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演练实施计划_第1页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演练实施计划_第2页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演练实施计划_第3页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演练实施计划_第4页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演练实施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演练实施计划TOC\o"1-2"\h\u13220第1章前言 3165511.1研究背景 321994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23848第2章城市公共安全现状分析 3160152.1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概述 442012.2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现状比较 4262032.3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 414580第3章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理论 5243373.1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53673.2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目标 5207083.3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与要素 68392第4章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742324.1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 752304.1.1风险识别 7314794.1.2风险评估方法 7280624.2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7276724.2.1目标层 7209424.2.2准则层 840774.2.3指标层 840284.2.4因子层 825544.3风险评估结果与分析 8301254.3.1风险排序 833214.3.2风险分布 8150674.3.3风险趋势 833514.3.4风险防控措施 87463第5章应急资源与能力评估 8187785.1应急资源概述 875615.1.1人力资源 932865.1.2物资装备 9227415.1.3资金保障 9201815.1.4信息与通信技术 9101885.1.5社会资源 9207865.2应急能力评估方法 9185795.2.1指标体系法 957315.2.2模糊综合评价法 994805.2.3灰色关联分析法 953915.2.4系统动力学方法 1093515.3应急资源与能力优化配置 10320395.3.1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10115545.3.2物资装备优化配置 10171025.3.3资金保障优化配置 10223675.3.4信息与通信技术优化配置 1014425.3.5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1012518第6章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 10243516.1应急预案体系构建 1035456.1.1总体应急预案 10146346.1.2专项应急预案 1196386.1.3部门应急预案 1156546.1.4现场处置方案 11244576.2应急预案编制方法与步骤 11157686.2.1编制方法 1151566.2.2编制步骤 1178106.3应急预案的实施与评估 11299116.3.1应急预案的实施 11295066.3.2应急预案评估 113763第7章应急演练设计与实施 12264907.1应急演练概述 12200397.2应急演练设计原则与流程 12120737.2.1设计原则 12211447.2.2设计流程 12174647.3应急演练实施方案编制 1343497.4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 13259717.4.1评估方法 1363267.4.2评估内容 1326037.4.3总结与改进 1331872第8章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 13225558.1信息化建设概述 13228918.2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14218318.2.1信息资源整合 14280948.2.2信息资源共享 1476558.3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1419738.3.1系统架构 14262728.3.2系统功能 1549448.4信息化保障措施 1555308.4.1技术保障 1519458.4.2人才保障 15207918.4.3经费保障 1514080第9章城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1565079.1宣传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15255419.2宣传教育体系构建 15268999.3培训体系构建与实施 1616520第10章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16171910.1持续改进的必要性 16165210.2改进策略与方法 171038810.3改进措施与实施计划 17第1章前言1.1研究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公共安全挑战。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对城市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国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演练实施计划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现状,探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演练实施计划,以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研究意义①为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成果可以为部门在制定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政策、规划及措施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②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水平。通过研究,有助于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③增强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本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公共安全风险的认识,促进公共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研究旨在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降低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⑤推动应急管理学科发展。本研究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有助于丰富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推动应急管理学科的发展。第2章城市公共安全现状分析2.1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概述城市公共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各类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严重性等特点,给城市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2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现状比较(1)国外城市公共安全现状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城市公共安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以美国为例,其设有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各州、市也设有相应的应急管理部门。这些国家在城市公共安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2)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3)先进的技术手段;4)全面的应急预案;5)广泛的公众参与。(2)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现状我国在城市公共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但部分领域仍存在立法空白;2)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但部门协调和联动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4)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足;5)公众参与意识逐渐提高,但参与程度和效果仍有待提升。2.3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尽管我国在城市公共安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部分领域仍存在立法空白,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管理等。现行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执法力度不够、法律责任不明确等。(2)应急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已初步建立应急管理体制,但部门协调和联动机制尚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职责不清、信息不畅、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在城市公共安全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监测预警、应急通信、救援装备等方面,尚不能满足城市公共安全的实际需求。(4)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虽然我国已基本形成应急预案体系,但部分应急预案仍存在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也有待加强。(5)公众参与程度不高虽然我国公众参与城市公共安全的意识逐渐提高,但实际参与程度和效果仍有待提升。部分公众对城市公共安全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影响了应急事件的有效应对。第3章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理论3.1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应急管理体系是指在城市面临突发事件时,通过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对应急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调度,以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组织管理体系。它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机制、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信息等多个方面。3.2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目标(1)构建原则①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在应急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始终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核心目标。