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小学校新建食堂项目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1页
临江小学校新建食堂项目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2页
临江小学校新建食堂项目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3页
临江小学校新建食堂项目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4页
临江小学校新建食堂项目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江小学校新建食堂项目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报告目录222071、勘察工作概况 、勘察工作概况1.1任务由来1.2工程概况根据甲方提供的勘察任务委托书和建筑物方案设计平面布置图所知,该工程规划用地面积大约800㎡,建筑面积约560㎡。本项目由新建临江小学学生食堂组成。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为二级,采用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建筑层数1层,本工程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一般,重要性等级二级。地基沉降允许变形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确定,设计方案无其它特殊限制。各栋建筑物的拟建标高和拟采用基础型式等详细设计参数见委托书及拟建物设计参数表1.2-1。表1.2-1拟建物设计参数表拟建物名称设计地坪标高(m)层数地下室建筑物最大高度(m)安全等级结构类型荷载kN/单柱拟用基础型式对差异沉降敏感程度新建学生食堂255.201F15.95二级框架最大1000桩基础敏感拟建场地为已进行初步平场,拟建建筑区域较平坦,场地整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标高在251.6-261.2之间,整体高差约9.6m。1.3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1、本次勘察目的是评价场地的稳定性,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及设计参数。2、根据规范及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要求,具体任务如下:(1)取得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各拟建物及场区的地面整平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的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进行稳定性评价,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3)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和土分类及其空间分布、工程特性等,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岩土参数。(5)查明埋藏的河堤、沟堑、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拟建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提供环境边坡、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评价边坡、基坑施工和使用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供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9)确定抗震场地类别,并进行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当场地位于抗震危险地段时,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提出专门研究的建议;3、勘察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3)勘察纲要;(4)实测勘察范围内的1:500地形图(坐标系为永川区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0.5米)。4、勘察工作执行规范《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50/T-229-2015)《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T50585-2019)《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地下水质检验方法》(DZ/T0064-2021)《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图例图示规定》(2005年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国家/行业/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现行勘察设计规范/标准/法规/条例等。1.4勘察阶段与勘察范围判定接受委托任务后,我公司随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有关规定结合现场踏勘情况及《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建筑物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综合确定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为直接详勘(见勘察阶段判定表)。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满足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满足勘察范围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为中等复杂场地,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可不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平坦,坡度<10°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需进行初步勘察1.5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安全等级三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乙级。