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1.(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每年十月,诺贝尔奖的颁发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常常是出人意料。2016年10月16日,诺贝尔文学奖揭(xiǎo),美国民(yáo)诗人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理由是“为美国音乐传统增添了创造性的诗意表达”。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首次将该奖项(bān)与一位音乐人。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2)(2分),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2分)苏轼《水调歌头》中对月抒怀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4)(2分)借用典故抒写情怀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李白“,”(《行路难》其一)用典故表明了渴望得到重用的思想感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故表达了物非人非的人生喟叹。3.(4分)名著阅读。一本书的目录可以根据作品的创作时间、主题内容等进行编辑归类。下面《艾青诗选》的目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进行编辑的。其中三、四十年代的入选诗篇占了绝大部分。请你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探究编者这样编辑的意图。目录哀歌兼赞歌四十年代(34首)五十年代(13首)——序《艾青诗选》
旷野/152给乌兰诺娃/274三十年代(48首)冬天的池沼/158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当黎明穿上了白衣/008农夫/171/275阳光在远处/009土地/172年轻的母亲/277那边/010太阳/174礁石/279窗/011透明的夜/012……大堰河——我的保姆/015月光/175镜子/295死地/066刈草的孩子/234光的赞歌/296复活的土地/070篝火/235他起来了/072古松/238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073黎明的通知/240资料连接/310浮桥/077我的父亲/244阅读札记/319手推车/082时代/258风陵渡/084村庄/260北方/085太阳的话/263乞丐/089给太阳/264向太阳/091……我爱这土地/1114.(3分)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谓谁?(为,是) B.山岳潜形(隐没)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他) 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二、现代文阅读(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乌镇木心①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②童年,若逢连朝纷纷大雪,宅后的空地一片纯白,月洞门外,亭台楼阁恍如银宫玉宇。此番万里归来,巧遇花飞六出,似乎是莫大荣宠,我品味着自己心里的难以言表的滋味。③车窗外,弥望桑地,树矮干粗,分支处虬结成团,承着肥肥的白雪——浙江的养蚕业还是兴旺不衰。④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⑤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毗连的房屋一式是上下两层,门是木门,窗是板窗,皆抹以黑漆——这是死,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是非常成熟的一种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象是落在噩梦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⑥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这些细棂花格的长窗应是褐色的、光致的、玻璃通明的,而今长窗的上部蚀成了铁锈般的污红,下部被霉苔浸腐为烛绿,这样的凄红惨绿是地狱的色相,棘目的罪孽感——我向来厌恶文学技法中的“拟人化”,移情作用,物我对话,都无非是矫揉造作伤感滥调,而此刻,我实地省知这个残废的,我少年时候的书房,在与我对视——我不肯承认它就是我往昔的嫏嬛宝居,它坚称它曾是我青春的精神岛屿,这样僵持了一瞬间又一瞬间……,整个天井昏昏沉沉,我站着不动,轻轻呼吸——我认了,我爱悦于我的软弱。⑦静静地注目那些陈旧的事物,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走下石桥,桥堍有石级可及水面,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糊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⑧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我愕然心喜,它们似乎离我这衰朽之躯那么遥远,而我还将这样微有声息不起水花地一圆片一圆片地写下去。(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有删改)5.(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6.(4分)木心的文字是言简意丰的。请根据提示,品析以下句子的表达效果。①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抓关键词品析)②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象是落在噩梦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体会作者心理)7.(3分)第②段写到童年时“雪后乌镇”的美景,其作用是什么?8.(5分)第⑦段写到:“静静地注目那些陈旧的事物,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请结合文本及链接材料,谈谈木心重回乌镇后,看见那些陈旧的事物后,他领悟到了什么?要求从内容和创作风格两个层面来分析。【链接材料】①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出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中,一个是精神的。他们分别代表着过去、未来、将来。——王富仁评《故乡》②很多年轻人喜欢木心,这是一种希望……关于木心的作品是否介入时代,我想单就他这种文体的出现,就是对时代的嘲讽,我们在用一些八股文的,陈词滥调的语言表达看法,但他没有。——孙郁(作家,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阅读【歌与画】(图一夏至朱樵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二十四节气歌》(图二立秋朱樵绘)【热新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的第31项。