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件_第1页
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件_第2页
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件_第3页
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件_第4页
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考纲展示]

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主干知识]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构成的。(2)元素:具有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分子原子离子相同核电荷数(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

形式存在的状态。(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单质化合物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是否发生变化?16O变成18O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提示: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故16O变成18O不是化学变化,而是氧同位素之间的变化,中子数发生变化,属于核反应。二、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由一种元素或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提示:不一定。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分别是由氧元素、碳元素组成的混合物。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分类(1)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如下: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2)按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分为

种分散系。如:烟属于

分散系;雾属于

分散系;有色玻璃属于

分散系。2.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

,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

而形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

。[点拨]

(1)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虽叫做溶液,但属于胶体。(2)胶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气体,如烟、云、雾、有色玻璃等。9气固气液固固光亮的通路散射胶体溶液1.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2O、H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HCOOH、H2CO3、H2SO4分子中均含有两个氢原子,都是二元酸物质的分类和变化解析:氧化物是指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两种,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如H2O、CO、Na2O2,A中HCOOH是羧酸,Cu2(OH)2CO3是碱式盐,A项错;CH3CH2OH是非电解质,C项错;HCOOH分子中只有羧基氢可以电离,属于一元酸,D项错。答案:B1.无机物的分类2.氧化物的分类及其关系[特别提示](1)胆矾、明矾等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不是物质和水的混合物。(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5)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3.物质变化的分类[特别提示](1)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和颜色变化,但有发光、放热或颜色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在常压下将氧气冷却到-184℃时,O2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等。(2)原子的裂变、聚变中虽有新物质形成,但它不属于中学化学变化研究的范畴。[典例1]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解析]

A中SiO2为酸性氧化物,Na2CO3(纯碱)为盐;B中CO为不成盐氧化物,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水和O2,不是碱性氧化物;C中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答案]

D1.下表所列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酸性氧化物不是复合材料。答案:A常见的分散系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Fe(OH)3胶体是纯净物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解析:胶体是分散系,其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A错误;胶体是分散系,属于混合物,B错误;胶体粒子可通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D错误。答案:C1.常见分散系的比较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2)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3)聚沉:给胶体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颗粒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聚沉常用来解释生活常识,如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等。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点豆腐。(4)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泳常用来分离提纯胶体,如工业上静电除尘。[特别提示](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2)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有些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典例2]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思维点拨]

(1)根据实验过程,准确判断X、Y、Z的分散系类别。(2)注意不同分散系的辨析方法。[答案]

B2.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铁盐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并灼烧氯化铁溶液得到氧化铁,蒸干明矾溶液得到KAl(SO4)2,D项错误。答案:C胶体是处于介稳定状态的一种分散系,在一定条件下容易聚沉,所以制备胶体的条件比较苛刻,常见的方法:1.物理法如把纳米级的碳粉(微粒直径为1~100nm)与水混合,制得的分散系就是胶体。胶体的制备【典例】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Fe(OH)3胶体的制备:将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时,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氢碘酸,有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提纯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考纲展示]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2.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单元离子反应[主干知识]一、电解质和电离方程式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

的化合物,如NaOH、HCl、CH3COOH等。非电解质是无论是在

还是在

均以

形式存在的化合物,如CH3CH2OH、蔗糖等。2.强弱电解质水溶液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水溶液中熔融状态下分子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

”连接,弱电解质(包括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方程式中,用“

”连接。如: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H3·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书写,多元弱碱的电离一步写完。如:H2CO3:

;Fe(OH)3:

。(3)酸式盐的电离如:①NaHSO4溶于水:

。②NaHSO4加热至熔融:

。③NaHCO3溶于水:

。===某物质的水溶液导电性很强,该物质一定是强电解质吗?提示:不一定。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没有必然联系。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很弱,浓度较大的弱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可能很强。二、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某些离子的浓度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复分解反应类型①生成

的物质,如Al(OH)3、BaSO4等。②生成

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③生成

的物质,如CO2、SO2、NH3等。(2)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强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弱氧化性物质+弱还原性物质如FeCl3溶液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减小难溶难电离挥发性2Fe3++Cu===2Fe2++Cu2+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6Cl-===2Fe3++6Cl-+3H2O

—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符合

守恒和

守恒。Fe2O3+6H+===2Fe3++3H2O质量电荷(2)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的离子反应,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氢氧化钙溶液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用

来表示。同一类型H++OH-===H2O离子反应都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吗?提示:只有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才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固体反应如NH4Cl与Ca(OH)2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解析:牢记哪些物质该拆,哪些物质应保留化学式。A中铁片反应生成Fe2+,不应是Fe3+;B中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难溶不拆;C中电荷不守恒。答案:D[答案]

