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古老的经典还有什么用?还能给现代人什么启示?朱自清借用“外国教授”的话说:“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确是一个明达的见解。然而,阅读人文经典,除了“见识经典”,还应有关乎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文化意义。《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首先,经典是智慧的源泉,没有经典,我们将停止思考。在关乎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人文领域里,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经思考过了,准确地说“轴心时代”的先哲们都已经思考过了;我们要做的,只是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怀特海说:对欧洲哲学传统的最保险的定性,莫过于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学说的一系列的阐释。梁启超说:《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钱锺书说:古人有言,明“体”达“用”。“用”之学问,日进千里,“体”之学问,仍守故步;亚里士多德之《物理学》,已无人问津,而亚里士多德之《伦理学》,仍可开卷有益。中西三位现代学人的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古老的人文经典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给人以心灵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其次,经典是心灵的导师,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是经典的阅读史。学习经典中的永恒真理,是智力训练的最好途径,也是获得智慧的最好途径。那么,阅读人文经典,真有那么大的效用吗?据说,弗洛伊德的墓碑上有一句话:“理性的声音是微弱的。”这是这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洞察人性后得出的结论,似乎有点悲观,却不能否定其真实性。理性的声音是微弱的,本能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人人都能听从理性的声音,人人都能听从德性的召唤,那么“圣人”就可以批量生产了。然而,实情并非如此。知识是可以传授的,“德性”却很难像知识一样被接受。然而,人类就自甘堕落吗?当然不。《唐子西文录》记载了蜀道馆舍壁间的两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话表达了前人对孔子的无比崇敬之情,颂扬了孔子在民族精神史上的巨大作用。建设这个世界,离不开劳动者的双手;治理这个世界,离不开政治家的智慧;点亮这个世界,离不开哲人的思想。在“‘四书’第七”章中,朱自清谈《论语》说:“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追求善的德性,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中国人说,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费希特说,无限完善是人的使命。读完《论语》,我内心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细读《论语》,为人生铺一道崇高的文化底色。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经史子集培植根基,借诗文书画展示才华,这是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和艺术生活。歌德说,鉴赏力是靠阅读最好的作品培育出来的。善的德性同样是靠阅读伟大的经典培育出来的。最后,经典是治学的起点,读透一部经典,成就一门学问。不读经典,学术研究就会游谈无根。千年之前,苏轼批评学者“束书不观”:“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李氏山房藏书记》)千年之后,晚清学者陈澧再次批评学者“不肯读一部书”:“学者之病,在懒而躁,不肯读一部书,此病能使天下乱。读经而详味之,此学要大振兴。”(《东塾读书记》)今天的学人可能是明天的仕人,学术上的虚骄浮夸之风,往往会形成社会上的弄虚作假之风。所以陈澧强调:“读经而详味之,此学要大振兴。”经典是治学的起点,在人文学领域还有其自身规律。简言之,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轴心时代的先贤们已经思考过了。中国人文学强调“师承”,强调“传统”,强调“薪火相传”。所谓“有师承乃成其学术,由传统乃成其学术”,其根源就在于此。从经典中提出的问题才可能是经典论题。事实上,人文学研究的经典论题无不是“老生常谈”,无不是师承与创新、传统与时代的统一;反之,只是“游谈无根”的个人“意见”而已。一个真正的人文学者,应当“读经而详味之”。在此基础上,面向时代,面对现实,深入社会,进行独立自主的再思考,从而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摘编自陈文忠《经典训练是人生必要的项目—读朱自清〈经典常谈〉》)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文经典是关乎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思想结晶,也是智慧的源泉,在任何时代都可以给人以心灵的启示。B.在作者看来,人的本能力量强大,理性的声音微弱,人们难以听从理性的声音,否则“圣人”就随处可见。C.苏轼批评学者“束书不观”,陈澧批评学者“不肯读一部书”,这对当今学者的治学仍然有警示、指导意义。D.明天的仕人即今天的学人,学者在学术上的虚骄浮夸之风,往往会形成社会上的弄虚作假之风,贻害无穷。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中外名人言论,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阅读人文经典不只是“见识经典”的观点。B.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与《伦理学》受到不同的对待,主要是因为前者并非经典。C.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分析论证了孔子在民族精神史上的巨大作用。D.真正的人文学者理应“读经而详味之”,因为经典是治学的起点,学术也需要传承。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文章第一段中“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观点的一项是()A.契诃夫说:“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B.亚里士多德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可分为两部分:以功利为目的的,和以美为目的的。”C.梁实秋说:“文化思想乃由于不断的积累而成,欲面对现实则必须了解过去。读古书,读典籍,是认识传统之最好的方法。”D.《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中秋奇妙夜》等节目,用新颖的创意、绝美的形式、深厚的底蕴演绎了文物“活”起来何其动人。4.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已入选2023年的中学教材。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其入选理由。5.请结合本文作者对《论语》的评价,谈谈你对下面两段话有怎样的感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答案〗1.D2.B3.C4.①《经典常谈》能让中学生了解经典,以获得心灵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②经典是治学的起点,阅读《经典常谈》可以帮助中学生打下今后治学的坚实根基。5.①细读《论语》,有助于自己夯实道德根基,接受好的教育,培育善的德性;②勤勉好学。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应说话谨慎、做事勤勉,向有德行的人请教,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③勇担重任。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应该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坚毅刚强,不懈奋斗。〖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明天的仕人即今天的学人”错误。原文第五段说的是“今天的学人可能是明天的仕人”,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主要是因为前者并非经典”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的说法,可知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属于“用”的学问,而“‘用’之学问,日进千里”,所以它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与它是否是“经典”无关。