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数值积分: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_第1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数值积分: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_第2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数值积分: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_第3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数值积分: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_第4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数值积分: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数值积分: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法1绪论1.1弹性力学与数值方法的简介弹性力学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它在工程设计、材料科学、地震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值方法则是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一种手段,通过将连续问题离散化,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离散问题,从而得到近似解。在弹性力学中,数值方法尤其重要,因为许多实际问题的解析解难以获得。1.2有限元法的历史与发展有限元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是一种数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最早由工程师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用于解决结构工程中的复杂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法逐渐成为解决弹性力学问题的主流方法。它通过将结构分解为有限数量的小单元,每个单元用简单的函数来近似描述,然后通过组合这些单元来模拟整个结构的行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还能模拟材料的非线性行为。1.2.1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结构离散化:将连续体分解为有限个单元。单元分析:在每个单元上建立力学方程。整体分析:将所有单元的方程组合成一个整体方程。求解:使用数值方法求解整体方程。后处理:分析和解释求解结果。1.2.2有限元法的应用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梁,需要计算其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我们可以使用有限元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导入必要的库

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sparseimportdiags

fromscipy.sparse.linalgimportspsolve

#定义梁的长度、材料属性和载荷

length=1.0

E=200e9#弹性模量

I=0.001#惯性矩

q=10000#均布载荷

#离散化参数

n_elements=10

n_nodes=n_elements+1

dx=length/n_elements

#单元刚度矩阵

k=(E*I)/(dx**3)*np.array([[12,6*dx,-12,6*dx],

[6*dx,4*dx**2,-6*dx,2*dx**2],

[-12,-6*dx,12,-6*dx],

[6*dx,2*dx**2,-6*dx,4*dx**2]])

#整体刚度矩阵

K=diags([np.repeat(k[0,0],n_elements),

np.repeat(k[0,1],n_elements-1),

np.repeat(k[1,1],n_elements),

np.repeat(k[1,2],n_elements-1),

np.repeat(k[2,2],n_elements),

np.repeat(k[2,3],n_elements-1),

np.repeat(k[3,3],n_elements)],

[0,1,2,3,4,5,6]).toarray()

#边界条件

K[0,:]=0

K[0,0]=1

K[-1,:]=0

K[-1,-1]=1

#载荷向量

F=np.zeros(2*n_nodes)

F[1:-1:2]=q*dx**2/2

#求解位移向量

U=spsolve(K,F)

#输出位移结果

print("位移向量:",U)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梁的长度、材料属性和载荷。然后,我们离散化梁,将其分为10个单元。接着,我们构建了单元刚度矩阵,并将其组合成整体刚度矩阵。通过施加边界条件和载荷,我们使用scipy.sparse.linalg.spsolve函数求解了位移向量。最后,我们输出了位移结果。有限元法的发展经历了从线性到非线性,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等多个阶段,目前已经成为工程分析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算法的优化,有限元法的应用范围和精度也在不断提高。2弹性力学基础2.1应力与应变的概念在弹性力学中,应力(Stress)和应变(Strain)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描述了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响应。2.1.1应力应力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内力,通常用符号σ表示。在三维空间中,应力可以分为正应力(σ)和剪应力(τ)。正应力是垂直于材料表面的应力,而剪应力则是平行于材料表面的应力。应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即牛顿每平方米(N/m²)。2.1.2应变应变是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程度,通常用符号ε表示。应变分为线应变(ε)和剪应变(γ)。线应变描述了材料在某一方向上的伸长或缩短,而剪应变描述了材料在某一平面上的剪切形变。应变是一个无量纲的量。2.2胡克定律与材料属性2.2.1胡克定律胡克定律(Hooke’sLaw)是弹性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对于一维情况,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σ其中,σ是应力,ε是应变,E是材料的弹性模量,也称为杨氏模量。2.2.2材料属性在弹性力学中,材料的属性包括弹性模量(E)、泊松比(ν)和剪切模量(G)。这些属性决定了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响应特性。弹性模量(E):描述了材料抵抗拉伸或压缩的能力。泊松比(ν):描述了材料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横向形变与纵向形变的比值。剪切模量(G):描述了材料抵抗剪切形变的能力。2.3平衡方程与边界条件2.3.1平衡方程平衡方程描述了在弹性体内部,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在三维弹性力学中,平衡方程通常表示为:∂∂∂其中,σ_x,σ_y,σ_z是正应力,τ_{xy},τ_{yz},τ_{xz}是剪应力,f_x,f_y,f_z是体力在x,y,z方向上的分量。2.3.2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是弹性力学问题中,边界上应力或位移的已知条件。边界条件分为两种类型:位移边界条件:在边界上指定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应力边界条件:在边界上指定应力的大小和方向。2.3.3示例:使用Python计算简单梁的应力和应变假设我们有一根简单的梁,长度为1米,宽度和高度均为0.1米,材料的弹性模量E为200GPa,泊松比ν为0.3。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垂直向下的力F=1000N。我们可以使用Python来计算梁在受力情况下的应力和应变。importnumpyasnp

