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方案设计_第1页
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方案设计_第2页
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方案设计_第3页
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方案设计_第4页
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方案设计TOC\o"1-2"\h\u7173第一章总体概述 3128171.1项目背景 3222101.2项目目标 3238401.3项目范围 312774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设计 4277442.1平台架构概述 43192.2关键技术选型 4270542.3平台模块划分 58047第三章企业内网改造需求分析 5175203.1现状分析 521253.1.1网络架构现状 5212583.1.2业务需求现状 6253523.2改造目标 622653.2.1提高网络功能 6252693.2.2强化网络安全 6197523.2.3提升可扩展性 6225063.2.4整合业务系统 67053.3改造需求 6257483.3.1网络架构改造 633313.3.2网络安全改造 628653.3.3业务系统整合 7180833.3.4网络设备升级 723820第四章网络架构设计 7162614.1网络拓扑结构 7264184.2网络设备选型 75924.3网络安全策略 815417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8265355.1数据采集方式 8105105.2数据存储方案 9276995.3数据处理与分析 921862第六章应用系统设计 9265856.1应用系统架构 9216406.1.1系统整体架构 10142966.1.2数据采集层 1044816.1.3数据处理层 10150126.1.4数据存储层 1066756.1.5业务应用层 10132326.1.6展示层 1096776.2应用系统模块 1078226.2.1数据采集模块 10253916.2.2数据处理模块 11297106.2.3数据存储模块 1189196.2.4业务应用模块 11146546.2.5用户管理模块 11309666.2.6系统监控模块 11121506.3应用系统集成 11285876.3.1硬件集成 11301766.3.2软件集成 11309626.3.3数据集成 11123116.3.4业务集成 1113516.3.5系统测试与调试 1289076.3.6系统部署与运维 123122第七章平台与设备接入 12324067.1设备接入技术 12323367.1.1硬件接入技术 1247057.1.2软件接入技术 1252777.1.3网络接入技术 12107657.2设备接入协议 13202287.2.1通用协议 13172077.2.2专用协议 13175427.3平台与设备互联互通 1320820第八章安全防护与运维管理 13147048.1安全防护策略 13213678.1.1安全风险分析 13216328.1.2安全防护措施 14208638.2运维管理体系 14209638.2.1运维组织架构 14172828.3故障处理与恢复 15193158.3.1故障分类与处理流程 15157838.3.2故障恢复策略 1510146第九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5194179.1项目实施计划 1533119.1.1项目启动 1510069.1.2项目实施阶段 16260779.1.3项目验收与交付 16190059.2项目进度管理 1686419.2.1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16255339.2.2进度跟踪与监控 162269.2.3进度调整与优化 1625819.3项目风险管理 16283569.3.1风险识别 1764809.3.2风险评估 17172979.3.3风险应对 17276659.3.4风险监控与处理 1719962第十章项目评估与优化 172520510.1项目评估指标 172075210.1.1技术指标 171255710.1.2经济指标 171583510.1.3业务指标 181652810.2项目优化方向 182835210.2.1技术优化 182770410.2.2经济优化 18689310.2.3业务优化 18713910.3项目长期运维规划 19第一章总体概述1.1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已成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撑。企业内网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其改造和优化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旨在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企业内网进行改造,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1.2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构建一个具有高度集成、可扩展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全面整合。(2)对企业内网进行改造,提高网络功能,满足工业互联网应用需求。(3)优化企业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5)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1.3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包括平台架构设计、关键技术选型、功能模块开发、系统集成等。(2)企业内网改造:包括网络架构优化、设备升级、安全防护、数据传输与存储等。(3)生产流程优化:包括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调度、物料管理、质量管理等。(4)人才培养与培训:包括项目团队成员培训、企业内部人员技能提升等。(5)项目实施与运维:包括项目进度管理、质量控制、风险防控、运维保障等。(6)项目评估与总结:包括项目成果评价、经验总结、后续优化建议等。第二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设计2.1平台架构概述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载体,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设施。本节将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进行概述,旨在为后续的平台构建和内网改造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实时采集工业现场的数据,网络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平台层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层则面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2.2关键技术选型关键技术选型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关键环节,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关键技术选型的讨论。(1)感知层技术选型:感知层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感知技术进行数据采集。(2)网络层技术选型:网络层技术主要包括有线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边缘计算技术等。结合企业内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3)平台层技术选型:平台层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应用开发。(4)应用层技术选型:应用层技术主要包括Web技术、移动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结合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2.3平台模块划分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以下对平台模块进行划分。(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工业现场的各种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2)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层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存储等操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支持。(4)数据分析模块: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中的价值。(5)应用服务模块: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如生产监控、故障预测、设备维护等。(6)用户管理模块: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7)系统管理模块:负责对整个平台进行运维管理,包括服务器监控、数据备份、系统升级等。