【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强调的是经典的文化价值。C.谈的是阅读经典的文化意义,可以支撑题干中的观点。A.谈的是科学的价值。B.谈的是以不同标准对世上事物的两种划分。D.谈的是文物通过现代科技创新“活”起来。【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经典常谈》能入选2023年的中学教材,必然因其对中学生成长有很大价值,其价值和经典名著对人的价值是一样的,文中主体内容都在谈名著的价值,筛选和中学生关系紧密的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加以筛选概括整合即可。涉及的名著的价值关键信息有“给人以心灵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经典常谈》能让中学生了解经典,以获得心灵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经典是治学的起点,读透一部经典,成就一门学问”,经典是治学的起点,阅读《经典常谈》可以帮助中学生打下今后治学的坚实根基。【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中关于《论语》的评价,再结合所给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文中关于对《论语》的评价的关键信息有,“以经史子集培植根基”,“《论语》……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追求善的德性,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为人生铺一道崇高的文化底色”。题干所给材料“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指向俭朴生活;“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指向谨慎说话,勤勉做事,向有道德的人请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指向做人有责任有担当,坚毅执着等品性。整合以上信息谈感悟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破路孙犁黄昏时候,李佩钟〖备注〗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地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她在一张从学校带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是残酷战斗的季节。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在工作里,她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厂。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哗哗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就可以在小报上登载。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责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李佩钟笑着说。“我是来问问你,有这么一件东西没有?”秃头老崔用手比划着,“我们那机器上有一块呢子,老朽得不能用了,没有它机器就不能转动,报就出不来,宣传工作就完不成任务,这是抗战工作的重大损失!找这么一小块呢子,要在北京天津,像烂纸一样,到处可以捡到,可是在这个小小的县城,真比讨换金刚钻还费劲,有钱哪里去买?我想了半天,满城里就许你有这个东西,因为你上过洋学!”“什么呢子?”他说了那么多,李佩钟并没有听明白。“就是做衣服用的那个毛呢!”秃头老崔说。“毛呢衣服可以不可以?”李佩钟说着站起来,从床底下扯出一个包袱打开,抖出一件大红的毛呢外氅来。“真算我走运!”秃头老崔拍着巴掌说,“画眉张变戏法,假神仙倒搬运,也来不了这么快!太好了。只是这不可惜了儿的吗?这是十成新的衣裳呀!就算是你大方,我也下不得手把它割成碎块,去裹那油黑的滚子呀!你再找块别的吧,最好是布头布尾!”“别的没有,就只这件。”李佩钟笑着说,“你就是这么婆婆妈妈的,既是用着它,就算没糟蹋,有什么可惜的?再说,放着我也不穿,还不是叫虫儿咬了?快拿去吧,别假张支了!”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秃头老崔赶紧接住,还翻过来翻过去用手摸着,赞叹地说:“真是抗日高于一切,这身衣裳,拿到北京,也能换五袋洋面!”李佩钟说:“这个时候,你还是面儿面儿的,别叫面儿糊涂了你的心。这是我结婚那年做的,结过婚不顺当,也就没穿过,抗战了,大家全是粗布棉衣,谁还穿这个!我是拿来夜晚压风的。”“那我回头给你送一条棉被来。”秃头老崔说,“用不了这么多,有一个袖子也就够了,太可惜!”“你扯去一个袖子,我留着它还做什么用?全拿去吧,你放着使个长远!”李佩钟说着,就又去画她的图样。“你这样热心,我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秃头老崔怀抱着大衣恭敬地说,“我要代表我们工厂,代表抗日小报广大的读者群众,向你致谢: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秃头老崔走了以后,李佩钟的图样画成了,她计划:在全县纵横的车行大道两旁,每隔五尺,刨一个壕坑,五尺宽,三尺深。她想,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汽车寸步难行。她放下铅笔,细心地看着自己的工作成绩,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节选自《风云初记》,有删改)〖备注〗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度痛苦,于是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员会工作。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佩钟送走出征的战士后,想象出征士兵夜晚行军的情形,想到将军高庆山,想到别人家的温馨,内心感到很苦恼。B.现在是冰雪封冻的严冬腊月,她们这一代青年今后的冬天都“是残酷战斗的季节”,这暗示了抗日斗争工作的艰巨。C.想到自己是破路拆城这一历史工程的“设计人”,李佩钟“忘记了自己的痛苦”,说明她已暂时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D.老崔向李佩钟讨要一小块毛呢,却拿到了整件大衣,老崔对毛呢大衣的赞叹从侧面表现了李佩钟不计小我的大局观。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没有描写前线的硝烟战场,而是通过后方抗战的生活片段,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B.小说以“破路”为题,并以此为线索,围绕这一事件讲述故事,因而情节紧凑,形象鲜明。C.“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李佩钟克服苦恼的决心。D.“贡献毛呢大衣”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完成,对话语言充满个性色彩,富于乡土气息。8.有人说:“女性形象一直是孙犁小说的描写重点,作者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中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请结合文本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孙犁的《风云初记》具有鲜明的“诗化小说”特色,请结合选文最后一段简要赏析其诗意美。〖答案〗6.B7.B8.①李佩钟是一个摆脱了旧家庭羁绊、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女干部形象,她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对她的描写细致入微,既写出了她情感世界的矛盾与纠结,也写出了她对敌斗争的刚毅与坚决;②李佩钟是千万抗日战士中的一个,也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作者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特别关注她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表现人物的性格,写出了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和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9.①“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渲染了温馨、宁静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画面美;②“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运用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了亲情的美好与珍贵,充满了诗意美;③“像泻下了一摊水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流星划过天空的景象,含蓄蕴藉,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今后的冬天都‘是残酷战斗的季节’”错误。