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文言文课件_第1页
六年级文言文课件_第2页
六年级文言文课件_第3页
六年级文言文课件_第4页
六年级文言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古诗词

1、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箕: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

燃:燃烧泣:小声哭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害。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赏析]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

酷斗争。表达了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阅墙、

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箕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O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

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1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人

强烈的爱国之情。

3、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中的第二百二十首。(已被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

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3.恃(shi):依靠。

4.喑(yin):哑。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究:终究,毕竟。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

8.重:重新。9.抖擞:振作精神。

10.降:降生。1L九州:中国。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人借题发挥,用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

改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所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诗人

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4、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

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

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2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

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赞颂石灰石的坚强不屈,抒发诗人坚强不屈、洁

身自好、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恶

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5、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

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乂-1—根in:扎|.|根r.t-i,生11.根i.t-t。

原:本来,原本。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

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

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坚韧

劲拔、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品质。

6、浣溪沙•游薪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新qi水:县名,今湖北流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3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游玩崭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

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

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

叹时光的飞逝啊!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清泉寺优美的风光和环境,词人即景抒怀,体现了自己不服衰

老、执著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情。

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代: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

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

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

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

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

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

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的情景。词人将人和景巧妙相

连,表达了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8、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4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

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着重表现了诗人自己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志向

9、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i):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赏析]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

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10、鸟鸣涧

唐代: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此

指木樨,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开花的一种。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

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时:时而,偶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山中空寂、幽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

5

二、文言文

1.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

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

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

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通:全。之:的。善:善于,擅长。

使:让。诲:教导。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大雁)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思:想。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矣:了。弗:不如。▲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G,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ca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

者洋■平?”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u)为汝(苗)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2)辩斗:辩论,争论。(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5)去:离。(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16)汝:你。

6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

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

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启示]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应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

3.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不一样;

4.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

这个故事体现了两个小孩的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伯牙绝弦(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

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

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

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

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

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

钟子期的思念。

[注释]

善:擅长,善于。鼓:弹奏。听:倾听。绝:断绝。

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日: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善,好;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洋洋:广大。念:心里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之:他。谓:认为,以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就。

复:再,又。弦:在这里读作xidn的音。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阴:山北或水南为阴。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觅,朋友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珍惜

友情。

有关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

皆兄弟;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3.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

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

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释]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甚:非常。

诣:拜见。

本闻:没有听说过。

示:给...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日:说。

未:没有▲

[赏析]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

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4.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

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

(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

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

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

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

席:酒席。

啖:吃。

8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日: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dng):本文中指“勉强”。▲

[寓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

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

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

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5.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

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

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

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

子截断了。

[注释]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仰):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9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仅,但是

以:用上

[道理]“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

通。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

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6.读书要三到

宋代: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

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

不到乎?

[译文]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

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

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

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

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

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

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

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注释]

误:错。

倒:颠倒。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见:同“现”,表露出来。

晓:知道。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急:重要,要紧。

矣:相当于“了"

岂:时常,习

乎:吗,语气词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上

7.曾子杀彘/曾子烹彘

先秦: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

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0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曾子的妻子

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

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

罢了。”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

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

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曾子就煮

猪给孩子吃了。

[注释]

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

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

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

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彘(zhi):猪。

适:往、回去。适市回:去集市上回来。

戏:开玩笑。

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待:依赖。

子:这里是第二人称尊称“您”的意思。'

而:则,就。

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三到

烹(peng):烹饪,煮。

是:这

反:同“返”,返回

顾反:等到回来。

特:只、仅、独、不过。

女:同“汝”,你的意思

杀:宰

曾子之妻之市噌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

集市.

欲:想要

止:阻止

遂:于是,就上

[寓意]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

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

信任。

口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8.吴起守信

曩(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

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

军,非信不可也!

11

[译文]从前吴起出去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住他吃饭。老友说:“好。”吴起说:

“我等待您一起吃饭。”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第二天

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他才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吴起不

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担心自己不用讲信用。他这样守信,应该就是他能使

军队信服的原因吧。想要使三军信服,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注释]

1暮:傍晚2令:派、使、让3方:才

4之:代词,代“老友”5俟(si):等待6恐:恐怕,担心

7可:行8信:信用9故:旧的,原来的

10食:吃11信:诚信12止:留住

13昔:以前14求:寻找15服:使---信服(使动用)

16非信不可也信:守信,讲信用17.吴起: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

18.欤:语气词,吧19.其:他,指吴起20.宜:应该21.为:坚守

[理解]《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

[中心启发]启发我们要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9.人有负盐负薪者

(后魏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①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②重担,息树阴

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③肩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时

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曰:“拷此羊皮可知主乎?”群下咸无对者。惠遣争者

出,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惠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

负薪者乃服罪。

[注释]①负:背。②薪:柴。③释:放下。

④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⑤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⑥顾州纲纪: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州府的主簿。纲纪:随从人员。

⑦群下:部下,属员。

⑧咸:都。

⑨实:事实,真实的。

⑩伏:通“服”,文中指趴在地上认罪。遣:派,此处指打发。

[译文]有背着盐的和背着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一会儿,

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回头看州府

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李惠

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看见(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

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于是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阐述道理]

①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

思考,多观察,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②人与人交往之中一定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做出不

良的行为。

③处理问题要具备丰富的生活常识、经验,再加之细心观察,以及善于思考。

12

10.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篇。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

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词意]

某:某个人;有个人。恶:厌恶,讨厌。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

益:更加。厌:饱食。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毡毯:毯子。率:全部。

畜:养。以为:认为。暴:凶暴。

逐:驱逐,赶走。遂:于是;就。

天下无良猫也: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凶暴。故:原因。益:更加。暴:凶暴。

[翻译]有人十分讨厌老鼠,破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猫,用棉垫

毯子给猫睡。猫过着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

因此更加凶暴。这人十分生气,把猫赶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

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寓意]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

