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_第1页
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_第2页
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_第3页
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_第4页
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TOC\o"1-2"\h\u11231第一章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 3137641.1文化传承的内涵与特点 3188071.1.1文化传承的内涵 312531.1.2文化传承的特点 338301.2文化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371411.2.1文化传承的价值 349011.2.2文化传承的意义 3135511.3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421475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422848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 453552.1.1定义 4264522.1.2分类 426062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 4141922.2.1特点 443012.2.2价值 5147472.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53742.3.1保护现状 5662.3.2挑战 526929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 613093.1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6228123.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政策 687163.1.2国际合作与交流 69993.2国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6179213.2.1国家层面的政策 6121893.2.2地方层面的政策 6282243.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完善与实施 6241683.3.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完善 6282673.3.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实施 711998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797924.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策略 7141714.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 7312174.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832108第五章传承人培养与教育 8190605.1传承人的角色与作用 8290225.2传承人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9218395.3传承人教育的政策与制度 922372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9244756.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与作用 1048666.1.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概念界定 10282516.1.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 10119216.1.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作用 1077746.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手段 1020716.2.1数字录音与录像技术 10596.2.2虚拟现实技术 1055896.2.3三维建模技术 11166836.2.4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 1120916.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与案例 11286296.3.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 11316906.3.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案例 1125664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11179977.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11195917.1.1旅游开发的现状 11308887.1.2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11112707.2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与措施 12199917.2.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12187127.2.2提高保护意识 12131627.2.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296337.2.4加强传承人才培养 12127797.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12166237.3.1国内外保护经验 1287487.3.2保护启示 125573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保护 13282848.1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意义与挑战 1375558.1.1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意义 13107128.1.2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挑战 13106998.2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保护策略 13101288.2.1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3123078.2.2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14248338.2.3优化资源分配与利用 14161328.3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 1487098.3.1国际合作项目 14213998.3.2民间文化交流 1431247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参与保护 15133899.1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579549.2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15273829.2.1加强宣传教育 1563019.2.2建立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 15312039.2.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整理 15319529.2.4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1539619.2.5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 1556639.3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案例 15213699.3.1案例一:某地区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15163779.3.2案例二:某地区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168969.3.3案例三:某地区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 1631176第十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与摸索 1613610.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思维 162737510.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 161573210.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16第一章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1.1文化传承的内涵与特点1.1.1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代际之间传递、延续和发展的过程。它涵盖了传统习俗、技艺、信仰、知识、艺术、建筑等多种表现形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1.2文化传承的特点(1)历史性:文化传承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2)多样性: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3)延续性:文化传承在代际之间延续,保持了民族文化的连续性。(4)互动性:文化传承过程中,传承者与接受者之间存在互动,共同塑造着文化的发展。(5)创新性: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新的文化元素不断融入,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1.2文化传承的价值与意义1.2.1文化传承的价值(1)民族认同感:文化传承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2)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保持了文化的多样性,为世界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3)历史记忆:文化传承是历史记忆的载体,有助于民族历史的传承和发扬。(4)文化创新:文化传承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基础,推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1.2.2文化传承的意义(1)维护文化安全:文化传承有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2)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传承有助于增进民族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促进社会和谐。(3)提升国家软实力:文化传承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1.3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文化传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延续。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化传承也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2.1.1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创造的、代代相传的、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括民间传统知识、技艺、信仰、习俗、艺术、表演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1.2分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习俗、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2.2.1特点(1)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生生的文化现象,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代代相传,不断发展;(2)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各种民族、地区、社群的文化表现形式;(3)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赖于人们的口传心授,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4)脆弱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容易受到现代化、城市化、商业化等因素的冲击,面临失传的危险。2.2.2价值(1)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风貌、智慧结晶和创造能力;(2)历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记忆,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3)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4)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开发潜力,有助于推动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发展。2.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2.3.1保护现状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制保障;(2)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摸清家底;(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和传承,命名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4)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融合发展,提高其经济价值。2.3.2挑战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以下挑战:(1)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2)传承人老龄化、断层现象严重;(3)商业化、功利化倾向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异;(4)保护经费投入不足,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3.1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3.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政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推动者,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其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最为核心的政策文本,该公约于2003年通过,旨在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发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佳实践指南》等文件,为各国提供实施公约的指导原则。3.1.2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层面,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举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基金等方式,推动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各国也通过签署双边、多边合作协议,加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3.2国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3.2.1国家层面的政策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国家还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3.2.2地方层面的政策地方各级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这些政策包括制定地方性法规、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等。地方的积极参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3.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完善与实施3.3.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补充和修订。应加强对现有法规的修订,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求。需要制定更多针对性的法规,如针对特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等方面的规定。还应加强与国际公约和标准的对接,保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国际化。3.3.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实施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有效实施,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执法体系,明确执法主体和责任。(3)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保证法规执行到位。(4)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为法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5)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合力。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4.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管理机制、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总体策略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保护原则。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证其得以传承和发展。(2)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3)主导原则。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健全保护机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4)社会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4.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制保障。(2)建立健全保护机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保护体系。(3)加强资金投入。应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支持力度,保证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4)培养专业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一批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5)开展宣传普及。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6)促进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4.