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红小豆、玉米间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DB14T-红小豆、玉米间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DB14T-红小豆、玉米间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DB14T-红小豆、玉米间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DB14T-红小豆、玉米间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山西省地方标准《红小豆、玉米间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编制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二〇二四年一月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该标准修订任务来源于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2年度省级地方标准复审结论公告”(山西省地方标准公告2022年第20号)文件。(二)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创世植物研究院主要起草人信息: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王彩萍女室主任/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文本编制张耀文男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试验指导侯小峰男副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意见征集赵吉平男副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数据采集郭鹏燕女副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数据采集郭兆萍女助理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试验示范成玉红女技师山西农业大学试验示范王宏伟男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数据采集赵雪英女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数据采集候燕嵘女助理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试验示范曹旭男技师山西省创世植物研究院试验示范二、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山西省是我国优质杂粮产区,素有“杂粮王国”的美誉。但是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化竞争,玉米发展为我省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作物,挤占杂粮等作物发展空间,杂粮生产出现连年下滑态势。红小豆和其他杂粮作物一样在生产中出现产能下降,潜力无法真正发挥的局面。其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总产偏低,单产不稳,产业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据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红小豆2020年种植面积在14.7万亩,总产1.25万吨,单产40.53-89.15kg/亩。总产和单产落后于河北、辽宁、吉林等红小豆生产先进省份。产品销售以原粮为主,缺乏专门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红小豆种植-加工-销售进入恶性循环。2、种植分散、管理粗放,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管理技术体系红小豆常被看成小杂粮和救灾作物,和大宗粮食作物比生产中对红小豆重视程度不够,生产投入少,管理简单粗放,良种良法配套措施少。其次是种植环境差,主要种植区域在丘陵、山地、旱垣区,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导致产品营养品质和商品的品质参差不齐,影响了红小豆种植和经营的经济效益。3、种植模式单一,发展空间萎缩,导致产能下降和玉米等其他经济作物比红小豆种植过程中管理相对复杂,人力成本高,收益低,是导致红小豆种植面积下降产能下降的原因之一;其次生产中缺乏有效协调种植收益和扩大红小豆种植相结合的栽培技术是导致红小豆产能下降的另一主要原因。红小豆作为小杂粮类的主要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丰富,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红小豆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荫蔽等特点,且由于其本身的固氮作用,是重要的养地作物。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提出山西发展有机旱作的农业方向和我省实施“特”“优”农业战略的大背景下,为充分发掘山西小杂粮的生产优势,先后出台了大力鼓励和扶持发展东西两山小杂粮的政策,红小豆作为区域内的优势作物,不能与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争面积,要充分发挥其间作、套种优势来挖掘生产潜力和提升产能,促进我省特优农业的稳步发展。标准起草组根据山西气候特征、土壤条件以及玉米栽培现状以及多年来在食用豆育种和推广方面的试验实践经验,起草编制了《红小豆、玉米技术规程》,并通过在山西省晋中市、吕梁市等地区实施、走访调研以及向相关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来不断完善。自2016年发布实施以来,对提高我省红小豆产能和经济、生态收益的双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解决我省红小豆玉米间作模式混乱、品种繁多、栽培管理技术落后、没有统一标准,农民对间作模式的生态效益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引领农民在红小豆、玉米间作种植方面进行标准化生产,有效利用资源、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准发布实施以来历经七年有余,七年来为满足生产与市场需求,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有必要对《红小豆、玉米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进行修订,更好的体现标准的先进性,同时规范红小豆玉米间作的标准化生产。三、主要起草工作过程2022年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山西省标准化条例》、《省级地方标准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2018年12月31日前发布实施且现行有效的省级农林牧渔类标准进行集中复审,经各标委会论证、行业主管部门建议、专家评审和公示,《红小豆、玉米间作技术规程》需进行修订。