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春秋末年,晋国中牟令王登上言于襄主曰:“有士曰中章、胥己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于是二人都当上了士大夫,一半的中牟人皆“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这一现象()A.揭示了土地兼并的原因 B.推动了官僚阶层的兴起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观念 D.反映了宗法体制的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材料中二人经中牟令王登的推荐都当上了士大夫,根据“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及所学可知,晋国世官制度受到冲击,且官僚阶层的范围明显扩大,B项正确;“弃其田耘”与土地兼并无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重文轻武及宗法制瓦解在材料中无所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B项。2.存留养亲制度源于北魏,该制度是指:犯人直系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人所犯非十恶之罪,经过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犯人留下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这体现出()A.儒家文化对北魏的影响 B.北魏刑罚制度日益严苛C.鲜卑族接受了忠孝理念 D.移风易俗取得巨大成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犯人直系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人所犯非十恶之罪,经过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存留养亲制度的出现明显受到儒家“孝”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出的并非是北魏刑罚制度日益严苛,而是具有一定的民本性,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整个鲜卑族接受了忠孝观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习俗的变迁,材料主要涉及北魏时期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3.北宋王朝严禁宗室干预朝政和结交大臣,宗室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宗室授官,即使再有才能,也只能领节度使、防御使及环卫官等虚职,更不得出任宰执、侍从等具有实权的官职,他们虽坐享厚禄,却形同系囚。这一措施()A.意在打击门阀士族的特权 B.体现了科举选官的开放性C.激化了北宋社会阶级矛盾 D.一定程度上利于政权稳固〖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的规定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王室宗亲干政的行为,这有利于稳固政权,D项正确;材料中措施针对的对象是王室宗亲,与门阀士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北宋的宗室管理”并非科举制的优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问题,与社会阶级矛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晚清出版的报刊在议论时政之余,增加了大量的述异、猎奇内容,其中又以图文结合的画报出版为代表,如《点石斋画报》在当时就颇受欢迎。据此可知,画报的流行()A.迎合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宣传了近代的启蒙思想C.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D.说明低俗文化市场广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晚清时期画报的流行是近代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产物,也是迎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画报内容涉及启蒙思想,无法得出“宣传了近代的启蒙思想”的结论,排除B项;画报推动民主革命高潮与材料“画报迎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画报并非是低俗文化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5.在近代的内陆城市中,武汉租界之多仅次于天津。下表是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统计(比利时租界时间较短,未计入统计)。汉口租借地的变化()1895年以前1895年以后1917年1924年英租界地英、法、日、俄、德五个租界地英、法、日、俄四个租界地英、法、日三个租界地A.反映了英法日独占中国的局面 B.表明了沿海经济发展超过内陆C.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 D.体现了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汉口开埠通商,划分租界;1895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汉口划分势力范围,汉口租借地的数量达到顶峰;1917年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收回了德国在汉口的租界;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包含俄国在内的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放弃在中国的租借地,由此可知汉口租借地的变化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并不是英法日独占,排除A项;表格中汉口租借地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在旧时,文言文是贵族和文人的专属,普通百姓很难理解。但如今,无论是经典著作,还是民间传统,都可以以简洁明了的白话文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由材料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A.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有利于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C.具有强烈的激进性 D.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无论是经典著作,还是民间传统,都可以以简洁明了的白话文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大力提倡白话文,有利于传统经典与民间传统被国人理解接受,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激进与否,排除C项;材料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利于向人民群众传播传统文化,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为日本军方以及日军战史纪录中对中国抗战的相关描述。