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说课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1页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说课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2页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说课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3页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说课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4页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线和纬线 说课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课稿地球和地球仪─经线和纬线教材1

教学过程

3教法学法2

教学反思4(二)教学内容

《本实验课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观察经纬线的分布特点等内容。情境导入北京预报

神七回家时降落在一片辽阔的草原上,六架担任搜救工作的直升机如何迅速找到它呢?(二)、教学流程一认地球仪了解经线和纬线经纬网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网就是经纬网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表任一地方的位置车内卫星行踪装置五、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利用它上面标注的经度和纬度,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上各地点、各地区和各种的地理位置。它在军事、航空、航海等方面很有用处。例如,轮船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广阔天空中飞翔,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可以使用仪器精确地测定出它的经纬度,从而确定其位置。

活动一:经纬线与经纬度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经线纬线形状特征长度变化指示方向自学提示重要的纬线北极90°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90°S南极圈66.5°S北回归线23.5°N学习经纬度经度纬度度数起始线度数范围表示符号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探究二:经纬度分布规律20°80°180°20°60°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统称为180°经线0°30°E60°E30°W60°W90°W90°E西经代号W东经代号E0°30°E60°E30°W60°W90°W90°E西经度数愈往西愈大东经度数愈往东愈大练习:写出各点的经度100

00

100

A

B

A:西经100(100W)B:东经100(100E)C:东经500(500E)D:西经1700(1700W)C

500

600

700

00

D

1700

1600

1500

00

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大圆圈称为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半球。国际上规定,西经200和东经160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人们为什么不用本初子午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

纬度的分布赤道(零度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40°0°40°60°0°60°90°0°20°N90°N40°N60°N20°S40°S90°S南纬S北纬N0°20°N90°N40°N60°N20°S40°S90°S北纬度数愈往北愈大南纬度数愈往南愈大赤道(零度纬线):南北球的分界线练习:写出各点的纬度150

00

150

A

B

A:北纬150(150N)B:南纬150(150S)400

300

500

C

00

C:南纬400(400S)700

800

600

D

00

D:北纬700(700N)在地球仪确定某点位置的方法一般是:首先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线,然后在此纬线上再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位置。

200

00

150

00

150

200

北纬150,东经200

南纬150,西经200

解决问题北京预报

纬线经线概念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形状特征圆半圆指示的方向指示东西指示南北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相等度数范围0°——90°0°——180°度数的变化规律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向北,递增至90度。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向西,递增至180°。相同度数的区分方式南纬(S)、北纬(N)东经(E)、西经(W)0°的确定赤道本初子午线划分半球的界线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半球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半球比较经纬线的不同特征总结归纳1.判断图中表示的是南纬还是北纬?东经还是西经?2.写出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