原文“今后经历的冬天是残酷战斗的季节”,是指抗战时期的冬天,不是指所有的冬天。【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围绕这一事件讲述故事”错误,李佩钟设计“破路计划”只是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但小说并没有“围绕这一事件讲述故事”。【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李佩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由注释“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度痛苦,于是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员会工作”可知,她竭力摆脱旧意识羁绊,并走上革命道路,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原文对她的描写“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她情感世界的矛盾与纠结,又写出了她对敌斗争的刚毅与坚决。李佩钟的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她是千万抗日战士中的一个,也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如原文对她细致入微地刻画“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特别关注她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表现人物的性格,书写出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战争年代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形容蜡烛的火苗跳动着,在夜晚营造出了温馨宁静的气氛,读者可以依据这句话想象出诗意的画面,即一烛火,一个人,一个温暖的屋子,表达了青年女干部青春诗意的美。由原文“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运用了通感心理描绘,表达了人物舒适惬意的内心世界,展现出蕴藏在人物心灵的微动的诗意。由原文“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屋外世界的诗意美,暗含美好愿望的流星划过天空,作者以屋外的景物描写,加上主观的认识,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刘滂字德霖,武义人。滂自少诵说,能屈其师。与浦江梅执礼同游学,人士多倾下之,号“东梅西刘”。中大观己丑进士第,调新昌县令。县在豫章山中,俗嗜斗,令到官辄移病去,以他吏摄之。滂临以诚,未几称治,傍邑讼不能决者,乞从滂决之。豪邹氏横里中,挟贵婣诬人死,滂捕致械治之。部使者为请,不听,卒傅以法,投豪于相州。蔡京①与滂祖为布衣交,滂至京师,京曰:“吾故人有孙耶?”除详定勒令所删定官,欲挽滂为党。会常瓌书诗屏间,京疑其讪己,属滂求其迹,且迁官。滂笑曰:“此胡为及我哉?”京闻之不悦,滂亦拂衣去。坐是不调者十余年。靖康初,诏除太常博士,不拜。建炎中,上问人才于近臣,学士詹乂、给事中汪藻、舍人李公彦皆云滂可用,用滂知建昌军。建昌旧守多懦夫,威权不立,兵习悍骄,邀求无度。滂至,一以法绳之,兵不胜其忿,持戟入市掠人物,即拒者刺伤之。滂捕系追偿,兵遂为变。滂及母、妻皆死,时绍兴甲寅七月三日也。滂卒时年五十六。其妻汤氏侍姑侧,兵及身犹不去,竟遇害。建昌人闻滂死,皆恸哭失声。逾期,父老犹会佛祠哭之,有欲绝②者,且千里以书吊其孤。朝廷既诛始乱者复用御史言褒滂为朝请大夫官其一子墉。滂好学,善属文,与人交,终始如一,闻有急,倾财赴之。居官嫉恶如仇,毅然不可回夺,以及于难云。(节选自宋濂《刘滂传》)材料二:鼛微时与蔡京善,常曰:“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至是,京还朝,遇诸涂。既见,京逆谓曰:“我若用于天子,愿助我。”鼛曰:“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节选自《宋史·孙鼛传》)〖备注〗①蔡京:北宋末年奸相。②欲绝:感情极其强烈。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朝廷既诛A始乱者B复用C御史言D褒滂为朝请大夫E官F其一子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指使屈服,“舞幽壑之潜蛟”的“舞”指使起舞,两者用法相同。B.布衣,本指布制衣服,文中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衣服,故称。C.坐,指因为,与《苏武传》中“副有罪,当相坐”的“坐”词义相同。D.祖宗,特指帝王的祖先,与成语“祖宗法度”中的“祖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滂喜好学习,擅长写文章,曾与浦江人梅执礼一同外出求学,后来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他轻财仗义,与朋友交往自始至终都不会改变。B.新昌县民风好勇斗狠,县令到任后常常因难以治理而患病离职,朝廷只好委派其他官员暂代县令之职。刘滂上任后很快改变了这一局面。C.刘滂逮捕强横不法的士兵,追索抢劫之物偿还给物主。士兵于是发动兵变,杀害了刘滂和他的母亲和妻子,百姓听到噩耗后都深感悲痛。D.蔡京在回京途中遇到旧时好友孙鼛,希望他以后有机会帮助自己,孙鼛对蔡京提出了不少劝诫。蔡京不悦,执政后将孙鼛外放为地方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建昌旧守多懦夫,威权不立,兵习悍骄,邀求无度。(2)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14.从刘滂、孙鼛拒绝蔡京要求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古代士人的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C12.B13.(1)从前的建昌郡守大多是软弱无能的人,没有威势与权力,士兵向来骄横,索求没有节制。(2)蔡子,是身份显贵的人;然而才学与德行不相称,恐怕会给国家带来祸患。14.①刚正不阿;②不计名利。〖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朝廷诛杀带头作乱的士兵后,又采纳御史的建议,褒奖、追赠刘滂为朝请大夫,让刘滂的一个儿子刘墉做官。“朝廷既诛始乱者”,“始乱者”作“诛”的宾语,其后断开,即B处。“复用御史言”,“御史言”作“复用”的宾语,其后断开,即D处。“褒滂为朝请大夫”,“朝请大夫”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开,即E处。【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都是使动用法。句意:就能使老师屈服。/能使深谷中的蛟龙起舞。B.正确。C.错误。因为;连坐治罪。句意:因为这十余年没有升职。/副官犯法,直管他的主官要受连坐之罪。D.正确。都指帝王的祖先。句意:您如能谨慎守帝王的祖先的法度。/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难以治理而患病离职”错误。原文“移病”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从事理上说,官员因地方难以治理而患病之事也不可能经常发生。【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威权”,威势与权力;“悍骄”,骄横;“邀求”,定索求。(2)“蔡子,贵人也”,判断句;“胜”,相称;“贻”,给。【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的刘滂、孙鼛是古代士人的杰出代表,故只要提炼出他们的优良品质即可。①由原文“会常瓌书诗屏间,京疑其讪己,属滂求其迹,且迁官。滂笑曰:‘此胡为及我哉?’京闻之不悦,滂亦拂衣去”可知,刘滂为人正直(刚正不阿)。②由原文“鼛曰:‘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可知,孙鼛不计名利。参考译文:材料一:刘滂字德霖,是武义县人。他从小时候诵读、讲说诗书,就能使老师屈服。与浦江梅执礼一同到外地求学,所遇文士大多甘拜下风,两人号称“东梅西刘”。大观己丑年考中进士,调任新昌县令。新昌县在豫章山中,民俗好斗,县令到任后,总是上书称病离职,(朝廷)派其他官员暂代县令之职。刘滂用诚心治理百姓,不久县内就太平无事,邻县有无法判决的诉讼,也请求由刘滂裁决。土豪邹氏横行乡里,仗着宫中贵人之势,诬陷他人致死,刘滂逮捕他,给他戴上刑具,审理此案。监司替他说情,(刘滂)没有听从,最终依法治罪,将他流放相州。蔡京与刘滂的祖父是贫贱之交,刘滂来到京城,蔡京说:“我的老友有孙子啊?”让(刘滂)担任详定勒令所删定官,想要拉拢他成为自己的党羽。恰逢常瓌在屏风上写诗,蔡京怀疑他讥讽自己,嘱咐刘滂搜寻证据,将要给刘滂升迁官职。刘滂笑着说:“这种事为什么找到我身上呢?”蔡京听后不高兴,刘滂也拂衣而去。因为这十余年没有升职。靖康初年,诏命授官太常博士,(刘滂)没有接受任命。建炎年间,皇上向身边的大臣询问人才,学士詹乂、给事中汪藻、舍人李公彦都说刘滂可以重用,(朝廷于是)任命刘滂为建昌军知军。建昌从前的郡守大多是懦弱的人,没有威势与权力,士兵向来骄横不法,索求无度。