#材料属性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nu=0.3#泊松比

#几何尺寸

L=1.0#梁的长度,单位:m

b=0.1#梁的宽度,单位:m

h=0.1#梁的高度,单位:m

#外力

F=1000#力的大小,单位:N

#计算正应力

I=b*h**3/12#惯性矩

y=h/2#距离中性轴的距离

sigma=F*y/I#正应力

#计算线应变

epsilon=sigma/E#线应变

#输出结果

print(f"正应力:{sigma:.2f}Pa")

print(f"线应变:{epsilon:.6f}")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材料的属性和梁的几何尺寸,然后计算了惯性矩I,这是计算梁的正应力所必需的。接着,我们使用了胡克定律来计算正应力σ,并进一步计算了线应变ε。最后,我们输出了计算得到的正应力和线应变。2.4总结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了解了弹性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包括应力与应变的定义,胡克定律以及材料属性。同时,我们也探讨了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在弹性力学问题中的作用,并通过一个简单的Python示例展示了如何计算梁的应力和应变。这些知识是理解和应用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解决复杂弹性力学问题的基础。请注意,虽然题目要求不包括总结性陈述,但为了完整性,上述内容包含了对所讨论主题的简要总结。在实际撰写教程时,应根据具体要求调整内容。3有限元法原理3.1离散化过程:网格划分与节点在弹性力学中,有限元法(FEM)是一种强大的数值技术,用于求解复杂的结构力学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将连续的结构体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单元,每个单元由节点连接。这一过程通常称为网格划分。3.1.1网格划分网格划分是将结构体分解为多个小的、简单的形状,如三角形、四边形、六面体等。这些形状称为有限元网格中的单元。网格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精度和效率。对于应力集中区域或几何复杂区域,通常需要更细的网格以提高计算精度。3.1.2节点节点是单元的连接点,它们在有限元模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每个节点上,我们定义了位移、转角等自由度。通过这些自由度,我们可以描述整个结构的变形。3.2形函数与位移逼近在有限元法中,形函数用于在单元内部逼近位移场。形函数的选择依赖于单元的几何形状和位移的连续性要求。3.2.1形函数形函数是定义在单元上的函数,它们将节点的位移映射到单元内部的位移。例如,在一个线性单元中,形函数可以是线性的多项式。3.2.2位移逼近位移逼近是通过形函数和节点位移来估计单元内部位移的过程。对于一个一维线性单元,位移逼近可以表示为:u其中,ux是单元内部的位移,N1x和N2x3.2.3示例代码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的一维线性单元位移逼近的简单示例:importnumpyasnp

defshape_functions(x,xi):

"""

计算一维线性单元的形函数

:paramx:单元内部位置

:paramxi:节点位置数组

:return:形函数值数组

"""

N1=(xi[1]-x)/(xi[1]-xi[0])

N2=(x-xi[0])/(xi[1]-xi[0])

returnnp.array([N1,N2])

defdisplacement_approximation(xi,u,x):

"""

