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9月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这种多姿多影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丰厚的新诗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驾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特歌缺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面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通,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殊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崇高是“伟大的心灵的回声”。这就要求诗人努力克服自我、战胜自我。同时要与自然和传统“竞赛”,而不是服于自我和大自然,并对自我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进行乐此不疲的摹写;也不能对古今中外传统“无主脑”地模仿。而是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要与之对话,乃至对抗,进而超越它们,从而般成属于自己的独特诗艺。田间的《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曾经激励过多少爱国民众投身于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曾经鼓舞过多少男女老幼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伟大的诗人必须大公无私、心怀远大志向,必须统揽全局,无私奉献、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国家、社会和历史进步,同时具备广博学识和良好学养,才能写出“第一等真诗”。概言之,新时代的诗歌写作,既要力避“假小空”的真平庸,也要警惕“假大空”的伪崇高。真正具有活力、热力和魅力的崇高是不容躲避的,也不许玷污,更严禁消解。毕竟具有崇高美的诗歌不是说服,而是给人以狂喜、惊叹和激奋,并使人的思想得以净化和升华,也只有具备如此崇高美的诗歌,才有普遍性和永久性。(摘编自杨四平《新时代诗歌呼崇高美》)材料二:诗歌创作既要表现诗人独有的情怀,也要走出个体的小世界,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诗人应当有社会良知,有一颗对故乡、祖国、人民的炽热的爱心,保持对时代、社会、人类的关注。当然,我们不能只注意社会生活化的表象,我们要多注意社会精神与民众道德,避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每一个诗人都应该不断探索怎样才能写好诗,让诗歌成为照亮社会、照亮人们心灵的神灯。在创作中,要把“写什么”和“怎么写”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在杜甫、白居易等古代诗人和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实中,早就为我们提供了范例。诗人们既要在个性化的语言和个性化的体验上下功夫,更要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写作保持介入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使之产生更加厂泛的社会影响。诗歌写作的个性与共性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个性强调的是独有的个性体验,共性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诗人在创作实践中应时刻保持自省,在自己的失志追求中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远离生活的本质:要么玩“提迷藏”,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回顾新诗发展的历程,我们清断地看到,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近40年来,不少诗人还坚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抒写和反映,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他们的作品对时代进行了深刻的记录,成为时代和社会的心灵信史。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诗歌作品虽然反映了现实,但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到,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与注重诗歌的艺术性,是合二为一的事情,不能顾此失彼。(摘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年来,中国新诗的崇高美多姿多彩,诸多优秀作品为新时代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B.当前一些诗人的诗歌创作故意让人读不懂,孤芳自赏,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C.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应以净化和升华思想为价值取向,极力避免真平庸,警惕伪崇高。D.诗人应该对新时代有深刻的认知,超越“小我”,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情的恰当流露对诗歌崇高美的产生有重大影响,所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B.“刘又源/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这样的诗歌缺少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只不过是一种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C.当前诗歌写作的社会性被庸俗化、浅显化,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D.诗歌创作既要关注社会生活表象,也要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二者同等重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新时代,我们要写出更多敢于承担社会历史责任、对艺术风骨负责的好诗。B.伟大的诗人一定有伟大的抱负,即使遇到人生逆境,也会勇敢地去击。C.新时代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是诗歌打开自我空间、走进百姓生活的新路径。D.诗人在语言技艺上的精进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时代的回应关系中完成的。4.请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分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材料二所提到的“诗歌写作的个性共性问题”。