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时代的、地方或民族的形式,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历史上民族形式的形成都不是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艺术创造差不多都是不自觉的,一切都在不自觉中形成。每一座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这充分表明了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只好逃避现实,脱离群众,单独地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19世纪以来日益发达的交通,把欧美的建筑病传染到中国来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人完全失掉了自信心,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养成了十足的殖民地心理。在艺术方面丧失了鉴别的能力,一切的标准都乱了。建筑师们对于本国的建筑毫无认识,把在外国学会的一套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硬生生地搬到中国来。这还算是好的。至于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现在那个时期已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我们从事于营建工作的人,既不能如古代的匠师们那样不自觉地做,又不能盲目地做宫殿式的仿古建筑,又不应该无条件地做洋式建筑。怎么办呢?我们唯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科学化的建筑首先就与大众化不能分离的。我们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次一步按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用最经济、最坚固的结构方法将它建造起来。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传统又是与前两项分不开的。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中国的房屋由极南至极北,由极东到极西,都是由许多座建筑物,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而部署起来的。它最初的起源无疑的是生活的需要所形成。形成之后,它就影响到生活的习惯,成为一个传统。陈占祥先生分析中国建筑的部署,他说,每一所宅子都是一个小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宅子。因为每一所宅子都是多数单座建筑配合组成的,四周绕以墙垣,是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而一个城市也是用同一原则组成的。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摘编自梁思成《建筑的民族形式》材料二: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着千年历史,境内古建筑星罗棋布。有关数据显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万余栋历史建筑普查线索,正式公布1199栋,挂牌保护的传统历史建筑669幢。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结合古城保护规划设计实践,加快编制《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完善古城保护技术与实践方法,加强和提升泉州的古城保护工作。目前,编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形成《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初稿)》。中山路、西街,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古城街巷代表,节假日,是游客集中打卡的“网红点”,平日里,亦是泉州城人间烟火的温馨所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从战略,上对古城空间保护进行控制与引导,并对城市街道、绿化、广场、街景等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同时,围绕中山路(涂门街—钟楼)综合提升、八卦沟古城水系保护提升、小山丛竹公园及周边区域规划研究、通政巷、花巷等街巷规划提升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践,对古城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提炼出涵盖形制、风貌、结构、功能、空间完善等各方面控制要素索引40余项,并逐一明确相应修缮要求。(摘编自《让古城留住古早味福建泉州编制古建筑修缮导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其形成是由时代、地方或民族这三个因素长期综合而成的,这三个因素是互相牵制的。B.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单独本身不乏优秀作品,其失败在于脱离环境,不能满足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C.19世纪以来,中国人在艺术方面完全丧失鉴别能力,养成了彻底的殖民地性格,表现在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D.为了使拥有众多古建筑的泉州城更有古早味和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泉州市完善保护技术,加强和提升古城保护工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设计建筑物必须考虑城市环境和生活需要,否则,即使建筑物本身再优秀,也只能是游离于城市体系的附属物。B.19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体现出的殖民地特点,与中国社会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紧密相关,这表明了建筑具有时代性。C.在平面的部署上,中国有特殊的民族传统,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D.泉州城的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十分契合泉州城的古建筑风格。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标题新闻不符合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A.深圳南头古城修缮植入文化创意、数字展厅社区舞台等内容。B.泉州崇武古城百年榕树被砍,因其根系深入城墙成安全隐患。C.台州临海的桃渚古城,木工师傅采用传统手艺修复古宅。D.西安耗资2亿重建阿房宫景区,终因交通不便而拆除。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5.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怎样才能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C3.D4.①论证结构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层进式)展开论证,严谨周密。②论证方法上,采用例证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5.①要明确建筑风格的基本问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②要经得起城市环境的考验,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③要自觉贯通古今中外,符合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民族形式)〖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A.“三个因素”理解错误,原文是“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可见“三个因素”指雕饰、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C.