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准考证号绝密☆启用前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79年,考古学家在辽宁东山嘴村及其附近地区发现了大型石砌祭坛遗迹、一座女神庙、多处积石冢以及一座类似城堡的方形广场的石砌围墙遗址。这些积石冢(如下图)建在特地选择的岗丘上,主要作用是埋葬一些特殊人物。据此可知,这些文化遗存A.已具备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 B.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表明该文化已经具备了国家形态 D.较同一时期的南方文化更为先进2.《资治通鉴·汉纪》记载,汉武帝曾对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该史料A.体现汉武帝政策调整较理性 B.解释了汉末动荡的原因C.说明汉武帝加强了自我反省 D.反映了无为而治的理念3.西晋实行荫客制,按照官吏的品级可以确定荫庇亲属、衣食客及佃客的数量。荫衣食客多者三人,少者一人;荫佃客多者十五户,少者一户,虽宗室亦如之。该制度A.限制了贵族阶层的特权 B.成为导致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C.影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D.客观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4.据唐朝《登科记考》记载,大和年间(827—835年)进士及第的高官子弟有纪年可考者只有13人,其中有6年每年只有1人。这一现象A.体现科考较公平的选拔原则 B.缘于门阀士族势力衰落C.说明高官子弟录取受到限制 D.反映了平民社会的形成5.明太祖时,设里老调解制度,“命民间高年老人理其乡之词讼。先是州郡小民多因小忿,辄兴狱讼,越讼于京。及逮问多不实。上于是严越诉之禁……择民间耆民公正可任事者……若户婚、田宅、斗殴者,则会里胥决之,事涉重者始白与官,且给教民榜使守而行之”。该制度A.使得地方行政权力扩大 B.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C.为明末动荡埋下了隐患 D.适应了明初统治的需要6.清朝前期和中期,中央政府高度集权化,可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19世纪中叶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这一转变A.受清晚期社会动荡的影响 B.是向西方制度学习的结果C.缘于洋务运动的有力推动 D.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7.据统计,1900年以前,创办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中国自办银行只有2家;到1901—1911年,中国自办银行猛增至29家,创办资本总额达2.133.6万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金融业的发展A.有效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B.保障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C.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D.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8.1912年,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合并,随后通过《国民党政见宣言》及政纲,宣告成立中国国民党,其成为民国第一大党。同时,在政纲中删去同盟会的“平均地权”和“男女平权”等纲领,把“力谋国际平等”改为“维持国际和平”。这些举措A.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是对西方议会制的成功借鉴C.适应了当时政党政治的发展 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革命理想9.1953年,《中共中央关于纠正“技术一边倒”口号提法错误的指示》中指出:“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在技术上并不存在不是倒向这边就一定倒向那边的问题。”这个文件的提出A.证实当时中苏关系已出现裂痕 B.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顺利开展C.指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方向 D.促进对西方技术的学习和引进10.下表为1981年3月武汉市对领证个体户的调查报告。据表可以推断个体户来源人数所占比例社会闲散无业人员490086.8%待业青年3255.8%退休职工3155.6%郊区、县农村人员1031.8%A.社会基层人员创业热情高涨 B.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面临一定阻力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1.考古学家曾在土耳其海岸发现一艘公元前1310年左右的沉船。船上有大量来自塞浦路斯的精制的铜锭,数袋钴矿石、绿松石、多件乐器,产自迦南的橄榄和染料,非洲的黑色硬木,埃及的黄金首饰,产自意大利和希腊的刀剑,还有产自波罗的海的琥珀和埃及王后奈费尔提蒂的印章。据此可知A.埃及控制着地中海地区的航海贸易 B.地中海是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中心C.希腊人是这一地区贸易的主要力量 D.商贸往来成为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12.中世纪的欧洲,农奴身上最主要的负担是劳役。12世纪之后,劳役被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封建王权的逐渐加强 D.资本主义的萌芽13.15世纪时,佛罗伦萨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城市,一批艺术家参与了对佛罗伦萨的美化事业。下面为当时绘制的理想城市的建筑透视图,在这幅图的绘制过程中,一些新的方法逐渐被运用,比如说透视法,还有使透视原理得到归纳的数学理论,为描绘外部世界提供了精确的基础。这反映出这—时期的佛罗伦萨A.成为意大利的文化中心 B.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C.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科学主义观念广为流行14.1831—1871年,英国人口从大约2400万增加到近3200万,并且有550万人向外移民;直接从事农业的家庭为27.5万户,与1831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动。此现象说明英国A.经济持续恶化 B.农业发展停滞不前C.成为世界工厂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赔款总额达到330亿美元。但1924年,国际联盟制定了减少德国赔款额的方案,并且于1925年订立的《洛迦诺公约》中允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使其在国际联盟行政院中占据一个席位。国际联盟的上述做法A.使德法之间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B.有利于英国在欧洲的国家利益C.保障了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 D.客观上确立了国联的绝对权威16.右面的照片拍摄于20世纪60年代,照片中是西柏林的一场婚礼,与会亲友向围墙另一端的亲友挥手致意。这张照片反映了A.民族矛盾的激化 B.大国对峙的加强C.第一次柏林危机 D.全面冷战的开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取(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孙违诏贸其居第,互相闹得不可开交。——摘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省试)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缗。——摘编自朱彧《萍洲可谈》材料三南宋孝宗淳熙六年,池州娼女李妙,“郡为落籍,许自便。后鬻于染肆为妾”。——摘编自洪迈《夷坚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婚姻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婚姻中的价值取向进行阐释。(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史料一《钦定四库全书·格致镜原》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得茶(茶)而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史料二《茶经》记载:“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史料三下图为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出土的瓷碗和里面煮(泡)过的茶叶残渣。(注: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发表《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正式公布此为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茶叶遗存。此前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茶叶实物出土于西汉景帝阳陵。)材料二茶与咖啡,看起来很普通的两样东西,却与经济、文化、政治等息息相关。