(6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固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文本一: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节选)史铁生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几——清平湾。和我一起拦牛的老汉姓白。陕北话里,“白”发“破”的音,我们都管他叫“破老汉”。也许还因为他穷吧,或者还因为别的;那几颗零零碎碎的牙,那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尤其是他的嗓子——他爱唱,可嗓子像破锣。傍晚赶着牛回村的时候,最后一缕阳光照在崖畔上,红的。破老汉用镢把扶起一捆柴,扛着,一路走一路唱:“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过得好光景……”声音拉的很长,虽不洪亮,但颤微微的,悠扬。碰巧了。崖顶上探出两个小脑瓜,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可能是狐狸,也可能是野羊,不过,要想靠打猎为生可不行,野兽很少。我们那地方突出的特点是穷,穷山穷水,“好光景”永远是“受苦人”的一种盼望。天快黑的时候,进山寻野菜的孩子们也都回村了,大的拉着小的。小的扯着更小的,每人的臂弯里都挎着个小篮儿,装的苦菜、苋菜或者小蒜、蘑菇……孩子们跟在牛群后面,“叽叽嘎嘎”地吵,争抢着把牛粪撮回窑里去。老多把喂牛这样的机要工作交给我,我心里很感动,嘴上却说不出什么。农民们不看嘴,看手,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在同一个饲养场上。饲养场建在村子的最高处。一片平地,两排牛棚,三眼堆放草料的破石窑,清平河水整日价“哗哗啦啦”的,水很浅,在村前拐了一个弯,形成了一个水潭。河湾的一边是石崖。另一边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夏天,村里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河滩上折腾,往水潭里“扑通扑通”地跳,有时候捉到一只鳖,又笑又嚷,闹翻了天,破老汉坐在饲养场前面的窑顶上看着,一袋接一袋地抽烟。“‘心儿’家(小孩子)不晓得愁,”他说,然后就哑着个嗓子唱起来:“提起那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破老汉是绥德人,年轻时打短工来清平湾,就住下了,绥德出打短工的,出石匠,出说书的,那地方更穷。小时候就知道陕北民歌,到清平湾不久,干活歇下的时候我们就请老乡唱,大伙都说破老汉爱唱,也唱得好。“老汉的日子熬煎咧,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确实,陕北的民歌多半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但是,一唱起来,人就快活了。有时候赶着牛出村,破老汉憋细了嗓子唱《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也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到大门口。走路你走大路,再不要走小路,大路上人马多,来回解忧愁……”破老汉望着山脚下的那眼窑洞。窑前,亮亮妈正费力地劈着一疙瘩树根;一个男孩子帮着她劈,是亮亮。“我看你就把她娶了吧,她一个人也够难的。再说就有人给你缝衣裳了。”“唉,丢下我孙女留小儿谁管?”太阳下山了,收工的人们扛着锤头在暮霭中走。拦羊的也吆喝着羊群回村了,大羊喊,小羊叫“咩咩”地响成一片,老汉还是呆呆地坐着。闷闷地抽烟。他分明是心动了,可又怕对不起留小儿。留小儿的大(父亲)死得惨。平时谁也不敢向破老汉问起这事,据说,老汉一想起就哭,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听说,都是因为破老汉舍不得给大夫多送些礼,把儿子的病给耽误了;其实,送十来斤米或者面就行。那些年月啊!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看书。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楞楞”飞上天;野鸡“咕咕嘎嘎”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面又钻进了草丛……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逮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哦,我的白老汉,我的牛群,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有删改)文本二:哦,香雪(节选)铁凝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香雪,台儿沟偏僻村庄里,众多年轻善良的女孩子中的一员。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着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进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有时香雪会抓空儿向天南地北的旅客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读”。有时她也会羡慕地看着列车上女学生的吸铁石自动铅笔盒,然后红着脸,用一层子鸡蛋去换女学生的铅笔盒当换得铅笔盒的喜悦还没退却,香雪发现自己早已置身于离家三十里外的西山口了。是的,她坐过了站,她害怕这眼前陌生的一切: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寒寒草草的声音。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满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多次提到“破老汉”唱民歌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现其穷苦的生活和忧伤的情感。他借歌抒情,既宣泄了愁苦,又抚慰了心灵。B.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同时,“我”也是线索人物,使小说的内容紧凑集中。C.第6段中采用了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清平湾秋天的绚烂多彩与勃勃生机,同时也暗示了人物生活环境的“穷”。D.“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作者用“我的”来表明:“清平湾”是给我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的地方,我对它有着极其深挚的眷恋之情。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介绍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火车给台儿沟带来了新改变。从此,人们有了新追求。B.列车上,旅客们最爱买香雪的货,是因为旅客们不忍心跟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耍滑头,不愿意和她斤斤计较。C.文章的末尾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荆棘怪石等景物的描写,是为了渲染出一种静谧幽寂,诡谲阴森的氛围。D.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象征着上学的权利,象征着现代文明;而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体现了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8.