“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表明没有能够“完全吸收”。D.“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只是背景,不是泉州市古城保护工作的目的。原文是“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可见目的应当是“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错误,于文无据,且绝对化。原文是“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可知,梁思成是反对建筑脱离环境的做法的。D.阿房宫景区虽然优秀,但脱离了城市的环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因此西安的做法不符合梁思成的观点。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特点一般包括论据结构特点和论证方法特点。①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一首先分析了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接着第二段作者先指出历史上的民族建筑大多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的,虽然有不少单独的优秀作品,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再以欧美某些作品为例加以论证;第三段作者否定了丢掉民族传统,生搬硬套欧美建筑形式的做法,指出“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这进一步说明建筑必须结合环境;第四段,作者首先指出新时代建筑工作者不能像古代那样不自觉,不能只造宫廷建筑,不能盲目模仿洋建筑,然后总结出“我们惟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以上都属于分析问题。第五段,作者指出科学化的建筑不能与大众分离,“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第六段,作者说“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这就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材料一的论证结构是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层进式)展开论证,严谨周密。②论证方法上,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如“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来论证建筑不能脱离环境;“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论证盲目模仿洋建筑不可取。总之,采用典型的例子来论证,论据典型,有说服力。【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回答本题,就要吃透材料一中梁思成的观点。材料一中,梁思成首先指出建筑风格“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筑者要明确建筑风格的基本问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然后梁思成在第二段分析指出“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并以欧美某些建筑脱离环境,“逃避现实,脱离群众”来加以论证,这说明建筑要经得起城市环境的考验,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接着他否定了丢掉民族传统,生搬硬套欧美建筑形式的做法,再顺理成章地指出“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这就是要求建筑师们要自觉贯通古今中外,符合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民族形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的自白顾随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①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竟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家院里。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夹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孔子有些忧然了。——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么?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里装着的鸟儿或手牵着的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头,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②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子路被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竟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原故吧?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注:①长沮、桀溺:两个隐士。晨门:掌管城门开闭的人。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公表面虽以“孔仲尼”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圣人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B.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形象,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D.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所表现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B.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C.晨门和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对孔子的讥讽,也有对他的褒赞,他们是深刻理解孔子的。D.孔子先是发现并感慨自己老去,后面却又对子路说不晓得自己老去,前后的矛盾是其沧桑心境的反应。8.小说中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说明。9.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6.C7.C8.①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
②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的景象。
③著书立说,致力于礼乐教化的完善。9.①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
②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
