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孟子》载:“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孟子意在强调井田制()A.有助于施行“仁政” B.因统治腐败遭到破坏C.已不合时宜应废除 D.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前提是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如果“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会导致无法实行仁政,而井田制下经界明显,因此孟子意在强调井田制有助于施行“仁政”,A项正确;孟子认为井田制被破坏的原因是田界被破坏,这会导致统治腐朽,因果关系颠倒,排除B项;孟子强调井田制的积极作用,而不是不合时宜,排除C项;孟子主张仁政,与分封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在汉代,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将记载本地生产、税收、户口、刑狱等情况的计簿由上计吏携到京师上计,备受查询。郡国上计吏常驻首都,参加朝会及其他大典,了解朝廷的指示,同时备询政俗,向中央反映郡国的情况。这说明汉代()A.郡国长官行政权力削弱 B.朝廷加强对地方的治理C.监察巡视制度日益完善 D.官员考核程序逐渐规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上计制是汉代官员考核的主要办法,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地方治理状况向中央汇报,类似于当今的年终考核,反映官员考核程序逐渐规范,D项正确;上计制主要作用是强化官员考核,而非削弱郡国长官行政权力,排除A项;上计制是考核官员的制度,而非治理地方的制度,排除B项;上计是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上报情况,而非中央派官员到地方巡视,排除C项。故选D项。3.钱穆先生曾说:“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据此可知()A.门第观念培育有利于历史文化进步 B.世家大族家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关键C.士族门第发展与文化演进相互推进 D.士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动了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长有发展。门第在当时历史进程中,可谓已尽其一分之功绩。”可得出士族比较重视文化教育,从而来巩固自身的优势,这也有利于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门第观念不利于文化进步,排除A项;世家大族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封闭性,不利于文化传承,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相互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4.《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召位于云贵地区,不属于藏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C项;南召属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维护中央政权统一安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为明代前期一百余年间,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427件中使用通货的情况统计。该统计佐证了明代前期()A.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B.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进程C.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D.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前期(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明代前期,土地买卖交易契约中使用白银的比重上升,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其他通货种类占据比例不断下降,所占比重几乎忽略不可计,说明商业交易活动中白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可以佐证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进程,B项正确;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在商业交易中白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并不能说明物价是用银两计算的,排除C项;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19世纪末期,清廷责成盛宣怀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该行最大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规章制度仿照汇丰银行。开办之初,朝廷即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由此可知,该银行的创办()A.有效抵制了汇丰银行的扩张 B.适应了民间股票交易的需要C.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D.保留了官营企业的固有弊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中国通商银行的规章制度仿照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可知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促进了中国金融近代化,C项正确;“有效抵制”的说法夸大了中国通商银行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通商银行“最大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发行“钞票”,所以与“民间股票交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通商银行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7.1919年,针对有人主张“中西调和”,胡适批评说,“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鼓励学习西方 B.知识分子主张融通中西C.激进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资产阶级背离中国国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若是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会走了”可知,胡适反对中西调和,结合所学可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宣传民主和科学,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胡适批评了有些人“通融中西”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不了激进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资产阶级激进派认为根本原因是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的彻底批判,所以在当时资产阶级的这种思想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国情,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是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地方流通券发行数额的大致统计。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发行额(单位:万元)比上一年的增长率(%)1947年上半年288203276下半年102126062541948年上半年32860127222下半年3500000009651949年1206620000245A.解放区的物价持续下降 B.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C.战场胜利缓解财政困难 D.东北通货膨胀问题得以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1949年(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流通券的发行额不断上涨,说明东北解放区解放后,大量发行流通券,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缓解因战争带来的财政困难,C项正确;1947—1949年流通券发行额不断上涨,没有描述购买力的信息,不能得出解放区的物价状况,排除A项;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是对材料信息的表述,而非解读,排除B项;从表格信息得出,流通券发行数量不断增加,通货膨胀问题无法得出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年画《姑嫂选笔》,该年画()A.