(8)安全保障模块:保障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功能。第三章企业内网改造需求分析3.1现状分析3.1.1网络架构现状企业内网作为企业信息交流的核心平台,目前采用的传统网络架构主要基于以太网技术,网络结构较为简单,主要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但是企业业务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现有网络架构在功能、安全性、可扩展性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网络带宽不足:数据量的增加,现有网络带宽难以满足业务需求,导致网络拥堵现象;(2)网络安全性较低:传统网络架构的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薄弱,容易受到外部攻击;(3)可扩展性差:现有网络架构难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变化,导致网络升级和维护成本较高。3.1.2业务需求现状企业内网承载着各类业务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当前业务需求存在以下特点:(1)业务种类繁多:涉及生产、管理、办公等多个领域,业务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整合;(2)数据交换频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需要频繁交换数据,对网络功能和安全性要求较高;(3)业务连续性要求高:企业业务对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一旦网络故障,将对企业运营产生较大影响。3.2改造目标3.2.1提高网络功能针对现有网络架构的功能瓶颈,通过优化网络架构、提高带宽、升级网络设备等措施,提升网络功能,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3.2.2强化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提高网络抗攻击能力,保证企业内网数据安全。3.2.3提升可扩展性优化网络架构,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变化。3.2.4整合业务系统通过企业内网改造,实现业务系统的有效整合,提高业务处理效率。3.3改造需求3.3.1网络架构改造(1)优化网络层次结构,提高网络功能和可扩展性;(2)引入虚拟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3)优化网络路由策略,降低网络延迟。3.3.2网络安全改造(1)引入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提高网络安全性;(2)实施安全策略,加强访问控制;(3)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3.3.3业务系统整合(1)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梳理,分析业务流程,确定整合方案;(2)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3)优化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3.3.4网络设备升级(1)更换老旧网络设备,提高网络功能;(2)引入智能化网络管理设备,实现网络自动化运维;(3)优化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稳定性。第四章网络架构设计4.1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的基础。本方案设计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核心层:核心层是整个网络架构的枢纽,负责连接各个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核心层设备应具备高功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的特点。2)汇聚层:汇聚层设备负责将接入层的流量进行汇聚,同时进行路由、交换等操作。汇聚层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功能和可靠性。3)接入层:接入层设备直接连接终端设备,提供数据传输和接入控制功能。接入层设备应具备易管理、易扩展的特点。4)无线接入层:针对移动设备较多的场景,无线接入层提供无线信号覆盖,满足终端设备的接入需求。5)边界层:边界层设备负责连接企业内网与外部网络,实现数据交换和网络安全防护。4.2网络设备选型1)核心层设备:选择具备高功能、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的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层设备,支持IPv4/IPv6双栈、MPLS、VLAN等特性。2)汇聚层设备:选择功能较高、可靠性较好的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作为汇聚层设备,支持路由、交换、QoS等功能。3)接入层设备:选择具备易管理、易扩展特点的交换机或路由器作为接入层设备,支持VLAN、QoS、端口镜像等功能。4)无线接入层设备:选择功能稳定、安全性高的无线接入点(AP)作为无线接入层设备,支持802.11ac/a/b/g/n等无线标准。5)边界层设备:选择具备防火墙、VPN、NAT等功能的安全设备作为边界层设备,保证企业内网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4.3网络安全策略为保证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企业内网的安全,本方案采取以下网络安全策略:1)访问控制策略:对接入网络的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限制非法设备接入。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仅允许合法用户访问特定资源。2)数据加密策略:对传输敏感数据的链路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同时对存储敏感数据的设备进行加密存储。3)入侵检测与防护策略: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护系统(IPS),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觉并拦截恶意攻击。4)安全审计策略:对网络设备、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进行安全审计,定期检查安全配置,保证系统安全。5)备份与恢复策略:对关键数据和应用进行定期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当发生安全事件时,可快速恢复业务。6)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5.1数据采集方式数据采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中的关键环节。本方案将采取以下几种数据采集方式:(1)传感器采集: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平台进行处理。(2)协议转换:针对不同设备、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差异,采用协议转换技术,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统一。(3)网络爬虫:针对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自动化获取相关信息。(4)手工录入:对于部分无法自动获取的数据,可通过手工录入的方式进行补充。5.2数据存储方案为保证数据的安全、高效存储,本方案将采用以下数据存储方案:(1)分布式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存储容量和访问速度。(2)关系型数据库:对于结构化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便于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3)非关系型数据库: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等,采用非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提高数据处理的灵活性。(4)数据备份:为防止数据丢失,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5.3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的核心价值所在。本方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重、缺失值处理等,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挖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4)可视化展示: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便于企业决策者理解和使用。