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课一练《拿来主义》
1.下列有关《拿来主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接着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严重后
果。“送去主义'’的表现有送古董、送古画、送新画和送梅兰芳。
B.作者--针见血地指出“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崇洋媚外,接着又形象地揭露了“送去主义'’的
两大危害:一是导致经济衰败,二是导致主权丧失。
C.文中说“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其中的“运用脑髓”即要善于思考,“放
出眼光”即要善于鉴别,“自己来拿”即要争取主动。
D.鲁迅先生用“孱头”“昏蛋"“废物'’三个形象,尖锐而生动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
误态度,这三种错误态度是:①不敢接受;②全盘否定;③全盘吸收。
2.《拿来主义》第1段对“送去主义'’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你认为在今天有没有“送去”的必要?
应如何看待“送去主义”呢?
3.在学习了《拿来主义》后,你认为应该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具体例子写一篇200
字左右的短文。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拿来主义》第一段最后一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其他类似的词语还有哪些?
5.根据《拿来主义》一文,说说第四段中“抛来”“抛给”“送来”各指什么意思。
6.《拿来主义》一文中,“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然后又是从哪一段开始详细
阐述的?
7.《拿来主义》中,怎样理解第三段中“不算坏事情”“丰富”“大度”的含义?
8.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拿来主义》
9.《拿来主义》中,结合全文,回答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0.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时,明确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拿
来后又直白地说“他占有,挑选“,有人认为这种“先拿来后选择''未免简单粗暴,有失理性
与智慧,不如“先选择后拿来'’更慎重而有效。对此,你如何看待?
11.《拿来主义》一文,运用比喻说理,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鲁迅
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
12.本文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内容指什么?怎样理解?
13.《拿来主义》的题目和论证的重点是“拿来主义”,但前半部分却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论述“闭
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是为什么?
14.《拿来主义》一文中借哪几种形象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对待文化遗产,”拿
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
15.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
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
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如何理解《拿来主义》文段中的“送来”?
16.概括《拿来主义》第三部分内容。
17.阅读《拿来主义》,分析精彩动词的含义、表现手法及作用。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
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
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
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18.阅读《拿来主义》,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9.概括《拿来主义》第6段内容。
20.概括《拿来主义》第7段内容。
21.阅读《拿来主义》,概括第4段内容。
22.阅读《拿来主义》,分析第3段的论证方法及论证内容。
23.阅读《拿来主义》,分析拿来主义者的原则和论证方法。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
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
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
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
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24.简要概括《拿来主义》第二部分内容。
25.阅读《拿来主义》,概括第一部分内容及作用。
26.概括《拿来主义》第四部分内容。
27.阅读《拿来主义》,概括第1段内容,并摘选段落中反讽的语句。
28.概括《拿来主义》第8段内容。
29.概括《拿来主义》第9段内容。
30.阅读《拿来主义》,概括第5段内容。
31.概括《拿来主义》第10段内容。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
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
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自己来拿,即要争取主动”错误,应该是“要有选择
故选C。
2.观点一:没有“送去”的必要。我们要实行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要
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来发展自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而没必
要把自己的文化遗产送出去。“送去主义”是一种媚外行为,应该批判。
观点二:有“送去”的必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了解世界,也应该让世界了解我们。我
们既要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也应适当把自己的优秀文化"送去”,以促进中外文化交
流,提升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送去主义”有积极的一面。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段探究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持
之有据,言之成理,注意提出的观点和看法最好是从文本出发的,而不是随意发挥。
本题要求探究在今天有没有“送去”的必要以及应如何看待“送去主义”。对于这个问题我
们可以持正反两种主张中的任意一种,但一定要在正确理解“拿来主义”的基础上阐发,比如,
可以认为可以送去,但是送要有所侧重,有所了解,要送别人喜欢的需要的东西,这样就会
更好地促进文化和商品交流,扩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和软实力,更好地为我们的改革开放服务。
3.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星河中,有一束星光从未熄灭,它只是默默地在那里闪烁着光芒。它
的光透过了重重云雾。照射人中华民族的心房,并在此植根,永不磨灭。它便是历经岁月考
验的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数千年形成、发展和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
和无穷的创造力的结晶,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富有生命力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保守封建的观
念。所以我们既要不断传承,也要不断创新。没有继承,传统文化就没有创新的资本:而不
去创新,传统文化就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在改
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创新和发展,是以“拿来主义”的胆略吸收传统文化精华,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拿来主义》进行个性化阅读、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写
作能力。
具体分析,面对中国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
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
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
造或剔除。鲁迅文中所说的“拿来”指的就是要继承文化遗产,但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拿来”,