展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丰硕成果 B.描绘了农民加入合作社后的喜悦C.倡导了争做时代新人的社会风尚 D.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6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64年的年画《姑嫂选笔》”及所学可知,该作品生动描绘和反映了基层农民群众积极踊跃学知识、学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争取做新社会、新时代有理想、有文化农民的强烈渴求和精神风貌,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调整取得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农民加入合作社发生于1953年至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1996年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单位:%),这可用于说明()农业工业服务业大陆20.449.530.1台湾3.2935.4761.24香港61480A.两岸三地合作发展的必要性 B."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C.两岸三地间社会结构的趋同 D.大陆经济发展依赖于港台支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表中数据可知,相较于港台,大陆在农业、工业方面所占比重较大,而台湾和香港的服务业占比较高,两岸三地的互补性强,体现了两岸三地合作发展的必要性,A项正确;1996年,香港还没有回归,排除B项;从材料看,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社会结构也有较大差异,排除C项;大陆经济发展“依赖”于港台支持不符合基本史实,两岸三地的合作有利于大陆经济的发展,但达不到“依赖”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要式口约是当事人双方自愿通过口头问答而达成的正式契约。罗马法禁止赌博,因此,关于赌博所赢金额的要式口约无效。这表明罗马法()A.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推崇诚信至上的价值观C.具有人治主义色彩 D.重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赌博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罗马法禁止赌博,所以哪怕关于赌博的要式口约是自愿的,也是无效的,这体现了罗马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表明罗马法关注社会精神文明,不涉及个人权利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虚假的处罚,与诚信的价值观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推崇法治的体现,而不是人治主义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12.德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歌德曾说:“但丁伟大,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据此,歌德认为欧洲中世纪()A.并不能简单概括为“黑暗时代” B.文学领域具有厚重人文气息C.封建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发展 D.宗教神学完全操控着舆论导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歌德认为但丁的伟大是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文明,即欧洲中世纪的文明有其可取之处,不能简单的将其概括为黑暗时代,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文学领域厚重的人文气息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封建生产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宗教神学完全操控着舆论导向”的表述不符合中世纪的史实,也不符合歌德对中世纪的认知,排除D项。故选A项。13.1871年7月4日,日本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大教之御指令书》。诏书强调:“大教之要旨,在于敬神明、明人伦,使亿兆正其心、效其职,以奉事朝廷。”这一指令意在()A.宣扬封建伦理 B.倡导文明开化C.巩固新生政权 D.实现富国强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日本)。据材料“大教之要旨,在于敬神明、明人伦,使亿兆正其心、效其职,以奉事朝廷。”可知,该诏书强调对朝廷和天皇的效忠,有利于巩固政权,巩固天皇统治,C项正确;宣扬封建伦理是巩固政权的措施,A项是方式,并非目的,排除A项;材料宣扬的是封建伦理,没有体现学习西方的文明开化,排除B项;宣扬封建伦理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与富国强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关于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威尔逊的想法是“对国际社会进行改造,克服竞争性的民族国家体系带来的弊端,消除国际无政府状态和权势政治,最终将民族国家的私利引向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威尔逊的这一主张()A.意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B.深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C.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D.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材料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的主张,是想建立以大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从而达到美国霸权目的,美国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D项正确;威尔逊的主张意在建立美国一战后的霸权地位,排除A项;威尔逊的想法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B项;一战后,美国的霸权没有实现,美国的霸权地位是在二战后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5.1929-1940年间,苏联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8%,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花费了一至两百年的时间,这种优势给西方领导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材料主要反映了()A.苏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得以延续C.制度保障助推苏联快速崛起 D.苏联经济优势引发美苏争霸〖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40年(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促进了苏联快速崛起,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对比苏联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水平,无法得知苏联领先世界,排除A项;1929年-1940年主要是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在此之前已经废止,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争霸开始,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年度外交政策报告中表示:“在当代,认为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主要是美国的事是不正常的和不可能的,其他国家的防卫和进步,必须首先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其次又是地区性的责任。”这反映了美国()A.遏制政策的终结 B.反对欧洲共同体成立C.全球战略的调整 D.