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3页
《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4页
《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

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的思想感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供

大家参考。

《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1

【学情分析】

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对于写景文章有初步的认识,但他

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

用上还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

感受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t青景,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

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认

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

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

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体会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的有关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的景色。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说说哪个景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今天呀,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

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3."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快查查

字典,看看分别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一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

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初读: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

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以学生已有的水平为起点,在学生自读、相互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相机点拨。提醒"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要丢掉,"薄"字不能写出左右结构,

"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

3.播放视频:同学们,你们想亲眼看看这奇特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吗?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对话,给学生留

下宽松的、自由的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初

步感知文本,理清课文脉络。

三、重点研读,感受奇特美景

本环节紧紧围绕"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奇观)

进行教学。

1.同学们,刚刚录像里潮水的景色,咱们课文里也有,赶紧翻开课本,自由

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文中哪些描写潮水的句子特别喜欢,你

就把它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一会再请同学来展示。

①学生先自我尝试

②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③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两组寻找"你看到什么",两组寻找"你听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下列词句的理解

⑴讨论交流,你听到了什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

号狼吼

①通过师生模拟雷声"轰隆隆"体会理解"闷雷滚动"。

②展开想象,说说怎样的声音,才会让你感觉到天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

得颤动起来。

⑵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人声鼎沸、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

天卷地

①学生交流想象潮水来临时人们的心情表演人们的动作,从而理解"沸腾"、

"人声鼎沸":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江边,看着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

线,你等待已久的大潮出现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结合你现在的感受

再来读读。

②出示对比句:学生对比交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⑶小组互评,相互补充,加深体会感受。

⑷引导再读:刚刚我们从全班的合作交流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

这奇特而又壮观的大潮,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

两段话,再次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美景把。

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

有趣,读得津津有味。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

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

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

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3.创设情境,运用词语

⑴弓I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段话里有很多非常优美的词语,你们喜欢吗?

想要积累它们吗?下面听老师说意思,你们猜词语,看谁掌握,反应最快。

①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

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②风和浪都很平静-

③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一

④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一

⑤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一

⑵积累词语,单单知道意思还不行,还要学会运用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应

用一下把,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现在你就在钱塘江边,你要报道这样一个天下

奇观,你会怎么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词语的办法要求学生根据词义说出词语,可以有效地

促进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同时又采用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知识,升华感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受体会。

2.出示作业自助餐:

①喜欢积累的你,背诵课文3、4自然段,并抄一抄,背一背文中你认为优

美的词、句语。

②喜欢交流的你,向你的爸爸妈妈简单介绍钱塘江奇特壮观的景色。

《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

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三、教学准备

词卡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

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

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

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

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

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书的时候,要

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

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

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

(薄雾闷雷涨注意学生在朗读加点字时的字音。)

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

(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

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A、八月十八—的观潮日

B、盐官镇—的地方

C、观潮人一最多

D、响声——

E、浪潮最壮观

F、人的情绪——涨

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

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

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4.指导朗读:Q)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

见的景象。

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

大潮是"天下奇观"?

(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

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

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板书:潮来前。)

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

L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后来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

教学实际学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汹涌澎湃之美。)

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最雄伟、最壮观?

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

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指导朗读:

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

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

响亮?

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

心中的惊喜。

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

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

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沸腾了,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一人声鼎沸。

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

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中的激动。

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这澎湃之美来。

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

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

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

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

5.自读三、四自然段,感受"变化"。

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

感染力,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

(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

(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一翻滚——浩浩荡荡

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

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

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

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对话文字,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

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

景色的句子。

2.品味"横卧"。

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卧"字,左边一个"臣",又边一个"卜",表示"人"。"臣"

像什么呢?(上下排列着两只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么什么时候人的

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卧"是什么意思?

C、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

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A、理解"屹立",来了解"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

B、小山:若隐若现

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

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

和谐、壮观……)

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

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

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

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

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而现

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

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

五、作业。

A、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

《观潮》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

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

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

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

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

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

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

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

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

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

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

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

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

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

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

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

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

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

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

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

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

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

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

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

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

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

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

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

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一渐近一再近一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

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

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一画批一讨论一

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

"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

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

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

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

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Q)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L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

爰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

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

"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

训练听、思、说能力。教学手段: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

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

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

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

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

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

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一

一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一平静、雾蒙蒙。(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

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