③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错误。表面上看,子路的不答与孔子的要答的确存在处世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表现孔子追求理想的执着,这也是本文作为一篇具有故事新编性质的小说的创作意图,选项中说“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无疑是把孔子理解成一个灵活机变、左右逢源的投机者形象,完全背离文章的创作意图。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评价的能力。A.“……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错误。《论语》中的子路是“鲁莽好勇”,“常常受到孔子批评”。本文所描写的子路形象,却与《论语》中的子路有所不同,表现为:小说中的子路比较执拗;子路陪同孔子出游多年,“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不再“好勇”了。B.“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错误。小说中插写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是以景衬情,以树叶知秋表现时光流逝。此处的“叶”与“叶公”毫无瓜葛,自然也就不存在选项所说的“双关”,不可能与“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D.“前后的矛盾是其沧桑心境的反应”错误。孔子先是发现并感慨自己老去,后面却又对子路说不晓得自己老去,并不矛盾。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前文写到,孔子正在为此次出游没取得预期成果而伤感,于是便有了“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的想法,并因此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所以,“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即是“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教育弟子的晚年生活场景,概括为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也是“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的景象。由“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可知,弟子“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孔子的心迹,即著书立说,致力于礼乐教化的完善。【9题详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作品表现手法和叙事特点的能力。一是采用孔子内心独白和幻觉的形式,可以直接坦露孔子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写出孔子从伤感楚国之游的失败到决心重新选择人生努力方向的心路历程,表现孔子的自我剖析精神和伟大人格,进而表现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二是采用孔子演说式自我陈述的形式,可以借此合理地融入孔子周游列国屡遭挫败、理想志向不被理解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实现理想志向道路上不懈怠、不懊悔、不悲观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从想与做、人与事等不同角度立体塑造孔子形象的小说格局,有利于更真实地表现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特征;三是采用人物“自白”的形式,可以通过孔子的内心独白、幻觉和直接倾诉,把孔子的内心世界直接坦露在读者面前,不但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而且增加了文本的抒情性,使读者更能真切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拜礼毕”与“六王毕”(《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词义不同。B.“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与“可畏惟人”(《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惟”字词义不同。C.“今大王举而东”与“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东”字词义相同。D.“遂听信计”与“至丹以荆卿为计”(《六国论》)两句中的“计”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B.檄,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C.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D.韩信从民心向背的角度,对比刘邦和项羽的不同做法和结果,刘邦听后果断采纳韩信的建议,部署众将战斗。13.将原文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14.在韩信眼中,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答案〗10.DFG11.C12.B13.(1)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多怨恨他,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2)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14.恃勇好战;虽拥人才,然不善用,任人唯亲;优柔寡决,有妇人之仁,策略失误;残暴。〖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他的部下有人生了病,会同情地流下眼泪,还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见人恭敬慈爱”说的是项羽的特点,作“项王”的谓语,后面D处断开;“言语呕呕”也是说的项羽的特点,主谓结构,F处断开;“人有疾病”是主谓宾结构,作句子的状语,G处断开。故选DF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结束;/完结。句意:韩信被拜为大将军的仪式结束后。/六国灭亡。B.正确。表示让步,虽然、即使;/只有。句意: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值得尊敬是人民。C.错误。词义不同。东进;/在东边。句意:如今大王发兵东进。/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邑。D.正确。都是“谋划、策略”。句意:于是听从韩信的计策。/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说法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和晓喻的文书。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过”,所到之处;“残灭”,残害毁灭;“特”,只不过;“特劫于威强”,被动句。(2)“诚”,确实;“任”,任用;“何所”,哪里,什么地方【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可知,恃勇好战;由“然不能任属贤将”“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以亲爱王”可知,虽拥人才,然不善用,任人唯亲;由“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可知,优柔寡决,有妇人之仁,策略失误;由“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可知,残暴。参考译文:韩信被拜为大将军的仪式结束后,坐在上座。汉王说道:“丞相多次向我说到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来教导我呢?”韩信谦谢了一番后,便问汉王说:“现在大王如果向东去争夺天下,您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汉王说:“对。”韩信接着说:“大王您自己估计一下在勇敢、强悍、仁爱、刚强等方面您与项王相比谁更强呢?”汉王沉默了许久,说:“我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称赞地说:“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然而我曾经侍奉过项羽,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处事吧。