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第三单元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2024年9月日《庭中有奇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预习案朗读《庭中有奇树》,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探究案二、阅读下文,深入理解全诗。《庭中有奇树》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奇树:奇异美丽的树。华:同“花”。滋:繁茂之意。这两句是说,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荣:同“花”。遗:赠送。这两句是说,我折下了一枝最盛最美的花枝,想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把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场面和思妇怀念远方的亲人这一特定的主题相结合。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很多日子了吧。是啊,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了,而这株树就在她的庭园里,始终在孤独中伴随着她,她眼看着叶儿一片片地生长,从嫩芽,到鹅黄,到翠绿,渐渐地铺满了树冠;她眼见着花儿一朵一朵地开放,从星星点点变成绚烂的一片。她心里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地堆积起来。此时此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话凝聚着他的哀怨和相思,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致:送达。这两句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送不到远方的亲人手中。“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贡:献。这两句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供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了,何妨它是自家庭院中的花。关于人物的神情,诗人所没有描写,但一个“盈”字,却暗示了我们: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痴痴地站立在奇树下很久,听任香气染满了衣襟衣袖,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思之中。“馨香盈满袖,路远莫致之。”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清晰生动的画面啊。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这位妇女此时在想些什么呢?她是否回忆往日两人耳鬓相磨的幸福时光。是否在想自己感受到的痛苦,远方的人儿是否也会感受到。不管她想到了什么,有一点她总是不能摆脱的,那就是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中流逝的惋惜。诗人诗中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以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经不住风吹雨打,很快就会凋落,那不是主人公最为担心的吗?她自己的青春年华毕竟也是有限的。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点明主题。诗写到这里,算是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人在天涯,花儿根本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摆脱。检测案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已流露出了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些许责备。D.整首诗围绕着折花“将以遗所思”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龟虽寿》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一、写作背景曹操字孟德,沛国游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预习案朗读《龟虽寿》,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探究案二、阅读下文,深入理解全诗。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检测案下列对《龟虽寿》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赠从弟》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刘桢,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他大约生于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70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亦即“邺下七子”中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后人常把他和曹植并列在一起,称作“曹刘”。刘桢少年时期就很有名气,不仅文才出众,而且机敏雄辩之才也称道当世。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被操器重,与曹丕兄弟关系很好。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罪服劳役,后免罪为小吏,再也没有得到重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127年),邺城一带流行瘟疫,刘桢与陈琳、徐瑀、应玚等没有逃脫这场天降的劫难。预习案朗读《赠从弟》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探究案二、阅读下文,深入理解全诗。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釆用的比兴手法。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这也是诗人自我写照。“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挺拔独立的样子。瑟瑟:风声。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的狂风。开篇写出松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于高山之颠,迎着瑟瑟寒风,不向寒风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是多么的猛烈,而松枝在风中是多么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树可贵品格。这两句是对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勉励他的堂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越要挺立风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端正:指松柏挺立不屈的姿态。这两句的意思是,正当严冰霜雪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的腰杆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终年端端正正。通过冰霜残酷再一次反衬出松树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罹:遭受。凝寒:严寒。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怕遭受严寒吗?是的,是松柏天生就有着耐寒的本性。直接写松树品格,点明主题。“松柏有本性”,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亊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喚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同时也是自勉,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并劝告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全诗共8句,前4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挺拔独立,不怕狂风吹,坚强有力。后4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不惧严寒袭击,不畏任何严酷恶劣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和品格才得到完全的表现。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采用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保持节操这一主旨。古今咏松赞松,借松言志的人很多,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有咏松的诗。当代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树的风格中包含着乐观主义精神。无论在严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平平,从不知道什么叫做忧郁和畏惧。检测案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梁甫行》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预习案朗读《梁甫行》,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探究案二、阅读下文,深入理解全诗。梁甫是泰山下面的小山,古代迷信,相信人死后魂魄归于泰山、梁甫。《泰山梁甫行》原是挽歌,曹植此篇用旧题描写边海地区人民贫苦的生活。“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异气:气候不同。这两句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剧:艰苦。这两句是说,多么艰苦啊,海边的人民,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他们生活在草丛林木之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妻子:妻子和孩子。林阻:山林险阻之地。这两句是说,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翔:绕行。这两句是说,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注是一个诗人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的重要标志,也是他的诗歌是否具有人文价值的重要标志,曹植的这首短诗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引起了后世读者的注意。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他的影响。检测案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通知》导学案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②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写通知一般采用条款式行文,可以简明扼要,使被通知者能一目了然,便于遵照执行。[范文]通知七年级全体教师:根据昨天学校行政会议精神,定于8月30日下午2时30分在学校会议室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和落实2024级新生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情况等有关问题。希望做好会前准备并请准时出席。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公章)2024年8月20日xx公司各部门:值此中秋节来临之际,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现将2018年中秋节放假事项通知如下:练习找出下面通知中出现的问题,并改正:通知七年级全体教师:公司员工:一、中秋节放假时间定为9月22日至9月24日,共3天。