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临潼姜寨一期遗址出土石斧150件、石铲127件、骨铲122件。石斧体形厚重,石铲通体磨光,二者刃部锋利。姜寨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石刀、陶刀、磨盘等。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A.农业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B.农业手工业完成分工C.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 D.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五六千年(中国)。据题干中姜寨一期遗址出土大量石斧、石铲、骨铲以及其他工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当时该地区已经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人们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并定居生活,D项正确;仅从出土工具不能明确农业就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和手工业完成分工,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早期国家形态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对《汉书》《后汉书》中所载监察官员“司隶校尉”一职进行统计,西汉时司隶校尉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县令、太守等转任而来,至东汉则主要由尚书令或尚书转任而为司隶校尉。这一变化表明()A.中央监察体系不断完善 B.监察服务于皇权的趋势增强C.西汉地方治理效能提高 D.中朝成为中央政府行政中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至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西汉时“司隶校尉”作为监察官员,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等转任而来;但到了东汉则往往由尚书令等中朝官转任而来,这说明“司隶校尉”不断向皇权靠拢,此时的监察更多地体现了为皇权服务的目的,故选B项;材料不能反映监察体系是否完善,排除A项;司隶校尉负责京畿一带监察,与地方治理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体系,不涉及中朝成为中央行政中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初年大力奖赏军功,军功入仕成为这一时期的升迁捷径。当时的一些功臣武将还能够进入决策阶层,充任宰相,如李靖、李勤、侯君集等。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统治秩序不稳定的体现 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隐患C.与唐初政治军事环境相关 D.干扰了科举制度的推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初年(中国)。唐朝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扩张领土,需要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因此大力奖赏军功并提供升迁机会,这与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密切相关,C项正确。A项推断过于主观,材料未提及,排除A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隐患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干扰了科举制度的推行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以后,出现了诸如用《三字经》、“三纲”“五常““九族”“十义”等结合数字以及不识字的人也名能听得懂、记得住的谚语、格言,阐发儒家伦理的现象。这反映出宋代()A.社会控制逐渐趋向宽松 B.理学的教化功能强化C.统治阶层重视社会教化 D.文学艺术日益平民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宋代理学兴起,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和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材料中提到用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普及儒家伦理“三纲”“五常”等,是为了强化其教化功能,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控制,排除A项;理学的教化功能强化是儒家自身的发展,与统治阶层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文学艺术”,排除D项。故选B项。5.洪武三十年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进士均为南人。朱元璋让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所取进士乃以南人为主,朱元璋下旨将白信蹈、张信等人诛死,刘三吾遣戍。这一事件折射出当时()A.南北文化差距拉大 B.南方势力威胁统治C.思想专制不断强化 D.科举制度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题干中会试录取结果均为南人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本质上反映出当时南北文化差距拉大,南方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导致录取结果呈现出南人占主导的情况,A项正确;仅从科举录取情况不能得出南方势力威胁统治,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科举录取的地域差异问题,而非思想专制,排除C项;这一事件不能说明科举制度遭到破坏,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引发的矛盾和处理,排除D项。故选A项。6.清代前期,消费行为和生活经历了由俭到奢、由朴到华的重大变化。人们普遍崇奢侈、尚洋货,以美衣鲜食为时尚,竞相攀比。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潮流C.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D.商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前期(清朝)。据题干中人们消费行为和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由俭到奢、由朴到华的变化,本质上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使得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小农经济趋于瓦解,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人们崇奢侈、尚洋货,不能说明西方生活方式成为潮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国内消费的变化,不能直接体现列强经济侵略加剧,排除C项。故选D项。7.如表为京师同文馆五年课程表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清政府()年份学习内容首年数量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二年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三年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四年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五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A.放弃中体西用主张 B.准备进行制度变革C.重视西方科技成就 D.