材料反映了()时间来源描述抗战初期日军战史纪录按照战争的目的,互有矛盾的国民党和中共两方,究竟以哪一方为真正的敌人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在战场第一线应该以谁为打击目标,就更难判断了。1939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陈述华北治安战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军、政、党、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1940年日军第1军参谋陈述八路军的抗战士气甚为旺盛,共党地区的居民,一齐动手支援八路军,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往往冷不防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包围袭击而陷入苦战。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日军战略出现严重失误C.国共协同合作共同抗日 D.敌后战场地位日益上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根据日本军方以及战史的纪录可知,日军从开始不确定真正的敌人是谁,到后来认为最棘手的是领导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抗战进程的深入,敌后战场地位日益上升,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项正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只是对抗战局面的描述,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日军认识到了敌后战场的力量,不能说是战略失误,排除B项;材料借日本方面的描述反应敌后抗战的地位上升,与国共合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1949年10月6日,王稼祥被任命为首任驻苏大使,也是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12月16日,外交部正式组建完成,同时单独成立了苏联东欧司,负责处理与苏联东欧国家的事务。这体现出新中国()A.外交方针日益成熟 B.注重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注重政党间的交往 D.国家建设的外部环境已明显改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对外交往上注重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选项中“日益成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党交往,无法得出“注重政党间的交往”的结论,排除C项;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坚持对华采取敌对政策,国家建设的外部环境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B项。9.古希腊时期,公民条件经常发生扩大或缩小,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就几易公民条件。此举旨在()A.发展民主政治 B.维护城邦体制 C.扩大统治基础 D.提升公民素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小国寡民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显著特点。城邦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城邦的发展,故公民条件发生扩大或缩小的出发点就是保持一定的公民人数,防止过大或过小,从而适应城邦体制的发展需要,B项正确;当时各城邦不都是民主政体,排除A项;古希腊的统治基础是各个城邦的公民,但是材料主要体现公民条件的变化,不等于公民集体的扩大,无法得出“扩大统治基础”,排除C项;材料主旨“公民条件与城邦体制”,而“提升公民素质”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8年7月到1921年1月,两年半时间内,苏俄币值的发行量增加25倍以上;而同期国家能够投放市场的商品,以棉布和食糖为例,1920年还不到1913年的7%。这反映了当时()A.调整现行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B.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积极性C.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迫切性 D.国家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到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可知,1918年至1921年,苏俄货币发行量快速增加,而商品匮乏,物价飞涨,经济困难,这体现出当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需要进行调整,A项正确;当时农业集体化尚未开始,排除B项;十月革命之后,苏俄就已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是否过渡到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11.1955年7月,埃及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美苏在此问题的态度()A.体现了美苏对抗关系的缓和 B.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C.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解体 D.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在苏伊士运河战争问题上的态度,反映了美苏两国试图维护并扩展其在亚非拉等地的势力范围,挤压、排挤英法等国的势力,这促进了殖民体系的崩溃,B项正确;材料仅仅是美苏在各自利益的考量下对苏伊士运河战争表达了一致的态度,体现不出美苏对抗的缓和问题,排除A项;美苏的态度易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但这不等于解体,排除C项;材料也体现不出第三世界的团结,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为1951年和1971年意大利各部门就业人口的分布情况统计表。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部门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951年43.9%294%26.7%1971年18.9%42.1%39%A.科技革命的推动 B.国家干预的加强C.社会结构的变化 D.传统产业的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和1971