D1.(2014年北京西城检测)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盛放烧碱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NaOH===Na2SiO3+H2OB.用烧碱溶液吸收氯气:Cl2+2OH-===Cl-+ClO-+H2OC.用KSCN溶液检验Fe3+:Fe3++3SCN-===Fe(SCN)3D.酸性KI淀粉溶液久置后变蓝:4I-+O2+2H2O===2I2+4OH-解析:D项,酸性溶液中不会有OH-生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4I-+O2+4H+===2I2+2H2O。答案:D离子共存答案:C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1.一色——溶液颜色若限定无色溶液,则Cu2+、Fe3+、Fe2+、MnO、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4.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1)复分解反应:离子间结合成沉淀(包括微溶物)、气体、弱电解质时不能大量共存。如: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弱电解质(2)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如(注:Fe2+与Fe3+可以共存)(3)离子间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不共存,如(4)离子间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Ag+与NH3·H2O。[答案]

C答案:B溶液中离子的检验与推断答案:B1.实验原理(1)离子检验:加入特定试剂,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2)离子推断:根据离子反应和现象进行推断离子的存在。2.常见离子的特征反应现象(1)常见阳离子(2)常见阴离子①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进行检验(3)电中性原则。任何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是守恒的,即溶液呈电中性。这个隐含条件往往不被人注意,从而造成在离子推断中漏选或错选。如题中各种阳离子一一被排除后,根据电中性的特点,最后剩余的那种阳离子肯定有;反之亦然。请回答下列问题:(1)沉淀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2)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沉淀丙中一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____,如何用一化学实验来确定其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信息,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典例】1.CeO2加入稀H2SO4、H2O2混合物中生成Ce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将SO2分别通入KMnO4酸性溶液和Na2S溶液中发生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范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1molCl2通入含1molFeBr2的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2)1molCl2通入含1molFeI2的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3)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4)NH4HCO3溶液与NaOH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___________。(5)FeCl3溶液中Fe3+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6)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改实录]

[失分原因]

1.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不仅要原子守恒,还要得失电子守恒。2.描述反应现象问题时,要精而准,如溶液由……色变为……色。3.(1)、(2)两问关于与量有关的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时,注意氧化的先后顺序;(3)问不要漏写溶液中参与反应的离子;(6)问氨水为弱碱,应写分子式。[考纲展示]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第三单元氧化还原反应[主干知识]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判断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1)本质:反应过程中有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

。电子得失或偏移化合价发生变化2.有关概念及相互关系MnO2Cl22mol2mol还原酸3.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1)所有的

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2)所有的

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3)

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复分解有单质参加有单质生成4.电子转移的表示Cu与稀硝酸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1)单线桥法:有单质参加同时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提示:不一定。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其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由O2―→O3知,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故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1)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l2,一般被还原为

。(2)元素处于高价态的物质:如浓硫酸,一般被还原生成

;稀硝酸,一般被还原生成

;酸性高锰酸钾,一般被还原生成

。2.常见还原剂(1)活泼的金属单质:如Zn,一般被氧化为

。(2)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H2,一般被氧化为

。(3)元素处于低价态的物质:如CO,一般被氧化为

。Cl-SO2NOMn2+Zn2+H2OCO2[点拨]

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在反应中的作用,取决于与之反应的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H2O2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是H2O,对环境无污染,被称为“绿色”氧化剂。[自我诊断]1.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2.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3.难失电子的物质一定易得电子。(×)4.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5.失去电子越多的原子,还原性越强。(×)6.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1.已知2A-+B2===A2+2B-,2A-+C2===A2+2C-,2B-+C2===B2+2C-,2C-+D2===C2+2D-。则各种单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A2>C2>B2>D2

B.B2>C2>A2>D2C.D2>C2>B2>A2 D.C2>B2>A2>D2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及强弱比较解析:根据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可知,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上述4个反应的反应物中的单质都是氧化剂。由强弱规律可得,上述4个反应中的氧化剂、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顺序分别为B2>A2,C2>A2,C2>B2,D2>C2。综合排序为D2>C2>B2>A2。所以选C。答案:C1.依据反应原理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2.依据金属、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依据元素周期表4.依据反应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反应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例如:再如:5.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作用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产物价态越高氧化剂氧化性越强。6.依据电化学原理(1)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2)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特别提示](1)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如Al被氧化时产物为Al3+,失去3个电子,而Na被氧化时产物为Na+,只失去1个电子,但还原性Na>Al。(2)对于一种物质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反应,如Cl2+H2O===HClO+HCl,不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时,要注意Fe对应的阳离子是Fe2+,而不是Fe3+。[典例1]已知: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E2+>B2+>A2+>D2+B.氧化性D2+>E2+>A2+>B2+C.反应E+A2+===A+E2+能够进行D.提取某废水中含有的少量A2+时可以选用D[解析]