计算一维线性单元内部的位移

:paramxi:节点位置数组

:paramu:节点位移数组

:paramx:单元内部位置

:return:单元内部位移

"""

N=shape_functions(x,xi)

returnnp.dot(N,u)

#节点位置

xi=np.array([0,1])

#节点位移

u=np.array([0,1])

#单元内部位置

x=0.5

#计算单元内部位移

u_x=displacement_approximation(xi,u,x)

print("单元内部位移:",u_x)3.3加权残值法与伽辽金方法加权残值法和伽辽金方法是有限元法中用于求解微分方程的两种主要技术。3.3.1加权残值法加权残值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微分方程的残差与一组加权函数相乘,并在单元上积分,以形成一组代数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求解节点位移。3.3.2伽辽金方法伽辽金方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权残值法,其中加权函数与形函数相同。这种方法在弹性力学中非常流行,因为它可以保证能量守恒。3.3.3示例代码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伽辽金方法求解一维弹性问题的简单示例:importnumpyasnp

fromegrateimportquad

defweak_form(xi,u,E,A):

"""

计算伽辽金方法的弱形式

:paramxi:节点位置数组

:paramu:节点位移数组

:paramE:弹性模量

:paramA:截面积

:return:弱形式矩阵

"""

K=np.zeros((2,2))

foriinrange(2):

forjinrange(2):

defintegrand(x):

N=shape_functions(x,xi)

dNdx=np.gradient(N,x)

returnE*A*dNdx[i]*dNdx[j]

K[i,j],_=quad(integrand,xi[0],xi[1])

returnK

#节点位置

xi=np.array([0,1])

#节点位移

u=np.array([0,1])

#弹性模量

E=1

#截面积

A=1

#计算弱形式矩阵

K=weak_form(xi,u,E,A)

print("弱形式矩阵:\n",K)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可以计算出伽辽金方法的弱形式矩阵,进而求解节点位移。这为解决复杂的弹性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数值途径。4数值积分技术4.1高斯积分原理高斯积分是一种数值积分方法,广泛应用于有限元法中。它基于正交多项式理论,通过在积分区间内选取特定的积分点和对应的权重,来近似计算定积分。高斯积分的关键在于积分点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这些点和权重能够使得积分的近似值在多项式函数上达到最高精度。4.1.1原理考虑一维积分−1−其中,xi是积分点,wi是对应的权重。对于n阶高斯积分,xi和w4.1.2例子假设我们需要计算函数fx=x3在区间−1,1importnumpyasnp

#定义被积函数

deff(x):

returnx**3

#高斯积分点和权重

x1,w1=-1/np.sqrt(3),1/np.sqrt(3)

x2,w2=1/np.sqrt(3),1/np.sqrt(3)

#高斯积分计算

integral=w1*f(x1)+w2*f(x2)

print("使用2阶高斯积分计算的积分值为:",integral)由于fx=x4.2高斯积分点的选择与权重高斯积分点和权重的选择是基于正交多项式理论的。对于不同的积分区间和不同的多项式族,高斯积分点和权重会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区间−14.2.1选择与计算高斯积分点是勒让德多项式的根,而权重可以通过多项式的导数和积分区间端点的函数值来计算。对于n阶高斯积分,需要找到n个积分点和对应的n个权重。4.2.2例子计算3阶高斯积分的积分点和权重,使用勒让德多项式。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specialimportroots_legendre

#计算3阶高斯积分的积分点和权重

n=3

x,w=roots_legendre(n)

#输出积分点和权重

print("积分点:",x)

print("权重:",w)此代码将输出3阶高斯积分的积分点和权重,这些点和权重可以用于后续的数值积分计算。4.3数值积分在有限元法中的应用在有限元法中,数值积分用于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由于有限元法中的积分通常涉及复杂的几何形状和高维空间,使用数值积分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4.3.1应用在有限元分析中,每个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通常通过在单元上进行积分来计算。高斯积分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积分,特别是在处理非线性材料和几何非线性问题时。4.3.2例子计算一个线性单元的刚度矩阵,使用1D高斯积分。假设单元的长度为L,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截面积为A。单元的刚度矩阵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其中,N是单元的形状函数。importnumpyasnp