“破老汉”这一人物形象有那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4分)9.朱光潜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这两篇小说都是“有诗的特质”的“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一、二的内容,从小说的环境描写、语言风格、主题情感三方面分析小说中“诗化”风格的体现。(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跳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节选自(苟子·劝学》)材料二: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答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学记》)材料三: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3分)父兄[A]不可常依[B]乡国[C]不可常保[D]一旦[E]流离无人庇荫[F]当自求[G]诸身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君子坦荡荡”中的“君子”意义相同。B.绳,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后引申为准则、法度之意,例如“绳之以法”。C.金,古代金属的通称。文中指金属制的刀斧等。“金石可怪”的“金”也指金属。D.而,在句中表转折,与《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意义不同。12.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则材料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进而论述学习的作用。B.第(二)则材料中,作者是从“同”与“答”两个角度来说明“此皆进学之道也”。C.第(三)则材料中,作者用古谚语进行举例论证,强调有一技之长的重要性。D.这三则材料围绕“学习”的话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都使用了比喻论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14.以上三则材料都在勉励学习,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秋登宣城谢跳北楼①李白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离开长安游至宣城,谢北楼又名谢公楼,著名诗人谢跳在南齐宗室争权夺势的闹剧中,受到猜忌排挤,外任宣城太守时所建。②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③两水:宛溪、句溪。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画里”三字高度概括了美丽的江城风景,暗含着诗人流连忘返的闲适之意。B.首联开门见山,一个“望”字上承首句,下拓中间四句,提纲挈领,总摄全篇。C.“双桥落彩虹”运用了比喻,同时化静为动,“落”字给双桥增加了飞动之势。D.“寒”“老”二字,把感觉融入视觉形象之中,既写出了秋景,也写出了秋意。16.结尾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分析作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看作是对《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问的回答。(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成功,与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当前,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浪潮之下,“机器人协助养老”不再是一个

A

的科幻故事,上海日前正式发布《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让“AI+机器人”养老模式各受期待。该方案中可以看到多个与机器人相关的关键词,如“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老年人提供辅助,更能在康复训练、情感陪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极大缓解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的压力,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成为老年人生活中

B

的一部分。以“光华一号”为例,这款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放异彩的养老机器人,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能力。①它不仅能搀扶老人行走,②还能够读懂人的表情并且情感回应。③这样的机器人,④无疑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和温度。当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推动机器人更好地赋能养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例如,在技术研发方面,(甲),激励科研人员和企业不断创新;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共担成本,通过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降低机器人使用门槛,让更多养老机构和老年人能够受益。在社会认知方面,(乙),让大家认识到机器人作为辅助工具,在提供更优质养老服务上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假如你是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请你在“养老新朋友”的主题讲座上,向社区的老年人及其家属介绍“AI+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价值。不超过80字。(4分)22.请为推广“AI+机器人”养老模式撰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富有感染力,使用修辞,16字左右。(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骄人成绩;海岛边境,一队队生龙活虎的青年战士,每天都重复走着巡边、巡岛的路,却是在尽忠职守地守卫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B“主要原因是……”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强调主原因。2.B(A.“……就……”错误,说法绝对,由材料一“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可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说法错误。C.“当前诗歌”错误,扩大范围;“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当前的一些诗歌,强调个人的体验,忽视社会大生活”。