分析三个反应事实可得如下结论:综合三个结论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E2+>B2+>A2+>D2+。C项,若发生反应E+A2+===A+E2+,则氧化性:A2+>E2+,与题干事实不符,所以该反应不能进行;D项,虽然D比A活泼,但D能与H2O反应,所以不能用D来置换溶液中的A2+。[答案]

A1.铋(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ⅤA族,其价态为+3时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现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溶液,向其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的现象如表所示:则NaBiO3、KMnO4、I2、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I2、H2O2、KMnO4、NaBiO3B.H2O2、I2、NaBiO3、KMnO4C.NaBiO3、KMnO4、H2O2、I2D.KMnO4、NaBiO3、I2、H2O2答案:C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2.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2+FeI2===FeCl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2>Fe3+>Co2O3C.在反应③中当1molCo2O3参加反应时,2molHCl被氧化D.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解析:反应③中氧化产物是Cl2,A项错误;氧化性Co2O3>Cl2>Fe3+,B项错误;判断D项时可先假设其正确,然后看氧化性强弱关系是否符合事实。答案:C1.守恒规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得失电子总数相等。3.价态性质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比较,一般而言: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作氧化剂),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作还原剂);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只有氧化性)(只作还原剂)

(只作氧化剂)特例:在氯元素的含氧酸HClO、HClO2、HClO3、HClO4中HClO的氧化性最强。4.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不反应。如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下列分析中出现了价态的交叉,是错误的:5.难易规律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就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典例2]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解析]

[答案]

A2.美日科学家因在研究“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钯的化合物PdCl2通过化学反应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有:CO、Pd、H2O、HCl、PdCl2和一种未知物质X。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mol时,生成2mol物质XB.未知物质X为CO2C.反应中CO作还原剂D.题述反应条件下还原性:CO>Pd解析:钯的化合物PdCl2通过化学反应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说明PdCl2作反应物,Pd元素化合价降低,则CO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CO2+Pd↓+2HCl。X物质为CO2,CO作还原剂,Pd为还原产物,故还原性:CO>P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1mol时,生成1/2mol物质X,故A项错误。答案:A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3.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浓盐酸反应的产物是Cl2和Pb2+,则生成0.1molCl2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A.0.30mol B.0.15molC.0.1mol D.0.075mol答案:C1.配平方法——化合价升降法(1)基本步骤2.电子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应用电子守恒解题的一般步骤为:(1)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2)找准一个原子或离子得失电子数(注意化学式中粒子的个数)。(3)根据题中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得失电子守恒列出关系式。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特别提示](1)配平化学方程式时,化学计量数“1”也必须填写在空格里。(2)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列等式时千万不要忽略变价原子的个数。(3)注意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如Na2O2中氧元素、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3.某强酸性反应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物质:PbO2、PbSO4(难溶盐)、Pb(MnO4)2(强电解质)、H2O、X(水溶液呈无色)、H2SO4,已知X是一种盐,且0.1molX在该反应中失去3.01×1023个电子。(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有9.8gH2SO4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3)本反应体系中,若用浓盐酸代替硫酸,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PbO2+2MnSO4+2H2SO4===Pb(MnO4)2+4PbSO4+2H2O

(2)0.5mol(3)PbO2+4H++2Cl-===Pb2++Cl2↑+2H2O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1.利用某些实验手段证明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2.利用某些实验手段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3.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对化学实验的影响。【典例】

Ⅰ.卫生部2010年8月公布的食品安全预警中,各地报告因加工酱肉、卤菜过量使用或者误用过量亚硝酸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故有10起,中毒169人,死亡7人。亚硝酸钠(NaNO2)外观近似食盐,有像食盐一样的咸味,它的毒性较大,长期食用可能致癌。NaNO2在酸性条件下既具有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也具有还原性(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为了区别食盐与亚硝酸钠,老师提供了下表中的试剂、操作供学生选择。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实验探究(1)请设计两套方案判断被检验的样品是亚硝酸钠。方案一:试剂及操作: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方案二:试剂及操作: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检验样品是亚硝酸钠时采用了②⑥试剂和C操作的组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如图所示装置,根据实验现象: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所得结论氧化性:Cl2>Br2>I2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Ⅰ.(1)我们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使现象明显,依据信息酸性KMnO4溶液与亚硝酸钠反应褪色,淀粉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遇亚硝酸钠变蓝;(2)依据氧化性强弱,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强于氯气,所以高锰酸钾能与盐酸反应。Ⅱ.溴具有挥发性,也能使浸有淀粉KI溶液的棉花变蓝。[答案]