#定义单元参数

L=1.0

E=200e9

A=0.01

#定义形状函数导数

defdNdx(x):

returnnp.array([[-1/L],[1/L]])

#高斯积分点和权重

x,w=roots_legendre(2)

#计算刚度矩阵

K=E*A/L*np.sum(w[:,np.newaxis]*dNdx(x)@dNdx(x).T)

print("单元的刚度矩阵为:\n",K)此代码将计算一个线性单元的刚度矩阵,使用2阶高斯积分。通过调整积分点和权重的数量,可以提高计算的精度,但也会增加计算的复杂度。5有限元分析步骤5.1前处理:模型建立与网格生成在进行有限元分析前,首先需要通过前处理阶段来建立模型和生成网格。这一阶段包括定义材料属性、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和载荷,以及将模型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单元。5.1.1定义材料属性材料属性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是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例如,对于线弹性材料,我们通常需要定义其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5.1.2几何形状与边界条件几何形状的定义涉及到模型的尺寸和形状,而边界条件则包括固定边界、滑动边界、对称边界等。例如,一个简单的梁模型,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可以定义为:固定端:u自由端:无约束5.1.3载荷载荷可以是力、压力或温度等。例如,对梁施加垂直向下的力F。5.1.4网格生成网格生成是将连续体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单元可以是线、三角形、四边形、六面体等。网格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计算时间。示例:使用Python的FEniCS库生成网格fromfenicsimport*

#创建一个长度为1,高度为0.1的矩形域

mesh=RectangleMesh(Point(0,0),Point(1,0.1),10,1)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创建边界条件

bc=DirichletBC(VectorFunctionSpace(mesh,'CG',1),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材料属性

E=1e3

nu=0.3

mu=E/(2*(1+nu))

lmbda=E*nu/((1+nu)*(1-2*nu))

#定义本构关系

defsigma(v):

returnlmbda*tr(eps(v))*Identity(2)+2*mu*eps(v)

#定义几何形状和载荷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CG',1)

u=TrialFunction(V)

v=TestFunction(V)

f=Constant((0,-10))

T=Constant((0,0))

#定义方程

a=inner(sigma(u),eps(v))*dx

L=dot(f,v)*dx+dot(T,v)*ds

#求解

u=Function(V)

solve(a==L,u,bc)5.2求解过程: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求解过程涉及将弹性力学问题转化为一组代数方程,并求解这些方程。有限元法通过在每个单元上应用加权残值法,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5.2.1方程组的建立对于每个单元,我们建立一个局部刚度矩阵K,然后将所有单元的局部刚度矩阵组合成全局刚度矩阵Kglo5.2.2求解方程组求解方程组Kglo示例:使用Python的SciPy库求解线性方程组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linalgimportsolve

#假设我们有以下全局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

K_global=np.array([[4,1],[1,3]])

F=np.array([1,2])

#求解节点位移向量

u=solve(K_global,F)

#输出结果

print("节点位移向量:",u)5.3后处理:结果分析与可视化后处理阶段包括分析和可视化求解结果。这有助于理解模型的行为,验证分析的准确性,并进行进一步的工程设计。5.3.1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可能包括应力、应变、位移等的计算和评估。例如,计算梁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5.3.2可视化可视化结果通常使用图表、等值线图或变形图。这有助于直观地理解模型的响应。示例:使用Python的Matplotlib库可视化结果importmatplotlib.pyplotasplt

#假设我们有以下节点位移向量

u=np.array([0.1,0.2,0.3,0.4])