面临严重外来威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题干中京师同文馆的课程内容包含了众多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清政府重视西方科技成就,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表明清政府放弃了中体西用主张,排除A项;仅从课程表不能推断出清政府准备进行制度变革,排除B项;课程表主要反映的是对西方科技的重视,不能直接得出清政府面临严重外来威胁,排除D项。故选C项。8.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版有约500家报馆,其中北京有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5年后,北京报纸数目为20家左右,上海减到5家,汉口仅剩2家。1912年以后的两年之中,全国报纸发行总数也由4200万份减到3900万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尊孔复古思想盛行 B.新文化运动影响有限C.帝制复辟活动加强 D.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前后(中国)。依据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复辟帝制,在此之前加强对舆论的压制,导致媒体自由度降低,报纸数量减少,C项正确。材料强调报纸数量,非报纸内容,无法体现“尊孔复古”,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核心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其进步性,全盘否定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9.民国时期所编《阜宁县新志》列出了23种职业,其中包括公务员、教员、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医生、记者、电务员、邮务员、商人、渔人、矿工、工人、军人、警察、伶人、杂业等。“农中有士,商中有士,工中有士”的局面成为现实。上述职业构成表明()A.社会结构多元化加强 B.小农经济趋于解体C.生产分工日益精细化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的经济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而是拓展到了教育、法律、工程、会计等多个领域,职业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的解体,排除B项;材料更多地强调了职业的多样性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而不是生产分工的精细化,排除C项;材料只是列出了多种职业,没有提及民众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10.193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中共中央形成这一认识的背景是()A.国民党的“围剿”失败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中国)。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深化,这使得抗日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中共因此调整了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态度,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D项正确;国民党的“围剿”失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西安事变当时尚未发生,排除B项;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1.这一状况说明我国()每百元人民币工业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与利润表产值利润1957年138元23.6元1978年103元15.9元A.亟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工业发展速度放缓C.人民生活支出有所提高 D.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到1978年(中国)。据题干中每百元人民币工业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与利润在这两个年份的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说明亟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来改变这种状况,A项正确;仅从产值和利润数据不能直接得出工业发展速度放缓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人民生活支出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经济效益问题,不能直接体现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排除D项。故选A项。12.960年以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礼第一条规定:“皇帝的诺言:我皇帝,在上帝和使徒保罗的面前,以基督之名许诺和发誓,只要上帝支持我,在必要的时候,我是神圣罗马教会的保护者和捍卫者并将尽心尽力。”这一仪式()A.导致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 B.加强了皇权的合法性C.体现出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D.维护了封君封臣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60年以前(罗马帝国)。据题干中皇帝加冕礼的规定,皇帝承诺成为神圣罗马教会的保护者和捍卫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皇权与教权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加强了皇权的合法性,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皇权合法性的来源,而非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排除A项;仅从这一规定不能明确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排除C项;该规定与封君封臣制度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3.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重臣马扎然在1646年6月给法国新任驻英国大使贝利耶夫尔的指令中明确指出,“如果大不列颠国王恢复了过去的政权,即使相信它将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也要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变成共和国好一些”。这反映出()A.法国极力维护欧洲封建秩序 B.英法两国之间矛盾尖锐C.英国革命严重威胁法国地位 D.共和制不符合欧洲实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封建国家,倾向于支持英国封建政权,而不希望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表明法国极力维护欧洲封建秩序,A项正确;贝利耶夫尔的意思是法国希望英国维持封建政权,不希望英国出现资产阶级革命,“英法两国之间矛盾”不是其主要意思,排除B项;“严重威胁”的表述过重,排除C项;材料只是个人主张,只涉及英国,不能证明共和制不符合欧洲实际,排除D项。故选A项。14.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1918年法国军需产业劳动力构成(单位:万人)群体人数群体人数士兵49.7万女性43万外国人和来自殖民地的劳动力16.9万少年13.7万法国籍的男性劳动力42.5万战俘及伤残军人5.3万合计171.1万A.人口减少导致经济困难 B.经济发展使性别失衡C.对外扩张激化社会矛盾 D.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一道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西欧)。材料表明,1918年法国的劳动群体除了法国籍男性劳动力外,还有很多女性和少年等参与军需产业,这显然是因为战争导致了大量男性劳动力被征召入伍,从而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D项正确。