而是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传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传
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传承的必然要求。传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
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鲁迅在文中强调继承的同时,也要求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主人是新主人,
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就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
为新文艺。'‘这两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批判地传承中外文化遗产与造就一代新人、创造新文化
的辨证关系。
4.这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本段中“大师”“捧着”“几张”“一路的挂过
去”“发扬国光"“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和鉴赏《拿来主义》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具体分析,"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挞。句中的“进步”是反
语,讽刺了“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獗,大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算得”
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替代了古董“,不是学术的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
术退步,文化堕落,作者是不齿。此外,文中出现的“送”字,”先送”,“捧”等字,讽刺虔诚
恭敬之态可掬。批判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利用这几件事大叫什么“发扬国光”、
“催进‘象征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
5.“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
不良动机。“抛给”是有目的的给予,是恶意输出,犹如嗟来之食,意味着轻蔑,侮辱。“送
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意思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这些词语的字典意思,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语境意思。"抛来”
抛过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这个动作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抛给”,“给”的目的性很明确,“送来”,“送”有专门之意,而且从文中来看,这“送来”是“抛
给”的冠冕的说法。从文中来看,”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
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
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
种小东西”,由这"抛''或"送”的东西来看,都是不好的东西,这些侵略者把这些东西"送''过
来,显然是怀有不良动机的。
6.在第二段提出。直到第七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
要想知道“拿来主义”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的,需要知道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要想知道
从哪一段开始详细阐述观点,则需要梳理文章的思路。从文中来看,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拿来
主义,在第一段“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第二段引出“拿来主义”,即”但我
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所以文章是在第二段提出“拿来主义”这一
观点。第二段提出“拿来主义”之后,接着分析“送去”“抛来"“送来'’的危害,直到第七段才开
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7.这里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不是“丰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宠。
一味地送出去,当然是坏事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中的“不算坏事情”是反
语讽刺,“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大度”是"慷’'民族利益之“慨”的败家
子行径。“送去主义”是一个大课题,短短的一段文字怎么进行批判呢?首先是角度选择巧。
作者撇开其他问题,只从“送去主义”的危害入手,角度小,又切中要害。其次是批驳方法巧
妙。作者先用“当然”一转,假意替"送去主义''评功摆好,”当然,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
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是欲抑故扬、欲擒故纵;接着又引出尼采自诩太阳
的例子,进一步为“送去主义'’找到依据,一扬再扬,扬得越高,跌得也便越惨。等到将“送
去主义”抬至极处,笔锋突然一转,“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自此以下便以尼
采和中国进行类比,以产量丰富的煤为例子,说明中国也不是太阳,不可能“光热无穷”;-
味地送出去,只会贻害子孙。
8.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做铺垫。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及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
第一部分(1—4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揭露、谴责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媚外卖国
的行为容及严重后果。作者一开始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起,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
“拿来主义因为上边谈的都是“主义”("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所以下边引出来的当然
也是“主义”(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运用的是引入式。文章一开始就紧扣题目,提出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
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的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
的侵略。
9.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喻指事物中坏的、无用的部分。
吸取历史文化遗产中最好的部分,舍弃其中坏的、无用的部分。
②批判地继承。对外来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
取舍,学会扬弃。
③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在去掉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取其精华的基础上,使它向新的方
向发展。用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推动当前社会向前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
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
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鲁迅
文中所说的“拿来”指的就是要继承文化遗产,但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拿来”,而是要“或使
用、或存放、或毁灭”,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继承不
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继承是发展的
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
新”。鲁迅在文中强调继承的同时,也要求在继承中有所发展。“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
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就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这两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化遗产与造就一代新人、创造新文化的辨证关系。
