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参观革命纪念馆】1.我们在馆内“影视厅”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我写了一段观后感,分享给大家。电影《长津湖》中的每一位战士,面对páoxiào的北风和xiǎnyào的地形,没有丝毫的jīnghuāng和退缩。冲锋号吹响时,战士们以páishāndǎohǎi向敌人发起进攻。他们与敌人英勇fènzhàn的háomài气概和bùqū的意志让人rèxuèfèiténg。2.在翻阅革命资料时,我发现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璀璨(chàn)憧(chōng)憬疙瘩B.花蕾(lěi)笨拙(zhuō)拒离C.千钧(jūn)一发硕(shuò)大无朋悬崖3.展览中的“悦读”分享区精彩纷呈,下而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B.他居高临下观察着山顶敌人的动向,然后迅速带领战士们冲了上去。C.两位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4.同学们在“红色阅读厅”进行了摘抄学习。下列分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首昨天,我们的祖国在曲折中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展望未来,我们的祖国以让世人瞩目的姿态叩响了新世纪的钟声。B.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缔造;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在战火纷纷的年代,用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谱写了激动人心的不朽篇章。C.有一种感动,叫“中国红”;有一种骄傲,叫“五星红旗”;有一种表白,叫“我爱你中国”。5.参观革命纪念馆以后,同学们在留言簿上写下感言。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A.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肯定要勇于做先锋,勇于追梦,勇于向前。B.通过这次参观活动,使我懂得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米之不易。C.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如此让人敬畏。6.这次特别活动的报道中,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一项是()A.革命信仰是灯,指引方向;革命信仰似火,点燃希望;革命信仰如山,岿然不动。B.革命精神是前进道路的探照灯;革命精神是保持定力的压舱石;革命精神是战胜艰难的动力源。C.精神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基因缺“铁”,就会得“贫血症”。7.这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很多的英雄事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黄继光为完成爆破任务,托举炸药包炸毁了碉堡,为战斗的胜利付出了年轻的生命B.郝副营长用生命换来了后代幸福和安宁的生活,为理想而献身。C.邱少云执行潜伏任务时,为避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壮烈牺牲。8.在“红色漂流图书馆”,有这样一本书,根据下面三点提示,可以判断这本书是()①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②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③书中的外祖母让主人公保持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A.《战争与和平》 B.《我的大学》 C.《童年》二、[传承红色精神]9.参观完革命纪念馆后,同学们打算办一期“爱我中华”的小报,我们可以摘抄几句关于歌颂爱国人士和赞美祖国河山的诗句名言:(1)【追忆爱国志士】宋代名臣李纲非常爱国,外敌侵略国土,他是这样说的:“祖宗疆土,。”曹植“,为国捐躯的豪气让人感动。(2)【赞美祖国河山】苏轼在望湖楼上欣赏到“,”的雨后奇丽景色;孟浩然拜访故人,看到小山村的迷人风光,称赞道“,”10.我们准备以“革命精神”为主题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我很想参加,但妈妈认为参加演讲比赛会耽误学习,我可以这样说服妈妈支持自己参加比赛:理由一:理由二:11.终于说服了妈妈同意自己参加演讲比赛,我搜集了下列内容,准备对其进行筛选,其中不符合本次“革命精神”演讲主题的故事是()A.红军长征 B.文天祥英勇就义C.刘胡兰牺牲 D.井冈山会师三、【“红色经典”诵读会】长征足迹记心间革命战争年代,漫漫长征路上留下了多少不可磨灭的光辉事迹!阅读下列选文,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一】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材料二】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12.【任务一】主席诗词我会背:请将材料一中的诗句补充完整。13.【任务二】作品概况我了解:请你给材料二取一个小标题:。材料一中“逶迤”一词的意思是A.山脉广大无边B.道路弯曲绵长C.山势险峻14.【任务三】重点事件巧分析:阅读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作者遇到的艰难险阻具体指什么?请根据诗句补充思维导图。15.【任务四】表现手法我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采取总分的构段方式,先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然后选取几个典型事件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充分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B.材料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不仅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而且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C.两篇材料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但材料一运用的是多点一面,材料二则运用的是一点一面,一点一面的表达效果相对弱一点。16.【任务五】关键语句细品味:下面对重点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这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B.材料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显示出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C.材料二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17.【任务六】诵读情感定基调:以下语句应读出怎样的情感呢?A.坚定、无奈B.坚定、豪迈C.喜悦、激动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新中国建设者赞歌和平年代,有一群无名英雄选择了科学强国的道路,他们同样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阅读选文,参加故事会,把科学家邓稼先的事迹介绍给更多人!