刘滂到任,全部将其绳之以法,士兵非常愤恨,手持武器到市面上抢劫东西,有反抗者就刺伤他们。刘滂逮捕、拘系行凶的士兵,追索、偿还抢劫之物,士兵于是发动叛变。刘滂和母亲、妻子都死于兵变,当时是绍兴甲寅年七月三日。刘滂去世时五十六岁。他的妻子汤氏侍奉在婆母身边,武器及身也不离开,最终被杀。建昌百姓听说刘滂被杀,都痛哭失声。过了一年,父老还聚集在佛堂中哭祭他,有感情极其强烈的人,在千里之外写信慰问他的遗孤。朝廷诛杀带头作乱的士兵后,又采纳御史的建议,褒奖、追赠刘滂为朝请大夫,让刘滂的一个儿子刘墉做官。刘滂好学,擅长写文章,与朋友交往,始终不渝,听说(朋友)有急难,倾尽家财赶去帮忙。为官嫉恶如仇,刚毅果断,不会改变主张,以致在兵变中遇难。材料二:孙鼛未显达时与蔡京交好,常说:“蔡先生,是身份显贵的人;然而才学与德行不相称,恐怕会给国家带来祸患。”到了这时,蔡京回朝(任职),在途中(与孙鼛)相遇。已经相见,蔡京迎上前说:“我若受到天子重用,希望(您)能帮助我。”孙鼛说:“您如能谨慎守帝王的祖先的法度,以正直的言论辅佐主上,以自奉节俭来垂范百官,而绝口不提(对外)用兵之事,那么天下就会大幸。我又能干什么呢?”蔡京默然不语。等到蔡京任宰相后,他就将(孙鼛)调出朝廷,外任提点江东刑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踏莎行吴潜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陌上春归,水边人远。尽将前事思量遍。流光冉冉为谁忙,小桥伫立斜阳晚。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二句以白描手法写初夏景物,蕴含时光流逝之感。“红药”即芍药。B.上阕后二句以声衬静,“黄鹂啭”打破了庭院的岑寂,又使庭院更显寂静。C.春天已经归去,远方的人仍未回来,女主人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往事。D.光阴一刻不停地流逝,女主人公竟会责问它为谁而忙,可谓“无理而妙”。16.“森森竹里闲庭院”中的“闲”字很有意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闲”字本是安静、清静的意思。初夏时节,花事已谢,绿竹森森,庭院里显得十分冷清,安静。②“闲”字在词中还有“空虚”的意思。白昼渐长,词中女主人公无法打发时间,只能焚香品茶,思念远方的爱人。她心中感到无比空虚,在小桥上久久站立,直到天晚。③总之,“闲”字一语双关,兼写物我,含蓄委婉地传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闲愁。〖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女主人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往事”不对。“尽将前事思量遍”的“遍”是“全面、普遍”的意思,不是“一遍又一遍”的意思。【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之练字的能力。先看“闲”字的本意,即安静、清静的意思。结合“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的语境来看,红色的花瓣已经凋谢,翠绿的荷叶初次展开。茂密的竹林中有一个宁静的庭院。故“闲”首先指的是庭院冷清,安静。“闲”字在词中还有“空虚”的意思。结合“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的语境可知,一炉香烟,一瓯清茶,透过围墙传来黄鹂欢歌。白日渐长,“一炉香烬一瓯茶”写出女主人公无法打发时间,只能焚香品茶,思念远方的爱人。“陌上春归,水边人远”,春天的归人走在路上,水边的行人遥远。女主人公思念的远人不知身在何处,更不知何时归来,故“闲”亦指内心因思念而产生的空虚。总之,“闲”字一语双关,兼写物我,既写了庭院之闲,又写出主人公之闲,含蓄委婉地传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闲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陈胜起义得到广大人民热烈响应的情形。(2)杜甫在《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景仰之情。(3)中国古代有“乌鸦反哺”的说法,李密在《陈情表》中化用这一说法,表达为祖母养老送终心愿的二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我们要记住,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自然永远比人类伟大。人可以亲近自然,可以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自然有其不可接近和揭穿的秘密。虔信的民族把这秘密称作神,我们应当尊重这秘密。②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A,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最终使自身受到伤害,这可谓B。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的初步认识是,人不能像奴隶主对待奴隶那样,C地奴役和蹂躏地球,否则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更高的认识是,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不容置疑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③人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规定范围内,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但是,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④人习惯于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海德格尔则呼吁我们与万物平等相处,摆脱认知和被认知、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这样,人不再是主体,物不再是客体,而都成了宇宙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要知道,在观赏者眼中,再美的花也只是花而已。唯有当观赏停止,而交流和倾听开始之时,花儿才会对你显灵和倾谈。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放在段首,最合适的位置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0.文中画波浪线处连续使用“可”和“不可”,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A.为所欲为(恣意妄为)B.自食其果(自作自受)C.肆无忌惮(无所顾忌)19.C20.①“可”与“不可”形成对比,突出“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的道理;②句中反复使用“可”与“不可”,构成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强调了人的行为的自由与不自由。〖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根据语境“地球的主人自居”“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最终使自身受到伤害”看,要填的成语是要说明人类对地球做的不好的行为,可用“为所欲为(恣意妄为)”。“为所欲为”,原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常用于贬义)。“恣意妄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B处,根据语境看,要填的成语是要说明人破坏环境,然后最终却伤害自己的情况,可用“自食其果(自作自受)”。“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自作自受”,指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招致的后果,应由自己承担。C处,根据语境看,所填词语是要说明人“奴役和蹂躏地球”的状态,该状态类似于奴隶主对待奴隶,联系前文“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可推知成语可用“肆无忌惮(无所顾忌)”。“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无所顾忌”,非常放肆,毫无顾忌和畏惧。【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老子的意思是人应该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具有顺其自然的本性。他强调的是人应该遵循自然。A.第①处,其后由“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谈起人应该敬畏自然。与老子的话的侧重点不一致。B.第②处,其后是指出人应该在为自己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反省的事实。与老子的话的侧重点不一致。C.第③处,其后是在肯定人是自然之子的基础上,讲不可违背自然之道,这和老子的话是相关联的。D.第④处,其后是说“人习惯于把万物视为自己认知和利用的对象”,与老子的话的侧重点不一致。