茶起源于巴蜀一带,与禅宗结合在一起而盛行起来。从东、西、南、北各条路线,茶的饮用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在该过程中形成了日本的“茶道文化”、英国的“下午茶”文化等。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然后经阿拉伯半岛传播到中东、欧洲等地,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咖啡文化。而茶与咖啡都是在16世纪的时候传到欧洲的,但全世界在欧洲殖民主义的影响下,茶的普及要比咖啡早。17、18世纪的欧洲人还觉得中国很神秘,形成了一股中国热风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中国和欧洲国家的贸易中,茶和茶具占中国出口的大宗。而咖啡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但对当时的社会影响却是巨大的。如18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艺术家们常在一间老咖啡馆聚会,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人物丹东也时常在这里和他的同党们密商;甚至后来的证券交易所这个概念也是华尔街的一群股票中介人在咖啡馆中想出的.。——摘编自张信刚《茶与咖啡:张信刚文化与经济讲座》(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指出三则史料类型和史料价值。(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与咖啡”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标题自拟,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后,要经历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按照最初的设想,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持续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任务是,在多种所有制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条件。——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材料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是什么,实际上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分析,也是党制定对各种经济成分应该采取什么政策的具体依据。这个问题毛泽东早有论述··当时,东北解放区内有哈尔滨等重要城市,城市工作的实际经验比其他解放区要多。他们这个报告中说:“东北经济在彻底消灭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取消帝国主义在东北的经济特权以后,基本上是由五种经济成分所构成,这就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它立刻受到中共中央的极大重视,并经刘少奇、毛泽东修改后加以肯定。——摘编自金冲及《建国前夕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构想》材料三吴承明先生曾概括说:“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通过计划指导和市场机制来规范国民经济的运行”,“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因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及没收官僚资本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运行的,这是中国特有的。”——摘编自董志凯《1949—1952年中国经济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推动中国社会性质转变的主要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征。(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19世纪,奥斯曼帝国解体。巴勒斯坦成为英、法、俄、德等国争夺的目标。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1917年,英军占领巴勒斯坦,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贝尔福宣言得到所有协约国政府的确认。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此时,阿拉伯人拥有巴勒斯坦全部土地面积的94%,以及全国全部可耕地面积的约80%。基于这些事实,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拒不承认联合国分裂其国家并将其中一半拱手送人的权利。1948—1982年,发生五次中东战争。1946—1991年,美国和苏联就已经将中东拖入了冷战的分裂政治,阿拉伯人一直处于超级大国的控制之下。自苏联解体以来,阿拉伯世界一直处于美国的单极势力之下。——摘编自[英]尤金·罗根《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材料二中东是一片发展沃土,但这片土地上战火仍在延烧。去年10月以来,巴以冲突剧烈升级,人民遭受沉重苦难。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中方坚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深化合作,继往开来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以冲突产生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表现。(6分)湘豫名校联考2024—2025学年新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ACADADCBCDBCDB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起源,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征以及相关概念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征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的兴起、大型公共设施的出现、社会结构复杂化、祭祀制度化以及大型祭祀场所和建筑的出现等,材料中“祭坛”“神庙”“多处积石冢”“埋葬一些特殊人物”说明,该文化具备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有一处文化遗址,无法得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B项;国家形态涵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材料中没有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南方文化的信息,排除D项。2.A【解析】本题考查汉武帝治国政策,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根据材料可知,《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认识到劳民的危害,并指出了其“劳民”的本质,这说明汉武帝对当时的政策调整较为理性,A项正确。材料中汉武帝时期的政策,并不能解释汉末动荡的原因,排除B项;该记载不能证明汉武帝加强了自我反省,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排除D项。3.C【解析】本题考查两晋时期的人身依附关系与小农经济发展,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推行的荫客制度是为解决土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保障贵族官僚的利益,排除A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是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农民为了逃避赋役依附于大地主,影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这一制度客观上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地方势力膨胀,排除D项。故选C。4.A【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核心主干知识的理解运用。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中期,高官子弟的录取人数并不多,这体现了科举考试较为公平的选拔原则,A项正确。大和年间高官子弟进士及第人数不多,说明科举制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没有体现其衰落,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录取高官子弟的人数不多,没有提及不多的原因,没有表明是否是有意限制,排除C项;唐代还未形成平民社会,排除D项。5.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及其治理,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材料表明,明朝的基层制度里老制具有自治的特征,这一制度缓解了“越讼”对政府造成的压力,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D项正确。