②预防为主,防抗救结合:强化事前预防,加大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力度,将防灾、抗灾、救灾紧密结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应急管理格局。③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和部门的职责,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协同作战。④依法规范,科学应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法规制度,保证应急管理工作依法开展,科学、有序、高效。⑤社会参与,共同应对: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系。(2)构建目标①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构建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组织应急救援。②降低灾害损失:通过风险管理、隐患排查、应急救援等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③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和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3.3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框架与要素(1)框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框架包括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制度、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应急信息、培训演练和科技支撑等八个方面。(2)要素①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职责,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高效协同。②运行机制:完善应急响应、指挥调度、信息报告、协调联动等运行机制,保证应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③法律制度:制定和完善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法治保障。④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措施和救援流程。⑤应急资源: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装备、资金保障等,提高应急保障能力。⑥应急信息: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平台,实现应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高应急决策和指挥调度效率。⑦培训演练: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救援队伍的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⑧科技支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应急管理体系构建提供科技支撑。第4章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4.1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是构建有效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本章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4.1.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通过对城市历史安全案例的统计分析,识别可能导致公共安全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具体方法包括:(1)资料收集:收集近年来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案例、应急预案、相关政策法规等资料。(2)专家访谈:邀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专家进行访谈,获取风险识别的专业意见。(3)鱼骨图分析法:运用鱼骨图分析法,从人、物、环境、管理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可能导致公共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4.1.2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1)定性评估:运用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评估风险程度。(2)定量评估:建立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合实际数据,计算各风险因素的风险值。4.2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根据风险识别结果,构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层次:4.2.1目标层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4.2.2准则层根据风险类型,将风险因素分为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准则层。4.2.3指标层在准则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具体评估指标,包括:(1)自然灾害类:地震、洪水、台风等。(2)灾难类:交通、火灾、泄漏等。(3)公共卫生类:传染病、食品安全等。(4)社会安全类:恐怖袭击、网络攻击等。4.2.4因子层对指标层中的各指标进行分解,得到具体的风险因子,作为风险评估的基础。4.3风险评估结果与分析依据构建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估方法,对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果:4.3.1风险排序根据评估结果,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排序,明确高风险因素。4.3.2风险分布分析不同区域、时段、人群的风险分布情况,为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4.3.3风险趋势结合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的演变趋势。4.3.4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持。第5章应急资源与能力评估5.1应急资源概述应急资源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类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应急资源,对于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应急资源进行概述:人力资源、物资装备、资金保障、信息与通信技术、社会资源等。5.1.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包括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等。应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5.1.2物资装备应急物资装备包括救援设备、通信设备、防护设备、生活保障物资等。要保证应急物资装备的充足、先进、适用,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果。5.1.3资金保障资金保障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要合理安排应急资金预算,保证应急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匹配。5.1.4信息与通信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平台,实现应急信息共享、快速传递和处理。5.1.5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要积极引导和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5.2应急能力评估方法应急能力评估是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运行效果的评价,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优化应急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本节介绍以下几种应急能力评估方法:5.2.1指标体系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估。5.2.2模糊综合评价法针对应急能力评估中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估。5.2.3灰色关联分析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应急资源与能力之间的关联程度,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5.2.4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构建应急能力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应急能力的动态变化,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决策支持。5.3应急资源与能力优化配置根据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结合城市公共安全需求,对应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应急能力。5.3.1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应急任务需求,优化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等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应急响应效率。5.3.2物资装备优化配置合理配置救援设备、通信设备、防护设备等物资装备,保证应急物资的充足、先进、适用。5.3.3资金保障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应急资金预算,保证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3.4信息与通信技术优化配置加强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共享、传递和处理能力,为应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5.3.5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引导和利用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资源,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第6章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6.1应急预案体系构建应急预案体系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建应遵循完整性、层次性、实用性和动态性原则。应急预案体系应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四个层次。6.1.1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全局性、战略性规划,明确应急管理的目标、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资源保障和法律法规依据等内容。6.1.2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特定领域或行业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6.1.3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各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针对本部门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部门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6.1.4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突发事件现场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现场应急指挥、救援力量部署、应急资源调配、疏散转移等内容。