【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形式上看,“可制作,可创造,可施展聪明才智”和“人不可背离土地,不可遮蔽天空,不可忤逆自然之道”这两处,都具有结构相同的特征,句式整齐和谐,节奏协调,用的排比修辞,前者强调可以做的事情,后者强调不能做什么,反复使用“可”与“不可”,分别强调了人的行为的自由与不自由。从内容上看,“可”与“不可”领起的内容,彼此间又形成对比,用在语段中,突出说明人是自然之子,但不可违背自然的规定。(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经富阳到桐庐,整整走了九小时,约莫有二百里的水程。清早启碇,沐着袭人的凉意,上面是层云飘忽的高空,下面是一江粼粼的清流。①水天相连,交接处迎面挡着一道屏风似的山影。——这的确是屏,不像山,动人的是那色彩,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这一路上去,目不暇接的是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潮平岸阔,风正帆轻,偶或在无穷的原野中出现临河的小村小镇,听听遥岸的人声,也自有一种亲切和喜悦。过了富阳,因为连日阴雨,山上的积水顺流而下,满江是赭色的急湍。船行本是逆流,这一来走得更慢。时间太久了,不断的“疲劳欣赏”渐渐使人感到单调。直到壁立的桐君山在船头出现,这才士气大振,似乎发现了新大陆。②它巍然矗立,那么陡峭,那么庄严,似乎颇藐视我这昂首惊喜的游人。山上没有什么嶙峋的怪石,却是杂树葱茏,有一株不知名的花树,众醉独醒,开得正在当令。绿云掩映之间,山巅掣出几间缥缈的屋子,有人正在窗前探首,悠然向江心俯瞰。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呜——呜——呜”,见妈妈不理自己,小男孩索性放声大声哭起来。B.周朴园顿了一下,说:“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C.正在犹豫之时,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D.这回,连他也纳闷了。——究竟是计算的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22.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指出并简要赏析。〖答案〗21.D22.(1)句①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山影比作屏风,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绵延、平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②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桐君山比拟为人,生动地写出了它陡峭、庄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惊喜之情。〖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文中破折号表示强调被引出的下文。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语音的中断;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强调被引出的下文。【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水天相连,交接处迎面挡着一道屏风似的山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影”比作“屏风”。屏风的面是平整的,笔直向上;跨度较大,多扇则折卷起来,更有如山一样绵延起伏的特点。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绵延、平直的特点。屏风上多有精美画作,比喻句表现了“水天相连”处的“山影”“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色彩的精致令人喜爱。②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矗立”“藐视”等动词赋予桐君山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它巍然、陡峭、庄严的特点,以“昂首”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惊喜之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可一旦做起来才发觉其实很难;也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可一旦做起来却发现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古老的经典还有什么用?还能给现代人什么启示?朱自清借用“外国教授”的话说:“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确是一个明达的见解。然而,阅读人文经典,除了“见识经典”,还应有关乎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文化意义。《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首先,经典是智慧的源泉,没有经典,我们将停止思考。在关乎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人文领域里,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前人都已经思考过了,准确地说“轴心时代”的先哲们都已经思考过了;我们要做的,只是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怀特海说:对欧洲哲学传统的最保险的定性,莫过于它不过是对柏拉图学说的一系列的阐释。梁启超说:《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钱锺书说:古人有言,明“体”达“用”。“用”之学问,日进千里,“体”之学问,仍守故步;亚里士多德之《物理学》,已无人问津,而亚里士多德之《伦理学》,仍可开卷有益。中西三位现代学人的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古老的人文经典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给人以心灵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其次,经典是心灵的导师,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是经典的阅读史。学习经典中的永恒真理,是智力训练的最好途径,也是获得智慧的最好途径。那么,阅读人文经典,真有那么大的效用吗?据说,弗洛伊德的墓碑上有一句话:“理性的声音是微弱的。”这是这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洞察人性后得出的结论,似乎有点悲观,却不能否定其真实性。理性的声音是微弱的,本能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人人都能听从理性的声音,人人都能听从德性的召唤,那么“圣人”就可以批量生产了。然而,实情并非如此。知识是可以传授的,“德性”却很难像知识一样被接受。然而,人类就自甘堕落吗?当然不。《唐子西文录》记载了蜀道馆舍壁间的两句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两句话表达了前人对孔子的无比崇敬之情,颂扬了孔子在民族精神史上的巨大作用。建设这个世界,离不开劳动者的双手;治理这个世界,离不开政治家的智慧;点亮这个世界,离不开哲人的思想。在“‘四书’第七”章中,朱自清谈《论语》说:“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追求善的德性,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中国人说,止于至善是大学之道;费希特说,无限完善是人的使命。读完《论语》,我内心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细读《论语》,为人生铺一道崇高的文化底色。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经史子集培植根基,借诗文书画展示才华,这是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和艺术生活。歌德说,鉴赏力是靠阅读最好的作品培育出来的。善的德性同样是靠阅读伟大的经典培育出来的。最后,经典是治学的起点,读透一部经典,成就一门学问。不读经典,学术研究就会游谈无根。千年之前,苏轼批评学者“束书不观”:“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李氏山房藏书记》)千年之后,晚清学者陈澧再次批评学者“不肯读一部书”:“学者之病,在懒而躁,不肯读一部书,此病能使天下乱。读经而详味之,此学要大振兴。”(《东塾读书记》)今天的学人可能是明天的仕人,学术上的虚骄浮夸之风,往往会形成社会上的弄虚作假之风。所以陈澧强调:“读经而详味之,此学要大振兴。”经典是治学的起点,在人文学领域还有其自身规律。简言之,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轴心时代的先贤们已经思考过了。中国人文学强调“师承”,强调“传统”,强调“薪火相传”。所谓“有师承乃成其学术,由传统乃成其学术”,其根源就在于此。从经典中提出的问题才可能是经典论题。