材料讲的是劳动力问题,与经济困难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性别比例,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强调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希望帮助恢复的欧洲,要能够而且愿意在世界市场上同我们竞争,正是为了这一条原因,它将有能力大量购买我们的产品。”由此可见,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A.恢复欧洲经济 B.遏制苏联势力扩张 C.获得西欧市场 D.加强对欧洲的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欧)。由材料“它将有能力大量购买我们(指美国)的产品”可知美国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的真实目的是希望获得西欧市场,C项正确;恢复欧洲经济并非美国真实目的,排除A项;遏制苏联势力扩张也是其目的之一,但题干材料重点强调的是经济方面的意图,排除B项;加强对欧洲的控制较为宽泛,获得西欧市场更具体准确体现其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6.1902年,英国成立“棉花生产协会”,以鼓励坦噶尼喀生产棉花。到1950年,法属赤道非洲提供的棉花占到法属殖民地棉花生产总量的80%,可满足法国对原棉需求的11%,每年替法国节省3000万美元。由此可知,英法的意图是()A.确保本国粮食安全 B.掠夺非洲的原材料C.建立世界殖民市场 D.全面对抗美苏两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到1950年(全球)。据题干中英法鼓励殖民地生产棉花等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掠夺非洲的原材料,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棉花生产,与确保本国粮食安全无关,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英法对非洲原材料的掠夺,而不是建立世界殖民市场,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与美苏两国的对抗,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纪年作为一种计量时间的工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了纪年方式的多元化景象。1882年,上海《申报》使用“西历一千八百入十二年”“大清光绪入年”与“壬午”共同标记年份。1895年,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在首版上增加“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纪年方式。1903年,革命刊物《江苏》则采用了“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来标注时间。——摘编自张磊、许天敏《重构国族与接轨世界:中国近代报刊的纪年之争》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民国试图用“民国纪元”代替皇帝年号纪年的措施来表明新政府的新气象,并凸显政权的“正朔”,但诸如过年等阴历的习惯依旧普遍。最终,中华民国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与西洋历结合,阳历的“洋历”色彩消退,并变为国民需要遵守的通行历法。——摘编自朱文哲《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1985年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95%的青年人不愿意种田,67%的中年人希望进入工厂。阴历带有明显的季节性,而阳历具体到时分秒,于是钟表成为人们主要的计时工具,并不断更新、进步。人们以之来确定自己的上下班时间。精确时间概念、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摘编自王加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纪年法多样化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历法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阳历普及因素。〖答案〗(1)背景:西学东渐不断深入;清政府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资产阶级以传统文化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新旧杂陈;阴阳历并存;政治色彩浓厚;后期有所调整。(任答两点即可)(3)影响因素:就业观念;时间观念;社会发展趋势;生活环境等。(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思考。外因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内因方面,据材料一“‘大清光绪入年’与‘壬午’共同标记年份’”可得出清政府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据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在首版上增加‘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纪年方式。1903年,革命刊物《江苏》则采用了‘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来标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资产阶级以传统文化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诸如过年等阴历的习惯依旧普遍”可得出新旧杂陈,阴阳历并存;据材料二“民国试图用‘民国纪元’代替皇帝年号纪年的措施来表明新政府的新气象,并凸显政权的‘正朔’”可得出政治色彩浓厚;据材料二“最终,中华民国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与西洋历结合,阳历的‘洋历’色彩消退,并变为国民需要遵守的通行历法。”可得出后期有所调整。【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三“1985年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95%的青年人不愿意种田,67%的中年人希望进入工厂。”可得出就业观念;据材料三“精确时间概念、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可得出时间观念;据材料三“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可得出社会发展趋势,生活环境等。18.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奠基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而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有过三次明显的扩张与发展过程,第一次主要发生在战国秦汉时期,主要特征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第二次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长江流域的扩张;第三次是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的深化。——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阶段,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准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战国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时期。