(5)实时监控与预警: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关键指标进行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第六章应用系统设计6.1应用系统架构应用系统架构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方案设计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传输与应用。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应用系统架构的设计:6.1.1系统整体架构本应用系统整体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存储层、业务应用层和展示层。各层次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通信,保证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6.1.2数据采集层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类设备、系统和传感器中收集实时数据,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数据、环境参数等。通过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协议,保证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6.1.3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计算等操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处理层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功能。6.1.4数据存储层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和管理系统中的各类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元数据。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保证数据的高效存储和查询。6.1.5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基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为企业提供各类业务功能,如生产调度、设备维护、质量管理等。业务应用层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功能的灵活组合和扩展。6.1.6展示层展示层为用户提供直观、易用的操作界面,展示各类数据和业务信息。通过多种展示方式,如图表、报表、地图等,方便用户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6.2应用系统模块应用系统模块是应用系统架构中的基本组成单元,以下为本应用系统的主要模块:6.2.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类设备、系统和传感器中实时采集数据,并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封装和传输。6.2.2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计算等操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基础。6.2.3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支持数据的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6.2.4业务应用模块业务应用模块包括生产调度、设备维护、质量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业务操作和管理。6.2.5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信息的维护、权限分配和认证等,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2.6系统监控模块系统监控模块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网络状态、数据处理状态等,为系统管理员提供故障诊断和功能优化的依据。6.3应用系统集成应用系统集成是将各个模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下为本应用系统集成的关键步骤:6.3.1硬件集成硬件集成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的配置和连接,保证硬件设备满足系统需求。6.3.2软件集成软件集成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的安装和配置,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对接。6.3.3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指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结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视图。数据集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加载等环节。6.3.4业务集成业务集成是将各个业务模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业务集成需要考虑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业务逻辑和协同工作等方面。6.3.5系统测试与调试系统测试与调试是在系统集成完成后,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调试,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6.3.6系统部署与运维系统部署与运维是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并进行持续的运维管理,包括系统监控、故障处理、功能优化等。第七章平台与设备接入7.1设备接入技术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设备接入技术在企业内网改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设备接入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接入技术、软件接入技术和网络接入技术。7.1.1硬件接入技术硬件接入技术是指将设备与平台进行物理连接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有线接入:通过网线、串口线等有线方式连接设备与平台。(2)无线接入:通过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技术连接设备与平台。(3)自适应接口:根据设备类型和接口特点,设计相应的硬件接口模块,实现设备与平台的连接。7.1.2软件接入技术软件接入技术是指将设备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的软件与平台进行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据采集软件:针对不同设备类型,开发专门的数据采集软件,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2)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设备数据进行预处理、清洗和转换,以满足平台数据要求。(3)数据传输软件:将处理后的设备数据通过安全的网络协议传输至平台。7.1.3网络接入技术网络接入技术是指将设备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进行连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局域网接入: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连接设备与平台。(2)广域网接入:通过互联网连接设备与平台。(3)专用网络接入:通过VPN、专线等专用网络连接设备与平台。7.2设备接入协议设备接入协议是设备与平台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7.2.1通用协议(1)HTTP/:基于Web的设备接入协议,适用于大部分设备。(2)MQTT:轻量级的消息队列协议,适用于低功耗、低带宽的设备。(3)CoAP:面向物联网的简单应用协议,适用于资源受限的设备。7.2.2专用协议(1)OPCUA:针对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设备接入协议,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2)Modbus: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3)Profinet: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工业通信协议,适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7.3平台与设备互联互通为了实现平台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以下措施需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予以考虑:(1)设备接入标准化:遵循统一的设备接入协议,保证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设备能够顺利接入平台。