10.【观点一】先占后选更具优势。
“良机”稍纵即逝,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如对待文中的“大宅子”,"穷青年”偶然得
到这所“大宅子”,先占有就不失为明智之举,先让它明确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占据主动权。
然后再采取理性的态度和明智得体的做法,成为大宅子的真正有效的主人。
【观点二】先选后占客观高效。
对待事物的取舍,我们应首先理性判断,仔细思考,看它值不值得拥有,然后再付诸行动,
这才是明智之举。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反倒是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中某个问题的探究能力。
观点一:先占后选更具优势。众所周知,事情的发生与事物的出现是有时效性的,所谓“机
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如文中提到的文化“大宅子”,它不是明确的有主之物,文中的“穷青
年”偶然得到这所“大宅子”,但不能代表他就是这所宅子名正言顺、货真价实的主人。而能
不能成为宅子的主人正取决于他相应而及时的态度和做法。良机稍纵即逝,先占有就不失为
明智之举,先让它明确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占据主动权。当然,后面客观理性的态度和明
智得体的做法,才能确保他成为大宅子的真正有效的主人。
先选后占客观高效。
观点二:先选后占客观高效。客观来说,我们更多时候是不具备大包大揽、一切尽在掌握的
条件与能力的,想不管不顾地先占有再说的做派一般是行不通的,所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最好能与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真实能力联系起来,理性判断,仔细思考,谨慎选择,这才是明
智之举。这样做,一方面表明我们是认真对待自己与世界的时刻清醒自知,懂得什么才是我
们真正想拥有的;另一方面则是避免了因盲目自大或好高鹫远而造成的不切实际或贪天之功,
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
11.①以小见大,就近取譬。
作者选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对于批判继承这样
的重大问题,如果摆开阵势铺开来谈,在千余字的杂文中几乎是不可能谈好的。作者通过比
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②比喻贴切,形象易懂。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如用“潺
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
及“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儿种组成成分;用“占有”“挑选"和''创新”来说明对待文化遗
产和外来文化的方法:这些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
比喻论证法又叫喻证法,是通过打比方来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也是议论
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论证方法。能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深奥的事理。
其作用是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平易生动,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具有形象性,让人易于理解与接受。
作者在第八段的开头,用“譬如罢”这一标志语,点明了要采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接着,用“大
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用“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
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用“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的“昏蛋”,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用“羡慕旧宅
子”、“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
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在第九段中,作者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不用它来宴大宾”,比喻不
能只供少数人享用;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
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用“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
糜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而这“烟枪和烟灯”与“一群姨太太”,显然都是文化遗产中的糟
粕。
以上两段中的比喻,新颖别致,形象生动。比喻论证法的妙用,使文章论述深刻、透彻,将
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化和具体化了,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所谓“拿来主义”,就是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文化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里的“运用脑髓”是指独立思考,"放出眼光”是指鉴别精华与糟粕,
“自己来拿”是指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对待文化遗产,“占有”是前提,“挑选”是
关键,“创新”是目的。挑选的标准在于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
糟粕。只有借鉴吸收文化遗产,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的能力。
《拿来主义》一文运用众多比喻,把“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把“鱼翅”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把“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内容;把“烟灯、烟枪”喻文化遗产中基本没有价值
但可适当保存部分以作教育警示的内容;把“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然后相应地提出
自己的应对、处理的态度和方法。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句中的“运用脑髓”是指独立思考,“放出眼
光”是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是指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对待文化遗产,
“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
所以,“拿来主义”是说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拿来''即占有、挑选中外文化遗产,要吸取文
化遗产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
挑选的标准在于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有借鉴吸收文
化遗产,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13.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先指出“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两种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
产的错误态度,把它们驳倒,也就自然引出了自己的正确主张,“拿来主义”的观点也就顺理
成章地立住了,这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破得彻底,立得更稳。二是“闭关主义”与“送去
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并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拿来主义”的观点
更加突出。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理解能力。
文章的前三个部分破中有立。第一部分提出“拿来”,第二部分提出“拿来主义”,第三部分阐
述“拿来主义''的要旨,完整地提出了论点。文章的第四部分,以立为主,立中有破,对“拿
来主义”做了正面的分析,对论点用比喻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具体的阐述。先不谈“拿来主
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后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
起到了对比烘托的作用。先破后立,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同
时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14.