论证:战国时期,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地主阶级势力壮大,各诸侯国先后展开了变法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逐渐形成并确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封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秦以后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综上所述,战国秦汉时期中国以农立国发展理念,农业技术、耕作方式以及小农经济形态的初步稳定,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题目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古代中国。首先,选择了战国秦汉时期作为阐述的阶段,并自拟论题为“战国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时期”。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战国时期,铁器的推广和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地主阶级势力的壮大和各国变法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100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在战国秦汉时期,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成为重要的劳作方式。这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逐渐形成并确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封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再次,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战国秦汉时期,以农立国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耕作方式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陕甘宁边区部分年份军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年份比重年份比重1937.10一1938.1225%194110%193954.65%194210%194054.89%194344.2%——《中国财政通史10:革命根据地卷》材料二国家部分年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95246.682.69195484.283.981956139.587.701958229389.341960354.4533.731961110.1831.01196255.6519.29——《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财政支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指出材料二中财政支出的阶段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变化予以合理解释。〖答案〗(1)特点:军费支出总体上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大;1941—1942年军费支出比重降幅较大。原因:抗战时期军事斗争形势严峻;根据地的财政收入总体有限;大生产运动增强了军队自给能力;精兵简政使军费支出有所减少。(任答三点即可)(2)变化:1952—1960年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占比较大,1960—1962年农业投资总量有较大提升。解释:1952—1960年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国内基本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对农村、农业支出相对较少;1960—1962年政府实施“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工业投资比重下降,农业投入比重上升。〖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1952-1962年(中国)。特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陕甘宁边区在1937-1940年间军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在50%左右,1941-1942年降至10%,然后在1943年又回升至44.2%,可以得出军费支出总体上占财政支出比例较大,但1941-1942年有明显下降趋势。原因:据所学知识,结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可分析出抗战时期军事斗争形势严峻,需要大量军费支撑前线作战,故军费开支占比大;同时,根据地的财政收入有限,经济基础薄弱,也限制了财政支出的多样性,使得军费占比突出;对于1941-1942年军费比重下降,可结合历史事件分析,这一时期大生产运动增强了军队自给能力;同时,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也使得军费支出有所减少。【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变化:据材料二表格数据,观察国内基本建设支出与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从1952年至1960年,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占比较大;而1960年至1962年,国内基本建设支出显著下降,农业支出则有较大幅度提升。解释:1952—1960年,中国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因此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占据了财政支出的较大比例;这一时期,虽然也注重农业发展,但由于工业化的优先地位,对农村、农业的支出相比工业支出显得相对较少;1960—1962年,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工业投资比重下降,农业投入比重上升。20.美元霸权建立后,美国借此收割全球财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二战后期,英国希望战后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遭到美国激烈反对,美国希望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1929—1931年以前,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英镑来承担,但是英国战后黄金储备短缺,成为债务国,英镑丧失了这一能力。德国成为战败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法国在二战后复国,经济遭受致命打击。——摘编自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各国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会使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对美国来说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冷战高峰期,美国陷入军事战略威胁金融安全的困境,不得不超发美元,并试图将经济危机转嫁到西欧等国。——摘编自(美)罗伯特·特里芬《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材料三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沙特必须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计价货币,此后该协议被扩展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国,逐渐形成“石油一美元机制”。沙特等国用美元购买大量美国商品和武器,石油收入又以资本方式重新回流美国,中东石油自此被深深打上了美元烙印。——摘编自范尔为、王生升《美国中东石油战略的霸权属性及中国的应对方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石油—美元机制”的影响。〖答案〗(1)背景:二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该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不可克服;固定汇率体系的僵化;美国陷入冷战和金融困境,超发美元,致使美元信用受到严重挑战;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冲击。