年(意大利)。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意大利社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A项正确;国家干预的加强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社会结构的变化属于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传统产业的衰落”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欧洲城市夜生活开始出现,但社会影响仍然有限。到18世纪,夜生活开始成为时尚,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例如化妆舞会、音乐会、俱乐部等。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发生急剧变迁的时期,人们睡得越来越晚,越来越多的人在天黑以后走到户外寻找欢乐和利益;一些城市不再一到夜晚关闭城门,还有很多城市,甚至连城墙都被扒倒了。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劳资双方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8小时工作制,但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以继日的劳动逐步制度化。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所引起的城市化,为夜生活的流行提供了条件。工业化时期,资本扩张需要把黑夜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资本扩张推动了夜晚的转变,甚至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是资本运动的结果。在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黑夜是资本扩张的一个新的“空间”。——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材料二通商以后,煤油灯、煤气灯、玻璃灯罩及电灯等先后由西方传入,照明度和安全性大幅提高,特别是适于公共场所集中使用的煤气灯和电灯的普及使用,给城市休闲娱乐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最早和最普遍使用这些新式照明工具的就是大城市里的餐馆、酒楼、戏园、茶楼、烟馆等休闲娱乐行业,因为只有这里才是适于人们结束了白天劳作之后,在夜晚数小时空闲时间里寻求休闲娱乐的场所。于是通商城市的娱乐场所,借助于新式照明工具,适应人们夜晚休闲娱乐的需要,日益增多并兴旺起来。每当太阳西下,无论是商贾文士、还是工人仆役,劳顿忙碌了一天之后,纷纷来到这些娱乐场所消遣娱乐,放松身心,交际应酬,享受愉悦,由此都市夜生活开始兴起。——摘编自李长莉《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夜生活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近代欧洲和近代中国城市夜生活形成的原因。〖答案〗(1)表现:夜生活逐渐趋于大众化、世俗化、多样化;商业色彩日渐浓厚;管控逐渐被打破;夜间劳动普遍化、制度化。影响: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工业革命的扩展;使欧洲乃至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加速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欧洲及人类劳动制度的创新:加剧了欧洲社会内部的矛盾,工人运动此起彼伏。(2)近代欧洲: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本扩张的需要;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近代中国:近代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传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消费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照明工具)的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夜生活开始成为时尚,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得出夜生活逐渐趋于大众化、世俗化、多样化;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人在天黑以后走到户外寻找欢乐和利益”得出商业色彩日渐浓厚;根据材料“一些城市不再一到夜晚关闭城门”“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得出管控逐渐被打破;夜间劳动普遍化、制度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回答。如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工业革命的扩展;使欧洲乃至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加速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欧洲及人类劳动制度的创新;加剧了欧洲社会内部的矛盾,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和中国。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所引起的城市化,为夜生活的流行提供了条件”“资本扩张需要把黑夜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信息概括初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本扩张的需要;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煤油灯、煤气灯、玻璃灯罩及电灯等先后由西方传入”“特别是适于公共场所集中使用的煤气灯和电灯的普及使用”“大城市里的餐馆、酒楼、戏园、茶楼、烟馆等休闲娱乐行业”“适于人们结束了白天劳作之后,在夜晚数小时空闲时间里寻求休闲娱乐的场所”等信息概括出近代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传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消费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照明工具)的进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摘取的河南地区1840——1911年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及社会现状描述。1840—1894年豫地农业未有甚大的突破发展,总体显现困顿的状态,只在局部方面有些许进步,如越加成熟的精耕细作、某些产物单产的大幅提高等。1895—1901年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外国教会建立的天主堂、耶稣堂在大多数县市都可以看到;一些农民放弃世代沿袭的耕织结合的农业,越来越多的种植棉花、烟叶、油料等经济作物,兼搞手工业,或专门从事手工业。1901—1911年1904年卢汉铁路(北京到汉口)南段通车,“驻马店火车站周围商贾云集,竞相建房开店,迅速形成新市区,成为郑州、武汉间的重要商埠”。铁路全线贯通后“郑州作为商品集散地的趋势渐趋明朗,1905年河南巡抚陈夔龙上奏申请开放郑州为商埠,被获批准。”不久以后,驻马店、洛阳等地也逐渐开埠。随着河南商会的发展,各商会的成立不仅反映了豫南绅商势力的崛起,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商情沟通和商业稳定顺利发展。综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论题:近代河南地区经济发展受时代因素影响深刻。阐述: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土豪劣绅的无穷榨取、阶级矛盾引发的动乱频繁、加之旱涝等灾害,河南农业发展呈现出困顿的状态。但在此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深入发展,产量有所提高。