【风俗通】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诗意美】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有失规范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例如:“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节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9.(2分)图一、图二中的节气分别照应“春雨惊春清谷天,A满芒B暑相连。C处露D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哪两个选项?10.(2分)请将【热新闻】的材料浓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11.(3分)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由邓平撰写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D.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感到骄傲与惭愧的原因是:节气名称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我们因此为先人的智慧感到骄傲;今人运用汉语有失规范。12.(4分)【诗意美】中对“惊蛰”进行了诗意得描绘。“清明”、“谷雨”、“白露”等节气的名称,也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美,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绘。三、古诗文阅读(18分)古诗文阅读【甲】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乙】扬江陵府曲江楼记[宋]朱熹广汉张侯敬夫①“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②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飘然有出尘之想。①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④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A.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B.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以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⑤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注释】①敬夫:张栻,字敬夫,号南轩,理学宗师,“湖湘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好友。②腌:昏暗不明。③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④汲汲然:焦急迫切的样子。⑤次第:逐一陈述。13.(3分)按要求填空。①阅读甲乙诗文及注释可知,甲诗中故居的主人贾谊,乙文中提及的,都曾被贬官。②乙文中提及的“范公之书《岳阳》”指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划线句①表述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一句相近。14.(3分)联系所学,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课文内容选文内容释义政通人和岁丰人和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而以书来属予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而知兹楼之胜③15.(2分)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16.(2分)对乙文中划波浪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理解:朱熹的这篇《扬江陵府曲江楼记》和范公的《岳阳楼记》一样,都是受到好友嘱托才写成的,且两者都写了自己登楼所看到的景象。B.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理解:(朱熹)想和张敬夫一起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张九龄的风采来满足自己平素里的心愿。这表现了朱熹对张九龄的追思与认可。17.(3分)文人诗者常触景生情,请结合诗文,完成以下探究。诗文所见之景与特点抒发的情感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诗人看见贾谊的古宅里秋天的枯草,寒肃的树林和西斜的落日,所见之景具有①的特点。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②张敬夫看见③18.(5分)结合本文后两段和《岳阳楼记》内容,分析朱熹的写作目的与范公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有何不同?四、语言运用(56分)19.(6分)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嘉兴某校“69辩论社”举行辩论赛,辩题是“开卷是否有益”,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反方认为,开卷要有有选择、有目的才会有益,正方辩手说:“也许有人说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卷”,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光读所谓有用的好书,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敢于尝试,乐于接受不同方面的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更全面地完善自己,从而经受得住多方面的挑战。如果在读书之前,就限定了书的种类,读书的目的等等,读起来虽有用,恐怕再多,也仍营养不良。”请针对正方的发言,为反方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清晰有力。150字左右。20.(5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礼”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规则意识的文化基础。孟子直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强调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孔孟之外,诸子百家对规则意识也都有论述。老子《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释了自然的规律和天地的法则,表明自然及社会都有其规则可循。