项王发怒大吼,厉声呵斥时,上千的人都胆战心惊,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他的部下有人生了病,会同情地流下眼泪,还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但是,当他所用的人立了功应当给予封赏爵位时,他却不舍得授给人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妇道人家的仁慈。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得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虽然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把亲近的人、喜爱的人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看到项王把义帝迁徙到江南,也都把他们原来的君主赶走,自己在好地方称王。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多怨恨他,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虽然他名义上称霸天下了,而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他的强很容易变成弱。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将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的将士,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服口服呢!率领正义的军队使思念东归的将士跟随,还有什么敌人会不被击溃?况且,分封在秦地的三王都是原来秦朝的将领,他们统领秦地的子弟几年来,被杀死的,数也数不清,又骗众多兵卒投降诸侯王到新安,项王设计坑杀了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得以脱免,秦地的父兄痛恨这三人,深入骨髓。现在项王强迫民意,凭借威力使这三人仍在秦地为王,秦地百姓并不爱戴他们,大王的军队进入武关之后,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刻的法律,与秦民约法三章,而且秦地百姓无不希望大王在秦地称王。同诸侯的约定,大王先入咸阳,应当在关中称王,百姓们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去了关中王的职位,到了蜀地,老百姓们无不感到遗憾。如今大王发兵东进,三秦大地只需要传递您声讨项王的檄文就会立马平定下来。”在这时,汉王非常高兴,自以为得到韩信太晚,于是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进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吴中田妇叹(节选)苏轼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茆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汗流肩赦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秕。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官今要钱不要米①,西北万里招羌儿②。龚黄③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④!〖备注〗①王安石“新法”实行以来,国家赋税收钱不收米,造成钱荒米贱的现象。②本诗作于熙宁五年,宋神宗要灭西夏,采用王韶的“平戎三策”,用钱币去“招抚”沿边的羌人部落,所谓“河西之役”开始。③龚遂、黄霸是汉代两个有名的好官。④“河伯妇”是《史记·西门豹传》的故事:巫婆借水神河伯娶妇来向百姓敲诈,西门豹为民除害把巫婆掷在河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一个农民的视角切入,围绕一个“叹”字展开全诗,塑造了饱受诸般苦楚的农民形象。B.“汗流肩赦”劳作的艰辛与“如糠秕”回报的低廉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想见农人心理落差之大。C.“卖牛纳税”“要钱不要米”,真实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对农人的伤害,表明疾苦的根源更在于“人祸”。D.“西北万里招羌儿”写出了国家对外政策的高瞻远瞩,抚绥沿边,开疆辟土才是英明国君的要务。16.传统诗歌讲究“曲笔”,指运笔旁侧迂曲,意在言辞之外,结合全诗赏析本诗“曲笔”的艺术。〖答案〗15.D16.①诗歌借一个农民在天灾之年辛苦劳作却因谷贱伤农、苛税难交、生活饥寒交迫而难以生存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②反语:“龚黄”正话反说,语带嘲讽,表达了作者对制定国家政策的朝廷高级官员的不满;
③借农家妇女之口,控诉了新政的流弊,艰辛的活着却“不如”做“河伯妇”死去能获得解脱,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朝廷新政的强烈不满。〖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D.“写出了国家对外政策的高瞻远瞩,抚绥沿边,开疆辟土才是英明国君的要务”错误,“西北万里招羌儿”是“要钱不要米”政策制定的原因,对外开边与对内重税是百姓苦难深重的根源,均是本诗作者抨击的矛头所向。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的开头二句写今年粳稻的成熟期甚晚,幸亏没有多时秋天就来到了。“茆苫”二句写抢收的行动。为了抢救粳稻,农民在田头边搭起了茅草棚,住宿在里面看管了一个月。好不容易盼到了晴天,赶紧抢收运载而归。然而他们却不能享受这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汗流”以下八句通过谷贱伤农的事实,抨击了造成钱荒的新法流弊。诗人先叙述农民担粮入市,汗流浃背,磨肿肩膀;后写米价低贱就同糠和碎米一样。“卖牛”二句承上揭示了赋税的繁重。农民无奈只有卖牛凑钱纳税,为了烧饭,只得拆下屋里的木头,以解救燃眉之急,而顾不上明年的饥荒。诗中“官今要钱不要米”,触及时政流弊的实质。在新法条例中,如青苗法、免役法等都规定赋税要钱不收米。当时百姓有米而官府不要米,百姓无钱而必要钱。这就造成一时米贱钱荒的社会问题。“西北”句是指当时为了抗击西夏,王安石采用王韶的建议,对西北沿边羌人蕃部进行招抚,虽有利于巩固边防,但也花费了不少钱。这必然加重人民的负担,而官吏催逼,唯钱是求,使农民走投无路,难以为生。据此可知,诗歌借一个农民在天灾之年辛苦劳作却因谷贱伤农、苛税难交、生活饥寒交迫而难以生存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最后二句借用典故收结。“龚黄满朝人更苦”意思是:都说满朝里都是姓龚姓黄的好官吏,到头来我们百姓反倒更遭罪。龚遂任勃海太守,黄霸任颍川太守,他们都是以恤民宽政著名的官吏。这里的“龚黄满朝”是带着明显嘲讽意味的,表达了作者对制定国家政策的朝廷高级官员的不满;“不如却作河伯妇”是说无路可走活不下去受不了这个苦,想去想来不如跳河一死做个河神妇。在战国时邺县豪绅与女巫假托“河伯娶妇”,敲诈勒索,残害百姓。西门豹任邺县令时,为民除害,施计把巫婆投入河中。作者借用来表明百姓被逼得无路可走,不如投河自尽。借农家妇女之口,控诉了新政的流弊,艰辛的活着却“不如”做“河伯妇”死去能获得解脱,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朝廷新政的强烈不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的丑恶现象。(2)“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杜牧在《阿房宫赋》对美女头发也有精妙描述,该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答案〗(1)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绿云扰扰梳晓鬟也(3)暴霜露斩荆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位中医大夫不像是医生。他是“水利学家”。他拉起我的手,他开始切脉,他在察看我身体里江河湖海的水情。脉有些滑,他说。这不就是说河水快断流了,只有些残水勉强敷衍着河床?他又说,脉有些滞涩。这当然是说,该清淤了,淤泥已堵塞了运河,许多船队搁浅了,天光照不见波影,没有湛然清流,生命在岸上如何能够领略柳浪闻莺?他是“哲学家”。多数时间里他很少说话,他在格物致知,他在沉思。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他总是由果推因,沿波溯源。他说,勿躁勿怒,你当涵养性情,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物我无隔则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之正气护持我,则何病之有?