表1-5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判定因素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1地形、地貌地貌单元单一,地形坡角小于10°2岩层倾角(°)10°3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较发育4岩土特征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有特殊性岩土5土层厚度3.4m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7不良地质条件较发育8破坏地质的人类环境活动边坡高度土质边坡小于8m岩质边坡洞顶覆盖厚度与洞跨之比踩空区占有地面积比例%9对相临建筑影响程度小场地类别判定中等复杂场地1.6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1.6.1勘察工作的布置接受任务后,我司派相关技术人员对场地进行踏勘,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编写了勘察纲要。并按渝建〔2013〕345号文件和渝建〔2013〕346号文件要求,进行了勘察阶段和勘察范围的判定,该项目的勘察阶段和勘察范围均满足文件要求。本次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水位观测、取样试验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作布置主要以兼顾建筑角点、边线等原则,勘探孔间距不等,本次勘察共计布设勘探孔6个。其中控制性钻孔4个,约占总孔数的67%,一般性钻孔占33%,满足规范要求。其中一般性钻孔进入设计标高以下中风化基岩8~10m,控制性钻孔进入设计标高以下中风化基岩10~12m。布设勘探剖面5条。工程地质调查采用1:500有拟建物的地形图,剖面测量采用1:200。1.6.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司于2023年11月24日组织1台设备进场施工,于2023年11月25日完成钻孔共6个,总进尺95.4m。在钻孔岩芯中采取岩样4组做抗压试验。简易水文观测6孔。工程地质测绘约0.01km2,测绘工程地质剖面5条,总长约0.26km。具体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6-1。表1.6-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序号工作内容单位数量比例尺1钻探m/孔155.4/62钻孔标高及坐标测量孔/组日6/13地质剖面测量Km/条0.26/51:2004工程地质调查(1:1000)Km20.011:5005取岩样组46取土样组/7取水样件/8重型动力触探m/孔4.5/39声波测试孔/10电法物探m/11简易地下水位观测孔612抽水试验台班/孔/1.6.3勘察工作及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工作实施过程中,我司严格按编制的《勘察纲要》、场地实际情况及有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1)工程地质测绘:对拟建场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1:500的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0.01km2。着重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成分、结构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分、结构、厚度、风化程度及产状等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工程地质测绘观察点和各种界线在图上的误差小于2mm,满足要求。(2)工程测量: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总平面图(坐标系为永川区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甲方提供位于场外的二个控制点的坐标、高程作为本次测量控制起算依据,使用RTK测量剖面数据及钻孔座标、高程。勘探点高程误差小于5cm,平距误差小于50cm。测量成果经现场自检、互检和专检,精度符合规范要求。表1.6-3控制点坐标点号X(m)Y(m)H(m)备注Kz136747.00655116.426261.23Kz236726.67055071.014261.65(3)钻探:采用1台XY-1油压型钻机对场地岩土进行取芯钻进,严格按勘察纲要、钻探规程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未出现安全质量事故。钻探操作严格按照规程作业:在覆盖层中终孔孔径≥110mm,中风化岩层中终孔孔径≥91mm;土层多采用加少量水干钻,基岩中等风化层采用较大水量给压钻进。土层回次进尺控制在1.0m以内,岩石回次进尺控制2m以内。素填土土层岩芯采取率达到70%~80%,强风化岩芯采取率80%~86%,中等风化基岩岩芯采取率≥90%,均满足《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要求。(4)取样:选择控制性钻孔采取岩样4组,岩样直接采取岩芯样,及时封装,及时填写样品标签,妥善保存。样品运输采用木箱充填纸屑或稻草装箱。所有样品均及时送至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5)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对场地3个钻孔素填土进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采用双向张拉绳索牵引探杆,使探杆始终处于垂直状态,以减少导向杆与重锤间的摩阻力,同时避免落锤时钻杆产生偏心和侧向晃动。现场设有专人指导施工,并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6)水位观测:钻孔终孔后用提筒抽完孔内循环水,24小时后观测静止水位,均存在稳定地下水位。(7)本次所有野外勘察工作由建设单位派现场代表见证,对我司的测量、钻孔、取样、原位测试等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质量控制,我司野外勘察工作量真实可靠。(8)图件绘制采用软件:理正勘察重庆版绘图,图件成果满足勘察规范要求。综上所述,在整个勘察过程中,现场专门地质技术人员及时编录,仔细记录各种地质现象,为保证勘察质量和资料的准确性,切实作好自检,互检和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各种勘察工作均达到有关技术规范和委托书要求。