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低阶目标说出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含义说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解释并区分实践的特点阐释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高阶目标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认同,树立实践第一的意识,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课前预习】什么是认识?认识的两个阶段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为什么说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堂探究】议学活动一: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牗,见天道。”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而成。柏拉图提出“认识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认识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上述关于认识的观点有何不同?你是如何理解“认识”的?【判断】:(1)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转化。(2)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议学活动二: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请结合以下诗句思考,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属于实践活动?为什么?1.猩猩用树枝勾食蚂蚁2.国务院机构改革3.学生听课4.教师上课5.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6.科学家研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7.废除奴隶制和奴隶贸易连一连:实践的特点议学活动三: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而那些为分辨可食用蘑菇与有毒蘑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1、从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被揭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知识拓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名言警句、诗句或俗语谚语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不经一事,不长一智。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8、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议学活动四: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几位教师,用了20年的时间,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先后解剖了近5000只黄鼠狼,发现只有两只黄鼠狼吃了鸡。他们还做了实验:第一天,在关黄鼠狼的笼子里放进活鸡三只、带鱼一段,黄鼠狼只吃了带鱼。第二天,放进鸡、鸽子和老鼠,结果,黄鼠狼吃了老鼠。只到第五天,仅仅放进活鸡,黄鼠狼没有别的东西可吃,才拿鸡来充饥。这几位教师又进一步了解到,黄鼠狼原来是消灭老鼠的“能手”,一只黄鼠狼至少能吃三四百只老鼠,还要吞食大量害虫。通过长期实验,他们不但为黄鼠狼洗刷了专门偷鸡的恶名声,而且逐步深入地认识了黄鼠狼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许多益处。如何证明黄鼠狼不是偷鸡专家?这说明了什么?议学活动五:材料一:一位学业有成的博士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当地牧民,帮助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材料二: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通“殚”)千金之家(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技巧)。——典出《庄子·列御寇》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判断】以下观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哪一个观点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4.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5.学以致用6.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7.真金不怕火炼8.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堂小结】认识的反映形式、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区别:①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②感性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理性认识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③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2)联系: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2.实践的含义及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源只有一个:实践)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2)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易错易混】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源于实践的认识正确反映客观对象。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人只能通过亲身实践这一途径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天问一号"任务环绕器和火星车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所以,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7.获取深海探测数据是深海科研团队的最终目标。【当堂练习】1.(2019·全国3卷)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8•北京高考)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3.(2022·全国乙卷)穿山甲原来被作为重要的药用野生动物,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2020年6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实践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③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原有观点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9•全国卷Ⅱ)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