他说,旷达些吧通脱些吧,明月在怀,白云在怀,无垠的蔚蓝色时时高悬心中,你就有了至人的品格,则何病之有?这位中医大夫,当然不是这样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哲学讲演,不,他常常是沉默和安静的,眉目间透出的是静穆和慈祥。我借阅他的一些行医日记,我觉得我不是在读有关医术的文字,我其实是在读哲学,甚至,他告诉了我许多在哲学著作里读不到的东西。这位中医大夫不像是医生,只因为他是高明的医生。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们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B.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雪时用了一个“紧”字,鲁迅赞它富有神韵。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19.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用了借代手法,又用了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位中医大夫是比一般医生更高明的医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B19.(1)“蔚蓝色”代指“天空”,以特征代本体,两者体现的是相关性,属于借代。(2)“无垠的蔚蓝色”所代指的“广阔纯净的天空”是喻体,与本体“开阔纯洁的心胸”具有相似性,属于比喻。20.①原句采用因果关系,更能突出强调中医大夫的高明;②原句先否定后肯定,形成表意反差,出人意表;③原句与开头照应,形成反复回环之美。〖解析〗【18题详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水利学家”“哲学家”,结合该语段内容分析,表特殊含义。A项,引用诗句,表直接引用。B项,表特殊含义。C项,表着重强调。D项,“大师”“发扬国光”属反语,“大师”不是取本义,表反语和讽刺。故选B。【19题详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结合“明月”“白云”“至人的品格”等分析,此处“蔚蓝色”可以指天空,天空可以是蓝颜色的,两者体现的是相关性,属于借代。结合“明月在怀,白云在怀”“至人的品格”分析,“无垠的蔚蓝色”应该是代指“广阔纯净的天空”,语境主要讲“旷达纯洁的心胸”,“无垠的蔚蓝色”作为喻体,与语境主体“心胸”具有相似特征,属于比喻。【20题详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原句采用因果关系,用“只因为”,强调原因,突出中医大夫的高明。结合“不像是……是……”分析,前句采用否定形式,后句为肯定形式,前后形成反差,出人意料。结合开头内容“这位中医大夫不像是医生”分析,文末点明“因为他是高明的医生”,前后照应,形成反复回环之美。改句没有这样的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中的建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红楼梦》整体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人认为完美的园林景观应该①。《红楼梦》中大观园的设计就非常注重这一点,在蓊郁的花草树木和潋滟水光映衬下,小山曲水,错落有致,楼台亭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极尽清幽旷达之妙。每一个庭院都和山石花木交相辉映,极富自然情趣。同时,园子里每一座院落的建筑格调,②。如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院中种植着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芭蕉为绿,海棠为红,于是贾宝玉便为其取名“红香绿玉”,整体意境颜色艳丽,暗香浮动,与宝玉的性情相符;③,“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自然情趣流泻而出,与黛玉真诚率真的气质相合;蘅芜苑,一眼望去,清凉瓦舍,但透过院内各种香草,素净无华,把宝钗安份随时、不流于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每一座庭院都与人物合二为一,不分彼此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稻香村”是《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处建筑,后来成为李纨的居所。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稻香村”是如何体现庭院与人物“合二为一,不分彼此”的?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回)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答案〗21.①与周围的环境浑然天成。②都渗透着主人的个性特征。③再如黛玉所住的“潇湘馆”。22.①“稻香村”建筑风格恬淡宁静、简陋质朴;②与李纨贞静淡泊、朴素清雅的性情相合。〖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在蓊郁的花草树木和潋滟水光映衬下,小山曲水,错落有致,楼台亭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极尽清幽旷达之妙。每一个庭院都和山石花木交相辉映,极富自然情趣”可知,后文是说景观和周围景物的紧密融合,可填:与周围的环境浑然天成。第二空,根据“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院中种植着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芭蕉为绿,海棠为红,于是贾宝玉便为其取名‘红香绿玉’,整体意境颜色艳丽,暗香浮动,与宝玉的性情相符”可知,院落的建筑格调和主人的性情相符,可填:都渗透着主人的个性特征。第三空,根据分号可判断,与前文构成对应结构,此处应对应“如贾宝玉所住的‘怡红院’”。再依据“自然情趣流泻而出,与黛玉真诚率真的气质相合”,可填:再如黛玉所住的“潇湘馆”。【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可知李纨有着贞静淡泊、朴素清雅的性情。根据“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可知“稻香村”建筑风格是恬淡宁静、简陋质朴的,与其性格相应。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时代的、地方或民族的形式,就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历史上民族形式的形成都不是有意创造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艺术创造差不多都是不自觉的,一切都在不自觉中形成。每一座建筑物本身可能是一件很好的创作,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这充分表明了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之失败,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只好逃避现实,脱离群众,单独地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19世纪以来日益发达的交通,把欧美的建筑病传染到中国来了,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人完全失掉了自信心,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养成了十足的殖民地心理。在艺术方面丧失了鉴别的能力,一切的标准都乱了。建筑师们对于本国的建筑毫无认识,把在外国学会的一套罗马式、文艺复兴式硬生生地搬到中国来。这还算是好的。至于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现在那个时期已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开始。我们从事于营建工作的人,既不能如古代的匠师们那样不自觉地做,又不能盲目地做宫殿式的仿古建筑,又不应该无条件地做洋式建筑。怎么办呢?我们唯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科学化的建筑首先就与大众化不能分离的。