放弃对北约承担义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根据材料“承认美国力量的有限性”“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主要是美国的事是不正常的和不可能的”,表明当时美国不愿对“世界的安全和发展”单独承担责任,而希望西方大国“共同承担责任”,这反映美国战略在经济衰退背景下全球战略的收缩,C项正确;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对苏联、中国等的“遏制”政策的终结,只是“遏制”更加灵活,方式更加多样,排除A项;美国对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持支持态度,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美国只是打算减少对北约的义务,并没有放弃对北约承担义务,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中西绘画与艺术发展]材料一中国山水画家群体由士大夫或文人组成,画家们重“立意”,追求超然于世。笔墨技法中以形写神、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山水景致是画家心中之景,形的精准与否,却不是关键,更多的是作者个人情怀体现的载体。黄公望曾言“不以刻画真山真水为目的,即使描写一石一木,也不能被笔墨所约束,不能失去文人的气派。”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中被赋予生命与个性特征,是山水画家表达景物与抒情的必要手段。山水画家善于运用各种线条与各式皴(cūn)法塑造山石特性,大胆运用空白、突出主体,借助观者联想与想象自由发挥。——摘编自黄宏《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差异》材料二西方艺术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需要真实的再现自然。受此影响,早期西方风景画家在作画时,选择忠实的再现自然,画其所见之景,感受自然之美,遵守科学、合理、写实的法则。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同时为了更真实的再现自然,画家们痴迷于研究透视、色彩、光影,并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逐步深入的将各种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通过科学的绘画分析、程式化的构图、准确的线条块面、务实的笔触、浓烈的色彩、微妙的光影变化真实再现自然风景。——摘编自方苹《中西传统绘画特点的异同与其背后原因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因素,并简析山水画的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答案〗(1)因素:儒家、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文人雅士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怀。价值: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2)不同:文化内涵上:中国山水画受儒、道、佛的影响,西方风景画受基督教影响;表现方式上: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手段,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复杂化;价值观念上:中国山水画寓情于景,是画家情感的载体,西方风景画强调艺术审美,具有科学性;绘画特点上:中国山水画以形传神,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实;画家主体上:中国山水画以士大夫、文人为主;西方风景画多为职业画家。〖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因素:结合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可分析出儒家、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作者个人情怀体现的载体”可分析出文人雅士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怀。价值: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可分析出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丰富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中古西欧。不同:文化内涵上:根据材料“西方艺术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受儒、道、佛的影响,西方风景画受基督教影响;表现方式上:根据材料“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色彩、光影,并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手段,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复杂化;价值观念上:根据材料“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寓情于景,是画家情感的载体,西方风景画强调艺术审美,具有科学性;绘画特点上:根据材料“以形写神”、“更真实的再现自然”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形传神,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实;画家主体上:根据材料“中国山水画家群体由士大夫或文人组成”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士大夫、文人为主,西方风景画多为职业画家。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通过向巴西移民来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成为国人现代国家理想的政治话语。从梁启超设想的“大中华民主国”,到邹容等人的“中华共和国”和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体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观念在20世纪初的接替发展。到了民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共和体制下继续探索“新中国”的实践不断受挫。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了《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掀起了一场新文化思潮。不同领域的国人不再简单使用“新中国”这个话语符号,而是从真正构成“新中国”的各个方面着手宣传和实践,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在新文化思潮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1921年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为建立“新中国”不懈奋斗。——摘编自王玉玲《近代以来国人的“新中国”构想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构想在晚清萌芽和发展的推动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新中国”构想演变的影响。〖答案〗(1)推动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族国家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影响: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1921年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传播了近代民主思想;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关于“新中国”构想在晚清萌芽和发展的推动因素,据材料“早在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通过向巴西移民来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据材料“体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观念在20世纪初的接替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据所学可知,晚清时期提出“新中国”国家观的基本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这是因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既要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还想掌握政权;晚清时期各种“新中国”的提出与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很大的关联。【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关于民国初年“新中国”构想演变的影响,据材料“而是从真正构成‘新中国’的各个方面着手宣传和实践,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可知,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据材料“1921年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为建立‘新中国’不懈奋斗。”