Ⅰ.(1)①②B溶液紫色褪去①③⑤B溶液显蓝色(其他答案也可)(2)不可行,盐酸也能与高锰酸钾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Ⅱ.不正确,无法证明与KI反应的是氯气还是溴蒸气[考纲展示]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第五单元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主干知识]一、物质的量浓度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B。2.表达式:cB=

,常用单位mol/L(或mol·L-1)。[点拨]

(1)V指溶液体积而不是溶剂体积;(2)取出任意体积的1mol·L-1溶液,其浓度都是1mol·L-1。但所含溶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3)“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组合,特别像NH3、Cl2等物质溶于水后成分复杂,但求算浓度时,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如氨水在计算中使用摩尔质量时,用17g·mol-1。1.1molNa2O溶于1L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1吗?提示:不是。1molNa2O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2molNaOH,溶液中溶质是NaOH而不是Na2O,且反应后溶液体积不为1L,故浓度一定不是1mol·L-1。2.将10.6g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1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对吗?提示:不对。10.6gNa2CO3·10H2O中n(Na2CO3)<0.1mol,故浓度小于0.1mol·L-1。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主要仪器(1)托盘天平可精确至

g,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物品放在

,砝码放在

。(2)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专用精确容器,瓶上标有

。(3)其他仪器:

等。0.1左盘右盘温度容积刻度线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配制过程配制过程如下:以配制480mL1mol·L-1NaCl溶液为例(1)所需容量瓶规格:

。(2)若用托盘天平应称量NaCl粉末

g。(3)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4)移液①移液前需要将溶液冷却至室温。②移液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③移液时需要进行的操作为:

,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500mL29.3搅拌加快溶解引流将烧杯中溶液注入容量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洗涤液也转入容量瓶(5)定容①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

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②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直到

。(6)假如其他操作均准确无误,分析下列情况对配制浓度的影响①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②移液时,对用于溶解NaCl的烧杯没有洗涤:

;③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补水至刻度线:

。1~2cm胶头滴管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偏高偏低偏低[点拨]

(1)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加蒸馏水,一旦超过刻度线,要重新配制。(2)配制时完全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因此容量瓶不必是干燥的,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结果。(3)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量取浓溶液的量筒不能洗涤后,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否则会影响结果。[自我诊断]1.0.1mol·L-1的NaCl溶液表示的是1L溶剂中溶解0.1molNaCl的溶液(×)2.在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通入水中并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3.从100mL0.1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为0.01mol·L-1(×)4.0.6mol·L-1的Ba(NO3)2溶液中含NO的数目是1.2NA。(×)5.50mL1mol/L氯化铝溶液与150mL3mol/L氯化钾溶液的c(Cl-)相等。(√)6.配制0.1mol/L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未冷却就转移至容量瓶,经洗涤、定容后其浓度会小于0.1mol·L-1。(×)1.下列溶液中,跟100mL0.5mol/LNaCl溶液中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0.5mol/LMgCl2溶液B.200mL0.25mol/LAlCl3溶液C.50mL1mol/LNaCl溶液D.25mL0.5mol/LHCl溶液解析:物质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100mL0.5mol/LNaCl溶液中c(Cl-)=0.5mol/L,而A、B、C、D项中,c(Cl-)分别为1mol/L,0.75mol/L,1mol/L,0.5mol/L,故D项正确。答案:D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4.溶液稀释和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在稀释或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总量不变,如:稀释前后:c1·V1=c2·V2;混合前后:c1V1+c2V2=c混V混,据此可进行相关计算。[典例1]

(2014年合肥模拟)有硫酸镁溶液500mL,它的密度是1.20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则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0%B.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2.4mol·L-1C.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40D.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是19.2%[答案]

C答案:C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2.某同学用Na2CO3配制0.10mol·L-1Na2CO3(aq),其称量操作如下图所示,最终配制溶液的浓度(

)A.偏高B.偏低C.可能偏高也可能偏低

D.准确解析:结合天平称量规则,实际称得样品的质量为4.7g,最终浓度偏低。答案:B1.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1)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具体操作如下:(2)检查合格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3)四个“不能”①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