《韩非子》中“言无二贵,法无两适”,突出了规则的一致性。可以说,从儒家孔孟的“礼”,到道家老庄的“道”,再到法家韩非子的“法”,都蕴含着丰富的“规则”意识,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与价值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⑴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⑶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8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每年十月,诺贝尔奖的颁发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常常是出人意料。2016年10月16日,诺贝尔文学奖揭(xiǎo),美国民(yáo)诗人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理由是“为美国音乐传统增添了创造性的诗意表达”。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首次将该奖项(bān)与一位音乐人。【答案】晓;谣;颁【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揭(xiǎo)”:“揭晓”指公布(事情的结果)。“晓”有知道、明白、使人知道清楚等意思,在这里与“揭”搭配表示公布结果让人知晓。“民(yáo)”:“民谣”指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谣”指歌谣,与“民”组成“民谣”符合语境。“(bān)与”:“颁与”指颁发、给予。“颁”有发下、公布等意思,在这里与“与”搭配表示将奖项颁发给某人。故答案为:晓;谣;颁【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2.古诗文名句默写。(1),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2),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3)苏轼《水调歌头》中对月抒怀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4)借用典故抒写情怀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李白“,”(《行路难》其一)用典故表明了渴望得到重用的思想感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典故表达了物非人非的人生喟叹。【答案】(1)戍鼓断人行(2)鸡声茅店月(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知识点】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戍、赋,翻故答案为:赋;鸡声茅店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3.名著阅读。一本书的目录可以根据作品的创作时间、主题内容等进行编辑归类。下面《艾青诗选》的目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进行编辑的。其中三、四十年代的入选诗篇占了绝大部分。请你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主题,探究编者这样编辑的意图。目录哀歌兼赞歌四十年代(34首)五十年代(13首)——序《艾青诗选》
旷野/152给乌兰诺娃/274三十年代(48首)冬天的池沼/158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当黎明穿上了白衣/008农夫/171/275阳光在远处/009土地/172年轻的母亲/277那边/010太阳/174礁石/279窗/011透明的夜/012……大堰河——我的保姆/015月光/175镜子/295死地/066刈草的孩子/234光的赞歌/296复活的土地/070篝火/235他起来了/072古松/238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073黎明的通知/240资料连接/310浮桥/077我的父亲/244阅读札记/319手推车/082时代/258风陵渡/084村庄/260北方/085太阳的话/263乞丐/089给太阳/264向太阳/091……我爱这土地/111【答案】一本书的内容选编应该聚焦作者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内容。艾青作为“时代的歌者”,他的创作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年代,这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两大意象:“土地”和“太阳”,就包含着他对土地的热情,对人民所遭遇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这一时期的诗歌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给困顿中的人们带去了诸多精神慰藉,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所以,编者收录的艾青三四十年代的诗歌占比最大。【知识点】作品的基本内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艾青诗选》【解析】【分析】诗歌创作年代的分类:目录明确将艾青的诗歌按照创作年代分为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三个部分。这种分类方式直观地展示了艾青诗歌创作的时间脉络,有助于读者把握诗人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变化。创作背景与主题:三十年代: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则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挣扎。四十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艾青的诗歌主题更加鲜明地转向了民族解放和抗争,如《向太阳》展现了人民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复活的土地》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和重生。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后,艾青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多地表达了对新社会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如《光的赞歌》歌颂了光明和希望的力量。编者编辑意图的探究:时代性:编者按照创作年代分类,旨在突出艾青诗歌的时代特征,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诗人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创作主题和风格。