1、成立标准修订工作组地方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后,起草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修订工作小组,并认真学习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DB14/T1.1-2020)和《地方标准技术审查工作规范》(DB14/T2577-2022)中关于标准文本的格式和写作要求,同时,起草工作小组的成员进行了任务分工并制定了工作计划。2、调研考察该标准实施以来,工作组成员进行过以下有关红小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的试验与调研:2018-2021年工作组成员一直进行红小豆、玉米间作模式的示范、调研与意见反馈工作,2019-2020年在汾阳市,晋中市,绛县等开展了间作模式下的红小豆品种鉴选,2020-2021年在汾阳市进行了进行间作模式下不同带宽行比配置试验。并以调研、反馈、试验的数据为基础,确定该规程修订的可行性。3、收集资料利用山西省农业大学文献数据库,及时查阅间作套种方面的文献、新近研究成果及现行的相关规程,分析研究其中的技术参数,为本规程的修订奠定文献资料基础,并对调研、反馈、试验的数据进行了整理,为该规程修订的可行性。4、修订文本与完善在广泛收集、分析、归纳与研究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和现有规程的基础上,根据GB/T1.1-2020中规程编制的要求,2023年1月,规程起草工作组在对试验结果、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着手规程文本的修订工作,确定起草人员。2023年4月完成文本大纲并形成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并发送多位食用豆领域专家和该技术规程的应用单位,各专家与相关单位反馈各自建议后,2023年6月份综合专家意见汇总修改形成送审稿。2024年1月,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在标准完成人对该标准修订汇报后,专家组对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提出了修改建议,修订组根据修改建议对标准文本进行完善,形成报批稿。四、制(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一)制(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1、合法性本标准实施的玉米和红小豆两种作物属于我省的优势种植作物,红小豆属于我省积极支持的杂粮产业,不存在违法和禁、限种植作物;标准实施中应用的红小豆、玉米品种都是通过我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在品种适宜性和种植区域等均符合种子法的要求;标准实施中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均符合相关行业国标规定。2、安全性本标准的实施细则、具体操作方法以标准起草小组近年开展的红小豆、玉米间作技术标准的试验数据和的应用结果反馈为基础,并各方征求专家意见建议,查阅了大量有关间作套种栽培技术方面的技术资料和相关文件,经过严格的科学试验研究验证,充分保证了标准的安全实施。3、适用性标准起草小组在结合本规程中各项技术均来自于试验数据和各地试验示范经验积累和反馈修改,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便于机械化操作,节省人力,减少投入的优点。规程对间作过程中播前准备,品种选择,间作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进行了具体描述,使操作者易于理解,便于掌握。4、先进性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引用了最新的红小豆品种选育研究成果和最新试验的实践经验。本规程中所选用的间作红小豆品种都是我所新近选育及引进的科研成果,例如:1.汾小豆2号于2021年通过了山西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22年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遴选为主推品种,在丰产性、适应性、商品性和适应机械化收获等方面都具有先进性。2.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之一,本规程操作过程中立足全程机械化的目标,在间作红小豆品种的选用和生产操作中,尽量选用适宜机械化种植与收获为前提,本规程体现了先进性原则。(二)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制定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规章执行。引用和遵守了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分析、综合论述标准起草组以“合法性、安全性、适应性、协调性和先进性”为修订原则,以文本结构更加合理、表述更加准确、技术指标更加科学为修订目标,从7个方面对文本进行了修订,其中:1、涉及结构性调整的主要有1项:(1)增加了附录A、B、C“红小豆玉米间作病害防治”、“红小豆玉米间作虫害防治”,红小豆玉米间作生产档案“。修订原因:为了该规程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更加简明和具体化,操作更加简单和方便。2、涉及表述与编辑性修改的主要有3项:(1)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2章)。修订原因:“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已废止,修改为“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删除已废止的标准“NY/T5205无公害食品红小豆”。(2)更改了原标准中“5.2整地做畦”。删除“并做畦,畦宽2m”。修订原因:修订的规程中不需要该操作。(3)更改了更改了原标准中“8.2中耕除草”,增加“也可在播后选用精异丙甲草胺(80ml/666.7m2)封闭防草1次,玉米3~5叶期、红小豆2~3片复叶时喷施噻吩磺隆(2~3g/666.7m2)化学除草1次”。修订原因:为了使该规程在实施过程中节省劳动力的投入。3、涉及到的技术指标主要有3项:(1)原标准“6品种选择”,添加“红小豆品种选用汾小豆2号、晋小豆5号等,玉米品种选用太育9号、大丰26号等”。修订原因:认真科学地分析种植区域生态特征和主要障碍因子,针对这些地区地力条件差,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酶及微生物活动微弱的特点,尽可能多利用一些根系发达的小豆品种,红小豆种子选择依据国标GB/T10461-2008小豆及多年多点的试验数据确定;玉米品种选择依据(GB1353-2018)玉米确定,同时玉米品种选择时结合间作方式的特点选株型直立,光合效率高的品种。同时使该技术规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品种选择更加简单明了,取舍性强。