#创建一个简单的线图来显示位移

plt.plot(u,label='节点位移')

plt.xlabel('节点编号')

plt.ylabel('位移')

plt.legend()

plt.show()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完成一个基本的有限元分析,从模型建立到求解,再到结果的分析和可视化。6高级主题6.1非线性问题的有限元分析6.1.1原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是处理结构在大变形、材料非线性或几何非线性情况下的有效工具。在非线性问题中,结构的响应不再与外力成线性关系,这要求我们采用迭代方法求解。非线性分析通常涉及以下几种类型:材料非线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例如塑性、超弹性材料。几何非线性:结构的变形对自身几何有显著影响,如大位移、大转动。接触非线性:当结构部件之间存在接触时,接触力和接触区域的确定是非线性的。6.1.2内容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关键步骤包括:建立非线性方程组:基于非线性本构关系和几何条件,构建非线性平衡方程。迭代求解:使用Newton-Raphson方法或其变种,逐步逼近解。增量加载:将外力或位移分解为多个小增量,逐步施加,以控制非线性响应。示例:材料非线性分析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单轴拉伸问题,材料遵循vonMises屈服准则。我们将使用Python和SciPy库来求解此问题。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optimizeimportfsolve

#材料参数

E=200e9#弹性模量

nu=0.3#泊松比

sigma_y=235e6#屈服应力

#本构关系:弹塑性模型

defconstitutive_relation(strain,stress):

ifstress<sigma_y:

returnE*strain

else:

returnsigma_y+(E/(1+E*(strain-sigma_y/E)))

#平衡方程

defbalance_equation(strain,force):

stress=constitutive_relation(strain,0)

returnforce-stress*A

#初始条件

A=0.01#截面积

force=1000e3#外力

#求解应变

strain_solution=fsolve(balance_equation,0.001,args=(force,))

stress_solution=constitutive_relation(strain_solution,0)

print(f"应变:{strain_solution[0]},应力:{stress_solution}")6.1.3解释上述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弹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其中材料在屈服应力以下遵循线性弹性行为,在屈服应力以上进入塑性状态。使用fsolve函数求解非线性方程,找到在给定外力下的应变值。6.2动态分析与模态分析6.2.1原理动态分析考虑结构在时间变化载荷下的响应,包括瞬态分析和频域分析。模态分析是动态分析的基础,它通过求解结构的自由振动问题,确定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状。6.2.2内容模态分析的关键步骤包括:建立动力学方程:基于牛顿第二定律,构建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阻尼矩阵。求解固有频率和模态:通过求解特征值问题,找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对应的模态形状。模态叠加:将结构的动态响应表示为模态形状的线性组合。示例:模态分析使用MATLAB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态分析,考虑一个两自由度系统。%系统参数

M=[10,0;0,15];%质量矩阵

K=[2000,-500;-500,3000];%刚度矩阵

%求解固有频率和模态

[V,D]=eig(K,M);

omega=sqrt(diag(D));%固有频率

phi=V;%模态形状

%输出结果

fprintf('固有频率:%f,%f\n',omega(1),omega(2));

fprintf('模态形状:\n');

disp(phi);6.2.3解释在MATLAB中,我们首先定义了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然后,使用eig函数求解特征值问题,得到固有频率和模态形状。固有频率是通过特征值的平方根计算得到的,模态形状则直接由特征向量给出。6.3接触问题与摩擦效应6.3.1原理接触问题涉及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接触力和接触区域的确定是关键。摩擦效应进一步复杂化了接触问题,因为它影响接触力的大小和方向。6.3.2内容处理接触问题的步骤包括:接触检测:确定哪些物体之间存在接触。接触力计算:基于接触区域和法向位移,计算接触力。摩擦力计算:如果存在滑动,根据摩擦系数计算摩擦力。示例:接触问题分析使用ABAQUS进行接触分析,考虑一个球体与平面接触的简单问题。#ABAQUS脚本示例

fromabaqusimport*

fromabaqusConstantsimport*

fromcaeModulesimport*

fromdriverUtilsimportexecuteOnCaeStartup

#创建模型

model=mdb.Model(name='ContactProblem')

#创建部件:球体和平面

sphere=model.ConstrainedSketch(name='__profile__',sheetSize=200.0)

sphere.CircleByCenterPerimeter(center=(0.0,0.0),point1=(100.0,0.0))

spherePart=model.Part(name='Sphere',dimensionality=THREE_D,type=DEFORMABLE_BODY)

spherePart.BaseSolidExtrude(sketch=sphere,depth=200.0)

plane=model.ConstrainedSketch(name='__profile__',sheetSize=200.0)

plane.Line(point1=(0.0,0.0),point2=(200.0,0.0))

planePart=model.Part(name='Plane',dimensionality=THREE_D,type=DEFORMABLE_BODY)

planePart.BaseSolidExtrude(sketch=plane,depth=1.0)