主题性:通过分类,编者也强调了艾青诗歌的深刻主题,如社会现实、民族解放、新社会建设等,这些主题不仅是艾青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引导性:编者的这种编辑方式还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它鼓励读者在阅读时关注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故答案为:一本书的内容选编应该聚焦作者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内容。艾青作为“时代的歌者”,他的创作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三四十年代,这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时期。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两大意象:“土地”和“太阳”,就包含着他对土地的热情,对人民所遭遇的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这一时期的诗歌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给困顿中的人们带去了诸多精神慰藉,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所以,编者收录的艾青三四十年代的诗歌占比最大。【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谓谁?(为,是) B.山岳潜形(隐没)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他) 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答案】C【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解析】【分析】A.翻译:太守说的是谁呢?(这里“谓”可以理解为“说的是”,“为”或“是”作为解释“谓”的词语,表示“是”或“就是”的意思。)
B.翻译:山岳(在云雾中)隐藏了它们的形体。(“潜形”即“隐没形体”,形容山岳被云雾等自然现象遮盖,看不见其真实形态。)
C.翻译: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这里的“他”并非直接对应原文中的某个字,而是对“古仁人”的指代。原句中的“心”指的是思想感情。)
D.翻译:至于到了每年天气晴和、阳光明媚的时候。(“景”在这里通“影”,但在这里更常被理解为“日光”或“阳光”,表示春天的阳光明媚。)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二、现代文阅读(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乌镇木心①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②童年,若逢连朝纷纷大雪,宅后的空地一片纯白,月洞门外,亭台楼阁恍如银宫玉宇。此番万里归来,巧遇花飞六出,似乎是莫大荣宠,我品味着自己心里的难以言表的滋味。③车窗外,弥望桑地,树矮干粗,分支处虬结成团,承着肥肥的白雪——浙江的养蚕业还是兴旺不衰。④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⑤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毗连的房屋一式是上下两层,门是木门,窗是板窗,皆抹以黑漆——这是死,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是非常成熟的一种绝望的仪式。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象是落在噩梦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⑥东厢,一排落地长窗,朝西八扇,朝南是六扇,都紧闭着——这些细棂花格的长窗应是褐色的、光致的、玻璃通明的,而今长窗的上部蚀成了铁锈般的污红,下部被霉苔浸腐为烛绿,这样的凄红惨绿是地狱的色相,棘目的罪孽感——我向来厌恶文学技法中的“拟人化”,移情作用,物我对话,都无非是矫揉造作伤感滥调,而此刻,我实地省知这个残废的,我少年时候的书房,在与我对视——我不肯承认它就是我往昔的嫏嬛宝居,它坚称它曾是我青春的精神岛屿,这样僵持了一瞬间又一瞬间……,整个天井昏昏沉沉,我站着不动,轻轻呼吸——我认了,我爱悦于我的软弱。⑦静静地注目那些陈旧的事物,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走下石桥,桥堍有石级可及水面,江面运河的水是淡绿的、含糊的,芸芸众庶几百年几百年地饮用过来。⑧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现在我又看到了,与儿时所见完全一样,我愕然心喜,它们似乎离我这衰朽之躯那么遥远,而我还将这样微有声息不起水花地一圆片一圆片地写下去。(选自《哥伦比亚的倒影》,有删改)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6.木心的文字是言简意丰的。请根据提示,品析以下句子的表达效果。①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抓关键词品析)②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象是落在噩梦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体会作者心理)7.第②段写到童年时“雪后乌镇”的美景,其作用是什么?8.第⑦段写到:“静静地注目那些陈旧的事物,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请结合文本及链接材料,谈谈木心重回乌镇后,看见那些陈旧的事物后,他领悟到了什么?要求从内容和创作风格两个层面来分析。【链接材料】①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出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中,一个是精神的。他们分别代表着过去、未来、将来。——王富仁评《故乡》②很多年轻人喜欢木心,这是一种希望……关于木心的作品是否介入时代,我想单就他这种文体的出现,就是对时代的嘲讽,我们在用一些八股文的,陈词滥调的语言表达看法,但他没有。——孙郁(作家,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答案】5.“我”带着温暖童年记忆,重回现实凄凉的乌镇,难以找回遗失的情感。6.①“贪婪”一词写出“我”急于寻找熟悉的事物的情态,体现重返阔别已久的故乡后的急切心理。居然”表现出“我”的出乎意料,看到观音桥的亲切感,表现出“我”追寻童年步伐的浓烈乡情。②这句话与前文急切心理形成对比,突出自己见到东大街现实境况后失落的心理,表现了眼前景物的凝重荒凉,也衬托了我因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世事苍凉而感伤的情绪。7.以乐衬哀。(与现实中的景象形成对比)以童年记忆里雪后乌镇衬托出再回乌镇所见景物的萧条与落寞。8.内容上:这句话写出了“我”在沉浸在美好的童年回忆里,如今重返,目睹现实之境况,又沉浸在苍凉的世事里,以致烟蒂灼手;细节之中,有恍若隔世之感,童年的美好记忆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回归“精神故乡”的主题。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表达的过去美好,现实萧索。创作风格:木心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东西,本文以一只返乡的事件,表达了怀乡与追求精神故乡的主题思想。他不讲大道理,却时时处处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发读者自己去思考。【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坐长途公车从上海到乌镇,要在桐乡换车,这时车中大抵是乌镇人了”“当年的东大街两边全是店铺,行人摩肩接踵,货物庶盛繁缛,炒锅声、锯刨声、打铁声、弹棉絮声、碗盏相击声、小孩叫声、妇女骂声......,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毗连的房屋一式是上下两层静静地注目那些陈旧的事物,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可概括为:“我”带着温暖的童年记忆,重回现实凄凉的乌镇,难以找回遗失的情感。
