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6900字(论文)】_第1页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6900字(论文)】_第2页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6900字(论文)】_第3页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6900字(论文)】_第4页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设计69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同时,探究式教学多是开放性教学,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是很困难的,如果课堂组织不合理,无法使学生产生正向的知识迁移,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探究式学习的要求3.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和组织形式探究式课堂在具体情境的前提下,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假设和推理,教师在进行适当的引导,主要侧重与地理原理和规律。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才是自身知识的“架构师”。3.2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充分理解教材和调查学生情况,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的教学过程,不能为了追求培养学生能力而使用难度较大的探究式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发生问题,比如学生在探究时不知从何出着手,出现冷场的现象REF_Ref72312711\r\h[12]。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和其他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REF_Ref72312722\r\h[13]。3.3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应用性探究式教学设计中不仅要体现基础性,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更要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将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REF_Ref72312735\r\h[14]。本文在学习完基础知识后,进行拓展延伸,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由材料所体现的问题,体现了应用性。3.4探究式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性探究式课堂是以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教学,而学生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度也比较高,所以学生对所在的区域有很大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也更有代入感,故在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上要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REF_Ref72312745\r\h[15],使整堂课的教学具有地方特色,学生对了解自身生活环境的动机也会转移到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上,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在区域的认知。以汉中的学生为例,汉中北邻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各种地理因素典型,本地区的学生在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时将更加有利。每个地区都有相应的区域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着重注意学生所在区域的情况,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代入感REF_Ref72253367\r\h[16]。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主要环节;2.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运用水循环过程能够说出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界规律。二、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水循环的有关知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使学生形成爱护水体环境的观念,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REF_Ref72312776\r\h[17]。综合思维:通过学习自然界的水体知识,能够从形态和空间上来理解水圈的特点;通过水循环类型和过程的学习,能够理解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既有海陆空三地,又在不同圈层之间,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能够区分水循环的类型并归纳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换规律;能通过流域角度更全面立体的理解水循环的过程;能够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地理实践力:能够阐述水循环的过程以及意义,提升自身的读图识图能力和将实际地理信息转换成图的能力,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块比较宏观,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到感性的认识。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核心素养体现导入在一个烧杯中加入冰块,做一个加热烧杯的实验,直至水沸腾蒸发,询问学生两个问题:同学们,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和你们从其他学科所学习的知识来看,你们知道最开始的冰块去哪了吗?它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得出水的三种存在形式。联系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思考并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从整体角度并联系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思考的综合思维。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同学们的探讨,我们知道了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那么这些水分别分布于哪里呢?带着疑问我们走入今天的课堂。探究活动多媒体播放《大河源》纪录片片段,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地表的水主要可以分为那几大类;陆地上的水可以有哪些存在形式。在同学们思考讨论完毕后,提问个别同学,了解他们的想法,并给出合适的评价和鼓励。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视频,仔细读图,思考和讨论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教师总结,学生对地球谁的分布有大致了解。培养学生发散性的综合思维。小结两个大河的源头都是青藏高原,它们的水最开始来源于冰川融水,在向东流的路途中,获得沿途多种形式的水源补充,最后注入大海。所以,地球上的水存在方式复杂多样,几乎无处不在,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陆地水的存在方式更加复杂,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思考如果你是长江源头的一个水分子,你可能有哪些运动轨迹?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下一环节的设计做铺垫。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势图局部的塔里木河,想象你是一个水分子,你可能在此区域有哪些经历。”让小组成员间交流各自的作品,最后进行组间交流。小组讨论,然后自己尝试画出此区域的整体水循环情况,用示意图表示。以主观思考角度入手,不再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思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该地区为基础学习,加深学生对该地区的区域认知,在自己动手画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探究活动“通过刚才的游历,我想同学们都有所收获,那么现在我们一起从汉江源头出发,开始我们下一阶段的旅行。”根据上一环节的探究方法,自主思考,尝试画出此区域的整体水循环情况,用示意图表示。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并改进。探究活动基于以上环节,探究汇入海水在大洋深处如何进行水循环。根据之前环节的经验,发挥想象,画出海洋内部水循环示意图。不提供具体区域的条件,让学生通过之前学习经验,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学生之前所学知识时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使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基于以上的探究活动,老师假装弄不清楚各种水体间的关系,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用箭头标出黑板上不同水体间的联系,并写出每个箭头的含义。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1四种水体关系学生们讨论和合作,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总结,最终得出四种水体间的关系如下: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2四种水体关系简图【探究活动】读材料:江苏是我国的人口、经济大省,苏北是产粮大区,苏南是工商业聚集地。翻阅历史地图册就会发现,古代的江苏版图比现代的版图少1/3,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母亲河在入海口几千年的淤积沉淀,使江苏陆地逐步像海洋延伸。如果没有两条长河的努力,现代的很多城市都使一片大海。【问题】河水源源不断注入大海,为什么海水不见上涨?水在地球上的活动为地球对地球有什么意义?学生思考并讨论后老师引导得出结论:水的运动影响地表形态;促使物质迁移;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能量交换;维持全球水的平衡。【核心素养体现】通过区域地理现象实例,引导学生从地理现象出发研究地理本质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拓展延伸】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读以下材料,分析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最后每组互相交流得出结论,五大材料如下:材料一: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在200—650毫米之间。蒸发较大,降水较少,干旱严重REF_Ref72312841\r\h[18]。材料二:黄河流域人口数量从1953年至今,人口不断增长,由0.41亿暴增至1.24亿。REF_Ref72312858\r\h[19]。材料三: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黄河流域用水增长迅速,大多为农业用水,其中91%为农田灌溉。灌溉方式多为传统的大水漫灌的形式,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REF_Ref72259511\r\h[20]。材料四:黄河沿岸各地缺乏普遍管理,水资源分配很不合理,各地用水矛盾日益加剧REF_Ref72259740\r\h[21]。问题: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是什么?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黄河断流现象?学生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最后进行补充和总结,得出结论:自然原因:气候变暖,蒸发旺盛;中上游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下游支流少,地上河造成下渗严重。人为原因:中上游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增加;上中下游缺乏统一管理;中游植被破坏严重。主要对策: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式活动,阅读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核心素养体现】利用区域地理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使学生产生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水循环的方式和意义,同学们了解水循环的三种方式,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自主画出三种循环方式的示意图,这是本节课的课后作业。虽然地球上的水看似源源不断不停的循环,但我们的生态环境是非常脆弱的,保护环境仍然是唯一的选择。课后自主预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升华,从理解知识到培养情感,从理解水循环到节约水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五、板书设计图STYLEREF1\s4.SEQ图\*ARABIC\s13板书设计【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在学生总结笔记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复习。总结与反思新时代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地位逐步提高,所以大的发展方向使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REF_Ref72312930\r\h[22]。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REF_Ref72312960\r\h[23]。本文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例,将地理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相互渗透,以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探究式教学模式正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尝试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完成教学设计,为以后教学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杨怀颖.人地协调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3中的体现及教材运用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晏玉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王一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区域认知”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彭荟瑾.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王春飘.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郑文红.高中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孙立顺.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20.赵小漫.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赵华燕.基于初中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教师教学行为探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仲维亮.高中地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体会[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17.田军.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斯琴.高中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211.席利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王廷晓.高中地理课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优化地理课堂教学[J].中外交流,2015,(31):133.热孜汗·吐尔尼亚孜.浅谈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6,(25):185-185.龚波.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2018,(33):183.韦正国.高中地理《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设计[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