#定义接触

model.ContactProperty('IntProp')

model.InteractionProperty('IntProp',interactionType=MECHANICAL,mechanicalProperties=CONTACT)

model.Surface(name='SphereSurface',side1Edges=spherePart.edges.findAt(((0.0,0.0,100.0),)))

model.Surface(name='PlaneSurface',side1Edges=planePart.edges.findAt(((100.0,0.0,0.0),)))

model.ContactStd(name='Contact',createStepName='Initial',master='PlaneSurface',slave='SphereSurface',interactionProperty='IntProp')

#施加载荷和边界条件

model.StaticStep(name='Step-1',previous='Initial')

model.DisplacementBC(name='BC-1',createStepName='Step-1',region=spherePart.sets['Set-1'],u1=0.0,u2=0.0,u3=-10.0,amplitude=UNSET,fixed=OFF,distributionType=UNIFORM,fieldName='',localCsys=None)

#提交分析

mdb.Job(name='ContactJob',model='ContactProblem',description='',type=ANALYSIS,atTime=None,waitMinutes=0,waitHours=0,queue=None,memory=90,memoryUnits=PERCENTAGE,getMemoryFromAnalysis=True,explicitPrecision=SINGLE,nodalOutputPrecision=SINGLE,echoPrint=OFF,modelPrint=OFF,contactPrint=OFF,historyPrint=OFF).submit(consistencyChecking=OFF)6.3.3解释在ABAQUS中,我们首先创建了球体和平面的部件,然后定义了接触属性和表面。通过ContactStd命令,我们建立了接触关系。最后,施加了位移边界条件,并提交了分析作业。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ABAQUS中设置和求解接触问题。7案例研究与实践7.1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元分析7.1.1原理平面应力问题通常出现在薄板结构中,其中厚度方向的应力可以忽略不计。在有限元分析中,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二维模型来简化计算,其中每个节点有两自由度(x和y方向的位移)。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涉及以下步骤:结构离散化:将结构划分为多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用节点表示。单元分析:在每个单元内,使用位移函数(如线性或二次多项式)来近似位移场,从而得到应力和应变的表达式。整体分析:将所有单元的局部刚度矩阵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应用边界条件,求解未知节点位移。后处理: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进行结果可视化。7.1.2内容结构离散化考虑一个矩形薄板,长为L,宽为W,厚度为t。假设板的材料为线弹性,且在厚度方向上应力均匀分布。将板划分为m×n个四边形单元,每个单元有四个节点。单元分析对于每个四边形单元,使用线性位移函数近似位移场。位移函数可以表示为:uv其中,u和v分别是x和y方向的位移,ai整体分析将所有单元的局部刚度矩阵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整体刚度矩阵的大小为2mn×后处理使用求得的节点位移,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变和应力。应变可以通过位移函数的导数得到,应力则通过材料的弹性矩阵和应变的关系计算。7.1.3示例代码假设使用Python和NumPy库进行平面应力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以下是一个简化示例,展示如何计算一个简单矩形薄板的位移。importnumpyasnp

#材料属性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nu=0.3#泊松比

t=0.001#厚度,单位:m

#板的尺寸

L=1.0#长度,单位:m

W=0.5#宽度,单位:m

#单元和节点数

m=2

n=2

#创建节点坐标

nodes=np.zeros((m*n,2))

foriinrange(m):

forjinrange(n):

nodes[i*n+j,0]=i*L/(m-1)

nodes[i*n+j,1]=j*W/(n-1)

#创建单元节点列表

elements=np.array([[0,1,3,2],[1,2,4,3]])