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查后,可提交建设单位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永川区临江小学校内,有道路可达拟建场地,场地位置优越,交通较为便利。2.2地形地貌勘察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场地建筑区域已经进行了初步场平工作,地势平坦,平场标高大多接近设计标高,大多标高在251.6-261.2之间,整体高差约9.6m。高差较小,地形坡角<10°。2.3气象与水文(1)气象本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气温42℃(2006年8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2.5℃(1943年2月8日);多年无霜期314.9d,雾日平均30~40d;区内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2日,重庆),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8d,多年平均降雨量1050mm,近三年平均值1100mm,降雨主要集中于每年7~9月。主导风为西北风,风速17.5m/s~20.5m/s。水文拟建场地范围内未见水塘、溪沟、水库等地表水体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建筑位于平坦地带,本场地地下水贫乏,无稳定地下水位。2.4地质构造及地震2.4.1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道路位于石庙场向斜,据场区基岩出露段实测,岩层产状300°-315°∠10°-14°,优势产状310°∠10°,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岩层层面无填充或局部被少量粉质粘土填充,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经地面调查,未发现其它断裂构造及褶曲,区内无断层通过,构造地质条件较简单。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倾向184°,倾角74°,裂隙间距2~3m,走向延伸7~10m,裂面平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物,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倾向95°,倾角66°,裂隙间距0.5~1.2m,走向延伸3~6m,裂面平整,呈闭合~微张状,无充填或局部少量粉质粘土填充,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为层状结构,定性判定场地岩体较完整。2.4.2地震重庆地区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辖区内分布三大地震断裂带:华蓥山基底断裂带、长寿遵义基底断裂带、七曜山基底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地震。自公元前26年以来,有记载的大于或等于4.7级的地震有20余次,属地震活动性较弱的中强地震活动区。自2002年以来,监测到的最大一次地震是于2017年11月23日发生在武隆县5.0级地震,其次,2004年11月22日发生在石柱县4.6级地震,震中烈度为5度,有感范围900平方公里;武隆县江口地震震级为3.5级,烈度达6度;巫溪县孔梁水库诱发的3.4级地震,地面房屋被破坏。重庆地震的特点是震源很浅,比如1989年11月20日渝北区统景(靠近长寿遵义基底断裂带)发生的地震,震源仅5公里。表2.3.2-1重庆地区有记录的中强地震表发生日期震级震中烈度发震地主城区烈度备注1854.12.245.5Ⅶ重庆南川Ⅳ1855.84.75Ⅵ重庆彭水≤Ⅳ1856.6.106.25Ⅷ重庆黔江≤Ⅴ1989.11.205.2-5.4Ⅶ渝北统景Ⅳ双震1999.8.175.0Ⅵ重庆荣昌县城Ⅲ1997.8.135.2Ⅶ重庆荣昌Ⅲ2001.6.234.9Ⅵ重庆荣昌≤Ⅲ2004.11.224.6Ⅴ重庆石柱县有感2008.5.128.0Ⅺ四川省汶川县Ⅴ2010.1.315.0Ⅶ四川省遂宁市与重庆市潼南县交界处有感2016.12.274.8Ⅵ重庆荣昌有感2017.11.235.0Ⅵ重庆武隆有感2021.9.166.0Ⅷ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有感2022.9.56.8Ⅷ四川甘孜州泸定县有感根据上述资料,场区历史上未出现过地震烈度大于Ⅵ度的地震。本区新构造运动主要为间歇性抬升,属构造较稳定地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年版)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拟建场地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5地层岩性场地覆盖层为素填土(Q4m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素填土(Q4ml):素填土:褐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及少量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粒径约100~300mm,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15%,结构松散,稍湿。主要为平场时回填,堆填时间约3年,表层为近期回填。本次钻探揭示最大厚度2.8m(ZY3)。(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强风化泥岩:红褐色,暗红色,大部分矿物已被风化,岩芯破碎呈碎块、土夹碎块状,岩块手可折断。该层层厚1.20m(ZY1)~1.60m(ZY4)。中等风化泥岩:红褐色,暗红色,中厚-厚层状构造,局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较完整,呈短-长柱状,柱长4-25cm,岩质较软。强风化砂岩:红褐色、灰褐色,由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大部分矿物已被风化,岩芯破碎呈碎块、土夹碎块状,岩块手可折断。该层层厚1.20m(ZY6)~2.60m(ZY1)。中等风化砂岩:红褐色、灰褐色,由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组成。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岩芯较完整,呈柱状,节长4-35cm,岩质较硬。场地基岩以砂岩为主,泥岩位于表层次之。上述各地层的岩性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2.6水文地质条件2.6.1地表水拟建场地已进行初步平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大气降雨主要以地表水形式向低洼地段和排泄,场地内零星存在积水水洼。