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

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

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11.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

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踝蹑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

僧佑《弘明集》)

【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

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

踝慢(diexie):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

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

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解释]

1.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④奋:竖起。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寓意]: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12.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⑵好龙,钩以写⑶龙,凿(Z6O)以写龙,屋室雕(d百O)文⑩以

写龙。于是天龙闻⑷而下之,窥⑸(kui)头于牖⑹(you),施⑺(shi)尾于堂

⑻。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hUnpb),五色无主。是⑼叶公非(11)好龙

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

13

叶公:公,古时的尊称。子高:人名。钩:衣服上的带钩。写:画。

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纹:房屋上雕刻的图案、花纹,"文"通"纹"。

以:在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

窥(kui):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you):窗户。

施(yi):延伸,同"拖”。堂:厅堂

还(xuan)走:转身就跑。还,通"旋"。走:逃跑。

五色无主: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五色,这里指脸色。

是:由此看来。好:喜欢。夫:这,那。

是叶公非好龙也: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服的带钩上画龙,喝酒的杯上画龙,房屋上的雕刻花纹是龙。于

是天上的龙听说了就下来,从窗子探进头,把尾巴放进厅堂。叶公看见了,掉头

逃跑,(吓得)魂不附体,(吓得)脸色茫然无主。这个叶公不是喜欢龙,是喜

欢象龙又不是龙的东西。

【寓意】: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3.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

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

旁有武氏岩。

[注释]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去:离开。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感:被……感动.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氏:姓…的人。

[翻译]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

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

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寓意: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

想,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14.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zh3ng)而握(ya)之者①,芒(

m舒g)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yi)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qU)

而往视之⑤,苗则槁(g占。)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gu力矣。以为无益

而舍之者,不耘(yUn)苗者也;助之长者,搜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闵一一同"悯",担心,忧虑。长一一生长,成长,携一一拔。②

芒芒然一一疲倦的样子。③病一一精疲力尽,是引申义。趋一一快走。

14

予一一我,第一人称代词。⑤往一一去,至k去。⑥槁一一草木干枯。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

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

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

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寓意】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15.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D

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u)掩其耳。一一《吕氏春秋》

【注释】范氏之亡也一一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

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②钟一一古代的打击乐器。③负一一用背驮东西。

④椎一一槌子或棒子。⑤况然一一形容钟声。⑥遽一一急速。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

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

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16.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T)酒。舍人相谓(wei)曰:"数人

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④无足,子安⑤能为之足?"遂(sui)饮其酒。为

蛇足者,终亡⑥其酒。

6祠一一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

的意思。②舍人一一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③

卮一一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④固一一固然,本来的意思。⑤

安一一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⑥

亡一一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

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

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寓意】: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17.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qi)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5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2.自:从。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7.坠:掉下。8.若:像。9.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11.求:

寻找。12.之:代词,代"剑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14.遽契其舟,其:

(指示代词)那。15.从其所契者,其:他。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18.行:前进。19.亦:也。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

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

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

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18.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zhang)

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

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⑤,故遂⑥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⑦。虎不知

兽畏⑧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

①假:假借,凭借。②求:寻求,寻找。③子:你。无:没有人。④长:同"掌",

掌管。⑤然:对的,正确的。⑥遂:于是。⑦走:逃跑。⑧畏:害怕。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

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

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

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

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

是害怕狐狸。

【寓意】: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19.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③,

冀复得兔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一一《韩非子》

【注释】:

①株一一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②走一一跑,逃跑。③耒(同)一一古代的

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④冀一一希望。⑤而身为宋国笑一一而他自己却被宋

国人耻笑。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

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

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

验,不知变通。

16

20.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②,更③为益④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⑤美者,缘⑥有盐故⑦。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⑧食盐。食已口爽⑨,反为其患。

【注释】:①昔:从前②闻已:听罢③更:改变④益:增加

⑤所以:表原因⑥缘:因为⑦故:原因⑧空:空口⑨口爽:口味败坏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朋友家里。主人给他食物,这人嫌弃主人的菜淡而无味,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些盐。味道就非常鲜美,这个愚蠢的人便想:"菜的味道鲜

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个愚笨

的人没有智慧,只是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被盐所祸害。

【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

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21.凿壁偷光

匡衡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④大姓⑤文不识⑥,家富多书,衡乃与⑦其佣作⑧而

不求偿⑨。主人怪⑩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ID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

书,遂⑫成大学⑬。

【注释】:

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至U,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

打洞。穿:凿④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⑤大姓:富户;大户

人家。⑥文不识:指文名不识。⑦与:给。⑧佣作:被雇佣劳作。⑨偿:值,

指报酬(回报)。⑩怪:感到奇怪。(11)遍:尽⑫遂:最终、于是⑬大学:大学

问家。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

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

家叫文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

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道理】:学习要主动,要刻苦。

22.买桂还珠(maiduhuanzhu)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

以羽翠。郑人买其梗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棱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一一《韩非子•外

储说左上》

【注释】:

⑴为(W6i):制做。木兰:一种高级木料。柜:这里指小盒。⑵桂椒:香料。

[3]缀(zhui):点缀。⑷玫瑰(meigui):一种美丽的玉石。⑸缉:装饰边沿。

翡翠(feicui):一种绿色的美玉。⑹梗(du):小盒。还:退回。⑺鬻(yu):

卖。

17

【译文】:

有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出售珍珠。他用木兰名贵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

熏香,还用珠宝、美玉、翡翠来加以装饰。一个郑国人买走了这个盒子,却把珍

珠还给了他。这真是善于卖盒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寓意】: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3、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②(I口)者,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