可知,1921年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据所学可知,民国初年各种“新中国”构想依然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不同的国家观有利于人们认同国家从而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民国时期各种“新中国”构想不仅强调民族独立而且还追求民主政治,因此这些构想的演变传播了近代民主思想;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般来说,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三线建设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到1980年年底,国家在三线地区建成了868个企业和研究机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一半,形成固定资产原值231亿元,大大改变了国防工业的布局。在此过程中,三线精神逐渐产生、形成,并在三线建设调整后得到延拓。根据毛泽东的思想,要使三线建设的企业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就要让其远离大中城市,分散布点,做到即使在打核战争的情况下,这些工厂和科研单位也打不烂、炸不垮,能继续坚持生产和科研,支援前线。出于战备和保密的需要,当时的三线企业都要“依山傍水扎大营”,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尤其是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广大山区,有的甚至分布在不通水电的不毛之地。——摘编自王蕾《试述三线精神的核心内容与现实意义》材料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组织保障方面,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进行驻村帮扶,实现了贫困村的全覆盖,部分县区对脱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也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加上近200万名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持续增长,2019年国家拨付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连续4年每年净增200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摘编自汪三贵、郭建兵、胡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三线建设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三线建设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脱贫攻坚工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三线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的共同内涵。〖答案〗(1)特点: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主;大分散,小集中。原因: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及越南方向的军事威胁;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我国原有工业布局不合理。(2)特点:组织执行力和统筹协调力强大;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大。共同内涵: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以人民为中心、开拓创新。〖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可得出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主;根据材料“尤其是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广大山区,有的甚至分布在不通水电的不毛之地。”可得出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区;根据“就要让其远离大中城市,分散布点”可得出大分散、小集中。原因:从当时国际环境、中西部地理条件和我国工业布局等角度分析,得出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及越南方向的军事威胁;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较丰富;我国原有工业布局不合理。【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组织保障方面,”得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投入大;根据材料中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进行驻村帮扶,实现了贫困村的全覆盖,部分县区对脱贫任务较重的非贫困村也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加上近200万名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得出组织执行力和统筹协调力强大。第二小问共同内涵,从民族精神出发,多角度探讨,合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出于战备和保密的需要,当时的三线企业都要‘依山傍水扎大营’,建设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尤其是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广大山区,有的甚至分布在不通水电的不毛之地。”可得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根据材料脱贫攻坚与三线精神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在过程中都在根据现实需要调整其政策实施,得出开拓创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提取地图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答案〗示例:19世纪晚期,经历两次工业革命的英、美、法、德等国都已成为工业化国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亚非拉国家主要作为西方工业国的原料产地和商晶市场、投资场所,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推动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到20世纪初,全世界最发达的贸易路线大部分经过西欧的港口。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科技、政治上的种种变革不仅推动了全球化和商品化程度,也打造了新的世界格局。到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也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区在其宗主国影响下陆续开始工业化进程,中国沿海、墨西哥、印度的局部地区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主要工业区。但东西方国家在财富、政治权利上的差距达到前所未见的悬殊。〖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为近代(世界)。首先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世纪末到20世界初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包含信息较为丰富,如工业化国家、主要工业区,主要商品作物,交通道路的发展,通讯事业发展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提取地图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国际分工、贸易格局、工业化、交通运输发展、东西方关系等多个角度撰写,围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运行为主题进行撰写。最后,进行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东西方的差距发生根本变化。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五)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孟子》载:“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孟子意在强调井田制()A.有助于施行“仁政” B.因统治腐败遭到破坏C.已不合时宜应废除 D.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前提是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如果“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会导致无法实行仁政,而井田制下经界明显,因此孟子意在强调井田制有助于施行“仁政”,A项正确;孟子认为井田制被破坏的原因是田界被破坏,这会导致统治腐朽,因果关系颠倒,排除B项;孟子强调井田制的积极作用,而不是不合时宜,排除C项;孟子主张仁政,与分封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在汉代,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将记载本地生产、税收、户口、刑狱等情况的计簿由上计吏携到京师上计,备受查询。