6.2应急预案编制方法与步骤6.2.1编制方法应急预案编制应采用桌面推演、实地考察、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等方法,保证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6.2.2编制步骤(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2)开展风险评估,分析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3)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范围和内容。(4)制定应急预案框架,明确应急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资源保障等。(5)编写应急预案,包括预案文本、附件、图表等。(6)组织专家评审,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7)报请领导审批,发布实施。6.3应急预案的实施与评估6.3.1应急预案的实施应急预案实施主要包括培训、演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工作。(1)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提高相关人员应急能力和素质。(2)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3)加强监测预警,提前发觉突发事件征兆。(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保证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6.3.2应急预案评估应急预案评估是对应急预案实施效果、适应性、完善性等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定期评估:根据规定周期,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评估。(2)专项评估:针对特定突发事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3)动态评估: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和优化应急预案。(4)评估结果应用:根据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第7章应急演练设计与实施7.1应急演练概述应急演练作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应急管理工作有效性、协调性和应急队伍实战能力的全面检验。本章主要围绕应急演练的设计与实施展开,包括应急演练的定义、类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为后续应急演练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基础。7.2应急演练设计原则与流程7.2.1设计原则应急演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针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明确演练目标,保证演练内容与实际应急需求相符合。(2)科学性: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科学设计演练场景和流程,保证演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实战性:注重实战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对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4)安全性:保证演练过程中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5)节约性: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演练成本。7.2.2设计流程应急演练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确定演练目标:根据应急管理工作需求,明确演练目的和预期效果。(2)制定演练方案:结合演练目标,设计演练场景、流程、参与人员和设备等。(3)编写演练脚本:详细描述演练过程,包括各环节的情景、角色、任务和指令。(4)组织演练筹备:落实演练场地、设备、人员等,保证演练顺利进行。(5)开展演练:按照演练方案和脚本进行实战演练。(6)演练评估与总结: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7.3应急演练实施方案编制应急演练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背景:描述演练设定的突发事件背景,明确演练针对的问题。(2)演练目标:明确演练要达到的效果和预期目标。(3)演练范围:确定演练涉及的区域、部门和人员。(4)演练时间:规定演练的开始、结束时间及各阶段的时间节点。(5)演练流程:详细描述演练的各个环节,包括情景设置、指令发布、应急响应、资源调配等。(6)演练评估:制定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价。(7)演练保障:明确演练所需的人员、设备、物资等保障措施。7.4应急演练评估与总结7.4.1评估方法采用现场观摩、录像回放、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演练过程。7.4.2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演练组织、演练流程、应急响应、协同作战、应急设备使用、演练效果等。7.4.3总结与改进根据评估结果,总结演练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完善应急预案和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第8章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8.1信息化建设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与效能的关键环节。本章主要从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以及信息化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论述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8.2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8.2.1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是对各类应急相关信息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利用的过程。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实现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准确、实时的信息支持。(1)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明确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种类、来源、更新频率等。(2)制定信息资源采集、处理、存储、传输等标准,保证信息资源的规范性和一致性。(3)推进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息利用效率。8.2.2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将整合后的信息资源在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共享,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1)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明确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共享权限等。(2)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应急信息快速查询、检索和分析。(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保证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8.3应急指挥调度系统8.3.1系统架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各类应急信息,包括监测预警信息、应急预案、应急资源等。(2)信息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挖掘,为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持。(3)指挥调度模块:实现应急指挥中心与现场救援队伍、相关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应急指挥效率。(4)决策支持模块: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应急预案、专家咨询、历史案例等决策支持信息。8.3.2系统功能(1)实时监控:对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掌握事件发展态势。(2)预警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应对措施。(3)指挥调度:实现应急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救援队伍的调度效率。(4)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8.4信息化保障措施8.4.1技术保障(1)采用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2)建立完善的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提高系统运维水平。(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系统安全稳定。8.4.2人才保障(1)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2)开展应急管理信息化培训,提升应急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8.4.3经费保障(1)加大财政投入,保证信息化建设经费的充足。(2)合理规划经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3)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第9章城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9.1宣传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有效应对依赖于广大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的提升。宣传教育与培训作为提高民众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宣传教育与培训,可以使民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9.2宣传教育体系构建(1)建立健全宣传教育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城市公共安全宣传教育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宣传教育工作。(2)制定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时间等要求,保证宣传教育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3)丰富宣传教育内容。结合城市特点和公共安全问题,编制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宣传教育资料,包括安全知识手册、宣传海报、视频资料等。(4)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如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5)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公共安全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