验证方法:通过多年多点的适应性试验和引种试验来确定和验证所选的品种。适应性试验于2019-2020年在汾阳市,晋中市,绛县等多地多品种进行试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4×3m2,供试品种为晋小豆2号、晋小豆3号、晋小豆5号、汾小豆2号、汾小豆3号、汾小豆5号、汾小豆6号、汾小豆9号、并红1号、冀红9218、柳林红小豆共11个,种植密度为10000株/亩,玉米选用山西各地普遍种植的太育9号。连续2年的试验结果显示:间作方式下汾小豆2号、汾小豆3号、晋小豆5号和汾小豆6号这四个品种产量和其它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汾阳、晋中市两地汾小豆2号、晋小豆5号产量表现优于绛县;汾小豆5号、汾小豆3号在绛县表现优于汾阳、晋中。间作条件下玉米产量在三地表现差异不明显。因汾小豆3号和汾小豆6号生长习性不适于机械化收获,间作时不作选择。(2)将原标准文本“7.1.2种植方式”中修改为“采用一体化播种机播种,带宽2.2m,红小豆:玉米配比为3:2,红小豆行距0.30m,玉米行距40cm,红小豆、玉米带间距0.60m”。(3)将原标准文本“7.1.3播种密度”中修改为“红小豆行距0.30m,穴距0.15~0.18m,每穴2粒,留苗密度10000~12000株/667m2,玉米行距40cm,株距0.13~0.16m,留苗密度3800~4600株/667m2”。修订原因:带宽行比配置对于间套作体系中作物生长和群体产量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合理的带宽行比配置可以提高作物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进程;能够增加间套作系统中作物的干物质积累量,并促进干物质更多的分配到籽粒当中;利于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促进养分积累;同时利于土地当量比的提高,实现群体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原标准中红小豆和玉米等带宽虽然适宜于机械化的操作,但没有挖掘发挥间作模式下作物的边行优势潜力。验证方法:在品种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试验来确定代表性品种应选用的间作模式试验。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汾阳市进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因素A为红小豆间作玉米带宽,3个水平,A1:200cm(160cm+40cm),A2:220cm(180cm+40cm),A3:240cm(200cm+40cm),因素B为红小豆、玉米行比,2个水平,B1:2∶2(2行红小豆和2行玉米),B2:3∶2(3行红小豆和2行玉米),单作玉米和红小豆为对照,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24个小区。红小豆间作玉米,每个小区种植2带,带长5m,单作玉米采用生产常规的50cm等行距种植,单作红小豆采用生产常规的50cm等行距种植。玉米种植密度均为4000株/亩,红小豆种植密度均为10000株/亩,玉米单粒条播,红小豆双粒穴播。红小豆、玉米同期播种。连续2年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下LER值表现不同,说明不同田间配置对亩产值会造成影响。不同间作模式处理下,LER值变化范围为0.92-1.40,说明不同间作模式下亩产值不同。单作作物产量显著高于间作作物产量。带宽为2.0和2.2米时,增加红小豆行比,间作作物(红小豆、玉米)产量均有所增加。带宽为2.4米时,增加红小豆行比,间作作物玉米产量小幅减少,红小豆产量小幅增加。带宽行比过度增加时,间作产量优势减弱,产值下降。不同带宽下增加红小豆行比,LER值均增加,说明增加红小豆行比可以提高间作优势。两年试验结果表明:A2B2模式下,LER值最大(1.20),说明A2B2模式(带宽2.2米,行比3:2)为红小豆、玉米间作最优配置。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在标准修订过程中,起草修订小组先后征求了山西农业大学和汾阳市九丰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等相关单位、专家的意见,专家们对规范性引用文件、品种选择、播种方式、病虫草害防治、机械化收获等技术内容作出了修改意见,意见采纳情况见附表。本标准在修订、研讨及征求意见过程中没有重大意见分歧。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本标准的修订严格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律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等规章,执行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参考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和DB14/T2578-2022地方标准审查工作规范等标准、规范。在标准的修定过程中还学习和借鉴了其他省市的现行标准,DB14/T1594-2018红小豆机械覆膜播种技术规程,DB13/T5304-2020马铃薯红小豆一年两作栽培技术规程等,与其他省市及同类标准相比,本规程在间作模式下红小豆品种选择,种植密度等方面都体现出套作模式差异性。和现行国标、行标及其他省市地规程比较,本规程有以下特点:本标准积极响应国家、山西省政策,致力于口粮和杂粮作物产能和效益的双提升,为我省“特”“优”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杂粮原料来源;相较于其他同类标准,本标准主要针对的山西省平川地区红小豆、玉米间作的种植,做到了保证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适当增加红小豆的种植面积和产能,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经济收入。八、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进行发布实施。本标准根据山西省核桃林种植模式与特点,并在山西汾阳市、晋中市、绛县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具备了指导生产实践的条件,但本标准提出的技术并不能涵盖和适合山西境内所有地区的红小豆、玉米间作的种植,可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执行,各生产单位和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九、实施标准的措施(政策措施/宣贯培训/试点示范/配套资金等)结合山西生产实际,本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后采取以下措施:1、利用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刊、杂志、视频、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以科研和推广项目为依托,向适宜区域广大种植户、农技人员、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