故答案为:“我”带着温暖童年记忆,重回现实凄凉的乌镇,难以找回遗失的情感。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①“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一句描写了“我”重回故乡的喜悦和急切心情,句中的“贪婪”一词写出“我”急于寻找熟悉的事物的情态体现重返阔别已久的故乡后的急切心理;“居然”表现出“我”的出乎意料,看到观音桥的亲切感,表现出“我”追寻童年步伐的浓烈乡情。②根据上文“到站,一下车便贪婪地东张西望过望佛桥,走一阵,居然就是观音桥,我执著了方向感,可以自主地向我的童年走去”可知,“使我不以为是目击的现实,倒象是落在梦中,步履虚浮地往前走,我来乌镇前所调理好的老成持重的心境,至此骤尔溃乱了”这句话与前文急切心理形成对比,突出自己见到东大街现实境况后失落的心理,表现了眼前景物的凝重荒凉。
故答案为:①“贪婪”一词写出“我”急于寻找熟悉的事物的情态,体现重返阔别已久的故乡后的急切心理。居然”表现出“我”的出乎意料,看到观音桥的亲切感,表现出“我”追寻童年步伐的浓烈乡情。②这句话与前文急切心理形成对比,突出自己见到东大街现实境况后失落的心理,表现了眼前景物的凝重荒凉,也衬托了我因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世事苍凉而感伤的情绪。7.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作用。根据下文“现在是一片雪后的严静,毗连的房屋一式是上下两层,门是木门,窗是板窗,皆抹以黑漆--这是死,死街,要构成这样肃穆阴森的氛围是不容易的,是非常成熟的一种绝望的仪式”可知,“童年,若逢连朝纷纷大雪,宅后的空地一片纯白,月洞门外,亭台楼阁恍如银宫玉宇”这句话描写童年时“雪后乌镇”的美景,与现实中的景象形成对比,这是以乐衬哀的写作方法,以童年记忆里雪后乌镇衬托出再回乌镇所见景物的萧条与落寞。
故答案为:以乐衬哀。(与现实中的景象形成对比)以童年记忆里雪后乌镇衬托出再回乌镇所见景物的萧条与落寞。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我”重回乌镇,眼前一片凄凉,不禁回忆起童年记忆中的热闹美好景象,今昔对比,“我”难以找回遗失的情感。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链接材料的内容可知,“静静地注目那些陈旧的事物,烟蒂烧及手指,我一惊而醒”这句话在内容上写出了“我”在沉浸在美好的童年回忆里,如今重返,目睹现实之境况,又沉浸在苍凉的世事里,以致烟蒂灼手;细节之中,有恍若隔世之感,童年的美好记忆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回归“精神故乡”的主题。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表达的过去美好,现实萧索。就创作风格来看:木心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东西,本文以一个返乡的事件,表达了怀乡与追求精神故乡的主题思想。他不讲大道理,却时时处处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发读者自己去思考。通过分析,可推知木心重回乌镇后,看见那些陈旧的事物后,他领悟到了记忆里的故乡美好,现实中的故乡萧索。
故答案为:内容上:这句话写出了“我”在沉浸在美好的童年回忆里,如今重返,目睹现实之境况,又沉浸在苍凉的世事里,以致烟蒂灼手;细节之中,有恍若隔世之感,童年的美好记忆与现实的对比,突出了回归“精神故乡”的主题。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表达的过去美好,现实萧索。创作风格:木心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挖掘深刻的东西,本文以一只返乡的事件,表达了怀乡与追求精神故乡的主题思想。他不讲大道理,却时时处处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发读者自己去思考。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主题阅读【歌与画】(图一夏至朱樵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二十四节气歌》(图二立秋朱樵绘)【热新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的第31项。【风俗通】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诗意美】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有失规范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例如:“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节选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9.图一、图二中的节气分别照应“春雨惊春清谷天,A满芒B暑相连。C处露D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的哪两个选项?10.请将【热新闻】的材料浓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1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由邓平撰写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D.二十四节气名称令我们感到骄傲与惭愧的原因是:节气名称体现了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我们因此为先人的智慧感到骄傲;今人运用汉语有失规范。12.【诗意美】中对“惊蛰”进行了诗意得描绘。“清明”、“谷雨”、“白露”等节气的名称,也蕴含着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美,请选择其中一个节气,模仿作者对“惊蛰”的解读,以合理的想象加以描绘。【答案】9.图一夏至照应B项,图二立秋照应C项10.一句话新闻: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1.B12.描绘扣住季节特征,想象合理,语言通畅。示例:白露:微微透着些曦光的清晨,茫茫秋水泛着些许的寒意。你可以遐想:一丛丛郁郁青青的芦苇凝着一层细细密密的露珠,播曳在清寒的秋风里。【知识点】新闻、材料类文本;理解概括材料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筛选新闻材料关键信息【解析】【点评】(1)(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将选项和文章内容进行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2)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4)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9.“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第一个“夏”指立夏,第二个“夏”指夏至,所以图一夏至照应B项。“秋处露秋寒霜降”中,第一个“秋”指立秋。第二个秋指秋分,所以图二立秋照应C项。