我们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次一步按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用最经济、最坚固的结构方法将它建造起来。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传统又是与前两项分不开的。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中国的房屋由极南至极北,由极东到极西,都是由许多座建筑物,四面围绕着一个院子而部署起来的。它最初的起源无疑的是生活的需要所形成。形成之后,它就影响到生活的习惯,成为一个传统。陈占祥先生分析中国建筑的部署,他说,每一所宅子都是一个小城,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宅子。因为每一所宅子都是多数单座建筑配合组成的,四周绕以墙垣,是一个小规模的城市,而一个城市也是用同一原则组成的。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摘编自梁思成《建筑的民族形式》材料二: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城,有着千年历史,境内古建筑星罗棋布。有关数据显示,福建泉州市共有1.3万余栋历史建筑普查线索,正式公布1199栋,挂牌保护的传统历史建筑669幢。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密结合古城保护规划设计实践,加快编制《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进一步完善古城保护技术与实践方法,加强和提升泉州的古城保护工作。目前,编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形成《泉州古城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初稿)》。中山路、西街,泉州人耳熟能详的古城街巷代表,节假日,是游客集中打卡的“网红点”,平日里,亦是泉州城人间烟火的温馨所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从战略,上对古城空间保护进行控制与引导,并对城市街道、绿化、广场、街景等公共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同时,围绕中山路(涂门街—钟楼)综合提升、八卦沟古城水系保护提升、小山丛竹公园及周边区域规划研究、通政巷、花巷等街巷规划提升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践,对古城传统建筑的保护修缮提炼出涵盖形制、风貌、结构、功能、空间完善等各方面控制要素索引40余项,并逐一明确相应修缮要求。(摘编自《让古城留住古早味福建泉州编制古建筑修缮导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风格是建筑的整个表现,其形成是由时代、地方或民族这三个因素长期综合而成的,这三个因素是互相牵制的。B.个人自由主义的建筑单独本身不乏优秀作品,其失败在于脱离环境,不能满足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C.19世纪以来,中国人在艺术方面完全丧失鉴别能力,养成了彻底的殖民地性格,表现在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D.为了使拥有众多古建筑的泉州城更有古早味和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泉州市完善保护技术,加强和提升古城保护工作。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设计建筑物必须考虑城市环境和生活需要,否则,即使建筑物本身再优秀,也只能是游离于城市体系的附属物。B.19世纪以来中国建筑体现出的殖民地特点,与中国社会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紧密相关,这表明了建筑具有时代性。C.在平面的部署上,中国有特殊的民族传统,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D.泉州城的中山路、西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以空间研究为切入点,十分契合泉州城的古建筑风格。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标题新闻不符合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A.深圳南头古城修缮植入文化创意、数字展厅社区舞台等内容。B.泉州崇武古城百年榕树被砍,因其根系深入城墙成安全隐患。C.台州临海的桃渚古城,木工师傅采用传统手艺修复古宅。D.西安耗资2亿重建阿房宫景区,终因交通不便而拆除。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5.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怎样才能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C3.D4.①论证结构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层进式)展开论证,严谨周密。②论证方法上,采用例证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5.①要明确建筑风格的基本问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②要经得起城市环境的考验,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③要自觉贯通古今中外,符合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民族形式)〖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A.“三个因素”理解错误,原文是“它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互相牵制着的”,可见“三个因素”指雕饰、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C.“将欧美建筑的精华生搬硬套,完全吸收”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表明没有能够“完全吸收”。D.“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只是背景,不是泉州市古城保护工作的目的。原文是“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今年以来,在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和向福建省政府报批《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背景下……”,可见目的应当是“更好地保护利用古建筑,让泉州古城更有古早味”。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只要沿袭这一传统,我们就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错误,于文无据,且绝对化。原文是“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它是否仍适合于今日生活的需求?今日生活的需求可否用这个传统部署予以合理适当的解决?这是我们所要知道的”。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由“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可知,梁思成是反对建筑脱离环境的做法的。D.阿房宫景区虽然优秀,但脱离了城市的环境,经不起城市环境的考验。因此西安的做法不符合梁思成的观点。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特点一般包括论据结构特点和论证方法特点。①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一首先分析了建筑风格形成的原因,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寻找民族形式的途径,要从基本的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上去寻找。