形
表现比喻义
象
孱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
“徘徊不敢走进门”
头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蛋主义者
废“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
物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投降主义者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挑选”的方法有:
喻体本体正确做法
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吃掉”(即吸收)
鸦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加以批判地吸收
烟枪和烟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存放一点,其余毁掉
灯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即彻底
姨太太
粹的糟粕抛弃)
解析】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中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理解能力。
第一问:这篇文章在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时使用了比喻论证方法。比喻是一种修辞
手法。从这个角度讲,议论文中运用比喻,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说明不易理解和较深
的事理,具有形象性,就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
对论点的证明。运用时要注意所用的比喻必须恰当的方法来进行论证。为了阐述拿来主义这
一主张,作者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又指出对待这个“大宅子”可能出现的三种态度,即
“孱头”式、"昏蛋'’式、"废物'’式。试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孱头”——指不敢接
触,不敢择取的人,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一
指盲目排外、全盘否定的人,盲目排外,虚伪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指崇洋媚
外,全盘接受的人。从整段文章看,显然作者是用调侃的笔法,幽默风趣,又很有批驳力地
借以讥讽“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可笑。
第二问:这篇文章在论述对待文化遗产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时,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
法,其作用是: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比
喻,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
体形象又清楚透彻。"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挑选”
的方法有: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
送一点进博物馆;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15.“送来”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等,实质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文化的侵略。
【解析】
【详解】
本文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
然后找出关键词,需要考生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在明
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通读语句,
根据首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说明此处承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上文
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西并非是好的,如: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
的各种小东西等。该段中“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些人,甚至连清醒
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所以此处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揭露了帝国主义经
济侵略和文化侵略的反动本质。
【点睛】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1)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
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如果是比较深奥、抽象的句子,
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前后文中比较具体的内容,尤其注意“即”“或者说”“也就是”这类表示同义
的标志性词语,进而采用简练、直接的语言进行诠释,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如果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
深层意蕴的一致性。
16.第三部分(6-7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
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熟读文章,理解大意,找出中心词,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和
思考,进行分析概括。本题的题干要求”概括第三部分内容”,所以要定位到第6-7段,再结
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熟读文段,第6段详细写了被送来的东西,有鸦片、香粉、电影、印
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等,都是一些糟粕,是要不得的东西。第7段在提出我们要甄别
的去拿,拿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是全文的要旨。在作答时,关键是找到相关语句,结合材料
进行整合概括。
【点睛】
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1)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
不可凭空去想。(2)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
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3)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
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17.“捧”字活画出毕恭毕敬的奴性神态;只有几张却一路“挂”过去,讽刺招摇过市、自吹自
擂的可怜相。把送去主义者的行为说成“发扬国光"‘‘进步",是反语,讽刺国民党政府自欺欺
人、媚外求荣的行为可笑至极。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
干要求,找到需要赏析的句子,从表现手法、语言形式、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捧,,指毕恭毕敬地双手奉上,一个字就写出了“大师”们面对欧洲各国时卑躬屈膝的奴颜婢膝;
“挂”字更是生动形象,因为是“几张古画和新画“,“挂”字显得十分形象,既体现其寒磅可笑,
又因这几张画还“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显出他们的招摇过市,出乖露丑而不自知的可
笑嘴脸。这几张画本来已经够寒醪的了,偏偏他们还标榜“发扬国光”,两相对比,更是充满
讽刺意味。"进步''一词更是反语,国民党政府不能在学艺上有真正的“进步”,只能靠变换形
式,从送“古董”变成送“活人”来体现“进步”,岂不是自欺欺人,荒谬之极?实际上这非但不
是进步,反而是一种退步,他们为了崇洋媚外,讨好外国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嘴脸,实在无耻。
18.“运用脑髓”是指独立思考,“放出眼光”是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是指独立自主
地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重要句子的丰富内涵的能力。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内容上,可
用以果溯因法,思考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和特点;结构上,是否铺垫或总结,要思考作者表
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倾向。
“运用脑髓''指动脑筋思考,要主动、独立思考而不受他人影响,人云亦云;“放出眼光”指要
用眼光去仔细鉴别,分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自己来拿''则强调不被他人强制“送
来"“送给''自己并不需要的内容,而是自己主动挑选并拿到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即“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为我所用”。这段话具体说了“拿来主义”的方法,就是要有思考,有鉴别,有选
择。
【点睛】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
健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
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
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
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
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19.第6段:列举帝国主义“送来”的东西,引发读者思考其实质。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
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和概括段落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熟读文
章,理解大意;然后根据题干定位到相关语句,找出中心词,再联系上下文体会和思考,进
行分析概括。本题的题干要求“概括第6段内容”,所以要定位到这一段落,再结合具体语境
分析作答。熟读文段,据首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说明此处承上文对“送来”进
一步深入批判,上文是通过辨析概念,这里则是摆出典型事例,用铁的事实证明“送来”的东