故答案为:图一夏至照应B项,图二立秋照应C项10.将材料压缩成一句话新闻,对材料中“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称’代表作名录’)”压缩提炼,可得: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故答案为:一句话新闻: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1.ACD.正确。
B.有误,“风俗通”部分提到“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选项“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说法与材料不符。
故答案为:B12.描绘要扣住季节特征,想象合理,语言通畅。本题答案不唯一。谷雨:一眼望去,满地的青苗和绿草在风中轻轻摇曳。你可以遐想:一串串雨珠从天而降,像一双双温暖的手,抚摸着田间的谷物,让它们茁壮成长。
故答案为:描绘扣住季节特征,想象合理,语言通畅。示例:白露:微微透着些曦光的清晨,茫茫秋水泛着些许的寒意。你可以遐想:一丛丛郁郁青青的芦苇凝着一层细细密密的露珠,播曳在清寒的秋风里。三、古诗文阅读(18分)古诗文阅读【甲】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乙】扬江陵府曲江楼记[宋]朱熹广汉张侯敬夫①“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②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飘然有出尘之想。①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④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A.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B.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以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⑤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注释】①敬夫:张栻,字敬夫,号南轩,理学宗师,“湖湘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好友。②腌:昏暗不明。③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④汲汲然:焦急迫切的样子。⑤次第:逐一陈述。13.按要求填空。①阅读甲乙诗文及注释可知,甲诗中故居的主人贾谊,乙文中提及的,都曾被贬官。②乙文中提及的“范公之书《岳阳》”指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划线句①表述的意思与《岳阳楼记》中“”一句相近。14.联系所学,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课文内容选文内容释义政通人和岁丰人和①属予作文以记之而以书来属予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而知兹楼之胜③15.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16.对乙文中划波浪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理解:朱熹的这篇《扬江陵府曲江楼记》和范公的《岳阳楼记》一样,都是受到好友嘱托才写成的,且两者都写了自己登楼所看到的景象。B.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理解:(朱熹)想和张敬夫一起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张九龄的风采来满足自己平素里的心愿。这表现了朱熹对张九龄的追思与认可。17.文人诗者常触景生情,请结合诗文,完成以下探究。诗文所见之景与特点抒发的情感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诗人看见贾谊的古宅里秋天的枯草,寒肃的树林和西斜的落日,所见之景具有①的特点。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②张敬夫看见③18.结合本文后两段和《岳阳楼记》内容,分析朱熹的写作目的与范公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有何不同?【答案】13.张九龄/张公/曲江公;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4.人心和顺;同“嘱”,嘱托;美好15.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16.B17.萧瑟、冷清;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蒙,隐约在水天之外,所见之景具有朦胧晦暗的特点。;对张九龄被贬的伤感,对其不在朝廷时仍然迫切地担心自己的主张不能实现的感慨。18.朱熹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合乎实际地辨别是非是稳固不变的天理”这个道理,用以自反观自身,也供世人观看。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为了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4)(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参考译文】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而感到不快,于是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长江、秀丽的湖泊,萦纡曲折,旷远深满,而西陵峡的群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又都在云空和烟水之外出没。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大概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吧?