《马关条约》中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办厂,进一步促进了列强在华的资本输出,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同时也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列强对华商品、资本的输出,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世界市场中,使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耕织分离,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农产品商品化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实行新政,倡导创办工商企业,发展交通建设,新政的一些措施使河南地区工商业获得发展,商人群体扩大,商人地位提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近代处于传统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向近代化过渡时期。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特点。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受到国际局势与内部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划分以及河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描述并结合所学可以从三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分析,鸦片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末新政时期,结合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解读材料中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做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二)选考题: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自先秦以来,儒家学派总是讳言财利,视理财为聚敛。王安石则宣称:“所谓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他认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他的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他主张“摧兼并,收其赢余,以兴功利,以救艰厄”。他还认识到实际经济生活中不能完全排斥私商,经商人数过少,商业趋于衰落,是会影响货物的正常流通的。这就要“制法以权之”。为此,在变法中,政府赊销商品给商贩和贫民去做生意;收储暂时滞销的货物,给客商方便。不同于桑弘羊的主张加强专卖,他提出“榷法不宜太多”,如放宽过去严厉的铜禁,许民间采铜,自由制作铜器,并予免税,出界只收税钱。……变法期间,一年收入的现钱,“合苗役税易等钱乃至六千余万贯”。——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经济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经济思想的影响。〖答案〗(1)强调理财的合理性;坚持财政与生产的统一(或将财政建立在社会生产的基础之上);抑制兼并;扶植并利用正当的私营商业;主张放宽专卖政策(或有区别地对待商品的专卖制度)等。(2)推动变法运动的开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矛头直指不法大商人和官僚地主,激起他们的反对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所谓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可得出强调理财的合理性;根据“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及所学可得出坚持财政与生产的统一(或将财政建立在社会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摧兼并,收其赢余,以兴功利,以救艰厄”及所学可得出抑制兼并;根据“不能完全排斥私商,经商人数过少,商业趋于衰落,是会影响货物的正常流通的”及所学可得出扶植并利用正当的私营商业;根据“榷法不宜太多”及所学可得出主张放宽专卖政策(或有区别地对待商品的专卖制度)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合苗役税易等钱乃至六千余万贯”及所学可得出推动变法运动开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放宽过去严厉的铜禁,许民间采铜,自由制作铜器,并予免税”及所学可得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根据“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及所学,可从对当时不法大商人和官僚地主的打击及对后世经济改革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战前期,美军仓促应战,军服等装备多来自英军;加入战争后,美军积极开发新式作战服,并于1943年推出新式作战服M1943,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分层着装原则,即与一两层厚衣服相比,多层轻薄衣服能够取得更好的保暖效果。M1943有可拆卸的套头帽,袋扣隐藏在袋盖下的四个贴袋设计避免与其他外物接触。当领子被竖起时,左边领子下面有一个用来收紧领口的扣子。……美军还通过对在欧洲战场北部地区,山地部队所面临的寒冷、复杂的山地作战环境的综合考虑,研发出了针对山地部队的作战服并迅速投入到战场上。美军军服的功能性设计很快超越了其他盟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纷纷定制或效仿美军军服。——摘编自张杰《浅谈二战时期欧美军服功能性设计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美国军服设计的理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时期美国军服设计和应用的意义。〖答案〗(1)创新性;实用性;精细化;合理性;针对性等。(2)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增强了对士兵生命安全的保障;为二战美国取得军事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服设计提供了借鉴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时期美国。根据“军服等装备多来自英军;加入战争后,美军积极开发新式作战服”及所学可得出创新性;根据“分层着装原则,即与一两层厚衣服相比,多层轻薄衣服能够取得更好的保暖效果”及所学可得出实用性;根据“有可拆卸的套头帽……左边领子下面有一个用来收紧领口的扣子”及所学可得出精细化、合理性;根据“美军还通过对在欧洲战场北部地区……研发出了针对山地部队的作战服”及所学可得出针对性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时期美国。根据“取得更好的保暖效果”“并迅速投入到战场上”及所学可得出增强了士兵的战斗力;增强了对士兵生命安全的保障;为二战美国取得军事胜利做出了一定贡献;根据“很快超越了其他盟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纷纷定制或效仿美军军服”及所学可得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服设计提供了借鉴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阿克莱特(1732—1792年),出身贫穷,原是理发师,改进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纺纱机。