漏气;手套严密包裹防护服袖口一戴护目镜/防护面屏二戴外层防护手套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穿、脱防护服准备三戴一穿两戴一穿检查要求:注意手不要触及地面穿一次性防护鞋套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穿、脱防护服准备三戴一穿两戴一穿检查方法:先做伸展、弯腰、下蹲动作,检查松紧度和舒适度;再两名护士互相检查,确保无皮肤黏膜裸露在外要求:合适、密封穿一次性防护鞋套隔离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实施】穿、脱防护服白衣战士

随时准备为保卫人民健康上战场!护理职业防护05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护理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之中,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暴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

(一)护理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

护理职业风险:是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一、护理职业防护的相关概念及意义0.33%几率的遭遇2006年一个周五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卫生部艾滋病确诊实验室刚上班,一个20多岁的女孩来到实验室,女孩的面容憔悴,满脸惶恐,她怯生生地告诉实验室工作人员:自己是四川某县的一名护士,在医院注射室工作。今年7月,她给一个患者打针,刚把针头拔出来,一个朋友和她开玩笑,在身后猛一拍她的肩膀,她大惊之下,拿针的手一哆嗦,刚拔出来的针头顺势就扎进了自己手上的肌肉里。后来,她才从医生那里知道,那个病人是艾滋病感染者。

得知这个消息,她欲哭无泪。作为护士,她清楚地知道:是否感染HIV只有在三个月后才能检查出来。接下来的日子,她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每天她都祈祷,希望不要被HIV“选中”。半个小时后,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这个女娃娃太不幸了,针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为0.33%

,怎么就被她碰到了?”实验室主任汪学纯也是一声惋惜的感叹。据说现在,她消失在了人群中,渴望像正常人一样生活……1、提高护士职业生命质量2、科学规避护理职业风险3、营造轻松和谐工作氛围(二)护理职业防护的意义

生物因素1234物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化学因素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最常见因素,包括八大类病原微生物,其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等途径。2医院——病人聚集的场所,也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3病人呼出的空气、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疾病。艾滋病、乙肝、丙肝、肺结核是医务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41(一)生物性因素

考点(一)生物性损伤的防护

1.切断传播途径,执行标准预防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戴手套、戴口罩或护目镜、穿隔离衣2.安全处理锐利器具3.医疗废物及排泄物的处理4.预防性用药考点(二)物理性因素

机械性损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容易发生在体力劳动时造成的损伤,如扭伤、腰椎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等。锐器伤感染的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已经证明有二十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锐器伤直接传播。放射损伤

常用紫外线灯消毒造成的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为肿瘤患者用放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造成白细胞降低、放射性皮炎、皮肤溃疡坏死,严重者引起皮肤癌变。温度损伤如使用热水袋、热水瓶造成的烫伤,使用氧气、乙醇造成的烧伤,使用烤灯、高频电刀造成的灼伤。噪音损伤医院的声音超过45dB即为噪音会引起护理人员的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多器官的功能改变,严重时可导致听力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二)物理性损伤的防护(1)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1)强化完善制度,戴手套与洗手2)规范操作3)正确处理使用后的锐器1.如何预防锐器伤179(2)规范锐器使用时的防护1)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抽吸药液后必须立即用单手套上针帽3)使用安瓿制剂时先用砂轮划痕后垫棉球或纱布掰开;1.如何预防针刺伤180(3)纠正易引起锐器伤的危险行为1)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2)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3)禁止用手掰弯或弄直针头;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5)禁止用手直接传递锐器;6)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7)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废物;1.如何预防锐器伤181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为护士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建立受伤护士的监控体系,追踪伤者健康状况做好心理疏导2.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3.和谐沟通相互配合4.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器材

(1)采用真空采血设备采集血液3.和谐沟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