选项将“一些”变为“当前的诗歌”;将“忽视社会大生活”变为“忽视社会大生活的深度和广度”。D.“二者同等重要”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扼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是表现了生活的表象,是简单的事项罗列,还上升不到诗歌的层面”可知,关注诗歌的时代性、社会性、人民性比关注社会生活表象更重要。3.A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当下的诗歌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A.强调了新时代诗歌写作的方向,与材料二观点吻合。B.描述了伟大诗人抱负远大、不畏困难、勇敢搏击的特征。C.仅指出新时诗歌写作在“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方面的变化。D.强调重心是诗人的语言技艺问题。4.①提观点: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诗歌与互联网的联动”方面的变化。②摆现象:崇高美是多样化的。③析做法:如何创造新诗的崇高精神。在这一部分提出了两个分论点,一是要有激越真情,二是崇高思想。④做总结:提出新诗写作的努力方向,要力避真平庸,警假崇态,使人思想净化升华5.①诗歌写作的个性是诗人独有的个性体验。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在五四前后体验到的狂飙突进的社会氛围,以及个人急欲改变落后中国的热烈愿望。②诗歌写作的共性是社会诗歌的社会性、人民性。这首诗表达了当时的人民对推倒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强烈呼唤,是时代的先声。③这首诗使用了个性化的热烈直白的语言,表现了当时社会摧枯拉朽破旧立新的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评分建议】每一层次能点出原文观点的给1分,能结合诗歌进行恰当分析的给1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建议】层次能点出原文观点的给1分,能结合诗歌进行恰当分析的给1分。6.C。“第6段中采用了描写、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错误。“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为抒情:“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等是对景物的描写:没有议论。7.C。“诡谲阴森的氛围”错误。文本二最后一段对夜景的描写是在香雪想好了换铅笔盒的原因后心情轻松了许多之后,景色被月光“照亮”,因此,突出的是夜色静谧幽寂。8.①勤劳能干:我喂十头,破老汉喂十头。②乐观、坚韧:生活孤独、穷苦,可破老汉还总是唱起山歌,驱散心中的苦楚。③心地善良:不愿丢下留小儿不管去娶亮亮妈,破老汉。9.诗化小说的特质:①环境描写注重意境营造。文本一运用小灌木的叶子、杜梨树的叶子、酸枣棵子、丛丛野花、小田鼠等典型意象对清平湾秋日景色的进行生动的描写:文本二借助满月、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秋日的败草等意象,营造了香雪回来的路上夜晚的景象。②语言方面多运用文学性语言,形象生动。如文本一“竖着耳朵听一阵,跑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等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文本二“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叫人心惊肉跳的寂静,小树林发出的寒寒草草的声音”等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③主题情感方面,小说通过典型的人物赞美人性美。文本一赞美了坚韧乐观的破老汉形象:文本二赞美了好学、渴望知识的女孩子形象。(注:主观题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10.BDF11.B12.C13.(1)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2)即使不能增长德行,敦厚勉励风俗,还可以拥有一种才艺,能够养活自己。14.①材料一侧重强调要坚持学习不能停止,借助学习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②材料二侧重强调要善于学习、善于提问才能事半功借、增进学问。③材料三强调要把读书当作一项安身立世的重要技艺来掌握,才能见多识广。【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父兄不可能永远依凭,家乡不可能永远保有,一朝流离无人保佑,只应自己靠自己了。“父兄不可常依”和“乡国不可常保”句式相同,分别成句,前后断开,即BD处;“一旦流离无人庇荫”与“当自求诸身耳”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二者之间断开,即F处。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意义用法的能力。A.正确。B.错误。名词,木工用来取直的墨线;动词,约束,制裁。句意:木材直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用法律约束。C.正确。句意: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锋利了。/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D.正确。表转折,却:表修饰,地。句意: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我曾经整日地思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C.“作者用古谚语进行举例论证”错误,作者用谚语“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是引用论证,不是举例论证。【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省察:“参省乎已”,状语后置,应为“乎已参省”;“知”,同“智”,见识。(2)“纵”,即使;“敦厉”,敦厚勉励;“为”,拥有;“自资”,养活自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知,材料一侧重强调要坚持学习不能停止,借助学习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②由原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问者如攻坚木。不善问者反此”可知,材料二侧重强调要善于学习、善于提问才能事半功借、增进学问。③由原文“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可知,材料三强调要把读书当作一项安身立世的重要技艺来掌握,才能见多识广。参考译文:(二)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却很大,于是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小,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是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小,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让它的声音响完;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节选自《学记》)(三)搞清《六经》的要旨,博览百家的著述,即使不能增长德行,敦厚勉励风俗,还可以拥有一种才够养活自己。