从1771年开始,他与他的合伙人先后在曼彻斯特等不同的地区投资兴建了十多个纺纱工厂。他的工厂在创设之初,生产工序和动力系统非常简陋,但到1792年,其工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纺纱体系和成熟的动力供应系统。为维持足够的劳动力,除了增加工资外,他还采取了诸如建设低价出租房,建立市场、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多种激励措施。在发展过程中,他的工厂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工作时间固定,就餐和换班体系互相配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他开创了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他的成功引发了社会各行业人士投资棉纺业,当时企业家建立纺纱厂都以阿克莱特工厂为模板。——摘编自张博珺《阿克莱特的工厂制投资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克莱特工厂经营方面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克莱特的历史贡献。〖答案〗(1)注重资本积累与扩张;重视技术革新;创新劳动力激励措施;管理方式制度化;使用机器生产等。(2)改进发明新型水力纺纱机,推进工业革命进程;为近现代工厂制度奠定基础;引领棉纺织业发展,促进英国工业化进程;树立阶层变动的典范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他与他的合伙人先后在曼彻斯特等不同的地区投资兴建了十多个纺纱工厂”及所学可得出注重资本积累与扩张;根据“工厂在创设之初,生产工序和动力系统非常简陋,但到1792年,其工厂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纺纱体系和成熟的动力供应系统”及所学可得出重视技术革新;根据“除了增加工资外,他还采取了诸如建设低价出租房,建立市场、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多种激励措施”及所学可得出创新劳动力激励措施;根据“他的工厂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工作时间固定,就餐和换班体系互相配合”及所学可得出管理方式制度化;根据“工厂雇佣式的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及所学可得出使用机器生产等。【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改进发明了新型的水力纺纱机”及所学可得出改进发明新型水力纺纱机,推进工业革命进程;根据“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及所学可得出为近现代工厂制度奠定基础;根据“他的成功引发了社会各行业人士投资棉纺业”及所学可得出引领棉纺织业发展,促进英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出身贫穷,原是理发师”及所学可得出树立阶层变动的典范等。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春秋末年,晋国中牟令王登上言于襄主曰:“有士曰中章、胥己者,其身甚修,其学甚博,君何不举之?”于是二人都当上了士大夫,一半的中牟人皆“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这一现象()A.揭示了土地兼并的原因 B.推动了官僚阶层的兴起C.体现了重文轻武的观念 D.反映了宗法体制的瓦解〖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材料中二人经中牟令王登的推荐都当上了士大夫,根据“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及所学可知,晋国世官制度受到冲击,且官僚阶层的范围明显扩大,B项正确;“弃其田耘”与土地兼并无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重文轻武及宗法制瓦解在材料中无所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B项。2.存留养亲制度源于北魏,该制度是指:犯人直系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人所犯非十恶之罪,经过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犯人留下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这体现出()A.儒家文化对北魏的影响 B.北魏刑罚制度日益严苛C.鲜卑族接受了忠孝理念 D.移风易俗取得巨大成就〖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犯人直系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人所犯非十恶之罪,经过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存留养亲制度的出现明显受到儒家“孝”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出的并非是北魏刑罚制度日益严苛,而是具有一定的民本性,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整个鲜卑族接受了忠孝观念,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习俗的变迁,材料主要涉及北魏时期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3.北宋王朝严禁宗室干预朝政和结交大臣,宗室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宗室授官,即使再有才能,也只能领节度使、防御使及环卫官等虚职,更不得出任宰执、侍从等具有实权的官职,他们虽坐享厚禄,却形同系囚。这一措施()A.意在打击门阀士族的特权 B.体现了科举选官的开放性C.激化了北宋社会阶级矛盾 D.一定程度上利于政权稳固〖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的规定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王室宗亲干政的行为,这有利于稳固政权,D项正确;材料中措施针对的对象是王室宗亲,与门阀士族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北宋的宗室管理”并非科举制的优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问题,与社会阶级矛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晚清出版的报刊在议论时政之余,增加了大量的述异、猎奇内容,其中又以图文结合的画报出版为代表,如《点石斋画报》在当时就颇受欢迎。据此可知,画报的流行()A.迎合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宣传了近代的启蒙思想C.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D.说明低俗文化市场广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晚清时期画报的流行是近代城市化进程发展的产物,也是迎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画报内容涉及启蒙思想,无法得出“宣传了近代的启蒙思想”的结论,排除B项;画报推动民主革命高潮与材料“画报迎合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主旨不符,排除C项;画报并非是低俗文化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5.