“两弹元勋”邓稼先①1985年7月的一天,在解放军三〇一医院的走廊上,国防部长张爱萍正焦急地等待医院的化验结果。几天前,他的亲密战友、中国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被诊断为癌症。他多么希望这只是误诊哪!②几分钟后,化验结果再一次击碎了他和人们的美好期盼。在场的人都哭了。邓稼先却平静地对妻子说:“我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③三个月后,北京红叶正浓,到处是秋天的景色,到处洋溢着国庆的欢乐气氛。邓稼先来到久违的天安门广场,他走走停停,一切都那么让他陶醉,让他迷恋,也不由得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④那是1950年,他只有二十六岁。那一年,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取得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那一次,他只带了两样礼物:几双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和满脑袋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一件是要给他朝思暮想的父亲,另一件准备送给他日夜思念的祖国。⑤八年后,他真的用上了这些知识一研究原子弹。从那时起,他告别了妻儿,离开了温暖的家。为遵守国家保密制度,他不能同亲人通电话,也不能写信。相濡以沫的妻子不知道他实际工作内容,只是隐隐感到丈夫在干一项惊天动地的事业;慈爱的母亲不知道他的真实去向,只知道儿子是在尽忠报国。他多次表示:研制核武器,是中国人民的利益所在。国外对我们封锁,专家也撤走了,现在只有靠我们自己!我们要甘心当一辈子无名英雄,还要吃苦担风险。但是,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罗布泊腾空升起了一朵蘑菇云,全世界都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所震惊。此后,他又马上投入到氢弹的艰难研制工作中去了!两年零八个月后,氢弹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⑦1979年在一次失败的核试验中,为了查明真正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他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也就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于射线之下的死因。⑧1985年,邓稼先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他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⑨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往事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还是那么新鲜,那么让他激动不已。站在天安门广场前,他望着五星红旗低声轻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他举手致意,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全部交给国旗。这是一颗科学家的心,永远鲜红,永远跳动。国旗,这是他的心中之旗。为了讲好科学家邓稼先的科研故事,我准备这样做:18.[任务一]厘清材料明思路①以研究时间为序,我用导图梳理了邓稼光的研究历程:②通过对材料的整理,我对“元勋”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认为元勋的意思是。19.[任务二]重点部分讲具体为了突出故事重点部分,在介绍邓稼先研究原子弹时,我会提取关键信息讲述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困难有:;;要吃苦担风险。在介绍他研究氢弹时,我会关注文章的写法,这部分运用了的写法,突出了20.【任务三]关注细节讲生动①为了讲述更生动,我会关注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并在文中做批注。②我还会关注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揣摩人物的情感,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反复读画线句子,最恰当的理解是()A.邓稼先认为武器是他主导研发的,只有他知道,也只有他能做,十分自信。B.划线句子语句较简短,表现了邓稼先此时内心的复杂:既坚定又忐忑。C.邓稼先以核武器是自己主导研发为理由,毅然站在了危险的前面,有献身精神。21.【任务四】搜集资料悟精神资料袋:邓稼先为了进行研究,常年在新疆的戈壁滩、神秘罗布泊无人区等地驻扎。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就是这些地区的真实写照。《吊古战场文》(节选)[唐]李华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1],群山纠纷[2]。黯兮惨悴[3],风悲日曛[4]。蓬断草枯[5],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6]。注:[1]萦带:弯曲萦绕的带子。[2]纠纷:重叠交错的样子。[3]惨悴:凄凉的景象。[4]曛:形容日色昏暗。[5]蓬:草名,蓬蒿。[6]铤:疾走的样子。读了《吊古战场文》这段古文节选,我知道这段话是对古战场的描写,读到“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我想象到的画面是。由此可以感受到邓稼先工作环境,感受到他的精神。22.【任务五】情感升华颂榜样在整理、讲述邓稼先的事迹时,他的精神让人感动。在新中国的建设、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和邓稼先一样的共和国脊梁、新时代楷模。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药学家屠呦呦、老师妈妈张桂梅……你想到谁呢?请选择一个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感人事迹,体现人物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代英雄”齐致敬】23.为了向不同时代的英雄致敬,学校准备开展“时代英雄宣讲会”,请你来参加。在革命奋斗的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他们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要你善于寻找,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平凡而伟大人物,如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人民警察…请你选择身边的一个人,以“厉害了,”为题,写一写他(她)的感人故事,注意用具体的事例突出人物特点,表达你对他(她)的敬意,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咆哮;险要;惊慌;排山倒海;奋战;豪迈;不屈;热血沸腾【解析】【分析】根据语境和拼音提示,正确的词语是:咆哮、险要、惊慌、排山倒海、奋战、豪迈、不屈、热血沸腾。书写时注意“咆、哮、险、慌、倒、战、迈、屈、腾”等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咆哮;险要;惊慌;排山倒海;奋战;豪迈;不屈;热血沸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识记与书写能力,平时多积累,能正确书写相关词语。作答时注意正确区分形似字和同音字,不写错别字。2.【答案】C【解析】【分析】A.错误。“璀璨”的“璨”应读为“càn”。