(任答三点即可)(3)影响:加深了中东产油国对美国的依赖;便利了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稳固了美元的地位;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二战后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期(全球),据材料一“二战后期,英国希望战后建立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新国际货币体系,遭到美国激烈反对,美国希望获得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权”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二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各国开始规划战后国际秩序;据材料一“德国成为战败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法国在二战后复国,经济遭受致命打击”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据材料一“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可得出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为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一“国际储备货币主要由英镑来承担,但是英国战后黄金储备短缺,成为债务国,英镑丧失了这一能力”可得出英国实力衰落,战后黄金储备短缺,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无法继续维持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据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缺陷,各国用美元作为外汇储备,会使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对美国来说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可得出,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不可克服;据材料二“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固定汇率体系的僵化;据材料二“冷战高峰期,美国陷入军事战略威胁金融安全的困境,不得不超发美元,并试图将经济危机转嫁到西欧等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以及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冲击;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期间美国陷入金融困境,超发美元,致使美元信用受到严重挑战,同时西欧日等国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1974年以后(全球),据材料三“1974年,美国与沙特达成协议,沙特必须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计价货币,此后该协议被扩展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国,逐渐形成‘石油一美元机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加深了中东产油国对美国的依赖;据材料三“沙特等国用美元购买美国商品和武器,石油收入又以资本方式重新流美国”可得出,便利了美国操控国际石油价格;据材料三“石油自此被深深打上了美元烙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稳固了美元的地位;据材料三“沙特等国用美元购买美国商品和武器,石油收入以资本方式重新流美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临潼姜寨一期遗址出土石斧150件、石铲127件、骨铲122件。石斧体形厚重,石铲通体磨光,二者刃部锋利。姜寨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石刀、陶刀、磨盘等。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A.农业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B.农业手工业完成分工C.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 D.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约五六千年(中国)。据题干中姜寨一期遗址出土大量石斧、石铲、骨铲以及其他工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当时该地区已经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人们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农业生产并定居生活,D项正确;仅从出土工具不能明确农业就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和手工业完成分工,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早期国家形态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对《汉书》《后汉书》中所载监察官员“司隶校尉”一职进行统计,西汉时司隶校尉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县令、太守等转任而来,至东汉则主要由尚书令或尚书转任而为司隶校尉。这一变化表明()A.中央监察体系不断完善 B.监察服务于皇权的趋势增强C.西汉地方治理效能提高 D.中朝成为中央政府行政中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至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西汉时“司隶校尉”作为监察官员,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等转任而来;但到了东汉则往往由尚书令等中朝官转任而来,这说明“司隶校尉”不断向皇权靠拢,此时的监察更多地体现了为皇权服务的目的,故选B项;材料不能反映监察体系是否完善,排除A项;司隶校尉负责京畿一带监察,与地方治理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体系,不涉及中朝成为中央行政中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3.唐朝初年大力奖赏军功,军功入仕成为这一时期的升迁捷径。当时的一些功臣武将还能够进入决策阶层,充任宰相,如李靖、李勤、侯君集等。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统治秩序不稳定的体现 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隐患C.与唐初政治军事环境相关 D.干扰了科举制度的推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初年(中国)。唐朝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扩张领土,需要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因此大力奖赏军功并提供升迁机会,这与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密切相关,C项正确。A项推断过于主观,材料未提及,排除A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隐患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干扰了科举制度的推行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宋以后,出现了诸如用《三字经》、“三纲”“五常““九族”“十义”等结合数字以及不识字的人也名能听得懂、记得住的谚语、格言,阐发儒家伦理的现象。这反映出宋代()A.社会控制逐渐趋向宽松 B.理学的教化功能强化C.统治阶层重视社会教化 D.