事实上,人文学研究的经典论题无不是“老生常谈”,无不是师承与创新、传统与时代的统一;反之,只是“游谈无根”的个人“意见”而已。一个真正的人文学者,应当“读经而详味之”。在此基础上,面向时代,面对现实,深入社会,进行独立自主的再思考,从而实现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摘编自陈文忠《经典训练是人生必要的项目—读朱自清〈经典常谈〉》)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文经典是关乎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思想结晶,也是智慧的源泉,在任何时代都可以给人以心灵的启示。B.在作者看来,人的本能力量强大,理性的声音微弱,人们难以听从理性的声音,否则“圣人”就随处可见。C.苏轼批评学者“束书不观”,陈澧批评学者“不肯读一部书”,这对当今学者的治学仍然有警示、指导意义。D.明天的仕人即今天的学人,学者在学术上的虚骄浮夸之风,往往会形成社会上的弄虚作假之风,贻害无穷。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中外名人言论,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阅读人文经典不只是“见识经典”的观点。B.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与《伦理学》受到不同的对待,主要是因为前者并非经典。C.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分析论证了孔子在民族精神史上的巨大作用。D.真正的人文学者理应“读经而详味之”,因为经典是治学的起点,学术也需要传承。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文章第一段中“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观点的一项是()A.契诃夫说:“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B.亚里士多德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可分为两部分:以功利为目的的,和以美为目的的。”C.梁实秋说:“文化思想乃由于不断的积累而成,欲面对现实则必须了解过去。读古书,读典籍,是认识传统之最好的方法。”D.《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中秋奇妙夜》等节目,用新颖的创意、绝美的形式、深厚的底蕴演绎了文物“活”起来何其动人。4.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已入选2023年的中学教材。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其入选理由。5.请结合本文作者对《论语》的评价,谈谈你对下面两段话有怎样的感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答案〗1.D2.B3.C4.①《经典常谈》能让中学生了解经典,以获得心灵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②经典是治学的起点,阅读《经典常谈》可以帮助中学生打下今后治学的坚实根基。5.①细读《论语》,有助于自己夯实道德根基,接受好的教育,培育善的德性;②勤勉好学。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应说话谨慎、做事勤勉,向有德行的人请教,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③勇担重任。人应该有理想,有抱负,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应该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坚毅刚强,不懈奋斗。〖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明天的仕人即今天的学人”错误。原文第五段说的是“今天的学人可能是明天的仕人”,选项表述绝对,曲解文意。【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主要是因为前者并非经典”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的说法,可知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属于“用”的学问,而“‘用’之学问,日进千里”,所以它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与它是否是“经典”无关。【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强调的是经典的文化价值。C.谈的是阅读经典的文化意义,可以支撑题干中的观点。A.谈的是科学的价值。B.谈的是以不同标准对世上事物的两种划分。D.谈的是文物通过现代科技创新“活”起来。【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经典常谈》能入选2023年的中学教材,必然因其对中学生成长有很大价值,其价值和经典名著对人的价值是一样的,文中主体内容都在谈名著的价值,筛选和中学生关系紧密的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加以筛选概括整合即可。涉及的名著的价值关键信息有“给人以心灵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经典常谈》能让中学生了解经典,以获得心灵的启示、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动力;“经典是治学的起点,读透一部经典,成就一门学问”,经典是治学的起点,阅读《经典常谈》可以帮助中学生打下今后治学的坚实根基。【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中关于《论语》的评价,再结合所给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文中关于对《论语》的评价的关键信息有,“以经史子集培植根基”,“《论语》……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追求善的德性,是人类共同的价值……为人生铺一道崇高的文化底色”。题干所给材料“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指向俭朴生活;“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指向谨慎说话,勤勉做事,向有道德的人请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指向做人有责任有担当,坚毅执着等品性。整合以上信息谈感悟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破路孙犁黄昏时候,李佩钟〖备注〗站在十字路口,送走那些出征的战士。他们是第一次去作战,一个紧跟一个,急急地走着,举手向女县长告别。将军高庆山在最后拉着一匹马,沉静地走着。李佩钟望着他走尽了东大街,走出了东城门,才转身回到了县政府。夜晚,她一个人在这大院落里,在南窗台点起一支红蜡烛。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眼望着蜡烛的火苗,女人的青春的一种苦恼,时时刻刻在心里腾起,她努力把它克服,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她在一张从学校带出来的图画纸上,设计着农民破路的图样。她用修得尖尖的铅笔,细心地描画,好像一个女学生在宿舍里抱着竹绷子做绣工。现在是严冬腊月,冰雪封冻着平原,从她们这一代青年起,今后经历的冬天是残酷战斗的季节。她想,不过几天,农民们就要抱着火热的心肠,背着大镐铁铲,破路拆城,用一切力量,阻止进犯的敌人。这是历史的工程,她竟是一个设计人。在工作里,她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充满了高尚的希望。隔着五尺砖墙,县政府的东邻,是一个小印刷厂。半夜里,那架人摇的机器,正在哗哗地响动,工人们印刷着动员会编的抗日小报纸。李佩钟想:等她把图样设计好,再加上一个说明,就可以在小报上登载。机器的响声停止了,接着是工人们的嘈杂。不久,那个印刷厂的负责人,细高个子秃头顶的老崔,跳墙跑到她的屋里来。“你们出了什么事?”李佩钟停下工作转身问,“半夜三更跑来做什么?”“李同志,你这里该安一个岗,”秃头老崔说,“这么大院子,一个人就不害怕?”“一忙,什么也就忘了。”李佩钟笑着说。“我是来问问你,有这么一件东西没有?”秃头老崔用手比划着,“我们那机器上有一块呢子,老朽得不能用了,没有它机器就不能转动,报就出不来,宣传工作就完不成任务,这是抗战工作的重大损失!找这么一小块呢子,要在北京天津,像烂纸一样,到处可以捡到,可是在这个小小的县城,真比讨换金刚钻还费劲,有钱哪里去买?我想了半天,满城里就许你有这个东西,因为你上过洋学!”“什么呢子?”他说了那么多,李佩钟并没有听明白。“就是做衣服用的那个毛呢!”秃头老崔说。“毛呢衣服可以不可以?”李佩钟说着站起来,从床底下扯出一个包袱打开,抖出一件大红的毛呢外氅来。“真算我走运!”秃头老崔拍着巴掌说,“画眉张变戏法,假神仙倒搬运,也来不了这么快!太好了。只是这不可惜了儿的吗?这是十成新的衣裳呀!就算是你大方,我也下不得手把它割成碎块,去裹那油黑的滚子呀!你再找块别的吧,最好是布头布尾!”“别的没有,就只这件。”李佩钟笑着说,“你就是这么婆婆妈妈的,既是用着它,就算没糟蹋,有什么可惜的?再说,放着我也不穿,还不是叫虫儿咬了?快拿去吧,别假张支了!”