郡国上计吏常驻首都,参加朝会及其他大典,了解朝廷的指示,同时备询政俗,向中央反映郡国的情况。这说明汉代()A.郡国长官行政权力削弱 B.朝廷加强对地方的治理C.监察巡视制度日益完善 D.官员考核程序逐渐规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中国。上计制是汉代官员考核的主要办法,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地方治理状况向中央汇报,类似于当今的年终考核,反映官员考核程序逐渐规范,D项正确;上计制主要作用是强化官员考核,而非削弱郡国长官行政权力,排除A项;上计制是考核官员的制度,而非治理地方的制度,排除B项;上计是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上报情况,而非中央派官员到地方巡视,排除C项。故选D项。3.钱穆先生曾说:“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据此可知()A.门第观念培育有利于历史文化进步 B.世家大族家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关键C.士族门第发展与文化演进相互推进 D.士族在特定历史时期推动了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长有发展。门第在当时历史进程中,可谓已尽其一分之功绩。”可得出士族比较重视文化教育,从而来巩固自身的优势,这也有利于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门第观念不利于文化进步,排除A项;世家大族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封闭性,不利于文化传承,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相互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4.《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召位于云贵地区,不属于藏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C项;南召属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维护中央政权统一安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为明代前期一百余年间,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427件中使用通货的情况统计。该统计佐证了明代前期()A.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B.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进程C.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D.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前期(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明代前期,土地买卖交易契约中使用白银的比重上升,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其他通货种类占据比例不断下降,所占比重几乎忽略不可计,说明商业交易活动中白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可以佐证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进程,B项正确;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在商业交易中白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并不能说明物价是用银两计算的,排除C项;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19世纪末期,清廷责成盛宣怀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该行最大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规章制度仿照汇丰银行。开办之初,朝廷即授权该行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由此可知,该银行的创办()A.有效抵制了汇丰银行的扩张 B.适应了民间股票交易的需要C.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D.保留了官营企业的固有弊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中国通商银行的规章制度仿照汇丰银行,发行的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可知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促进了中国金融近代化,C项正确;“有效抵制”的说法夸大了中国通商银行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通商银行“最大股东是招商局和电报局,其余多为官僚及买办”,发行“钞票”,所以与“民间股票交易"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通商银行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C项。7.1919年,针对有人主张“中西调和”,胡适批评说,“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鼓励学习西方 B.知识分子主张融通中西C.激进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资产阶级背离中国国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若是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会走了”可知,胡适反对中西调和,结合所学可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宣传民主和科学,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胡适批评了有些人“通融中西”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不了激进派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资产阶级激进派认为根本原因是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的彻底批判,所以在当时资产阶级的这种思想并没有完全脱离中国国情,排除D项。故选A项。8.下表是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地方流通券发行数额的大致统计。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发行额(单位:万元)比上一年的增长率(%)1947年上半年288203276下半年102126062541948年上半年32860127222下半年3500000009651949年1206620000245A.解放区的物价持续下降 B.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C.战场胜利缓解财政困难 D.东北通货膨胀问题得以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1949年(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47—1949年东北解放区流通券的发行额不断上涨,说明东北解放区解放后,大量发行流通券,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缓解因战争带来的财政困难,C项正确;1947—1949年流通券发行额不断上涨,没有描述购买力的信息,不能得出解放区的物价状况,排除A项;流通券发行额的增长率上升,是对材料信息的表述,而非解读,排除B项;从表格信息得出,流通券发行数量不断增加,通货膨胀问题无法得出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年画《姑嫂选笔》,该年画()A.展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丰硕成果 B.描绘了农民加入合作社后的喜悦C.倡导了争做时代新人的社会风尚 D.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6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64年的年画《姑嫂选笔》”及所学可知,该作品生动描绘和反映了基层农民群众积极踊跃学知识、学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争取做新社会、新时代有理想、有文化农民的强烈渴求和精神风貌,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经济调整取得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农民加入合作社发生于1953年至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表为1996年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单位:%),这可用于说明()农业工业服务业大陆20.449.530.1台湾3.2935.4761.24香港61480A.