文学艺术日益平民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宋代理学兴起,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和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材料中提到用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方式普及儒家伦理“三纲”“五常”等,是为了强化其教化功能,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控制,排除A项;理学的教化功能强化是儒家自身的发展,与统治阶层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文学艺术”,排除D项。故选B项。5.洪武三十年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进士均为南人。朱元璋让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所取进士乃以南人为主,朱元璋下旨将白信蹈、张信等人诛死,刘三吾遣戍。这一事件折射出当时()A.南北文化差距拉大 B.南方势力威胁统治C.思想专制不断强化 D.科举制度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题干中会试录取结果均为南人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本质上反映出当时南北文化差距拉大,南方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导致录取结果呈现出南人占主导的情况,A项正确;仅从科举录取情况不能得出南方势力威胁统治,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科举录取的地域差异问题,而非思想专制,排除C项;这一事件不能说明科举制度遭到破坏,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引发的矛盾和处理,排除D项。故选A项。6.清代前期,消费行为和生活经历了由俭到奢、由朴到华的重大变化。人们普遍崇奢侈、尚洋货,以美衣鲜食为时尚,竞相攀比。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潮流C.列强经济侵略加剧 D.商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前期(清朝)。据题干中人们消费行为和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由俭到奢、由朴到华的变化,本质上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使得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小农经济趋于瓦解,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人们崇奢侈、尚洋货,不能说明西方生活方式成为潮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国内消费的变化,不能直接体现列强经济侵略加剧,排除C项。故选D项。7.如表为京师同文馆五年课程表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清政府()年份学习内容首年数量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二年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三年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四年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五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A.放弃中体西用主张 B.准备进行制度变革C.重视西方科技成就 D.面临严重外来威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题干中京师同文馆的课程内容包含了众多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清政府重视西方科技成就,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表明清政府放弃了中体西用主张,排除A项;仅从课程表不能推断出清政府准备进行制度变革,排除B项;课程表主要反映的是对西方科技的重视,不能直接得出清政府面临严重外来威胁,排除D项。故选C项。8.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版有约500家报馆,其中北京有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5年后,北京报纸数目为20家左右,上海减到5家,汉口仅剩2家。1912年以后的两年之中,全国报纸发行总数也由4200万份减到3900万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尊孔复古思想盛行 B.新文化运动影响有限C.帝制复辟活动加强 D.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前后(中国)。依据史实,袁世凯在1915年复辟帝制,在此之前加强对舆论的压制,导致媒体自由度降低,报纸数量减少,C项正确。材料强调报纸数量,非报纸内容,无法体现“尊孔复古”,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其核心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其进步性,全盘否定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9.民国时期所编《阜宁县新志》列出了23种职业,其中包括公务员、教员、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医生、记者、电务员、邮务员、商人、渔人、矿工、工人、军人、警察、伶人、杂业等。“农中有士,商中有士,工中有士”的局面成为现实。上述职业构成表明()A.社会结构多元化加强 B.小农经济趋于解体C.生产分工日益精细化 D.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的经济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而是拓展到了教育、法律、工程、会计等多个领域,职业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多元化,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耕织分离、农产品商品化,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的解体,排除B项;材料更多地强调了职业的多样性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而不是生产分工的精细化,排除C项;材料只是列出了多种职业,没有提及民众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10.193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中共中央形成这一认识的背景是()A.国民党的“围剿”失败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中国)。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深化,这使得抗日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中共因此调整了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态度,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D项正确;国民党的“围剿”失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西安事变当时尚未发生,排除B项;国内阶级矛盾的缓和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1.这一状况说明我国()每百元人民币工业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与利润表产值利润1957年138元23.6元1978年103元15.9元A.亟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工业发展速度放缓C.人民生活支出有所提高 D.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到1978年(中国)。