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秃头老崔赶紧接住,还翻过来翻过去用手摸着,赞叹地说:“真是抗日高于一切,这身衣裳,拿到北京,也能换五袋洋面!”李佩钟说:“这个时候,你还是面儿面儿的,别叫面儿糊涂了你的心。这是我结婚那年做的,结过婚不顺当,也就没穿过,抗战了,大家全是粗布棉衣,谁还穿这个!我是拿来夜晚压风的。”“那我回头给你送一条棉被来。”秃头老崔说,“用不了这么多,有一个袖子也就够了,太可惜!”“你扯去一个袖子,我留着它还做什么用?全拿去吧,你放着使个长远!”李佩钟说着,就又去画她的图样。“你这样热心,我也就不能再说什么了。”秃头老崔怀抱着大衣恭敬地说,“我要代表我们工厂,代表抗日小报广大的读者群众,向你致谢: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秃头老崔走了以后,李佩钟的图样画成了,她计划:在全县纵横的车行大道两旁,每隔五尺,刨一个壕坑,五尺宽,三尺深。她想,这样就可以使敌人的汽车寸步难行。她放下铅笔,细心地看着自己的工作成绩,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节选自《风云初记》,有删改)〖备注〗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度痛苦,于是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员会工作。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佩钟送走出征的战士后,想象出征士兵夜晚行军的情形,想到将军高庆山,想到别人家的温馨,内心感到很苦恼。B.现在是冰雪封冻的严冬腊月,她们这一代青年今后的冬天都“是残酷战斗的季节”,这暗示了抗日斗争工作的艰巨。C.想到自己是破路拆城这一历史工程的“设计人”,李佩钟“忘记了自己的痛苦”,说明她已暂时摆脱了情感上的纠结。D.老崔向李佩钟讨要一小块毛呢,却拿到了整件大衣,老崔对毛呢大衣的赞叹从侧面表现了李佩钟不计小我的大局观。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没有描写前线的硝烟战场,而是通过后方抗战的生活片段,来表现当时的社会现实。B.小说以“破路”为题,并以此为线索,围绕这一事件讲述故事,因而情节紧凑,形象鲜明。C.“像春雨打掉浮在天空的尘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李佩钟克服苦恼的决心。D.“贡献毛呢大衣”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话完成,对话语言充满个性色彩,富于乡土气息。8.有人说:“女性形象一直是孙犁小说的描写重点,作者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中反映时代的风云变幻。”请结合文本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孙犁的《风云初记》具有鲜明的“诗化小说”特色,请结合选文最后一段简要赏析其诗意美。〖答案〗6.B7.B8.①李佩钟是一个摆脱了旧家庭羁绊、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女干部形象,她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对她的描写细致入微,既写出了她情感世界的矛盾与纠结,也写出了她对敌斗争的刚毅与坚决;②李佩钟是千万抗日战士中的一个,也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作者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特别关注她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表现人物的性格,写出了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和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9.①“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渲染了温馨、宁静的气氛,营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画面美;②“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运用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了亲情的美好与珍贵,充满了诗意美;③“像泻下了一摊水银”,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流星划过天空的景象,含蓄蕴藉,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今后的冬天都‘是残酷战斗的季节’”错误。原文“今后经历的冬天是残酷战斗的季节”,是指抗战时期的冬天,不是指所有的冬天。【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围绕这一事件讲述故事”错误,李佩钟设计“破路计划”只是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但小说并没有“围绕这一事件讲述故事”。【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李佩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由注释“李佩钟念过师范,后为封建家庭所迫,嫁给了地主的儿子田耀武,她内心极度痛苦,于是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投身革命,从地主的儿媳妇、乡绅的女儿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选文中她主要抓抗日动员会工作”可知,她竭力摆脱旧意识羁绊,并走上革命道路,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原文对她的描写“她好像听见了寒风里夜晚行军的脚步,看见霜雪在他们的面前飞搅。想到骑在马上的将军也不会想到爱情,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一个人在夜晚工作。在这样的夜晚,有的母亲正在拍哄着怀里的孩子;有的妻子,正把头靠近她的丈夫。想到这些,很长时间,李佩钟心里不能安定,拿起笔来又放下。她听着院里的一棵老槐树发出的冬天的风的响声,她把想念引到那走在征途上的人们,她必定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她情感世界的矛盾与纠结,又写出了她对敌斗争的刚毅与坚决。李佩钟的人物形象具有代表性。她是千万抗日战士中的一个,也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如原文对她细致入微地刻画“她振作自己,在一张纸上,描画破路拆城的计划”“她把衣服扔在秃头老崔的怀里”“因为李同志的模范行为,我们的机器就又转动起来了”“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小说对李佩钟形象的塑造,特别关注她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灵,表现人物的性格,书写出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战争年代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原文“蜡烛烧过了一半,火苗跳动”,形容蜡烛的火苗跳动着,在夜晚营造出了温馨宁静的气氛,读者可以依据这句话想象出诗意的画面,即一烛火,一个人,一个温暖的屋子,表达了青年女干部青春诗意的美。由原文“她闭着眼睛休息了一下,身上感到一种像被亲人抚慰般的轻轻的舒快”,运用了通感心理描绘,表达了人物舒适惬意的内心世界,展现出蕴藏在人物心灵的微动的诗意。由原文“睁开眼睛,从窗纸的小破口,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流星斜过天空坠落了,像泻下了一摊水银,照着全院明亮”,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屋外世界的诗意美,暗含美好愿望的流星划过天空,作者以屋外的景物描写,加上主观的认识,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刘滂字德霖,武义人。滂自少诵说,能屈其师。与浦江梅执礼同游学,人士多倾下之,号“东梅西刘”。中大观己丑进士第,调新昌县令。县在豫章山中,俗嗜斗,令到官辄移病去,以他吏摄之。滂临以诚,未几称治,傍邑讼不能决者,乞从滂决之。豪邹氏横里中,挟贵婣诬人死,滂捕致械治之。部使者为请,不听,卒傅以法,投豪于相州。蔡京①与滂祖为布衣交,滂至京师,京曰:“吾故人有孙耶?”除详定勒令所删定官,欲挽滂为党。会常瓌书诗屏间,京疑其讪己,属滂求其迹,且迁官。滂笑曰:“此胡为及我哉?”京闻之不悦,滂亦拂衣去。坐是不调者十余年。靖康初,诏除太常博士,不拜。建炎中,上问人才于近臣,学士詹乂、给事中汪藻、舍人李公彦皆云滂可用,用滂知建昌军。建昌旧守多懦夫,威权不立,兵习悍骄,邀求无度。滂至,一以法绳之,兵不胜其忿,持戟入市掠人物,即拒者刺伤之。滂捕系追偿,兵遂为变。滂及母、妻皆死,时绍兴甲寅七月三日也。滂卒时年五十六。其妻汤氏侍姑侧,兵及身犹不去,竟遇害。建昌人闻滂死,皆恸哭失声。逾期,父老犹会佛祠哭之,有欲绝②者,且千里以书吊其孤。朝廷既诛始乱者复用御史言褒滂为朝请大夫官其一子墉。滂好学,善属文,与人交,终始如一,闻有急,倾财赴之。居官嫉恶如仇,毅然不可回夺,以及于难云。(节选自宋濂《刘滂传》)材料二:鼛微时与蔡京善,常曰:“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至是,京还朝,遇诸涂。