B.错误。“拒离”应改为“距离”。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与辨析能力。平时多积累,能正确认读、书写相关生字。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认真辨析选择。3.【答案】B【解析】【分析】A.正确;

B.不正确。居高临下:立足高处,俯向下边。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也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与“冲了上去”不符。

C.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选择。4.【答案】B【解析】【分析】A.正确;

B.不正确。根据句子内容可知,这是一句话,在句子中间的停顿,应用逗号。故应把句中的分号改为逗号。

C.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号用法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掌握分号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选择。5.【答案】B【解析】【分析】A.无语病;

B.有语病。无主语,删去“通过”或“使”即可。

C.无语病。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根据掌握的病句类型特点分析选择。6.【答案】C【解析】【分析】A、B.都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C.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认真分析具体的语句在修辞方面的特点,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7.【答案】A【解析】【分析】A.不正确。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托举炸药包炸毁了碉堡的英雄是董存瑞。

B.正确;

C.正确。

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英雄事迹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积累的相关知识作答,注意错误选项的说法与正确说法间的细微差别。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①②③可判断这本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外国名著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辨析选择。9.【答案】(1)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解析】【分析】(1)“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这是李纲听到对金朝割地求和的奏议后奏言宋钦宗的三句话,表现了李纲对祖国山河的深挚的热爱和可贵的民族气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两汉曹植的《白马篇》,意思就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是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意思是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故答案为:(1)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与默写能力。平时多积累,能熟练背诵并正确默写相关诗句,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填空。10.【答案】演讲比赛可以锻炼我的表达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我会合理安排好课内课外的时间,也可以拓展课外知识面【解析】【分析】根据题目要求可知,需要用通顺的语句说服妈妈,这就需要把参加活动的好处说清楚,争取妈妈的同意。如:演讲比赛可以锻炼我的表达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我会合理安排好课内课外的时间,也可以拓展课外知识面。

故答案为:演讲比赛可以锻炼我的表达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我会合理安排好课内课外的时间,也可以拓展课外知识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分析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后,组织语言,做到语句通顺,有条理即可。11.【答案】B【解析】【分析】A.符合;

B.不符合。“文天祥英勇就义”是赞美古人的报国精神的故事,与本次“革命精神”演讲主题不符。

C.符合;