二、各部门接通知后,妥善安排好值班工作,并将各部门值班表于2024年9月xx日下午17:00以前报公司办公室。三、各部门要加强对值班人员的管理,认真落实公司突发事件预案制度,切实做好公司防火、安全、保卫等工作,发现苗头要及时向公司办公室值班人员报告。2024年x月x日秋林食品有限公司《征文启示》导学案1.概念及种类。征文启事是指报刊、杂志或有关单位面向社会,向作者征求稿件时所使用的征求性应用文。征文启事又称征稿启事。征文启事往往以有奖的方式进行征文,设若干奖项,并聘请专家、学者评选,这有利于推出一些新鲜、深刻的作品。另外,当代一些具有现代思想和公关意识的企业家也常常和一些报纸、杂志社联合主办征文活动,以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征文一般分成报刊征文和活动征文两类:报刊征文主要是一些报刊杂志为配合某项专题性内容的宣传,通常以征文的形式组织稿件,公开发出征文启事,向愿意参加征文的读者说明征文的有关事项。如主题征文启事、随笔征文启事、杂文征文启事、报告文学征文启事等。活动征文主要是一些社团、组织为推进某项事业,就一定的内容范围进行广泛的交流而开展的各种征文活动。如书画大赛征稿启事、服装设计大赛征稿启事,等等。2.格式及写法。征文启事的内容由标题、正文、落款组成。(l)标题。标题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第一,由事由直接构成。如《征稿》、《征文》。第二,由事由和文种名称共同构成。如《征文启事》。第三,由具体内容和文种名构成。如《中国名胜古迹大观征文启事》。第四,由征文单位、具体内容和文种名称共同构成,如《微型小说选刊社“超级想像”微型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启事》。(2)正文。征文启事的正文一般要写明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明征文的目的、对象、用途、意义;二是写明征文的题材、体裁、字数;三是说明有关事项(如起止时间、投寄办法、评奖的办法等);四是写明征文单位的地址、邮编、联系人。落款。注明发布征文单位的名称、发布日期。若标题或正文中已显示征文单位,此处可以省略。征稿启示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9周年,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抒发国人爱国爱家情怀,激发广大评论员的写作热情。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面向全校师生,组织开展"今天,我们如何爱国"国庆征文活动。诚意邀请您拿起笔,用文字追忆你与国家的交集,思考你与国家的关系,祝福你与国家的未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主题征文以"今天,我们如何爱国"为主题二、征文对象全校师生三、征文时间2024年9月18日至2024年10月8日四、征文要求1、请结合当下某一具体事件,谈"今天,我们如何爱国"这一主题。可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民族情感等多个角度抒发情怀感受或引发思考评析。切忌空谈感受和毫无针对性地点评。2、文章要求观点明确,感情真切,内容健康向上、贴近生活。3、题材符合网络评论特点,字数600-1500字。4、文章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套改。五、报送方式1、每个班级在10月8日前,把稿件上交到学校团委,文章标题注明"国庆征稿"。2、每个班级稿件数量不多于3篇。六、奖励办法1、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2、获奖征文将上交到五指山市参加市级比赛。3、获奖同学将获得奖品和证书。五指山思源实验学校2024年9月17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红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一、选择题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B)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5.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二、简答题1.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经典的新闻纪实作品。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的象征。红星照耀中国,即共产主义之光照耀中国。3.《红星照耀中国》又译名为什么?为什么中译名不选《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又译名为《西行漫记》。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用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4.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的内容是什么?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5.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6.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7.红军的11项纪律有哪些?1.行动听指挥;2不拿贫民一点东西;3打土豪要归公;4上门板;5捆铺草;6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7借东西要还;8损坏东西要赔;9和农民买卖要公平;10买东西要付钱;11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8.中国人民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9.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游击战的口号是什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10.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11.简述一下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但他在民族觉醒的时期里受的教育,使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到了别的地方去了。第一次革命以后,周恩来便被卷到了社会革命运动中去。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1919年学生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并于26岁被任命为著名黄埔军校的秘书。1925.1926.1927年进行了北伐,1927年以后蒋介石发动了他自己的右派政变,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1931年后他终于“闯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12.简述斯诺听到的的贺龙的革命经历?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是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性格急躁,但是他很谦虚。贺龙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贺龙是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13.朱德的特殊战术。1)能跟战士共同生活,密切接触,因而获得他们的信任;2)作战不管大小,事前要查勘地形,精密计划一切;3)细心处理一切,亲自领导部队;4)坚持要从一切角度对敌人的阵地有清楚的了解。14.介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埃德加.斯诺(1905-1972)于1905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1930年以后,为采集新闻,遍访中国主要城市和东三省、内蒙、台湾及日本、朝鲜、荷属东印度。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15.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西行漫记》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初版除了有关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威尔斯的笔记材料外,都是他亲自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斯诺西北之行,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大转变的开端。由于斯诺的惊人的洞察力和锐敏的分析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最实际的意义来说,这些故事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16.《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17.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毛主席“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19.为什么斯诺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首先,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斗;60%到70%的士兵是有文化的;红军士兵是没有正规薪饷的。但每一个士兵都有权取得一份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一些收入。红军都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农村妇女和姑娘。红军的指挥员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这样。从最高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吃的穿的都一样。红军的80%以上枪械和70%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多来的。共产党没有高薪和贪污的官员和将军,在军队和苏区中厉行节约。此外,他们的内在的精神、士气斗志、训练方法及他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都有严明的纪律和管理。一页纸练习:1.把下面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原著内容人物特点人名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温和文雅平易近人知识渊博①周恩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他立刻组织了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支部;同时,组建了17人的湖北工农军,队伍只有一把手枪八粒子弹。后来红四方面军的六万人,就是从这个核心组织发展开来的。②示例:行动迅速机智勇敢才能出众徐海东2.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2)结合语境,对选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做简要批注。【温馨提示】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个个”突出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体现了战士们为了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3.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根据地,采访考察后完成《红星照耀中国》,该书在世界上引起轰动。阅读以下文段,分别写出对应的人物。(1)他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毛泽东(2)他童年时差点被祖母溺死,幸而被舅舅解救。少年时做过放牛娃,做过矿工,当过鞋匠学徒,到烧碱矿做过工。当兵后,走上革命道路。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是个很活泼的人。彭德怀(3)他爱护部下是天下闻名的。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