在近代的内陆城市中,武汉租界之多仅次于天津。下表是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统计(比利时租界时间较短,未计入统计)。汉口租借地的变化()1895年以前1895年以后1917年1924年英租界地英、法、日、俄、德五个租界地英、法、日、俄四个租界地英、法、日三个租界地A.反映了英法日独占中国的局面 B.表明了沿海经济发展超过内陆C.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 D.体现了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汉口开埠通商,划分租界;1895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汉口划分势力范围,汉口租借地的数量达到顶峰;1917年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收回了德国在汉口的租界;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包含俄国在内的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联盟,放弃在中国的租借地,由此可知汉口租借地的变化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C项正确;此时的中国并不是英法日独占,排除A项;表格中汉口租借地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在旧时,文言文是贵族和文人的专属,普通百姓很难理解。但如今,无论是经典著作,还是民间传统,都可以以简洁明了的白话文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由材料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A.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有利于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C.具有强烈的激进性 D.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无论是经典著作,还是民间传统,都可以以简洁明了的白话文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大力提倡白话文,有利于传统经典与民间传统被国人理解接受,这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激进与否,排除C项;材料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利于向人民群众传播传统文化,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为日本军方以及日军战史纪录中对中国抗战的相关描述。材料反映了()时间来源描述抗战初期日军战史纪录按照战争的目的,互有矛盾的国民党和中共两方,究竟以哪一方为真正的敌人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在战场第一线应该以谁为打击目标,就更难判断了。1939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陈述华北治安战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军、政、党、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1940年日军第1军参谋陈述八路军的抗战士气甚为旺盛,共党地区的居民,一齐动手支援八路军,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往往冷不防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包围袭击而陷入苦战。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日军战略出现严重失误C.国共协同合作共同抗日 D.敌后战场地位日益上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根据日本军方以及战史的纪录可知,日军从开始不确定真正的敌人是谁,到后来认为最棘手的是领导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抗战进程的深入,敌后战场地位日益上升,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项正确;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只是对抗战局面的描述,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日军认识到了敌后战场的力量,不能说是战略失误,排除B项;材料借日本方面的描述反应敌后抗战的地位上升,与国共合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1949年10月6日,王稼祥被任命为首任驻苏大使,也是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12月16日,外交部正式组建完成,同时单独成立了苏联东欧司,负责处理与苏联东欧国家的事务。这体现出新中国()A.外交方针日益成熟 B.注重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注重政党间的交往 D.国家建设的外部环境已明显改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对外交往上注重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选项中“日益成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党交往,无法得出“注重政党间的交往”的结论,排除C项;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坚持对华采取敌对政策,国家建设的外部环境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善,排除D项。故选B项。9.古希腊时期,公民条件经常发生扩大或缩小,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就几易公民条件。此举旨在()A.发展民主政治 B.维护城邦体制 C.扩大统治基础 D.提升公民素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小国寡民是古希腊城邦制度的显著特点。城邦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城邦的发展,故公民条件发生扩大或缩小的出发点就是保持一定的公民人数,防止过大或过小,从而适应城邦体制的发展需要,B项正确;当时各城邦不都是民主政体,排除A项;古希腊的统治基础是各个城邦的公民,但是材料主要体现公民条件的变化,不等于公民集体的扩大,无法得出“扩大统治基础”,排除C项;材料主旨“公民条件与城邦体制”,而“提升公民素质”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8年7月到1921年1月,两年半时间内,苏俄币值的发行量增加25倍以上;而同期国家能够投放市场的商品,以棉布和食糖为例,1920年还不到1913年的7%。这反映了当时()A.调整现行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B.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积极性C.