D.符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认真阅读材料,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辨析选择。【答案】12.三军过后尽开颜13.英勇跳崖;B14.金沙,岷山,乌蒙,大渡15.C16.B17.C;B【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认真分析作答即可。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积累和运用能力。结合记忆即可解答。《七律·长征》的全诗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故答案为:三军过后尽开颜。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词语解释能力。结合“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即可拟写标题为:英勇跳崖。逶迤:道路弯曲绵长。故应选择B。

故答案为:英勇跳崖;B。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红军长征中的困难有: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事件。

故答案为:金沙;岷山;乌蒙;大渡。15.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B.正确,C.有误,材料二则是抓住长征中的关键事件,是选取的典型事件,属于点。故应选择C。

故答案为:C。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正确。B.有误,文中把“逶迤的五岭”比作“跳跃的细浪”,把“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泥丸。”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C.正确。故应选择B。

故答案为:B。17.本题考查对朗读语气的把握能力。①结合“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由句中“更喜”“尽开颜”可知,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而激动、喜悦的心情,因此应该用喜悦、激动的语气朗读。故应选择C。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是五壮士跳崖前喊出的口号,应该坚定、豪迈之感来读。故应选择B。

故答案为:①C;②B。【答案】18.研究第二代新式核武器;在开创性的事业中立过大功的人,文中指邓稼先在我国的核弹研究中贡献卓著,立下大功。19.告别家人不能联系;国外封锁专家撤走;对比;中国研制氢弹的速度异常迅速20.面对死亡的冷静、从容对死亡的漠视,坦然面对,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的激动,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C21.环境;蓬蒿被折断,草木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霜降的冬晨,鸟儿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也在奔窜而过;艰苦恶劣;不辞辛苦、不惧艰难、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无私22.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张老师的矢志不渝,顽强意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18.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思维导图。通读短文,从文中的“1985年,邓稼先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这句话,结合导图中梳理的邓稼先的研究历程可知,导图的空中应填写“研究第二代新式核武器”。②通读短文,从文中的“1985年,邓稼先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他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可知,我对文中的“元勋”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认为元勋的意思是在开创性的事业中立过大功的人,文中指邓稼先在我国的核弹研究中贡献卓著,立下大功。

故答案为:研究第二代新式核武器;在开创性的事业中立过大功的人,文中指邓稼先在我国的核弹研究中贡献卓著,立下大功。19.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读短文第⑤、⑥两个自然段可知,为了突出故事重点部分,在介绍邓先研究原子弹时,我提取关键信息讲述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困难有:告别家人不能联系;国外封锁专家撤走;靠我们自己要吃苦担风险。在介绍他研究氢弹时,我会关注文章的写法,这部分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中国研制氢弹的速度异常迅速。

故答案为:告别家人不能联系;国外封锁专家撤走;对比;中国研制氢弹的速度异常迅速。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①找出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并在文中做批注。在写到邓稼先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却表现的十分平静,这表现了:他面对死亡的冷静,从容,对死亡的漠视,他坦然面对。当他面对国旗,此时的他却如此兴奋,与前面的平静形成了反差,这表现了他: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的激动,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②通读短文,从文中的“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可知,这是1979年在一次失败的核试验中,为了查明真正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时,邓稼先对队员们说的一句话,

从这可看出邓稼先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邓稼先以核武器是自己主导研发为理由,毅然站在了危险的前面,有献身精神。故应选择C。

故答案为:面对死亡的冷静、从容对死亡的漠视,坦然面对,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的激动,以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C。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及材料的理解能力。《吊古战场文》(节选)的意思是: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弯曲得像带子一般,远处无数的山峰交错在一起。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飞蓬折断,野草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从节选部分的意思可知,这段话是对古战场的环境描写,读到“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我想象到的画面是蓬蒿被折断,草木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霜降的冬晨,鸟儿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也在奔窜而过。由此可以感受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恶劣,感受到他不辞辛苦、不惧艰难、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无私的精神。

故答案为:环境;蓬蒿被折断,草木枯萎,寒气凛冽犹如霜降的冬晨,鸟儿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也在奔窜而过;艰苦恶劣;不辞辛苦、不惧艰难、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无私。2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了解,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感人事迹,体现人物品质,做到语言条理通顺即可。如:张桂梅响应党的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