2.6.2地下水勘察区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上部土层孔隙中,水量较小,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自身透水性能制约,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的补给,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大。基岩裂隙水一般埋藏在岩体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水和上覆土层孔隙水的补给。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及裂隙面充填特征等因素的控制,总体上看,该类水水量一般不大,对工程建设影响不大。勘察施工期间,在钻孔完成后清除钻孔内施工循环水,24小时后进行水位观测,未发现水位恢复,不存在稳定地下水位。综上所述,场地地下水贫乏,不存在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条件相对简单。2.7不良地质作用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表明,道路沿线内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地面塌陷和河流段塌岸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8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期间未揭露地下水,在钻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勘察区主要为斜坡地带,有利于地表水的收集及排泄,勘察区的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拟建场地四周目前无污水排放,根据地区经验,场地环境类型取Ⅲ类,该类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等级为微腐蚀。拟建场地地基范围内的岩土类型为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和基岩,人工素填土岩性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据调查周边无污染源,根据地区经验该类岩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2.9特殊性岩土本场地特殊性岩土为素填土、强风化基岩(泥岩、砂岩)。素填土:褐色为主,主要由粉质粘土及少量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粒径约100~300mm,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15%,结构松散,稍湿。为邻近建筑拆迁及场平时回填,回填时间约3年。素填土具有欠固结、湿陷性等不良特点,未经处理,不宜直接作为持力层。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20~2.6m。强风化带底面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强风化带岩体较破碎,呈碎块状或短柱状,其厚度小、变化较大。抗压强度低,承载力低,稳定性一般,工程特性一般。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3.1.1素填土场地覆盖层为人工素填土,场地填土为整平场地随机抛填,本次勘察在3个钻孔中进行重型(N63.5)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如下:表3.1-1素填土重型(N63.5)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孔号触探范围(m)未经修正的击数区间值修正后平均击数(锤)变异系数加权平均击数(锤)ZY21.0-2.52-75.00.3864.9ZY31.0-2.52-85.00.401ZY61.0-2.52-94.80.454据上表可知,动力触探锤击数变异系数很高,场地填土均匀性较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2.3判定场地素填土为松散状态。根据地区经验:素填土天然重度20.00kN/m3,天然内摩擦角取30°,粘聚力取5kPa;饱和重度取21.00kN/m3,饱和内摩察角取25°,粘聚力取2kPa。3.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本场地泥岩为次要岩性,分布于表层,厚度较小,因此未对其进行取样分析,对场地主要岩性砂岩取4组作岩石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泥岩厚度较薄,分布在表层,因此未对其取样)。岩石各项指标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统计于表3.2-1。表3.2-1中等风化砂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成果统计表岩石名称岩样编号单轴抗压强度天然(MPa)饱和(MPa)中等风化砂岩ZY132.0028.6030.0024.3021.4023.10ZY330.4026.0028.3022.5019.5021.80ZY430.8031.2032.4024.3023.7025.30ZY626.1028.0029.9019.5021.0023.00样本数n1212最大值32.425.3最小值26.019.5平均值φm29.4822.45标准差σf2.1051.866变异系数δ0.0710.083统计修正系数γs0.960.96标准值φk28.4421.5软化系数0.76最小值~最大值26.0~32.419.5~25.3根据试验成果统计可知,中等风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8.44MPa,变异系数0.071,变异性很低;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1.5MPa,变异系数0.083,变异性很低。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岩石坚硬程度根据上述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1,中等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1.5MPa,软化系数0.6,为不易软化的较软岩;2、岩体完整程度钻孔钻入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多呈柱状、短柱状、采取率>90%,中等风化砂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故场地中等风化岩体属较完整。