从前公离开宰相之位而在此地做太守,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赋诗,大概都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想法。至于他感伤时事,他的心未曾有一天不在朝廷。而且急切地希望自己的主张最终能得以施行。可悲啊!”于是写了匾名“曲江之楼”,并写信嘱托我为它写一篇记。我读了敬夫的信,了解到这座楼的美景。想着能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览,眺望江山,观赏楼的规模形制,然后举杯相劝,吟咏张公的诗,从而在千年之后想象他的为人,或许能稍稍安慰我素来的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远了,而读他书的人,没有不为之掩卷叹息的。因此,是非邪正的实际情况,是天理的本来状态,也是人心不可停止的东西。登上这座楼的人,在这里也可以反观自身而有所感悟。我对于这座楼,既未能前往观赏。无法写出这里山川风景、早晚四季的变化,像范仲淹写《岳阳楼记》那样。只能依循着敬夫的原话,再附上我自己的感慨罢了。后来的君子,能够来阅览观看。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①根据“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飘然有出尘之想”以及注释可知乙文中提及的被贬官的人是曲江公或者说张公、张九龄。②根据我们的积累,可知乙文中提及的“范公之书《岳阳》”指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与《岳阳楼记》中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一致。
故答案为:张九龄/张公/曲江公;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4.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①“政通人和”句意为: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人和:人心和顺。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句意为:嘱咐我写一篇文章记叙这件事。属:同“嘱”,嘱托。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句意为:我观看那巴陵郡美好的盛景。胜:美好。
故答案为:人心和顺;同“嘱”,嘱托;美好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登上这楼的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登此楼者:这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主语是“登此楼者”(登上这座楼的人),谓语是省略的动词(通常理解为“登”或“来此”),描述了一个动作或状态的主体。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这是一个状语+动词+宾语的结构。于此:介词短语作状语,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或时间,即“在这里”。亦可以:副词“亦”(也)和助动词“可以”连用,表示“也可以”。反诸身:这是一个动补结构,其中“反”是动词,意为“反省、反思”;“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身”是名词,指“自己”。整体意思是“反省到自己身上”。而自得之矣:这是一个连词+动词+宾语+语气词的结构。而:连词,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这里理解为顺承,即前一个动作发生后,紧接着发生后一个动作自得之:动。“得”后带宾语“之”(指代前面提到的“反诸身”的结果或感悟),“自”作状语修饰“得”,表示“自己得到”。矣: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肯定的语气。
故答案为: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16.A.有误,朱熹和范仲淹写的都不是自己登楼时所看到的景象。
B.正确。
故答案为:B17.本题考查诗文的理解。①“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意思是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诗人看见贾谊的古宅里秋天的枯草,寒肃的树林和西斜的落日,所见之景具有萧瑟、冷清的特点。②“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唵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意思是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蒙,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所见之景具有朦胧晦暗的特点。结合“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可知,朱熹想和张敬夫一起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干年以前张九龄的风采来满足自己平素里的心愿。这表现了朱熹对张九龄的追思与认可,对其不在朝廷时仍然迫切地担心自己的主张不能实现的感慨。
故答案为:萧瑟、冷清;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蒙,隐约在水天之外,所见之景具有朦胧晦暗的特点;对张九龄被贬的伤感,对其不在朝廷时仍然迫切地担心自己的主张不能实现的感慨。1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结合“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以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可知朱熹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合乎实际地辨别是非是稳固不变的天理”这个道理用以自反观自身,也供世人观看。而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为了本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阔大心胸和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故答案为:朱熹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合乎实际地辨别是非是稳固不变的天理”这个道理,用以自反观自身,也供世人观看。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为了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四、语言运用(56分)19.根据下列情境,完成相关任务。嘉兴某校“69辩论社”举行辩论赛,辩题是“开卷是否有益”,正反双方唇枪舌剑,反方认为,开卷要有有选择、有目的才会有益,正方辩手说:“也许有人说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开卷”,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光读所谓有用的好书,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敢于尝试,乐于接受不同方面的书,从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才能更全面地完善自己,从而经受得住多方面的挑战。