西并非是好的,如: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
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等。该段中“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是"送来”的后果,使一
些人,甚至连清醒的青年都产生了盲目的排外倾向。“其实”指出了洋货中有糟粕也有精华,
“送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所以此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
来''与"送来”的界限,引发读者思考。
【点睛】
压缩概括语段的一般方法:
(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
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
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
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20.第7段:提出观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熟读文章,理解大意,找出中心词,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和
思考,进行分析概括。本题的题干要求”概括《拿来主义》第7段内容”,所以要定位到第7
段,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七自然段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
眼光,自己来拿!”,由“所以”一词和上下文说明此处承接上文对“送来”进一步深入批判,“送
来”的是糟粕,"拿来''的则可能是精华。因此,文章做出结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运用脑髓”是指对洋货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放出眼光”指要有胆量和气魄,“自
己来拿”指要有主动进击的精神,根据自己的需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但是考生要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语际间的逻辑关系。
【点睛】
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1)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
不可凭空去想。(2)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
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3)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
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进行作答。
21.第4段:说明“送去”必然会引发“抛给”和"送来”的恶果,危害极大。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段落层次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学生先通读语段,理清语段所写的内容,
观点、论证方法和论证过程等,最后整合语言作答即可。
前文指出,如果一味“送去”,会使我们自己所剩无几,后代子孙只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
羹冷炙做奖赏”;这一段进一步指出,所谓“奖赏”,并非对方毫无动机地“抛来”无用的东西
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而是被对方“抛给”“送来”,“抛给”是有目的的,含有鄙视意味的赏
赐。这里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
的阴谋罪行。“给”字表示是怀有企图,非要你接受不可的,不具备选择性,是恶意输入的经
济文化侵略。
22.第3段:运用类比论证,阐释了所谓“丰富”和"大度”都是自欺欺人的话,指出了“送去
主义”的危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找出所使用的
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第三段作者首先指出“送去主义者”的谬论一《只是送出去”“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再以“尼采”“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与送去主义者的这些自我标
榜进行类比;接着以“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来类比送去主义者这种行径也是“发了
疯”,中国并非“光热无穷”,尽管“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
年之后呢”,中国的资源不是无穷无尽,只是送去会让我们资源枯竭,最终给子孙后代带来
无穷无尽的危害,会致使他们“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失去尊严与地位。
本段运用的类比论证,用''尼采"“发了疯''类比论证"送去主义者”,指出他们所谓见得“丰
富,,“大度,,不过是自欺欺人,最终会导致我们亡国灭种的危机。
【点睛】
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
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
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
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
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3.原则是占有、挑选。鱼翅,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鸦片,送到药房去;烟枪和烟灯,送
一点进博物馆,其余毁掉:一群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比喻论证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吃掉”指全部继承,吸收其营养。鸦片,比喻文化遗产
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送到药房里去”指让其有用的部分发挥作用。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通读语段,根据题干要求提炼出关键信
息、,再结合常见论证方法如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根据语段具体内
容分析其论证方法。
语段第一句就指出其原则是“他占有,挑选”,“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只有当
东西属于你了之后,才能够进行“挑选”;挑选也有其方法,“看见鱼翅……只要有养料,也
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看见鸦片……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烟枪和烟
灯……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
自走散为是“,即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或吸收,或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
或存放,或遣散毁掉。
在这段话中,“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其实都是继承上一段“大宅子’'的比喻,
用它们各自比喻不同的文化遗产,如“鱼翅”,它有营养,比喻精华;“鸦片”用对了就有益,
用错了就有害,指精华与糟粕并存的部分,作者的方法是“送到药房”,即正确地发挥它有益
的作用。这些都是比喻论证。
【点睛】
常见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
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理会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注: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
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3.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4.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
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
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4.第二部分(3-5段)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
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具体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
需要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理解。
文章第三至第五段是第二部分。
第3段:运用类比论证,阐释了所谓“丰富”和“大度”都是自欺欺人的话,指出了“送去主义”
的危害。第4段:说明“送去”必然会引发“抛给”和“送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农药残毒速测仪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短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铜防氧化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条码打印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车镗专机课程设计
- 基因指导营养学的课程设计方案
- 公共设施安全责任考核制度
- 公共场所保安检查制度及流程
- 广州市岭南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GB/T 19963.2-2024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第2部分:海上风电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3章 问题解决策略-归纳
- GB/T 28751-2012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
- 工作任务下达指令单
- 管材倾斜°固定焊接工艺及操作技巧
- 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卡
-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范文
- 泵盖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 爆破片日常检查及定期更换记录
- 销售大户监管办法
- 小型装配式冷库设计(全套图纸)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