里老是基层自治制度,不具有政府行政权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基层自治,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但是无法“确保”,排除B项;明末社会的动荡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6.A【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后,清中央政府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主要是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地方汉族官僚势力的膨胀,A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触及制度层面,排除B项;洋务运动主要由地方实力派推动,这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C项;这一转变使得清王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排除D项。7.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银行属于近代金融机构,中国自办银行的增加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D项正确。中国自办银行的增加对于抵制列强的资本输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非常有限,排除A项;近代金融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工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无法“保障”,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近代金融业有所发展,并没有体现列强对中国金融业的控制,排除C项。8.C【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使之成为民国第一大党,并且删除原同盟会政纲中较为激进的部分,使之较为温和,这有利于扩大国民党的影响力,适应了当时政党政治的发展,C项正确。国民党的成立无法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1913年袁世凯解散国会,政党政治失败,不是成功借鉴,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救亡图存的革命理想,其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9.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核心主干知识的理解运用,信息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文件指出要纠正“技术一边倒”口号的错误,这有利于当时我国工业化建设顺利开展,B项正确。1953年,中苏关系并未出现裂痕,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这一文件有利于引进西方技术,但是无法推知是否促进了对西方技术的学习和引进,排除D项。10.C【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命题意图考查学生提取及分析信息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从事个体经营的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并不多,这些青年人仍然寄希望于政府安排,这说明当时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改革面临一定阻力,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客观数据,无法判断社会基层人员主观上创业热情高涨,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D项。11.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交流,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材料中沉船上有来自地中海周边的商品,说明商贸往来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D项正确。仅凭王后印章并不能说明埃及控制着地中海地区的航海贸易,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的贸易还没有跨越地理屏障,排除B项;这一时期希腊还没有发展起来,排除C项。12.B【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庄园经济,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可知,12世纪之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这反映出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封君封臣制,排除A项;这一时期王权逐渐加强,但材料并未反映,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的萌芽,排除D项。13.C【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根据材料可知,人类运用自身的理性,更精确地认识外部世界,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只描述了佛罗伦萨的文化发展,无法看出其是否是意大利的文化中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和宗教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科学主义无关,排除D项。14.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总人口虽然增加,但是直接从事农业的家庭户数大致不变,这说明依靠工商业等其他产业谋生的人口比例大大增加,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材料中英国人口持续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经济恶化,排除A项;农业人口保持不变不等于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农业发展状况需要看农业生产总值,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B项;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项。15.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以及历史解释的能力。材料体现了国联减少德国赔款额和允许德国加入国联,这一做法可以避免过分削弱德国以及法国实力过度膨胀,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B项正确。德法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排除A项;国联的作用极其有限,不能保障一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排除C项;“确立国联的绝对权威”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6.B【解析】本题考查冷战,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以及历史解释的能力。材料反映了柏林墙的建立加剧了德国的分裂,这是冷战时期大国对峙加强的表现,B项正确。东西柏林人都属于德意志民族,排除A项;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在1948—1949年,柏林墙修建于1961年,排除C项;全面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参考答案】(1)价值取向:注重物质财富,以财论婚;注重个人才学;婚姻不问阀阅,良贱不婚观念松弛;门第观念淡化,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婚姻观念日趋世俗化(或较为开放)。(任答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阐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和市民阶层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影响力提升,传统婚姻观受到冲击;宋代科举制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宋代门阀士族衰弱,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婚姻从注重门阀转变为注重金钱和社会地位;为适应社会经济变化,宋代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社会流动性也随之加强。(6分)总之,宋代婚姻观念世俗化是宋朝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果,又推动社会进一步朝着平民化、世俗化方向发展。(2分)(至少要论述3个方面,每个方面2分,共6分,评价一个表述可得2分)18.【参考答案】(1)史料类型:史料一和史料二均是文献史料,史料三是实物史料。(3分)史料价值:史料一描述了茶的起源和饮茶的功效,表明了茶的药用价值,通过“恐解药也”,还可以推断此时已形成“服药不饮茶”的理论。(1分)史料二描述了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