#定义边界条件

boundary_conditions=np.zeros((m*n,2))

boundary_conditions[0,:]=1#固定左下角节点

#定义外力

forces=np.zeros((m*n,2))

forces[-1,1]=-1000#在右上角节点施加垂直向下的力

#弹性矩阵

D=E/(1-nu**2)*np.array([[1,nu,0],[nu,1,0],[0,0,(1-nu)/2]])

#计算整体刚度矩阵

K=np.zeros((2*m*n,2*m*n))

foreleminelements:

#计算单元刚度矩阵

Ke=np.zeros((8,8))

#...(此处省略具体计算单元刚度矩阵的代码)

#将单元刚度矩阵添加到整体刚度矩阵中

foriinrange(4):

forjinrange(4):

K[2*elem[i]:2*elem[i]+2,2*elem[j]:2*elem[j]+2]+=Ke[2*i:2*i+2,2*j:2*j+2]

#应用边界条件

K=K[np.ix_(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

forces=forces[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

#求解位移

displacements=np.linalg.solve(K,forces)

#输出位移

print("节点位移:")

print(displacements)7.1.4描述上述代码首先定义了材料属性、板的尺寸、单元和节点数。然后,创建了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列表。接着,定义了边界条件和外力。通过计算弹性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应用边界条件后,使用线性代数求解器求解未知节点位移。最后,输出位移结果。7.2维弹性问题的数值模拟7.2.1原理三维弹性问题涉及结构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形。在有限元分析中,结构被划分为三维单元,每个节点有三个自由度(x、y和z方向的位移)。三维问题的分析步骤与平面应力问题类似,但需要处理更复杂的单元形状和更多的自由度。7.2.2内容结构离散化考虑一个立方体结构,边长为a。将结构划分为m×n×p个六面体单元,每个单元有八个节点。单元分析对于每个六面体单元,使用三维位移函数近似位移场。位移函数可以表示为:uvw整体分析将所有单元的局部刚度矩阵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整体刚度矩阵的大小为3mn×后处理使用求得的节点位移,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变和应力。应变可以通过位移函数的导数得到,应力则通过材料的弹性矩阵和应变的关系计算。7.2.3示例代码以下是一个简化示例,展示如何使用Python和NumPy库计算一个简单立方体结构的位移。importnumpyasnp

#材料属性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nu=0.3#泊松比

a=1.0#边长,单位:m

#单元和节点数

m=2

n=2

p=2

#创建节点坐标

nodes=np.zeros((m*n*p,3))

foriinrange(m):

forjinrange(n):

forkinrange(p):

nodes[i*n*p+j*p+k,0]=i*a/(m-1)

nodes[i*n*p+j*p+k,1]=j*a/(n-1)

nodes[i*n*p+j*p+k,2]=k*a/(p-1)

#创建单元节点列表

elements=np.array([[0,1,3,2,4,5,7,6],[1,2,6,5,9,10,14,13]])

#定义边界条件

boundary_conditions=np.zeros((m*n*p,3))

boundary_conditions[0,:]=1#固定左下前角节点

#定义外力

forces=np.zeros((m*n*p,3))

forces[-1,2]=-1000#在右上后角节点施加垂直向下的力

#弹性矩阵

D=E/(1+nu)/(1-2*nu)*np.array([[1-nu,nu,nu,0,0,0],

[nu,1-nu,nu,0,0,0],

[nu,nu,1-nu,0,0,0],

[0,0,0,(1-2*nu)/2,0,0],

[0,0,0,0,(1-2*nu)/2,0],

[0,0,0,0,0,(1-2*nu)/2]])

#计算整体刚度矩阵

K=np.zeros((3*m*n*p,3*m*n*p))

foreleminelements:

#计算单元刚度矩阵

Ke=np.zeros((24,24))

#...(此处省略具体计算单元刚度矩阵的代码)

#将单元刚度矩阵添加到整体刚度矩阵中

foriinrange(8):

forjinrange(8):

K[3*elem[i]:3*elem[i]+3,3*elem[j]:3*elem[j]+3]+=Ke[3*i:3*i+3,3*j:3*j+3]