两岸三地合作发展的必要性 B."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C.两岸三地间社会结构的趋同 D.大陆经济发展依赖于港台支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由表中数据可知,相较于港台,大陆在农业、工业方面所占比重较大,而台湾和香港的服务业占比较高,两岸三地的互补性强,体现了两岸三地合作发展的必要性,A项正确;1996年,香港还没有回归,排除B项;从材料看,由于产业结构的差异,社会结构也有较大差异,排除C项;大陆经济发展“依赖”于港台支持不符合基本史实,两岸三地的合作有利于大陆经济的发展,但达不到“依赖”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要式口约是当事人双方自愿通过口头问答而达成的正式契约。罗马法禁止赌博,因此,关于赌博所赢金额的要式口约无效。这表明罗马法()A.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B.推崇诚信至上的价值观C.具有人治主义色彩 D.重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赌博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罗马法禁止赌博,所以哪怕关于赌博的要式口约是自愿的,也是无效的,这体现了罗马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D项正确;材料表明罗马法关注社会精神文明,不涉及个人权利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对虚假的处罚,与诚信的价值观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推崇法治的体现,而不是人治主义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12.德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歌德曾说:“但丁伟大,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据此,歌德认为欧洲中世纪()A.并不能简单概括为“黑暗时代” B.文学领域具有厚重人文气息C.封建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发展 D.宗教神学完全操控着舆论导向〖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歌德认为但丁的伟大是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文明,即欧洲中世纪的文明有其可取之处,不能简单的将其概括为黑暗时代,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文学领域厚重的人文气息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封建生产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宗教神学完全操控着舆论导向”的表述不符合中世纪的史实,也不符合歌德对中世纪的认知,排除D项。故选A项。13.1871年7月4日,日本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大教之御指令书》。诏书强调:“大教之要旨,在于敬神明、明人伦,使亿兆正其心、效其职,以奉事朝廷。”这一指令意在()A.宣扬封建伦理 B.倡导文明开化C.巩固新生政权 D.实现富国强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日本)。据材料“大教之要旨,在于敬神明、明人伦,使亿兆正其心、效其职,以奉事朝廷。”可知,该诏书强调对朝廷和天皇的效忠,有利于巩固政权,巩固天皇统治,C项正确;宣扬封建伦理是巩固政权的措施,A项是方式,并非目的,排除A项;材料宣扬的是封建伦理,没有体现学习西方的文明开化,排除B项;宣扬封建伦理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与富国强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关于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威尔逊的想法是“对国际社会进行改造,克服竞争性的民族国家体系带来的弊端,消除国际无政府状态和权势政治,最终将民族国家的私利引向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威尔逊的这一主张()A.意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B.深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C.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D.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材料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提出的主张,是想建立以大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从而达到美国霸权目的,美国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一战后建立了国际联盟,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D项正确;威尔逊的主张意在建立美国一战后的霸权地位,排除A项;威尔逊的想法与社会主义革命无关,排除B项;一战后,美国的霸权没有实现,美国的霸权地位是在二战后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5.1929-1940年间,苏联工业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8%,而同样的过程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花费了一至两百年的时间,这种优势给西方领导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材料主要反映了()A.苏联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世界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得以延续C.制度保障助推苏联快速崛起 D.苏联经济优势引发美苏争霸〖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40年(苏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促进了苏联快速崛起,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对比苏联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水平,无法得知苏联领先世界,排除A项;1929年-1940年主要是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在此之前已经废止,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争霸开始,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年度外交政策报告中表示:“在当代,认为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主要是美国的事是不正常的和不可能的,其他国家的防卫和进步,必须首先是他们自己的责任,其次又是地区性的责任。”这反映了美国()A.遏制政策的终结 B.反对欧洲共同体成立C.全球战略的调整 D.放弃对北约承担义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美国。根据材料“承认美国力量的有限性”“世界的安全和发展主要是美国的事是不正常的和不可能的”,表明当时美国不愿对“世界的安全和发展”单独承担责任,而希望西方大国“共同承担责任”,这反映美国战略在经济衰退背景下全球战略的收缩,C项正确;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对苏联、中国等的“遏制”政策的终结,只是“遏制”更加灵活,方式更加多样,排除A项;美国对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持支持态度,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美国只是打算减少对北约的义务,并没有放弃对北约承担义务,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中西绘画与艺术发展]材料一中国山水画家群体由士大夫或文人组成,画家们重“立意”,追求超然于世。笔墨技法中以形写神、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山水景致是画家心中之景,形的精准与否,却不是关键,更多的是作者个人情怀体现的载体。黄公望曾言“不以刻画真山真水为目的,即使描写一石一木,也不能被笔墨所约束,不能失去文人的气派。”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中被赋予生命与个性特征,是山水画家表达景物与抒情的必要手段。