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及译文】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及译文】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及译文】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及译文】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及译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3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的根部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宣武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二)楚庄王欲伐越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丧地数百里:___________(2)自见之谓明:_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2.(1)丧失(2)明智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参考译文】楚王想要攻打越国,庄子谏阻说:“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王说:“越国的内政混乱,兵力削弱。”庄子说:“我担心人的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从被秦、晋打败,丧失国土几百里,这说明我们的兵力是软弱的。庄蹻在国内作乱,而官吏镇压不住,这说明我们的内政是混乱的。所以大王的兵弱和政乱不亚于越国,可是还要攻打越国,这就是人的见识如同自己的眼睛一样啊!楚庄王于是放弃了攻打越国的想法。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所以说:能看见自己身上的问题就叫作明智。(三)王羲之诣门生家王羲之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诣门生家___________(2)因书之___________(3)又尝在蕺山___________(4)姥初有愠色___________2.用“∕”分别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1)羲之书其扇(2)持六角竹扇卖之3.翻译下列句子。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拜访,到(2)于是,就(3)曾经(4)生气2.(1)羲之/书其扇(2)持六角竹扇/卖之3.(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呢。4.①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懊悔了许多天;②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人们争着买她的扇子。【参考译文】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学生连着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左右。”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都像这些事一样!(四)服虔匿名服虔①既善《春秋》②,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③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蚤往,及未寤,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注释】①服虔:字子慎,古文经学家。②《春秋》:指《左传》。③崔烈:字威考,安平人。1.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断三处)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服虔既善《春秋》:___________(2)为烈门人赁作食:___________(3)辄窃听户壁间:___________(4)明蚤往: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可以看出服虔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2.(1)善于,擅长(2)租用,雇佣(3)偷偷地(4)通“早”,早上3.服虔随后知道崔烈不能胜过自己,就逐渐同崔烈的学生议论他讲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4.服虔是一个虚心好学、治学严谨(或:讲究策略、为人低调)的人。【参考译文】服虔擅长研究《春秋》,准备给这本书作注,想参考比较各种观点。听说崔烈召集门生讲《春秋》,便隐姓埋名,结果得以被崔烈的门徒雇去做饭。每到崔烈开讲时,他就站在门外(户:单扇门。一扇为户,两扇为门。壁:泛指器物上起遮挡作用的东西)偷听。服虔随后知道崔烈不能胜过自己,就逐渐同崔烈的学生议论他讲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崔烈听说后,猜不出是什么人,但早就听说过服虔的名声,心里怀疑是他。第二天早晨,崔烈就去服虔处,趁着他还在睡梦中,就喊道:“子慎,子慎,”服虔不觉惊醒过来,作了应答。两人因此成了好朋友。(五)丞相牛公应举丞相牛公①应举,知于頔②相之奇俊也,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月两见,以海客③遇之,牛公怒而去。去后,忽召客将④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何以赠之?”曰:“与之五百。”“受之乎?”曰:“掷之于庭而去。”于公大恨,谓宾佐曰:“某盖事繁,有阙违者。”立命小将赍⑤绢五百、书一函,追之。曰:“未出界即领来,如已出界即送书信。”小将于界外追及,牛公不启封,揖回。【注释】①牛公:即牛增孺,唐朝丞相,当时还是秀才。②于頔dí:人名,唐朝大臣。③海客:居无定所的江湖人。④客将:客籍将领。⑤赍jī:携带。1.据《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以海客遇之()A.相逢,不期而会B.碰到,遭受C.相待,接待(2)于公大恨()A.遗憾,后悔B.不满C.通“很”。违逆,不听从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内容。()去后,()忽召客将问曰:“累日前有牛秀才,发未?”()曰:“已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立命小将赍绢五百、书一函,追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中语句,说说牛公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C(2)A2.牛公于頔客将3.于頔立即命令小将,带上五百匹绢绸、一封书信,追赶他。4.当受到冷遇时,他“怒而去”;当赠他五百钱时,他“掷之于庭”;当于頔派人追上他,送上绢绸、书信时,他“不启封,揖回”;可见他是一个个性鲜明,有傲气,率性而为的人。【参考译文】丞相牛僧孺当年应举时,知道于頔看人非常准,就专门去襄阳想让他指点一下(这是唐朝的官场风俗,就像李白求见韩荆州一样)。他在襄阳住了数月,见了于頔两次,但于只是像对一般人那样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