据题干中每百元人民币工业固定资产提供的产值与利润在这两个年份的数据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说明亟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来改变这种状况,A项正确;仅从产值和利润数据不能直接得出工业发展速度放缓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人民生活支出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经济效益问题,不能直接体现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排除D项。故选A项。12.960年以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礼第一条规定:“皇帝的诺言:我皇帝,在上帝和使徒保罗的面前,以基督之名许诺和发誓,只要上帝支持我,在必要的时候,我是神圣罗马教会的保护者和捍卫者并将尽心尽力。”这一仪式()A.导致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 B.加强了皇权的合法性C.体现出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D.维护了封君封臣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60年以前(罗马帝国)。据题干中皇帝加冕礼的规定,皇帝承诺成为神圣罗马教会的保护者和捍卫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皇权与教权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加强了皇权的合法性,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皇权合法性的来源,而非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排除A项;仅从这一规定不能明确君主权力得到加强,排除C项;该规定与封君封臣制度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3.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重臣马扎然在1646年6月给法国新任驻英国大使贝利耶夫尔的指令中明确指出,“如果大不列颠国王恢复了过去的政权,即使相信它将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也要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变成共和国好一些”。这反映出()A.法国极力维护欧洲封建秩序 B.英法两国之间矛盾尖锐C.英国革命严重威胁法国地位 D.共和制不符合欧洲实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封建国家,倾向于支持英国封建政权,而不希望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表明法国极力维护欧洲封建秩序,A项正确;贝利耶夫尔的意思是法国希望英国维持封建政权,不希望英国出现资产阶级革命,“英法两国之间矛盾”不是其主要意思,排除B项;“严重威胁”的表述过重,排除C项;材料只是个人主张,只涉及英国,不能证明共和制不符合欧洲实际,排除D项。故选A项。14.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1918年法国军需产业劳动力构成(单位:万人)群体人数群体人数士兵49.7万女性43万外国人和来自殖民地的劳动力16.9万少年13.7万法国籍的男性劳动力42.5万战俘及伤残军人5.3万合计171.1万A.人口减少导致经济困难 B.经济发展使性别失衡C.对外扩张激化社会矛盾 D.战争造成劳动力短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一道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西欧)。材料表明,1918年法国的劳动群体除了法国籍男性劳动力外,还有很多女性和少年等参与军需产业,这显然是因为战争导致了大量男性劳动力被征召入伍,从而造成了劳动力的短缺,D项正确。材料讲的是劳动力问题,与经济困难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性别比例,排除B项;材料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强调指出:“马歇尔计划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希望帮助恢复的欧洲,要能够而且愿意在世界市场上同我们竞争,正是为了这一条原因,它将有能力大量购买我们的产品。”由此可见,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A.恢复欧洲经济 B.遏制苏联势力扩张 C.获得西欧市场 D.加强对欧洲的控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西欧)。由材料“它将有能力大量购买我们(指美国)的产品”可知美国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的真实目的是希望获得西欧市场,C项正确;恢复欧洲经济并非美国真实目的,排除A项;遏制苏联势力扩张也是其目的之一,但题干材料重点强调的是经济方面的意图,排除B项;加强对欧洲的控制较为宽泛,获得西欧市场更具体准确体现其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6.1902年,英国成立“棉花生产协会”,以鼓励坦噶尼喀生产棉花。到1950年,法属赤道非洲提供的棉花占到法属殖民地棉花生产总量的80%,可满足法国对原棉需求的11%,每年替法国节省3000万美元。由此可知,英法的意图是()A.确保本国粮食安全 B.掠夺非洲的原材料C.建立世界殖民市场 D.全面对抗美苏两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到1950年(全球)。据题干中英法鼓励殖民地生产棉花等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是掠夺非洲的原材料,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棉花生产,与确保本国粮食安全无关,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英法对非洲原材料的掠夺,而不是建立世界殖民市场,排除C项;材料中未提及与美苏两国的对抗,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纪年作为一种计量时间的工具,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了纪年方式的多元化景象。1882年,上海《申报》使用“西历一千八百入十二年”“大清光绪入年”与“壬午”共同标记年份。1895年,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在首版上增加“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纪年方式。1903年,革命刊物《江苏》则采用了“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来标注时间。——摘编自张磊、许天敏《重构国族与接轨世界:中国近代报刊的纪年之争》材料二1912年,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民国试图用“民国纪元”代替皇帝年号纪年的措施来表明新政府的新气象,并凸显政权的“正朔”,但诸如过年等阴历的习惯依旧普遍。最终,中华民国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与西洋历结合,阳历的“洋历”色彩消退,并变为国民需要遵守的通行历法。——摘编自朱文哲《近代中国纪年公理之变迁》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1985年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95%的青年人不愿意种田,67%的中年人希望进入工厂。阴历带有明显的季节性,而阳历具体到时分秒,于是钟表成为人们主要的计时工具,并不断更新、进步。人们以之来确定自己的上下班时间。精确时间概念、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摘编自王加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纪年法多样化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历法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阳历普及因素。