而平面部署及结构方法之产生则是当时彼地的社会情形之下的生活需要和技术所决定的”;接着第二段作者先指出历史上的民族建筑大多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的,虽然有不少单独的优秀作品,但是“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否则,每一个城市都可能成为一个千奇百怪的假古董摊,成为一个建筑奇装跳舞会”,再以欧美某些作品为例加以论证;第三段作者否定了丢掉民族传统,生搬硬套欧美建筑形式的做法,指出“不是在旧基础上再取得营养,而是把自己的砸了又拿不到人家的好东西,彻底地表现了殖民地的性格”,这进一步说明建筑必须结合环境;第四段,作者首先指出新时代建筑工作者不能像古代那样不自觉,不能只造宫廷建筑,不能盲目模仿洋建筑,然后总结出“我们惟有创造我们自己的民族形式的建筑”。以上都属于分析问题。第五段,作者指出科学化的建筑不能与大众分离,“必须根据人民大众的需要,用最科学化的方法部署平面”;第六段,作者说“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这种平面部署就是我们基本民族形式之一重要成分”,这就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材料一的论证结构是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结构(或层进式)展开论证,严谨周密。②论证方法上,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例证法,如“请看近来英美建筑杂志中多少优秀的作品,在它单独本身上的优秀作品,都是在高高的山崖上,葱幽的密林中,或是无人的沙漠上……”,来论证建筑不能脱离环境;“无数的店铺,将原有壮丽的铺面拆掉,改做‘洋式’门面,不能取得‘洋式’的精华,只抓了一把渣滓”,论证盲目模仿洋建筑不可取。总之,采用典型的例子来论证,论据典型,有说服力。【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要回答本题,就要吃透材料一中梁思成的观点。材料一中,梁思成首先指出建筑风格“不只是雕饰的问题,而更基本的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筑者要明确建筑风格的基本问题是平面部署和结构方法的问题;然后梁思成在第二段分析指出“事实上建筑物是不能脱离了环境而独善其身的”,并以欧美某些建筑脱离环境,“逃避现实,脱离群众”来加以论证,这说明建筑要经得起城市环境的考验,满足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接着他否定了丢掉民族传统,生搬硬套欧美建筑形式的做法,再顺理成章地指出“在平面的部署上,我们有特殊的民族传统”,这就是要求建筑师们要自觉贯通古今中外,符合自己特殊的民族传统(民族形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的自白顾随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①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竟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家院里。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夹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顶,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孔子有些忧然了。——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么?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里装着的鸟儿或手牵着的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曾讥讽过我了,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头,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②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子路被了先生的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种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竟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原故吧?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注:①长沮、桀溺:两个隐士。晨门:掌管城门开闭的人。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叶公表面虽以“孔仲尼”尊称孔子,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将孔子看作庸凡之人,缺少对圣人的礼敬尊崇,结果惹恼了子路。B.小说依据“叶公好龙”这一典故,用漫画式笔法描绘叶公见到天龙时的狼狈相,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好名而不务实者的嘲讽。C.子路不屑于回答叶公,孔子却认为可借此阐明心志,小说这一细节刻画了师徒的不同形象,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D.作者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论语》的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的糅合创造,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融合。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所表现的子路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B.文中以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暗写叶公,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C.晨门和长沮、桀溺对孔子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对孔子的讥讽,也有对他的褒赞,他们是深刻理解孔子的。D.孔子先是发现并感慨自己老去,后面却又对子路说不晓得自己老去,前后的矛盾是其沧桑心境的反应。8.小说中孔子的弟子们当时“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什么?请简要说明。9.小说通过孔子的“自白”来塑造孔子形象,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6.C7.C8.①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
②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的景象。
③著书立说,致力于礼乐教化的完善。9.①可以写出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更深刻地表现孔子的伟大,突出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
②可以借孔子自述人生经历和理想心迹,更真实立体地塑造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