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及完整性,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7,场地中等风化岩石基本质量等级:砂岩为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基本质量等级划分为Ⅳ类。3.4岩土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1、土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结合地区经验,素填土天然重度20.00kN/m3,天然内摩擦角取30°,粘聚力取5kPa;饱和重度取21.00kN/m3,饱和内摩察角取25°,粘聚力取2kPa。场地素填土厚度不大,因此本场地可不考虑负摩阻力系数。2、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中4.2.6规定,按以下公式计算,计算公式: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10.4.2规定,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当岩体受水浸泡时,用饱和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较完整时取1.40~1.1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较破碎时取1.10~0.7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本工程岩体较完整,中等风化砂岩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等风化砂岩fa=0.33×21.5MPa×1.1≈7804kPa;3、岩体物性指标根据地区经验,砂岩岩石天然重度值取25.00kN/m3;临时边坡允许值按有关规范和重庆地区经验取值。4、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5.3.9计算。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k取21.50MPa。嵌岩段侧阻、端阻综合系数请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范表5.3.9中查取。3.4-1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试验项目天然重度(kN/m3)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抗剪强度标准值(天然状态)桩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临时边坡允许值(H<5m)C(kPa)Φ(°)岩土名称天然饱和素填土天然20.0*压实填土(λc≥0.97)130*5*天然30*1:1.50饱和21.0*2*饱和25*60*强风化泥岩24.5*饱和25.0*250*0.35*1:1中等风化泥岩24.5*饱和25.0*1200*0.40*1:0.50强风化砂岩25.0*饱和25.5*300*0.50*1:1中等风化砂岩25.0*饱和25.5*28.4421.578040.60*1:0.50注:(1)带“*”者为地区经验值;(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分项系数取0.33,取饱和值计算。(3)岩体水平抗力系数:中风化泥岩取60MN/m3,中风化砂岩取180MN/m3。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素填土取10MN/m4。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泥岩值取300kPa,砂岩值取600kPa。(4)素填土建议压实处理,填土压实系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后,可不考虑填土负摩阻力系数。(5)本工程存在临时边坡,高度最高约6.0m,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临时边坡(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及坡顶无建筑物时)放坡建议采取放坡开挖,坡率值建议如下:素填土:1:1.50;强风化基岩1:1.0,中等风化基岩:1:0.50。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地震效应评价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及周围无滑坡,危崖、崩塌、断层破碎带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按《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规范,场区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教育建筑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本项目建筑工程为学校食堂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为重点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因此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内覆盖层主要为平场后期填土,未来填土剪切波速平均值取140m/s(经验值),土的类型属软弱土;属中软土;基岩的剪切波速大于500m/s,属于岩石。各拟建地块震效应评价见表4-1。表4-1地震效应评价表(地下车库与主题建筑脱开)拟建物名称设计地坪高程(m)依据整平后覆盖层最大厚度(m)计算深度场地土层

等效剪切波速

(m/s)场地

类别设计抗震周期抗震地段素填土粉质粘土总厚学生食堂255.2ZY44.804.84.8140Ⅱ0.35一般地段等效剪切波的计算取其所在地块的岩土层分布的相对不利值。至今场地平场工作还未完成,建议建设方在填土层回填压实后重新对其进行的剪切波测试以核实场地的类别及特征周期值。4.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3规定,本场地不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处理。在地震作用时本场地或场地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地基液化、震陷的问题。4.3边坡稳定性评价1、环境边坡:图1,环境边坡分段示意图本工程环境边坡主要为平场标高与环境标高形成的高差,如图1,最大高差为6m,先分段评价如下。AB段:边坡长约32m,西侧为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4m,东侧为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2.6m,该段离红线较近,平场时可临时放坡,挖方区边坡成分为素填土、强风化泥岩,土质边坡为主,参考剖面3,边坡安全等级三级,临时放坡坡率填土1:1.5,强风化泥岩1:1,考虑红线范围较小,建议该侧永久边坡采用挡墙进行支挡。