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4-1种群的特征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记兔12只,则该种群的数量为()A.46B.25C.12D.9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指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时期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的一种方法。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数为M,再捕个体数为n,再捕个体中标记数为m,则NM=nm,即N=eq\f(M×n,m)。根据公式得:N=eq\f(M×n,m)=eq\f(46×25,12)≈96。2.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B.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D.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答案]C[解析]根据出生率的定义可知,该年出生率=1862/100000=1.862%;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出生率可能也会增大,则种群密度未必减小;影响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的区别,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一定的自然条件外,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口的出生率;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迁出率急剧增大。3.要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常需要根据该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下列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上的瓢虫种群→标志重捕法B.调查草原中的斑马种群→样方法C.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标志重捕法D.调查池塘中的鲢鱼种群→样方法[答案]C[解析]植物和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体积相对较大,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用标志重捕法。4.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2户养的是山羊,这些羊是()A.一个种群 B.一个群落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答案]C[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绵羊和山羊分属两个不同种,这里虽有八群羊,但只包含两个种。5.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某些大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A.性别比率 B.年龄组成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入率和迁出率[答案]D[解析]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与迁出率、出生率与死亡率等密切相关。由于我国制订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政策在东部沿海城市严格执行,故出生率不是造成城市人口在短期内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而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农民工涌入沿海大、中城市打工,这是造成这些城市人口密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6.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三个种群年龄 组成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老年期400400400成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甲种群幼年个体数比较多,老年个体数比较少,所以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一样多,所以为稳定型;丙种群幼年个体数比较少,老年个体数比较多,所以为衰退型。二、非选择题7.如图所示为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型。(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答案](1)增长衰退(2)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3)越来越大(4)越来越小8.在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中,有以下实践活动Ⅰ、Ⅱ,阅读后请回答相关问题。Ⅰ.(1)若一块农田长100m,宽30m,在对该地块的蒲公英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取10个样方,那么,从长的一边计起,第二个样方的中心应在地长的________m,地宽的________m处。(2)假设我们所调查的一块地里的蒲公英的分布比较均匀,10个小组各自统计的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组别12345678910株数0332233943以上各组所报的数值中,经实际询问有两个组是不真实的。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________组。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应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Ⅱ.用干燥的豆子装满一只塑料广口瓶。你的目的是测定这只瓶子里豆子的数量。但你没有时间一颗颗数,你可以用下面的工具帮助测定豆子的数量。工具:一把尺、一张50cm×50cm的白纸、一支铅笔、一只烧杯和另一只大的广口瓶。请写出你的探究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Ⅰ.(1)1515(2)1和82.8Ⅱ.探究思路:用样方法测。(1)在白纸上制作一方格表,如图。(2)将瓶内的豆子随机(闭眼)撒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选5~6个具有代表性的格子作为样方,求平均值,计算出豆子的数量。(3)为尽量减少误差,应增加上述工作的次数,然后求其平均值。[解析]Ⅰ.(1)最好画示意图求解,便于分析。长100m的地块,选10个样方,即将地分成10等份,也就是每长10米设一个样方。按要求样方应设在每份的中央,所以第一个样方的中心应在长5m、宽15m的交叉点上。第二个样方的中心在长15m、宽15m的交叉点上。(2)因为题目已经说明该地块的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总体分析所有各组,除了第1、8组之外,其他各组的数据都在2~4之间,所以第1、8组最有可能是不真实的。若这两组统计的实际数据之和是5株,则该种群的密度为(3+3+2+2+3+3+4+3+5)÷10=2.8,即为2.8株/m2。Ⅱ.用样方法(只要合理就行)。能力拓展一、选择题1.调查昆虫卵和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B.灯光诱捕法C.标志重捕法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因昆虫卵和跳蝻的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所以要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不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答案]C[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聚集现象明显,不宜均衡取样。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3.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答案]B[解析]由图中数据可判断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甲国家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大,老年个体所占比例非常小,故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而乙国家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当,故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4.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A.衰退型、增长型 B.增长型、衰退型C.稳定型、衰退型 D.稳定型、增长型[答案]B[解析]甲图曲线表明年龄越小,个体数越多,年龄越大,个体数越少,即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其发展趋势为增长型;乙图曲线表明幼年个体少,而中老年个体多,因此其发展趋势为衰退型。5.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不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D.N=39×34÷15[答案]C[解析]据计算得种群数量=eq\f(39×34,15)≈88(只),所以C项不正确。6.某中学生物科技小组对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列一组数据:样方X1X2X3X4X5X6X7X8种群密度(株/m2)37152498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方法求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密度应完全相同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答案]A[解析]此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计算种群密度值为(3+7+15+2+4+9+8+4)/8=6.5(株/m2)。所求之值为平均密度,与实际密度肯定有一定偏差,不可能完全相同。7.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能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D[解析]该动物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由坐标图知,在12月已无未成熟个体,说明从6月末开始已无新个体出生,由此可推断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A项正确。天敌的迁入,会捕食该种群中年幼或弱小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项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D项叙述不正确。8.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A.4000尾 B.3200尾C.1600尾 D.800尾[答案]B[解析]根据标志重捕法估计池塘内鲫鱼的数量。设池塘中鲫鱼总数为N,则N200=16010,所以,N=200×160/10=3200(尾)。二、非选择题9.下列是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是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2)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的均正确(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顶角只计一次)(3)害虫防治(只要合理均可)10.专家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猪场进行检查,其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图中曲线显示,经营最好的是________猪场,理由是维持较高的______个体,具适量的________个体,而______个体占少数,说明产销两旺。(2)从图中信息看,经营最差的是________猪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营较差的是__________猪场,理由是由于____________猪积压而销路不畅。(4)图中信息显示,成功养猪应该在饲养上使猪群常处于发展时期的增长型;在经营上处理猪群的原则是:留________,卖掉________,使种群的__________保持恒定。[答案](1)Ⅱ幼年成年老年(2)Ⅲ幼猪的死亡率极高,技术差,管理不良。(3)Ⅰ老年(4)幼年个体老年个体数量11.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a=36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b=3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c=12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桂林理工大学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9.团体标准《茗冠茶-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意见反馈表
- 2025年TFT-LCD用偏光片合作协议书
- ABC分类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高效管理与优化策略
- 2025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学工助理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5年嘉兴嘉睿人力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考综合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考试试题【答案】
- 2025年电火花成型机床项目发展计划
-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 消费者购物行为对在线时尚品牌的影响
- 海上风电场选址与环境影响评估
- 市政工程资料表格填写范例样本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早期教育概论》课程标准
- 药物分析年终述职报告
- 农发行信贷业务考试题库题库附答案
- 202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 精神分裂症护理查房
- 建筑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 课件 第1-3章 物联网技术导论、物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智能建造工程场景中的物联网
- 初中数学中心对称图形训练50题(含参考答案)
- 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