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整理和研究,摸清家底,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挥其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价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3)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激励,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5)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效机制,保证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第五章传承人培养与教育5.1传承人的角色与作用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他们在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见解,是文化传承链中的关键环节。传承人的角色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承载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载体,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将传统文化传承给后人。(2)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传承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使之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命力。(3)培养后继人才。传承人通过教育、传授技艺等方式,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4)促进文化交流。传承人作为文化的使者,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民族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认同。5.2传承人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传承人培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以下为传承人培养的途径与方法:(1)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通过选拔、培训、考核等方式,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的传承人队伍。(2)开展传承人培训。组织专家、学者对传承人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3)搭建传承人交流平台。举办各类研讨会、展示会等活动,促进传承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实施传承人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对传承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扶持。(5)加强传承人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具有传承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后继人才。5.3传承人教育的政策与制度为保证传承人教育的有效性,我国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以下为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1)法律法规保障。通过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传承人教育的法律地位。(2)政策扶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投入,为传承人教育提供资金支持。(3)制度创新。建立传承人教育制度,将传承人培养纳入教育体系,形成长效机制。(4)人才培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5)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传承人教育,形成社会、学校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通过以上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摸索和完善,以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6.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与作用6.1.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概念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形式、技艺等元素转化为数字信息,并进行有效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6.1.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护和传承:数字化保护有助于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避免因时间流逝而导致的流失和遗忘。(2)传播推广:数字化手段可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提高其影响力。(3)教育普及:数字化资源可用于教育领域,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4)创新发展: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6.1.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作用(1)提高保护效率:数字化技术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快速、准确记录和存储。(2)促进资源共享:数字化资源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共享,降低保护成本。(3)丰富展示形式:数字化手段可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提高展示效果。(4)拓宽应用领域: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6.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手段6.2.1数字录音与录像技术数字录音与录像技术是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声音和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貌保存。6.2.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模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场环境,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其魅力,提高展示效果。6.2.3三维建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的数字化重建,为保护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6.2.4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推广和教育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6.3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与案例6.3.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践(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存储,形成数据库。(2)开展数字化展览:利用数字化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化形式进行展览,提高其影响力。(3)推广数字化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育课程,通过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提高公众的认知度。6.3.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案例(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项目:该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高了公众的认知度。(2)“传统戏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项目:该项目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戏剧进行记录、整理和传播,促进了戏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3)“民间艺术数字化保护”项目:该项目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数字化记录和展示,提高了民间艺术的影响力,促进了其创新发展。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7.1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与问题7.1.1旅游开发的现状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各地纷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推出了各类特色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7.1.2旅游开发中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部分地方和旅游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2)保护意识不足。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部分地方和旅游企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足,导致部分遗产资源遭到破坏。(3)传承人才缺失。时代的发展,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才流失严重,对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造成了一定影响。7.2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与措施7.2.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保证遗产资源的长期利用。7.2.2提高保护意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地方旅游企业和游客的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7.2.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旅游企业和游客的责任和义务,为遗产保护提供法制保障。7.2.4加强传承人才培养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培训教育等手段,提高传承人才的综合素质,保证遗产的传承和发展。7.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的经验与启示7.3.1国内外保护经验(1)日本。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注重立法保护、扶持、民间参与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2)韩国。韩国通过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开展传承人培养计划等措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3)我国。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体系,如设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传承人认定和扶持工作。7.3.2保护启示(1)加强立法保护。借鉴国内外经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2)提高民众参与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3)创新保护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摸索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保护模式,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保护8.1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意义与挑战8.1.1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推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有助于各种文化传统的交流与融合,为全球文化多样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传播,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3)传承人类共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国际化保护有助于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8.1.2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挑战(1)文化差异与误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过程中,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2)保护意识与措施不均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措施存在较大差距,影响国际化的进程。(3)资源分配与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分配与利用的不均衡将制约国际化进程。8.2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保护策略8.2.1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建立多边合作机制。通过国际合作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建立多边合作机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保护。(2)开展双边合作项目。与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国家开展双边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3)促进民间文化交流。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艺术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8.2.2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1)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2)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专业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提高保护水平。(3)增强公众保护意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8.2.3优化资源分配与利用(1)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企业和社会的力量,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为国际化保护提供资金支持。(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等,为国际化保护提供物质保障。(3)创新传播方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新媒体等,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式,扩大其国际影响力。8.3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8.3.1国际合作项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共同研究和保护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双边合作项目。与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国家开展双边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8.3.2民间文化交流(1)艺术节、展览和演出。组织举办各类艺术节、展览和演出活动,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2)学术研讨会。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3)人员互访与培训。加强人员互访与培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专业素养,促进国际间的经验分享。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参与保护9.1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社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重任。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参与有助于提高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其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社区参与可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传承,使其在社区范围内得到有效保护。社区参与有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社区发展的有机结合,为社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9.2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与方法9.2.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形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9.2.2建立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成立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社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9.2.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整理对社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挖掘和整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9.2.4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通过培养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方式,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区内的传承和发展。9.2.5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平台利用社区文化设施,举办非物质文化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