#应用边界条件

K=K[np.ix_(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

forces=forces[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

#求解位移

displacements=np.linalg.solve(K,forces)

#输出位移

print("节点位移:")

print(displacements)7.2.4描述此代码示例首先定义了材料属性、结构尺寸、单元和节点数。然后,创建了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列表。接着,定义了边界条件和外力。通过计算弹性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应用边界条件后,使用线性代数求解器求解未知节点位移。最后,输出位移结果。7.3复合材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7.3.1原理复合材料结构由不同材料层组成,每层可能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在有限元分析中,需要考虑各层材料的属性,以及层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分析通常使用层合板理论,其中每个层的属性被转换为整体结构的属性。7.3.2内容结构离散化考虑一个由多层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板,每层厚度不同。将板划分为多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用节点表示。单元分析对于每个单元,使用层合板理论计算整体的刚度矩阵。层合板理论考虑了各层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厚度,以及层间相互作用。整体分析将所有单元的局部刚度矩阵组装成整体刚度矩阵。应用边界条件,如固定边界或施加外力,然后求解未知节点位移。后处理使用求得的节点位移,计算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应变可以通过位移函数的导数得到,应力则通过材料的弹性矩阵和应变的关系计算。7.3.3示例代码以下是一个简化示例,展示如何使用Python和NumPy库分析一个简单复合材料板的位移。importnumpyasnp

#材料属性

E1=200e9#第一层弹性模量,单位:Pa

nu1=0.3#第一层泊松比

t1=0.001#第一层厚度,单位:m

E2=150e9#第二层弹性模量,单位:Pa

nu2=0.25#第二层泊松比

t2=0.002#第二层厚度,单位:m

#板的尺寸

L=1.0#长度,单位:m

W=0.5#宽度,单位:m

#单元和节点数

m=2

n=2

#创建节点坐标

nodes=np.zeros((m*n,2))

foriinrange(m):

forjinrange(n):

nodes[i*n+j,0]=i*L/(m-1)

nodes[i*n+j,1]=j*W/(n-1)

#创建单元节点列表

elements=np.array([[0,1,3,2],[1,2,4,3]])

#定义边界条件

boundary_conditions=np.zeros((m*n,2))

boundary_conditions[0,:]=1#固定左下角节点

#定义外力

forces=np.zeros((m*n,2))

forces[-1,1]=-1000#在右上角节点施加垂直向下的力

#层合板理论计算整体刚度矩阵

D=np.zeros((3,3))

D+=t1/(1-nu1**2)*np.array([[E1,nu1*E1,0],[nu1*E1,E1,0],[0,0,(1-nu1)/2*E1]])

D+=t2/(1-nu2**2)*np.array([[E2,nu2*E2,0],[nu2*E2,E2,0],[0,0,(1-nu2)/2*E2]])

#计算整体刚度矩阵

K=np.zeros((2*m*n,2*m*n))

foreleminelements:

#计算单元刚度矩阵

Ke=np.zeros((8,8))

#...(此处省略具体计算单元刚度矩阵的代码)

#将单元刚度矩阵添加到整体刚度矩阵中

foriinrange(4):

forjinrange(4):

K[2*elem[i]:2*elem[i]+2,2*elem[j]:2*elem[j]+2]+=Ke[2*i:2*i+2,2*j:2*j+2]

#应用边界条件

K=K[np.ix_(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

forces=forces[np.where(boundary_conditions[:,0]==0)[0],:]

#求解位移

displacements=np.linalg.solve(K,forces)

#输出位移

print("节点位移:")

print(displacements)7.3.4描述此代码示例首先定义了复合材料板的各层材料属性、板的尺寸、单元和节点数。然后,创建了节点坐标和单元节点列表。接着,定义了边界条件和外力。通过层合板理论计算整体刚度矩阵,然后组装整体刚度矩阵,应用边界条件后,使用线性代数求解器求解未知节点位移。最后,输出位移结果。请注意,实际的单元刚度矩阵计算需要考虑复合材料的层间相互作用,这在示例中被省略了。8结论与未来方向8.1有限元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展望有限元法(Fini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