父兄不可能永远依凭,家乡不可能永远保有,一朝流离无人保佑,只应自己靠自己了。谚说:“积累千万财产,不如自己有一项小技艺。”技艺之容易学习而且可贵的,没有比得上读书了。世上的人不论是愚笨是聪明,都要求人认识得多,事情经历得广,却不肯读书,这就好比要求吃饱而懒于做饭,要求穿暖和而懒于裁剪衣服。(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A“暗含诗人流连忘返的闲适之意”错,“如画里”总摄全篇之景,“流连忘返”属于过度解读。16.①对谢眺的怀念之情。“临风怀谢公”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谢眺的怀念。这不仅因为谢眺在宣城遗留下来像谢公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谢眺和自己有类似的遭遇,对宣城有着相同的情感。②四处漂泊的客中之愁。李白过着漂泊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感伤和寂寞的心情,是难以排遣的。③有才不得用的苦闷惆怅。李白在政治上被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内心苦闷惆怅。(每点2分,满点计6分)【诗歌赏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谁念”“怀”直接表达对谢眺的怀念之情。四处漂泊的客中之愁。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使诗人的心情非常寂寞。宣城是他旧游之地,此时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这不仅因为谢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眺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有才不得用的苦闷惆怅。当李白独自在谢眺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三、语吉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遥不可及(可望不可及)[指非常遥远不可到达,首段开头指出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机器人协助养老这一场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因此说它“不再遥不可及”]B:不可或缺(必不可少/至关重要)[不能缺少,指非常重要。]由上文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将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此处填“不可或缺”。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句,成分残缺。“并且”前后短语结构不一致,“读懂人的表情”是动宾短语,“情感回应”缺少动词搭配,应在前面加上动词“作出”。修改为:还能读懂人的表情并且作出情感回应④句,介词使用不当。“对”引出对象,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和温度”是机器人协助养老的目的,应改为“为”。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依据前面的“例如,在技术研发方面””可知,此句承接上文“推动机器人更好地赋能养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此处应点明技术研发的具体措施:后文从“激励科研人员和企业不断创新”一句可知此处应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这一重要手段,可填: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乙:依据前面“在社会认知方面”可知,此句为机器人养老的另一举措,与“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相呼应,关联词“也要”不可缺失。“社会认知”与后文“让大家认识到机器人作为辅助工具,在提供更优质养老服务上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都是在强调公众对机器人养老的价值认识,而这一认识是需要通过“宣传”和“引导”实现的。同时此处应和第一处动宾结构保持一致,可填: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21.本题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AI养老机器人。他不仅能照顾咱们的生活起居,还能陪咱们聊天解闷,他还是一位专业的家庭医生,可以守护咱们的健康。有了他,生活会更便捷舒心。答案要紧扣AI+器人在“健康护理”“生活陪伴”“感情陪伴”三个方面的应用作答,语言要简单流畅、通俗易懂。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语的能力和正确使用修辞的能力。科技照护有温情,AI养老暖人心。智能生活,悦享晚年——AI机器人守护您的幸福时光。未来已来,养老新章——机器人,您的私人时光守护者。解析:宣传语要突出“AI+机器人”养老这一主题,明确受众是老年人,突出核心价值是智能陪伴、安全守护、便捷服务等,语言要精炼富有独创性,对仗,拟人,比喻等修辞的使用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要有情感共鸣,如强调机器人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关怀、安心等感受。四、写作(60分)审题立意:本题属于典型的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述了青年快递员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守边战士谱写中国故事和中国成就的艰辛付出,中国故事的背后其实是青春脚步和汗水,中国大厦的支撑者就是这一群群普通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年轻人。材料中的三个事例都重点在于讴歌中国成就、中国故事背后的青年姿态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把责任担当、砥砺奋斗汇进国家民族的“大梦想”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华彩篇章。“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这句话引导考生必须从青年的责任、担当、使命等角度来谈其与祖国发展之间的关系,即我辈青年要从中汲取一种勇于担当的力量,指引自己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写作时,考生必须紧紧围绕青年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中国故事、中国成就等角度探讨青年的职责与使命,号召即将走入社会的青年意识到时代与个人的紧密联系,培养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参考立意1.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4.忠于职守,撑起时代风帆。2.青春汗水讲述中国故事。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