既见,京逆谓曰:“我若用于天子,愿助我。”鼛曰:“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京默然。既相,出提点江东刑狱。(节选自《宋史·孙鼛传》)〖备注〗①蔡京:北宋末年奸相。②欲绝:感情极其强烈。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朝廷既诛A始乱者B复用C御史言D褒滂为朝请大夫E官F其一子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指使屈服,“舞幽壑之潜蛟”的“舞”指使起舞,两者用法相同。B.布衣,本指布制衣服,文中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衣服,故称。C.坐,指因为,与《苏武传》中“副有罪,当相坐”的“坐”词义相同。D.祖宗,特指帝王的祖先,与成语“祖宗法度”中的“祖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滂喜好学习,擅长写文章,曾与浦江人梅执礼一同外出求学,后来考中进士踏上仕途。他轻财仗义,与朋友交往自始至终都不会改变。B.新昌县民风好勇斗狠,县令到任后常常因难以治理而患病离职,朝廷只好委派其他官员暂代县令之职。刘滂上任后很快改变了这一局面。C.刘滂逮捕强横不法的士兵,追索抢劫之物偿还给物主。士兵于是发动兵变,杀害了刘滂和他的母亲和妻子,百姓听到噩耗后都深感悲痛。D.蔡京在回京途中遇到旧时好友孙鼛,希望他以后有机会帮助自己,孙鼛对蔡京提出了不少劝诫。蔡京不悦,执政后将孙鼛外放为地方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建昌旧守多懦夫,威权不立,兵习悍骄,邀求无度。(2)蔡子,贵人也;然才不胜德,恐贻天下忧。14.从刘滂、孙鼛拒绝蔡京要求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古代士人的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答案〗10.BDF11.C12.B13.(1)从前的建昌郡守大多是软弱无能的人,没有威势与权力,士兵向来骄横,索求没有节制。(2)蔡子,是身份显贵的人;然而才学与德行不相称,恐怕会给国家带来祸患。14.①刚正不阿;②不计名利。〖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朝廷诛杀带头作乱的士兵后,又采纳御史的建议,褒奖、追赠刘滂为朝请大夫,让刘滂的一个儿子刘墉做官。“朝廷既诛始乱者”,“始乱者”作“诛”的宾语,其后断开,即B处。“复用御史言”,“御史言”作“复用”的宾语,其后断开,即D处。“褒滂为朝请大夫”,“朝请大夫”作“为”的宾语,其后断开,即E处。【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都是使动用法。句意:就能使老师屈服。/能使深谷中的蛟龙起舞。B.正确。C.错误。因为;连坐治罪。句意:因为这十余年没有升职。/副官犯法,直管他的主官要受连坐之罪。D.正确。都指帝王的祖先。句意:您如能谨慎守帝王的祖先的法度。/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因难以治理而患病离职”错误。原文“移病”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从事理上说,官员因地方难以治理而患病之事也不可能经常发生。【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威权”,威势与权力;“悍骄”,骄横;“邀求”,定索求。(2)“蔡子,贵人也”,判断句;“胜”,相称;“贻”,给。【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的刘滂、孙鼛是古代士人的杰出代表,故只要提炼出他们的优良品质即可。①由原文“会常瓌书诗屏间,京疑其讪己,属滂求其迹,且迁官。滂笑曰:‘此胡为及我哉?’京闻之不悦,滂亦拂衣去”可知,刘滂为人正直(刚正不阿)。②由原文“鼛曰:‘公诚能谨守祖宗之法,以正论辅人主,示节俭以先百吏,而绝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何为者?’”可知,孙鼛不计名利。参考译文:材料一:刘滂字德霖,是武义县人。他从小时候诵读、讲说诗书,就能使老师屈服。与浦江梅执礼一同到外地求学,所遇文士大多甘拜下风,两人号称“东梅西刘”。大观己丑年考中进士,调任新昌县令。新昌县在豫章山中,民俗好斗,县令到任后,总是上书称病离职,(朝廷)派其他官员暂代县令之职。刘滂用诚心治理百姓,不久县内就太平无事,邻县有无法判决的诉讼,也请求由刘滂裁决。土豪邹氏横行乡里,仗着宫中贵人之势,诬陷他人致死,刘滂逮捕他,给他戴上刑具,审理此案。监司替他说情,(刘滂)没有听从,最终依法治罪,将他流放相州。蔡京与刘滂的祖父是贫贱之交,刘滂来到京城,蔡京说:“我的老友有孙子啊?”让(刘滂)担任详定勒令所删定官,想要拉拢他成为自己的党羽。恰逢常瓌在屏风上写诗,蔡京怀疑他讥讽自己,嘱咐刘滂搜寻证据,将要给刘滂升迁官职。刘滂笑着说:“这种事为什么找到我身上呢?”蔡京听后不高兴,刘滂也拂衣而去。因为这十余年没有升职。靖康初年,诏命授官太常博士,(刘滂)没有接受任命。建炎年间,皇上向身边的大臣询问人才,学士詹乂、给事中汪藻、舍人李公彦都说刘滂可以重用,(朝廷于是)任命刘滂为建昌军知军。建昌从前的郡守大多是懦弱的人,没有威势与权力,士兵向来骄横不法,索求无度。刘滂到任,全部将其绳之以法,士兵非常愤恨,手持武器到市面上抢劫东西,有反抗者就刺伤他们。刘滂逮捕、拘系行凶的士兵,追索、偿还抢劫之物,士兵于是发动叛变。刘滂和母亲、妻子都死于兵变,当时是绍兴甲寅年七月三日。刘滂去世时五十六岁。他的妻子汤氏侍奉在婆母身边,武器及身也不离开,最终被杀。建昌百姓听说刘滂被杀,都痛哭失声。过了一年,父老还聚集在佛堂中哭祭他,有感情极其强烈的人,在千里之外写信慰问他的遗孤。朝廷诛杀带头作乱的士兵后,又采纳御史的建议,褒奖、追赠刘滂为朝请大夫,让刘滂的一个儿子刘墉做官。刘滂好学,擅长写文章,与朋友交往,始终不渝,听说(朋友)有急难,倾尽家财赶去帮忙。为官嫉恶如仇,刚毅果断,不会改变主张,以致在兵变中遇难。材料二:孙鼛未显达时与蔡京交好,常说:“蔡先生,是身份显贵的人;然而才学与德行不相称,恐怕会给国家带来祸患。”到了这时,蔡京回朝(任职),在途中(与孙鼛)相遇。已经相见,蔡京迎上前说:“我若受到天子重用,希望(您)能帮助我。”孙鼛说:“您如能谨慎守帝王的祖先的法度,以正直的言论辅佐主上,以自奉节俭来垂范百官,而绝口不提(对外)用兵之事,那么天下就会大幸。我又能干什么呢?”蔡京默然不语。等到蔡京任宰相后,他就将(孙鼛)调出朝廷,外任提点江东刑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踏莎行吴潜红药将残,绿荷初展。森森竹里闲庭院。一炉香烬一瓯茶,隔墙听得黄鹂啭。陌上春归,水边人远。尽将前事思量遍。流光冉冉为谁忙,小桥伫立斜阳晚。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二句以白描手法写初夏景物,蕴含时光流逝之感。“红药”即芍药。B.上阕后二句以声衬静,“黄鹂啭”打破了庭院的岑寂,又使庭院更显寂静。C.春天已经归去,远方的人仍未回来,女主人公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往事。D.光阴一刻不停地流逝,女主人公竟会责问它为谁而忙,可谓“无理而妙”。16.“森森竹里闲庭院”中的“闲”字很有意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闲”字本是安静、清静的意思。初夏时节,花事已谢,绿竹森森,庭院里显得十分冷清,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无水异丙醇行业产能预测及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新能源环卫车行业销售动态与竞争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文具行业销售模式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改性沥青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文化创意产业伦理与社会责任考核试卷
- 2024至2030年聚乙烯保护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手工制品项链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跨国公司服务协议英文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开关电源式充电器行业十三五需求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底部和顶部抗反射涂层行业需求动态与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
- 城市公益公墓区建设方案
- 第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产业技术路线图
- 1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线路工程)-2024年版
- 护理观察瞳孔
-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让我们一起去追“星”!两弹一星之核弹老人魏世杰课件高二下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不锈钢管市场洞察报告
- 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情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