如果在读书之前,就限定了书的种类,读书的目的等等,读起来虽有用,恐怕再多,也仍营养不良。”请针对正方的发言,为反方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鲜明,论述清晰有力。150字左右。【答案】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各位:我方坚决认为,“开卷有益”这一古训固然正确,但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盲目地开卷,不加选择地接纳所有书籍。相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选择、有目的地阅读,才是通往智慧与成长的康庄大道。首先,书籍浩如烟海,质量参差不齐。从经典名著到网络爽文,从学术专著到街头小报,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不同的知识与观念。如果一味追求“敢于尝试,乐于接受”,我们很可能会在无意义的阅读中浪费大量时间,甚至被误导,接受错误的价值观或知识。正如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亦需甄别与筛选,方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有选择地阅读有助于我们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每个人的兴趣、专业、人生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在书海中挑选那些与我们成长方向相符、能够补充我们知识短板的书籍,才能最大化阅读的效益。比如,一位立志成为科学家的青年,若将大量时间耗费在言情小说的阅读上,无疑是对其宝贵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再者,有目的的阅读能够激发我们的深层思考与创新能力。当我们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阅读时,我们会更加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交流,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火花。这种深度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更能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知识点】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题干要求请针对正方的发言,为反方写一段辩论词。正方的观点是“开卷不用选择,要敢于尝试,乐于接受不同方面的书”。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反方的观点是“开卷有益,但必须有选择、有目的”,围绕“选择”的好处进行分析阐述即可。故答案为: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座的各位:我方坚决认为,“开卷有益”这一古训固然正确,但它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盲目地开卷,不加选择地接纳所有书籍。相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选择、有目的地阅读,才是通往智慧与成长的康庄大道。首先,书籍浩如烟海,质量参差不齐。从经典名著到网络爽文,从学术专著到街头小报,每一本书都承载着不同的知识与观念。如果一味追求“敢于尝试,乐于接受”,我们很可能会在无意义的阅读中浪费大量时间,甚至被误导,接受错误的价值观或知识。正如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亦需甄别与筛选,方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有选择地阅读有助于我们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每个人的兴趣、专业、人生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在书海中挑选那些与我们成长方向相符、能够补充我们知识短板的书籍,才能最大化阅读的效益。比如,一位立志成为科学家的青年,若将大量时间耗费在言情小说的阅读上,无疑是对其宝贵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再者,有目的的阅读能够激发我们的深层思考与创新能力。当我们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阅读时,我们会更加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交流,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火花。这种深度阅读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更能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要把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还要有理有据,表达看法时要有条理。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礼”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规则意识的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四冲程内燃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及说明
- 劳动之于生活模板
- 《斗拱介绍婴幼儿版》课件
- 《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湖南省课程》课件
- 社区2019年初工作计划
- 合肥市庭院施工方案
- 县教育局201年政务公开工作计划
- 二年级上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 年度营业员工作计划模板
- 村民活动中心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制冷空调系统安装维修工(五级)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2024年度企业形象策划与市场营销合同
- 低血糖护理新技术新进展
- 办公室安全知识培训
- 旅游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建筑制图基础机考网考题库及答案C完整版
- 2024-2030年中国预装式变电站行业现状规模与前景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工程项目调研报告(共7篇)
- 9 《集合》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