山水画家善于运用各种线条与各式皴(cūn)法塑造山石特性,大胆运用空白、突出主体,借助观者联想与想象自由发挥。——摘编自黄宏《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差异》材料二西方艺术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需要真实的再现自然。受此影响,早期西方风景画家在作画时,选择忠实的再现自然,画其所见之景,感受自然之美,遵守科学、合理、写实的法则。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同时为了更真实的再现自然,画家们痴迷于研究透视、色彩、光影,并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逐步深入的将各种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通过科学的绘画分析、程式化的构图、准确的线条块面、务实的笔触、浓烈的色彩、微妙的光影变化真实再现自然风景。——摘编自方苹《中西传统绘画特点的异同与其背后原因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因素,并简析山水画的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答案〗(1)因素:儒家、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文人雅士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怀。价值: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2)不同:文化内涵上:中国山水画受儒、道、佛的影响,西方风景画受基督教影响;表现方式上: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手段,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复杂化;价值观念上:中国山水画寓情于景,是画家情感的载体,西方风景画强调艺术审美,具有科学性;绘画特点上:中国山水画以形传神,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实;画家主体上:中国山水画以士大夫、文人为主;西方风景画多为职业画家。〖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因素:结合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可分析出儒家、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作者个人情怀体现的载体”可分析出文人雅士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怀。价值: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可分析出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丰富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中古西欧。不同:文化内涵上:根据材料“西方艺术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受儒、道、佛的影响,西方风景画受基督教影响;表现方式上:根据材料“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色彩、光影,并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手段,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复杂化;价值观念上:根据材料“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寓情于景,是画家情感的载体,西方风景画强调艺术审美,具有科学性;绘画特点上:根据材料“以形写神”、“更真实的再现自然”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形传神,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实;画家主体上:根据材料“中国山水画家群体由士大夫或文人组成”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士大夫、文人为主,西方风景画多为职业画家。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早在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通过向巴西移民来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新中国”一词开始被频繁使用,成为国人现代国家理想的政治话语。从梁启超设想的“大中华民主国”,到邹容等人的“中华共和国”和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体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观念在20世纪初的接替发展。到了民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共和体制下继续探索“新中国”的实践不断受挫。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了《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掀起了一场新文化思潮。不同领域的国人不再简单使用“新中国”这个话语符号,而是从真正构成“新中国”的各个方面着手宣传和实践,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在新文化思潮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1921年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为建立“新中国”不懈奋斗。——摘编自王玉玲《近代以来国人的“新中国”构想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构想在晚清萌芽和发展的推动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新中国”构想演变的影响。〖答案〗(1)推动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族国家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2)影响: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1921年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传播了近代民主思想;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关于“新中国”构想在晚清萌芽和发展的推动因素,据材料“早在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通过向巴西移民来挽救亡国灭种的危机。”可知,民族危机的加深;据材料“体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观念在20世纪初的接替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据所学可知,晚清时期提出“新中国”国家观的基本是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这是因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既要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还想掌握政权;晚清时期各种“新中国”的提出与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很大的关联。【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关于民国初年“新中国”构想演变的影响,据材料“而是从真正构成‘新中国’的各个方面着手宣传和实践,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可知,唤醒着人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认知;据材料“1921年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为建立‘新中国’不懈奋斗。”可知,1921年成立后,就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据所学可知,民国初年各种“新中国”构想依然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不同的国家观有利于人们认同国家从而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民国时期各种“新中国”构想不仅强调民族独立而且还追求民主政治,因此这些构想的演变传播了近代民主思想;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般来说,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三线建设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到1980年年底,国家在三线地区建成了868个企业和研究机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一半,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