(2)接口兼容性设计:针对不同设备类型,设计相应的接口模块,提高设备与平台之间的兼容性。(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采用加密、认证等技术,保障设备数据的安全性和用户隐私。(4)设备管理与维护:建立设备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提供远程诊断、维护等服务。(5)跨平台协同: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企业内网的协同效率。第八章安全防护与运维管理8.1安全防护策略8.1.1安全风险分析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过程中,安全风险分析是关键环节。企业应全面识别网络、系统、设备、数据等方面的潜在威胁,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攻击、数据泄露、设备损坏等,保证安全防护策略的有效性。8.1.2安全防护措施(1)网络安全防护(1)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设备,实现网络边界的防护。(2)建立安全域,对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进行隔离,降低安全风险。(3)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实时分析异常行为,及时响应安全事件。(2)系统安全防护(1)采用安全操作系统,提高系统自身的安全性。(2)定期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的补丁,修补安全漏洞。(3)实施权限管理,保证用户只能访问授权资源。(3)数据安全防护(1)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2)实施数据备份策略,保证数据在故障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3)建立数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权限。8.2运维管理体系8.2.1运维组织架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运维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职责,保证运维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运维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内网的运维管理,包括网络、系统、设备等。(2)信息安全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安全,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3)技术支持部门:为运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故障处理、系统优化等。(8).2.2运维流程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运维流程,保证运维工作的高效、规范进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运维计划:明确运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运维计划。(2)运维执行:按照运维计划进行运维工作,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运维监控:实时监控企业内网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运维评估:对运维工作进行评估,持续优化运维流程。8.3故障处理与恢复8.3.1故障分类与处理流程企业应根据故障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将故障分为以下几类:(1)网络故障:包括网络设备、链路故障等。(2)系统故障: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故障等。(3)设备故障: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终端设备故障等。故障处理流程如下:(1)故障发觉:通过运维监控发觉系统异常。(2)故障定位: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位置。(3)故障处理:采取相应措施,修复故障。(4)故障报告:记录故障处理过程,为后续故障预防提供依据。8.3.2故障恢复策略企业应根据故障的性质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故障恢复策略:(1)数据恢复:对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或损坏进行恢复。(2)系统恢复:对故障影响范围内的系统进行恢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3)设备恢复:对故障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企业应定期进行故障演练,提高故障处理和恢复能力,保证企业内网的稳定运行。第九章项目实施与推进9.1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计划是保证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与企业内网改造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以下是项目实施计划的具体内容:9.1.1项目启动(1)确定项目目标、范围和预期成果。(2)成立项目实施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3)开展项目启动会,向全体成员传达项目目标、计划和任务。9.1.2项目实施阶段(1)系统需求分析:对企业的业务需求进行深入调查,明确系统功能、功能和安全性要求。(2)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制定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包括网络架构、设备选型、软件配置等。(3)设备采购与安装:按照设计方案,采购相关设备,并完成安装、调试工作。(4)系统开发与集成:开发满足企业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企业内网进行集成。(5)系统测试与验收: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安全,满足企业需求。9.1.3项目验收与交付(1)完成系统测试后,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2)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向企业交付项目成果。9.2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是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项目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9.2.1制定项目进度计划(1)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2)保证项目进度计划与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相协调。9.2.2进度跟踪与监控(1)设立项目进度监控小组,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检查。(2)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发觉并解决进度偏差。9.2.3进度调整与优化(1)当项目进度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进度计划,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2)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缩短项目周期。9.3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9.3.1风险识别(1)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2)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影响程度和可能性。9.3.2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2)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9.3.3风险应对(1)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2)实施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9.3.4风险监控与处理(1)设立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