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迫切性 D.国家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到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可知,1918年至1921年,苏俄货币发行量快速增加,而商品匮乏,物价飞涨,经济困难,这体现出当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需要进行调整,A项正确;当时农业集体化尚未开始,排除B项;十月革命之后,苏俄就已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是否过渡到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11.1955年7月,埃及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美苏在此问题的态度()A.体现了美苏对抗关系的缓和 B.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C.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解体 D.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美苏在苏伊士运河战争问题上的态度,反映了美苏两国试图维护并扩展其在亚非拉等地的势力范围,挤压、排挤英法等国的势力,这促进了殖民体系的崩溃,B项正确;材料仅仅是美苏在各自利益的考量下对苏伊士运河战争表达了一致的态度,体现不出美苏对抗的缓和问题,排除A项;美苏的态度易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但这不等于解体,排除C项;材料也体现不出第三世界的团结,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为1951年和1971年意大利各部门就业人口的分布情况统计表。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部门时间农业工业服务业1951年43.9%294%26.7%1971年18.9%42.1%39%A.科技革命的推动 B.国家干预的加强C.社会结构的变化 D.传统产业的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和1971

年(意大利)。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意大利社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A项正确;国家干预的加强是其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社会结构的变化属于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传统产业的衰落”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世纪,欧洲城市夜生活开始出现,但社会影响仍然有限。到18世纪,夜生活开始成为时尚,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例如化妆舞会、音乐会、俱乐部等。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发生急剧变迁的时期,人们睡得越来越晚,越来越多的人在天黑以后走到户外寻找欢乐和利益;一些城市不再一到夜晚关闭城门,还有很多城市,甚至连城墙都被扒倒了。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劳资双方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8小时工作制,但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以继日的劳动逐步制度化。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所引起的城市化,为夜生活的流行提供了条件。工业化时期,资本扩张需要把黑夜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资本扩张推动了夜晚的转变,甚至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是资本运动的结果。在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黑夜是资本扩张的一个新的“空间”。——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材料二通商以后,煤油灯、煤气灯、玻璃灯罩及电灯等先后由西方传入,照明度和安全性大幅提高,特别是适于公共场所集中使用的煤气灯和电灯的普及使用,给城市休闲娱乐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最早和最普遍使用这些新式照明工具的就是大城市里的餐馆、酒楼、戏园、茶楼、烟馆等休闲娱乐行业,因为只有这里才是适于人们结束了白天劳作之后,在夜晚数小时空闲时间里寻求休闲娱乐的场所。于是通商城市的娱乐场所,借助于新式照明工具,适应人们夜晚休闲娱乐的需要,日益增多并兴旺起来。每当太阳西下,无论是商贾文士、还是工人仆役,劳顿忙碌了一天之后,纷纷来到这些娱乐场所消遣娱乐,放松身心,交际应酬,享受愉悦,由此都市夜生活开始兴起。——摘编自李长莉《清末民初城市的“公共休闲”与“公共时间”》(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城市夜生活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近代欧洲和近代中国城市夜生活形成的原因。〖答案〗(1)表现:夜生活逐渐趋于大众化、世俗化、多样化;商业色彩日渐浓厚;管控逐渐被打破;夜间劳动普遍化、制度化。影响: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工业革命的扩展;使欧洲乃至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加速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欧洲及人类劳动制度的创新:加剧了欧洲社会内部的矛盾,工人运动此起彼伏。(2)近代欧洲: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本扩张的需要;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近代中国:近代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传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消费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照明工具)的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夜生活开始成为时尚,一些曾属贵族圈子的娱乐活动开始扩及民间”得出夜生活逐渐趋于大众化、世俗化、多样化;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人在天黑以后走到户外寻找欢乐和利益”得出商业色彩日渐浓厚;根据材料“一些城市不再一到夜晚关闭城门”“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得出管控逐渐被打破;夜间劳动普遍化、制度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回答。如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工业革命的扩展;使欧洲乃至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加速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近代化进程;推动了欧洲及人类劳动制度的创新;加剧了欧洲社会内部的矛盾,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和中国。