〖答案〗(1)背景:西学东渐不断深入;清政府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资产阶级以传统文化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新旧杂陈;阴阳历并存;政治色彩浓厚;后期有所调整。(任答两点即可)(3)影响因素:就业观念;时间观念;社会发展趋势;生活环境等。(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思考。外因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内因方面,据材料一“‘大清光绪入年’与‘壬午’共同标记年份’”可得出清政府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据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创办的《强学报》在首版上增加‘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的纪年方式。1903年,革命刊物《江苏》则采用了‘黄帝纪元四千三百九十四年’来标注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资产阶级以传统文化作为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诸如过年等阴历的习惯依旧普遍”可得出新旧杂陈,阴阳历并存;据材料二“民国试图用‘民国纪元’代替皇帝年号纪年的措施来表明新政府的新气象,并凸显政权的‘正朔’”可得出政治色彩浓厚;据材料二“最终,中华民国又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孔子与西洋历结合,阳历的‘洋历’色彩消退,并变为国民需要遵守的通行历法。”可得出后期有所调整。【小问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三“1985年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95%的青年人不愿意种田,67%的中年人希望进入工厂。”可得出就业观念;据材料三“精确时间概念、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可得出时间观念;据材料三“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可得出社会发展趋势,生活环境等。18.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奠基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而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有过三次明显的扩张与发展过程,第一次主要发生在战国秦汉时期,主要特征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第二次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长江流域的扩张;第三次是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的深化。——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阶段,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准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战国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时期。论证:战国时期,铁器得到推广,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地主阶级势力壮大,各诸侯国先后展开了变法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逐渐形成并确立,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封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秦以后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综上所述,战国秦汉时期中国以农立国发展理念,农业技术、耕作方式以及小农经济形态的初步稳定,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题目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古代中国。首先,选择了战国秦汉时期作为阐述的阶段,并自拟论题为“战国秦汉时期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时期”。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战国时期,铁器的推广和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地主阶级势力的壮大和各国变法运动的开展,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经过100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在战国秦汉时期,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成为重要的劳作方式。这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态逐渐形成并确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封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再次,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战国秦汉时期,以农立国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技术的进步和耕作方式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陕甘宁边区部分年份军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年份比重年份比重1937.10一1938.1225%194110%193954.65%194210%194054.89%194344.2%——《中国财政通史10:革命根据地卷》材料二国家部分年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195246.682.69195484.283.981956139.587.701958229389.341960354.4533.731961110.1831.01196255.6519.29——《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财政支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指出材料二中财政支出的阶段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变化予以合理解释。〖答案〗(1)特点:军费支出总体上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大;1941—1942年军费支出比重降幅较大。原因:抗战时期军事斗争形势严峻;根据地的财政收入总体有限;大生产运动增强了军队自给能力;精兵简政使军费支出有所减少。(任答三点即可)(2)变化:1952—1960年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占比较大,1960—1962年农业投资总量有较大提升。解释:1952—1960年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国内基本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对农村、农业支出相对较少;1960—1962年政府实施“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工业投资比重下降,农业投入比重上升。〖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1937-1945年(陕甘宁边区)、1952-1962年(中国)。特点:据材料一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陕甘宁边区在1937-1940年间军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在50%左右,1941-1942年降至10%,然后在1943年又回升至44.2%,可以得出军费支出总体上占财政支出比例较大,但1941-1942年有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