③可以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魅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也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错误。表面上看,子路的不答与孔子的要答的确存在处世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表现孔子追求理想的执着,这也是本文作为一篇具有故事新编性质的小说的创作意图,选项中说“揭示了处世需要机变的道理”,无疑是把孔子理解成一个灵活机变、左右逢源的投机者形象,完全背离文章的创作意图。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评价的能力。A.“……子路基本一致,都是一个常常受到孔子批评的鲁莽好勇之人”错误。《论语》中的子路是“鲁莽好勇”,“常常受到孔子批评”。本文所描写的子路形象,却与《论语》中的子路有所不同,表现为:小说中的子路比较执拗;子路陪同孔子出游多年,“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不再“好勇”了。B.“与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都运用双关手法”错误。小说中插写银杏树“那叶索索地抖着”,是以景衬情,以树叶知秋表现时光流逝。此处的“叶”与“叶公”毫无瓜葛,自然也就不存在选项所说的“双关”,不可能与“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法一样。D.“前后的矛盾是其沧桑心境的反应”错误。孔子先是发现并感慨自己老去,后面却又对子路说不晓得自己老去,并不矛盾。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前文写到,孔子正在为此次出游没取得预期成果而伤感,于是便有了“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么?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的想法,并因此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所以,“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即是“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教育弟子的晚年生活场景,概括为孔子结束周游,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也是“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的理想,仁道行于天下的景象。由“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可知,弟子“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指孔子的心迹,即著书立说,致力于礼乐教化的完善。【9题详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作品表现手法和叙事特点的能力。一是采用孔子内心独白和幻觉的形式,可以直接坦露孔子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写出孔子从伤感楚国之游的失败到决心重新选择人生努力方向的心路历程,表现孔子的自我剖析精神和伟大人格,进而表现小说赞颂孔子人格精神的主题;二是采用孔子演说式自我陈述的形式,可以借此合理地融入孔子周游列国屡遭挫败、理想志向不被理解的人生经历,以及在实现理想志向道路上不懈怠、不懊悔、不悲观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从想与做、人与事等不同角度立体塑造孔子形象的小说格局,有利于更真实地表现孔子执着有为、坚韧不屈、乐观睿智的形象特征;三是采用人物“自白”的形式,可以通过孔子的内心独白、幻觉和直接倾诉,把孔子的内心世界直接坦露在读者面前,不但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而且增加了文本的抒情性,使读者更能真切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项王见A人B恭敬C慈爱D言语E呕呕F人有疾病G涕泣H分食饮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拜礼毕”与“六王毕”(《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词义不同。B.“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与“可畏惟人”(《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惟”字词义不同。C.“今大王举而东”与“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东”字词义相同。D.“遂听信计”与“至丹以荆卿为计”(《六国论》)两句中的“计”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合称“三秦”。B.檄,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C.韩信一方面向汉王极力肯定项羽勇敢、强悍、仁厚,一方面又明确指出项羽只是施与小恩小惠,难得人心。D.韩信从民心向背的角度,对比刘邦和项羽的不同做法和结果,刘邦听后果断采纳韩信的建议,部署众将战斗。13.将原文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14.在韩信眼中,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答案〗10.DFG11.C12.B13.(1)项羽军队所到之处,没有不残害毁灭的,天下人多怨恨他,老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被他的强大所控制罢了。(2)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14.恃勇好战;虽拥人才,然不善用,任人唯亲;优柔寡决,有妇人之仁,策略失误;残暴。〖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他的部下有人生了病,会同情地流下眼泪,还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见人恭敬慈爱”说的是项羽的特点,作“项王”的谓语,后面D处断开;“言语呕呕”也是说的项羽的特点,主谓结构,F处断开;“人有疾病”是主谓宾结构,作句子的状语,G处断开。故选DF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结束;/完结。句意:韩信被拜为大将军的仪式结束后。/六国灭亡。B.正确。表示让步,虽然、即使;/只有。句意: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值得尊敬是人民。C.错误。词义不同。东进;/在东边。句意:如今大王发兵东进。/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邑。D.正确。都是“谋划、策略”。句意:于是听从韩信的计策。/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说法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和晓喻的文书。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过”,所到之处;“残灭”,残害毁灭;“特”,只不过;“特劫于威强”,被动句。(2)“诚”,确实;“任”,任用;“何所”,哪里,什么地方【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测试卷及答案
- 连接蛋白相互作用
- 2024-2030年中国智能万能电视遥控器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至2030年鉴伪点钞机专用滤光片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旅游小镇建设行业发展模式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保与绿色出行推广考核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拆车件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扎绞纱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手工工艺品行业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
- 煤炭加工的能源节约与环保考核试卷
- 调酒初级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危废治理项目经验-危废治理案例分析
-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二(有答案)
- 汽车防冻液中毒
- 粉条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车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蔗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北师版 七上 数学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角-第2课时 角的大小比较》课件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产品包装规范管理制度
- 2024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