BC段:该段边坡长约16m,为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3.4m,典型剖面1/2,平场时可临时放坡,放坡坡率素填土1:1.5,考虑到红线有足够距离,可建议采取斜坡绿化处理。CD段:边坡长约32m,也是西侧为挖方边坡,东侧为填方边坡,挖方最大高度约为2.5m,填方最大高度约1.4m,平场时可临时放坡,放坡坡率素填土1:1.5,永久边坡设计采用斜坡绿化处理。DA段:边坡长约19m,为挖方边坡,岩土混合边坡,土质边坡为主,最大高度约6m,边坡组成成分为素填土、强风化泥岩,典型剖面1/2,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平场时可进行临时放坡,临时放坡坡率填土1:1.5,强风化泥岩1:1,永久边坡设计采用斜坡绿化处理。2、基坑边坡:本工程不存在地下建筑,因此不存在基坑边坡问题。4.4相邻构(建)筑物影响评价本工程邻近南侧距离11m存在相邻建筑,该建筑为砖混结构,4层,基础形成为浅基础,基础埋深约1.5m,本工程施工与该建筑有足够的安全施工距离,为其影响较小。除此之外,其余不存在构建筑物,本工程建筑高度较小,加强文明施工对相邻建筑影响较小。4.5场地适宜性评价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现状整体稳定。对环境边坡有效支挡处理后,拟建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5、地基评价5.1岩土地基均匀性评价1.填土多呈松散状态,成分、厚度及分布不均匀,承载力较低,均匀性差。2.强风化基岩:完整性差,厚度不均匀,承载力低,均匀性一般。3.中等风化基岩:中等风化基岩完整性较好,岩芯一般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短柱状、碎块状,岩石新鲜,局部岩质较硬,强度较高,均匀性好。5.2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场地整平后,地形相对平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有利于地表水的自然排泄,局部坑洼地带会形成地表积水,下渗后填土层中易形成上层滞水,基础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护壁,并采取相应的截、排水措施。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随季节影响变化大,尤其是暴雨易顺坡流进场地,地表水(降雨)对场地影响较大,应采取相应的截、排及抽水措施,勿使大气降水及施工用水滞留于场地内。场地地下水相对贫乏,不存在稳定地下水位。5.3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层厚度及分布情况,各岩土层地基稳定性、均匀性、承载力及水文地质条件如下:1.填土多呈稍密状态,成分、厚度及分布不均匀,承载力较低,均匀性差,承载力低,未经处理的填土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2.中等风化基岩:中等风化基岩完整性较好,岩芯一般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短柱状、碎块状,岩石新鲜,局部岩质较硬,强度较高,均匀性好,可作为建筑基础持力层。结合拟建物的特点和当地建筑经验,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见表5.3-1。表5.3-1拟建物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拟建物名称设计高程设计层数高度结构类型整平后中风化基岩

最大埋深(m)持力层选择基础型式学生食堂255.21F5.95框架6.2中风化基岩桩基础注:根据建筑荷载及建筑高度,本工程也可采用浅基础形式,可选用压实填土做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采用浅基础,为避免建筑的不均匀性沉降,填土的密实度及地基承载力需现场测试同时满足设计要求。5.4地基及基础施工建议1、场地已进行初步平场回填,填土分布与整个建筑区域。2、场地二次平场时建议做好新老填土的有效结合,场地内存在新近填土及未来整平时的填土,因此应对此部分填土采用碾压夯实处理建议进行压实处理,分层碾压,作为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地面标高以上的填土压实系数λc≥0.97,以避免不均匀沉降给拟建工程带来不良影响。3、基础施工分段进行、跳槽开挖、先深后浅、对临时边坡进行支撑或放坡。4、开挖后的土石方不能就近在基坑附近堆放加载,以免造成基坑壁失稳。施工注意对基坑边坡变形监测及其相邻建筑的变形监测。5、应做好场地基坑内的截排水措施。5.5成桩的可行性论证、桩基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拟建物整体为平坦开阔,有利于桩基础施工,场地东侧有排水沟有利于地表水收集及排出;2、本工程桩基础桩深总体较浅,建议采用机械灌注桩成桩工艺施工,成桩条件较好。3、场地平场放坡后,边坡不影响机械灌注桩成桩工艺施工。4、根据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场地无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影响基础施工安全。5、桩基础施工对其它环境的影响小,机械钻孔桩施工主要是泥浆排放污染问题、噪音污染问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施工时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壁,避免人工填土、砂土垮塌,对环境及相邻建筑、桩身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并保证施工安全,并应及时排出基坑积水、及时封底、及时灌注桩身。5.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拟建场地平场及边坡放坡施工过程中,扰动土体可能诱发坡体失稳等危害,建议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回填时采取必要的人员撤离避让措施,必要时按渝建发[2014]16号文的要求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管理。(2)场地存在二次回填,处理好新老填土的结合,以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产生沉降。(3)未经处理过的填土,后期可能存在填土的不均匀沉降。(4)场地内中等风化带岩石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具有一定的变异性,施工时可能在局部地段或部分基础位置岩石抗压强度实测值略低或高于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