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所引起的城市化,为夜生活的流行提供了条件”“资本扩张需要把黑夜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利用”“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信息概括初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本扩张的需要;照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二“煤油灯、煤气灯、玻璃灯罩及电灯等先后由西方传入”“特别是适于公共场所集中使用的煤气灯和电灯的普及使用”“大城市里的餐馆、酒楼、戏园、茶楼、烟馆等休闲娱乐行业”“适于人们结束了白天劳作之后,在夜晚数小时空闲时间里寻求休闲娱乐的场所”等信息概括出近代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传入;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消费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照明工具)的进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摘取的河南地区1840——1911年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及社会现状描述。1840—1894年豫地农业未有甚大的突破发展,总体显现困顿的状态,只在局部方面有些许进步,如越加成熟的精耕细作、某些产物单产的大幅提高等。1895—1901年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外国教会建立的天主堂、耶稣堂在大多数县市都可以看到;一些农民放弃世代沿袭的耕织结合的农业,越来越多的种植棉花、烟叶、油料等经济作物,兼搞手工业,或专门从事手工业。1901—1911年1904年卢汉铁路(北京到汉口)南段通车,“驻马店火车站周围商贾云集,竞相建房开店,迅速形成新市区,成为郑州、武汉间的重要商埠”。铁路全线贯通后“郑州作为商品集散地的趋势渐趋明朗,1905年河南巡抚陈夔龙上奏申请开放郑州为商埠,被获批准。”不久以后,驻马店、洛阳等地也逐渐开埠。随着河南商会的发展,各商会的成立不仅反映了豫南绅商势力的崛起,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商情沟通和商业稳定顺利发展。综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论题:近代河南地区经济发展受时代因素影响深刻。阐述:晚清时期,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以及清政府的腐败、土豪劣绅的无穷榨取、阶级矛盾引发的动乱频繁、加之旱涝等灾害,河南农业发展呈现出困顿的状态。但在此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深入发展,产量有所提高。《马关条约》中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办厂,进一步促进了列强在华的资本输出,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同时也加紧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列强对华商品、资本的输出,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世界市场中,使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耕织分离,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农产品商品化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实行新政,倡导创办工商企业,发展交通建设,新政的一些措施使河南地区工商业获得发展,商人群体扩大,商人地位提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之,近代处于传统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向近代化过渡时期。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特点。河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受到国际局势与内部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划分以及河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描述并结合所学可以从三个阶段的时代背景分析,鸦片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末新政时期,结合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解读材料中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做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即可。(二)选考题: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自先秦以来,儒家学派总是讳言财利,视理财为聚敛。王安石则宣称:“所谓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他认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他的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观点。他主张“摧兼并,收其赢余,以兴功利,以救艰厄”。他还认识到实际经济生活中不能完全排斥私商,经商人数过少,商业趋于衰落,是会影响货物的正常流通的。这就要“制法以权之”。为此,在变法中,政府赊销商品给商贩和贫民去做生意;收储暂时滞销的货物,给客商方便。不同于桑弘羊的主张加强专卖,他提出“榷法不宜太多”,如放宽过去严厉的铜禁,许民间采铜,自由制作铜器,并予免税,出界只收税钱。……变法期间,一年收入的现钱,“合苗役税易等钱乃至六千余万贯”。——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经济改革家:镜鉴兴衰三千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经济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经济思想的影响。〖答案〗(1)强调理财的合理性;坚持财政与生产的统一(或将财政建立在社会生产的基础之上);抑制兼并;扶植并利用正当的私营商业;主张放宽专卖政策(或有区别地对待商品的专卖制度)等。(2)推动变法运动的开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后世经济改革提供了借鉴;矛头直指不法大商人和官僚地主,激起他们的反对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所谓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可得出强调理财的合理性;根据“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及所学可得出坚持财政与生产的统一(或将财政建立在社会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摧兼并,收其赢余,以兴功利,以救艰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