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数学-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数学学案

1.2正、余弦定理应用举例

学习目标:

1.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

题.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会利用数学建模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数学问题,并利用解斜三角形的方法予以解决.

2.分析、探究并确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路是难点和关键.

情境引入:

碧波万顷的大海上,“蓝天号”渔轮在4处进行海上作业,“白云号”货轮

在“蓝天号”正南方向距“蓝天号”20nmile的3处.现在“白云号”以10nmile/h

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行驶,而“蓝天号”同时以8nmile/h的速度由A处向南偏西

60°方向行驶,经过多少小时后,“蓝天号”和“白云号”两船相距最近?本节

将用正、余弦定理解决此类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基础知识准备:

1.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这实

际上是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条边解三角形的问题,用

可解决问题.

2.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

求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然后把未知的BC和AC的问题转化为测量可到

达的一点与不可到达的一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D

3.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

直接用解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和,计算出建筑物顶

部或底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

角形的问题.

C

4.目标方向线(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中,当目标(视线)在水

平线上方时,称为,在水平线下方时,称为,

如图.

5.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时针转到

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如图(1)所示.西

6.方向角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东、西、南、

北)的水平角.

①北偏东,即由指北方向顺

时针旋转到达目标方向,如图(2)所示.

②北偏西,即是由指北方向逆时针旋转。°到达目标方向.

其他方向角类似.

7.坡角与坡度:坡面与的夹角叫坡角,坡面的与

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前自测:

1.如图所示,为了测量隧道口A3的长度,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当用

数据()

A.a,a,b

a

C.a,b,Y

b

2.在相距2km的4、8两点处测量目标点C,若NCA5=75°,

ZCBA=60°,则A、。两点之间的距离为km.

3.如图,为了计算荷泽新区龙湖岸边两景点B与C的距离,

由于地形的限制,需要在岸上选取A和O两个测量点,测得

4OJ_CQ,AO=5km,AB=7km,/BQA=60°,/BCD=135:

求两景点8与。的距离.(假设A、B、C、。在同一平面内)

A

4.如图,在平地上有一点A,测得一塔尖。的仰角为45°,向前行

进。m到3处,又测得塔尖C的仰角为60・,则塔岛是

m()

A.-2~aB.-2-a

C.(3+的oD.(3+小)a

5.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5c=5m,迎水坡的坡比是

小:3,则斜坡的坡角a等于,斜坡AB的长度是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知识的同时,收集掌握学情,为新知识的顺利学

习做铺垫

典型例题:

解斜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题的典型问题

⑴测量距离问题

例、要测量河对岸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岸边选

143AB

取相距10(八「m的C、D两点,并测得NACB=75。,Z

fiCD=45°,ZADC=30°fZADB=45°(A.B、C、O在

同一平面内),求A、8两地的距离.

设计意图:共同分析,再由学生完成,投影答案,

规范解题步骤CD

类型归纳:

背景可测元素图形目标及解法

求A5AB=

两点均可到达。、b、a、/B

求A3

(1)测量从a,B

只有一点可到达b、a、B

(2)43=______

AbC

背景可测元素图形目标及解法

求AB

(l)AACD中用

_________求4c

两点都不可到

Q、£、丫、8("△BCD中用

_________求BC

(3)AABC中用

_________求A3

设计意图:梳理具体题型,便于下一步学生知识的应用,利于学生形

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⑵测量高度问题

例2、如图所示,地平面上有一旗杆OP,为了测得它的高

度儿在地平面上取一基线AB,AB=20m,在A处测得P

点的仰角NO4P=30°,在5处测得P点的仰角NOBP=

45°,又得NAOB=60°,求旗杆的高九

设计意图:共同分析,再次由学生完成,投影答案,

4…・•…/J。

规范解题步骤,加深印象

B

跟踪训练:

D

(2015・湖北理,13)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

上向正西行驶,到4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在西

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m后到达B处,测得此

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

高度CD=_______m.

设计意图:

学生自己完成,展示解题思路,教师指导点拨,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

类型归纳:

背景可测元素图形目标及解法

求AB

底部可到达。、a

AB=_____

1r>

Ca

求AB

(1)在△ACO中用正弦:

A理求/W

底部不可到达a、a、B

(2)AB=

一〈8________

c30B

设计意图:梳理具体题型,便于下一步学生知识的应用,利于学生形

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⑶测量角度问题

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小一1)nmile

的8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的方向,距离A处2

nmile的。处的缉私船奉命以l()^3nmile/h的速度追截走私

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nmile/h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

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

设计意图:

先由学生分析思路,教师收集学情,并进行适当提示和帮助,再由学

生完成

方法总结:

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三角形有关知识解应用题的步骤: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形成结论,加深理解,便于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

回扣检测:

1.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东行驶,到A处时,

测量公路南侧远处一山顶O在东南15°的方向上,行驶5km后到

达8处,测得此山顶在东偏南30°的方向上,仰角为15°,则此

山的局度CD等于km()

A.5(2—B.5(2+而

C.5(2^/2)D.5(2+啦)

2、如图,为了测量河的宽度,在一岸边选定两点A、

B,望对岸的标记物C,测得/C4B=45°,NCBA=

75°,AB=120m,求河的宽度.

3、已知A船在灯塔C北偏东80°处,距离灯塔C2km,

B船在灯塔。北偏西40°,4、B两船的距离为3km,

求8到C的距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为下

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后作业:

作业1.某地电信局信号转播塔建在一山坡上,如图所示,施

工人员欲在山坡上A、8两点处测量与地面垂直的塔CO的高,

由A、B两地测得塔顶C的仰角分别为60°和45°,又知4B

的长为40m,斜坡与水平面成30°角,则该转播塔的高度是

________m.

作业2.某观测站C在城A的南偏西20°的方向,由城A出

发的一条公路,走向是南偏东40。,在C处测得公路上3处

有一人,距C为31km,正沿公路向A城走去,走了20km后

到达。处,此时CO间的距离为21km,问:这人还要走多少

km才能到达A城?

设计意图:查缺补漏,对所需知识再次练习巩固,并进一步收集学情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习,具备了一定解

三角形的知识,通过课前自测的检查也确定了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形状

能力方面:

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数学思维

能力,作为高二年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效果分析

成功之处:一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结构

体系的建构;二是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而又简洁,增加了课堂容量,保证了学

习任务的完成;三是教授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既有知识的学习又有题型方法

的总结,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不足之处:各题型题量较少,改用题组的形式,可加深学生印象,便于知识

的巩固理解;给学生留下的思考时间不足,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课堂气

氛不够活跃,引录课的原因学生有些紧张,对课堂效果有所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B版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中1.2的应用举例中的学习内容,

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公式和基本应用。本节课的

设计,意在复习前面所学定理的同时,加深对其的了解,从而达到在实际问题中

熟练应用的效果。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培养学生有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评测练习

1.在高200米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八竺£米B.竺迪米C.史迪米D.理米

3333

2.某人向正东走x千米后,他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千米。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G

千米,那么x的值为()

A.&B.2后C.6或2道D.3

3.一树干被台风吹断,折断部分与残存树干成30“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5米,

则树干原来的高度为.

4.甲、乙两楼相距6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仰角为45c.从甲楼顶望乙楼底成俯角30°.则甲、

乙两楼的高度分别为.

5.海上有AB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岛望C岛和B岛成60,角的视角,从B岛望C岛

和A岛成75c的视角,那么B岛和c岛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